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64章 任務

唐軍在河南的這次大舉移民,順利的難予想象,除了李際遇因貪圖唐軍手中的大米,自作聰明想用災民從唐軍手中得到大米,給唐軍造成了一點麻煩外,其它沒有碰到官軍的一兵一卒,唐軍派軍護送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和當地官府的暗中支持也分不開。

大災之年,官府都提心吊膽,生怕災民作亂,如今有人要把這亂源牽走,他們支持還來不及,又怎會搗亂,所以李巖率義軍走後,河南巡撫李仙風額首相慶,不失時機的派兵收復了歸德府,各地官府對災民也毫不攔阻,甚至鼓勵災民們自行往唐軍領地而去。在李巖和唐軍走後,災民還能陸續到達湖北。

朝庭雖然對唐軍遷移災民猛潑污水,說唐軍是沽名釣益,居心叵測,可是百姓卻不會管唐軍是不是居心叵測,他們都已掙扎在死亡邊沿,只有唐軍纔會放糧,不向湖北去又向哪去,何況朝庭也只是口頭上嚷嚷,實際上對河南官府的做法也不聞不問,河南早已交不上稅收,朝庭也不指望他們的賦稅,走了更好,他們的良田,房屋就留給了官府,一旦災情緩過來,這些又能重新賣錢。

事實上朝庭的重臣對唐軍花費大量人力物力遷移上百萬本屬朝庭境內的災民,都是慶幸不已,此舉不但耗費了唐軍大量的實力,而且使朝庭不必爲河南一省的災民操心,最妙地唐軍還不要河南的土地。

唯一令朝庭不滿的就是唐軍竟然將東北全境拿下。而且將災民全部移往東北,一旦東北在唐軍手裡穩固下來,朝庭將處在唐軍地整個包圍圈中。京師更是直接處於唐軍東西兩面的威脅下。

崇禎不是沒有想過命令祖大壽,吳三桂的關寧鐵騎把瀋陽從唐軍手裡奪回來,只是關寧軍一張口要地軍費就是數百萬兩銀子。讓崇禎半天說不出話來。

其實關寧鐵騎雖然擊敗了滿人。但此時也最是難過。從錦州到山海關六百里地,無數地遼東居民幸苦種出地糧食毀於一旦,數十萬居民死於非命,寧遠,錦州都成了一片廢墟,要想重建遼東。數百萬金銀必不可少,實際上,就是朝庭能夠馬上拿出這麼多銀子來,關寧軍也不能立刻作戰。畢竟,遼東還有數十萬家園被毀的居民要安撫,關寧軍又如何能抽出身來,反而要時時刻擔心瀋陽的唐軍南下。

崇禎只了祖大壽等人的奏報只得作罷,他不能把銀子都花費在遼東上面,因爲楊嗣昌提出了一個讓他更爲動心的計劃,可從各鎮邊兵中抽練精兵,楊嗣昌經過“精密”計算,數目可達七十餘萬。

崇禎很滿意這個數字,覺得手中如果真有七十多萬虎狼之兵,無論是唐軍,還是張賊,都應該有足夠的把握。但說話容易,行事極難。練兵七十萬,軍餉哪裡出。

楊嗣昌自然有辦法,增派“練餉”,從各地搜刮到七百多萬兩白銀,這七百萬兩白銀,廣東,福建各貢獻了一百五十萬兩,其餘四百萬餘兩,廣西加徵五十萬兩,雲貴兩省共加徵五十萬兩,浙江一百萬兩,直隸一百五十萬兩,山東五十萬兩,河北五十萬兩。

廣東,福建兩省拿出一百五十萬兩那是綽綽有餘,可是無論周家也好,鄭家也好,拿出銀子都不痛快,他們都知道要讓皇帝認爲自己輕輕鬆鬆就可以拿出來,那下次皇帝地胃口就會更大,只是拖拖拉拉,到了年底才交齊。

不過,崇禎還是對二個封疆大吏寵愛有加,認爲他們生財有道,隨著朝庭失去了湖廣,四川,廣東,福建的收入幾乎佔了朝庭的三分之一,從這次楊嗣昌練餉的加派就可以看出來,七百五十萬兩銀子,兩省佔了三百萬。

不過,其它各省地銀子就不好收了,雲南,貴州,廣西本身窮,拿出五十萬已是極限,好呆還是拿了出來,只是一向富裕的直隸卻連廣東,福建也比不上,一百五十萬兩銀子最後徵收一百萬兩銀子不到。

