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3章 波折

三月的春風和曖的吹來,楊嗣昌的心中卻陣陣發冷,明軍的糧草已經吃完,只能殺馬充飢,可是一萬多匹馬,支撐近三十萬大軍又能支撐多久,就是能支撐十天,半月,馬匹吃完了又拿什麼充飢。

如今唯一的生路就是西面的大山,元氏與高邑之間的山勢只是太行山的餘脈,軍隊要翻過去還是可以做到,即使翻過了這些山峰,到了太行山的深處,同樣面臨飢餓的問題,如果還有人能翻過太行山,照樣會落入唐軍手中,而那時士兵是否還有力氣拿起手中的刀劍都很難說。

這條生路看起來可行,其實是不折不扣的死路,而且是將人活活拖死,楊嗣昌與衆將相商後,最後還是打消了帶兵進入山中的念頭,再次試著進攻唐軍的防線,這次是從東面治河上進攻,數千明軍乘著得簡陋的木筏,拼命的朝對岸劃去。

對面唐軍的炮彈如雨點般落了下來,打著木筏上,木筏馬上就四散而開,筏上的明軍全部落入河水,三月的河水還是冰涼徹骨,明軍在河面上起伏掙扎,很快便手腳無力,朝底下沉去。

明軍對東面的試探除了讓治河多了數千具屍體外,依然是毫無所獲,倒是有一些明軍幸運的爬到了對岸,手腳卻已是冰涼,除了當俘虜,沒有別的選擇。

到了被圍困的第七天時,明軍已有不少士兵絕望,軍中雖然殺馬充價。馬肉粗糙難吃,士兵也只能分到一點點,許多士兵耐不住飢餓。半夜偷偷爬起來,向唐軍投降。

唐軍對於投降地明軍都好吃好喝,第二天就讓他們在壕溝的提壩上喊話。摧促明軍投降。並在壩上架起了大鍋。煮著香噴噴的土豆頓牛肉。

牛肉地香味自然不是馬肉可以比,不但引得餓肚子的士兵飢腸露露,就是有足夠馬肉的軍官也是狂咽口水,到了第八天,投降地明軍就掀起了高峰,當天夜裡。有數千士兵偷偷摸摸地到唐軍陣地上投降,楊嗣昌氣急敗壞,指揮明軍對投降地士兵追殺,依然無法阻止。許多士兵想到自己說不定也會走上這條路,不忍下手,到最後其實追殺進行不下去。

楊嗣昌無法,只得調集親信人馬對營帳緊緊看守,不許士兵走出營帳之外,才阻止了士兵大規模的投降,不過,楊嗣昌明白,這樣下去終究不是辦法,除非有援軍到來,否則不用十天,這二十多萬大軍就會全部崩潰。

他只能把希望寄託在福建,廣東兩省的人馬上,每天只是例行公事的對唐軍陣地衝擊一番,盼望著援軍趕快來到。

可是楊嗣昌能等,他手下的大將卻不能等了,左良玉因爲打先鋒,他手下的人馬損傷最嚴重,明軍地傷亡有一半是他的部下,眼看此次已是必敗的結局,左良玉和手下大將商量,決定投降。

明軍被圍的第十天夜裡,左良玉派出自己地兒子左夢庚偷偷潛出了軍中,向唐軍投誠,並聯絡左部投降事宜,李鴻基聽到左良玉要投降,大喜過望,此時福建,廣東兩省的援軍已到了河南,若是明軍還能堅守幾天,唐軍只能抽出一部分兵力阻擊兩省來的援軍,會對這次圍困大大增加了風險。

左良玉是官軍中最強的一部,他若投降,明軍三停中就去了一停,李鴻基親自接見左夢庚,左夢庚見了李鴻基也是誠惶誠恐,遠遠的就跪下:“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小人歸歸降來遲,還望皇上恕罪。”

李鴻基親自將左夢庚扶起:“不遲,不遲,只要真心投效,朕決不會薄待爾等。”

左夢庚又要拜下,李鴻基忙道:“免禮,免禮,你說你是代表你父親來降,可有這麼一回事。”

左夢庚道:“回萬歲,家父對萬歲爺一直很是敬仰,以前雖然在明庭中,卻並沒有和萬歲作對,如今被萬歲親領天兵圍困,家父思來想去,這是天意要讓家父成爲萬歲的臣子,只是家父所部人馬十萬之衆,要一下子投靠萬歲,怕引起萬歲的誤會,才讓小人自己前來和萬歲說明。”

李鴻基雖然知道左良玉以前不敢和自己作對,決不是出於什麼敬仰,只是爲自保實力,此時卻沒必要揭穿:“好,好,賢父子能夠棄暗投明,朕歡迎的很,左卿傢什麼時候率隊歸降。”

左夢庚卻有點吞吞吐吐:“家父手下有十萬之衆,不如皇上會如何……如何安排?”

