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2章 聲東擊西

在孫傳庭對太原緊張萬分時,唐軍卻只是對太原虛晃了一槍,大軍分成三路,一路三萬大軍直取壽陽,陽泉,一路三萬大軍直取遼州(今左權縣),而李鴻基中軍的七萬大軍直接繞過壽陽,沿桃河,溫河,直攻真定衛(今石家莊附近)。而留下二萬大軍對太原保持壓力。

孫傳庭大吃一驚,若是壽陽,陽泉一失,河北的大門就爲唐軍趟開,唐軍沒有後顧之憂,真定和保定府也不可能擋住唐軍太久,京師就會遭到唐軍的直接進攻,孫傳庭不敢怠慢,他從太原親提五萬大軍要救壽陽,只要擊敗了進攻壽陽的隊伍,唐軍就面臨後路斷絕的危險,即使攻下真定,也不得不返回。

可是孫傳庭剛要出城,就被晉王派人攔住,救兵如救火,孫傳庭也顧不是什麼番王了,他將晉王的人打發走,帶兵避開唐軍南門的兵力,想從東門出城,到了東門,孫傳庭的隊伍卻被晉王朱求桂親自帶兵堵住。

晉王算是最幸運的番王,朝庭失陷在唐軍和義軍手裡的番王衆多,最慘的莫過於吉王和蜀王,吉王被張獻忠沉入江中而死,蜀王是自己被部下所逼,跳下井中身亡,愛妾還被人污辱,而秦王,襄王,肅王等人雖然性命無憂,家產卻全被唐軍沒收,他們的領地和王府都被唐軍所佔,全家只得寄食在北京。

而晉王雖然做了俘虜。可是太原竟然還被官軍奪回,他地王府唐軍絲毫沒有破壞,當然。累積數百年的家產沒了,可是他的封地許多還在,比起以前地生活雖然不如。可是比起寄宿在北京的其它番王來說無疑要好許多。他怎麼也不願第二次落入唐軍手裡。雖然性命無憂,若是不能過那種人上人的生活,活著還有什麼意思。

晉王一聽到孫傳庭要帶兵出城,他就緊張萬分,孫傳庭一走,唐軍來攻怎麼辦。他怕自己派去地人攔不住孫傳庭,估計孫傳庭肯定會帶兵從東門出去,他親自來東門等候孫傳庭,這他倒是算地挺準。

要讓明朝地文武官員對番王有好感。那確實很難,歷代蜀王都稱賢王,尚且遭到部下如此忌恨,其他番王在百官心目中的形象可想而知,孫傳庭本不想見晉王,只是晉王將門堵上,他想不見也不成了。

晉王一見孫傳庭到來,馬上哀求:“孫愛卿,不要丟下太原,不要丟下孤王。”

見到晉王臉上一片惶恐,彷彿他一出城太原馬上就要失陷,孫傳庭只得安慰晉王:“殿下放心,本督並沒有丟下太原,太原還有三萬精銳人馬,還有艾萬年這樣的勇將,有他們固守,殿下完全可以無憂。”

孫傳庭沒想到自己出兵去救被攻的縣城還會被番王攔阻,不由有點哭笑不得,心裡涌起了一個念頭,要是唐賊沒有將晉王放回多好,這個念頭把他嚇了一大跳,這可是對皇家大不敬,自己可不能壞了君臣綱道。

孫傳庭的安慰一點效果也沒有,晉王乾脆拉住了孫傳庭的衣服:“孫愛卿,只有一個艾卿家太過單薄,如果孫卿一定要出城,不如把賀人龍,猛如虎一起留下來如何?”

孫傳庭聽得差點要吐血,賀人龍,猛如虎都是勇將,若是都留下,他手下就只有一個李卑還能戰,難不成讓他這個五省總督親自上陣撕殺不成,孫傳庭搖了搖頭:“殿下放心,太原穩如泰山,至於殿下所說地二人,他們另有安排,恕微臣不能從命了。”

朱求桂不死心:“孫愛卿,那你給太原多留下一點兵馬,六萬就成……,五萬……,至少也得四萬。”

孫傳庭終於失去了耐心:“來人,送晉王殿下回府。”

唐軍一路偏師的力量都有三萬人,他帶五萬人不一定是對手,只盼能逼退唐軍就算勝利,若不是擔心太原的安危,他恨不得將八萬兵馬全部帶上,哪裡還能減兵。

晉王見孫傳庭不肯給太原增加一兵一卒,反而要將自己趕走,他也氣得直哆嗦:“孫伯雅,你好,你坐看番王失陷,我要上京師向皇上告你。

孫傳庭知道他這卻是要向京師逃跑了,沒有再理他,晉王走了也好,沒有晉王在城中,他倒是毫無顧忌,若是五萬人馬不能建功,他可以再從太原抽調二萬人馬。

晉王嚷的雖然大聲,見孫傳庭不理他,他也無可奈何,番王地位雖尊,卻無權干涉地方官行事,何況孫傳庭還是一個五省總督,見孫傳庭派出衛兵來請自己回府,他哼了幾聲,也就自己上了馬車,喝道:“回府。”

