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46章 蛤蟆天子

定下了先進攻張獻忠之策,李鴻基率大軍一路聲勢浩大的到了滁州,滁州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從‘春’秋戰國諸候爭霸,這裡就攻戰頻繁,曾爲吳國、楚國分據,所謂“吳頭楚尾”。

而到了明一代,滁州下的鳳陽縣因是太祖老家,鳳陽府曾一度營造成明代開國皇帝的都城,被定爲中都,直隸於京師。

從塗州出發,向西南下可以攻擊張獻忠所佔的合‘肥’,和州,向東南下,越過長江,就是直對應天府,若不是有長江作爲天險,弘光朝的滿朝文武恐怕馬上就要逃跑,一時間,無論是大昌軍還是弘光朝,都風聲鶴嚦,心頭忐忑。

誰也沒有想到,首先發生的戰場不是在滁州方向,大唐帝國一千零二十一年,公元一六三八年,弘光元年六月初十,戰鬥首先在江西方向打響。

唐軍分成兩路,一路由湖南總督李雙喜、大將馬世耀,賀人龍率十萬大軍由湖南直攻江西的袁州,瑞州,一路由李萬成、田見秀、趙勝率十萬大軍直攻九江。

張獻忠怎麼也沒想到,唐軍竟然會先拿他作爲主要目標,而唐軍在塗洲聲勢浩大的行動竟然只是掩人耳目,真正的行動是兩路偏師。

江西是他的根本,此時他的大軍多數調入了直隸,若丟了江西,靠直隸不到四分之一省之地,他的數十萬大軍如何供養,張獻忠再也顧不得直隸之地。率大軍急忙返回江西。

塗州是李鴻基行轅所在,力量哪又會弱,所謂虛者實之。實者虛之,張獻忠大軍一動,滁州地唐軍就長驅直入。一路將張獻忠在直隸所佔之地如摧朽拉枯收回。直隸的民衆早已不滿張獻忠的統治。許多地方都是張獻忠地大軍一過,直接就向唐軍投誠,合‘肥’,池州,徽州這樣的重地全部不戰而下。

短短十餘日,除了安慶。大昌軍已退出了直隸所有的地盤,而江西地九江,袁州,瑞州都已被唐軍攻下。唐軍三路大軍向大昌軍地都城南昌隱隱合圍。

形勢變化太快,弘光朝在聽到唐軍進攻江西時,心裡還有一種隱隱地竊喜,只是怎麼也沒有想到張獻忠看似強大的部隊卻不堪一擊,甚至連象樣的仗都沒有打一個都丟了一大半地,按理現在張獻忠算是弘光朝的臣子,救還是不救,卻是一個問題。

若是弘光朝遭到唐軍的攻打,自然會命令張獻忠來救,可是張獻忠被攻打,許多弘光朝的臣子都巴不得張獻忠被滅,如何肯救,何況唐軍不打自己已是謝天謝地了,若是惱怒了唐軍,兵鋒轉向自己,豈不是遭糕,而一些目光稍遠之人堅決主張要救,一時弘光朝地朝堂上吵成了一團。

周龍,鄭鴻逵兩人考慮到江西是福建,廣東兩省的屏障,也主張要救,其時廣西,雲南,貴州等地的兵馬已到了直隸,應天,揚州,常州等地佈滿了三十萬兵馬,但福建,廣東兩省的兵馬無疑是最強。

大明雖然一直是文官當政,但此時武將勢力重新擡頭,何況鄭芝龍和周若軍已是實實在在地一方諸侯,本省的軍事,民政全決於一人之手,弘光朝的財政還得全仰仗兩省。

兩省的主張,馬上壓過了不救的聲音,就在此時,杜鄖只帶著幾名隨衆就大搖大擺的來到了應天府。

杜鄖幾次勸降都差點掉了腦袋,得到皇帝的賞賜卻是微乎基微,但他無疑是數萬太監在新朝最得意的一位,皇帝連宮‘女’都大部分放出,對太監更是不用說,下旨充許太監自已出宮,當然,若是在明朝,沒有太監願意出宮,可是在新朝,有地方可去的太監則紛紛申請離去。

在大明時,太監分成一層一層的等級,等級高的,他們的待遇貴比王侯,可是在新朝,皇帝將所有太監的等級特權全部取消,若是留在宮中,所有人都必須做雜役,而且沒有象以前可供貪污的地方,只能管飽,月例錢不過一百文,宮中已沒有便宜可撈,許多太監腰纏萬貫,自然受不得這般清苦,紛紛離宮。

