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3章 人的需求

到了後期,土地集中在少數人的手裡,大多數人只能靠給人做佃戶過活,受著雙重壓迫,豐年也要挖野菜、樹葉充飢,一遇災年連野菜、樹葉、這些東西也沒有吃的時候,便揭竿而起,剛剛過去的大明正是活生生的例子。

以前的王朝都用土地來束縛農民,認爲只要人員流動便是大‘亂’,這種情況到了大明用到了極致,朱元璋發明了路引,若無功名的人員遠離所居地百里之外都需當地衙‘門’發給證明,若無“路引“或與之不符者,是要依律治罪。

“路引”的發明,並不能保障一個王朝的一直延續下去,到了明末,照樣是天下大‘亂’,眼下李鴻基要讓宋應星研究耕田、播種、收割的機器,無疑會大大加快土地的兼併,以前數百數的王朝說不定數十年就要演一遍,難怪宋獻策說得如此嚴重。

沒有見到工業化,他們當然不會想到工業化後的社會分工會有多少,如果一個社會的大多數人永遠束縛在土地上,這個社會就永遠不會有進步。

“愛卿多慮了。”李鴻基只能耐心的解釋道:“沒有土地的農民完全可以做其他事情,從西安到商洛的鐵路‘花’了十萬人兩年的時間,朕以後要在全國鋪上鐵路,那得有多少個十萬人‘花’上數十年,甚至數百年的時間,如果大家都只能一年四季呆在田裡,朕到哪裡找這麼多人修鐵路。何況南方雖然地少人多,但看看朝庭地西北,東北。那裡有多少人?一人分上一千畝地也是綽綽有餘,如果沒有機器,那些地方又怎能發展。有了機器。一人耕上數百畝地口不出數年,整個東西北都會成爲朝庭的糧倉,手中有糧,心中不慌,朕又會怕什麼天下大‘亂’。”

皇帝的話頓時讓不少人面‘色’和緩下來,宋獻策臉上顯現出一種苦惱地情形。皇帝的話不無道理,但他卻不可能放下自己的擔心。

李鴻基拍了拍宋獻策地肩膀:“愛卿可以慢慢想,反正這些東西要研究出來也不是一年二年地事,到時完全可以先在北方試用。若真會發生愛卿所說地事,再停下來就是。”

宋獻策心中苦笑,如果讓人嚐到了這種機器的甜頭,又豈是說停就停的,無奈他此時腦中已是糊塗,反來覆去考慮皇帝剛纔所說是否可行,越想越覺得自己想不通,只能無奈點頭。

宋獻策還是勸道:“皇上,微臣才智有限,不能推出以後的情景,不過,此物關係太過重大,還沒有研究之前還請皇上千萬下令保密,否則臣怕引起民間的動‘蕩’。”

宋應星鬆了一口氣,剛纔他差點被宋獻策的話嚇死,連忙也勸道:“‘侍’中大人所說有理,臣也認爲暫時保密爲好。”

李鴻基沒有回答,反而向袁宗第詢問道:“袁愛卿,你告訴朕,工部在陝西現在有多少人做工?”

袁宗第算了一下道:“回皇上,工部在陝西共有鋼鐵廠、紡織廠、棉衣廠、醫‘藥’廠、採石廠、兵器廠、火‘藥’廠等總共七百五十一家,使用人員三十一萬有餘,如果包括各個礦井人員和築路人員則超過七十萬人有餘,另外工部在其他各省也陸續建起了工場,各省加起來估計總共不不下一百萬人。”

李鴻基嘿嘿一笑:“宋愛卿,你聽聽,陝西目前就有七十餘萬人做工過活,如果包括他地家屬那就要達數百萬人,朕以後要大修鐵路,築路人員恐怕就不下百萬,加上那些鋼鐵廠、紡織廠、棉衣廠、採石廠、火‘藥’廠擴建所需的人力,更是數倍於此,有多少失地的農民都可以找到工作,何況鐵路一通,能產生多少個職位,宋愛卿可否算清?”

