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4章 佈網

崇禎聽到周延儒推薦侯恂,心中一喜,看來這個周延儒還有幾分真心,馬上道:“侯恂果真對左良玉有恩。”

周延儒回道:“回凜萬歲,左良玉在崇禎三年爲遼東都司,曾誤劫朝庭軍需,被罷官後投到侯大人門下,崇禎四年,滿虜攻大淩河,侯大人慧眼識才,重提左良玉爲大將,左良玉也不負所望,連戰松山、杏山,錄捷功第一,纔有如今的地位。”

崇禎連說:“好,好,速傳侯恂前來見駕。”

王承恩面有難色,連忙在崇禎耳邊低語了幾句,事實上侯恂早已不是兵部侍郎,在崇禎六年就已升爲戶部尚書,這些年,雖然朝庭財政年年吃緊,卻不妨礙這位侯大人驕奢淫逸,前幾月因被查出“糜餉”獲罪,已經入獄了,周延儒只說兵部侍郎,故意不說戶部尚書,崇禎一時忽略,王承恩一提,崇禎馬上記了起來。

崇禎皺起了眉頭,國家財政入不敷出,這個戶部尚書倒過得滋潤,若不是侯恂交好的大臣較多,衆人紛紛求情,崇禎早把他砍了,但還是軍情緊急的想法佔了上風,侯恂獲罪更好,自己將其罪免去,盼侯恂能深感皇恩浩蕩,努力督軍,將湖廣,四川兩省保住,馬上道:“傳旨,免去侯恂前犯之罪,重升侯恂爲兵部侍郎總管,即日赴河南左良玉所部督軍,務必要擊退來犯湖廣,四川之賊軍,欽旨。”

侯恂做夢也沒想到這麼快就會起復,事實上他已作好了長久坐牢的準備,他侯恂任戶部尚書已三年了,又何止今日才糜餉,現在事發,完全是因爲得罪了首輔溫體仁的原故,溫體仁不下臺,他自付出不了獄。

沒想到這次因爲左良玉之故,加上次輔周延儒一拉,溫體仁措手不及,只能眼睜睜的讓侯恂出獄,這樣一來,溫體仁顏面大失,恐怕朝中有許多趨炎附勢之徒馬上就會倒上週延儒。朝政如此窘境,崇禎手下的重臣仍不忘抓住一切機會爭權奪利。

侯恂出獄後,崇禎在平臺召見了他,並對他溫言撫慰,諄諄告誡。侯恂大爲歡喜,趾高氣揚向河南出發。自以爲自己對左良玉有恩,此番出京,必有作爲。

事實上當初侯恂收留左良玉哪是因爲左良玉能力出衆,完全是因爲左良玉雖是個軍人,但長得眉清目秀,明朝中葉以後,龍陽之風甚熾,軍中不攜婦人,軍官常以面目姣好的兵卒陪酒侍寢,左良玉得到侯恂提攜,自然不得不貢獻出自己的屁眼出來,現在左良玉兵強馬壯,會不會再買侯恂的帳,就可想而知。

侯恂出京後,崇禎還是不放心,與羣臣相商後,對陳奇榆空有數萬大軍,卻不得寸進再也無法容忍,啓用了孫傳庭爲五省巡撫,要求孫傳庭能忠於王事,進快進剿唐軍。

孫傳庭爲萬曆四十七年進士,天啓二年由商丘知縣入爲吏部主事,後來擢右僉都御史,巡撫陝西時恰逢李鴻基出兵攻佔了整個陝西,孫傳庭跑得快,沒有被李鴻基抓住,但後來也就賦閒了下來。

孫傳庭在陝西時擒斬流賊,累建大功,崇禎此時無人可用,想起了孫傳庭,一下子委以重任,同僚紛紛道賀,孫傳庭卻有苦自知,說是五省總督,陝西,甘肅全在唐軍手裡,山西唐軍佔了一半,湖廣又被唐軍佔了一府之地,唯有河南一省全在官軍手中,可河南並不平靜,農民起義此起彼伏,左良玉號稱十萬大軍,卻是個滑頭,不肯出力,只盼侯恂真能讓左良玉出力纔好。

朝庭正在爲如何營救兩省而絞盡腦汁時,唐軍的攻勢已經全面展開,李鴻基親自帶領二萬五千大軍和李過會合後,加上後面的十萬民夫,總共有近十四萬大軍集在達縣,隨著道路的暢通,事實上唐軍用來運輸的民夫只需五萬就可以充分保障唐軍的後勤,減掉五萬人,唐軍還有四萬正規軍和五萬民夫組成的輔軍,使秦良玉的壓力大增。

