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7章 進入山西下

等到官軍到了時,義軍再次逃竄,官軍反而只能搶一些普通老百姓,更嚴重的還有經常殺良冒功,百姓更是苦不堪言,而且壕門大戶都和官府有千絲萬絛的聯繫,官軍對富戶也只能客客氣氣。

當然官軍所做的事朝庭自然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要想讓官兵打仗,不讓他搶哪行,朝庭的文官自然會把這些統統推到義軍身上,纔會出現哪處義軍殺人不眨眼,哪處義軍到處搶劫之事,其實這些都是官軍所爲,不能義軍本身就是窮人,若沒有窮人不斷加入,義軍哪能壯大,又有哪個義軍首領無緣無故會去殺害平民。

所以李鴻基的想法是借義軍之手將那些官紳富戶除去,而官軍的追剿又會對一般的老百姓產生很大的傷害,到時闖軍再收拾起來自然水到渠成,從山西各地的反應來看,無疑效果很好。這裡的許多大戶都被義軍所殺,所佔的良田自然成了官田,闖軍趕跑了官軍,把田分了下去,這些得到土地的人無疑會站在闖軍一方。

曹文詔接到旨意後,一路馬不停蹄返回山西,士兵也歸心似箭,在九月渡過黃河,進攻運城,想把闖軍和陝西的聯繫割斷,再把過河的闖軍殲滅在山西,若是對付一般的義軍這一戰略自然是十分正確,但曹文詔沒想到此時的闖軍在山西境內就有十五萬人之多,雖然分守各地,但運城是和陝西聯繫的第一站,當然有重兵把守,主將正是李萬成,闖軍在這裡兵力有一萬五千人。

以曹文詔的四萬大軍自然可以攻城,但李鴻基過河以後,從商洛運來了上百門大炮進入山西,此時闖軍在山西的大炮比陝西還多,運城城頭足足安放了十門大炮,曹文詔爲了趕路,只帶了輕騎回來,大炮都留在河南,頭一天進攻,闖軍就給了他一個下馬威,十門大炮齊發,打死打傷官軍數百人,曹文詔無奈,只得遠遠圍著。

如果有時間的話,他可以圍上數月,等運城糧絕,但此時這最缺的就是時間,在城下轉了兩天後,無奈撤兵,李萬成現在是越來越喜歡用大炮了,敵人只能捱打的感覺真爽,當然也不會傻得去追曹文詔。

曹文詔又轉攻晉城,結果同樣捱了一頓炮揍,只得灰溜溜的又換了個方向,經過長治時他更是碰也沒碰,繞過長治,經武鄉,榆社才返回晉中,此時已是崇禎六年的十月,李鴻基雖然作出了攻擊太原的動作,卻一直沒有正式進攻,只是一直將太原附近轉悠,並派有一隻軍隊向北,向靠近陝西的縣城都拿下,就按兵不動。

其實兩省隔著黃河,拿下這些縣城對陝西也沒有什麼重要作用,只是闖軍多拿下一個縣城,影響力就強一分,將來向朝庭請和就多一分籌碼,李鴻基也知朝庭是不可能和自己講和,只不過講和可以拖延時間,好讓自己能更好的消化現有的地盤而已,到時再慢慢把那些不重要的地盤讓出來,雖然朝庭可能不在意,但前線的官軍去卻會分薄兵力守城。

攻擊太原只是要把曹文詔調回來而已,不能讓他繼續在河南攻打義軍,不能義軍恐怕會被他全滅,到時朝庭就能把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在自己方面,而且闖軍的地盤發展太快了,根據不穩,現在是考慮怎樣把這一省半地好好消化的時候,而且甘肅還在後方,不撥掉這個釘子猶如芒刺大背,怎麼也不會舒服。