宋獻策搖了搖頭,心中一片茫然,自己身爲‘侍’中,執掌著相當於前朝內閣的大權,自以爲‘精’研治國之術,沒想到今天皇帝提出來地問題一個也沒有‘弄’懂。

其他人更是聽得雲裡霧裡,李鴻基當然不奢望他們一次就能聽懂,只是他們能夠不反對就行了:“所以各位愛卿完全不用擔心什麼此物一出,天下大‘亂’。有了此物天下只能越來越穩定。”

高立功卻根本沒有宋獻策那麼多的顧忌,整個北方可耕之地不下億畝,缺少的就是人,如果靠人去開墾,數百年也開墾不出來,有了機器,北方只要百萬人,耕種的田地就能超過全國,對皇帝的話大爲贊同:“萬歲所說在理,北方可是極需人口。”他又補充一句,“當然機器更需要。”

高立功的話讓衆人都笑了起來,一掃大家剛纔的憂慮,而高傑、李萬成等人更是想到了其他方面,有了糧食,有了充足的人口,當然可以大量徵兵,到時嫌地方小,打出去就是,反正天下除了中原,還有那麼多的地方。

李鴻基等大家笑完,才道:“當然,‘侍’中大人和宋院長所說也不無道理,此物沒出來之前該保密還是要保密,今天所說之事,大家不可胡‘亂’泄密,以免惹起不必要的麻煩。”

衆人都是一凜:“臣等遵旨。”

參觀完宋應星那裡,皇帝又帶著一行人到其他各個研究所參觀,勉勵了衆人一番,在上午就結束了對商洛的參觀,到了下午三時左右,皇帝和一衆大臣就要乘火車返回西安。

李鴻基在離開商洛之前,下達了對商洛研究人員的封賞,孫元化作爲商洛科學院的院長,唐軍中的每一樣研究幾乎都付出了他的心力,這次又研發出了火車,功不可沒,皇帝下令封爲宜君侯,封地四萬五千頃,年俸九千銀元。和馬維興並列,僅在周鳳梧之下。

若是沒有參觀完商洛。沒有乘坐過火車,皇帝直接對孫元化如此封賞,肯定會有許多人不服。此時衆人聽到孫元化封侯,更多地只是流‘露’出羨慕之‘色’。卻無一人反對。

孫元化一直呆在實驗室裡,他還讓王夫之安排人員對非實驗室的人員一律擋駕。傳旨的‘侍’衛都差點進不去。好在王夫之安排地人員不敢真得阻擋欽差。

聖旨才發到孫元化手中,孫元化接到皇帝的封賞顯得頗爲扭捏,推遲了幾下才接受下來。

孫元化之後就是宋應星,宋應星封爲延川侯,封地四萬頃,年俸九千銀元。方以智被封爲韓城伯,封地三萬頃,年俸八千銀元,孫幼蘩封爲誠意伯。封地三萬頃,年俸八千銀元。

以下商洛科學院中還有封賞爲子爵、男爵的共有十餘人,孫和鼎和孫和京兩人也分別封了爵位,一下子孫家成爲大唐爵位最多之人,如果連袁宗第也算上,共有一侯、二伯、三男爵。

方以智才知道皇帝對他所說地讓他風風光光回家是何意,原來竟然是封他爲伯爵,要是大明還在,他用盡一生‘精’力也未必能夠封爲伯爵,能衣錦還鄉是每個人地平生所願,剎那間,方以智對皇帝地關心也有幾分感動。

封賞完畢,李鴻基就帶著一行人上了火車,衆人是第二次坐火車,沒有了第一次的興奮和好奇,上了火車就坐了下來,彼此談笑著這兩日在商洛的見聞,火車在天黑前剛好平穩的回到了西安。

第二天,皇帝就打發周鳳梧、顧君恩、洪承疇等沒有跟隨皇帝一起到商洛的重臣乘火車到商洛考察。等周鳳梧他們回來後,李鴻基將周鳳梧、顧君恩、宋獻策三人召集起來,含笑的問著他們三人:“諸位愛卿都到商洛看過,不過各位有何感想。”

三人互相‘交’換了一下眼‘色’,周鳳梧首先發言道:“回皇上,臣等大開眼界,許多事物都是聞所未聞。不過……”

李鴻基見周鳳梧吞吞吐吐,奇道:“不過什麼?有卿有話請講。”

周鳳梧道:“臣也說不上,只是感覺日後真如皇上所說地發展,民心將會大變,先賢所說的民各安其命將不再出現,反而是人人陷入追求金錢財富之中不可自撥。”

李鴻基默然,社會的發展肯定會打破百姓純樸的思想,象以前地‘雞’犬相聞,老死不往來的情況不會再有。

宋獻策也道:“商洛的各種研究,想的都是如何用機器代替人力,若是一一實現,臣怕以後百姓再也不用做事即可坐亨其成,人若得閒,則容易胡思‘亂’想,人心思變,朝庭再難予教化。”

子曰有教無類,又道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但自漢武帝獨尊儒術以來,教育從來就是貴族的專利,所謂上品無寒‘門’,而隋首開科舉之後,寒‘門’子弟纔有擠身於朝堂之列的機會,卻遠沒有達到有教無類。

