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3章 撤離

吳三桂嘆息著放下自己的長弓,剛纔差一點就殺死了那名滿將??上敲麧M將太過機警,竟然讓他避了過去了,自己的箭支只擦傷了那滿人的面頰,射殺他身後的一個小卒,只是想再射一箭也沒有機會了,雙方的隊伍越來越近,馬上就要短兵相接,吳三桂將弓掛在自己的身後,抽出身後的馬刀,高舉著朝滿人衝去。

一步,二步,不到十步,雙方已經接近了,吳三桂的馬刀猛然下劈,將一名滿人的脖子砍斷,口裡大乎一聲:“殺!”那名被他砍斷脖子的滿人衝出了十餘步才轟然一聲,倒了下去,隨即淹沒在馬蹄中

他身後緊隨著一百多名親兵,隨著主帥的狂喝,一起發出了怒吼:“殺,殺?!币黄鹣驖M人衝去。

眨眼間戰場上人頭滾滾,鮮血崩濺,人命在這裡成了最不值錢的東西,到處是戰馬嘶吼,斷臂亂飛,吳三桂臉上已濺滿了鮮血,那都是敵人的,倒在他刀下的敵人已經有五名了,他臉上的傷痕在鮮血的染印下好象要重新浮現出來。

也許是他受傷時還太年輕,他臉上的疤痕平時很模糊,非但不會影響吳三桂的形象,反而因這道疤痕使他清秀的臉上多了幾分威嚴,只是不知道爲什麼,一上戰場,只要敵人的鮮血濺到吳三桂的面上,他臉上的疤痕就特別明顯,在敵人看的一愣神間,已被吳三桂割去了腦袋。

當年追隨吳三桂救父地五十名親兵如今已剩下不足十名。他們都是吳三桂最信任的人,後來選進來的親兵或許感情上沒有那麼親近,但對他吳三桂卻都是忠誠地。他們牢牢的護住了吳三桂的兩側,讓主帥專心迎戰正面之敵,不時有親兵被殺。又有親兵補了上來。

“崢“地一聲。吳三桂地馬刀被人架住了。

手臂震地隱隱發麻,吳三桂大訝,以他的力量,就是滿人中號稱巴圖魯的人也會被他的大力震開,第二刀就可以結果了性命,可眼前這人分別是接住了他一刀。

吳三桂的臉上充滿興奮。那是終於有了對手的興奮,擡眼朝接住自己一刀地敵人看去,不由驚呼一聲,道:“是你。”

對面的那人大概三十來歲。一張臉棱角分明,可惜左面卻有一道血跡,兩邊的皮肉已翻轉過來,他臉上雖然已大部被血跡掩蓋,卻還是露出了震驚之色,顯然對吳三桂的這一刀準準備不足。

譚泰被吳三桂射了一箭,差點要了他地性命,讓他吃驚之餘卻惱怒萬分,發誓要找出射他簧的敵人碎屍萬段,他顧不得擦去臉上的血跡,遊目四看,剛好看到吳三桂收弓撥出了馬刀,譚泰馬上就認定了吳三桂就是射他之人,有心還他一箭,可是雙方的距離已經太接近,譚泰只好催動坐騎朝吳三桂的方向殺去,要將吳三桂親手斬於刀下。

只是雙方人數太多,又糾纏在一起,兩人距離雖近,要想接近吳三桂卻不容易,譚泰的親兵剛纔看到主帥差點遇難,心中也嚇出了一條冷汗,拼命的護住他,以致雙方戰了好一會兒,譚泰才找上了吳三桂。

這一刀就讓譚泰知道了吳三桂的厲害,他的手臂幾乎都吳三桂一刀震麻,譚泰卻不服氣,喝道:“再來。”

“崢,崢,崢“兩人互砍了十幾刀,譚泰的右手顫抖不停,差點連手中的馬刀也握不住,他見吳三桂滿臉興奮,臉上的一道疤痕清晰可見,脫口而出:“你是吳三桂?!?

