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49章 身份轉變

若說唐軍中現在最忙的人是誰,莫過於新上任的大唐戶部銀行第一任行長了,唐軍的第一批六百萬枚銀元,二十萬枚金幣只夠兩月之用,他一方面要趕快鑄造出第二批銀元,另一方面最麻煩的是要在唐軍下面的五百多個縣,全部建立銀行,或者至少也要有一個聯絡處。

Wшw ?ttκá n ?¢O

人員倒是現任的,每個縣都有專門的銀局,銀局以前只是負責將收上來的碎銀融成銀錠,如今改用銀幣了,自然不需要再設這個銀局,那裡的人員正好改成銀行的員工。

西安是唐軍境內最大的銀局,這裡每月有二三十萬兩碎銀要鑄成銀錠,進入唐軍的庫房,雖然再分散出去成了碎銀,裡面的銀局有近一百人,陳小五是銀局的老人了,他在萬曆年間就進入了銀局工作,每天干的就是融銀,鑄銀的工作。

現在陳小五已快到五十歲,事實上應當叫陳老五纔是,可是大夥兒還是樂意叫他陳小五,陳小五的人緣極好,威望也高,這在於他在銀局從不爭利,老老實實的憑本事吃飯,幹了近三十年,還只是一名鑄銀的技師,不要以爲只是把銀子化開,鑄成大錠就沒有技術,這裡面的學問大得很。

一般剛學會鑄銀的新手,銀子的損耗率經常在百分之二以上,那損失的都是白嘩嘩的銀子,而熟手經過重爐,融合,銀子的損耗率也在百分之一左右。經陳小五鑄出來地銀子損耗率卻經常只是百分之零點七。

別小看這零點三個點,西安以前每年融鑄的銀子通常有上百萬兩,零點一個點。就是一千兩白嘩嘩的銀子,零點三個點就是三千兩銀子,到了唐軍手上更是不得了。今年上半年西安就融鑄了二百萬兩。尤其是六月份。

一月就融鑄了一百多萬兩。

這銀子損耗地多少,直接關係到官員們的利益,少損耗一點,進入官員們荷包的錢就多一點,因此,陳小五經歷了三朝。又到了唐軍手裡,每一任官員都把他當寶,陳小五每月地收入達到了五兩之多,雖然比起他每月省下來地成百上千兩子差得太大。但他也滿足了,一個月五兩銀子,加上每次有大宗銀子融鑄時,還不時有點賞賜,陳小五一年地收入有八九十兩銀子,對於那些當官的來說,他的收入微不足道,可是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講,他的收入足足可以抵上十幾人了。

正是憑著這份手藝,陳小五在年輕時才擊敗衆多的對手,娶得了巷子的最好看地一位姑娘作妻子,三十多歲時經不住人竄拾又娶了一房小妾,如今他有二個兒子,四個女兒,除了一個小女兒還沒嫁外,其餘的人都成了家,有一個兒子還參加了唐軍,每月能拿到一兩多銀子,比起一般的小商小販們,收入也算不錯了。

兒子說參加唐軍的野戰軍能夠拿二兩半銀子一個月,而且也選上了,陳小五卻死活不同意兒子去,野戰軍固名思義,要轉戰四方,兵兇戰危,哪有當守備軍好,只待在西安,他又不缺銀子,何必要讓兒子去冒險。

野戰軍裝備比守備軍要好,衣服比守備軍要好,軍餉要比守備軍要高,一個守備軍和一個野戰軍站在一起,天生要矮人家一頭,許多人選不上野戰軍都急得大哭,爲此,兒子和他這個老子一直嘔了一個多月地氣,現在父子倆還有冷戰中,不過,兒子還算孝順,生氣歸生氣,還是不敢違揹他的吩咐,留在了西安當守備軍,不象周老六的兒子,他老子不同意,自己偷偷離家出走,參加了野戰軍。

自己的這份手藝終究要傳下去,相比小兒子的孝順,大兒子真不是一個東西,竟然瞞著他老子跟著商隊到達一個叫什麼熬死慢的蠻荒之地,整整一年沒有一點消息,把全家都擔心死了,雖然這次回來後,帶了數千個那種番邦的銀錢,合銀子恐怕不下二千兩,快抵得上他一生的收入了,陳小五卻不希罕,憑手藝吃飯纔是本事,不過,以大兒子的態度,恐怕不肯學他的手藝,看來陳家的這門手藝,還是要靠小兒子來繼承。

只是小兒子現在還在和他嘔氣,若和他說肯定不會答應,還是等他消了氣再說吧,陳小五一邊思付著一邊走進了銀局的大門,銀局儘管守衛重重,對這人西安府最器重的陳小五絲毫沒有留難。

現在快要到月底,馬上就會是銀局最忙的時候,陳小五還沒進門,卻見到周老六哭喪著臉蹲在門口,陳小五還以爲周老六還在爲兒子偷偷參加野戰軍的事生氣,安慰他道:“老周,想開點,咱們唐軍從來都是百戰百勝,兒子只是暫時見不到而已,又不是不回來?!?

