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36章 同族相煎

遼陽的前面有一條河,爲太子河,古稱衍水,據說戰國時期,燕太子丹派荊柯刺殺秦王,失手後,秦王大怒,派兵伐燕,燕王僖走保遼東,秦兵圍追甚迫,但燕太子丹指揮的軍隊讓秦軍也受到極大的損失,於是秦軍便想出一計。派間諜向燕王進讒言:秦伐燕的原因是太子丹刺殺秦王,只要燕王將太子丹殺掉,把人頭獻給秦王,秦國可以罷兵。

燕王僖聽信其言,派人追殺太子丹於衍水。秦國得知後大喜,重新派兵攻燕,燕遂亡。後人爲紀念太子丹不畏強權,遂改衍水爲太子河,這條太子河僅次於遼河,流貫本溪境內,最後與渾河會合後,入海的一段稱爲大遼河,太子河和東面的大黑山脈將整個遼陽,本溪,海城包圍在內,形成遼陽的天然屏障。

滿人重臣爭論的是要不要將遼陽的防守推到太子河前,若能在太子河守住唐軍的進攻,對滿人來說無疑是十分有利,太子河的流域而積四千多平方公里,依託這塊地區,滿人可以作戰,耕種兩不誤,數十萬居民也不用擠在狹小的遼陽城中,只是整個太子河長四百多公里,雖然有一大半的地方不適合渡河,可以渡河的地方至少也有上百公里地,滿人才一萬多兵力,要防守這麼長的地方,平均每公里才十人,確實是防不勝防。

現在遼陽的兵力有六旗人馬,鑲白,鑲紅。鑲藍三旗每旗人數都在二千五到三千人,鑲黃,正黃、正白三旗地人馬加起來才二千五百餘人。只相當於一旗。

其中鑲白爲嶽託親領,鑲紅旗固山額真爲葉臣,鑲藍固山額真篇古。他們三人是下五旗之人口一致不同意在太子河邊防守。他們認爲既然遼河擋不住唐軍,太子河更加不行,與期分散兵力讓唐軍能輕易擊破,不如將力量全部收回遼陽城中,如果唐軍敢進攻遼陽,勢必讓唐軍在城下碰得頭痛血流。

鑲黃旗的遏必隆、正黃旗的索尼、正白旗地蘇克薩哈是上三旗的人馬。他們認爲唐軍火炮犀利,如果任由唐軍推到城下攻城,遼陽必定難守,不如藉著大河將唐軍阻隔。

只是遏必隆。索尼,蘇克薩哈三人雖然屬於上三旗,地位要比下五旗的人尊榮,不過,他們地官職都是梅勒額真,本身已比嶽託,葉臣,篇古三人矮了一級,鑲黃旗、正黃旗地固山額真都已跟隨皇太極出征,分別死在唐軍和明軍之下,正白旗地固山額真是豪格,更是投降了唐軍,成了滿人的恥辱,說起話來自然不如嶽託,葉臣,篇古三人氣粗,只是他們身爲上三旗的實際統領卻也不肯輕易放棄自己的主張。

一時之間六人分成二派,爭執不下,此時滿人沒有大汗的弊病顯露無疑,誰也不能說服誰,一邊是昔日的上三旗,一邊是現在實力最強地下三旗,其他文臣武將都一片茫然,不知該支持哪一邊。

大學士希福打著圓場:“好了,大家都是爲我們滿人的前途作想,這樣,鑲黃、正黃、正白三旗人馬出城作戰,如果唐軍渡河,你們三旗人馬可以阻擊,鑲白,鑲紅,鑲藍三旗人馬留守遼陽,你們看如何?”

希福是索尼的兄弟,爲文臣之首,女真雖然以軍功爲第一,但心中對漢人的文化也著實羨慕,對文臣表面雖然鄙視,卻還是有自卑之心,皇太極在世時,文臣地位雖然不在武將之上,也基本可以平起平坐,此時武將爭執不下,希福此話就一錘定音,衆人都默認了下來,妥協地結果是滿人選了一個最差的辦法。

希福不懂軍事,纔會如此和稀泥,遏必隆,索尼,蘇克薩哈,嶽託,葉臣,篇古六人都是久經戰陣,滿人本來就兵少,此時分兵更是大忌,只是嶽託,葉臣,篇古三人看不起上三旗僅剩下的那點兵馬,自付就是沒有他們那二千多人照樣可以將遼陽守住,而遏必隆,索尼,蘇克薩哈三人要重振上三旗的威風,有心獨自給唐軍來個下馬威,也默認了下來,多爾袞,多鐸手上無兵無卒,插不上嘴。見大家都同意,只能默不作聲。

