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0章 一網成擒

等到大營的義軍都押了出來時,曹文詔也離開了老回回等人身邊,義軍的軍官面前已圍滿了官軍,老回回看著周圍人羣的眼神不善起來,感覺不妙,忙對前面官軍的一個小頭目道:“請問這位兄弟,剛纔曹大人是不是忘了給我們指軍安營的地方。”

那小頭目嘿嘿一笑:“放心,大人早安排好了。”喊了聲:“動手。”官軍一涌而上,將所有人都捆綁起來。“

老回回大吃一驚:“你們幹什麼,曹大人不是已赫免我們了嗎,幹嗎還要綁人?”

那官軍頭目道:“赫免你們,我們死了那麼多兄弟難道白死了不成,打不贏就想降,有了機會又反,當我們是傻子嗎,哪有那麼容易。”

老回回大叫:“我們是真心投誠,曹大人,曹大人,我們是真心投誠!”

此時,官軍已開始大開殺戒,義軍赤手空拳,周圍被全副武裝的官兵包圍,哪裡能反抗,一個個慘叫著倒下。

老回回兩眼通紅,已知上了官軍的惡當,見曹文詔沒有應聲,口裡大罵:“曹文詔,你這個豬狗不如的屠夫,你言而無信,必不得好死。”

那官軍頭目一皺眉,吩咐士兵道:“把他的嘴堵上。”

老回回暴跳如雷,口裡還在罵個不停,被兩邊官軍按住後,只能吱吱唔唔,一衆義軍中的大小頭目個個被五花大綁,押到官軍臨時建好的營牢裡。

曹文詔雖然領兵打仗多年,但一次處決二萬多俘虜,還沒有這種經歷,他跌坐在帥帳裡,耳中聽到義軍臨死前的叫罵聲,心中也有點晃然,旁邊的汪民相知道自己上司此時的心裡,勸道:“大人,這些賊衆本就該死,若不投降,死在戰場上也是死,若要在戰場上殺他們,不知還會損傷多少官兵,此時不殺,以後他們重反,不但要連累大人,還不知又有多少無辜民衆會死於他們刀下,大人這一念其實不知救了多少人命。”

曹文詔幽幽一嘆:“也罷,對也好,錯也好,本部如此做都是一心爲了皇上,爲了大明的江山社稷,有多少罵名本部也一併承擔了吧。”

汪民相道:“大人的一番苦心,皇上必會諒解,官兵們都會感激大人。”

曹文詔搖了搖頭,不再說話,此役過後,有御史彈劾曹文詔:“曹部堂視人命如草芥,將數萬降卒殺害,此仍本朝聞所未聞的暴行,流寇即降,亦爲皇上赤子,爲冤死的數萬生靈計,皇上須立即革去曹部堂之職,著其不再錄用。”

崇禎一直以聖君自許,聽到曹文詔將數萬投降俘虜殺害,也大爲震怒,唯有楊嗣昌道:“皇上,此舉曹部堂也是迫不得已,賊衆常降而復叛,今日不將彼輩賊子除去,他日安知又會不會反。”

崇禎想起楊嗣昌的父親就是因招降的賊衆復叛,以致丟官去職,鬱鬱而終,放下了奏章,默然不語,此事從此不了了之。

曹文詔將數萬義軍處死後,快速向羅田推進,羅田只有區區二千人馬,而且人心早亂,官兵一到,人人都無戰意,此時官軍處死俘虜之事還沒有傳到羅田,羅田守城的臨時城守等官軍一到,馬上開門投降。

此次官軍倒也沒有大開殺戒,曹文詔還沒有傷心病狂,義軍的主力已消滅了,這些人留著也無大礙,他也怕殺得太多了,御史彈劾起來,麻煩太多,將羅田民衆的財富以通匪名義收刮一番後,馬上往麻城進發,麻城的義軍早已一走了之,連許多百姓也逃向山裡,官軍未動一刀一槍就將義軍最後的兩城全部收復,但義軍的高級頭領除了一個老回回外,全部走脫,曹文詔的勝利顯得暗然失色。

大別山是長江與淮河水系的分水嶺,位於豫、鄂、皖三省邊境,總共縱橫於十幾個縣,逶迤綿長,素以雄、奇、險、幽聞名於世。頂峰天堂寨高一千七百多米,號稱“中原第一峰”,天堂寨還稱多雲山,大自然霧海使它蒙上了一層厚重的神秘色彩。

曹文詔望著這綿延不絕的大別山,憂心仲仲,裡面藏上數千人實在是太容易了,幾十萬官兵要是全部撒下去,轉眼就會不見人影,可是不進山又不行,賊軍明顯是有準備的進入山中,誰知道他們爲在山裡呆上多久,是三月還是半年,或者更久。

