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66章 新的目標

李雙喜進城後,特意召見了打開城門的三人,這三人分別叫金聲桓、王得仁、楊清,前面二人也不是什麼好鳥,在另一個時空一人是左良玉部將,一人是李自成部將,清軍南下時,金王二人皆叛明降清,據守九江,未費清軍一矢鬥糧,爲新朝孤軍傳檄而取十三府七十二州縣數千裡土地。

二人以爲自清朝入塞以來,功未有高出於己者,早晚會得到厚封,不說封公封王,封個侯總是不成問題。豈知收取江西的奏疏批覆下來,金聲桓僅得了個提督軍務的副總兵之職,比舊官更貶,而王得仁由於出身低微,封贈就更不如金聲桓,只撈了個把總的頭銜。

二人因此怏怏不樂,對清朝逐漸產生怨恨之情,後經隆武帝舊部策反,二人舉兵反正,金聲恆自稱豫國公,王得仁稱建武侯,並邀請宏光閣臣姜日廣做爲謀主。

金、王反正恰好與李成棟在廣州反清復明同時,大局頻爲震動,“儼然有中興光復之機,“但是由於他們是憑一時衝動起事,又沒有政治上的遠見和軍事上的謀略,一個個都忙於貪功邀賞。

九江克復後,他們未能溯江而上,控制長江上游,反而率師攻打贛州,並想拉攏守贛諸將,最後卻誤中了清軍的緩兵之計,結果清朝的固山額,譚泰率大軍趕來,金、王二人俱兵敗身死。

金、王二人反清並非爲了忠義。後來文人徐世溥作《榆溪集》記載此事時,儘管徐世溥用語多傾向於明,也只說他們是芶且趨功名。冀僥倖於萬一。

李雙喜當然不會知道他們幾人日後地醜事,好言安慰他們,並表示唐軍會保護他們的財產不受侵犯後。才放他們離去。

金聲桓、王得仁、楊清三人感激涕零。此時他們能保住家財已是萬幸。並不敢奢望能在大唐軍中取得官職。

不費一兵一卒拿下南昌城,李雙喜卻高興不起來,開戰前大家都以爲攻下南昌城就是滅張取得了勝利,可是張獻忠顯然已放棄了這幾年的安穩生活,重新流動起來,李雙喜已經預感到下面滅張地行動不會太順利。

他一邊派人向李鴻基通報南昌的情況。一邊四下派出探馬搜尋張獻忠大軍的蹤跡。

現在地九江碼頭一片繁忙地景象,一批批地唐軍從船上走了下來,三百里的水路,走了兩天兩夜。士卒們顯然都有些疲憊,儘管如此,他們還需馬上投入到搬運物質和搭建帳逢的工作中去。

唐軍已經過來了十幾萬人,李鴻基本以爲半個月全軍就可以全部過江,哪知實際操作起來,時間卻是遠遠不夠,唐軍的糧草,彈藥消耗太大,光是運這些東西就要十多天的時間,李鴻基只得駐在九江府耐心的等待。

只是李雙喜送來地情報卻讓李鴻基吃了一驚:“什麼,南昌已落到我軍手中?”

“回稟萬歲,正是如此,當初拿下了南昌城,總督大人都還不敢相信。”李雙喜的信使馬上回答了皇帝的問題。

看到這個信使全身疲憊,李鴻基揮手道:“你先下去休息吧。”如何拿下南昌城,李雙喜信中已經有了詳細的介紹,不需要信使再重複一遍。

“謝萬歲!萬歲!萬萬歲!”信使禮畢,退了下去。

宋獻策聽到李雙喜拿下南昌,他不知道具體情況,首先向李鴻基賀喜:“恭喜萬歲,李雙喜將軍真勇將也,沒想到不等大軍到達,已經直搗賊巢,只是不知僞朝皇帝下落如何?”

李鴻基將信丟給了宋獻策:“何喜之有,不過是一座空城,你自己看看吧。”

宋獻策展開了李雙喜地來信,越看眉頭越皺:“張獻忠不失爲一梟雄,拿得起,放得下,沒想到幾年帝王的生活尚沒有消磨他的鬥志,連南昌也捨得放棄。”

在座的其他唐軍將領先是聽到李雙喜佔了南昌,都是大失所望,此次數十萬大軍渡江,大家都想能在皇帝面前立下汗馬功勞,沒想到還沒有打,最大的功勞就被人搶去,聽到皇帝和宋獻策的對話,卻好象不是如此,一個個都心癢難忍:“侍中大人,到底是怎麼回事,信中說些什麼,給我們念念吧。”

