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59章 騎兵突襲

高立功的報捷公文送到西安時,儘管西安的唐軍文武重臣對滿人的勝利早有預感,但如此乾淨利落的得勝還是讓大家欣喜欲狂,滿人上至大汗,貝勒,下至一般普通族民,不下十萬人全都毀於火海,而唐軍一舉收復了遼寧全部土地,傷亡不過數百人。

一時爲高立功請功的奏子滿天飛,唐軍更是將滿人覆滅的消息明發天下,唐軍境內全民歡騰,明軍在小淩河畔的勝利馬上顯得微不足道。

可是李鴻基對立下如此大功的高立功卻並沒有加官進爵,反而對高立功擅自接受科爾沁的美女海蘭珠一事大加喝斥,並把他請求同意將遼寧封給科爾沁部的奏章封還,上面只批了四個字,糊塗之極。

高立功接到李鴻基的批覆,恰似一飄冷水從頭澆到了腳,論關係,唐王不但是自己的妹夫,還是以前的生死之交,立下大功,不但不賞,反而只因小事而被喝斥,所請都不準,心中不由鬱悶。

他身邊的一羣幕僚看到主帥受到如此待遇,也爲之鳴不平,紛紛抱怨唐王殿下此舉太過,要求上奏抗辨,讓高立功更覺煩悶無比,將左右喝退後,重新拿起自己退回來的奏章觀看,卻不知在哪裡出錯。

若是以大明律,將領在前線私納外族的美女,當然是大忌,現在朝庭的軍隊雖然已腐化,這一條已名存實亡,但還是得避過朝庭地耳目。不能做得太明顯,軍隊纔會男風盛行。

可是對唐軍來說,在和蒙古人。滿人作戰中,這一條卻從來沒有遵守過,不要說大將軍。就是一般士兵搶到女子也不會受到處罰。外族的女子可以作爲戰利品已得到唐軍上下的默認。唐王爲什麼會如此對待自己,真象幕僚們所說,是怕自己功高震主嗎。

高立功努力將這個念頭驅散出去,唐軍是唐王自己一手打造地,自己功勞再大,也震不了唐王。高立功百思不得其解,只能將奏章收回,重新攢寫。

聽了牛金星的話,邢紅娘考慮了半響才道:“牛大人。李際遇盤居此處四五年,手下不下四五萬人馬,我看是否和李公子會合後再行圍剿。”

牛全星一聽,此時正是表現唐軍軍力的時候,馬上大搖其頭:“紅將軍過慮了,這等土寇,漫說只是四五萬,就是來個十萬,我軍也可一鼓盪平,如果等到與李公子會合,剛纔那些饑民地糧食又不知有多少人會被搶走。”

牛金星所說頗有道理,邢紅娘從離家之後,一直流落在河南,心中對這些河南地饑民委實同情,把他們都當成了自己地鄉親,纔會毫不猶豫的把本來應該全部押給李巖的糧食分給饑民,如今糧食已發放快過半,若是這些糧食全部落到土匪手中,那所做又有何意義。

“既然牛大人有信心,那本人當然遵從。”

李際遇起兵多年,一向對轄下的民衆吸骨敲髓,家底極厚,剿滅李際遇,不但可以獲得一部分糧食補充,還可以震攝其它桿子和土匪,無論是對饑民,義軍,還是唐軍都有好處,正是一舉三得之事,牛金星既然有把握,邢紅娘當然不反對。

李際遇出身於嵩山少林,他的一身武藝出神入化,後來參加朝庭的武舉,得中武舉人,在登封做了朝庭地一個小官,崇禎初年,河南已是旱災不斷,而官府的租稅一點也不下降,差役們如狼如似虎,不知有多少交不出糧的小民被活活烤打至死。

這催稅的差役中,就有李際遇指揮地一小隊人馬,也許是出身於少林的原故,李際遇對交不出糧的百姓總是有幾份不忍心,他交上去的租稅自然最少,多次被上官喝斥,李際遇忍無可忍,和自己的朋友蔣發相商,不如反了。

這個蔣發也是了不起的人,武藝和李際遇相差無幾,據後人考證,現經流傳的溫縣陳家溝陳氏太極就是得傳於蔣發,清兵南下時,李際遇不作抵抗,投降了清軍,得授總兵之職,後來卻被清庭藉故誅殺,蔣發逃了出去,隱名於李際遇的好友陳王庭家中爲僕。陳王庭即是陳氏太極的始祖,據說陳氏家祠藏有陳王庭遺像,旁立一人持大刀者即爲蔣發。