他上車前,瞥見孫傳庭身邊地官軍看著他全是嘲笑的目光,自覺失了臉面,在車上自言自語道:“孫伯雅,你等著,得罪了孤王,以後有你好受的。”

和晉王的這一頓糾纏,又擔擱了半個時辰,孫傳庭出城後,就急忙朝壽陽趕去,壽陽兵不過二千,唐軍這次準備充足,大炮,火藥帶了很多,只是轟擊了數個時辰,壽陽知縣就頂不住,出城投降,接著陽泉也是如此,孫傳庭剛出太原城時,兩縣其實就落到唐軍手裡。

孫傳庭也不指望能救的了兩縣,只是這兩個要地無論如何不能讓唐軍佔據,他出城後,急奔了大半天,走到離壽陽還有一半的路程就命令士兵停下了腳步,派出斥候搜行,同時命令士兵開始埋鍋造飯。

指揮攻打壽陽,陽泉兩縣的主將是田見秀,左光先兩人,壽陽和陽泉只是一個誘餌,唐軍若要攻打這二個縣,一萬人都嫌多,真正的目標還是太原,畢竟唐軍雖強,放任八萬精銳的敵人在自己後路也會不放心。何況太原還可以從武寧,大同等地調來援兵。

不過,唐軍沒有時間慢慢先攻太原。再掃平山西,李鴻基出動了從未沒有過地十五萬精銳軍隊,就是要一舉滅明。所以兵分多路。讓孫、傳庭不得不救。只要伺機吃掉孫傳庭派出的援軍,山西拿不拿下都無關緊要了。

壽陽縣境內四面環山,中間丘陵起伏,溝壑縱橫,是山間盆地。整個地形由東北向西南逐漸傾斜,一般海拔在一千一百米以上。最高峰爲北部的大威山,海拔一千七百一十四米。其他山峰東有虎神廟巖;南有大塔山、聖山;北有牛金山、方山;西北部有罕山等,海拔均在一千四百米以上。

這種地形最適合打埋伏,唐軍攻壽陽。陽泉兩縣時,官兵毫無防備,唐軍毫髮未傷,若是讓官軍有備,雖只有數千人,唐軍要攻下壽陽,不付出千把人地傷亡根本拿不下,田見秀和左光先拿下壽陽後,縣城只留一千人防守,其餘主力都埋伏在離城十里左右的樹兒嶺,等待太原的援軍過來。

樹兒嶺並不高,下面地勢開闊,並無任何險峻之處,不過,整個壽陽縣地地勢決定了東高西低,若明軍前來,唐軍地騎兵藉著地勢正可以一衝而下,根本不需要埋伏,這樣地地方三萬唐軍衝擊起來,絕對會是明軍的災難。

孫傳庭本身是一員宿將,田見秀並不寄希望於在什麼地方能夠伏擊到明軍。乾脆來個硬碰硬,除非孫傳庭能夠看著李鴻基的大軍一路橫掃,殺上京師,否則,他必須在樹兒嶺經過,擊敗上面的唐軍。

孫傳庭果然夠小心,他派出的斥候甚至連一個小小的丘陵也不放過,直到確認無事大軍才前進,這也大大擔擱了時間,直到第二天中午纔到樹兒嶺前面。

明軍地斥候到了這裡就再也不能前進了,明軍派了三撥斥候都被唐軍斬殺,孫傳庭已知道了唐軍肯定就在前面等著,他命令隊伍停下來,叫來賀人龍,李卑,猛如虎,賀無敵等大將總兵商議。

孫傳庭先開口道:“各位,前面數裡就是樹兒嶺,我們的斥候出去數批都沒有回來,毫無疑問,唐賊就在前面等著,我們馬上就要和唐賊接戰,這仗該怎麼打,大家有什麼好的想法沒有?”

