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章 助餉

崇禎九年的十一月,經過了近一年的漫長戰事,唐王終於率大軍凱旋而歸,大軍回來那天,整個西安百姓全體出動,人山人海的歡呼唐王得勝歸來,“湖廣熟天下足,四川天府之國,”這兩個糧倉都歸了唐軍,唐王還未回來,陝西的百姓已切實感到了得到兩地的好處。

四川的井鹽,茶葉,絲綢,湖廣的稻米,木材,棉衣等等再也不用通過走私進入陝西,甘肅,草原等地,而是光明正大,源源不斷的進入,軍隊所到之處又大勢修路,沒有了各地的釐卡,官員的貪污,這些東西的價格一下子下降了幾成,從草原運來的牛羊,馬匹,羊毛也可以毫無阻礙的進入兩地,無論是商人,還是農民,都感覺日子一下子好過起來。對唐王的歡乎也是理所當然。

李鴻基回到西安後,第一件事毫無疑問就是對三軍將士的封賞,其有功將士基本上都提升了一級,有的功勞較大的人員還連升了數級,其中竄得最快的莫過於五品的定遠將軍劉芳亮,一下子提爲二品的湖北總督一職,讓不少人暗生妒意,不過,劉芳亮的功勞也是明擺著,依靠剛開始的二千人,在大別山中發展到了五萬人,還攻下了湖廣的一大片領土。

陝西各部的官員也都提了一級,三省和各部的侍郎都提爲尚書,以表璋他們在後方的功勞,同時也是對地方地制衡。否則地方上有二品的大員,而中央最大的官員反而只有三員,那這個笑話就鬧大了。還怎麼對地方管理。

這次由於在四川和湖廣收剿了不少土地,唐王對勳章地發放也毫不吝嗇,一級,二級,三級銀製勳章的獲得者多達數千人。這些人都分得了二十畝至一百畝不等的良田,對三軍將士還有賞銀,三十萬人蔘戰,唐王大筆一揮,發下去近二百萬兩賞銀,這些銀子都是征戰所得。還沒有進入唐軍地戶部,李守忠想反對也找不到理由,何況接下來地一車車戰利品,足以塞住李守忠地嘴。

運回來的一千多萬兩銀子。加上各個王府的珍寶,再一次填滿了唐軍的府庫,唐軍府庫的存銀已達到了五千多萬兩,已經遠遠超過了朝庭一年的稅收,加上現在唐軍中地賦稅狀況已經好轉,各地的稅收都增長迅速,唐軍完全沒有必要有這麼多的存銀,李鴻基已經在考慮該怎麼把這些銀子花出去,銀子再多,若只是讓他們躺在府庫裡,那也毫無用途。

而花錢最多最快的事莫過於修路,李鴻基大筆一揮,從中拔出一千萬兩銀子,趁著冬閒,在境內再次掀起修路地高潮,這也讓李守忠見識了唐王的花錢速度,回來才半個月,封賞花了二百萬兩銀子,給工部一拔就是五百萬兩,如今又要用一千萬兩來修路,雖然打仗運回來了那麼多銀子,可是左手進,右手出,不但全花完了,戶部還得倒貼二百萬兩,李守忠只得自我安慰,這錢就算沒有看到,貼的二百萬兩算是軍費了,花二百萬兩,得到如今的三個省,值!明年的賦稅增長一大塊是肯定的。

崇禎若是知道李鴻基這麼花錢,肯定會羨慕的要死,以前丟了陝西,甘肅,崇禎倒不覺得心痛,那些地方都是窮省,早就收不上什麼稅,不但如此,在朝庭手裡,每年還要貼出一部分銀子給幾省賑災,但是幾省的起義還是層出不窮,讓朝庭不得不花鉅額軍費鎮壓,招撫,造成國庫年年空虛,陝西,甘肅兩省的農民起義難辭其咎。

從崇禎六年李鴻基起兵佔領陝西省以來,事實上是幫朝庭去掉了一個大包袱,崇禎七年若不是滿人的大舉入侵,加上對闖軍的圍剿,朝庭的財政甚至有可能達到平衡,崇禎八年,朝庭的財政還有進一步的改善,雖然沒有還清以前的欠帳,可總算沒有欠下新債,可惜曹文詔的身死,和進攻唐軍的失敗,也只能讓朝庭勉強渡日。

崇禎九年的財政卻讓朝庭雪上加霜,調集關寧軍入京,陳奇榆,孫,庭芳兩人對唐軍的進攻,左良玉又是拿錢不辦事,這都讓朝庭的財政進一步惡化,加上四川,湖廣兩省的賦稅全年根本沒有一分銀子,一粒糧食上交,而且以後都不會上交了,四川,湖廣兩省是朝庭的財稅重地,兩省的丟失,讓崇禎切實感到日子的艱難。