而留下的只是一些實在沒有去處之人,還有一些人剛是抱著留在宮中總有一天能飛黃騰達的想法,而杜鄖能被皇帝指派,則是留在宮中的數千太監羨慕的對象,能爲皇帝辦事已是他們最大的心願。只有之樣纔有機會出人頭地。

杜鄖到了應天府,擺著一幅欽差的架勢要弘光帝親自相迎,弘光朝上下頓時慌了手腳,崇禎帝在唐軍手裡,始終是弘光朝的一大軟肋,雖然大明曾有皇帝被俘的經歷,面對手持前帝聖旨的杜鄖依然不知如何應對。

崇禎還活著,弘光朝當然不能將崇禎撇下不管,畢竟崇禎纔是大明名正言順的皇帝,弘光朝依然要邀尊崇禎爲太上皇,才能合法取得正統地位,約束其他蠢蠢‘欲’動的番王。

當然,若弘光朝實力強大,自然不用怕杜鄖一個手持前帝旨意的太監,只是最可怕的還是唐軍的實力,唐軍正在全力攻打張獻忠之際,派一個太監手持崇禎的旨意而來是什麼意思,弘光朝的臣子猜上個半天也不得要領。

老福王朱常詢剛剛身死才數月,朱由崧接王位不到一個月,馬上又是一個餡餅掉了下來,成爲皇帝,他在福王府時就荒‘淫’透頂,整天吃喝玩樂,做了皇帝依然如此,他把政事全委託給馬士英處理,還特意讓大學士王鐸書寫了一副對聯“萬事不如杯在手,百年幾見月當頭。”

他登極爲帝不到半個月,就讓心腹太監田成到各地去網羅美‘女’,但凡見稍有些姿‘色’的‘女’子,便將一張黃紙貼在她們額上。送入宮中,如果誰家敢隱藏地,不僅會被抄家。而且四鄰都會被牽連,而且朱由崧生熟不禁,最喜歡玩母‘女’同臺。‘逼’得應天府好多家母‘女’雙雙自盡。以逃此厄運。

只是朱由崧每日深居禁中。擁著美‘女’,飲著美酒,酒‘色’過度,不幾日即已顯十分憔悴,體力也明顯不支,太監田成爲分主子之憂。找到了一個老郎中,配了一副壯陽‘藥’,才使朱由崧重新找到了樂趣。

朱由崧試了這種‘藥’效果十分明顯,每天都要服用。只是這‘藥’必須要用癩蛤蟆作‘藥’引,這癩蛤蟆多在田間地頭,而且要在晚間纔好尋,因此朱由崧讓田成找些乞丐,讓他們每日出城去尋癩蛤蟆。

田成得到朱由崧的旨意,當真找了許多乞丐,讓他們每日晚間出城去捉癩蛤蟆,田成怕守城官兵不允這些人出城,特意派人做了好些燈籠,燈籠上寫著“奉旨捕蟾“四個字,自此,守城官兵只要見了這燈籠,便開城‘門’放行,不幾天,朱由崧就得了一個“蛤蟆天子”的綽號。

此時朱由崧得到唐使來到地消息,大驚失‘色’,顧不得在後宮繼續行樂,他一邊吩咐對唐使好生招待,不得怠慢。一邊火速下旨,將馬士英,錢謙益,阮大誠,何騰蛟,高弘圖召聚在一起,商量如何應對唐使。

衆人到齊,何騰蛟慷慨‘激’昂的道:“萬歲,唐賊佔我大明京師,俘太上皇,不如將來使斬之,以雪我朝心頭之恨。

朱由崧的臉“唆”地一下子嚇白了:“不可,不可,兩國‘交’兵,不斬來者,朕該以禮相待才行。”

朱由崧本來就是‘胸’無大志,若不是天下發生劇變,他接替王位也只會‘混’吃‘混’喝一生,如今做了皇帝,頭一件事就是整修應天府地宮殿,然後爲他選秀,只盼能夠守住這殘破地半壁江山,快快活活的過完一生,如何敢主動得罪唐軍。

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高弘圖向朱由崧附合道:“萬歲英明,那唐使身上帶有太上皇意旨,不妨宣其上殿,看他來意如何再說?”

馬士英起身攔住道:“皇上不可,萬一太上皇旨意讓我等投降,我等是遵還是不遵?”

