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7章 廷議

大唐一千零二十一年正月十六,唐軍境內一片歡欣鼓舞,皇帝宣佈全面伐明,到處準備兵馬糧草,準備對大明朝庭作出最後一擊時,北京城裡正被紛紛揚揚的大雪覆蓋,那些皇親邸貴,官員壕紳躲在溫曖的家中依然是歡歌笑語,酒宴不斷。

而北京四門每天一大早,就要往門外運送上百具屍體,這些人都是在夜晚飢寒交迫,被凍死的流民,賀小風就是在此時再次踏進了北京城的大門。

賀小風並沒有參加唐皇的登極典禮,他作爲唐軍在京師的情報頭子,本不能輕易離開,只是宋應星太重要,才由他親自護送到西安,本來到了西安他的任務完成就要返回京師,可是和劉秀秀的驚鴻一瞥讓他改變了主意,才留下了幾天,他卻寧願沒有留下來,否則心裡也不會如此傷痛,自己看上的女子卻成爲皇帝的女人。

他那天聽到宋應星說起劉秀秀拜見唐王的事後,最後的一絲希望也破滅,扔下東西就走了,讓宋應星覺得莫明其妙。不過,回到了京師,賀小風很快忘記了傷痛,把精力全投入到情報中。

崇禎這個年過得特別煩悶,從大年初一守歲到現在已過完了元霄,他沒有在任何一個妃子處過夜,腦裡不停的盤旋著李鴻基登極的情景,他恨恨的罵道:“這個逆賊,竟然也敢僭位爲帝?!?

周皇后請敬事房的小太監來請他吃點元霄,崇禎只是一揮手,讓小太監退下,田妃命人給他端來了一碗蓮子湯,他一口也沒喝。袁妃來向他請安時,他更是大聲喝斥,將袁妃嚇得連忙退去。

“楊嗣昌,楊嗣昌?!背绲澖辛似饋恚瑮钏貌ツ暾埦毱呤f精兵,這七百多萬餉銀已經花了下去。精兵到底練得怎樣,他心裡沒有一個準數,如果七十萬精兵練成,那麼就可以消滅唐賊了,如今東虜滅了,唐賊是朝庭最大的威脅。只要唐賊一滅,其餘張獻忠,白妙九之輩不足畏。

徐高聽到崇禎的喊聲,連忙走了過來:“皇上,現在是深夜的,楊大人在府中呢。”

崇禎才醒悟過來:“小高子,現在是什麼時辰了?!?

“啓稟萬歲,已經是子夜時分了?!毙旄呷崧暤鼗卮?。

“子時了。人都死絕了嗎,爲什麼沒有焰火,沒有爆竹?!?

徐高頓時不知如何回答:“奴才,奴才……他只能樸通一下跪了下來。

轟的一下,院中傳來了一聲巨響,將徐高和崇禎都嚇了一跳,崇禎顫聲問道:“什麼聲音?”

徐高忙道:“萬歲,興許是有什麼東西掉到地下了,奴才出去看看?!毙旄唔槃菖懒似饋怼O蜷T外走去。

不一會兒,徐高就返回:“啓稟萬歲。是露臺上一棵老槐樹的側枝掉了下來。”

崇禎鬆了一口氣:“可能是風吹的吧?!蓖蝗挥中盐蜻^來:“小高子。你剛纔聽到風聲嗎?!?

“沒有,如果有風。飛檐上的風鈴肯定會響起?!毙旄哒f得很肯定。

崇禎心中“格登”一下,這顆老槐樹有二百多年的歷史,差不多和大明地國運一樣長,樹枝無風自斷,莫非是兇信。

王承恩正從門外趕來,剛好看到崇禎臉上流下了二行淚水,他趕忙示意徐高退下,自己扶著崇禎躺下:“萬歲,再過二個時辰就要早朝了,萬歲爺要好好休息一下才有精力處理朝政?!?

崇禎望著自己身邊信任的太監,點了點頭,在一旁的臥榻上躺了下來,很快就睡去,只是不到天交五更,崇禎的眼睛就睜開,喚來太監給自己梳洗,這個晚上,他又只睡了一個半時辰。

從登極以來,他沒有誤過一次早朝,每天就是天不亮就來到金鑾殿,有時他不免羨慕王兄和祖父爲帝時,日夜享樂卻平安無事的日子,但馬上告誡自己,他要使大明重新中興,絕不能做享樂之事,因這個念頭,即使他沉醉於田貴妃那溫曖的懷抱中時,到了時間也馬上起身,趕來早朝。

王承恩在前面用宮燈引導著皇帝從邊門跨進了大殿,一班文武大臣個個睡眼蒙朧,在大殿上打著呵欠,見皇帝來到,忙挺直了身體,等崇禎坐上那蟠龍附鳳地龍榻寶座時,王承恩喊出了一聲:“上朝?!?