計議已定,遏必隆,索尼,蘇克薩哈三人率本部人馬出城巡防太子河,他們分成三隊人馬,每隊相隔三十里,在唐軍最有可能渡河之處巡視,一旦發現敵情,馬上以狼煙爲號,其他兩隊人馬可以在半個時辰左右趕到支援。

嶽託,葉臣,篇古三人則趕緊加固遼陽的城防,並在城中無論滿漢還是其他各族,其精壯一律抽調出來,用來協助守城,這樣得到了三萬人,只是這三萬人除了滿人能有一些自備的弓箭和兵器外,其他人都赤手空拳,連菜刀和木棍都做不到一人一把,純粹是想讓他們消耗唐軍的彈藥。

高傑得到撫順的投誠,劉宗敏又已匯合,在瀋陽體整一日後,全軍向遼陽殺去,瀋陽只留五百名唐軍和新招的五百漢軍防守,撫順的一萬多漢人也遷進了瀋陽,滿人留下的房屋,農田全部分給了新遷來的漢人,讓這些漢人馬上有了翻身作主人的感覺。

另外一萬九千多唐軍,加入新入的一千多名滿人,唐軍的兵力非但沒有減少,反而有所增加,大軍浩浩蕩蕩的朝遼陽殺去,只用了二個時辰,唐軍的先頭部隊已到了太子河邊沿,正當唐軍想過河時,對面突然殺出了一支人馬,正是蘇克薩哈的正白旗,雙方都是一愣。

滿人的兩支輔助千戶當然在唐軍的先頭部隊裡,太子河的平均寬度有七八百米,唐軍選的渡河地段正是水勢較緩處,寬度不過二三百米,只是河水較深,這樣地寬度河兩邊的人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兩邊雖然都是滿人,可是如今卻分屬兩個陣營,在這太子河畔靜靜的對持。

這種距離除非火炮。否則雙方都不可能打到對方,蘇克薩哈暗暗叫苦,他已看到豪格地身影。豪格從小就加入了正白旗。任正白旗的梅勒額真有六年時間。三年前,多爾袞被免職後,豪格又接任正白旗的固山額真,正白旗地許多十兵對豪格都只熟悉,若是豪格下命令,他不知道身後之人會有多少人會聽命。只能祈禱豪格不是真心投降唐軍。

“蘇克薩哈。”豪格已發現了對面地士兵正是自己地老部下,他此時雖然有五百多士兵,不過,多是正紅旗的人。指揮起來並不如意,如果前面的八九百名正白旗的士兵能重歸於自己,那麼立馬可以壓倒阿巴泰,到時唐軍肯定會對他更加重視。

只是這時沒有喇叭,站在兩邊可以看得到對方卻聽不到說話,豪格的喊聲算是白費勁了,蘇克薩哈根本聽不到,豪格只好向劉宗敏道:“將軍,前面的都是我地部下,我想過去說降他們。”

劉宗敏瞇著眼睛看著對面,這河兩邊除了樹木外,毫無阻礙,可以輕易看清對方的人數,對面的滿人不到千人,想阻止自己前鋒的六千多大軍過河,根本辦不到,只是過河時免不了會有損傷,這個豪格是真心還是假意?

“不用了,我們直接過河,如果敢阻攔,殺無赫。”沒必要冒這個險,讓豪格走了事小,自己丟人就丟大了,若是怕渡河損傷,讓滿人站在最前面就是了。

豪格一陣失望,蘇克薩哈是他一手提撥地親信,他有信心說服蘇克薩哈投降,當然如果蘇克薩哈不願投降,也不敢拿他怎麼辦,看來自己還得不到唐軍的信任。

劉宗敏一聲令下,唐軍將木船放入水中,開始渡河,瀋陽前面有一條渾河,唐軍在瀋陽已將木船造好,乘著木船沿渾河而下,到了兩河相距最近時纔將木船擡了上來,只走了不到十里就來了太子河。

蘇克薩哈沒想到唐軍會帶著木船前來,遏必隆,索尼,蘇克薩哈他們三人之所以能分成三隊,是基於唐軍必須伐木造舟這個前提,唐軍若是沒有帶渡河工具,伐木造舟的時間遠不止半個時辰,如今狼煙雖然點起,可是這半個時辰卻要自己獨立抗了,好在他帶有二十餘部投石機,只要唐軍到了河中央,自已的投石機足可以讓這樣粗製的小舟來個舟毀人亡。