朱由崧一愣,錢謙益道:“馬大人差矣,太上皇已落入唐軍手中,所做一切自然不是本意,如果太上皇有旨意要我等投降,必不是他老人家真意,我等自然不必遵守,若太上皇不是此意,我等不可胡‘亂’猜測,還是要將唐使宣上一問才知。”

高弘圖也附合錢謙益之意,朱由崧不敢得罪唐軍,連忙同意,宣杜鄖進見。

杜鄖剛到應天府時,心裡頭還七上八下,哪知弘光朝卻嚇的一片慌‘亂’,把他當成了爺爺‘侍’候,太監最能登鼻子上臉,想起臨行前皇帝的吩咐,他更是擺足架子,到達應天府才半天,就將弘光朝驛館的官員指使的團團轉。

杜鄖到了大殿,對著弘光帝也不下拜,第一件事就是宣讀唐皇地旨意,弘光朝的重臣開始還以爲是崇禎的聖旨,一個個跪地下拜,連弘光帝自己也避站一旁,杜鄖故意不講明,等聖旨讀到一半時,馬士英等人才發現是李鴻基頒發的聖旨,一個個尷尬著起身。

不過,李鴻基聖旨地內容卻讓弘光朝上下欣喜若狂,李鴻基聖旨中表示,唐軍伐明,完全是因爲楊嗣昌聚集三十萬大軍對唐軍意圖不軌,唐軍爲了自保,不得已起兵攻下京師,唐皇出身於明軍,對大明還是充滿感情,此次出兵南下,不爲伐明,只因張獻忠賊‘性’不死,挑釁唐軍,侵佔唐軍直隸之地,唐皇纔要起兵攻打張獻忠,如果弘光朝能置身事外,滅張賊之後,唐皇準備和弘光朝和平共處,但弘光朝必須向大唐稱臣納供,年歲幣爲一百萬兩白銀,二十萬匹絲綢。

朱由崧沒做皇帝之前他只想‘混’‘混’愕愕的過日子,此時做了皇帝,雖然掌握了天下大權,每天尋歡作樂,卻也是提心吊膽,生怕哪天就成了唐軍的俘虜,連番王也做不成,聽到唐軍願意議和,顧不得怪罪剛纔跪著的大臣,顫抖的道:“杜公公此言當真,唐皇願意和朕議和。”

杜鄖一笑:“我皇英明神武,自不會哄騙爾等,聖旨上寫得明明白白,還會有假不成。”

“那好,那好,朕這就準備供物,給唐皇送去。”

直隸,浙江等地都很富裕,而且光廣東,福建兩省的稅銀就有數百萬兩,對他來講,一年送一百萬兩銀子和二十萬匹絲綢出去,能換來唐皇不進攻的承諾,當然劃算的很。

朱由崧白癡,不代表弘光朝的其他臣子也全是白癡,雖然唐皇的聖旨大出意料,讓他們也狂喜了一下,但很快就反應過來,唐皇此舉恐怕是一舉兩得,即不讓朝庭破壞滅張獻忠之策,又能得到一筆軍費,若張獻忠真得被唐軍所滅,和議自然會馬上撤消。

何騰蛟奏道:“稟萬歲,此舉事大,還要從長計議,不如讓唐使先下去休息,等有了結果再給唐使回覆。”何騰蛟見弘光答應的飛快,心中大爲著急,想把杜鄖支開,再來勸諫皇帝。

杜鄖冷冷的道:“怎麼,爾等不願意議和麼,那本公馬上回去稟告我家萬歲,讓大軍揮師直取應天,到時爾等必成階下之囚。”

朱由崧大恐:“公公不必心急,朕當然願意,還請公公稍等。”又轉身道:“此事朕意已決,高愛卿,和唐軍的和議就‘交’給你了。”

高弘圖不是笨人,自然知道唐軍的和議十有八九當不得真,只是此時皇帝已吩咐下來,而杜鄖還在殿上站著,他不便公開反對:“臣遵旨。”

朱由崧大爲高興:“如此,朕無憂矣,退朝。”他退朝兩字一說出口,生怕有大臣再攔阻,飛快的走向後殿。

此時正是朱由崧服蛤蟆丸的頭幾天,每日不分白晝黑夜,都在宮中宣‘淫’,只是唐軍使者來了,纔打斷了他的行樂,聽到唐軍有意講和,哪還願意擔擱行樂的時間,自然是一走了之。

在座的大臣面面相覷,何騰蛟想追過去,馬上被二個太監攔住:“何大人,這可是皇上的後宮。”

