天天看小說

第11章 忠臣孤子

和幾年前進攻朝庭有多種選擇不同,如今的草原再也不是蒙古人和滿人的天下,歸化以西全部被唐軍佔領,歸化以東也常有唐軍的大軍出來掃蕩,滿人雖然對昔日在歸化城下慘敗於唐軍之手恨之入骨,也並不服氣,認爲唐軍只是靠火炮偷襲才僥倖取勝,紛紛叫嚷著要報仇。

皇太極卻是清醒的,他雖然自信可以和唐軍對陣,但唐軍和大明比,無疑大明更弱,柿子當然是撿軟的捏,皇太極深懂這個道理,他避開以前常走的路線,直接打山海關的主意,既使攻不破山海關,也可以將廣寧中屯到寧遠城,山海關一帶的物質掠奪。

若是攻打唐軍,打下了也只是得到昔日的草場而已,白白損耗自己的兵力,儘管衆將對唐軍不服氣,還是聽從了大汗的命令,先攻打明軍。

廣寧中屯衛所屬,西起葫蘆套,接寧遠海防,經大筆架山海島和小筆架山海島等處,東至廣寧右屯衛海口,即河東堡。

錦州城是廣寧中屯衛城,位於小淩河與哈喇河之間,北依紅螺山,南臨遼東灣,地處險要,勢踮形勝,幾經戰火損毀,又被明軍頑強的建了起來,是明軍關寧防線的前鋒要塞。

在明將尚可喜,耿仲明未叛之前,明軍的防守只需重點防住錦州,寧遠北面的鋒線即可,尚可喜,耿仲明叛明之後,不但給滿人帶去了大批地火炮。船隻,還有各種工匠,使得滿人的攻城能力和水軍戰力大爲提高。遼東灣上千裡防線,滿人處處可登陸,明軍不得不分兵防守。錦州的兵力已捉襟見肘。

祖大壽。尤世威二人調走後口遼東可用兵力減少了三分之二,錦州地兵力更是減少到只有三千五百人,要讓吳三桂已不到二萬人來分守這上千裡防線,錦州的三千五百人已算得上重兵雲集,吳三桂不虧是一員良將,他雖然認爲滿人已經衰弱。但還是不敢麻痹大意。

此時守衛錦州城的是副將孫仲壽,他地哥哥孫祖壽曾在袁宗煥揮下任總兵,多次擊敗滿人對遼東地入侵,在崇禎二年。清兵攻入京師附近,袁崇煥被下獄,滿桂受命總理關、寧將卒,屯兵安定門外。滿桂認爲:“敵勁援寡,未可輕戰。”崇禎卻讓他立即出擊,這一役,孫祖壽和主將滿桂一起戰死。

孫仲壽雖然對朝庭處死袁崇煥,強令滿桂,孫祖壽出戰,以致戰死不滿到極點,但對滿人地仇恨還是讓他留在關外繼續和滿人作戰,這天,孫仲壽正在巡城,突然看到遠處煙塵滾滾,那是大隊騎兵奔襲的跡象,看樣子離城不到十里。

孫仲壽大吃一驚,急令附近正在耕種的遼人返回城中,並傳令全城警戒,錦州已有三年多沒有經歷戰火了,最近的一次仗還是發生在崇禎六年,不過,儘管朝庭已對滿人放鬆了警惕,生活在這裡的人卻並沒有忘記戰爭,聽到告警聲,所有正在幹活的遼人馬上返回,許多人已拿起了刀劍,聚到了城牆上。

滿人來得好快,十里地功夫,好象一眨眼就已來到,孫仲壽站在城頭挺立不動,看著煙塵越來越近,旁邊的一名親兵驚叫一聲:“看,前面還有人。”

已經可以看到滿人的身影了,三年來,滿人又一次出現在錦州城下,城外漫山遍野全是滿人的旗幟,在滿人地前面,正有二匹孤騎,他們好象是暴風雨的孤舟,隨時會傾覆,馬上的騎士拼命的鞭打馬匹,向錦州城衝來,而身後,是成千上萬的滿人,他們嘴裡呼荷有聲,開弓向前面的兩名騎士射去。

絕大數箭支都落在兩人身後,但也有幾支向他們的後心插去,馬上的兩名騎士身手卻很靈活,他們背後好象長了眼睛,一低頭,伏下了身子,箭支頓時從他們的頭上飛了過去,城中的士兵都發出了轟天般的叫好聲。