而下一句更是被竄改成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明顯和孔子的思想相駁,卻被後世的朝庭奉爲金科‘玉’律,天子牧民,即然是放牧,自然不用告之羊羣太多東西。

而一旦火車通向全國,機器大量應用,土地再也不是百姓的束縛,朝庭要想輕易控制百姓的思想就成爲不現實之事。

正是有上面的考慮,眼前的三個重臣非但沒有李鴻基所預料的信心百倍,反而是顯得憂心仲仲,李鴻基卻清楚,以後的發展是不可逆轉,自己如果要阻止那就只能落在別人後面,落後就要捱打,那反過來說是不是先進就可以打別人。

李鴻基自嘲著笑了起來,三人都愣了一下,顧君恩開口道:“皇上爲何發笑?”

李鴻基道:“三位愛卿可知道人有五種需求?”

三人同時搖頭,李鴻基將後世馬斯洛提出了箸名的五種需求理論提出來:“第一種首先是生存需求,活著就是生存,人活著,需要呼吸、吃飯、生育、看、聽以及感覺,第二種就是安全需求,百姓希望自己不受威脅不被傷害,只要朝庭能滿足這兩種需求,一個王朝就能延續下去,這兩種需求稱爲基本需求。”

周鳳梧、宋獻策、顧君恩聽是緩緩點頭,這兩種需求簡單易懂,換而言之就是要百姓有飯吃,有衣穿,沒有兵荒馬‘亂’,吏治能夠清明,作威作福之人能夠受到朝庭律法的懲罰。

能滿足這些要求當然是一個朝庭能夠長治久安的保證,這兩種要求恐怕只要在盛世纔可得到,沒想到只是最基本的需求,而後面還有三種之多。

三人都急盼著皇帝往下說,李鴻基不負所望:“第三種就是社‘交’需求,人人都要有‘交’往,要有自己的圈子,夫妻、朋友、同僚都是社‘交’需求的體現。”

這種需求也好理解,周鳳梧追問道:“萬歲,那第四種呢。”

“第四種就是尊重需求,被他人尊重,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走流,沒有人不希望自己被人尊重。”

“第五種就是自我實現需求,做自己想要做的事,陶淵明不爲五斗米折腰爲千古美談,就是體現了第四和第五種需求。”

聽完皇帝所講的人的五種需求,三人心頭若有所悟,周鳳梧問道:“皇上聖明,自古人心皆然,只是皇上所說的五種需求和商洛的各種機器研發和何關朕?”

其餘二人也目光炯炯的看著皇帝,李鴻基點頭:“當然有關聯,你們說說,有哪一個王朝能夠一直滿足百姓的前兩個需求而滅亡的。”

中國曆代改朝換代除了宋,那一代不是伴隨著轟轟烈烈的農民起義,宋不亡於農民起義,卻亡於外族入侵,自然也沒有滿足人們的安全需求,三人想了想,都是搖頭。

宋獻策道:“臣明白了,有了火車,有了大炮,我朝可以打造出強大,快速的軍隊,有了各種農機,可以使百姓輕易吃上飽飯,滿足百姓的前二個基本需求。”

李鴻基點頭:“這還不夠,人的‘欲’望是向前的,滿足了前面二個需求,朕還需要滿足百姓後面的三個需求,使百姓能夠安居樂業,人人都能做自己想做之事,朕不期望大唐能夠千秋萬代,只希望大唐儘可能長時間的延續下來,當然後面的三個需求一時難予做到,可能也永遠做不到,但我們要知道努力的方向,纔不會茫然無措。”

說到‘激’動處,李鴻基不由站了起來:“這將是一個全新的世代,三位愛卿可願助朕一臂之力。”