山東本來是富裕之地,可是當年耿仲明,尚可喜的叛亂讓山東多處成爲一片廢墟,如今還沒有恢復元氣,連五十萬兩銀子也難拿出。

崇禎大怒,一連將直隸,浙江、山東布政使朱之臣、姚永濟、曾道唯,蘇州知府陳洪謐,揚州知府韓文鏡,淮安知府周光夏,奪官視事,勒限完復,加派輸納事例,各地的加派總算完成。

早在楊嗣昌要加徵時,溫體仁就大聲反對,他提出的理由冠冕堂皇,百姓困苦已久,再加徵,朝庭會民心盡失。事實上溫體仁反對加徵,絕不是他表面上的大義凜然,而是另有算盤。

溫體仁早就對楊嗣昌不滿,楊嗣昌雖然是兵部尚書,但因得帝寵,屢屢越過他,單獨與皇帝密談,只要定下來,馬上發佈,有時朝臣傳得紛紛揚揚的事,最後才傳到溫體仁耳中,讓溫體仁這個首府顏面盡失。

首輔的反對,讓各派官員紛紛加了進來,其實隨著朝庭的財政越來越入不敷出,崇禎多次要加徵餉銀,以便籌及軍費剿寇撫虜,只是每次加餉大臣們都羣起反對,以博得敢言的名聲,除了三餉,遼餉外,崇禎其它加餉都因朝臣的羣起反對而作罷,三餉和遼餉加徵時,都以苦吾民一年,賊滅即停徵,才勉強通過,只是賊越滅越多,三餉就只能一年一年的徵下去。

滿人雖然被滅,唐軍卻又佔領了遼地,這遼餉也不能停,如今皇帝又要加餉,羣臣都摩拳擦掌,準備奮起抗爭,不但要讓皇帝收回收命,還要將提議的楊嗣昌罷官才擺休,只是崇禎這次卻鐵了心要加餉。溫體仁地上奏,只惹來了皇帝的一頓痛責。

溫體仁愈挫愈勇,拿辭職相要脅。崇禎不爲所動,準了溫體仁的辭程,這下溫體仁傻了眼。他接到崇禎準予他辭職地準信時。正在喝茶。一下子茶懷不穩,摔在地上成了粉碎,良久溫體仁才反應過來,讓下人收拾打碎的茶懷。

溫體仁字長卿,浙江烏程(今吳興)人,崇禎三年(1630)。以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入閣八年,官至少師兼太子太師,進吏部尚書中極殿大學士。階左柱國兼支尚書俸。崇禎寵信優禮之極,溫體仁當朝排斥異己,時劾者章不勝計,崇禎皆不省,此時一朝罷相,他身後的衆人紛紛偃旗息鼓,楊嗣昌地加徵遂得已通行。

只是這加徵地銀子絕大多數還是打了水漂,各地將領、官員玩命虛報兵員數字,無非是借名搜刮斂財,沒有幾個銀子真正用於“練兵”。更壞地後果時,橫徵暴斂使得饑民雪上加霜,紛紛拋荒田地逃散,將民心完全推給了唐軍。朝庭實際上得不償失。

這些崇禎都已不管了,唐軍雖然還沒有發動對明朝的全面打擊,但崇禎卻已預感到大禍臨頭,從李鴻基起兵以來,朝庭對唐軍竟然是攻多守少,只是朝庭每攻一次,唐軍就反過來要蠶食朝庭的領土,唐軍每下一地,也就牢牢佔領一地,如今唐軍的領土已超過了朝庭,更讓崇禎怒不可及的是,張獻忠攻下南昌後,竟敢號稱大昌皇帝,這無疑是在朝庭的臉上狠狠騸了一個耳光。

只要朝庭有了銀子,才能練出精兵,只有練出精兵,才能剿滅張獻忠,抵禦唐軍,至於小民地死活,楊嗣昌也說得明白,此次加徵,每畝地不過多出八釐,百姓也會體諒朝庭的苦衷。

皇帝也深以爲然,至於他先前罪已詔裡所說的“今官皆謀私,如同商賈,朝廷已經下令免徵,官員旨私徵,攤派不攤富專找貧”卻已忘記了,朝庭能徵八釐,下面的官員就能徵八分,其實朝庭此時地已丟失了一半,開支卻沒有減少,如果不加徵,朝庭只有等死,這點崇禎看得很明白,被他寵信了八年地溫體仁纔會捨去。

此時再加徵卻純是找死,崇禎完全可以用另一條辦法,即江南武生李進提出的搜刮江南縉紳富戶彌補過用,可是他雖是皇帝之尊,還是沒敢採用這條會得罪所有土紳的辦法。

朝庭加徵也好,罷相也好,這些都引不起李鴻基多大興趣,唐軍的實力已是數倍於朝庭,若不是被東北的移民擔擱,唐軍馬上就可以發起統一的戰爭,如今天氣已轉涼,在冬季作戰,正是大忌,唐軍上下將領再求戰心切,也只能按耐下心來。