李鴻基身後的衆將聽到左良玉這個時候還想提條件,一個個都升起了怒氣,宋獻策在旁喝道:“大膽,和萬歲說話竟然敢討價還價。”

宋獻策四尺的身高,加上頭上大大的腦袋,只要聽到過的人就能一眼看出來,左夢庚馬上跪下:“小人不敢,只是想知道萬歲對我等如何安排,請萬歲恕罪!”

李鴻基擺了擺手:“不需如此,想知道自己以後去哪裡也是人之常情嗎,不知左卿家自己想做什麼?”

左夢庚道:“家父戎馬一生,已厭倦了軍中生活,只願做一平常百姓即可,只是轄下的十萬兄弟跟隨家父南征北戰已久,希望萬歲爺能妥善安排,家父才能欣然向萬歲投誠。”

什麼厭倦了軍中生活,只願做一平常百姓都是胡扯,誰會相信,不能也不會拿出後面的十萬人馬做籌碼了,唐軍自己纔有十八萬野戰軍,加上守備軍和近衛軍才五十萬出頭,要讓這十萬人全部當兵當然不可能,恐怕左良玉自己也不會相信。

左夢庚緊張萬分,生怕唐皇就此答應讓父親做個普通百姓,這些年他們父子兩人雖然積攢了不少財富。但對過慣了土皇帝生活地父子倆來說,沒有權力,那比死了還要難受。只是此時左軍其實也沒什麼好選擇,如果等到餓不動了再投降,恐怕他們的家財也會保不住。不如此時賣個好價錢。唐皇如何說。他們也沒有多大反抗的能力。

李鴻基笑道:“左卿家南征北戰。朕不會讓如此一員良將白白閒置,這樣,若左卿家來歸,朕可以封他爲五品地定遠將軍,手下挑選精銳,編置成一個整軍。其餘人等願意回家的,朕每人賞十塊銀元,讓他們回家,願意繼續當兵的。朕會將他們調到北方作守備軍,在北方他們每人可以領到一百畝地,一頭耕牛,二十枚銀元作爲安家費,如何。”

左良玉作爲大明地總兵,手下十萬大軍,到了唐軍這裡只能做一個五品地定遠將軍,手下也縮減成一萬人,可以說是很坷克了。

左夢庚聽到卻長舒了一口氣,皇帝沒有開口胡亂許諾,那就是真心實意接納他們父子,五品地將軍地位雖然低了一點,可是唐軍中現在最高的品級才二品,以後自然會升上去,左夢庚道:“多謝萬歲,如此家父可以無憂,軍中的士兵也可無憂了。”

李鴻基臉上也是露出了喜色:“你以後也可以稱微臣了,朕就封你爲軍中的六品驍騎上校,這個職位現在的劉芳亮,劉宗敏,馬繼光都做過,你可要好好努力。”

李鴻基點得這幾個人當中,劉芳亮已是唐軍中的正二品大員,最小地馬繼光也是正四品的將軍,皇帝如此說話,那是表示對他看重,左夢庚欣喜的道:“微臣謝過萬歲。

見左夢庚並沒有在待遇上糾纏,李鴻基對他們父子倆還滿意,起碼算識時務:“那今夜還要再辛苦愛卿一場了,回去讓左愛卿作好準備,明晚就率部來歸。”

左夢庚謝恩後退了下去,重回到左良玉的軍中,楊嗣昌對左良玉還是很器重,外圍很大一部分由左部防守,別人不可以出去,左夢庚卻能輕易進出。

左良玉退下後,宋獻策道:“萬歲,明軍衝不開我軍地防線,有可能詐降,還望萬歲明晚不要親自去迎降軍。”

李鴻基雖然知道左良玉十有八九不會詐降,但也不得不防,自己確實沒有必要冒險,點了點頭:“好,明天接降的任務就由宋愛卿來安排,不管他是真降還是詐降,都不能給明軍可乘之機。”

左夢庚回到明軍後,將李鴻基的條件一說,左良玉雖然有遺憾,自己從一品的總兵就變成了五品的將軍,但也知道唐軍一個軍非是明軍一萬人能比,他們的裝備,花費,恐怕比明軍五萬人還要高,左良玉心中再無遲疑,第二天的晚餐,左良玉特意讓士兵們全吃了一個飽,天剛黑,就向全軍下達了向唐軍投降的命令。