吳三桂五十騎救父的事蹟不但在大明境內人盡皆知,就是滿人也多有人聽說,雖然滿人對吳三桂那人救人之舉斥之以鼻,但也佩服吳三桂的大膽,吳三桂此戰臉上的刀痕成了他的標記。

吳三桂哈哈一笑:“然也,即知道老子的名字那就報上名來?!眳侨痣m然要譚泰報名,手上卻沒有閒著,馬刀一揚,再次攻向了譚泰。

譚泰的手此時連刀也握不住,如何能接,他撥馬便走,吳三桂好不容易遇到一名厲害的滿將,哪裡肯舍,用腿在馬肚子上一點,正要追趕譚泰,譚泰的親兵已將吳三桂的去路堵住,吳三桂大怒,連殺二名滿人,譚泰其它擋路的親兵都被吳三桂的親兵斬殺,只是吳三桂再要找譚泰,四周卻全是亂遭遭的人影,哪裡還找得到。

這一次雙方都是硬碰硬,不時有人受傷墜地,在這樣的戰場上,不管受什麼傷,只要墜地,基本上就可以宣佈死亡,就是一點傷也沒有,也要被雙方的馬蹄踩死。

雙方出動的人馬都差不多,眼看場中的人越來越少,呈受不了傷亡的滿人終於首先吹響了撤退的牛角,滿人拼命向已方營地撤去,那邊大營內已有數千弓箭手出來壓住自己的陣角。

明軍只得停止了追擊,留在原地歡乎勝利,其實這一場戰事下來,雙方都有近二千的傷亡,談不上誰勝誰敗,只是滿人先撤走,那明軍當然是勝利者。

譚泰帶著人垂頭喪氣的回到營盤,他帶出去的三千部下,回來的不足二千,許多人還全身帶傷,所有的滿人也搭拉著腦袋回到了營中,明軍這次是和他們實打實的硬拼,自己卻沒能找回場子,還先行退卻,讓心高氣傲的滿人氣悶不已。

譚泰來到了阿巴泰身旁,躬身行禮:“七貝勒,譚泰未能取勝,還請七貝勒責罰?!?

正時正是收買人心之時,阿巴泰如何會對譚泰責罰,反而安慰了幾句,就讓譚泰下去休息。

看著譚泰下去的身影,阿巴泰轉身朝其他人道:“讓明軍得意去吧,此戰過後,他們也該慶祝一下了。反而方便今晚咱們就走?!?

滿人此次出來打得全是硬仗,除了在錦州,寧遠兩城將士可以放鬆外。一路上人影也沒有遇到一個,在山海關數十日更是一點進展也沒有,將士都有厭戰情緒。若不是軍中有數萬從寧遠掠來地女子供士兵取樂。軍心還要更加低迷。想到今晚就可以離開,衆人心裡都鬆了一口氣。

明軍取得勝利後果然沒有再來罵營挑戰,所有的滿人已得到了今晚要撤離的消息,阿巴泰暫時以皇太極地名義下達命令,各營的滿人並沒有發現有何不妥,遵令而行。

到了深夜。已收拾好行當的滿人悄悄出營,向北而去,營中關押地遼東居民雖有所覺察,但誰也不知發生了什麼事。

也無人敢異動。

多爾袞領著五個牛錄,裝腔作勢地守住大營,若是明軍來一次象昨天這樣地進攻,整個大營的虛實立馬就會被探知,他只好冒險只留下一百人看守那十萬遼東居民,另外一千多人儘量分到在正面的營房內,使明軍不能探聽虛實。

阿巴泰率數萬主力快速離開大營,天亮後,他們離開大營已有數十里遠,滿人開始縱馬狂奔起來。

二日之間,滿人連走三百餘里,在寧遠才停了下來,寧遠的居民雖然全部被滿人作爲奴隸帶走,但對城池卻沒有完全破壞,阿巴泰在寧遠停了下來,給皇太極發喪,剎時全軍縞素,滿人三軍痛哭不已。

此時滿人歸心似箭,在寧遠停下也是迫不得已,皇太極死在軍營,連象樣的棺裹都沒有,阿巴泰又不能命令士兵出外蒐集,暴露皇太極的死訊,只得用木板草草釘成了一副薄棺,這正是七月最熱地天氣,兩天時間皇太極的屍體已經發臭,拉車的士兵聞到了味道紛紛作嘔,議論不停。

人死如燈滅,任你生前是如何的蓋世英雄,絕代佳人,死後也會馬上變成一具腐屍,皇太極地屍體腐化如此之速,再想隱瞞士兵是不可能了。

阿巴泰一直宣佈皇太極是暫時中暑,不能見人,拉車的士兵都是皇太極的侍衛,雖然有楊古利的嚴令,聞到了臭味還是免不了到處流傳,加上滿人又是倉皇撤軍,軍中已是謠言四起,許多士兵懷疑大汗已死,紛紛要求求見大汗,阿巴泰不得已只能在寧遠停下,給皇太極發喪。

寧遠城中有上好的棺木,滿人給皇太極尋來了最好的楠木棺材,只是皇太極的屍身已臭不可聞,誰也沒有勇氣打開那口薄棺,給皇太極重新盛斂,乾脆連同薄棺一起放在楠木棺材中,用釘子釘牢後,臭氣才消失。

