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50章 形勢分折

這支船隊正是東海霸主鄭家最精銳的艦隊,一共八艘鉅艦,每條艦上載有十六至二十門大炮,後面還跟著上百條小船,或用來接敵近戰,或用來縱火,每條船都各有功用,總兵力達到了一萬多人。

此時十五歲的鄭森正站在最前的一艘戰艦上,興奮的看著唐軍的艦隊一艘艘在已方火炮的打擊下沉沒,這次鄭家出兵,和他有很大關係。

弘光帝執於要和唐軍簽訂和約,讓許多人都痛心不已,周家和鄭家更是失望,他們本身就在一方諸候,若非唐軍勢大,他們就有可能自已起來爭奪江山,爲了自保,才聽衆弘光朝的號令,可是如果聽衆朝庭之令,說不定會滅的更快,兩家自然都另打主意。

鄭家一直和唐軍有接觸,鄭芝龍本有意向唐軍投降了事,又怕投降唐軍後,唐軍會將他們海上的實力全盤接收,再也不能如此逍遙,一直患得患失,他的兩個弟弟鄭芝虎、鄭鴻逵更是大力反對投降。

鄭芝龍不能決定,便問鄭森該如何處理,本來鄭芝龍也沒有指望鄭森來說來什麼大道理,只是鄭森是長子,他有意拿自己的難題讓長子知曉,畢竟以後他要繼承家業,鄭森說出的話卻讓他大吃大驚:“父親大人,若大唐得了天下,是會禁海還是開海?”

鄭芝龍想了一下才道:“我聽說唐皇曾在一年前就派出商隊遠赴歐巴羅貿易。依唐皇對商人地重視來看,多半會是開海。”

鄭森點頭:“這就是了,若唐皇開海。是否會容許海上的力量爲他人掌控?”

鄭芝龍恍然大悟,只是遲疑的道:“雖如此,但現在投降唐軍。亦不失爲保命之計。”

鄭森道:“父親大人爲何如此悲觀。若我軍能與周家聯合。莫說不一定會敗,就是陸上敗了,父親大人還有海洋,又何必要仰人鼻息。

鄭芝龍深覺有理,其實他內心也不甘心不打一仗就投降唐軍,遂打消了投降地念頭。鄭家既然不想再依靠弘光小朝庭,自然不會在意弘光朝和唐軍籤的協議,鄭芝龍與幾個幕僚相商後,馬上派出水師對張獻忠進行援助。可是還是晚了一步,安慶已破鄭軍才趕了過來。

唐軍得知弘光朝又是送物又是送銀,與唐軍議和後,哪裡還會把注意力放在弘光朝的水師上,加上唐軍纔剛進入直隸,長江上也來不及建立防線,被鄭家地船隊逆流而上,報信地人還在半路上。

唐軍地艦隊除了郝搖旗的那艘大船外,多是六至八門火炮的小船,他們都散在江面上搜尋大昌軍的逃跑人員,措不及防下,哪裡是鄭軍的對手,逃得稍慢一點的都被鄭軍地火炮擊中,江面上到處是唐軍船隊的殘骸,粗粗一看唐軍損失不下千人,數天前與張獻忠水師的戰鬥在長江上又重演了一遍,不過,這次倒黴的卻是唐軍。

郝搖旗地旗艦名叫教廣號,就在安慶府的南門,見已方好不容易訓練出來的艦隊在敵人的攻擊下死傷慘重,郝搖旗不由大怒,急令迎戰,藉著城牆的掩護,將左側弦調轉鄭家的船隊,郝搖旗殺氣騰騰吩咐開炮,十八門大炮依次開火,呼嘯著朝鄭軍的艦隊砸去。

這次鄭軍指揮艦隊的首領是鄭彩,鄭彩和鄭芝龍是本家,當初鄭芝龍本名鄭一官,海盜首領顏思齊死後,鄭一官自立門戶,從福建將鄭彩、鄭興、鄭明、楊耿、陳瞻等人招來,號稱十八芝,鄭一官從此改名爲“芝龍,“鄭彩可以說是鄭家絕對的心腹。

鄭家最大的一艘海船裝有七十二門大炮,不過,那船開不到長江,這次過來的船最多隻有二十門大炮,鄭軍剛發現唐軍的這艘大船,就看到教廣號上升起一片硝煙,鄭彩也不由色變,此時雙方相差不到三裡,正是火炮的有效射程,鄭彩馬上吩咐趕快規避。

鄭家打頭的四艘船全是裝有二十門大炮的中型艦隻,橫在長江上幾乎將一半水面霸佔,說要規避,又哪來得及,鄭彩的話剛說完,唐軍的炮彈落了下來,船的四周濺起了十多股水柱,還有幾顆炮彈落到了鄭彩座艦的甲板上,炸得木屑橫飛,唐軍將所有炮彈都發向了這艘突前的船隻。