宋獻策將李雙喜的信挑重要的簡明扼要的說了一下,衆將恍然大悟,難道皇上聽到拿下南昌,也沒見多高興,原來是人家主動放棄的。

張獻忠放棄了南昌,唐軍反而有一種不知所措的感覺,此時大軍過江的目標就是南昌,張獻忠這一走,唐軍宛如一擊重拳打在空氣般難受,最主要的是張獻忠的主力去了哪裡,他的目標又是什麼?肯定不會是白白放棄南昌這麼簡單。

失去了南昌,大昌軍就被分割在三塊地方,一處是九江前面的的南康府,一處是江西東面的銃州,廣信府,還有一處就是江西西邊的撫州、建昌、贛州、南安等府。

張獻忠的大軍會在哪裡,唐軍又該先攻何處?若是選錯了地方,白白浪費時間是小事,若己方被張獻忠突襲到,那會讓唐軍上下都顏面無存,戰局更有可能綿延無期。

“萬歲,張賊一定在這裡。”宋獻策肯定的指著一處回答。

衆人忙順著宋獻策的手指看去,看宋獻策正指著的是建昌、贛州一帶,南康當然可能排除,那是一個死地,已被唐軍四面包圍,只是爲什麼張獻忠不到東面去,非要到西面。

李萬成首先問出了這個問題,李萬成和李雙喜兩人兵馬相當,同時進攻江西的兩個方向,他只攻下九江府就止步不前,而李雙喜不但攻下了瑞州。袁州,還承受了張獻忠三十萬大軍整整一個月地攻擊,最後連南昌也拿了下來。相比較他的功勞自然大大不如,不免鬱悶。

宋獻策自信的道:“東面靠近福建,浙江。過後就是大海。福建張獻忠曾經吃過虧。不會再打主意,而浙江現在弘光朝也是重兵雲聚,恐怕張獻忠也不敢去,就算他能拿下浙江,也沒有多大發展,而西邊。你們看看,那裡有什麼?”

一個唐軍將領反駁道:“侍中大人,既然福建,浙江弘光朝有強大地力量。張賊正可以借兵自保,又爲何要攻打?”

宋獻策道:“先不說我軍和弘光朝有了和約,單是我軍突破了長江防線,張賊豈敢再相信弘光朝,若他到了東邊,也不會是爲了自保。”

李萬成疑惑的問道:“那廣東張獻忠同樣吃了虧,他就敢再打廣東的主意。”

宋獻策搖了搖頭:“西面可不止廣東和江西相臨。”

李萬成一驚:“難道張獻忠敢打湖南地主意?”

“爲什麼不敢?湖南總督李雙喜已率軍駐紮在南昌,張獻忠再去打李雙喜地老巢有何不可,再說如果攻不下,他們也可以由廣東或者湖南流竄到廣西,雲貴之地,這些地方地弘光朝兵力剛好大部調到了江南,此時正是空虛,豈不比在東面要好的多。”宋獻策對李萬成的疑問一一解答。

衆人這下都明白過來,侍中大人所說多半是真,張獻忠不會白白放棄南昌,恐怕打的就是湖南的主意,再不濟也可以由湖南向西,攻佔弘光朝的廣西,雲貴等地,那些地方山高林密,各民族混居,正適合張獻忠以前地流寇作戰,莫說此時那些地方的兵力空虛,就是兵馬都沒有調走,張獻忠還是會打那邊的主意。

李萬成心中有點竊喜,這下李雙喜可能有麻煩了,風光總不能一直獨得,否則李雙喜就太順了,不過,他總算和李雙喜關係不錯,建議道:“萬歲,是否趕快派人通知李雙喜將軍,讓他加強湖南的守備力量?”

李鴻基搖了搖頭:“不必了,李雙喜久經戰陣,又一直和張獻忠在交戰,若這點也看不到,他這個總督就做得太不稱職了。”

吳三桂道:“萬歲,既然已經知道張獻忠在江西西部,末將請求對張獻忠先行追擊。”

李鴻基點頭:“準。”

吳三桂大喜:“多謝萬歲!”喜滋滋地退了下去。

唐軍其他將領如夢初醒,一個個請求先對張獻忠追擊,李鴻基卻一概不準:“吳愛卿的關寧騎兵習慣馬刀,弓箭作戰,朕才允許他率軍追擊,而你們呢,沒有強大的後勤,追擊上去幹什麼。”

李萬成不服的道:“萬歲,屬下的軍隊用弓箭也不遜於吳三桂,爲什麼不可以追擊?”