從唐軍進入四川開始,崇禎對四川的丟失就有所準備了,只是沒想到又搭上了一個湖廣,而無論是左良玉,還是孫庭芳,在他看來這都沒有一個能實心辦事,只知一個個向他要兵要餉,否則何至於對唐軍一籌莫展。

唯一可以倚仗的關寧鐵騎在崇禎看來忠心卻是個大問題,尤其是現在的督帥祖大壽,更是桀驁不訓。在崇禎二年的十一月,皇太極率數萬大軍圍困京師,袁崇煥和他的五千關寧鐵騎日夜兼程趕來救援,分爲三個部分,祖大壽陣於南,王承允陣於西南,袁崇煥親率標營陣於西。

三軍互爲犄角之勢。雙方就在北京城下大戰數個時辰,數萬女真兵將愣是對五千關寧鐵騎無可奈何。

後來又有四千掉隊的關寧鐵騎趕到,在後金軍的側後方發起猛烈衝擊,二面鐵騎的夾擊下,後金軍最終陷入了無可救藥的混亂之中漫山遍野的後金軍在狼狽潰逃,而在他們後面緊追不捨的只有區區幾千關寧鐵騎,

可是在這次大勝後,崇禎卻認爲是袁宗煥和滿人在演戲,不能數千關寧軍如果能擊敗數萬女真人,那袁崇煥怎麼就不能平遼,又加上有兩位太監的報告,崇禎終於確信了袁崇煥和滿人有勾結,他馬上下旨。把袁崇煥下到鎮撫司看管,即日革職聽勘!袁崇煥被下獄後,北京城外地關寧大軍譁變。在繼承者祖大壽的帶領下返回了關外。

關寧軍一去,後金兵勢大吏,在崇禎三年正月初四。後金軍克永平。遷安。灤州歸降。正月二十二日。代善軍大破明新任兵部右侍郎劉之綸軍萬人,射死劉之綸。唯一能夠與韃子一戰的就是關寧鐵騎了,而祖大壽就是拒絕奉旨入京勤王。還是在獄中地袁崇煥寫信給祖大壽稱述厲害,關寧大軍方纔進關。

此後崇禎對關寧鐵騎是極不信任,關寧鐵騎一步步被分化瓦解。他們中的一部分人後來被調回關內鎮壓農民軍,如左良玉曹文詔。劉澤清,可崇禎拿祖大壽卻無可奈何,祖大壽手下的兵馬最多,實力最強。又不象袁崇煥一樣事事聽從聖旨地調遣,對這樣地將領按理說皇帝應該是殺之而後快,崇禎卻不敢下硬手,調其他關寧軍進攻,軍心是個大問題,若要從內地調兵,又該調多少,若是逼急了他,投降滿人怎麼辦,崇禎思來想去,還是留下了祖大壽地人員。

只是崇禎還是不甘心有祖大壽這一根刺,在軍器,兵餉方面對祖大壽多方刪減,想逼迫祖大壽的兵馬自散,祖大壽一方面命令士兵開荒種地,一方面每當朝庭有戰事,趁勢索要兵餉,竟然將軍隊維持了下來。

眼下到了年關,祖大壽,尤世威兩人又在催要兵餉,只是國庫已空,百官的俸祿尚且不足,又哪來的銀子支付四萬入關的騎兵軍餉,可京師現在還處在唐軍的威脅之下,不用關寧鐵騎又不行,皇城內,崇禎將兩人要餉地奏章拍的丟到了地上,恨恨的道:“要餉,要餉,一個個就會知道要餉。”

四萬關寧鐵騎中,祖大壽雖然是督帥,卻只有一萬人,另外三萬人是總兵尤世威率領,關寧鐵騎在全盛時有十多萬人,此時被崇禎分拆,只剩下六萬餘人,祖大壽手下有二萬人,他卻不肯全力出擊,留下了一萬人在遼東防守,祖大壽的奏章說得這毫不客氣,再沒有兵餉他將率軍回遼,尤世威說得隱晦一點,關寧軍從遼東千里勤王,已有二月沒有兵餉,再拖下去,恐軍心有變。

“威脅,絕對是威脅,祖大壽可惡。”又想了一下道:“尤世威也不知爲聯分憂。”這當口,絕不能讓關寧軍回去,也不能讓關寧軍有點混亂,否則,丟了兩省,朝庭已是人心思動,若是京師再有警,那恐怕大明江山真要分崩離析了。