炮彈一落下,鄭彩就將鄭森撲倒,等爆炸過後,兩人回首向被唐軍擊中的地方看去,也不由冒出了一絲絲涼氣。被唐軍炮彈擊中的四周屍橫遍地,鄭軍士兵的斷腿殘肢到處都是,座船上還開了幾個大窟窿,幾處開始燃起大火,沒受傷的士兵慌忙提水向火場澆去,還好火勢並不大,數下就樸滅了。

鄭彩大爲惱火,沒想到唐軍有如此威力的大船,這艘船就是到了海上,也不會比鄭家的船隻遜色,他暗下決心一定要毀了唐軍的那艘鉅艦:“傳令鄭興,率兩艦搶佔上方,其餘船隻,隨我旗艦一起攻擊。”

隨著傳令兵旗幟的揮動,鄭軍前頭的兩艘船隻馬上脫離自己的隊列,向郝搖旗的教廣號逼去,鄭軍另外六艘大船,齊將側弦調了過來,對準了數裡外的教廣號。

看到如此多黑洞洞的炮口對準自己,郝搖旗也是頭皮發麻,教廣號身邊只剩下了六艘只有四至八門火炮的小船,其餘船隻都是一些輔助,運輸船隊,火力連對方的一半都不到,剛纔第一輪近乎偷襲的發射,本來想擊沉對方一艘船再說,沒想到因爲大匆忙反而只給了對方一點小傷害,如何會是對方的對手,郝搖旗沒敢纏戰,連忙傳令全力撤退。

見唐軍要走,鄭軍更是不肯放過,六艘大船一起開火,在唐軍艦隊的四周掀起了無數巨大地水柱。唐軍的幾艘小運輸船一被炮彈砸中,馬上四分五裂,教廣號上也捱了數顆炮彈。不過唐軍的甲板都鋪了一層鐵板,得已平安無事,只是上面地一些木質建築地沒有那麼幸運。被炸出了幾處缺口。到處飛起的彈片和木屑。一下子使船上的數十名唐軍炸得或死或傷。

這時在安慶城上地唐軍才反應過來。吳三桂連忙派人去向李鴻基報告,李鴻基在北門剛好看不到南門地情況,聽到炮聲隆隆,也不知發生了何事,得到吳三桂地報告,大驚失色。這點水師可是唐軍的種子,如何能有閃失,急忙下令,“快,讓部隊把大門讓開。先讓炮兵通過,把大炮擡到城牆上,封鎖江面。”

唐軍的炮兵恍然大悟,急忙去牽馬匹,把繮繩套到馬上,拉動著大炮向城內走去,炮兵笨重,在城內又無用,本來炮兵一般都是最後進城,只是此時卻已經顧不得,只能先走,路上到外是沆沆窪窪,一不小心,大炮就會側翻,不但馬有可能壓傷,就是側面扶著的人也危險的很。

已經有幾門大炮被路上的坑拌倒了,數名唐軍被翻滾著地大炮壓過,立刻就腸穿肚爛,眼見是不活了,側翻的大炮將道路更是堵得一塌糊塗,真是越急越慢,令人哭笑不得的是沆沆窪窪都是唐軍自己的大炮所炸。

唐軍無法,只得費時將側翻地大炮直接挪到一邊,前面的人抓緊時間搶修進城的道路,花了半個時辰纔將路修好,炮車在馬拉下輕巧的進入城中。

進了城,所有的大炮都向南門拉去,只是還離南門有一段距離時,所有的唐軍卻不得不停下來,鄭軍正在用大炮攻擊安慶的南門,無數的炮彈砸在安慶南面,整個安慶府都好象在嗦嗦發抖。

剛纔在南城上觀看兩軍水師作戰的唐軍正在狼狽的撤下來,許多人還擡著擔架,上面全是一些斷胳膊少腿之人。

原來郝搖旗迫不得已退走後,鄭軍追了一段距離,見雙方越拉越遠,從安慶往上,北方都被唐軍佔領,鄭軍也不敢追太遠,否則唐軍若是用大炮將後方封死,不免麻煩,就退了下來,看到安慶已落入唐軍手裡,鄭彩乾脆讓所有的船隻都用側弦對著城牆猛轟。

鄭軍的艦隊大小船隻加起來的大炮足有五百多門,雖然不能全部參與進去,但至少有兩百門大炮可以同時發射,此時安慶南面的城牆上莫說是推火炮上去,就是一隻耗子也不能停留。

鄭軍的艦隊一直轟了大半個時辰才結束,心滿意足的返轉,鄭軍船上全是重炮,此時安慶的南城牆已成爲了一片廢墟,沒有數月功夫,恐怕是不能修好了。

李鴻基走到了安慶的南面,見到長江上漂浮的唐軍水師殘骸,加上腳下的廢墟,臉色不由鐵青,沒想到竟會被弘光朝耍了一通,更讓他憂慮的是,弘光朝的水師一加入戰役,將會使滅張變得困難重重,張獻忠依靠弘光朝水師的支援,等於有一個穩固的後方,唐軍不能渡江作戰,否則數十萬唐軍渡江時,被對方的水師一偷襲,將會損失慘重。