唐王府溫曖而明亮,一盆盆上好的白炭在房中燃起,將外面的寒氣完全驅散,唐王的書桌放了一大疊奏章,李鴻基卻懶得翻一翻,這此奏章三省都已處理過,只是撿重要的讓李鴻基批閱,其他的三省主官都同意即可實行,也不用他煩神,此時李鴻基的心思已放在北京,確切的說放在北京的一個人身上。

引起李鴻基莫大興趣的卻不是什麼絕世美女,而是一個五十歲的糟老頭子,這個糟老頭子叫宋應星,他寫的《天工開物》是中國第一部記述古代農業、手工業和礦業生產技術及經驗的百科全書。

《天工開物》按“貴五穀而賤金玉之義”(《序》)分爲《乃粒》、《乃服》、《彰施》、《粹精》、《作鹹》、《甘嗜》、《膏液》、《陶挺》、《冶鑄》、《舟車》、《錘鍛》、《播石》、《殺青》、《五金》、《佳兵》、《丹青》、《曲菜》和《珠玉》十八卷。

這十八捲包羅萬象,穀物,紡織,染色,製鹽,造紙、兵器應有盡有,宋應星在五金中,是第一個指出鋅和銅鋅合金(黃銅)的人,他明確指出,鋅是一種新金屬,並且首次記載了它的冶煉方法,使中國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成爲世界上唯一能大規模煉鋅的國家。

他還記錄了農民培育水稻、大麥新品種的事例,研究了土壤、氣候、栽培方法對作物品種變化的影響,又注意到不同品種蠶蛾雜交引起變異的情況,說明通過人爲的努力,可以改變動植物的品種特性,得出了“土脈歷時代而異,種性隨水土而分“的見解。

《天工開物》直到口世紀以後,流傳到日本、歐美,被譯成日、英、法文本,西方國家才能大規模的治練出鋅來,不過,隨著這本書流傳到西方,中國在各方面的最高成就的秘密也暴露無疑,宋應星作這本書的目的是使各種科技都能流傳下去,卻也沒想到爲國外全面飄竊中國的技術提供了方便。

李鴻基偶然從自己的諜報中得到宋應星的開工開物劉印,裡面記錄了一些栽培,物論方面的知識,他大爲好奇,指示在北京的情報部弄出一本來,送到西安後,李鴻基只翻開了數十頁,就被裡面記載的內容驚呆了,裡面許多東西已超過了李鴻基對這個時代的認知,許多知識比李鴻基通過葡萄牙翻譯過來的西方書籍要先進許多。

如此牛人,就是用一個軍來換,李鴻基也會毫不猶豫,他馬上指示賀珍,無論用什麼辦法,花什麼代價,都要把宋應星一家和他的書籍運回西安來,同時指示情報部門,留意各地對奇技淫巧有專長的人才,把他們都請到西安來,以免伐明時,他們遭到戰火的波及。

北京的第一場雪已下來了,大雪過後,大街上已是人煙稀少,一個人影匆匆從街道走過,來到一個大院,朝四周看了一下,見沒有人注意,才敲了敲大門,裡面很快露出了一絲縫隙,這個人影一閃就進入了大院,身後的門咣的一聲掩上了,此時大院中已集了數十人,見到進來的人都露出了激動的神色,齊聲叫道:“風爺。”

這個風爺只有二十出頭,一臉的精幹之色,他就是當初在太原數語便挑動晉王強開城門,導致太原輕易被破的小風子,幾年下來,小風子已成爲賀殄的左右手,賀珍乾脆收他爲義子,給他取名賀小風,如今賀小風掌控著唐軍在京師數百秘諜的最高權力。

他對面的一人問道:“風爺,這次是什麼事,竟然要風爺自己親自帶隊。”

賀小風冷冷的看了他一眼:“不該打聽的不要亂打聽,我只能告訴你,這次是唐王殿下親自吩咐下來的任務,我們就是死光了也要把任務遠成。”