滿朝的文武百官一起下拜:“吾皇萬歲!萬歲?。∪f萬歲!??!”

外面的天還沒亮,到處是霧濛濛的一片,文武百官的喊聲在整個大殿下回蕩,崇禎打量著下面的文武百官,一個個伏下了頭顱,他滿意的點了點頭,百官仍對自己敬畏,也不枉自己每天霄衣肝食,又想到李自成在西安恐怕也在接受他手下百官的朝賀,心中又是一陣不舒服涌上來。

“今天是正月十六,朕期望國家社稷有個好地開端,如今北邊的韃子沒有了,而西邊的李賊,南邊的張賊卻越發猖狂,一個個僭位稱帶,完全不把朝庭放在眼中,你們需在今天拿出一個定計,以期在今年將兩賊一同剿滅,如此,大明社稷纔有希望,你們纔有希望?!?

昨晚元霄佳節,大家都過得很晚,現在又如此早朝,許多人都還沒有睡醒,皇帝的話全是老一套,大家都是左耳進,右耳出,若李賊,張賊容易剿,還要等到現在?說什麼一年剿滅,全是笑話。

崇禎等了半天,也沒有人接話,他等得不耐煩,直接叫人:“周愛聊,你可有定見?”

溫體仁被遂走,周廷儒順理成當成了首輔,聽到崇禎叫他,心中暗暗叫苦,以前總是羨慕首輔的風光。那知自己接手才知大明已到了千瘡百孔,這個首輔並不好當,他心中何曾有剿賊的定計:“臣正在細細思量,等有了好的定見,再呈給皇上?!?

“等爾有了好的定見,大明都要亡國了。”想起周延儒送禮給田妃之事。一時怒從心頭起:“來人,周延儒尸位素餐,身爲首輔,不知爲國定計,著其革去首輔之職,令回鄉返省。”

衆人大驚。沒想到周延儒一言不合就要丟官,齊刷刷跪了下來:“請萬歲開恩?!?

這些人倒不是都支持周延儒,只是周延儒身爲首輔,若皇帝因一句話就要罷免,開了這個頭,那豈不人人都可如此。

周延儒跌坐在地上,驚出全身冷汗,也馬上反應過來。在地上將頭磕得咚咚直響,不一會兒,額頭上就紅了一大片,痛哭流涕地道:“請萬歲爺開恩!請萬歲爺開恩!”

崇禎見到周延儒這個模樣,心中也是一軟,罷了,這個首輔本來就不是用他之才,只要能順自己意就行:“朕姑念你沒有功勞也有苦勞,這首輔之職就不用免了。罰俸三個月以儆效尤,退下吧?!?

周延儒感激涕零:“多謝萬歲爺開恩!”罰俸三個月算什麼。就是三年也不怕。只要能當官,就不怕沒錢撈。

這麼一來。衆人更是不敢說話,眼著皇帝的臉色越來越差,楊嗣昌硬著頭皮站了出來:“啓稟萬歲,臣有本奏?!?

“講!”

“臣以爲,朝庭要同時對付兩賊,力有未逮,不如先穩定一賊,剿一賊?!?

崇禎色變:“你難道要朕向賊人講和嗎?!?

崇禎一心要想忠興大明,期望在史書能重重留下一筆,絕不願留下污點,無論是對東虜還是流寇,從來不肯低頭。

楊麗昌自然清楚這一點:“萬歲,並非講和,只是和一賊互不侵犯而矣,等滅了一賊,自然可以對付另一賊。”

“那卿說先滅哪一賊?!?

衆人都知道李自成勢大,而張獻忠只有一省之地,還敗在廣東和福建聯軍之下,以爲楊麗昌一定會提出先滅張獻忠,再滅李自成。

楊麗昌地話卻讓衆人大吃一驚:“臣以爲,現當滅李賊,後滅張賊。”

衆人都莫名其妙地望著楊嗣昌,若是他說先滅張賊,說不定還有人會自高奮勇前去領兵,若是要滅唐軍,衆人頓時打起了退堂鼓,唐軍是什麼人,先打敗了鼎盛時的滿蒙聯軍,又將蒙古各族地草場佔據,如今滿人也被他們滅了,朝庭能征善戰地大將折在唐軍手裡更是不計其數,曹文詔死了,陳奇榆被貶,洪承疇降了,盧象升降了,連秦良玉也降了,衆人自問比不上這些人,只能鹹口不言。

崇禎卻大感興趣,也不枉自己信任楊嗣昌一場,危難之時還是他能替自己擔當:“楊愛卿爲何不先滅張賊?”