兩人說幹就幹,他們仗著自己武藝高強,當夜就殺進登封縣衙,將縣令和他的僕人全部處死,李際遇和蔣發平時爲人豪爽仗義,不但得到他們部下的敬重,其他衙役也和他們交好,得知兩人殺死縣令後,其他人馬上推舉兩人爲首,高舉反旗,一時之間饑民從者如雲。

少林寺的方丈得知李際遇造反後,爲了不連累少林寺,馬上宣佈將李際遇逐出少林,並派人告戒李際遇,讓他帶人馬退出登封縣,登封到底是少林寺所在,寺中有數百武僧,李際遇不敢違抗,率軍離開了登封,他一路南下,攻破多座縣城,很快人馬就發展到了四五萬人,就在駐馬店內駐紮了下來。

兩人手掌重兵,嚐到權力的滋味後,很快就忘了當初起兵的初衷,變得貪財好色,追求享受起來,手下的軍紀也敗壞的無以復加,對周邊的百姓盤剝比起朝庭來更是變本加勵,這次竟然打起唐軍發給災民們手中的糧草來,這時的李際遇,已由原來反抗朝庭租稅的義軍變成了最大的一股土匪。

此時李際遇將人馬藏在天中山附近,正在焦急的等線報傳回來的消息,天中山號稱天下最小的名山,仍周武王的弟弟周公親自築土壘石建造而成,上置土圭,測日影考分數以此爲正,據說此地爲天下之正中,故名爲天中,在每年的夏至之日,中午時分。整座山無影。

天中山因唐代書法家顏真卿,親自寫下了“天中山“三個字而聞名於世,唐時又在此地建無影塔得以證實。天中山旁邊地河流爲蔡水,周時此地受封蔡國,正是有了蔡水(注)。李際遇才能在大旱之年立足駐馬店。

李際遇的人馬越多。膽子越小。開始只有二人就敢殺上縣衙,據城造反,後來以不到一千的烏合之衆就敢攻打縣城,將來剿地官軍殺的屁滾尿流,可是佔了駐馬店,安定下來後。李際遇卻再也不敢打仗,每次官兵來剿時,他都通過厚禮送給帶隊的軍官,換取平安。實在是避不過去是纔打一仗,卻多半能贏。

官軍見如此,也不敢過分對李際遇進行逼迫,反正駐馬店屬於兩府管轄,兩府管轄地結果就是有好處都可以伸手,有責任都可以推委,李際遇也就在駐馬店逍遙快活地做了四年五地土皇帝。

若說李際遇敢打一萬增備精良的唐軍主意,再借他兩個膽子也不行,李巖在歸德府舉起義旗時,李際遇就備了一份厚禮送過去,以換取李巖不攻他的承諾,當時李巖的人馬不過萬,全是剛加入的饑民,可見李際遇的膽子小到何等地步,李巖地力量根本不足以攻取他,當然樂得收下禮物。

只是這次唐軍送來的糧食太過誘人,而且全是白嘩嘩的大米,不能打唐軍的主意,饑民地主意那就毫無顧忌了,李際遇的人馬從饑民手中搶過幾次大米之後,再也忍不住貪念,和手下相商數日後,才定出了這個計策,自認爲做得萬無一失,沒想到卻引來了一羣死神。

定下剿滅李際遇之策後,牛金星留下二千人馬和民夫看守糧車,其餘八千人馬在劉小草等深悉李際遇情況的土匪帶領下,直向李際遇的大本營天中山樸去。

眼看著眼線久候不至,而斥候回報,許多饑民已領米散去,蔣發感到不耐,對李際遇道:“大哥,再不動手,饑民們都要走了。”

李際遇只是道:“再等等,沒有唐軍的消息,我軍終究不能輕舉妄動。”

旁邊的一個秀才模樣的人道:“大哥,恐怕事情有變,我軍不如撤走吧,萬一被發覺,唐軍找上門可就不妙了。”

這個秀才模樣的人在李際遇軍中權力排第三,姓嚴,本是登封縣的師爺,李際遇殺了登封縣令後,本想也殺了他,嚴師爺苦苦哀求活命,李際遇想著造反後,軍中也不能沒有一個通文墨之人,就留下了他,後來卻得到了李際遇的信任,被提升爲第三把交椅。

聽到嚴秀才的話,李際遇心中已有了退意,萬事安全至上。

這幾乎是李際遇進入駐馬店後行事的準則。

排第四的劉大馬上反對:“不可,大哥,那可是大米呀,那些窮鬼怎配吃大米。”