左部此刻已成了左良玉的私家軍,聽到主帥的話,左部的人沒有一點騷亂,反而個個都高興起來,到了深夜,左部全體突然撥營而起,向唐軍陣地而去。

楊嗣昌得到回報,驚得半天說不出話來,他連忙派人追問左良玉是何意,左良玉卻將楊嗣昌派去的人全部扣下,不理不睬,繼續朝唐軍陣地而去。

楊嗣昌又驚又怒,知道左良玉肯定是要投降,他下令劉澤清,劉良佐,黃得功,鄭崇儉四人,盡起其餘十幾萬兵馬,向左部殺來。

從元氏到高邑,大概有四十里,因要防備唐軍的重炮,明軍紮營的地方在兩地的中部十里範圍內,從營內到唐軍陣地,大約有十五里的路程,行軍需一個時辰,楊嗣昌領著大軍追了十里才追上了左良玉部的尾巴。

此時左部的前鋒離唐軍只有一里多路了,左良玉只想悄悄的離開,如果他晚上突然對楊嗣昌發起突擊,未必不能將楊嗣昌擊敗,只是左良玉不想自己的部下再損傷,而唐軍也不願到手的幾十萬人自相殘殺,兩邊都特意忽略了這個問題。

左良玉卻沒有想到楊嗣昌在人心慌亂的時候還會追殺自己,若兩軍交戰,無論楊嗣昌是勝是敗,他都會損失慘重,只是被逼了上來,左良玉也不能不迎戰,他帶人斷後,親自堵截楊嗣昌的追兵,並命令左夢庚趕快向唐軍求援。

明軍本來就士氣低迷,聽到左良玉叛亂的消息,士氣更是降到了冰點,左部也好不到那裡去,大家聽到投降唐軍,可以保命時,遇到了昔日袍澤的追殺,前面只有短短數裡的距離,走過去就能活命,誰也沒有心思留下來撕殺。

兩邊正所謂半斤對八兩,誰也不比誰強,都是虛應故事,兩軍雖然糾纏在一起,卻沒有死多少人,左良玉放下心來,率著隊伍邊打邊退。

宋獻策已接了一部分左軍出來,聽到後面打了起來,心中卻是不安,此時到了關鍵時刻,千萬不要在陰溝裡翻船,因此不論左夢庚怎麼請求,宋獻策也不願派兵。

現在是黑夜,若唐軍失去了距離的優勢,和明軍絞在一起,火槍可沒有大刀好用,雖然唐軍也帶有大刀,也沒必要白白損失,不論左部是真降也好,假降也好,一切都只能靠他自己,相反,已進入唐軍陣地的左軍都被宋獻策毫不客氣的收剿了兵器,嚴密看守起來。

左夢庚氣得大喊大叫,不過,他倒不敢對宋獻策無禮,宋獻策在唐軍中算是第三號人物,得罪了他,以後他們父子在唐軍中就要舉步維艱了,他只能找李鴻基,希望皇帝能夠派兵接應其餘左部的人馬出來。

李鴻基已得到了報告,毫不猶豫的搖頭拒絕了左夢庚:“宋愛卿此時所做沒錯,現在是黑夜,我軍絕不能加入進去,否則分不清敵我,只能越發混亂,於事無補,只有等著爾父自行脫離明軍,我們才能對楊嗣昌部反擊。”

左夢庚是將門之子,剛纔只是太過心急,此時聽李鴻基這麼一說,冷靜下來也知道唐軍此時絕不會介入,不過,他對宋獻策如此對待已投降過來的左部官軍不滿,向李鴻基提出能不能發還他們兵器,讓衆人歸建。

李鴻基盯著左夢庚看了數眼,才道:“此事天明之後,左卿家來歸再說。”

左夢庚剎那間冷汗迭出,知道皇帝還沒有信任他們,他此時向皇帝要兵器,馬上有作亂的嫌疑,駭得左夢庚在地上咚咚的磕起頭來:“萬歲,臣父子一心歸降,決無二心,請萬歲明鑑。”