“願爲萬歲效死。”周鳳梧三人對視了一眼,伏地而跪,這已遠遠超過聖人描給的大同世界,若真能如此,他們也必能清史留名。

第31章 魔鬼第32章 皇陵事件第32章 黃金河第45章 獵物第16章 五年計劃第19章 南遷第15章 草原血淚上第85章 淮安城中第67章 海戰第22章 誤會第12章 聲東擊西第18章 逃婚第26章 蒙古俘虜第23章 西安城破下第23章 數路攻擊第15章 湘河炮聲第26章 蒙古俘虜第27章 進入山西下第61章 陷落第20章 立功第50章 兩難選擇第30章 直搗盛京第38章 麻煩第17章 後金宮爭(上)第16章 援軍第4章 軍營比武第97章 水師新任務第12章 初攻達縣第14章 真定府第80章 優厚條件第7章 人爲財死第2章 戰略大計第20章 席捲甘肅第30章 流言殺人第6章 忠孝難全第95章 南巡之議第73章 收穫第44章 新艦試水第94章 大戰重第32章 太原城破(上)第6章 稅制改革下第74章 大事件第43章 禮尚往來第24章 詐降第14章 滔天陷井第62章 價值連城第20章 下馬威第26章 開拓團第43章 三道試題第35章 雲聚西安第12章 蒙古各部上第21章 辭官第36章 偶像第34章 母子重逢第51章 炮灰比拼第2章 竹藍打水第15章 草原血淚下第53章 人命如蟻第51章 鑑寶會(二)第50章 形勢分折第12章 王自用第17章 功敗垂成第26章 府中激戰第5章 勸進第33章 欽差第58章 進城第15章 湘河炮聲第16章 疲敵第48章 贈槍第19章 岌岌可危第30章 搶佔先機下第31章 慘烈攻城上第4章 兵指何方第6章 審案第68章 射殺第10章 盧象升(上)第六十九 卷脫險第3章 大明郡主上第79章 以彼之道第14章 火炮試射下第22章 投效第10章 兵器買賣上第24章 衝突第34章 刺殺第25章 潰敗第14章 歸化城(下)第3章 北方之議第62章 鏡子第53章 東風第8章 收買第20章 虎狼之藥第13章 人的需求第47章 西貢第42章 改弦易轍第14章 滔天陷井第6章 周鳳梧第28章 三方迥異第85章 淮安城中第32章 雙皇會第19章 大戰來臨上
第31章 魔鬼第32章 皇陵事件第32章 黃金河第45章 獵物第16章 五年計劃第19章 南遷第15章 草原血淚上第85章 淮安城中第67章 海戰第22章 誤會第12章 聲東擊西第18章 逃婚第26章 蒙古俘虜第23章 西安城破下第23章 數路攻擊第15章 湘河炮聲第26章 蒙古俘虜第27章 進入山西下第61章 陷落第20章 立功第50章 兩難選擇第30章 直搗盛京第38章 麻煩第17章 後金宮爭(上)第16章 援軍第4章 軍營比武第97章 水師新任務第12章 初攻達縣第14章 真定府第80章 優厚條件第7章 人爲財死第2章 戰略大計第20章 席捲甘肅第30章 流言殺人第6章 忠孝難全第95章 南巡之議第73章 收穫第44章 新艦試水第94章 大戰重第32章 太原城破(上)第6章 稅制改革下第74章 大事件第43章 禮尚往來第24章 詐降第14章 滔天陷井第62章 價值連城第20章 下馬威第26章 開拓團第43章 三道試題第35章 雲聚西安第12章 蒙古各部上第21章 辭官第36章 偶像第34章 母子重逢第51章 炮灰比拼第2章 竹藍打水第15章 草原血淚下第53章 人命如蟻第51章 鑑寶會(二)第50章 形勢分折第12章 王自用第17章 功敗垂成第26章 府中激戰第5章 勸進第33章 欽差第58章 進城第15章 湘河炮聲第16章 疲敵第48章 贈槍第19章 岌岌可危第30章 搶佔先機下第31章 慘烈攻城上第4章 兵指何方第6章 審案第68章 射殺第10章 盧象升(上)第六十九 卷脫險第3章 大明郡主上第79章 以彼之道第14章 火炮試射下第22章 投效第10章 兵器買賣上第24章 衝突第34章 刺殺第25章 潰敗第14章 歸化城(下)第3章 北方之議第62章 鏡子第53章 東風第8章 收買第20章 虎狼之藥第13章 人的需求第47章 西貢第42章 改弦易轍第14章 滔天陷井第6章 周鳳梧第28章 三方迥異第85章 淮安城中第32章 雙皇會第19章 大戰來臨上
主站蜘蛛池模板: 建昌县| 江都市| 阜新| 绩溪县| 富裕县| 台东市| 壤塘县| 广昌县| 清河县| 达州市| 昌江| 郓城县| 南和县| 望城县| 彰武县| 武宣县| 军事| 邵阳市| 达尔| 黄骅市| 江山市| 固镇县| 奈曼旗| 定南县| 彭阳县| 邵东县| 万宁市| 安顺市| 壶关县| 通州市| 泌阳县| 罗城| 城固县| 勃利县| 启东市| 蛟河市| 民丰县| 丰顺县| 巴塘县| 安宁市| 邹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