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64章 狼性難改

李定國從沒有見到張獻忠如此模樣,他連忙安慰道:“父皇放心,我軍尚有數十萬大軍,完全可以和唐軍決一死戰。”

張獻忠卻沒有這個信心:“數十萬大軍,數十萬大軍連一個小小的豐城都攻不下,又如何迎戰如此強敵。”

李定國大吃一驚,沒想到還沒有迎戰,張獻忠就失去了信心,這如何是好:“父皇,我軍畢竟經營江西數年之久,雖然不是固若金湯,卻也不是外人輕易可以下,還請父皇振作起來,就一定能夠戰敗唐軍。”

張獻忠納納自語:“振作起來,對,朕應當振作起來。”

他大聲叫道:“來人。”

幾名親兵應聲進入:“萬歲有何事吩咐?”

“朕要議事,將徐軍師,潘軍師,還要朕的幾個皇兒都傳來,嗯,張文江,李世榮他們也叫來吧。”

“是。”幾個親兵馬上退出了營帳,不一會兒,從中軍行營奔出了一匹又一匹的快馬,趕赴其他各門。

外面的天已經黑了下來,各營的主將聽到皇帝叫自己議事,不敢怠慢,帶著自己的親兵,摸黑向中軍大營趕去,一個個心頭都疑惑不已,皇上不是剛剛叫自己養精蓄銳,準備明天的進攻嗎,怎麼又叫自己連夜趕去議事。

看到陸續進入的各個大將,張獻忠已恢復了往日的自信,挺直的坐在營帳中央,緩緩地將唐軍已大舉過江的情報說了出來。

營中嗡的一下炸響。大昌軍地將領一個個都臉色蒼白起來,他們想到的都是小小的豐城已如此難啃,若是唐軍大舉來攻。大昌軍如何能應付,一時間衆將心裡各自轉著不同地心思。

孫可望卻是忌妒地望著李定國,他是東營地主將。自然來的最快。見到李定國已經先在張獻忠營中。已是不舒服,聽到張獻忠說出如此重要的事,他還以爲張獻忠早知道情況後,先傳了李定國協商,纔再找他們。

看著手下衆將驚惶失措的樣子,張獻忠不禁大怒。渾沒有想到他自己聽到唐軍大舉過江時驚慌的樣子,猛一拍桌子,厲聲喝道:“看你們象什麼樣子,怎麼。一個個都嚇傻了,虧你們一個個都是將軍。”

張獻忠的大喝,讓衆將嚇了一大跳,都放下了心中地小算盤,將胸膛挺直了起來,張獻忠才滿意的點了點頭。

當晚,張獻忠和他的部下商量到了大半夜才散去,第二天一大早,豐城的唐軍嚴陣以待,李雙喜帶著親兵早早地上了牆城,等候大昌軍再次發起的進攻。

李雙喜卻越等越覺得不對勁,數裡外的大昌軍營帳人聲鼎沸,早已起身,卻沒有一點向豐城進攻的意思,李雙喜舉行了手中的望遠鏡,觀察了半天,得出了一個他不敢相信的結論,大昌軍在撤營。

他對身邊跟著的狼無血道:“你幫我看看,大昌軍是不是要走?”

狼無血一聲不吭的接過李雙喜手上的望遠鏡,只望了數眼就得出了結論:“沒錯,大人,他們正在撤營。”

旁邊的谷英叫了起來:“難道張獻忠被我們一把火嚇怕了。”

李雙喜搖了搖頭,張獻忠當然不會怕唐軍的一把大火,他猜也猜得到,城中能有多少油料,若不是到了關鍵時刻,守城的一方怎麼會浪費油料來使用火攻,通常到了這個時候,城中都是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

狼無血道:“我猜是皇上的大軍到了,張獻忠纔不得不撤兵。”

聽到此話的唐軍士兵都大喜過望,狼無血少言寡語,但每言必中,當初被張獻忠圍城時,唐軍上下都是信心十足,認爲張獻忠是自找死路,守上三五天,皇帝的大軍恐怕就會趕到,那時大昌軍在堅城下耗盡了銳氣,皇帝的大軍一衝,大昌軍就有可能成爲歷史。

哪知他們會守得如此艱苦,一個多月都沒有見到皇帝的大軍,若不是堅信皇帝的大軍馬上就會到,他們恐怕都沒有信心守下去,此時聽到有可能是皇帝的兵馬到了,恰似久旱逢甘霖,如何不喜。

布里昨晚早早睡下,現在重又精神抖擻:“總督大人,趁他們撤退,末將再領兵衝殺一陣。”