李鴻基的臉沉了下去:“追擊,你們只想到自己的功績,有火器不用,要用刀劍和人家拼命,你們把士兵看成什麼,難道他們的命不就是命嗎,李萬成,你自己說說看,如果沒有大炮,手雷的支援,作戰一次會多死多少人,現在軍情緊急,朕才特許吳愛卿率軍追擊,至於你們,沒有等到大軍過完江,一個也不準動。”

吳三桂望著失望不已的其他將領,不由得意洋洋,他自認馬刀、弓箭沒有一支唐軍能夠和自己的隊伍相比,只是其他唐軍將領卻並不服氣,多次提出要跟關寧軍比武,被李鴻基恨恨責罵了一通,此事才被壓了下去,而此時皇帝獨允許他一人帶兵追擊,那等於是肯定了他的關寧軍馬戰獨步天下,如何不得意。

李萬成被皇帝一頓責罵,清醒過來,不敢再爭。

李鴻基看到帳下的衆將有點垂頭喪氣,語氣放緩了不少:“大家不必如此,仗還怕沒有打嗎,先將南康的大昌軍消滅也不錯,李萬成,你可願意爲朕把南康取來。”

“是,皇上,微臣一定不負皇上所託,取回南康。”李萬成見點到自己的名,重新興奮起來,南康府的大昌軍憑藉山勢和水道擋了他一個多月的時間,若是由別人去攻,他李萬成臉面都要丟盡。

“其餘人等,大軍全部過江後,準備攻取饒州,廣信,所有人回去後,讓士兵抓緊休整,不要到時拖了全軍後腿。”

“臣等遵旨。”衆將響亮的回答。

“攻饒州,廣信?”衆將回答完後才反應過來,不是說張獻忠在建昌、翰州一帶嗎,難道不打張獻忠了。

吳三桂大急,若是沒有後續兵力,他的兩萬關寧軍可不敢和張獻忠的數十萬大軍相碰,連忙問道:“萬歲,不打張獻忠麼。”

李鴻基笑道:“張獻忠放棄了南昌,朕還打他幹什麼,如果張獻忠一直逃跑,難道朕的數十萬大軍也一直追著他的屁股跟到雲南,廣西去,記著,朕讓你追擊張獻忠,也不是爲了要消滅他,只要協助李雙喜將軍把張獻忠趕出江西,湖南就可以。”

吳三桂才鬆了一口氣,宋獻策若有所悟:“難道皇上下一步準備對付福建。”

李鴻基點頭:“正是,我朝與弘光簽訂了和約,鄭芝龍竟然不理會,敢在長江和我軍交戰,此時滅福建正是其時。”

宋獻策把握到了李鴻基的意思:“皇上英明,鄭芝龍仗著水師纔敢和我軍作對,如今我軍若是抄了他的老巢,看他水師還有何用。”

一聽要打鄭軍,衆將又興奮起來,張獻忠雖然稱帝,在唐軍心目中也就是一個流寇,若不是他先倒向了弘光朝,唐軍不一定願意先和他交手,而弘光朝好呆也是大明正統的延續,在唐軍心目中十個張獻忠也比不上弘光朝重要,如今打了福建,那打弘光朝還遠嗎。

田見秀問道:“皇上,我軍攻打福建,和弘光朝的和約是否作廢?”

這也是各人所關心的,李鴻基沉吟不語,雖然和約是死物,自己也不會被和約拘束,只是自己身爲皇帝,出爾反爾,總是一大污點。

宋獻策見皇帝不答,感到了皇帝的爲難,挺身而出:“啓稟萬歲,我軍攻打福建仍是爲報鄭軍襲擊我軍之仇,弘光朝若是敢參予進來,破壞和約者是弘光朝而非我朝,若是弘光朝能置身事外,滅福建後再和弘光朝談和約也不遲。”

李鴻基點頭:“如此甚好!”