官軍已沒有多少時間可以把數十萬部隊浪費在這裡,如今大股賊軍已除,皇上必定不能容忍數十萬大軍在山中打轉,但如果收兵,山中的賊軍都是骨幹,讓他們找到機會,溜下山來,若是遇到荒年,恐怕立馬又會成燎原之勢。

汪民相見主帥發愁,獻計道:“部堂大人請放心,此一戰已將賊軍大股剿滅,不如先向朝庭報捷,老回回也算是賊軍中威名顯赫的捍匪,大人將他給皇上獻上,皇上必定不會怪罪。”

曹文詔搖搖頭,道:“我非是怕皇上怪罪,而是擔心若這次不能抓到高迎祥諸賊,日後必定又會掀起大波,大明的江山已是千瘡百孔,再也經受不了幾次折騰了。”

汪民相大拍馬屁:“大人忠心耿耿,這一番憂國憂心皇上若是知曉,必會褒獎,不如先向朝庭報捷,然後稱在此休整一個月,利用一月時間進山剿匪,若能將大部賊衆剿獲當然是好,如若不能,也可讓各縣的壕強招聚民壯自保,以後就是大軍離開,賊衆已削弱,只要賊軍攻不下縣城,也只能是癬疥小疾。”

曹文詔想了想,道:“罷了,也只能如此。”

曹文詔向朝庭報捷後,在麻城重聚衆將,給衆人分發任務,由於大股的義軍已被消滅,關寧鐵騎在山中又無用武之地,曹文詔先讓尤世威和吳襄等人將關寧鐵騎帶回,其餘人等分散駐於大別山各縣,將此次繳獲義軍精良武器給官兵換上,而換下的武器賣給各縣豪強,讓他們招幕家丁民壯訓練,以備大軍走後能繼續剿滅流寇。

義軍在三省縱橫,數月之間,已攻破數十座城池,許多大戶都被義軍屠殺殆盡,若非官軍來的及時,湖廣恐怕就不止麻城,羅田兩城被攻破了,因此豪強們對義軍有刻骨的仇恨,許多富戶壕紳聽到匪首逃到山中,自高奮勇要幫官軍帶路圍剿。

但壕強也知道大別山地形太過複雜,官軍雖有數十萬人,但不一定能夠將叛匪全部清剿完,因此也紛紛購買兵器建立自已的護衛隊,以後爲只數百兵的縣城,若加上壕強私軍,都有了數千人,曹文詔頓時放下了心。

山中的義軍此時處境並不妙,義軍進入山中太過匆忙,許多情況都不知曉,犯了大忌,湖廣雖是糧米之鄉,但朝庭幾次加稅,都是加在平頭百姓身上,許多百姓不堪忍受,紛紛逃入山中避稅,義軍剛開始進山時就能經常碰到在山中開墾的農民,許多地勢險要的地方還有人結寨自守。大的有數千人,小的也有數百人。

義軍數千人進入山中,自然不是隨便一個地方就能安頓,但好的地方往往被人佔據,以義軍的實力自然可以攻下任何一個山寨,但這些山寨本就是一些壕強所建,對義軍自然充滿敵意,所有的山寨都選擇連寨自保,義軍竟然無從下手。

所有的義軍都充滿憤怒,以前義軍縱橫各省,多少堅城都被攻下,沒想到進了山,還成了一隻病貓,連一些地主壕強都敢欺負,所幸那些寨子要自保可以,義軍的力量卻不是他們能正面擊敗的,所以暫時都相安無事。

隨著官兵在各縣駐紮,對山中的居民盤查也越來越嚴格,義軍漸漸只能困於山中,對山外的消息已經繼絕。那些山寨的壕強把義軍看成眼中剌,耳中釘,聽到官軍要進山剿匪,紛紛與官軍聯繫,曹文詔大喜,正是想什麼來什麼,以前還擔心山區太大,官軍只能徒勞無功,有了山中這些寨子的相助,義軍反而成了睜眼瞎。

曹文詔親自帶領數萬人馬進山搜索,義軍的消息來源已完全隔絕,而且本身義軍對大別山的地形也不熟,官軍幾次已咬住了義軍的尾巴,許多義軍紛紛落網,連義軍的幾個營主改世王許可變,九條龍馬士秀,順天王樑時正也被官軍擒獲。

經過幾次打擊,數千義軍已丟了一半,大別山的山頭何止數百座,但無論義軍走到哪裡都有人給官軍指路,義軍若能分散走還有可能走脫,但周圍對義軍都充滿了敵意,高迎祥根本不敢把義軍分開。