滿人在寧遠城中停了一天,就不得不繼續扶棺上路,因爲多爾袞回來了,他留下來防守的一千五百名滿人只帶回了一半人,其餘人已被明軍殲滅,多爾袞還帶回了明軍已在後面的消息。

多爾袞雖然竭力維持滿人主力都在的樣子,但明軍士氣高昂,根本沒有象滿人認爲的會停攻一天,上午明軍只是派人漫罵挑戰,滿人爲了不露虛實,只得對罵,並不迎戰,只是這些生在深山老林,以打獵爲生的滿人怎麼能罵得過那些在底層打滾的明軍,不一會兒就垂頭喪氣的敗下陣來,明軍受到鼓舞,罵的越發難聽。

滿人卻只能乾瞪眼,任憑明軍辱罵,士兵們都已知道大隊已經離營,他們只要捱過一個白天,晚上也就可以悄悄撤走。

滿人的這種表現讓吳三桂越看越奇怪,滿人哪會如此老實,他帶著數千人再次對滿人的營帳進行奔射,這一射,滿人的虛實就暴露無疑,所有的營帳都空無一人。

吳三桂馬上發起了全面的進攻,分佈在四周的一千多滿人如何能抵擋,多爾袞見已暴露,當機立斷,馬上撤退,好不容易纔甩掉了明軍的追擊,卻只剩下一半人。

明軍卻被那十餘萬遼東居民絆住了腳,這十多萬人擠在狹小的空間生活一近一個月,滿人爲了不讓他們有力氣叛亂或逃走,給的食物極少,加上又正是熱天,許多人都已病倒,在之前每天都要死數百人,這些遼東居民都是關寧鐵騎的父老,有的還是他們的親人,如何能不救。

有許多從寧遠城過來的士兵已經在到處尋找他們的親人,一時整個營帳中響起了一片:“兒啊,父親,娘?!钡暮奥?,這讓明軍又如何去追擊滿人,加上祖大壽,吳三桂等人不知滿人退走的原因,也不敢逼得太緊,只派出一小部分人沿著滿人的痕跡跟了下去。

等到了寧遠城,先頭的明軍發現了遺留下來的靈堂,才知道原來是皇太極死了,滿人走得匆忙,靈堂根本沒有撤去,只是臨走時放了一把火,卻燒得不乾淨,才讓明軍發現滿人退走的原因。

祖大壽得到回報,先是大喜,後來又連連跺腳,此番錯過了機會,等滿人回到了關外,明軍再要找他們交戰就太困難了,祖大壽一聲命下,明軍三軍全體追擊,卻已晚了滿人兩天時間,若是沒有意外,他們只能追著滿人的屁股。

高傑和劉宗敏兩人帶著二萬大軍一路慢悠悠的走過了渾善達克沙地,又翻過了努魯兒虎山,一路上無論是飛禽還是走獸都到倒了大黴,這幫人好象無所事事,專爲打獵而來,二萬人一攔,什麼野獸也逃不脫他們的追捕,甚至連飛禽都飛不出唐軍的範圍,成爲了唐軍口中的美味。

這天,唐軍終於來到了錦州城,此時錦州已成了一片廢墟,滿人殺人後也不掩埋,到處是白骨盈野,看得唐軍上下對滿人恨之入骨,每個人都大聲咒罵滿人不得好死。

唐軍本來的主意是佔據錦州,斷了滿人的後路,只是此時錦州成了一片鬼域,根本不能住人,必須另尋他處。

高傑命唐軍檢查了一下糧食,出發前唐軍每人用一匹馬載了六十斤糧食,全是大米,一路上雖然走了一個多月,卻因爲是打獵過來,只消耗了三分之一左右,若是省著點用,可以將就一月,這一月的時間應該可以等到滿人了。

劉宗敏建議道:“將軍,我們不如再向前行一段路,找個能堵住滿人的地方如何?”

整個錦州都已找不到人影,唐軍對這片地域又不熟,高傑只好點頭道:“看來也只好如此了,我們需多派斥候,摸清此地的地形纔可?!?