唐軍的下一步戰略就此定了下來,將領們都摩拳擦掌,等待著對銃州,廣信府和福建的攻擊。

大家都反應這個封面好醜老茅也有感覺本想接受書友的提議,用江山風雨情劉威的那個造形,編輯說侵權不能用,有沒有誰會做封面啊給老茅提供一個前提是不能侵權能吸引人。

第1章 兵發太原第42章 大比武下第22章 血戰西安下第12章 立足之戰第63章 軍情第40章 敲詐第58章 戲正酣第55章 思謀脫困第31章 活擒第22章 血戰西安上第25章 新的一年第56章 惹火上身第21章 蒙人攻營第32章 殺人盈野第52章 鑑寶會(三)第30章 直搗盛京第4章 同赴黃泉(上)第1章 大封功臣第40章 賜宴第82章 峰迴路轉第20章 九死一生的行程第93章 英雄第14章 真定府第2章 戰略大計第42章 改弦易轍第31章 魔鬼第18章 亮牌上第12章 貪慾上第7章 孫元化第10章 一網成擒第25章 新的一年第37章 家事難斷第10章 兵器買賣下第24章 佈網第43章 死得其所第28章 林丹遺孀第20章 馬科下第87章 練兵第11章 宴無好宴第47章 相逢不識第49章 裂痕第95章 南巡之議第61章 任卿選官第39章 美女威力第35章 意外之喜第64章 功用第80章 鼓動第37章 收心第30章 崇禎被俘第85章 淮安城中八十一章 兩全其美第45章 獵物第1章 分封第11章 忠臣孤子第35章 意外之喜第6章 周鳳梧第54章 夜闖王府第32章 皇陵事件第11章 賺錢下第31章 活擒第13章 人的需求第7章 斬新一頁第34章 遼河邊沿第14章 歸化城(下)第2章 戰略大計第30章 突襲第69章 畬族第66章 矮黑人第20章 席捲甘肅第23章 西安城破下第66章 矮黑人第73章 收穫第20章 虎狼之藥第36章 互探第37章 殿試第2章 面子問題(上)第67章 海戰第11章 後金出兵下第21章 合圍第19章 初戰下第57章 思凡下山第35章 人才上第39章 香火第8章 形勢危急第13章 毒手佛心第23章 西安城破上第86章 大軍齊集第45章 貨幣發行第六十 間番屬法第37章 包圍成都第63章 機器第48章 機會第4章 兵指何方第3章 喜事臨門第15章 再次交易上第3章 大明郡主上第33章 玉璽風波第33章 蠻人阿奴第91章 退兵第25章 潰敗
第1章 兵發太原第42章 大比武下第22章 血戰西安下第12章 立足之戰第63章 軍情第40章 敲詐第58章 戲正酣第55章 思謀脫困第31章 活擒第22章 血戰西安上第25章 新的一年第56章 惹火上身第21章 蒙人攻營第32章 殺人盈野第52章 鑑寶會(三)第30章 直搗盛京第4章 同赴黃泉(上)第1章 大封功臣第40章 賜宴第82章 峰迴路轉第20章 九死一生的行程第93章 英雄第14章 真定府第2章 戰略大計第42章 改弦易轍第31章 魔鬼第18章 亮牌上第12章 貪慾上第7章 孫元化第10章 一網成擒第25章 新的一年第37章 家事難斷第10章 兵器買賣下第24章 佈網第43章 死得其所第28章 林丹遺孀第20章 馬科下第87章 練兵第11章 宴無好宴第47章 相逢不識第49章 裂痕第95章 南巡之議第61章 任卿選官第39章 美女威力第35章 意外之喜第64章 功用第80章 鼓動第37章 收心第30章 崇禎被俘第85章 淮安城中八十一章 兩全其美第45章 獵物第1章 分封第11章 忠臣孤子第35章 意外之喜第6章 周鳳梧第54章 夜闖王府第32章 皇陵事件第11章 賺錢下第31章 活擒第13章 人的需求第7章 斬新一頁第34章 遼河邊沿第14章 歸化城(下)第2章 戰略大計第30章 突襲第69章 畬族第66章 矮黑人第20章 席捲甘肅第23章 西安城破下第66章 矮黑人第73章 收穫第20章 虎狼之藥第36章 互探第37章 殿試第2章 面子問題(上)第67章 海戰第11章 後金出兵下第21章 合圍第19章 初戰下第57章 思凡下山第35章 人才上第39章 香火第8章 形勢危急第13章 毒手佛心第23章 西安城破上第86章 大軍齊集第45章 貨幣發行第六十 間番屬法第37章 包圍成都第63章 機器第48章 機會第4章 兵指何方第3章 喜事臨門第15章 再次交易上第3章 大明郡主上第33章 玉璽風波第33章 蠻人阿奴第91章 退兵第25章 潰敗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巴尔虎右旗| 朔州市| 宾川县| 博乐市| 永康市| 佛冈县| 霍林郭勒市| 贵溪市| 大方县| 望都县| 额济纳旗| 合水县| 南乐县| 上林县| 尚志市| 井陉县| 长春市| 新化县| 青岛市| 汾西县| 湟中县| 静海县| 黄大仙区| 台湾省| 昌平区| 宝清县| 横山县| 古浪县| 舞钢市| 秀山| 博罗县| 邯郸县| 绥阳县| 沙河市| 大同县| 四平市| 临颍县| 连平县| 新竹县| 石家庄市| 潞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