孫仲壽知道恐怕就是這兩人首先發現了滿人,想跑回城中報告,才引得滿人不得不暴露行動,對他們追殺,否則,城中若是不備,被滿人悄悄接近了城池,憑城中的數千名士兵,恐怕一天也守不住,他不由暗暗感激前頭的兩人,可惜他非但不能派兵去救兩人,甚至城門也不能開,只能眼睜睜的看著他們兩人死在滿人的鐵箭下。

兩人越來越接近了,他們的面目都清晰可見,都只有二十來歲的樣子,左邊的一人年齡稍大,已蓄起了鬍子,右邊的人臉上光潔,只是他們的面容都有七八分相象,孫仲壽對兩人越看越覺得似曾相識,只是怎麼也記不起在哪裡見過他們。

一名親兵道:“大人,他們的面貌好象何都督。”

孫仲壽心中一動,仔細看去,右邊的那人太年輕,還看不出和他以前的好友何可綱有什麼相似,可左邊的一個,若是再加個二十歲,卻活脫脫和當年的何可綱一模一樣。

何可綱是當年袁宗煥帳下副將,崇禎二年,袁崇煥下獄,何可綱隨祖大壽東走,後來崇禎下旨赫免遼東諸將,何可綱重歸於朝庭。

崇禎三年,永平、灤州失守,何可綱率軍與滿人在古冶鄉及雙望大戰,殺退了滿人向前的進犯。四月,樞輔孫承宗令何可綱督諸將營在雙望諸山,以綴永平之師。令祖大壽諸軍直趨灤州。灤州被明軍收復,滿人棄永平,何可綱遂入其城。論功,加太子太保、左都督。

崇禎四年,朝庭築城大淩河,何可綱偕祖大壽護兵築城,八月大淩河城剛一竣工,皇太極率軍十萬來攻,何可綱等人堅守不下。數月之後,糧盡援絕。城中連死屍也都食盡,衆將無奈。商議詐降,唯獨何可綱誓死不從,祖大壽只好命兩人將何可綱掖出城外殺了。何可綱顏色不變,亦不發一言,含笑而死。

祖大壽等人歸降後。藉口家小在寧遠。自己要返回把家人接來。皇太極竟然充了,這絕不是皇太極心胸多麼開闊,對祖大壽太過愛惜之故,明知祖大壽是詐降還放他回去,其實這都是何可綱之功,皇太極派出地使者親眼看到祖大壽將不肯投降的何可綱殺了。皇太極自然以爲祖大壽等人已毫無退路,才故作大方,放祖大壽等人回去。

祖大壽得脫牢籠後,當然不肯回去。再次與滿人作對,估計皇太極得到這一條消息時應當會氣炸了胸膛吧,他英明一世,卻被一個祖大壽騙過,而絕不是象後世的清史一樣給皇太極臉上貼金,說他明知祖大壽一去肯定會不歸,還放他回去。

祖大壽回到寧遠後,才得知了何大綱地真正心思,當時衆人毫無辦法,大淩河再無一物可食,不降,只能全部餓死,若是都降,皇太極對衆人必定防範嚴密,假降也要變成真降,他才甘願以自己的一死,來換得同伴可能的生存機會。

祖大壽心中對何可綱負疚,在他死後曾派人尋找何可綱地家人,可是他地家人早已不知去向,此時孫仲壽見竟然是何可綱地兒子,怎忍讓他們再死在自己眼前,可是若開城門又實在太過危險,若是滿人借勢一衝,城門來不及關閉,那錦州可就要在自己手中一日而丟。

馬上的兩人奔到了城下,見到緊閉的大門,心中涌起了一股絕望,正要拔馬返回與滿人博殺,孫仲壽忽然想到了一個方法,對親兵道:“快,去拿繩子丟下去。”

城下兩人見到丟下的繩子大喜,從馬上飛身而下,抓住了繩子就往城上爬去,眨眼已爬到了半牆,已逼近了的滿人如夢方醒,取出長箭,拼命朝兩人射去。他們跨下的駿馬當即全身中箭,哀吟著倒地死去,爬牆地兩人身子卻靈活的很,可以一邊爬牆,一邊左右搖擺,避過滿人的箭支。

滿人惱怒兩人將自己的計劃全盤破壞,本來可以偷襲地城池變得需要強攻,一路追殺不休,只是到了城下,他們倒是好整以暇,若是城內敢開城門,他們可以隨著衝城,若城門不開,他們就在城下將兩人折磨一番,再行射殺,也好打擊城中士氣,否則他們停在城下的那段時間,就是有幾條命也要被滿人射殺。

此時眼見兩人卻要逃了,他們頓時大急起來,拼命朝兩人攢射,城中也已經開始反擊,火銳,箭支,大炮,一股腦的向城下的滿人砸去,剎時間轟倒了一大片滿人,滿人無奈,只得率軍後退,他們想在城下射殺兩人不成,反而自己丟下了數十具屍體,令守城的一方士氣大漲。