第31章 慘烈攻城上第52章 鑑寶會(三)第6章 忠孝難全第11章 結拜下第54章 聯牀夜話第58章 戲正酣第28章 僵持不下(上)第39章 香火第51章 狐假虎威第24章 嘉峪關第13章 死守第13章 烽火連天下第23章 波折第56章 惹火上身第52章 大軍圍城第94章 大戰重第91章 退兵第29章 陣前談判第35章 人才下第36章 同族相煎第20章 席捲甘肅第9章 大炮上第4章 兵指何方第55章 刺客餘波第28章 銀彈攻事第58章 鬧事第17章 後金宮爭(上)第22章 奢侈之風第13章 毒手佛心第32章 教訓第11章 結拜下第34章 遼河邊沿第26章 亂局第22章 金兵來臨第36章 談判(下)第18章 出賣第13章 毒手佛心第42章 改弦易轍第38章 女將英姿第22章 奢侈之風第六十九 卷脫險第28章 僵持不下(下)第41章 威攝第20章 虎狼之藥第21章 蒙人攻營第3章 風雪來人第63章 反應第55章 刺客餘波第23章 西安城破上第8章 褚家家主(上)第59章 求和第15章 草原血淚下第99章 南巡第91章 條件第98章 捱罵第51章 鑑寶會(二)第67章 強行封官第77章 鄭氏屈服第30章 陷入危機第3章 北方之議第18章 鑄幣第25章 新的一年第1章 大封功臣第18章 鑄幣第2章 登陸苦戰第10章 兵器買賣上第1章 歸來第40章 改名第29章 發現第87章 君前議移民(下)第31章 惡魔傳說第30章 突襲第4章 試探第63章 反應第9章 一網打盡(上)第42章 同窒操戈第27章 絕境求生第54章 遭遇第22章 斷後第10章 賺錢上第47章 安慶府第7章 廷議第4章 試探第40章 探訪第24章 設宴勸降上第18章 落入陷井第96章 逃亡之路第95章 南巡之議第26章 河南大戰下第65章 劫人第35章 各人歡喜各人憂第45章 刺客來臨第51章 鑑寶會一第9章 一網打盡下第43章 死得其所第18章 蒙古聖物上第8章 形勢危急第10章 訓斥第37章 殿試第44章 紅顏禍水
第31章 慘烈攻城上第52章 鑑寶會(三)第6章 忠孝難全第11章 結拜下第54章 聯牀夜話第58章 戲正酣第28章 僵持不下(上)第39章 香火第51章 狐假虎威第24章 嘉峪關第13章 死守第13章 烽火連天下第23章 波折第56章 惹火上身第52章 大軍圍城第94章 大戰重第91章 退兵第29章 陣前談判第35章 人才下第36章 同族相煎第20章 席捲甘肅第9章 大炮上第4章 兵指何方第55章 刺客餘波第28章 銀彈攻事第58章 鬧事第17章 後金宮爭(上)第22章 奢侈之風第13章 毒手佛心第32章 教訓第11章 結拜下第34章 遼河邊沿第26章 亂局第22章 金兵來臨第36章 談判(下)第18章 出賣第13章 毒手佛心第42章 改弦易轍第38章 女將英姿第22章 奢侈之風第六十九 卷脫險第28章 僵持不下(下)第41章 威攝第20章 虎狼之藥第21章 蒙人攻營第3章 風雪來人第63章 反應第55章 刺客餘波第23章 西安城破上第8章 褚家家主(上)第59章 求和第15章 草原血淚下第99章 南巡第91章 條件第98章 捱罵第51章 鑑寶會(二)第67章 強行封官第77章 鄭氏屈服第30章 陷入危機第3章 北方之議第18章 鑄幣第25章 新的一年第1章 大封功臣第18章 鑄幣第2章 登陸苦戰第10章 兵器買賣上第1章 歸來第40章 改名第29章 發現第87章 君前議移民(下)第31章 惡魔傳說第30章 突襲第4章 試探第63章 反應第9章 一網打盡(上)第42章 同窒操戈第27章 絕境求生第54章 遭遇第22章 斷後第10章 賺錢上第47章 安慶府第7章 廷議第4章 試探第40章 探訪第24章 設宴勸降上第18章 落入陷井第96章 逃亡之路第95章 南巡之議第26章 河南大戰下第65章 劫人第35章 各人歡喜各人憂第45章 刺客來臨第51章 鑑寶會一第9章 一網打盡下第43章 死得其所第18章 蒙古聖物上第8章 形勢危急第10章 訓斥第37章 殿試第44章 紅顏禍水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三门县| 浪卡子县| 乐亭县| 五华县| 镇坪县| 灵川县| 浑源县| 本溪| 乐东| 辽阳县| 聊城市| 禹城市| 和田市| 阳春市| 东乡族自治县| 三台县| 通州市| 万宁市| 天峻县| 萨嘎县| 衡东县| 天峨县| 宁津县| 荃湾区| 夏邑县| 山东省| 万载县| 安塞县| 延边| 德庆县| 阜阳市| 平凉市| 德保县| 东平县| 历史| 保定市| 黄大仙区| 华安县| 石首市| 巴塘县| 裕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