李雙喜沉吟了一下,拒絕了這個誘人的建議:“眼下情況不明,還是看看再說。”

大昌軍三十萬大軍,也不是說退就退,尤其是爲了攻城,大昌軍在城下屯積了大量的物質,這些物質要運送走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他們當然不甘心留給唐軍,一把火燒掉又實在捨不得,經過一個多月的戰爭,大昌軍境內的農業生產幾乎停頓,若是燒掉,他們自己只能喝西北風。

大昌軍用了三天時間,纔將物質全部運走,人馬也撤了個乾淨,谷英,布里等人幾次請戰被都李雙喜壓了下去,大昌軍退得如此鎮定,皇帝的大軍即使來援也肯定還沒有到附近,兵力大昌軍絕對佔擾,張獻忠也是身經百戰,一個不好,追擊的唐軍就要落入大昌軍的陷井中。

外圍的馬世耀,賀人龍兩人見大昌軍解圍,也是吃驚非常,他們與李鴻基的大軍相隔並不太遠,只是中間隔著張獻忠,道路不通,通信不暢,並不知皇帝已率軍渡江,不過,看過張獻忠的大軍離去,他們也不敢率軍阻攔,而是趁機進了豐城,與李雙喜匯合在一起。

馬世耀,賀人龍兩人的傷亡反而比李雙喜更加慘重,他們有通暢的補給線,不用擔心彈藥不足,可是他們爲了解救城中的李雙喜,只能硬攻張獻忠防守堅固的大營,比起李雙喜的守城來,自然吃虧不少。

匯合之後。李雙喜地炮彈,手雷得到了補給,唐軍實力大增。戰鬥人員有近二萬五千餘人,馬世耀,賀人龍都躍躍於試。想吃掉張獻忠的尾巴。

李雙喜見張獻忠已兵馬盡撤。雖然還沒有得到李鴻基大軍的消息。已經不怕張獻忠耍詐,遂點頭應諾,他在城中只留下五千人,親自帶著二萬人追去。

只追了三十餘里,已經看見了張獻忠地斷後人馬,此時的大昌軍完全可以用喪家之犬來形容。張獻忠撤兵的順序不依常規,他讓物質先走,把精銳部隊放在中間,後面全是老弱病殘。士兵在豐城下已苦戰了一個多月,傷亡無數,卻是誰也不知道爲什麼突然之間撤兵,士氣早已大喪。

見唐軍追來,許多人丟下武器就走,後隊亂成了一片,斷後地將軍卻知道了大昌軍爲什麼撤軍地願因,更是沒有膽量抵抗,撥馬就帶前逃去。

賀人龍追在最前面,他見大昌軍連抵抗地意識也沒有,不由大喜過望,一馬當先,率軍衝進張獻忠的後隊中,大砍大殺起來,大昌軍不是徒勞無功的逃跑,就是跪在地上苦苦哀求投降。

李雙喜大吃一驚,歷來部隊撤退都會留精銳部隊斷後,以防敵軍追擊,那會留如此膿包的隊伍,他還怕是張獻忠的誘敵之計,止住本部的人馬,只看著賀人龍、馬世耀和布里等人對大昌軍追殺。

大昌軍地後隊十餘萬人,整個隊伍長達二十里,被馬,賀,布里三人的騎兵輕輕鬆鬆的從頭殺到尾,一路上伏屍累累,血流成河。

李雙喜越看越不象是陷井,看到倒在地上的大昌軍多是老人和小孩時,心中不忍起來,傳令馬世耀等人停止殺戳,唐軍纔開始喝令大昌軍地士兵投降。

大昌軍的士兵其實早有投降之心,無奈唐軍不分青紅皁白,一路只管衝殺,無論降與不降,唐軍都毫無憐憫之心,只得四散奔逃,此時聽到唐軍投降不殺的聲音,剎時如聞仙樂,路上,溝裡,草衆中,跪滿了大昌軍的士兵。

布里等人正殺的痛快,他們完全找到了昔日進入中原內地搶劫時,漢人如綿羊般鋪伏在他們馬蹄下的感覺,被李雙喜叫停,每個人都如同到了高潮被人強行制止般難受,布里更是憤憤不平,他撥轉馬頭來到李雙喜面前:“總督大人,未將正殺的過癮,爲何叫停。”

李雙喜指著那些跪地的老人,小孩道:“他們都是老弱,根本不是士兵,既然一喝就會投降,又何必多作殺傷。”

布里不以爲然,撇了撇嘴:“總督大人心腸太好了,這些人老的已經無用,小的已快要長成,他們和我軍作戰多日,焉知沒有親人死在我們手裡,留著他們徒耗糧草,還要落下仇恨,不如殺了痛快。”