“萬歲,張賊已不足慮,張獻忠此人以前都是流賊,如今好不容易有塊地盤,他又僭位爲帝,恐怕早就樂不思蜀了,只要朝庭不攻他,他決不敢攻朝庭,李賊勢大,到處流傳“十八子主神器”的謬語,可見李賊有統一天下的雄心……?!?

說到這裡,楊嗣昌悄悄的瞄了一眼皇帝,見皇審的臉色正常,纔敢繼續說下去“而李賊果然稱帝,稱帝之後,恐怕朝庭不出兵,李賊也會提兵來攻,所以必須先滅李賊?!闭f完,楊嗣昌長舒了一口氣。

崇禎聽得點頭不已,轉向衆臣:“各位愛卿以爲如何?”

衆人齊道:“楊大人之策仍是妙論,我等佩服。”

“那卿等以爲何人可以爲帥,統領大軍剿滅李賊?!?

誰也不願意推舉,更不願意差事落在自己身上,又啞口無言起來,周延儒剛纔被崇禎斥爲尸位素餐,深知如果再次問到自己,自己答不出,那皇帝一怒,就真要把自己趕走了,他站了出來:“萬歲,臣以爲有一人可以爲帥。”

崇禎見周延儒出頭,倒是感到意外:“周愛卿請講?!?

“皇上,朝庭尚有百萬兵,以前屢敗於李賊之手,實仍是缺少一個威信極高之人統領,官軍或避戰,或各自爲戰,臣以爲,此次朝庭對李賊的征剿必得一個知兵地大將,以閣臣之尊,帶尚方寶劍督促各將,那時朝庭百萬大軍一齊壓過去,必將李賊壓成齏粉?!?

崇禎驚異的看著站著的周延儒,此舉正合他心意,能統領這百萬大軍,又能讓他放心,資格也夠的人只有楊嗣昌,他與楊嗣昌君臣相得,並不捨得放楊嗣昌離開朝庭,只是值此朝庭危難之極,他不放也得放了。

“王承恩擬旨,兵部尚書楊嗣昌忠於王事,可堪大用,著升爲東閣大學士兼任兵部尚書,賜尚方寶劍,代天巡獰,各地官員如有抗令不遵者,可先斬後奏?!?

此令一下,楊嗣昌的權力頓時灸手可熱,以東閣大學士兼任兵部尚書已是前所未有的殊榮,代天巡獰更是將他推上了前所未有的高峰,有些人看著楊嗣昌的眼光充滿羨慕,人臣能做到這個地步已是極限。

周延儒心中卻在冷笑,對國事他雖然提不出什麼有用地見解,可是整人卻是拿手好戲,正是捧得越高,摔得越重,唐軍有那麼好剿嗎,一旦受挫,百官就會羣起而攻,聖眷正隆又怎樣,此一去就是離國萬里,三人成虎,攻的人多了,不由皇帝不信,何況聖眷又不是一成變的。

雖然他這個首輔多是楊嗣昌的功勞,若不是溫體仁沒有看清形勢,攻擊楊嗣昌的加賦,首輔之職絕不會這麼快落到他頭上,只是此一時彼一時,楊嗣昌的得寵照樣讓他這個首輔忌妒,不搬掉楊嗣昌,他這個首輔只是擺設而矣。

楊嗣昌連忙磕頭謝恩,他從提出先攻唐軍就有預感,這個差事會落到他頭上,對唐軍,他並無半分把握,只是皇帝將他親自簡撥出來,正是要爲皇帝分憂,他只能硬著頭皮上了。

崇禎定下了大事,馬上宣佈退朝,將楊嗣昌宣到後殿,溫言問道:“閣臣此番代朕親征,意欲何時起程?!?

楊嗣昌慷慨激昂道:“古人云,君言不宿於家,臣前受命,夕起程,只是軍資甲仗等物,還望聖上督促各司及時發配?!?