兩人被拉上了城牆,他們身上雖然狼狽,卻沒有受傷,孫仲壽還是在他們十多歲時見過面,此時重新見到兩人,想到好友已經故去,眼睛一紅,道:“兩位世侄,你們受苦了。”

兩人的眼睛也是一紅,跪了下來,道:“何報,何仇參見孫世叔。”

兩人名字加起來就是報仇兩字,孫仲壽一驚,道:“你們怎麼改了名字。”

兩人齊答:“父仇不共戴天,不報此仇,我們兄弟兩人就用此名,還望孫世叔能夠替我們作主。”

孫仲壽大急,他們的父親是祖大壽親手命人斬殺,此時祖大壽正是遼東的柱石,焉可讓他們找祖大壽報仇,忙道:“兩位賢侄請起,你們的父親雖然是祖大人所殺,但那也是逼不得已,如今遼東離不開祖大人,你們千萬不可亂來。”

老大何報道:“世叔誤會了,我們剛改名字時,確實想找祖大壽報仇,但看在他這幾年誓死抵抗滿人的份上,我們會把仇記在滿人身上,不過以後若是祖大壽有異心,我們就是拼命也要爲父親大人報仇。”

孫仲壽大爲心慰:“應該的,你們如此明理,我就放心了,你們不要叫我世叔了,就叫我孫叔叔吧。”將兩人扶起,又問起兩人這些年來的情景。

崇禎四年,那時何報十八歲,何仇剛剛十六歲,何報參軍不久,他們兩人和母親一起住在寧遠城中,何大綱的死訊一傳來,兩人的母親受不了打擊,當日就病倒了,兄弟兩人卻強忍悲痛,一邊練武,一邊盡心盡力的照顧起母親來。

他們年齡雖小,卻知道將軍難免陣上亡的道理,也沒有記恨誰,只是想一心練好武藝報效朝庭,誰知後面傳來消息,父親不是被滿人所殺,而是因不肯投降,死在自己同僚手裡,他們大怒,當即改了名字發誓:不報此仇,誓不爲人。

後來祖大壽從滿人營中回來,兄弟倆就要找他報仇,只是人單勢孤,母親又處在病中,只好暫時按下報仇的想法,後來兩人得知祖大壽在尋找他們,以爲祖大壽要趕盡殺絕,只得帶著母親躲開。

這一躲就是二年多,母親也去世了,他們安葬母親後纔想重新找祖大壽報仇,只是一打聽,祖大壽這幾年來一心一意抗清,兩人雖然對祖大壽仇恨,但父親何可綱從小就教導他們家仇和國仇的區分,殺了祖大壽,便宜的只是滿人。

兩人不能報仇,只好重新回到關外,經常尋找落單的滿人下手,這數年間,竟被他們零敲零打,殺了數十個滿人,搞得關外的滿人疑神疑鬼,卻拿二人沒有辦法,這天,他們遇到了滿人的斥候隊,殺了數人,才得知滿人偷襲錦州,連忙打馬過來報信,沒想到他們殺的斥候很快讓滿人發現,纔有那一番追殺。

孫仲壽聽得大爲感嘆:“好孩子,了不起,何兄若是地下有靈,知道有二個如此好的兒子,也可以瞑目了。”

在他們說話間,外面的數萬滿人已將錦州圍了個嚴嚴實實,城外的牛角聲到處響起,一隊隊全身披甲的滿人井然有序的移動,等他們整理好了馬上就會發起對錦州的進攻。

孫仲壽早已派出了報信的斥候,如今唯有死守,才能給後方多一點準備的時間,他大笑一聲,道:“好孩子,我和你父親不知並肩殺敵過多少次,如今輪到你我叔侄並肩殺敵了,怕不怕?”

兩人齊搖頭,道:“孫叔叔,我們殺過的滿人不一定比你少,何來害怕的道理。”