衆人心中都是一凜,這些人和義軍作戰時雖然猛勇難敵,但在曹文詔和陳奇榆手下時都屢敗於唐軍之手,到了孫傳庭手裡,雖然沒有敗過,但那是唐軍從沒有主動和他們接戰,此時昔日的猛將都有了懼意。

賀人龍接道:“總督大人,唐賊都是騎兵,樹兒嶺東高西低,正適合騎兵衝擊,若是在那裡接戰,對我軍很不利啊。”

賀人龍一說話,李卑也道:“大人,我軍騎兵只能二萬人,若是平原,我軍五萬對唐軍三萬還有勝算,可是在樹兒嶺這個地方,我軍就是五萬全是騎兵也打不過人家居高臨下地三萬人。”

其餘將軍也說在樹兒嶺決戰官軍毫無勝算,孫傳庭自己也是動搖,他身邊的一位幕僚喬良獻計道:“大人,莫如我軍渡過白馬河,將唐軍繞過,攻下了壽陽,那時就變成我軍居高臨下,佔據地利之便了。”

孫傳庭還沒有開口,他的另一位幕僚就反對:“大人,不可,唐軍已經發現了我們,若是半渡而擊之,我軍立馬就要大潰。”

喬良道:“有何不可,我軍可佯裝駐紮在這裡,派人到前面破壞道路,到時唐賊即使來攻也好過在樹兒嶺決戰,如果他們不動,那我們再過河,唐賊也奈何不得。”

孫傳庭點了點頭,白馬河屬汾河水系,此時正是枯水季節,河水並不深,士兵涉水即可過,不可現在水太冷,真要涉水,恐怕到了對岸,一大半人也都要倒下了,還是得扎木伐才行。

孫傳庭一聲令下,前面的官軍開始在地上挖坑,破壞道路,另外的人則伐木作舟,準備渡河。

田見秀和左光先兩人帶著數萬名唐軍在樹兒嶺上吹了一夜的冷風,心中窩火,好不容易等到明軍來到,只殺了十幾名斥候,明軍就又不動了,田見秀等得著急,反正已暴露,那乾脆也派出了斥候。

斥候不久就帶來了回報:“將軍,明軍已經停了下來,他們在路上挖坑,還有一些人在伐木。”

田見秀和左光先同時說出兩個字:“渡河!”

田見秀冷笑一聲:“想得美,若想在我們眼皮底下渡河,那就小看我軍了。”轉身向左良玉道:“左將軍,看來他們是不會來了,那我們去會會他們。”

左光先吃了一驚:“田將軍,我們若前去豈不是沒有了地利,他們反而可以以逸待勞。”

田見秀罵的一句粗口:“什麼地利,以逸待勞,統統見鬼,我軍遠比對方優勢,他們要避,我們偏不讓他避,堂堂正正一戰,我們一樣能贏。”

左光先還想勸田見秀等等看,田見秀已舉起了刀:“敵人就在前面,跟我衝!”帶頭從樹兒嶺衝下去。

後面的唐軍等了一夜,全都不耐煩,全軍二萬九千人跟著大喊:“衝!”滾滾煙塵朝前方駛去。

正在指揮士兵挖坑的猛如虎擡頭看見煙塵,大吃一驚,趕忙向孫傳庭回報:“總督大人,唐賊衝來了。”

孫傳庭微瞇著眼,看著前方的煙塵,離此地不過四五里,很快就會來到,此時明軍路上纔剛剛開挖,不足以抵擋騎兵的衝擊,孫傳庭也暗自佩服對方將領的當機立斷,他們若遲疑半個時辰,明軍就可以將道路全部破壞,那時騎兵如此衝鋒,即使能衝過,也會損失慘重。

不過,此時不是佩服對方的時候,孫傳庭趕緊下令:“快,收兵,列陣。”

聽到收兵的鳴聲,剛纔正在挖坑,砍樹的士兵趕忙聚籠,而明軍的騎兵已擺成了突擊的陣形,將兩翼護住,等到唐軍來到一里開外,雙方已可以看清時,明軍的陣形已擺好,孫傳庭接手的部隊雖然屢受挫折,到底是精銳之士,底子還在,後面加入的士兵經過孫傳庭的整訓,也可算得上是精銳之師,才能如此快整理好隊形。

田見秀見到明軍的陣形已擺好,中間正是厚重的長矛陣,兩陣的騎兵護翼也是殺氣騰騰,這樣的陣形正是最適合對付衝擊的騎兵,騎兵等於拿自己的身軀去撞敵人的長矛,田見秀卻絲毫沒有猶豫,高舉長刀:“殺!”