看到前部的都是滿人,蘇克薩哈暗罵一聲:“無恥。”卻還是吩咐道:“所有的投石機準備,他們的船一到中間就發射。”

“是。”這聲音聽起來卻有幾分遲疑,而且久久沒有聽到傳令。

蘇克薩哈向自己的親兵看去,見所有人都呆呆的看著河中央,投石機也靜靜的躺著,沒有半點動靜,所有正白旗的士兵都沒有動手的意思。

蘇克薩哈大怒:“沒聽到我的命令了嗎,所有投石機準備,一旦唐軍到了河中央馬上發射石彈。”

親兵遲疑的道:“大人,前面是我們正白旗的固山額真,我們不能用投石機對付他。”

蘇克薩哈心裡格登一下,該來的還是要來了,士兵們不願意對付原先的旗主,何況前面渡河的全是滿人,他們下不了手。

蘇克薩哈厲聲道:“他現在是我們的敵人,再也沒有了原先的和碩貝勒,聽我的命令,投石機準備。”

士兵們有氣無力的應了一聲:“是。”投石機的繩索緩緩繃緊,圓圓的石頭已放了下去,已經可以發射了。

蘇克薩哈正要命令投石機發射,豪格的聲音傳了過來:“蘇克薩哈,我是正白旗的固山額真豪格,我命令你立即停下來,我們滿人已經敗了,不能再無畏的死傷下去。”

豪格已經到了河中央了,他的聲音可以傳過來,見到蘇克薩哈要用投石機來對付自己,大驚失色,連忙給蘇克薩哈下命令。

蘇克薩哈不爲所動:“放。”

“轟,轟。”數聲響起,幾顆大大的圓石朝河中央砸去,有兩顆石頭準確的砸中了一條渡河的木舟,那被砸中的木舟馬上四分五裂,舟上栽著的十幾名原先滿人正紅旗的士兵紛紛掉進水裡,有數人還有水裡掙扎,被旁邊的滿人拉了上來,剩下的七八名士兵卻沉入水底,眼見是不活了。

“譁。”的一聲,一顆石彈掉到了豪格小舟的旁邊,激起的水花將豪格和他身邊的人濺了個全身。

豪格駭了一大跳,怒喝:“蘇克薩哈,你敢對我無禮,我還是正白旗的固山額真,我要剝了你的兵權,貶你爲奴隸。”

蘇克薩哈大聲道:“不要聽他的,他現在已不是我們的固山額真了,大家繼續發射。”

豪格大笑一聲:“笑話,除了大汗,誰能撤消我的職務,我如何會不是正白旗的固山額真,衆人聽我命令,拿下蘇克薩哈,我必有重賞。

蘇克薩哈無言以對,只得催促:“發射,快發射。”

等了半響,除了剛纔的幾枚石彈,卻沒再有動靜,蘇克薩哈轉頭看去,士兵們都在原地不知所措,畢竟豪格一直都是他們的首領,此時滿人接二連三的大敗,連盛京也失去,他們都心頭茫然,再也不知自己的命運會如何,許多人對能否守住遼陽內心都有了動搖,這時讓他們對昔日的上司打擊,除了蘇克薩哈的親信,誰也不願意執行。

蘇克薩哈拔出自己的長刀,大聲怒斥:“大家聽清了,豪格是我們的敵人,誰不聽命令,斬。”隨著蘇克薩哈的命令,他身邊的親信紛紛趕到投石機旁,拿著長刀虎視眈眈的對著投石機旁邊的士兵。

士兵們無奈,只得開始了慢吞吞的投彈,許多人故意打偏,準頭全無,不過,畢竟相隔太近,還是又有幾條木排被投石機砸得稀爛,除少數幾個幸運兒,舟上的人大部分沉到了江底。見了龍王。

豪格大急,不停的催著自己劃船的人:“快,快,加快速度。”