布里身後的蒙古戰士都笑了起來,“是啊,殺了痛快……”“漢人就是心軟。”“那是什麼婦人之仁吧。”

聽到身後的戰士都贊同自己的話,布里信心滿滿,更是大笑起來。

當年成吉思汗剿滅他的仇敵後,凡高過車輪的男子一律殺無赦,除了成吉思汗本身殘暴外,也有他的道理,高過車輪的男子基本上已經記事,兩族的仇恨不是那麼容易消除,只有殺了才一了百了,而不懂事的小孩卻可以留下來撫養,成爲自己的族人,蒙古人就是靠這種方法,纔在短短的二三十年裡壯大起來。

後來的蒙古人在部族中仇殺中也幾乎奉行成吉思汗的這一策略,把強壯的人留下來當奴隸,其他懂事的人全部殺光,不懂事的孩子留下來養大,以後再爲自己殺人,在布里看來,眼前的這些人顯然沒有一個符合留下來的標準。

李雙喜聽到這些蒙古人的鬨笑,臉色鐵青,正要開口,李雙喜身邊已傳出了一個聲音:“放肆,總督大人如何行事,還要你來教訓不成。”

狼無血見布里和李雙喜說話還坐在高高的馬背上,手中滴血的長刀甚至沒有收起來,又敢出言譏笑漢人,太過無禮,不由大聲對布里喝斥。

布里這些天來屢屢出戰,自認爲功大,當初投降唐軍時的惶恐全然不見,反而對其他唐軍輕視起來,纔會如此無理,聽到狼無血的喝斥,才意識到自己現在是漢人的手下,眼前的這個人是唐軍的總督,只要一句話,就能讓他和他的族人陷入萬劫不復的境地,連忙惶恐的下馬,跪了下來:“末將無理,請總督大人恕罪。

李雙喜望著跪在地下的布里,不由想起皇帝以前的交待,蒙古人是好用,但終究是狼,狼性難改,在沒有訓成狗之前主人都要時時留心,否則稍有疏忽,就有可能遭到反咬,要時時敲打才行。

當時大部分唐軍將領都深以爲然,因此招進隊伍中的蒙古人都不會太多,除非肯和漢人融在一起的蒙古人,否則單獨組隊的蒙古人都是使用冷兵器,固然有蒙古人習慣弓箭的原故,也未嘗不是唐軍對蒙古人防備之意。

布里這些年一直跟著自己,都差點忘了他是狼了,現在布里剛剛打了幾次仗,狼性就了露出來,李雙喜從馬背下取下了馬鞭,恨恨的抽向布里,連忙打了十餘鞭才停了下來,布里伏在地上一動不敢動。

李雙喜抽完,布里背上已是血跡斑斑,衣服破損:“記住,這裡是中原,不是草原,就是草原,現在行的也是中原的規矩,他們投降了,就是大唐的子民,大唐沒有殺自己子民的道理,以後草原上的什麼臭規矩,你提也不要再提。”

布里大氣都不敢出一口,見李雙喜說完,才鬆了一口氣:“是,總督大人。”

李雙喜這才向布里身後的蒙古戰士看去,剛纔李雙喜鞭打布里時,出言附和布里的蒙古人都閉上了嘴,看著布里被鞭打,有人眼中已閃過怒火,布里是他們的族長,鞭打布里等於讓他們全族都顏面無光,不過,想到唐軍的強勢,沒有個人敢妄動,見到李雙喜的眼光望過來,一個個都低下了頭。

見他們服軟,李雙喜纔沒有打算追究,訓斥卻免不了:“記著,你們現在拿的是大唐的軍餉,捧的是大唐的飯碗,事事都要按大唐的規矩辦理,明白了沒有?”