後面數萬唐軍齊喝:“殺!”向官軍厚重的長矛陣撞去。

第32章 殺人盈野第14章 漁翁第16章 炮臺血戰第12章 立足之戰第10章 兵器買賣下第76章 返回第59章 騎兵突襲第97章 水師新任務第16章 纏戰不休上第55章 佟氏毒計第21章 辭官第32章 教訓第66章 新的目標第88章 召見第20章 下馬威第24章 佈網第17章 功敗垂成第30章 平臺召見第12章 立足之戰第17章 功敗垂成第28章 大難臨頭第58章 交惡第26章 開拓團第32章 坐困愁城第28章 不死不休第36章 互探第52章 忍辱負重第25章 洪承疇(下)第25章 洪承疇(下)第32章 雙皇會第54章 遭遇第69章 畬族第50章 形勢分折第4章 求親第17章 後金宮爭(上)第25章 釣魚城第7章 斬新一頁第29章 輕取京師第6章 審案第9章 出兵第43章 禮尚往來第27章 進入山西上第11章 討明檄文第4章 好事成雙第45章 刺客來臨第52章 大軍圍城第3章 大明郡主上第37章 包圍成都第52章 鑑寶會(三)第6章 忠孝難全第71章 襲擊第51章 鑑寶會一第18章 蒙古聖物上第8章 邢秀娘下第45章 刺客來臨第30章 陷入危機第32章 黃金河第36章 互探第37章 殿試第14章 歸化城(下)第38章 女將英姿第14章 故縱第28章 不死不休第37章 杞縣李信第64章 狼性難改第60章 發威第19章 大戰來臨下第37章 杞縣李信第98章 捱罵第2章 商洛第19章 大戰來臨上第23章 波折第53章 人命如蟻第51章 鑑寶會一第49章 身份轉變第48章 機會第54章 聯牀夜話第72章 奇兵第18章 蒙古聖物上第72章 慘忍第8章 殺雞駭猴第50章 殺心第9章 一網打盡下第11章 後金出兵上第56章 自欺欺人第88章 召見第90章 使節(下)第86章 君前議移民第16章 沙地行軍第57章 緊追不捨第16章 疲敵第68章 射殺第43章 三道試題第20章 噩耗第4章 兵指何方第12章 飽曖第18章 蒙古聖物下第19章 心思
第32章 殺人盈野第14章 漁翁第16章 炮臺血戰第12章 立足之戰第10章 兵器買賣下第76章 返回第59章 騎兵突襲第97章 水師新任務第16章 纏戰不休上第55章 佟氏毒計第21章 辭官第32章 教訓第66章 新的目標第88章 召見第20章 下馬威第24章 佈網第17章 功敗垂成第30章 平臺召見第12章 立足之戰第17章 功敗垂成第28章 大難臨頭第58章 交惡第26章 開拓團第32章 坐困愁城第28章 不死不休第36章 互探第52章 忍辱負重第25章 洪承疇(下)第25章 洪承疇(下)第32章 雙皇會第54章 遭遇第69章 畬族第50章 形勢分折第4章 求親第17章 後金宮爭(上)第25章 釣魚城第7章 斬新一頁第29章 輕取京師第6章 審案第9章 出兵第43章 禮尚往來第27章 進入山西上第11章 討明檄文第4章 好事成雙第45章 刺客來臨第52章 大軍圍城第3章 大明郡主上第37章 包圍成都第52章 鑑寶會(三)第6章 忠孝難全第71章 襲擊第51章 鑑寶會一第18章 蒙古聖物上第8章 邢秀娘下第45章 刺客來臨第30章 陷入危機第32章 黃金河第36章 互探第37章 殿試第14章 歸化城(下)第38章 女將英姿第14章 故縱第28章 不死不休第37章 杞縣李信第64章 狼性難改第60章 發威第19章 大戰來臨下第37章 杞縣李信第98章 捱罵第2章 商洛第19章 大戰來臨上第23章 波折第53章 人命如蟻第51章 鑑寶會一第49章 身份轉變第48章 機會第54章 聯牀夜話第72章 奇兵第18章 蒙古聖物上第72章 慘忍第8章 殺雞駭猴第50章 殺心第9章 一網打盡下第11章 後金出兵上第56章 自欺欺人第88章 召見第90章 使節(下)第86章 君前議移民第16章 沙地行軍第57章 緊追不捨第16章 疲敵第68章 射殺第43章 三道試題第20章 噩耗第4章 兵指何方第12章 飽曖第18章 蒙古聖物下第19章 心思
主站蜘蛛池模板: 略阳县| 徐水县| 伊通| 佛冈县| 财经| 苍山县| 晋城| 公安县| 固镇县| 武川县| 潞城市| 南华县| 遵义县| 文昌市| 长宁县| 腾冲县| 瑞安市| 宝应县| 平潭县| 开封县| 唐河县| 滨州市| 静海县| 冷水江市| 桐城市| 长兴县| 黄梅县| 炉霍县| 六盘水市| 日喀则市| 济南市| 连山| 读书| 南城县| 威海市| 广河县| 大荔县| 孙吴县| 海宁市| 中山市| 金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