曹文詔回到了晉中,拜見了晉王之後,馬上就想整兵和闖軍交戰,李鴻基也向前線增派了兵力,曹文詔加上太原的兵馬共有六萬大軍,而李鴻基也集聚了將近五萬大軍,雙方對持在交城,祁縣一帶,雙方都小心翼翼,每天派出數百名偵騎蒐集對方的情報,兩軍的斥候經常遭遇,爆發小規模戰爭,若是十人以下的小隊,配上了燧發槍的闖軍經常是以零傷亡的代價取勝,但十人以上就互有傷亡,三五十人以上就是官軍大佔上風。

畢竟在野外地帶作戰,武器的作用比起人的作用來說退爲遲要因素,官軍都是轉戰數省,多年征戰的精銳部隊,闖軍最長也不過二三年軍齡,而且剛剛纔參加幾次大戰,許多隻是幾個月時間的入伍經歷,無論闖軍訓練的多麼刻苦,這種戰場上得到的血淋淋經驗是訓練彌補不了的。

曹文詔也發現了這種情況,但卻沒什麼好辦法,畢竟斥候不可能派太多人,所有雖然官軍精銳,但吃虧的往往是官軍,這樣雙方對持一個月,官軍的斥候丟失了近百人,對六萬之衆的官軍來說,損失不算大,但已大大損了官軍的士氣,許多斥候都要數十人結伴纔敢出去偵察,官軍不得不大大增加斥候的人數,所獲信息卻更少。

曹文詔一直想盡快與闖軍決戰,但李鴻基卻以兩縣爲防線,修好了嚴密的防護措施,若曹文詔敢用騎兵衝擊在柵欄和壕溝後的火槍兵,那簡直和送死也沒區別,何況闖軍手裡還有二十門大炮。所以現在戰與不戰,選擇權完全在闖軍手裡。

李鴻基完全不想冒險與官軍決戰,闖軍現在根據不牢,拖一天,對現在的區域控制便強一分,若是現在決戰,贏了,闖軍現在也沒能力再多佔地盤,輸了,那就是災難性的後果,山西馬上就站不住腳,即使退入陝西,官軍也會跟著追來,若要在陝西大打,自己就沒有一個完整的後方基地,到時把自己的老底賠光,也只能輪爲流寇,何況李鴻基隱約記得,明年滿人就會在大同宣府一帶大舉入寇,消滅了這隻官軍,說不定便宜的是滿人。

雖然於公於私自己都很想曹文詔死,但還不到時候,該忍還得忍耐,看來是把秦王送出談判的時候了,但願曹文詔不會成爲替罪糕羊。想到這,李鴻基馬上寫信給周鳳梧,安排秦王回京。

;