第100章 江山一統第18章 鑄幣第44章 唐王賜宴第12章 聲東擊西第3章 風雪來人第53章 人命如蟻第5章 發財之夢第11章 結拜上第41章 成都攻防第15章 兵器第5章 錢糧問題上第6章 命運第61章 火燒王府第34章 兵與賊(上)第8章 邢秀娘下第6章 命運第95章 行刑第15章 草原血淚下第25章 傳國之寶第13章 逆襲丹江第1章 兵發太原第17章 風暴前夕上第2章 大將歸來第98章 捱罵第17章 埋伏第24章 佈網第1章 分封第23章 撤離第27章 逃亡第40章 探訪第99章 南巡第86章 大軍齊集第3章 風雪來人第14章 結婚下第5章 登極爲帝第17章 重振夫綱第81章 不期而遇第50章 殺心第10章 盧象升(上)第34章 刺殺第2章 登陸苦戰第47章 安慶府第36章 談判(下)第55章 刺客餘波第7章 暗流洶涌下第17章 埋伏第10章 實驗室的危險第21章 辭官第97章 水師新任務第10章 實驗室的危險第9章 商議第10章 伐明之策第25章 釣魚城第21章 朝庭的反應第8章 邢秀娘下第93章 英雄第15章 破城第52章 忍辱負重第17章 碧血第17章 風暴前夕上第21章 朝庭的反應第45章 刺客來臨第61章 巴達維亞第60章 發威第36章 互探第74章 黃土隘第17章 風暴前夕上第9章 大炮上第9章 一網打盡(上)第42章 判決第10章 兵器買賣下第52章 鑑寶會(三)第8章 火槍第37章 收心第85章 淮安城中第39章 來意第33章 黯然收場(上)第52章 鑑寶會(三)第99章 大廈已傾第41章 當街傷人第12章 柔情第67章 海戰第12章 禍天之物第56章 鮮血換來的勝利第55章 思謀脫困第6章 盛唐之地第81章 不期而遇第10章 狼煙再起第6章 命運第六十九 卷脫險第56章 鮮血換來的勝利第10章 達縣大戰第22章 金兵來臨第4章 張家寨下第60章 強權第37章 杞縣李信第80章 鼓動第11章 虛驚一場第28章 大難臨頭
第100章 江山一統第18章 鑄幣第44章 唐王賜宴第12章 聲東擊西第3章 風雪來人第53章 人命如蟻第5章 發財之夢第11章 結拜上第41章 成都攻防第15章 兵器第5章 錢糧問題上第6章 命運第61章 火燒王府第34章 兵與賊(上)第8章 邢秀娘下第6章 命運第95章 行刑第15章 草原血淚下第25章 傳國之寶第13章 逆襲丹江第1章 兵發太原第17章 風暴前夕上第2章 大將歸來第98章 捱罵第17章 埋伏第24章 佈網第1章 分封第23章 撤離第27章 逃亡第40章 探訪第99章 南巡第86章 大軍齊集第3章 風雪來人第14章 結婚下第5章 登極爲帝第17章 重振夫綱第81章 不期而遇第50章 殺心第10章 盧象升(上)第34章 刺殺第2章 登陸苦戰第47章 安慶府第36章 談判(下)第55章 刺客餘波第7章 暗流洶涌下第17章 埋伏第10章 實驗室的危險第21章 辭官第97章 水師新任務第10章 實驗室的危險第9章 商議第10章 伐明之策第25章 釣魚城第21章 朝庭的反應第8章 邢秀娘下第93章 英雄第15章 破城第52章 忍辱負重第17章 碧血第17章 風暴前夕上第21章 朝庭的反應第45章 刺客來臨第61章 巴達維亞第60章 發威第36章 互探第74章 黃土隘第17章 風暴前夕上第9章 大炮上第9章 一網打盡(上)第42章 判決第10章 兵器買賣下第52章 鑑寶會(三)第8章 火槍第37章 收心第85章 淮安城中第39章 來意第33章 黯然收場(上)第52章 鑑寶會(三)第99章 大廈已傾第41章 當街傷人第12章 柔情第67章 海戰第12章 禍天之物第56章 鮮血換來的勝利第55章 思謀脫困第6章 盛唐之地第81章 不期而遇第10章 狼煙再起第6章 命運第六十九 卷脫險第56章 鮮血換來的勝利第10章 達縣大戰第22章 金兵來臨第4章 張家寨下第60章 強權第37章 杞縣李信第80章 鼓動第11章 虛驚一場第28章 大難臨頭
主站蜘蛛池模板: 邮箱| 长治县| 清水县| 城口县| 鲜城| 鄂伦春自治旗| 佛教| 安宁市| 梁山县| 凌海市| 车致| 汕头市| 东明县| 合江县| 东乌珠穆沁旗| 平遥县| 镇坪县| 桑植县| 杭锦旗| 韶山市| 灌南县| 绿春县| 建湖县| 泰和县| 呼图壁县| 尉氏县| 房山区| 石阡县| 调兵山市| 伽师县| 喀喇沁旗| 得荣县| 香格里拉县| 周口市| 华容县| 弥勒县| 那曲县| 晋中市| 吴江市| 贺兰县| 富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