周老六擡起了頭:“小五,咱們銀局要關了,你不知道嗎?!?

“什麼。”陳小五的腦袋嗡的一下子炸響,銀局要關了,這怎麼可能,陳小五此時才發現原來整個銀局都是一片死氣沉沉,不時還傳來壓抑的哭聲。

陳小五勉強笑道:“沒關係,憑我們的手藝到哪裡找不到飯吃,大不了離開西安,如果你不願意離開西安,咱們找一家銀樓也一樣過活?!?

的確,象陳小五這樣的人,不管各個官府的銀局都搶著要,就是各家大的銀樓也是求之不得,曾有一家銀樓每月出十五兩銀子要請陳小五過去,陳小五沒答應,到底銀局是官府開辦的,哪能不在官府做事,跑去爲什麼銀樓做工,他的銀子就是出得再多,陳小五也不願去。

周老六道:“不但西安的銀局要關,就是唐王轄下的所有銀局都要關了,而且銀樓也要解僱好多銀工。”

陳小五一陣暈眩。這是他聽到地最惡劣的消息了,他此時寧願聽到兒子偷偷參加野戰軍去了,也不願聽到這樣的消息:“爲……爲什……什麼?”

陳小五被自己地聲音嚇了一大跳。他此時的聲音已完全沙啞,短短三個字還不能說連貫。

周老六從手上掏出了一個銀幣:“諾,就是這個。以後唐軍境內不用銀子了。全都改用銀幣。”這是周老六兒子臨走時留下來的。每名參加野戰軍地士兵都會提前發放三個月地軍餉,以便安置家裡,周老六地兒子將十五個銀幣全部留了下來。

這種銀幣陳小五也見過,他兒子上月發放的軍餉就是三枚銀幣,他當時看到做工如此精美的銀幣時還感慨了一番,不知這銀幣是怎麼做出來的。他卻沒有聯想到銀幣會和自己扯上關聯,自己會因它失去飯碗。

“那我們怎麼辦,直接回家嗎。”

陳小五還以爲自己一輩子就會在銀局幹下去,直到幹不動爲止。然後把手藝傳給兒子,兒子傳給孫子,陳家可以將這門手藝一直傳下去,沒想到今天的夢想一下子破碎,今天不知是什麼日子,難怪前一段日子算命先生說自己近日有大兇,自己以爲會應在兒子身上,死活不讓他參加野戰軍,現在看來,恐怕還是應在自己身上,這不是大兇是什麼。

周老六抽抽潛潛的道:“聽說要成立什麼銀行,我們轉爲爲銀行工作?!?

陳小五問道:“這個銀行是誰開地,是不是官府在管。”

周老六道:“說是由戶部直接管理,最大的官員叫行長,是戶部侍郎陳大人統管?!?

陳小五鬆了一口氣,只要還是官府管就可以了,他依然和官家沾邊,周圍的鄰居見到他還得恭恭敬敬的叫一聲老爺,這比什麼都強。至於幹什麼倒不要緊,銀錢也無關緊要,他地銀子足夠自己過上一輩子,大兒子也不會在意他的那點家產,小兒子有固定的銀錢,雖然緊一點,自已可以用積蓄幫襯一二。

他想通後,拍了拍周老六的肩膀道:“老周,想開點,不管怎麼說,咱們還是官家的人,這點比什麼都強?!?

陳小五的話,讓周老六稍稍安慰了一點,還是擔心的道:“小五,我擔心什麼銀行的事做不來,那我們哪還有臉呆下去?!?

這麼一說,陳小五心頭也有一些忐忑,畢竟銀行這個東西誰也沒有聽過,具體做什麼事,連通知他們銀局關閉要轉爲銀行的官員們也不知道,許多官員聽到銀局關閉的消息都心頭難受,雖然加了俸祿,可是比起損失來,這點加的俸祿相差太大,也沒有心事去打聽銀行是幹什麼用的。

陳小五突然又想起一件事來,問周老六道:“你說是知府大人的官大,還是這個戶部侍郎大?”