至於築炮臺,在還有一邊沒有佔領的情況下也是無用,不等自己的炮臺築好,對方的艦隊可以輕易將自己的炮臺炸燬。

見皇帝的面色難看,宋獻策知道皇帝擔擾的是什麼,在旁道:“萬歲不必煩惱,這恐怕不是弘光朝的意思。”

李鴻基大爲驚訝:“不是弘光朝,那這支艦隊哪來的,上面明明掛著大大的鄭字。”

宋獻策道:“回稟萬歲,掛著鄭字沒錯,這確是鄭家的艦隊,可是微臣卻敢肯定弘光朝沒有膽量攻擊我軍,哪有前頭剛送來大批財物,馬上就翻臉的道理,加上十萬匹絲綢,這可是二百萬兩銀子,就是把安慶府拆了賣個精光,也值不了二百萬兩銀子啊。

李鴻基反應過來:“愛卿是說這次行動純粹是鄭家自己搞出來的,我軍非是受弘光朝所騙。”

宋獻策點頭:“稟萬歲,十有八九是如此,萬歲不妨再派人去應天府向弘光朝責問,要求賠償我軍損失,並約束鄭芝龍的艦隊不得進入長江,否則我軍與弘光朝的和約就此作廢。”

李過在旁搖了搖頭,道:“宋大人,即然鄭芝龍能夠不理弘光朝與我朝簽訂的和約,悍然襲擊我軍,應天府恐怕也阻止不了鄭軍進入長江。”

宋獻策道:“不然,可別忘了還有周家,周家的水師可不比鄭軍弱,若是弘光朝下死令,鄭家不見得敢動彈。”

李鴻基問道:“若周家與鄭家聯成一氣,那又該如何是好?”

宋獻策道:“萬歲放心,若周,鄭兩家聯成一氣,那我們就逼弘光朝將整個長江封了,安慶到松江,至少也有上千裡的距離,周,鄭兩家的水師雖然強大,也不可能沒有陸地支援的情況下硬進來,再說弘光朝得到了明朝所有勢力承認,就是他們敢冒險進入長江,等於公然和弘光朝對抗,若真如此,弘光朝馬上就得分裂,豈非對我朝更加有利。”

李過不服的道:“宋大人就那麼有把握弘光朝能聽我們的話。”

李鴻基擡了一下手,制止了李過發問:“好,朕就讓杜鄖再跑一場應天府,讓他們解釋爲什麼鄭家的艦隊會攻擊我軍,如果此事不能讓我軍滿意,那麼雙方的合約馬上作廢,朕的五十萬大軍將轉攻應天。”

若此事真是鄭家的私下行動,那麼通過弘光朝就完全可以掰回來,倒也不用急著過江攻打張獻忠。李鴻基靜靜的想到。

杜鄖上次到應天府撈到了不少好處,朱由崧爲了儘快讓唐軍簽訂和約,沒少讓人送東西給他,這次聽到又要去應天府,頓時全身來勁,急匆匆的過了江。

朱由崧深得他祖父萬曆的真傳,和唐軍簽訂完和約後,以爲萬事大吉,政事全部付予馬士英,阮大誠等人,自己整天躲在後宮,沉於女聲,聽到杜鄖又來到了應天府,纔不耐煩的出來接見。

當杜鄖氣勢洶洶的責問爲什麼福建水師攻擊唐軍時,朱由崧甚至不知道此事,連忙向馬士英詢問。

馬士英得知鄭軍的艦隊襲擊了唐軍,也是嚇了一大跳,暗罵鄭家給朝庭添亂,只是鄭家手握兵權,財權,對於新朝的建立,又立有大功,他並不敢責怪鄭家,只好將此事壓了下來,見到皇帝詢問,不得不一股腦說了出來。

朱由崧聽到後,嚇得目瞪口呆,口裡連道:“這如何是好,如何是好?”

