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1章 討明檄文

宋獻策道,“皇上,那就是起草檄文,明庭貪官污吏橫行,民生凋敝,在面對滿人時多次喪師失地,正是日薄西山之時,反觀我朝,政清人和,上下一心,我朝伐明正是以有道伐無道。

昔日文王伐商,百姓簞食壺漿,以迎王師,漢未十八家諸候天南地此,齊聚虎牢關討董,無他,檄文之功也,今日我軍以堂堂正正之師伐明,若有檄文相助,百姓簞食壺漿,以迎王師並非無可能,可大大減少我軍伐明的阻力。”

衆(zhòng)人都恍然大悟,李鴻基拍了一下自己的頭:“不錯,差點把此事忘了,我軍伐明也沒有隱瞞的必要,正需要一遍檄文傳遍天下,歷數(shù)一下明廷的腐敗無能,讓百姓能認清形勢,只是明天就要出師,誰能一晚寫出一遍好的檄文來。”

在場的除了周鳳梧,宋獻策,顧君恩三人,其他人都是和大老粗差不多,盧象升連伐明都不願意參與,自然也不會寫什麼檄文,李巖雖然有才,剛纔已經(jīng)表現(xiàn)過,也不願自己太過搶眼。

看衆(zhòng)人都默不作聲,周鳳梧向宋獻策笑道:“即如此,一客不煩二主,那是請侍中大人代勞了吧。”

宋獻策苦笑,怎麼沒想到這裡絕大多數(shù)都是大老粗,早知如此,前幾天提出來也不會如此匆忙了,他以前做文章還可以,只是幾次考試連個秀才也沒有撈到,就徹底丟下那些詩詞文章。要他在一日之間寫出一篇能煽動感人,言情並茂地檄文來,也真夠爲難的了。

宋獻策暗暗後悔。

提得不是時候,只得一咬牙道:“好吧,我儘量寫好。”

看到宋獻策爲難的樣子。李鴻基已考慮到他可能不善長。若是勉強做出來。那還不如不做,心中一動道:“宋愛卿日理萬機,不用費神在這類小事上,我心中已有寫檄文地人選,各位退了吧。”

宋獻策鬆了一口氣,衆(zhòng)人見檄文之事沒有落到自己頭上。也不去追問,明天就要出征,今天要做的事太多,跪下謝恩後。一個個都退出了大殿。

李鴻基心目中檄文的人選自然是陳貞慧,他平時就是負責記錄整理唐王地各項命令,又廣有才名,是最適合寫檄文之人。

陳貞慧是男子,爲了避嫌,李鴻基登極後他就搬出了改成皇宮地唐王府,李鴻基另外給他賜了一座宅子,他作爲隨軍長史,地位並不高,這樣地會議不是他能參加的,李鴻基退朝後,就命侍衛(wèi)將陳貞慧找來。

在唐軍中耳聞目睹二年多,陳貞慧早已不是當初一心想要替明庭效力的書生了,朝庭和唐軍越來越拉大的差距,讓他意識到唐代明已是大勢所趨,非他個人的力量所能擋,在痛苦過一段時間後,就徹底效力唐軍。

聽了李鴻基的要求,陳貞慧並沒有考慮多久,馬上回道:“皇上放心,臣明天一定交出讓皇上滿意地檄文。”

第二天,陳貞慧的檄文果然交上來,李鴻基展開一看,拍手叫好,檄文開遍寫道:“自古帝王臨御天下,皆中國居內以制夷狄,夷狄居外以奉中國,當今大明太祖,本起於桑澤之間,驅除胡虜,恢復中華,是以享國詐有二百餘年。

然後世子孫,不遵祖訓,廢壞綱常,失君臣之道,有帝嘉靖者,百姓皆曰:“家家皆盡是也,有帝萬曆者,三十年不臨朝,至天啓,宦官當?shù)溃暮|兆之民,皆治於一宦官之手,有此三帝,大明當亡,不亡者,仍太祖驅夷狄之功也。