在陳小五想來,若是戶部侍郎官更大,他們也就算水漲船高,反而不是壞事了,只是陳小五雖然一輩子在銀局工作,也見過不同的官員,西安的知府是陳小五見過最大的官,要分清這個侍郎是不是比知府更大,對他還是一件難事。

這個問題周老六也不能給他答案,今天銀局都被剛宣佈的事弄得人心惶惶,大家也無心工作,陳小五一天則在反覆的想著這個問題,到底是戶部侍郎大,還是知府大?

回到家中,小兒子對他依然板著個臉,陳小五卻顧不得和兒子嘔氣,向兒子問道:“阿立,你說是戶部侍郎大還是知府官大?”

陳立驚異的望了他老子一眼,這老頭子轉向了,自己明顯給他擺著一副臭臉,怎麼還主動向自己說起話來,不過,看著陳小五有點憂心仲仲的樣子,陳立還是回答道:“當然是戶部侍郎大,而且還大了好幾級?!?

陳小五一聽,頓時展顏:“真的?”

“當然,知府是正六品,戶部侍郎是正四品,中間差了從五品,正五品,從四品,你自己算算差了多少級?!?

陳小五扳著指頭算了一遍,才喜笑顏開,乖乖,差了四級,這麼說銀行豈不是比銀局的地位要大大要高。

陳立不知知府和戶部侍郎會和自己的老子拉上什麼關係,見陳小五樂得合不籠嘴,好奇的道:“爹,什麼事這麼高興?”

陳小五板起臉:“叫老爺,現在我要在戶部侍郎陳大人手下工作了,身份又和以往不同,你不可在人前失了禮議。”

陳立還以爲陳小五亂言亂語,想起他不讓自己去參加野戰軍,心中的火氣頓時又起,丟下陳小五讓他一個人獨自高興。

到了第五天,陳小五終於知道銀行是幹什麼的了,原來就是給人把碎銀換成銀幣這麼簡單,這個工作對他來說一點技術含量也沒有,讓陳小五失望不已。

隨著銀行的第一天開張,西安的市民全部朝銀行涌來用銀子換取銀幣,整整一天,陳小五和原先銀局的近百人找不到一絲空隙時間,經他們手兌換出去的銀幣足有幾十萬枚,陳小五從中重新找到了熱情。

唐軍銀行的開張,讓市面上有充足的銀幣供應,居民們很快就將碎銀拋棄,全部使用起銀幣,還有唐軍的大錢,他們也比小的銅錢方便,每個人出門,身上帶上一個銀幣,幾十枚大錢,到哪裡買東西都方便,找起來又快又準。再也不會爲了找零,有時還得專門跑一場銀樓。

這股使用銀幣的熱潮很快又漫延到了朝庭的領地內,百姓們紛紛喜歡上了這種方便,精美的銀幣,唐軍的大錢也通行於朝庭境內,商家也樂於接受。

朝庭的官員們雖然覺得銀幣上的圖案有點犯忌,但也覺得方便好用,而且收取銀幣他們不會有火耗的損失,但老百姓該交的火耗一文不少,這樣一來,使用銀幣對他們還有利,也樂得裝糊塗。

直到有人指出這個銀幣的重量雖然對,但含銀並不是十足時,朝庭纔有人感覺到吃了虧,下令境內停止這個銀幣的流通。

唐軍銀幣含銀爲標準的九成,其餘一成由銅、錁、銘三種金屬構成,只是唐軍同樣承認這種銀幣可以兌換標準的半兩純銀,老百姓對這個九成的含量就不在乎了,照樣使用不誤,在商家的推動下,銀幣並不因爲朝庭下令就能停止流通,反而以更快的速度在朝庭境內漫延。