而在開縣,田虎和李雙喜會合後,也有了六萬大軍,萬縣的官軍也是一日數驚,宜昌更是被馬世耀的五萬大軍團團圍住,大別山中的五萬唐軍也在主將劉芳亮的帶領下開始了對武昌的試探性攻擊,事實上方孔熠和邵捷春兩人報唐軍有三十萬大軍一點也沒有參假。

秦良玉已經撤掉了對達縣的圍攻,返回了渠縣,這一個多月來,秦良玉對達縣發動了無數次攻擊,都被李過一一化解,開始李過還要動用他手中的騎兵參與守城,後來隨著那些家兵和達縣招集的鄉勇經歷的戰火越來越多,李過的騎兵除了少數督戰隊外,已可以全部抽出身來,抓住了一次機會,出城將正在攻城的官軍殺了個屍橫遍地,等官軍大軍出動時,騎兵早回到了城裡。

秦良玉以後的攻擊越發小心翼翼,每次都派重兵重點看護城門,纔敢發動對達縣的攻擊,這樣一來,效果更是不堪,數天攻擊都沒有一名官軍能登上城頭,秦良玉早有放棄的打算,唐軍將兩省的通道一打通,秦良玉就趁夜色悄悄的後撤。

第二天,達縣的唐軍一起來,就發現外面已空無一人,李過還怕官軍使詐,秦良玉一副對達縣不依不僥的樣子,怎麼會輕易後撤,第二天接到唐王的信使才知道唐王已帶大軍進入了四川。

達縣城內,此時熱鬧非凡,唐軍在裡面駐紮了近九萬大軍,從達縣到萬源,從萬源到城口,再到安康,沿徒還有五萬民夫正在川流不息的運送物質,各種口徑的大炮,一車一車的炮彈,火槍,各種盔甲,糧食充滿了整個道路。

達縣境內的壕強看得暗暗吃驚,幸虧自已沒有妄動,不然就是幫秦良玉的大軍拿下達縣,唐軍一來,還不把達縣碾成齏粉。

在達縣衙門內,李鴻基正在佈置此次攻川的任務,李過,洪承疇,鍾華,左光先,田見秀,賀景,盧象升等人列坐在下面。

盧象升投誠後,知道商洛的這些唐軍從何而來,才徹底的服氣,誰能想到唐軍看似最弱的地方,竟是最強,他本想向李鴻基本提出,由他說服鄖陽各縣和平歸降唐軍,沒想到他一提出來,唐軍都哈哈大笑,才知道鄖陽數天前已被攻下,至此,盧象升才知李鴻基是真重視他的才幹,而非只是讓他招降舊部而已,接下來唐軍的動作更快,聚起了四路大軍齊攻兩省,讓盧象升眼花繚亂,這次李鴻基讓他隨軍,他欣然同意。

秦良玉在唐軍大軍到後,在渠縣只留下少量人手,其餘大軍都退回了南充,南充位於嘉陵江中游,隸屬四川布政使司,境內置二府,轄順慶府南充、保寧府閬中(府治)。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其西通蜀都、東向鄂楚、北引三秦、南聯重慶,是四川內陸的交通樞紐。

也正是如此,李鴻基纔對南充鄭重其事,以唐軍的實力攻下南充當然沒有問題,難就難在如何能讓順慶府的秦良玉不逃走,最好能逼降,若秦良玉能夠歸順唐軍,以秦良玉在四川的威望,可以大大減少唐軍在四川的阻力。

可秦良玉不是傻子,她現在可能只是猶豫不定,一旦發現順慶府守不住,唐軍有合圍她的企圖,她可能就要逃了,秦良玉的軍隊只是客軍,石柱纔是她們的老家,若秦良玉逃到了石柱,那唐軍以後就有的頭痛了。石柱地形險境,是土家族聚集之地,李鴻基可記得在另一個時空,張獻忠雖然佔了全川,卻獨攻不下一個石柱,直到秦良玉死後,石柱才失陷在清軍手裡。

從牆上掛著的地圖上可以看到,順慶府與各地的道路四通八達,李鴻基指著牆上的地圖道:“各位,秦良玉就在順慶,據我軍的探子來報,秦良玉將我軍前面各個縣城的兵力全都集中在順慶府,各縣只剩下一些衙役,就連閬中府也已沒有了士兵,這些地方全靠少量衙役在維持秩序,而秦良玉在順慶聚集了近五萬大軍,大家說說看,應該怎麼打。”

左光先從加入唐軍以來還寸功未立,這時見有機會,連忙自動請纓道:“唐王殿下,未將願爲先鋒,將順慶府拿下。”

李鴻基搖了搖頭道:“我非是要拿下順慶府,如果只是要攻下它,我這十幾萬大軍壓過去,秦良玉勢必不能擋,我要的是活擒秦良玉,纔要找大家相商。”

活擒秦良玉,這秦良玉若是要逃,順慶府條條道路相通,怎能全部堵得住,左光光毫無把握,只得坐了下來。

洪承疇道:“殿下,若要活擒秦良玉,只要拿下一個地方,秦良玉插翅難逃。”

李鴻基看了看地圖,自己怎麼沒找到這個地方,忙問:“何地?”