旁邊地徐高連忙將地上的奏章小心翼翼的撿起,放在了書案上,徐高本是御膳房一個燒茶水的小太監,由於老實忠厚,深得周圍太監的喜歡,一日崇禎在乾清宮退了朝,帶著王承恩和內侍三娃子從茶房經過,崇禎突發其想,想看看自己的御茶房。

當崇禎一步跨進御茶房時,徐高正在燒水,臉上不知從哪裡染上一橫一劃的鍋底,讓崇禎忍不住笑了起來,他笑後卻大發感慨,百官們一個個吃著朝庭的俸祿,卻沒有幾個能實心辦事,而這個看起來髒兮兮的小太監還在竭盡全力爲自己盡心盡責的幹著燒水沏茶的工作。

三娃子對徐高早已熟悉,見崇禎對徐高很欣賞,心想留這樣的人在皇帝身邊也不會對自己地位有威脅,就在崇禎面前不斷的說徐高如何如何老實忠誠。

於是崇禎不久就下令讓徐高離開了御茶房,做了自己的內侍,此時徐高見皇帝爲銀子發愁,不由道:“皇上不必如此憂心,等福建,廣東兩省的稅銀押來,馬上就會有銀子。”

福建,廣東兩省這幾年每年都有數百萬兩的稅銀押上來,值至隆冬時分,也唯有靠兩省的銀子了,崇禎絕不會知道鄭芝龍,周右軍兩人每年從海上得到的銀子高達三千多萬兩,交給朝庭的不到十之二三,還認爲兩人對朝庭忠心耿耿,若是天下所有的省份都能向兩省看齊,那他哪還需爲銀子發愁。因此儘管有人經常攻擊,周,鄭兩家可能有異志,崇禎一概至之不理。

見提到兩人,崇禎道:“鄭,周兩位愛卿還是能夠爲朝庭盡心的,一些人自己辦事不力,就專好攻擊他人,誰忠誰奸,朕還沒有糊塗。”

徐高不好接話,他格守著一條嚴禁對大臣議論的本份,徐高本身老實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是保全自己,他親眼看到崇禎本來很寵信的一個太監,因對大臣議論,多說了幾句,後來事情恰好和他所說的相反,崇禎秋後算帳,將那名太監活活杖斃。

兩省的稅銀雖然已在半路,可今年兩省交的銀子已經有六百多萬兩,這一批有二百萬兩就不錯了,銀子還沒到,就不知有多少人盯著,若是全部用來發放百官的俸祿和關寧鐵騎的欠餉,或許還有點剩餘,可是過完年又怎麼辦

崇禎腦子轉來轉去,終於找到了一條好辦法,道:“小徐子,你說朕若讓勳戚,太監和百官們報效,可不可行?”

徐高一驚,這可是了不得的大事,自己不找事,事情還是要找上門來,徐高雖然老實,忠厚,但卻不笨,這一條一旦實行,勳戚,太監和百官若認爲是自己向皇上建議的,那自己可就要死無葬身之地了。

他心中慌亂,擡頭朝崇禎看去,見皇帝一臉熱切的看著自己,分明是主意已定,想讓自己贊同,君心似海,自己若是應對不好,恐怕立怕就有大禍,忙道:“勳戚,太監和百官都得到皇上蔭佑,此時國家困難,他們出點力也是應該。”

崇禎見徐高贊同,馬上道:“好,好。朕馬上下旨,將他們投效,每人就以三百兩爲下限,越多越好。”在崇禎看來,京城親貴甚多,許多人家中都十分富裕,只要心存報效國家之念,錢多的多出,錢少的少出一點,總能聚起數百萬兩銀子,讓朝庭暫時渡過難關。

勳戚,太監和百官一看到這條捐餉的旨意,一個個搖頭嘆息,在他們看到,馬上又有一批銀子要到了,大家盯著還來不及,哪會想到還要從自己身上出血,實在是接受不了,於是一個個裝聾作啞。崇禎的旨意下了七八天,沒有一個人主動報效。