只過了半個月,義軍就已吃不清了,各種糧食,補給都在逃跑中丟棄,高迎祥身邊只剩下了五百多人,現在連一些山寨都敢公然襲擊義軍,高迎祥此時後悔當初沒有先派大軍將山中的寨子掃蕩,而今這些寨子成了他的催命符。

這天,衆人走到了天堂塞的一條瀑布下,這裡是大別山的第一高峰,衆人望著那崇山峻嶺,再也走不動了,喝了點水後一屁股坐在地上,任憑高迎祥喝罵,讓大家起身趕路,可衆人剛一站起,馬上又躺了下去。

自從官兵進山以來,高迎祥部就沒有休息過一天,短短十幾天,衆人被官兵不停的追擊,走了一千多裡,而且兩天前,部隊已斷了炊,只能靠摘點山中的野果過活,此時已是又累又餓。

革裡眼賀一龍道:“天王,我不走了,早知道進入山中是這樣一個情景,我寧願和官軍拼了也不進山裡。”

混天王張應金也道:“死就死吧,我也不走了,天王,咱們糧已絕,人馬又不多,山中人人對我們有敵意,再走又能走到哪裡去。”

高迎祥停止了喝罵,也坐了下來,心中後悔不已,早各如此,若能帶數萬大萬進山,把那些寨子一個個掃平,哪有今日之事,何況那些寨子糧食也不少,未必就不能供養數萬人,如今,自己將數萬部下出賣,還落得如此下場,莫非是報應。

衆人坐下來休息不到半個時辰,官軍已經追來的,帶隊的是賀人龍部下週國卿,他是先頭部隊,身邊只有一千人,見數百義軍坐在瀑布面前休息,還以爲會有一場惡戰,指揮士兵悄悄摸了上去,義軍已看到了官兵,一個個動都沒有動,官軍大惑不解,正要撕殺,許多人有氣無力的道:“別殺了,我們投降。”

周國卿大喜,一揮手官兵全體涌了上來,將衆人的兵器全下了,周國卿才知眼前的這幫人真要投降。

這些天來,官兵在山中也不輕鬆,每天要走上一百多裡的山路,每個人都已疲憊不堪,但在曹文詔的嚴令下,還得拼命追擊,義軍這數千人都是高迎祥精挑細選的精銳,不但人人都是經驗豐富的老兵,而且兵器也最爲精良,尤其還有數百支火槍,給官軍造成了重大的傷亡。

所以每次官軍的前鋒也是用精銳部隊打頭陣,咬住後大隊人馬再趕來圍剿,這就是周國卿身爲一個副將才領一千人在前的原因,剛開始,周國卿見這夥人光火槍就有數百支,心中還有點忐忑,怕自己的一千人不是對手,沒想到得來全不費功夫。

更令他驚喜的還在後頭,他看到這些人一個個都有氣無力的樣子,知道衆人可能數天沒有吃飯,才明白這批人不反抗的原因,他拉過一名義軍問道:“你們的頭領在哪裡。”

那人懶洋洋的指了指高迎祥:“諾,那個就是。”

周國卿來到高迎祥面前,道:“你叫什麼名字,在賊軍中任何職務。”

高迎祥看了他一眼,笑道:“小子,你發了,老子就是高迎祥。”

周國卿已是副將,當面被一個賊人叫小子,正要發火,突然反應過來:“你說你叫什麼,高迎祥?”

高迎祥輕蔑的掃了他一眼,道:“不錯,你老子就是高迎祥。”又指了指身邊的幾個人道:“這個是革裡眼賀一龍,這個是混天王張應金,諾,遠一點的那個是過天星惠黨相,你看,你這小子是不是要發了。”

高迎祥每說出一個名字,周國卿心裡就要跳動一下,這些人都是朝庭裡掛得上號的賊軍頭目,沒想到被自己一網成擒,但他到底是個副將,本身已是位高權重,對高迎祥叫他小子頗爲惱火,吩咐道:“都給我捆緊點,莫讓賊首跑了。”同時馬上派人向後方報告。