洪承疇道:“合州。”

李鴻基死死的盯著合州這個位置,才發現這個地方實在是絕妙,涪江、嘉陵江、渠江三條大河匯合而過,佔了合州就等於將四川與重慶的聯繫隔絕,自己一直考慮順慶府四通八達,卻沒有想到無論秦良玉走那條路,最後都要經過合州才能返回重慶,然後回到她的老家石柱。

可是唐軍要攻合州,必須先拿下渠縣和廣安,渠縣好辦,秦良玉等於已經放棄,可唐軍若是要攻打廣安,肯定要驚動秦良玉,必定會加強合州的防守,再要打合州就難了。

見到李鴻基沉吟不語,鍾華站了起來,道:“殿下,把這個任務交給我們吧。”特種部隊不傷一人,拿下進川的天險城口,大大的露了一次臉,這次看來又有機會了,鍾華怎肯錯過。

出動特種部隊,這確實是一招好棋,可是合州不比城口,中間還有一個廣安,要想不驚動廣安,勢必不能派太多人,就是得手了,官軍也會瘋狂反撲,等唐軍來救援,最少還需要一天時間,若在這一天裡守不住,那所有偷襲的特種兵都會折在哪裡。,真正是偷雞不成失把米。

李鴻基轉了幾圈,心中委實難以下決心,問道:“你需要多少人?”

鍾華道:“臣帶五百人足矣。”

“五百人,五百人。”李鴻基吶吶自語,要繞過廣安,帶五百人已是極限,顯然鍾華也不是鹵莽之人,李鴻基轉過頭對賀景道:“賀愛卿,合州有多少守軍。”

賀景忙答道:“回殿下,合州是個要道,以前有三千兵馬駐守,加上州里維持治安的衙役和兵丁,合計有四千人,至於戰事一起,合州現在有沒有增減兵力,就不是微臣所知了。”

李鴻基轉過身來,對鍾華道:“你現在知道了吧,合州的兵馬是你的八倍,而且重慶絕不容合州有失,得到消息後半日時間就可以趕到,那時你們面臨的敵軍可能還不止八倍,可能是十倍,二十倍,你們能守得住嗎?”

鍾華道:“請殿下放心,特種部隊有信心拿下合州,只要能拿下,也就能守住。”

李鴻基下了決心,道:“好!準許你部參戰,人員你自己挑選,武器只要你們能帶得了,也隨你們挑,不過,萬一事情不濟,以保命爲先,我軍會盡快解決廣安的守軍來援。”

“是,屬下堅決完成任務!”鍾華搶到了任務,喜滋滋的坐了下來。

李鴻基搖了搖頭,這個傢伙若是守不住也肯定不會放棄,若是攻打廣安時一旦出現了問題,就只有給他收屍體了,無論如何,就是把廣安夷爲平地,也要確保自己特種大隊的安全。

確定了先打合州,下面就是要面對官軍放棄的那些城市。李鴻基一提,李過首先道:“殿下,既然那些地方秦良玉不要,那麼我們不妨先出兵佔領,秦良玉想讓我們分兵,我們就分兵給她看,以這些府縣的糧草,足夠我大軍使用,若是都拿了下來,我軍運糧的民夫反而可以空出來,到時我軍不但沒有被分兵,兵力可能更多。”李過從達縣就可以知道四川之富,念念不忘官軍的府庫。