其他人聽得心中一凜,齊聲應道:“是。”心中卻在想到底唐王會佈下什麼任務。

第20章 席捲甘肅第86章 大軍齊集第10章 兵器買賣上第12章 柔情第6章 忠孝難全第50章 形勢分折第16章 五年計劃第18章 北方來人第93章 江陰第15章 勸降第38章 女將英姿第65章 登岸第31章 惡魔傳說第9章 監軍之第17章 碧血第10章 伐明之策第21章 降,不降?第100章 江山一統第47章 各佔半城第75章 國家賠償第13章 逆襲丹江第29章 陣前談判第3章 北方之議第9章 監軍之第43章 死得其所第48章 親衛營對近衛軍第2章 巧遇第81章 不期而遇第六十九 卷脫險第20章 下馬威第61章 火燒王府第5章 錢糧問題下第16章 疲敵第9章 遇襲第19章 萬里歸途第9章 白桿精兵第29章 陣前談判第50章 情報第55章 佟氏毒計第10章 實驗室的危險第19章 大戰來臨下第4章 好事成雙第26章 追殺第52章 萬事齊備第48章 贈槍第23章 自討苦吃第72章 慘忍第17章 碧血第46章 談判籌碼第8章 火槍第18章 出賣第36章 互探第78章 聯合第45章 難得糊塗第12章 初攻達縣第27章 絕境求生第11章 賀瘋子第49章 身份轉變第26章 河南大戰上第18章 落入陷井第17章 後金宮爭下第51章 渤泥第12章 禍天之物第23章 西安城破下第18章 逃婚第34章 母子重逢第82章 峰迴路轉第27章 進入山西下第33章 黯然收場(下)第8章 殺雞駭猴第11章 結拜上第21章 夜襲上第13章 諜戰上第51章 鑑寶會(二)第18章 落入陷井第89章 海軍初創第24章 不期而遇第95章 南巡之議第78章 聯合第2章 大將歸來第51章 渤泥第82章 瘋狂的戰法第16章 纏戰不休上第36章 臨陣招兵第1章 歸來第79章 以彼之道第31章 魔鬼第15章 兵器第95章 南巡之議第35章 雲聚西安第52章 大軍圍城第27章 絕境求生第33章 蠻人阿奴第55章 刺客餘波第13章 烽火連天上第24章 一敗塗地第92章 海軍檢閱第42章 改弦易轍第25章 覆滅第16章 纏戰不休下
第20章 席捲甘肅第86章 大軍齊集第10章 兵器買賣上第12章 柔情第6章 忠孝難全第50章 形勢分折第16章 五年計劃第18章 北方來人第93章 江陰第15章 勸降第38章 女將英姿第65章 登岸第31章 惡魔傳說第9章 監軍之第17章 碧血第10章 伐明之策第21章 降,不降?第100章 江山一統第47章 各佔半城第75章 國家賠償第13章 逆襲丹江第29章 陣前談判第3章 北方之議第9章 監軍之第43章 死得其所第48章 親衛營對近衛軍第2章 巧遇第81章 不期而遇第六十九 卷脫險第20章 下馬威第61章 火燒王府第5章 錢糧問題下第16章 疲敵第9章 遇襲第19章 萬里歸途第9章 白桿精兵第29章 陣前談判第50章 情報第55章 佟氏毒計第10章 實驗室的危險第19章 大戰來臨下第4章 好事成雙第26章 追殺第52章 萬事齊備第48章 贈槍第23章 自討苦吃第72章 慘忍第17章 碧血第46章 談判籌碼第8章 火槍第18章 出賣第36章 互探第78章 聯合第45章 難得糊塗第12章 初攻達縣第27章 絕境求生第11章 賀瘋子第49章 身份轉變第26章 河南大戰上第18章 落入陷井第17章 後金宮爭下第51章 渤泥第12章 禍天之物第23章 西安城破下第18章 逃婚第34章 母子重逢第82章 峰迴路轉第27章 進入山西下第33章 黯然收場(下)第8章 殺雞駭猴第11章 結拜上第21章 夜襲上第13章 諜戰上第51章 鑑寶會(二)第18章 落入陷井第89章 海軍初創第24章 不期而遇第95章 南巡之議第78章 聯合第2章 大將歸來第51章 渤泥第82章 瘋狂的戰法第16章 纏戰不休上第36章 臨陣招兵第1章 歸來第79章 以彼之道第31章 魔鬼第15章 兵器第95章 南巡之議第35章 雲聚西安第52章 大軍圍城第27章 絕境求生第33章 蠻人阿奴第55章 刺客餘波第13章 烽火連天上第24章 一敗塗地第92章 海軍檢閱第42章 改弦易轍第25章 覆滅第16章 纏戰不休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廉江市| 迭部县| 晋城| 镇雄县| 会泽县| 黄石市| 拜泉县| 紫云| 手游| 潜江市| 镇平县| 鹤岗市| 沾益县| 桦川县| 沁阳市| 永吉县| 河北区| 盐池县| 湖北省| 晴隆县| 克拉玛依市| 左权县| 泰和县| 德格县| 彩票| 和林格尔县| 五莲县| 紫云| 呼伦贝尔市| 建水县| 克什克腾旗| 抚顺县| 乌拉特前旗| 蚌埠市| 高唐县| 蓬莱市| 马尔康县| 华亭县| 卢龙县| 陵水| 屏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