第55章 思謀脫困第49章 身份轉變第2章 登陸苦戰第70章 狩獵第51章 炮灰比拼第94章 私鬥第46章 六大高手第32章 雙皇會第22章 鳳與鴨第20章 馬科下第97章 水師新任務第13章 諜戰上第28章 僵持不下(下)第51章 炮灰比拼第5章 勸進第25章 覆滅第52章 忍辱負重第六十九 卷脫險第37章 收心第89章 使節(中)第8章 折服下第51章 渤泥第57章 思凡下山第19章 初戰下第21章 夜襲下第15章 湘河炮聲第72章 慘忍第58章 鬧事第34章 遼河邊沿第47章 各佔半城第18章 落入陷井第14章 對射第18章 逃婚第12章 禍天之物第5章 錢糧問題下第53章 城頭纏戰第47章 相逢不識第19章 生擒第27章 逃亡第16章 三線作戰第2章 竹藍打水第24章 不期而遇第64章 任務第20章 計議第19章 南遷第11章 結拜下第17章 風暴前夕上第28章 三方迥異第9章 冒犯第20章 馬科下第20章 計議第10章 訓斥第28章 林丹遺孀第10章 兵器買賣下第7章 暗流洶涌上第30章 平臺召見第53章 鑑寶會(四)第15章 勸降第35章 各人歡喜各人憂第6章 稅制改革下第78章 神仙難爲第28章 窮途未路第5章 勸進第61章 火燒王府第44章 初展才華第20章 立功第19章 心思第12章 蒙古各部下第6章 封王大典第17章 後金宮爭(上)第57章 緊追不捨第12章 飽曖第2章 巧遇第29章 三方相爭第27章 進入山西下第27章 捨身渡河第10章 一網成擒第7章 暗流洶涌下第8章 褚家家主(上)第15章 草原血淚下第4章 同赴黃泉(上)第9章 出兵第43章 禮尚往來第17章 碧血第23章 自討苦吃第52章 忍辱負重第2章 戰略大計第18章 強攻第29章 算盤落空第16章 疲敵第28章 僵持不下(下)第21章 合圍第31章 惡魔傳說第6章 稅制改革上第27章 兵臨城下第24章 嘉峪關第74章 大事件第20章 馬科下第29章 闖王門生(下)第39章 各有心思
第55章 思謀脫困第49章 身份轉變第2章 登陸苦戰第70章 狩獵第51章 炮灰比拼第94章 私鬥第46章 六大高手第32章 雙皇會第22章 鳳與鴨第20章 馬科下第97章 水師新任務第13章 諜戰上第28章 僵持不下(下)第51章 炮灰比拼第5章 勸進第25章 覆滅第52章 忍辱負重第六十九 卷脫險第37章 收心第89章 使節(中)第8章 折服下第51章 渤泥第57章 思凡下山第19章 初戰下第21章 夜襲下第15章 湘河炮聲第72章 慘忍第58章 鬧事第34章 遼河邊沿第47章 各佔半城第18章 落入陷井第14章 對射第18章 逃婚第12章 禍天之物第5章 錢糧問題下第53章 城頭纏戰第47章 相逢不識第19章 生擒第27章 逃亡第16章 三線作戰第2章 竹藍打水第24章 不期而遇第64章 任務第20章 計議第19章 南遷第11章 結拜下第17章 風暴前夕上第28章 三方迥異第9章 冒犯第20章 馬科下第20章 計議第10章 訓斥第28章 林丹遺孀第10章 兵器買賣下第7章 暗流洶涌上第30章 平臺召見第53章 鑑寶會(四)第15章 勸降第35章 各人歡喜各人憂第6章 稅制改革下第78章 神仙難爲第28章 窮途未路第5章 勸進第61章 火燒王府第44章 初展才華第20章 立功第19章 心思第12章 蒙古各部下第6章 封王大典第17章 後金宮爭(上)第57章 緊追不捨第12章 飽曖第2章 巧遇第29章 三方相爭第27章 進入山西下第27章 捨身渡河第10章 一網成擒第7章 暗流洶涌下第8章 褚家家主(上)第15章 草原血淚下第4章 同赴黃泉(上)第9章 出兵第43章 禮尚往來第17章 碧血第23章 自討苦吃第52章 忍辱負重第2章 戰略大計第18章 強攻第29章 算盤落空第16章 疲敵第28章 僵持不下(下)第21章 合圍第31章 惡魔傳說第6章 稅制改革上第27章 兵臨城下第24章 嘉峪關第74章 大事件第20章 馬科下第29章 闖王門生(下)第39章 各有心思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丹寨县| 家居| 平阳县| 米脂县| 额尔古纳市| 肇东市| 永丰县| 扶余县| 永和县| 邮箱| 马边| 横山县| 丰顺县| 得荣县| 沅陵县| 汤阴县| 兴城市| 镇远县| 吉木乃县| 临夏县| 临桂县| 红桥区| 岳阳市| 大城县| 郯城县| 杭锦后旗| 腾冲县| 新巴尔虎右旗| 安溪县| 博湖县| 江达县| 沁水县| 东兴市| 苍溪县| 湘西| 凉城县| 铜山县| 濮阳县| 渭南市| 皋兰县| 宁陕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