第18章 蒙古聖物下第11章 結拜下第10章 兵器買賣下第21章 草原巨城第37章 收心第33章 玉璽風波第31章 權力之顛第7章 孫元化第56章 惹火上身第15章 草原血淚下第50章 形勢分折第17章 碧血第10章 訓斥第48章 摟草打兔第38章 女將英姿第15章 草原血淚上第85章 淮安城中第63章 反應第1章 多爾袞爭位第46章 援軍第13章 諜戰上第13章 烽火連天下第15章 兵器第15章 草原血淚下第13章 諜戰上第22章 奢侈之風第12章 柔情第31章 活擒第70章 狩獵第23章 自討苦吃第55章 思謀脫困第8章 殺雞駭猴第49章 身份轉變第44章 新艦試水第25章 洪承疇(下)第50章 兩難選擇第53章 鑑寶會(四)第8章 邢秀娘下第93章 英雄第33章 黯然收場(上)第62章 大屠殺第75章 勢如破竹第40章 賜宴第28章 林丹遺孀第22章 奢侈之風第1章 大封功臣第20章 噩耗第27章 逃亡第7章 軍火第58章 戲正酣第7章 出使第50章 情報第17章 改革第33章 玉璽風波第1章 多爾袞爭位第65章 登岸第47章 安慶府第7章 暗流洶涌上第31章 權力之顛第3章 張家寨上第20章 馬科下第19章 意外連連第26章 嚴肅軍紀第15章 定計第64章 任務第47章 相逢不識第20章 計議第35章 各人歡喜各人憂第54章 遭遇第62章 派別第62章 大屠殺第7章 暗流洶涌下第86章 君前議移民第9章 大炮下第19章 大戰來臨下第47章 相逢不識第26章 追殺第53章 東風第34章 遼河邊沿第12章 聲東擊西第51章 鑑寶會(二)第18章 落入陷井第29章 輕取京師第42章 改弦易轍第62章 派別第35章 各人歡喜各人憂第95章 行刑第38章 蠢蠢欲動第61章 火燒王府第21章 朝庭的反應第41章 大比武中第10章 盧象升下第15章 滿人隱憂第27章 逃亡第5章 遷移第6章 忠孝難全第27章 逃亡第18章 亮牌下第63章 軍情第9章 一網打盡下
第18章 蒙古聖物下第11章 結拜下第10章 兵器買賣下第21章 草原巨城第37章 收心第33章 玉璽風波第31章 權力之顛第7章 孫元化第56章 惹火上身第15章 草原血淚下第50章 形勢分折第17章 碧血第10章 訓斥第48章 摟草打兔第38章 女將英姿第15章 草原血淚上第85章 淮安城中第63章 反應第1章 多爾袞爭位第46章 援軍第13章 諜戰上第13章 烽火連天下第15章 兵器第15章 草原血淚下第13章 諜戰上第22章 奢侈之風第12章 柔情第31章 活擒第70章 狩獵第23章 自討苦吃第55章 思謀脫困第8章 殺雞駭猴第49章 身份轉變第44章 新艦試水第25章 洪承疇(下)第50章 兩難選擇第53章 鑑寶會(四)第8章 邢秀娘下第93章 英雄第33章 黯然收場(上)第62章 大屠殺第75章 勢如破竹第40章 賜宴第28章 林丹遺孀第22章 奢侈之風第1章 大封功臣第20章 噩耗第27章 逃亡第7章 軍火第58章 戲正酣第7章 出使第50章 情報第17章 改革第33章 玉璽風波第1章 多爾袞爭位第65章 登岸第47章 安慶府第7章 暗流洶涌上第31章 權力之顛第3章 張家寨上第20章 馬科下第19章 意外連連第26章 嚴肅軍紀第15章 定計第64章 任務第47章 相逢不識第20章 計議第35章 各人歡喜各人憂第54章 遭遇第62章 派別第62章 大屠殺第7章 暗流洶涌下第86章 君前議移民第9章 大炮下第19章 大戰來臨下第47章 相逢不識第26章 追殺第53章 東風第34章 遼河邊沿第12章 聲東擊西第51章 鑑寶會(二)第18章 落入陷井第29章 輕取京師第42章 改弦易轍第62章 派別第35章 各人歡喜各人憂第95章 行刑第38章 蠢蠢欲動第61章 火燒王府第21章 朝庭的反應第41章 大比武中第10章 盧象升下第15章 滿人隱憂第27章 逃亡第5章 遷移第6章 忠孝難全第27章 逃亡第18章 亮牌下第63章 軍情第9章 一網打盡下
主站蜘蛛池模板: 福清市| 吉木乃县| 岫岩| 海南省| 桃源县| 巴东县| 石门县| 桦南县| 贺兰县| 拜泉县| 公主岭市| 仁布县| 安仁县| 图们市| 台前县| 龙江县| 大姚县| 鸡西市| 饶河县| 友谊县| 长子县| 襄汾县| 玉环县| 三亚市| 汝阳县| 新乡市| 蚌埠市| 方正县| 成都市| 墨江| 噶尔县| 通州区| 金寨县| 卢氏县| 离岛区| 徐州市| 揭阳市| 故城县| 瓦房店市| 新兴县| 鄂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