劉大是李際遇,蔣發兩人連破數縣後才加入的,他本身是駐馬店附近一個山頭的寨主,李際遇對駐馬店的攻克,劉大取到了很大的作用,才被提升爲老四的位置。

若是粗糧,李際遇的倉庫裡有的是,他不希罕,可是大米,在洛陽賣到鬥米五錢銀子,那還是一月前的價,現在大米的價格還在唆唆往上漲,七錢,八錢銀子都沒有人肯賣,漲到一兩銀子也不是不可能。

以唐軍以前放賑的額度,一人一斗,運到洛陽那就是一兩銀子,只要能搶到一半,就是十萬兩銀子,不能不讓李際遇心動,剛想同意嚴秀才的話,馬上又打消了念頭。

蔣發也在旁邊道:“大哥放心,唐軍一路過來,都沒有聽到他們剿滅過什麼人,他們不過是想撈取點名聲罷了,河南如此窮困,恐怕唐軍也不會想佔有,他又怎麼顧得上咱們。”

劉大道:“強龍不壓地方蛇,唐軍雖然是強龍,但我們也不是吃素的,他們若真敢和我們動手,我軍數萬人一涌而上,未必不會贏。

李際遇被兩人一左一右的勸說,安下心來,不過,沒有得到唐軍離去的消息,李際遇卻不肯發出一兵一卒搶糧。蔣發只得停止了勸說,希望細作能夠快點回來。

劉大更是面上無光,這次的事都是由他的堂弟負責,眼看饑民要走光了,劉小草的身影卻遲遲沒有現身,若是搶不到大米,他們這些天來所作的努力全部白廢。

李際遇旁邊的一個親兵突然指著前方道:“奇怪,前面怎麼會有那麼大的風沙,這裡卻熱得要死。”

蔣發聞言,忙向親兵指的方向看去,他反應過來:“騎兵,是騎兵!”

大規模騎兵衝擊揚起的沙塵,十里外就可以看到,爲了不驚動李際遇的人馬,唐軍只能下馬步行,在內線的帶領下,將李際遇佈下的崗哨一一除去,直到被人發現,才全體上馬,展開了突擊。

在蔣發叫出騎兵時,李際遇的前部已和唐軍接上了線,這些人久處中原腹地,何曾見過騎兵衝擊的威勢,遠遠聽到如雷般的馬踏聲時,已經嚇破了膽,唐軍開始還用火槍射擊,後來嫌裝彈太過麻煩,全部抽出長刀,對著已嚇的直愣愣的敵手砍去,在向唐軍衝上去的一小隊勇敢者被踏成肉泥後,所有的人就沒有心思抵抗,全部轉身就跑,一個個恨不得爹孃多生兩條腿。

這些步兵又如何跑得過唐軍的馬蹄,唐軍一路勢如破竹,所過之地,留下了一地血路。

聽到蔣發叫出騎兵,李際遇馬上一哆嗦,在這裡有大規模騎兵的無疑是唐軍了,見自己的人馬連讓唐軍稍停都做不到,李際遇馬上翻身上馬:“唐軍來了,大家快走。”

見到了騎兵的威勢,劉大沒有了剛纔的豪言壯語,幾乎在李際遇一上馬時,他也同時上馬,跟著李際遇身後:“大哥,我保護你。”

他這句討好的話卻沒有得到李際遇的迴應,李際遇的馬早已跑了起來,留給劉大一臉灰塵,蔣發見事不可違,也隨後跟著,唯有嚴秀才馬術不精,又心慌意亂,非但沒有爬上馬背,反而差點摔了個狗吃屎。

嚴秀才大呼:“幫我上馬。”

卻沒有人迴應,他朝四周一看,早已沒有了人影,嚴秀才心中大駭,力量陡生,一跳腳,往日非在要藉助踏馬石才能上去的馬背既然被他跳了上去,只是卻顧不得調整位置,在馬上歪歪斜斜的跑了起來。

(蔡水,後世的宿鴨湖,它是亞洲最大的平原人工水庫,1958年始建。水庫大壩全長3529公里,高58米,蓄水面積239平方公里,人稱北方“人造洞庭“)