第74章 黃土隘第16章 纏戰不休下第24章 設宴勸降上第57章 思凡下山第12章 貪慾下第11章 結拜上第9章 投降第18章 強攻第55章 初戰第65章 攻佔南昌第87章 君前議移民(下)第21章 夜襲上第16章 法不責衆下第84章 激戰總督府第64章 狼性難改第83章 官逼民反第43章 死得其所第31章 魔鬼第20章 立功第26章 追殺第35章 家與君第83章 馬尼拉城破第3章 大明郡主上第23章 數路攻擊第83章 馬尼拉城破第9章 投降第15章 草原血淚下第16章 沙地行軍第56章 鮮血換來的勝利第58章 戲正酣第63章 北行第11章 後金出兵上第44章 紅顏禍水第57章 緊追不捨第99章 南巡第91章 退兵第11章 後金出兵上第69章 畬族第47章 相逢不識第63章 機器第59章 爾俸爾祿民脂民膏第7章 斬新一頁第32章 雙皇會第24章 設宴勸降上第42章 判決第26章 嚴肅軍紀第29章 輕取京師第33章 黯然收場(下)第18章 出賣第46章 援軍第50章 情報第13章 毒手佛心第24章 衝突第17章 後金宮爭下第19章 初戰上第1章 融合第22章 鳳與鴨第8章 形勢危急第2章 面子問題下第22章 鳳與鴨第3章 喜事臨門第16章 炮臺血戰第16章 五年計劃第12章 蒙古各部上第38章 蠢蠢欲動第46章 名震天下第18章 蒙古聖物下第27章 逃亡第93章 江陰第54章 緩攻第85章 捷報第26章 亂局第12章 聲東擊西第51章 鑑寶會(二)第59章 爾俸爾祿民脂民膏第44章 輕取河南第5章 勸進第14章 歸化城(下)第33章 黯然收場(上)第7章 人爲財死第97章 水師新任務第31章 惡魔傳說第六十 間番屬法第36章 偶像第46章 名震天下第51章 鑑寶會(二)第25章 潰敗第9章 大炮下第64章 出兵第27章 進入山西下第58章 鬧事第5章 伐明三策第94章 私鬥第60章 強權第91章 退兵第17章 埋伏第26章 嚴肅軍紀第19章 初戰下第62章 鏡子
第74章 黃土隘第16章 纏戰不休下第24章 設宴勸降上第57章 思凡下山第12章 貪慾下第11章 結拜上第9章 投降第18章 強攻第55章 初戰第65章 攻佔南昌第87章 君前議移民(下)第21章 夜襲上第16章 法不責衆下第84章 激戰總督府第64章 狼性難改第83章 官逼民反第43章 死得其所第31章 魔鬼第20章 立功第26章 追殺第35章 家與君第83章 馬尼拉城破第3章 大明郡主上第23章 數路攻擊第83章 馬尼拉城破第9章 投降第15章 草原血淚下第16章 沙地行軍第56章 鮮血換來的勝利第58章 戲正酣第63章 北行第11章 後金出兵上第44章 紅顏禍水第57章 緊追不捨第99章 南巡第91章 退兵第11章 後金出兵上第69章 畬族第47章 相逢不識第63章 機器第59章 爾俸爾祿民脂民膏第7章 斬新一頁第32章 雙皇會第24章 設宴勸降上第42章 判決第26章 嚴肅軍紀第29章 輕取京師第33章 黯然收場(下)第18章 出賣第46章 援軍第50章 情報第13章 毒手佛心第24章 衝突第17章 後金宮爭下第19章 初戰上第1章 融合第22章 鳳與鴨第8章 形勢危急第2章 面子問題下第22章 鳳與鴨第3章 喜事臨門第16章 炮臺血戰第16章 五年計劃第12章 蒙古各部上第38章 蠢蠢欲動第46章 名震天下第18章 蒙古聖物下第27章 逃亡第93章 江陰第54章 緩攻第85章 捷報第26章 亂局第12章 聲東擊西第51章 鑑寶會(二)第59章 爾俸爾祿民脂民膏第44章 輕取河南第5章 勸進第14章 歸化城(下)第33章 黯然收場(上)第7章 人爲財死第97章 水師新任務第31章 惡魔傳說第六十 間番屬法第36章 偶像第46章 名震天下第51章 鑑寶會(二)第25章 潰敗第9章 大炮下第64章 出兵第27章 進入山西下第58章 鬧事第5章 伐明三策第94章 私鬥第60章 強權第91章 退兵第17章 埋伏第26章 嚴肅軍紀第19章 初戰下第62章 鏡子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丘市| 龙岩市| 广东省| 聂拉木县| 华亭县| 五指山市| 兴业县| 安远县| 平泉县| 万山特区| 会理县| 五河县| 黄龙县| 蒙山县| 建湖县| 深泽县| 晴隆县| 长治县| 桐城市| 西华县| 甘泉县| 连山| 富锦市| 名山县| 普兰县| 米泉市| 普兰店市| 米易县| 册亨县| 南川市| 陇南市| 高雄市| 库伦旗| 阿瓦提县| 庄河市| 苗栗市| 中山市| 宜城市| 鹤壁市| 大同市| 广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