何騰蛟長嘆一聲,只好返回,其他人呆著無趣,退出了宮中,只有高弘圖得到了皇帝籤和議的命令,苦著臉與杜鄖同行。

第10章 賺錢上第19章 心思第31章 惡魔傳說第15章 草原血淚上第76章 返回第70章 三年之約第30章 搶佔先機(上)第21章 夜襲下第35章 各人歡喜各人憂第31章 慘烈攻城下第27章 求賢令第42章 判決第34章 刺殺第19章 初戰上第61章 陷落第6章 審案第57章 遼陽大火第15章 再次交易上第64章 功用第91章 退兵第4章 好事成雙第22章 誤會第37章 杞縣李信第12章 貪慾上第27章 絕境求生第55章 初戰第85章 淮安城中第18章 蒙古聖物上第7章 孫元化第15章 勸降第34章 兵與賊(上)第28章 僵持不下(下)第16章 纏戰不休上第12章 飽曖第11章 結拜上第六十 間番屬法第2章 面子問題下第28章 僵持不下(上)第36章 同族相煎第12章 貪慾上第45章 刺客來臨第14章 火炮試射下第33章 黯然收場(下)第23章 曹文詔之死第62章 大屠殺第56章 惹火上身第13章 諜戰下第27章 殺,放?第9章 白桿精兵第5章 伐明三策第50章 兩難選擇第41章 威攝第54章 緩攻第36章 偶像第24章 衝突第21章 草原巨城第77章 餡餅第52章 姐妹相認第15章 定計第53章 城頭纏戰第32章 太原城破(上)第60章 長沙第45章 刺客來臨第37章 包圍成都第15章 再次交易上第76章 投降也難第15章 再次交易下第17章 改革第61章 巴達維亞第26章 開拓團第88章 使節(上)第18章 蒙古聖物上第26章 河南大戰下第40章 改名第55章 刺客餘波第19章 初戰上第11章 後金出兵下第46章 蛤蟆天子第32章 黃金河第6章 審案第3章 大明郡主上第17章 爭論第11章 結拜上第49章 身份轉變第3章 伏擊第61章 任卿選官第9章 投降第18章 攻城第25章 洪承疇(上)第86章 大軍齊集第75章 勢如破竹第59章 混亂第3章 喜事臨門第71章 中招第20章 虎狼之藥第58章 戲正酣第53章 城頭纏戰第30章 搶佔先機(上)第13章 烽火連天下第18章 逃婚
第10章 賺錢上第19章 心思第31章 惡魔傳說第15章 草原血淚上第76章 返回第70章 三年之約第30章 搶佔先機(上)第21章 夜襲下第35章 各人歡喜各人憂第31章 慘烈攻城下第27章 求賢令第42章 判決第34章 刺殺第19章 初戰上第61章 陷落第6章 審案第57章 遼陽大火第15章 再次交易上第64章 功用第91章 退兵第4章 好事成雙第22章 誤會第37章 杞縣李信第12章 貪慾上第27章 絕境求生第55章 初戰第85章 淮安城中第18章 蒙古聖物上第7章 孫元化第15章 勸降第34章 兵與賊(上)第28章 僵持不下(下)第16章 纏戰不休上第12章 飽曖第11章 結拜上第六十 間番屬法第2章 面子問題下第28章 僵持不下(上)第36章 同族相煎第12章 貪慾上第45章 刺客來臨第14章 火炮試射下第33章 黯然收場(下)第23章 曹文詔之死第62章 大屠殺第56章 惹火上身第13章 諜戰下第27章 殺,放?第9章 白桿精兵第5章 伐明三策第50章 兩難選擇第41章 威攝第54章 緩攻第36章 偶像第24章 衝突第21章 草原巨城第77章 餡餅第52章 姐妹相認第15章 定計第53章 城頭纏戰第32章 太原城破(上)第60章 長沙第45章 刺客來臨第37章 包圍成都第15章 再次交易上第76章 投降也難第15章 再次交易下第17章 改革第61章 巴達維亞第26章 開拓團第88章 使節(上)第18章 蒙古聖物上第26章 河南大戰下第40章 改名第55章 刺客餘波第19章 初戰上第11章 後金出兵下第46章 蛤蟆天子第32章 黃金河第6章 審案第3章 大明郡主上第17章 爭論第11章 結拜上第49章 身份轉變第3章 伏擊第61章 任卿選官第9章 投降第18章 攻城第25章 洪承疇(上)第86章 大軍齊集第75章 勢如破竹第59章 混亂第3章 喜事臨門第71章 中招第20章 虎狼之藥第58章 戲正酣第53章 城頭纏戰第30章 搶佔先機(上)第13章 烽火連天下第18章 逃婚
主站蜘蛛池模板: 濮阳县| 江门市| 内江市| 虞城县| 新平| 西藏| 达州市| 义马市| 安新县| 秀山| 大英县| 房产| 双江| 鄂伦春自治旗| 大新县| 衢州市| 台北县| 华亭县| 临朐县| 桃园县| 沁源县| 花垣县| 扎囊县| 无为县| 梧州市| 高邮市| 石嘴山市| 闽清县| 安塞县| 湖南省| 大新县| 麻江县| 岢岚县| 建始县| 惠州市| 清苑县| 滦南县| 陈巴尔虎旗| 孝昌县| 常山县| 新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