第34章 歸來第23章 自討苦吃第20章 席捲甘肅第30章 崇禎被俘第15章 定計第32章 黃金河第82章 峰迴路轉第33章 鰲拜之死第70章 狩獵第9章 監軍之第15章 炮戰第27章 捨身渡河第19章 萬里歸途第74章 黃土隘第39章 不懷好意第23章 出遊第29章 陣前談判第9章 一網打盡下第33章 黯然收場(下)第74章 黃土隘第73章 收穫第71章 中招第34章 母子重逢第32章 皇陵事件第38章 蠢蠢欲動第27章 逃亡第29章 闖王門生(下)第27章 進入山西下第55章 初戰第21章 蒙人攻營第97章 大敗第90章 使節(下)第11章 宴無好宴第5章 錢糧問題下第28章 不死不休第25章 傳國之寶第17章 重振夫綱第20章 九死一生的行程第23章 數路攻擊第25章 潰敗第12章 蒙古各部下第13章 逆襲丹江第30章 平臺召見第15章 勸降第2章 財路第5章 登極爲帝第3章 投軍第95章 行刑第19章 生擒第19章 岌岌可危第10章 訓斥第61章 火燒王府第29章 陣前談判第6章 命運第12章 禍天之物第54章 遭遇第10章 伐明之策第29章 輕取京師第11章 討明檄文第21章 降,不降?第13章 烽火連天下第88章 召見第4章 好事成雙第12章 貪慾下第26章 府中激戰第8章 折服下第22章 斷後第15章 草原血淚上第24章 嘉峪關第42章 同窒操戈第32章 皇陵事件第37章 殿試第26章 河南大戰下第7章 邢秀娘上第六十九 卷脫險第49章 長安第11章 忠臣孤子第30章 直搗盛京第59章 騎兵突襲第13章 逆襲丹江第23章 西安城破上第8章 邢秀娘下第36章 臨陣招兵第58章 進城第27章 殺,放?第68章 各有損失第4章 張家寨下第73章 光澤縣第41章 遼陽之夜第24章 詐降第32章 黃金河第41章 當街傷人第3章 伏擊第83章 馬尼拉城破第36章 偶像第2章 登陸苦戰第19章 大戰來臨下第23章 撤離第11章 挺進大別山第49章 裂痕
第34章 歸來第23章 自討苦吃第20章 席捲甘肅第30章 崇禎被俘第15章 定計第32章 黃金河第82章 峰迴路轉第33章 鰲拜之死第70章 狩獵第9章 監軍之第15章 炮戰第27章 捨身渡河第19章 萬里歸途第74章 黃土隘第39章 不懷好意第23章 出遊第29章 陣前談判第9章 一網打盡下第33章 黯然收場(下)第74章 黃土隘第73章 收穫第71章 中招第34章 母子重逢第32章 皇陵事件第38章 蠢蠢欲動第27章 逃亡第29章 闖王門生(下)第27章 進入山西下第55章 初戰第21章 蒙人攻營第97章 大敗第90章 使節(下)第11章 宴無好宴第5章 錢糧問題下第28章 不死不休第25章 傳國之寶第17章 重振夫綱第20章 九死一生的行程第23章 數路攻擊第25章 潰敗第12章 蒙古各部下第13章 逆襲丹江第30章 平臺召見第15章 勸降第2章 財路第5章 登極爲帝第3章 投軍第95章 行刑第19章 生擒第19章 岌岌可危第10章 訓斥第61章 火燒王府第29章 陣前談判第6章 命運第12章 禍天之物第54章 遭遇第10章 伐明之策第29章 輕取京師第11章 討明檄文第21章 降,不降?第13章 烽火連天下第88章 召見第4章 好事成雙第12章 貪慾下第26章 府中激戰第8章 折服下第22章 斷後第15章 草原血淚上第24章 嘉峪關第42章 同窒操戈第32章 皇陵事件第37章 殿試第26章 河南大戰下第7章 邢秀娘上第六十九 卷脫險第49章 長安第11章 忠臣孤子第30章 直搗盛京第59章 騎兵突襲第13章 逆襲丹江第23章 西安城破上第8章 邢秀娘下第36章 臨陣招兵第58章 進城第27章 殺,放?第68章 各有損失第4章 張家寨下第73章 光澤縣第41章 遼陽之夜第24章 詐降第32章 黃金河第41章 當街傷人第3章 伏擊第83章 馬尼拉城破第36章 偶像第2章 登陸苦戰第19章 大戰來臨下第23章 撤離第11章 挺進大別山第49章 裂痕
主站蜘蛛池模板: 穆棱市| 文登市| 静宁县| 肥东县| 隆回县| 浏阳市| 伊川县| 靖江市| 永宁县| 广州市| 墨脱县| 扎鲁特旗| 芜湖市| 万山特区| 吉林省| 冕宁县| 绥芬河市| 忻城县| 安平县| 平和县| 保靖县| 旺苍县| 西宁市| 乌兰察布市| 香河县| 铜梁县| 宁安市| 冀州市| 阿鲁科尔沁旗| 星子县| 福建省| 金阳县| 曲靖市| 宁明县| 广昌县| 汶上县| 太仓市| 济南市| 乌鲁木齐县| 乌兰察布市| 句容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