當今天子,本有所爲,初誅魏閹,四海歸心,然刻薄寡恩,實非明主,國之幹臣,袁宗煥者,凌遲而死,致使東虜叩邊,陷我百姓於水火。嗟爾明朝,大數(shù)已終,嚴刑重斂,民不堪命。

當此之時,天運循環(huán),中原氣盛,億兆之中,當降生聖人誕我聖主,體仁好生,義旗一舉,海宇歸心。渡草原削平蒙夷,入東北盡滅滿狄,安官撫民,設將防邊,大業(yè)已定,此功可比明之太祖也,當以天下?lián)?

今我大唐皇帝,自長安領大兵五十萬,當救百姓之水火,親伐中原,爲先牌諭文武官等,刻時度勢,獻城納印,早圖爵祿;如執(zhí)迷相拒,許爾紳民縛獻,不惟倍賞,且保各處生靈,如官兵共抗,兵至城破,玉石不分,悔之何及?”

李鴻基看完,又將檄文傳給宋獻策等人,衆(zhòng)人都點頭稱善,這遍檄文中多用到大明太祖的北伐檄,正因如此,才能顯示大明失德,天道循環(huán),當亡於唐軍之手。

李鴻基看過後,命令加緊傳抄,讓賀珍的情部部門在各地發(fā)佈,務要使軍隊未到,檄文先到。

檄文傳看遠畢,李鴻基就要在三軍面前朗讀,李鴻基坐上特製地天子車駕,那車駕雕龍附鳳,上面放前一張龍塌,龍塌背後是黃色的傘蓋,斧銷,木瓜等燦燦生輝,車駕的上面還刻著“光照日月”四個大字。

李鴻基讓人駕著馬車,從金碧輝煌的皇宮來到了端履門外,那裡有三萬名近衛(wèi)軍等著他,兩旁數(shù)十名侍衛(wèi)衣甲明亮,將皇帝的車駕團團圍在當中,文武百官齊跟在後面,看到皇帝的車駕出來,三萬名近衛(wèi)軍全都嘩啦啦的跪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聲音洪亮有力,彷彿將天都要震下一個大窟窿來,兩旁看熱鬧的百姓也慌忙跪倒,不過他們歡呼的聲音就不免參差不齊了。

李鴻基站在車上,展開了檄文,開始宣讀,每當皇帝讀完一段停下時,官兵和百姓都三呼萬歲,到檄文讀完,萬歲的呼聲更是響徹雲(yún)霄。

陳貞慧見自己的檄文得到了皇帝的認同,又是歡喜又是擔擾,歡喜的當然是會得到皇帝的賞識,只是如果自己的父親知道自已先是假裝投靠到如今真心爲唐軍效力,還寫出伐明檄文時,會不會氣得吐血。

當然他更是擔擾此次皇帝親征伐明,自己的家人會不會受到傷害,雖然皇帝答應他可以派出情報人員先將他家人接出來,只是陳貞慧自己知道,父親是絕不會跟著走的,反而有可能將唐軍接他的人員抓進官府,只好拒絕了皇帝的好意。

讀完檄文,皇帝在三萬名近衛(wèi)軍的簇涌下,向西安城外行去,離西安城十里,那裡還駐紮著從各地抽調的八萬名精銳野戰(zhàn)軍,一路上看到皇帝的車駕,西安的居民都跪地相送,留守文武官員送到十里開外的軍營才返回。

李鴻基當著八萬野戰(zhàn)軍的面,又重讀了一遍檄文,皇帝的聲音再大,也傳遍不了八萬人的軍營,李鴻基每讀一句,都要等人一遍遍傳下去,直到每個人都聽到,纔讀下一句,這短短四百多字的一篇文章,李鴻基整整讀了小半個時辰。