崇禎大喜:“朕有此閣臣,復有何憂?!膘妒莻髦?,對楊嗣昌厚加賞賜,並吩咐戶部,專門撥出了二百萬兩銀子給楊嗣昌此次征剿之用。這一下子就將國庫掏空一半了。

第7章 管理第6章 回家第35章 意外之喜第1章 兵發太原第2章 面子問題下第2章 戰略大計第12章 王自用第20章 馬科下第4章 同赴黃泉(上)第56章 退避第14章 火炮試射上第9章 大炮下第34章 兵與賊下第30章 流言殺人第46章 援軍第5章 登極爲帝第45章 難得糊塗第33章 鰲拜之死第2章 登陸苦戰第59章 騎兵突襲第54章 聯牀夜話第40章 大比武(上)第6章 盛唐之地第32章 皇陵事件第23章 數路攻擊第91章 條件八十一章 兩全其美第61章 火燒王府第65章 做媒第32章 皇陵事件第18章 逃婚第7章 管理第37章 家事難斷第20章 噩耗第5章 發財第68章 射殺第35章 雲聚西安第25章 洪承疇(上)第92章 海軍檢閱第86章 大軍齊集第41章 大比武中第49章 長安第83章 馬尼拉城破第42章 同窒操戈第32章 黃金河第11章 賺錢下第17章 重振夫綱第44章 唐王賜宴第8章 邢秀娘下第5章 錢糧問題上第15章 草原血淚下第60章 強權第44章 初展才華第21章 夜襲上第82章 峰迴路轉第35章 意外之喜第18章 逃婚第34章 兵與賊下第41章 當街傷人第84章 不可收拾第59章 混亂第65章 登岸第53章 人命如蟻第13章 逆襲丹江第82章 瘋狂的戰法第40章 敲詐第15章 再次交易上第17章 風暴前夕上第23章 西安城破上第54章 壕強反擊第13章 人的需求第86章 大軍齊集第16章 纏戰不休上第56章 鮮血換來的勝利第22章 血戰西安下第93章 英雄第12章 初攻達縣第91章 條件第37章 杞縣李信第78章 神仙難爲第72章 慘忍第3章 張家寨上第30章 直搗盛京第26章 河南大戰上第17章 埋伏第51章 鑑寶會一第52章 忍辱負重第14章 對射第69章 畬族第2章 偷得浮生半日閒第65章 攻佔南昌第52章 萬事齊備第29章 輕取京師第7章 斬新一頁第57章 吞併第79章 天才加白癡的計劃第14章 鳳縣第88章 使節(上)第60章 強權
第7章 管理第6章 回家第35章 意外之喜第1章 兵發太原第2章 面子問題下第2章 戰略大計第12章 王自用第20章 馬科下第4章 同赴黃泉(上)第56章 退避第14章 火炮試射上第9章 大炮下第34章 兵與賊下第30章 流言殺人第46章 援軍第5章 登極爲帝第45章 難得糊塗第33章 鰲拜之死第2章 登陸苦戰第59章 騎兵突襲第54章 聯牀夜話第40章 大比武(上)第6章 盛唐之地第32章 皇陵事件第23章 數路攻擊第91章 條件八十一章 兩全其美第61章 火燒王府第65章 做媒第32章 皇陵事件第18章 逃婚第7章 管理第37章 家事難斷第20章 噩耗第5章 發財第68章 射殺第35章 雲聚西安第25章 洪承疇(上)第92章 海軍檢閱第86章 大軍齊集第41章 大比武中第49章 長安第83章 馬尼拉城破第42章 同窒操戈第32章 黃金河第11章 賺錢下第17章 重振夫綱第44章 唐王賜宴第8章 邢秀娘下第5章 錢糧問題上第15章 草原血淚下第60章 強權第44章 初展才華第21章 夜襲上第82章 峰迴路轉第35章 意外之喜第18章 逃婚第34章 兵與賊下第41章 當街傷人第84章 不可收拾第59章 混亂第65章 登岸第53章 人命如蟻第13章 逆襲丹江第82章 瘋狂的戰法第40章 敲詐第15章 再次交易上第17章 風暴前夕上第23章 西安城破上第54章 壕強反擊第13章 人的需求第86章 大軍齊集第16章 纏戰不休上第56章 鮮血換來的勝利第22章 血戰西安下第93章 英雄第12章 初攻達縣第91章 條件第37章 杞縣李信第78章 神仙難爲第72章 慘忍第3章 張家寨上第30章 直搗盛京第26章 河南大戰上第17章 埋伏第51章 鑑寶會一第52章 忍辱負重第14章 對射第69章 畬族第2章 偷得浮生半日閒第65章 攻佔南昌第52章 萬事齊備第29章 輕取京師第7章 斬新一頁第57章 吞併第79章 天才加白癡的計劃第14章 鳳縣第88章 使節(上)第60章 強權
主站蜘蛛池模板: 瓦房店市| 庆城县| 大埔区| 任丘市| 恭城| 诸城市| 利辛县| 淮南市| 濮阳县| 灯塔市| 木里| 漳浦县| 株洲县| 临沂市| 绥中县| 子长县| 沁水县| 博客| 九江市| 来安县| 大厂| 湘潭县| 黄浦区| 富蕴县| 定南县| 岳西县| 江永县| 九江市| 霍林郭勒市| 茶陵县| 信阳市| 甘德县| 连城县| 永新县| 四会市| 盘锦市| 邳州市| 东辽县| 双柏县| 泰和县| 丰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