唐軍對遼陽的攻擊還沒有打響,一場滿人之間的對決率先在太子河畔上演。數月前還親如兄弟的雙方,此時卻不得不同族相煎。

第11章 挺進大別山第39章 香火第9章 一網打盡下第14章 對射第25章 洪承疇(下)第34章 兵與賊下第23章 自討苦吃第27章 求賢令第32章 坐困愁城第56章 鮮血換來的勝利第2章 巧遇第16章 援軍第47章 西貢第21章 草原巨城第26章 河南大戰上第99章 南巡第2章 面子問題下第8章 天價第17章 後金宮爭下第68章 各有損失第32章 坐困愁城第81章 不期而遇第5章 孫氏告狀第12章 貪慾上第13章 逆襲丹江第17章 埋伏第2章 戰略大計第94章 大戰重第23章 波折第8章 火槍第56章 鮮血換來的勝利第46章 談判籌碼第29章 三方相爭第11章 宴無好宴第22章 鳳與鴨第88章 使節(上)第18章 亮牌上第13章 結婚上第12章 柔情第20章 噩耗第43章 男人拋繡球第27章 兵臨城下第35章 家與君第2章 登陸苦戰第80章 優厚條件第22章 投效第21章 夜襲上第16章 纏戰不休下第48章 爭功第60章 強權第25章 新的一年第21章 新立大汗第5章 發財第4章 張家寨下第72章 慘忍第80章 優厚條件第64章 任務第17章 後金宮爭下第70章 三年之約第9章 白桿精兵第7章 斬新一頁第14章 歸化城(上)第79章 以彼之道第37章 杞縣李信第21章 蒙人攻營第24章 嘉峪關第52章 大軍圍城第11章 結拜下第23章 西安城破下第2章 商洛第32章 坐困愁城第25章 新的一年第18章 強攻第2章 面子問題下第46章 蛤蟆天子第44章 初展才華第58章 進城第17章 功敗垂成第6章 稅制改革下第15章 定計第34章 進退無路第21章 降,不降?第9章 投降第17章 改革第2章 大將歸來第1章 歸來第9章 一網打盡下第64章 出兵第13章 逆襲丹江第94章 大戰重第4章 試探第23章 西安城破下第37章 家事難斷第55章 佟氏毒計第57章 緊追不捨第21章 草原巨城第1章 蟄伏商洛第63章 北行第7章 孫元化第32章 殺人盈野
第11章 挺進大別山第39章 香火第9章 一網打盡下第14章 對射第25章 洪承疇(下)第34章 兵與賊下第23章 自討苦吃第27章 求賢令第32章 坐困愁城第56章 鮮血換來的勝利第2章 巧遇第16章 援軍第47章 西貢第21章 草原巨城第26章 河南大戰上第99章 南巡第2章 面子問題下第8章 天價第17章 後金宮爭下第68章 各有損失第32章 坐困愁城第81章 不期而遇第5章 孫氏告狀第12章 貪慾上第13章 逆襲丹江第17章 埋伏第2章 戰略大計第94章 大戰重第23章 波折第8章 火槍第56章 鮮血換來的勝利第46章 談判籌碼第29章 三方相爭第11章 宴無好宴第22章 鳳與鴨第88章 使節(上)第18章 亮牌上第13章 結婚上第12章 柔情第20章 噩耗第43章 男人拋繡球第27章 兵臨城下第35章 家與君第2章 登陸苦戰第80章 優厚條件第22章 投效第21章 夜襲上第16章 纏戰不休下第48章 爭功第60章 強權第25章 新的一年第21章 新立大汗第5章 發財第4章 張家寨下第72章 慘忍第80章 優厚條件第64章 任務第17章 後金宮爭下第70章 三年之約第9章 白桿精兵第7章 斬新一頁第14章 歸化城(上)第79章 以彼之道第37章 杞縣李信第21章 蒙人攻營第24章 嘉峪關第52章 大軍圍城第11章 結拜下第23章 西安城破下第2章 商洛第32章 坐困愁城第25章 新的一年第18章 強攻第2章 面子問題下第46章 蛤蟆天子第44章 初展才華第58章 進城第17章 功敗垂成第6章 稅制改革下第15章 定計第34章 進退無路第21章 降,不降?第9章 投降第17章 改革第2章 大將歸來第1章 歸來第9章 一網打盡下第64章 出兵第13章 逆襲丹江第94章 大戰重第4章 試探第23章 西安城破下第37章 家事難斷第55章 佟氏毒計第57章 緊追不捨第21章 草原巨城第1章 蟄伏商洛第63章 北行第7章 孫元化第32章 殺人盈野
主站蜘蛛池模板: 伊春市| 三门县| 大新县| 衢州市| 丹棱县| 交城县| 百色市| 奉化市| 曲沃县| 凌海市| 金湖县| 桓台县| 洪湖市| 泰顺县| 鄂托克旗| 平山县| 葫芦岛市| 五大连池市| 图们市| 连云港市| 刚察县| 长沙县| 吉林市| 仁寿县| 铜梁县| 灵武市| 洞头县| 东乡县| 黄龙县| 宁化县| 镇坪县| 迁安市| 武清区| 石河子市| 闽侯县| 秭归县| 新昌县| 安义县| 文登市| 安吉县| 同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