讀完檄文,李鴻基就命令全體撥營起程,唐軍匯聚了八萬野戰(zhàn)軍,三萬近衛(wèi)軍,後面還跟了十萬民夫運送糧草彈藥,總共二十一萬大軍向山西前線出發(fā)。

陳貞慧檄文上講五十萬大軍,那是文人的通病,喜歡誇耀,唐軍除非放棄地盤,盡起境內的大軍,否則那來五十萬人,不過,李鴻基也沒有讓他改,明朝雖然有百萬大軍,恐怕也擋不得自己十一萬大軍一擊,又何必再改。

唐軍一路浩浩蕩蕩,大軍排成十里長的隊伍,出潼關,過黃河,花了十日時間,到達了山西前線,此時已到了三月初春,雖然寒意還未完全散去,各處卻可以看到青青的小草發(fā)出的綠意,枝頭上也冒出了綠牙。

這正是春暖花開的季節(jié),各地的農(nóng)民都正在耕種,山西去年大災雖然沒有,小災卻不斷,有了可以在旱地耕種的作物,加上山西免稅,百姓尚可以溫飽,見到自己的隊伍,大路兩邊的百姓絲毫沒有懼意,唐軍的關係和百姓處理的極好,碰到災害天氣,地方的守備軍最重要的任務都是幫百姓救災。

許多百姓都從家裡拿出東西,往唐軍行軍的戰(zhàn)士手裡塞,唐軍沒有接戰(zhàn),先在自己的領地裡受到簞食壺漿的待遇,見到皇帝的車駕,所有人都跪了下來,真心實意的磕頭。

百姓是感恩的,山西被明軍和唐軍各佔一半,對比明軍治下的百姓,同樣的年份,那邊也有許多人種上了旱地作物,收成雖然也有,但辛苦種出來的糧食,大部分卻交給了地主壕紳,自己只能掙扎在死亡邊沿,每天都有一些百姓冒著生命危險從明軍那裡逃過來,相比他們,自己無疑是生活在天堂,這邊即使是無地之人,種出來的糧食拿大頭的還是自己。

李萬成已經(jīng)遵照李鴻基的命令,收復了晉中,對太原作出了攻擊的姿勢,李鴻基的部隊一到來,山西明軍的前線驟然緊張,唐軍在山西的正規(guī)軍一下子變成了十五萬大軍,孫傳庭大爲叫苦,只得將兵力全部集中在太原,作出誓保太原的決心,並派人緊急向楊嗣昌求救。