李過所說似乎極有道理,秦良玉一發現唐軍勢大,不惜丟掉一府五縣,不但自己的大軍可以集中起來,而且可以讓唐軍分兵,可明知如此,眼著垂手可得的城池,又有多少人能拒絕。

第77章 餡餅第30章 陷入危機第19章 岌岌可危第65章 登岸第78章 聯合第1章 助餉第24章 嘉峪關第12章 貪慾上第59章 求和八十一章 兩全其美第70章 三年之約第92章 俘虜進京第30章 崇禎被俘第22章 奢侈之風第20章 九死一生的行程第45章 貨幣發行第19章 初戰上第33章 黯然收場(下)第34章 歸來第30章 突襲第17章 埋伏第12章 聲東擊西第24章 設宴勸降上第61章 火燒王府第17章 重振夫綱第100章 江山一統第26章 府中激戰第3章 大明郡主上第42章 毀家起義第13章 烽火連天下第52章 鑑寶會(三)第48章 摟草打兔第98章 弘光被擒第17章 風暴前夕上第31章 權力之顛第55章 亂夜第34章 兵與賊(上)第40章 敲詐第83章 官逼民反第13章 攻城第54章 緩攻第53章 鑑寶會(四)第67章 強行封官第59章 求和第55章 初戰第1章 分封第38章 惡作劇第3章 風雪來人第3章 召見第35章 吳府第38章 惡作劇第64章 出兵第72章 奇兵第96章 臺灣迴歸第16章 三線作戰第82章 峰迴路轉第32章 太原城破下第18章 北方來人第3章 大明郡主上第66章 矮黑人第8章 折服下第65章 登岸第14章 結婚下第37章 殿試第45章 刺客來臨第70章 三年之約第25章 洪承疇(下)第46章 談判籌碼第33章 欽差第16章 纏戰不休下第11章 賀瘋子第22章 血戰西安上第46章 援軍第42章 改弦易轍第27章 逃亡第28章 窮途未路第28章 林丹遺孀第13章 寶雞第28章 銀彈攻事第3章 伏擊第31章 惡魔傳說第37章 收心第61章 巴達維亞第32章 太原城破下第3章 投軍第10章 盧象升下第62章 大屠殺第1章 心動第13章 死守第49章 逆水逃亡第46章 名震天下第46章 蛤蟆天子第19章 心思第32章 太原城破(上)第73章 光澤縣第54章 緩攻第38章 緬甸第10章 盧象升(上)第3章 北方之議第79章 以彼之道
第77章 餡餅第30章 陷入危機第19章 岌岌可危第65章 登岸第78章 聯合第1章 助餉第24章 嘉峪關第12章 貪慾上第59章 求和八十一章 兩全其美第70章 三年之約第92章 俘虜進京第30章 崇禎被俘第22章 奢侈之風第20章 九死一生的行程第45章 貨幣發行第19章 初戰上第33章 黯然收場(下)第34章 歸來第30章 突襲第17章 埋伏第12章 聲東擊西第24章 設宴勸降上第61章 火燒王府第17章 重振夫綱第100章 江山一統第26章 府中激戰第3章 大明郡主上第42章 毀家起義第13章 烽火連天下第52章 鑑寶會(三)第48章 摟草打兔第98章 弘光被擒第17章 風暴前夕上第31章 權力之顛第55章 亂夜第34章 兵與賊(上)第40章 敲詐第83章 官逼民反第13章 攻城第54章 緩攻第53章 鑑寶會(四)第67章 強行封官第59章 求和第55章 初戰第1章 分封第38章 惡作劇第3章 風雪來人第3章 召見第35章 吳府第38章 惡作劇第64章 出兵第72章 奇兵第96章 臺灣迴歸第16章 三線作戰第82章 峰迴路轉第32章 太原城破下第18章 北方來人第3章 大明郡主上第66章 矮黑人第8章 折服下第65章 登岸第14章 結婚下第37章 殿試第45章 刺客來臨第70章 三年之約第25章 洪承疇(下)第46章 談判籌碼第33章 欽差第16章 纏戰不休下第11章 賀瘋子第22章 血戰西安上第46章 援軍第42章 改弦易轍第27章 逃亡第28章 窮途未路第28章 林丹遺孀第13章 寶雞第28章 銀彈攻事第3章 伏擊第31章 惡魔傳說第37章 收心第61章 巴達維亞第32章 太原城破下第3章 投軍第10章 盧象升下第62章 大屠殺第1章 心動第13章 死守第49章 逆水逃亡第46章 名震天下第46章 蛤蟆天子第19章 心思第32章 太原城破(上)第73章 光澤縣第54章 緩攻第38章 緬甸第10章 盧象升(上)第3章 北方之議第79章 以彼之道
主站蜘蛛池模板: 洪雅县| 神池县| 祁门县| 九龙坡区| 师宗县| 从化市| 南岸区| 石渠县| 合山市| 林甸县| 广南县| 沅陵县| 四平市| 内乡县| 应用必备| 洛浦县| 潜山县| 东源县| 唐山市| 乌兰察布市| 乐陵市| 宁都县| 唐海县| 淳化县| 镇康县| 汝州市| 永安市| 潼南县| 兖州市| 梨树县| 手机| 柳江县| 喀喇| 朝阳市| 怀化市| 黔江区| 论坛| 顺昌县| 从化市| 甘南县| 三门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