標題應是形勢分析不過錯了沒法更改

第31章 慘烈攻城下第6章 盛唐之地第15章 破城第17章 爭論第12章 貪慾下第59章 求和第6章 盛唐之地第55章 佟氏毒計第97章 水師新任務第10章 賺錢上第2章 商洛第74章 黃土隘第51章 狐假虎威第20章 下馬威第25章 潰敗第90章 暴露第26章 河南大戰上第95章 南巡之議第9章 大炮上第48章 親衛營對近衛軍第10章 兵器買賣下第24章 一敗塗地第23章 波折第15章 滿人隱憂第1章 大封功臣第18章 蒙古聖物下第79章 以彼之道第46章 名震天下第23章 數路攻擊第3章 一鼓而下第19章 大戰來臨上第22章 鳳與鴨第7章 軍火第36章 互探第13章 死守第51章 狐假虎威第50章 情報第8章 形勢危急第17章 風暴前夕上第34章 遼河邊沿第17章 埋伏第49章 長安第12章 蒙古各部上第35章 吳府第18章 蒙古聖物下第53章 東風第3章 召見第84章 激戰總督府第37章 收心第10章 盧象升(上)第45章 難得糊塗第19章 岌岌可危第94章 私鬥第54章 遭遇第20章 九死一生的行程第11章 宴無好宴第51章 鑑寶會(二)第18章 逃婚第9章 冒犯第10章 伐明之策第47章 西貢第15章 炮戰第47章 金幣狂熱第5章 定都之爭第16章 美色上第18章 亮牌上第30章 突襲第17章 後金宮爭(上)第33章 欽差第30章 陷入危機第28章 不死不休第2章 登陸苦戰第2章 登陸苦戰第10章 伐明之策第36章 同族相煎第16章 援軍第96章 逃亡之路第25章 覆滅第26章 府中激戰第70章 狩獵第16章 炮臺血戰第36章 偶像第10章 兵器買賣上第5章 遷移第4章 好事成雙第11章 賀瘋子第43章 禮尚往來第4章 張家寨下第4章 張家寨下第30章 流言殺人第17章 後金宮爭(上)第28章 林丹遺孀第7章 暗流洶涌上第36章 同族相煎第20章 下馬威第58章 戲正酣第21章 夜襲下第10章 兵器買賣下第9章 監軍之第46章 談判籌碼
第31章 慘烈攻城下第6章 盛唐之地第15章 破城第17章 爭論第12章 貪慾下第59章 求和第6章 盛唐之地第55章 佟氏毒計第97章 水師新任務第10章 賺錢上第2章 商洛第74章 黃土隘第51章 狐假虎威第20章 下馬威第25章 潰敗第90章 暴露第26章 河南大戰上第95章 南巡之議第9章 大炮上第48章 親衛營對近衛軍第10章 兵器買賣下第24章 一敗塗地第23章 波折第15章 滿人隱憂第1章 大封功臣第18章 蒙古聖物下第79章 以彼之道第46章 名震天下第23章 數路攻擊第3章 一鼓而下第19章 大戰來臨上第22章 鳳與鴨第7章 軍火第36章 互探第13章 死守第51章 狐假虎威第50章 情報第8章 形勢危急第17章 風暴前夕上第34章 遼河邊沿第17章 埋伏第49章 長安第12章 蒙古各部上第35章 吳府第18章 蒙古聖物下第53章 東風第3章 召見第84章 激戰總督府第37章 收心第10章 盧象升(上)第45章 難得糊塗第19章 岌岌可危第94章 私鬥第54章 遭遇第20章 九死一生的行程第11章 宴無好宴第51章 鑑寶會(二)第18章 逃婚第9章 冒犯第10章 伐明之策第47章 西貢第15章 炮戰第47章 金幣狂熱第5章 定都之爭第16章 美色上第18章 亮牌上第30章 突襲第17章 後金宮爭(上)第33章 欽差第30章 陷入危機第28章 不死不休第2章 登陸苦戰第2章 登陸苦戰第10章 伐明之策第36章 同族相煎第16章 援軍第96章 逃亡之路第25章 覆滅第26章 府中激戰第70章 狩獵第16章 炮臺血戰第36章 偶像第10章 兵器買賣上第5章 遷移第4章 好事成雙第11章 賀瘋子第43章 禮尚往來第4章 張家寨下第4章 張家寨下第30章 流言殺人第17章 後金宮爭(上)第28章 林丹遺孀第7章 暗流洶涌上第36章 同族相煎第20章 下馬威第58章 戲正酣第21章 夜襲下第10章 兵器買賣下第9章 監軍之第46章 談判籌碼
主站蜘蛛池模板: 松江区| 利津县| 深圳市| 保亭| 东宁县| 历史| 宁德市| 玉田县| 安福县| 贵阳市| 台东市| 财经| 永昌县| 汽车| 紫阳县| 合阳县| 高安市| 瑞金市| 于田县| 汉阴县| 平潭县| 海阳市| 山东省| 长白| 屯留县| 荣昌县| 泾源县| 忻州市| 北川| 苏尼特右旗| 安新县| 菏泽市| 田林县| 阜城县| 津市市| 乡城县| 冀州市| 和龙市| 德昌县| 胶南市| 依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