“明白了,總督大人。”李雙喜如此說,這些蒙古人反而舒服起來,拿了人家的錢財,自然要聽人家的令,到哪裡都是這個道理,應此回答的格外大聲。

第40章 改名第82章 瘋狂的戰法第31章 魔鬼第34章 刺殺第19章 洞房第65章 做媒第28章 窮途未路第94章 大戰重第60章 長沙第51章 狐假虎威第51章 鑑寶會(二)第7章 暗流洶涌上第12章 聲東擊西第19章 萬里歸途第11章 討明檄文第1章 融合第6章 回家第35章 意外之喜第15章 草原血淚上第13章 寶雞第1章 歸來第20章 箭舞飛揚第22章 投效第72章 慘忍第62章 鏡子第60章 發威第25章 洪承疇(上)第54章 聯牀夜話第20章 計議第80章 鼓動第76章 返回第14章 火炮試射上第30章 直搗盛京第25章 反撲第12章 禍天之物第5章 發財第24章 衝突第56章 退避第15章 破城第37章 收心第9章 一網打盡(上)第17章 重振夫綱第33章 鰲拜之死第37章 包圍成都第42章 毀家起義第32章 教訓第22章 誤會第37章 杞縣李信第11章 討明檄文第38章 蠢蠢欲動第9章 大炮下第7章 邢秀娘上第16章 纏戰不休上第37章 收心第2章 竹藍打水第88章 召見第51章 鑑寶會一第34章 歸來第89章 海軍初創第64章 狼性難改第64章 狼性難改第76章 投降也難第7章 邢秀娘上第43章 男人拋繡球第29章 三方相爭第97章 大敗第5章 孫氏告狀第29章 三方相爭第11章 後金出兵下第2章 戰略大計第13章 烽火連天下第10章 兵器買賣上第40章 敲詐第21章 降,不降?第2章 巧遇第7章 人爲財死第5章 登極爲帝第8章 邢秀娘下第六十九 卷脫險第59章 爾俸爾祿民脂民膏第51章 狐假虎威第92章 海軍檢閱第27章 進入山西上第57章 思凡下山第8章 天價第6章 調兵遣將第28章 僵持不下(下)第61章 任卿選官第16章 法不責衆上第43章 聰明誤第21章 夜襲上第8章 邢秀娘下第18章 蒙古聖物上第11章 後金出兵下第4章 火起第15章 滿人隱憂第25章 潰敗第53章 城頭纏戰第51章 鑑寶會一
第40章 改名第82章 瘋狂的戰法第31章 魔鬼第34章 刺殺第19章 洞房第65章 做媒第28章 窮途未路第94章 大戰重第60章 長沙第51章 狐假虎威第51章 鑑寶會(二)第7章 暗流洶涌上第12章 聲東擊西第19章 萬里歸途第11章 討明檄文第1章 融合第6章 回家第35章 意外之喜第15章 草原血淚上第13章 寶雞第1章 歸來第20章 箭舞飛揚第22章 投效第72章 慘忍第62章 鏡子第60章 發威第25章 洪承疇(上)第54章 聯牀夜話第20章 計議第80章 鼓動第76章 返回第14章 火炮試射上第30章 直搗盛京第25章 反撲第12章 禍天之物第5章 發財第24章 衝突第56章 退避第15章 破城第37章 收心第9章 一網打盡(上)第17章 重振夫綱第33章 鰲拜之死第37章 包圍成都第42章 毀家起義第32章 教訓第22章 誤會第37章 杞縣李信第11章 討明檄文第38章 蠢蠢欲動第9章 大炮下第7章 邢秀娘上第16章 纏戰不休上第37章 收心第2章 竹藍打水第88章 召見第51章 鑑寶會一第34章 歸來第89章 海軍初創第64章 狼性難改第64章 狼性難改第76章 投降也難第7章 邢秀娘上第43章 男人拋繡球第29章 三方相爭第97章 大敗第5章 孫氏告狀第29章 三方相爭第11章 後金出兵下第2章 戰略大計第13章 烽火連天下第10章 兵器買賣上第40章 敲詐第21章 降,不降?第2章 巧遇第7章 人爲財死第5章 登極爲帝第8章 邢秀娘下第六十九 卷脫險第59章 爾俸爾祿民脂民膏第51章 狐假虎威第92章 海軍檢閱第27章 進入山西上第57章 思凡下山第8章 天價第6章 調兵遣將第28章 僵持不下(下)第61章 任卿選官第16章 法不責衆上第43章 聰明誤第21章 夜襲上第8章 邢秀娘下第18章 蒙古聖物上第11章 後金出兵下第4章 火起第15章 滿人隱憂第25章 潰敗第53章 城頭纏戰第51章 鑑寶會一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云梦县| 龙岩市| 古交市| 诸城市| 邵东县| 虹口区| 尉犁县| 滁州市| 江阴市| 民权县| 高唐县| 思茅市| 黔西| 巨鹿县| 莱芜市| 广河县| 禹城市| 东海县| 响水县| 灵武市| 化德县| 昭苏县| 陆川县| 云安县| 晋宁县| 杭州市| 鸡东县| 玉门市| 天峻县| 泸西县| 连云港市| 白城市| 松溪县| 虞城县| 崇仁县| 黑山县| 成都市| 浪卡子县| 清涧县| 江津市| 信宜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