第67章 強行封官第26章 嚴肅軍紀第84章 激戰總督府第55章 刺客餘波第30章 陷入危機第65章 做媒第17章 後金宮爭下第7章 軍火第9章 一網打盡(上)第17章 爭論第12章 蒙古各部下第64章 狼性難改第4章 好事成雙第3章 北方之議第5章 錢糧問題下第40章 大比武(上)第26章 開拓團第40章 敲詐第98章 捱罵第34章 刺殺第5章 發財第6章 稅制改革下第7章 邢秀娘上第44章 輕取河南第2章 面子問題下第78章 聯合第51章 狐假虎威第43章 聰明誤第52章 忍辱負重第61章 火燒王府第40章 賜宴第38章 緬甸第11章 挺進大別山第57章 思凡下山第9章 大炮下第47章 安慶府第3章 喜事臨門第8章 火槍第31章 流血衝突第9章 白桿精兵第16章 法不責衆下第1章 兵發太原第26章 追殺第12章 蒙古各部下第11章 結拜上第59章 爾俸爾祿民脂民膏第4章 好事成雙第21章 草原巨城第51章 鑑寶會一第52章 姐妹相認第15章 定計第18章 北方來人第13章 烽火連天下第21章 朝庭的反應第83章 官逼民反第54章 壕強反擊第14章 鳳縣第54章 聯牀夜話第9章 冒犯第8章 天價第六十九 卷脫險第26章 府中激戰第23章 撤離第65章 劫人第48章 爭功第5章 孫氏告狀第53章 東風第28章 窮途未路第42章 同窒操戈第2章 巧遇第64章 任務第32章 坐困愁城第12章 聲東擊西第3章 張家寨上第9章 出兵第8章 褚家家主下第23章 曹文詔之死第57章 思凡下山第21章 草原巨城第64章 狼性難改第89章 使節(中)第7章 管理第12章 蒙古各部下第28章 僵持不下(下)第36章 偶像第13章 逆襲丹江第17章 改革第35章 人才上第8章 褚家家主下第4章 軍營比武第20章 馬科下第11章 後金出兵上第57章 吞併第58章 交惡第63章 反應第4章 初次碰撞第78章 神仙難爲第59章 騎兵突襲第1章 助餉第38章 麻煩
第67章 強行封官第26章 嚴肅軍紀第84章 激戰總督府第55章 刺客餘波第30章 陷入危機第65章 做媒第17章 後金宮爭下第7章 軍火第9章 一網打盡(上)第17章 爭論第12章 蒙古各部下第64章 狼性難改第4章 好事成雙第3章 北方之議第5章 錢糧問題下第40章 大比武(上)第26章 開拓團第40章 敲詐第98章 捱罵第34章 刺殺第5章 發財第6章 稅制改革下第7章 邢秀娘上第44章 輕取河南第2章 面子問題下第78章 聯合第51章 狐假虎威第43章 聰明誤第52章 忍辱負重第61章 火燒王府第40章 賜宴第38章 緬甸第11章 挺進大別山第57章 思凡下山第9章 大炮下第47章 安慶府第3章 喜事臨門第8章 火槍第31章 流血衝突第9章 白桿精兵第16章 法不責衆下第1章 兵發太原第26章 追殺第12章 蒙古各部下第11章 結拜上第59章 爾俸爾祿民脂民膏第4章 好事成雙第21章 草原巨城第51章 鑑寶會一第52章 姐妹相認第15章 定計第18章 北方來人第13章 烽火連天下第21章 朝庭的反應第83章 官逼民反第54章 壕強反擊第14章 鳳縣第54章 聯牀夜話第9章 冒犯第8章 天價第六十九 卷脫險第26章 府中激戰第23章 撤離第65章 劫人第48章 爭功第5章 孫氏告狀第53章 東風第28章 窮途未路第42章 同窒操戈第2章 巧遇第64章 任務第32章 坐困愁城第12章 聲東擊西第3章 張家寨上第9章 出兵第8章 褚家家主下第23章 曹文詔之死第57章 思凡下山第21章 草原巨城第64章 狼性難改第89章 使節(中)第7章 管理第12章 蒙古各部下第28章 僵持不下(下)第36章 偶像第13章 逆襲丹江第17章 改革第35章 人才上第8章 褚家家主下第4章 軍營比武第20章 馬科下第11章 後金出兵上第57章 吞併第58章 交惡第63章 反應第4章 初次碰撞第78章 神仙難爲第59章 騎兵突襲第1章 助餉第38章 麻煩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汝阳县| 东至县| 驻马店市| 吉林省| 磐安县| 如皋市| 定兴县| 丰原市| 交城县| 甘谷县| 嵩明县| 中方县| 灌云县| 元阳县| 榆林市| 临泉县| 南木林县| 昌黎县| 东兰县| 陈巴尔虎旗| 长治县| 东明县| 股票| 安福县| 岐山县| 临潭县| 桐梓县| 布尔津县| 炎陵县| 当阳市| 同仁县| 容城县| 方城县| 通江县| 丹棱县| 紫阳县| 西安市| 德庆县| 保靖县| 南宁市| 吉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