第33章 玉璽風波第16章 法不責衆下第30章 搶佔先機下第44章 初展才華第32章 坐困愁城第15章 破城第58章 進城第75章 勢如破竹第53章 東風第4章 火起第31章 郡主情仇第98章 弘光被擒第35章 雲聚西安第21章 合圍第46章 六大高手第5章 伐明三策第45章 獵物第16章 疲敵第31章 活擒第58章 鬧事第1章 分封第27章 求賢令第18章 亮牌下第14章 歸化城(下)第4章 火起第34章 母子重逢第99章 南巡第30章 崇禎被俘第59章 混亂第74章 黃土隘第33章 黯然收場(上)第19章 生擒第47章 金幣狂熱第14章 漁翁第6章 命運第11章 虛驚一場第89章 使節(中)第51章 渤泥第6章 稅制改革上第15章 草原血淚下第15章 湘河炮聲第5章 定都之爭第58章 戲正酣第9章 監軍之第14章 火炮試射下第10章 一網成擒第58章 戲正酣第14章 結婚下第68章 射殺第46章 名震天下第19章 萬里歸途第11章 後金出兵下第52章 萬事齊備第31章 郡主情仇第12章 初攻達縣第72章 慘忍第21章 草原巨城第18章 逃婚第92章 俘虜進京第1章 大封功臣第2章 商洛第59章 騎兵突襲第46章 六大高手第22章 誤會第56章 惹火上身第37章 包圍成都第7章 斬新一頁第12章 柔情第45章 難得糊塗第14章 真定府第18章 出賣第9章 大炮下第30章 陷入危機第12章 柔情第20章 箭舞飛揚第42章 改弦易轍第19章 生擒第57章 思凡下山第32章 教訓第51章 炮灰比拼八十一章 兩全其美第29章 闖王門生(下)第31章 權力之顛第7章 暗流洶涌下第8章 唐軍入川第27章 絕境求生第34章 母子重逢第48章 摟草打兔第12章 立足之戰第12章 王自用第30章 搶佔先機(上)第10章 兵器買賣下第61章 陷落第18章 亮牌上第30章 突襲第27章 求賢令第32章 教訓第36章 黃金之爭第48章 贈槍
第33章 玉璽風波第16章 法不責衆下第30章 搶佔先機下第44章 初展才華第32章 坐困愁城第15章 破城第58章 進城第75章 勢如破竹第53章 東風第4章 火起第31章 郡主情仇第98章 弘光被擒第35章 雲聚西安第21章 合圍第46章 六大高手第5章 伐明三策第45章 獵物第16章 疲敵第31章 活擒第58章 鬧事第1章 分封第27章 求賢令第18章 亮牌下第14章 歸化城(下)第4章 火起第34章 母子重逢第99章 南巡第30章 崇禎被俘第59章 混亂第74章 黃土隘第33章 黯然收場(上)第19章 生擒第47章 金幣狂熱第14章 漁翁第6章 命運第11章 虛驚一場第89章 使節(中)第51章 渤泥第6章 稅制改革上第15章 草原血淚下第15章 湘河炮聲第5章 定都之爭第58章 戲正酣第9章 監軍之第14章 火炮試射下第10章 一網成擒第58章 戲正酣第14章 結婚下第68章 射殺第46章 名震天下第19章 萬里歸途第11章 後金出兵下第52章 萬事齊備第31章 郡主情仇第12章 初攻達縣第72章 慘忍第21章 草原巨城第18章 逃婚第92章 俘虜進京第1章 大封功臣第2章 商洛第59章 騎兵突襲第46章 六大高手第22章 誤會第56章 惹火上身第37章 包圍成都第7章 斬新一頁第12章 柔情第45章 難得糊塗第14章 真定府第18章 出賣第9章 大炮下第30章 陷入危機第12章 柔情第20章 箭舞飛揚第42章 改弦易轍第19章 生擒第57章 思凡下山第32章 教訓第51章 炮灰比拼八十一章 兩全其美第29章 闖王門生(下)第31章 權力之顛第7章 暗流洶涌下第8章 唐軍入川第27章 絕境求生第34章 母子重逢第48章 摟草打兔第12章 立足之戰第12章 王自用第30章 搶佔先機(上)第10章 兵器買賣下第61章 陷落第18章 亮牌上第30章 突襲第27章 求賢令第32章 教訓第36章 黃金之爭第48章 贈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民乐县| 赣榆县| 乌拉特中旗| 财经| 绥化市| 道真| 青海省| 皮山县| 上杭县| 商城县| 江津市| 满洲里市| 凤阳县| 邵阳市| 剑川县| 连南| 卓资县| 哈尔滨市| 潼南县| 武城县| 临城县| 八宿县| 通山县| 龙泉市| 鹰潭市| 松原市| 台中市| 东乡| 留坝县| 扶余县| 毕节市| 绥芬河市| 崇阳县| 紫金县| 肥西县| 道孚县| 福州市| 双柏县| 磐石市| 济宁市| 富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