第3章 大明郡主上第26章 亂局第3章 投軍第1章 兵發(fā)太原第5章 遷移第18章 蒙古聖物下第21章 蒙人攻營第4章 兵指何方第42章 同窒操戈第36章 同族相煎第14章 故縱第5章 錢糧問題上第53章 瘋狂第97章 大敗第2章 面子問題(上)第25章 洪承疇(下)第74章 大事件第16章 沙地行軍第46章 蛤蟆天子第73章 光澤縣第10章 兵器買賣下第71章 中招第19章 初戰(zhàn)下第15章 再次交易下第22章 斷後第65章 做媒第45章 貨幣發(fā)行第39章 各有心思第14章 鳳縣第17章 爭論第39章 美女威力第10章 盧象升(上)第78章 聯(lián)合第12章 蒙古各部下第16章 炮臺血戰(zhàn)第19章 初戰(zhàn)下第54章 夜闖王府第32章 太原城破下第6章 稅制改革下第12章 貪慾上第32章 殺人盈野第11章 忠臣孤子第40章 探訪第15章 再次交易上第98章 弘光被擒第72章 慘忍第6章 回家第11章 結拜上第13章 烽火連天下第2章 竹藍打水第8章 褚家家主(上)第13章 攻城第33章 黯然收場(上)第38章 麻煩第18章 亮牌下第19章 萬里歸途第54章 緩攻第17章 改革第26章 府中激戰(zhàn)第72章 奇兵第16章 五年計劃第45章 難得糊塗第25章 洪承疇(下)第81章 不期而遇第41章 威攝第12章 貪慾上第32章 太原城破下第6章 稅制改革上第82章 瘋狂的戰(zhàn)法第26章 嚴肅軍紀第2章 大將歸來第15章 炮戰(zhàn)第16章 炮臺血戰(zhàn)第7章 暗流洶涌上第20章 席捲甘肅第53章 瘋狂第39章 不懷好意第7章 斬新一頁第24章 設宴勸降上第4章 張家寨下第47章 西貢第2章 面子問題(上)第28章 僵持不下(下)第49章 身份轉變第86章 君前議移民第18章 北方來人第16章 纏戰(zhàn)不休上第5章 錢糧問題下第91章 條件第17章 風暴前夕下第3章 風雪來人第42章 大比武下第15章 破城第50章 殺心第15章 定計第16章 沙地行軍第3章 投軍第57章 思凡下山第32章 皇陵事件
第3章 大明郡主上第26章 亂局第3章 投軍第1章 兵發(fā)太原第5章 遷移第18章 蒙古聖物下第21章 蒙人攻營第4章 兵指何方第42章 同窒操戈第36章 同族相煎第14章 故縱第5章 錢糧問題上第53章 瘋狂第97章 大敗第2章 面子問題(上)第25章 洪承疇(下)第74章 大事件第16章 沙地行軍第46章 蛤蟆天子第73章 光澤縣第10章 兵器買賣下第71章 中招第19章 初戰(zhàn)下第15章 再次交易下第22章 斷後第65章 做媒第45章 貨幣發(fā)行第39章 各有心思第14章 鳳縣第17章 爭論第39章 美女威力第10章 盧象升(上)第78章 聯(lián)合第12章 蒙古各部下第16章 炮臺血戰(zhàn)第19章 初戰(zhàn)下第54章 夜闖王府第32章 太原城破下第6章 稅制改革下第12章 貪慾上第32章 殺人盈野第11章 忠臣孤子第40章 探訪第15章 再次交易上第98章 弘光被擒第72章 慘忍第6章 回家第11章 結拜上第13章 烽火連天下第2章 竹藍打水第8章 褚家家主(上)第13章 攻城第33章 黯然收場(上)第38章 麻煩第18章 亮牌下第19章 萬里歸途第54章 緩攻第17章 改革第26章 府中激戰(zhàn)第72章 奇兵第16章 五年計劃第45章 難得糊塗第25章 洪承疇(下)第81章 不期而遇第41章 威攝第12章 貪慾上第32章 太原城破下第6章 稅制改革上第82章 瘋狂的戰(zhàn)法第26章 嚴肅軍紀第2章 大將歸來第15章 炮戰(zhàn)第16章 炮臺血戰(zhàn)第7章 暗流洶涌上第20章 席捲甘肅第53章 瘋狂第39章 不懷好意第7章 斬新一頁第24章 設宴勸降上第4章 張家寨下第47章 西貢第2章 面子問題(上)第28章 僵持不下(下)第49章 身份轉變第86章 君前議移民第18章 北方來人第16章 纏戰(zhàn)不休上第5章 錢糧問題下第91章 條件第17章 風暴前夕下第3章 風雪來人第42章 大比武下第15章 破城第50章 殺心第15章 定計第16章 沙地行軍第3章 投軍第57章 思凡下山第32章 皇陵事件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定远县| 桂平市| 东乌| 彭泽县| 东海县| 尚志市| 黑河市| 突泉县| 青冈县| 民勤县| 普安县| 安阳县| 涟水县| 钟山县| 房山区| 临桂县| 永安市| 鄱阳县| 哈巴河县| 祥云县| 禹城市| 新竹市| 斗六市| 达尔| 金坛市| 桂平市| 沅陵县| 腾冲县| 东城区| 鸡西市| 吴桥县| 鸡西市| 合山市| 微山县| 泰顺县| 乐平市| 海口市| 永丰县| 万全县| 灵石县| 永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