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51章 渤泥

三人在房中計議了半天,定下了主意,已是傍晚時分,黃宗羲派人向馬守應報告,所有的補給已經搬運完畢,馬守應三人才出了靜室。

天色已黑,除了三人的親兵外,所有的水師官兵又重回到了船上,馬守應三人在黃宗羲一再邀請下,就在城主府住了下來。

第二天一大早,馬守應等人就重新回到了戰艦上,這隻龐大的艦隊駛離了西貢的碼頭,西貢重新恢復了正常。

這支艦隊的目的地是婆羅洲(加裡曼丹島),婆羅洲最近的距離馬六甲只有一天的路程,面積廣闊,是世界第三大島嶼,足在七十多萬平方公里,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人煙稀少,基本上還處於未開發狀態,大部分都被原始森林覆蓋,而且森林中間還住著住著一個令人生畏的土著,那就是專門獵取人頭的達亞克族人。

婆羅洲在晉朝時期中原就有記載,當時的憎侶法顯由印度求得佛法,迴歸中原途中經過南洋,曾有提及在耶婆提停留,中原對婆羅洲最早的通航也紀錄出現在梁書中,不過,當時婆羅洲被稱爲渤泥、婆利、或婆羅,後來演變成婆羅乃),也就是現在通用的文萊。

在中原樑、隋、唐三朝裡,渤泥都有遣送信使向中國朝貢,直至宋代這種接觸繼續保持,到了明朝鄭和下西洋時,明朝龐大的船隊曾兩次經過婆羅洲,渤泥作爲大明地屬國。直到葡萄牙人到來,才斷絕了和大明的從屬關係。

不過,這個島嶼太過荒涼。加上還有專門獵人頭的達亞克族,葡萄牙人根本不重視,他們雖然佔有了馬六甲一百多年。也不願意開發這個近在咫尺地大島。在渤泥最多時也只留有一百多名葡萄牙人。作爲象徵性佔領,島上其他地方都是空白一片。

這個島嶼對於一心想追求大量利潤的西方人來講沒有什麼用處,但對於大唐來講卻是一個寶庫,自從禁伐令下達以來,大唐境內木材的砍伐量大爲減少,但因爲修鐵路地原故。木材地用量卻大增,相應地木材價格也節節攀升。

木材價格的上升,自然會有大量的木材外運,現在每天都有大量的木材從東南半島的各個國家運往大唐。但這些木材雖然比大唐境內便宜許多,畢竟還需要不小的成本,而婆羅洲上豐富地木材資源對於大唐來講,簡直是一筆免費的財富,許多木材商人都已把目光投向了這裡,只是礙於葡萄人和島上兇惡的獵頭族,許多商人只得裹足不前。

這次大軍出動,即是要在島上找一個基地,暫時駐紮下來,也是藉此機會乾脆把婆羅洲劃入大唐領土的範圍。

航線水師早已熟悉,艦隊直接駛往婆羅洲最熱鬧地地方渤泥國,在海上航行了六天後,航隊已經到達了渤泥的達魯薩蘭港口,渤泥總人口數只有十多萬,首府達魯薩蘭港人口大概有三萬人,和唐軍的西貢相當,渤泥的水上力量只有百十條漁船,不過,因鄭和下西洋時曾有兩次在這裡停留,倒是可以停靠唐軍的戰艦。

渤泥此時的蘇丹爲博爾基亞,聽到海上有一支寵大的戰艦駛來時嚇壞了,荷蘭人進攻馬六甲之事渤泥也知道,如果這是荷蘭人的軍隊,毫無疑問,渤泥又得從葡萄牙人手上轉到荷蘭人手中,如果只是單純換一個主子倒是沒有什麼,但要是荷蘭人不讓他繼續當蘇丹,或提出更苛刻的要求如何是好。

博爾基亞嚇得幾乎馬上就要帶著王宮的衛隊逃走,葡萄牙人征服渤泥時纔出動了數百人,如今對方出動數百艘戰艦,博爾基亞可不相信荷蘭人只是想象葡萄牙一樣,每年收一點貢品。

不過,後面衛兵的報告卻讓他打消了主意,戰艦上掛的不是荷蘭人的旗幟,反而是大唐的旗幟,對於大唐渤泥國不陌生,確切的說對於中原的大明王朝渤泥人還很有好感。

渤泥國曾經和大明關係密切,在明永樂六年,當時的國王麻那惹加那攜王后、王子一行一百五十多人,親自前往應天府向大明朝貢,受到明成祖的盛情款待。麻那惹加那在應天府遊覽月餘,不幸染病,雖經御醫精心調冶,終因病情過重,病逝於應天。臨死前提出要求希望體魄託葬中華,明成祖遵其遺囑,按王禮埋葬了這位異邦君主。

麻那惹加那雖然身死大明,兩國的交往卻沒有斷絕,渤泥出產的蘇勃泥青含有數種金屬,用這種柚料燒製的瓷器,其色彩在原來濃豔的藍色中帶有黑藍色或藏藍色結晶斑點,微閃金屬錫光,別有韻味。後來明代官窯青花瓷器幾乎被這種進口柚料壟斷,若不是葡萄牙人過來打破了這種關係,說不定渤泥還是中原的屬國,現在中原雖然換了朝庭,估計也不會對渤泥太過分。

相反如果能鋤憑藉大唐的力量從葡萄牙手中脫離出來,反而是件好事,此時渤泥的葡萄牙人因爲荷蘭人對馬六甲的攻打,早已撤走,博爾基亞卻不敢對葡萄牙人真正反抗,聽到是大唐來的戰艦,博爾基亞反而有幾分喜色,急忙將他最信任的大臣穆赫塔迪召進王宮,讓他代表自己去歡迎唐軍的到來。

穆赫塔迪的想法卻沒有那麼樂觀,只是這隻艦隊明顯不是渤泥可以抵抗,先去見上一面搞清楚唐軍的來意也好,遂接受了博爾基亞的安排,從王宮連忙趕去碼頭。

在唐軍離碼頭還有數裡時,渤泯的城防軍已經發現了唐軍,面對著如此龐大的艦隊,所有的城防軍都雙腿發抖,不過,在職責的壓力還是向碼頭集中,只是誰也沒有膽子真正攔阻唐軍地登陸。

整個渤泥所有的軍隊加起來還不到二千人。

他們早已領教過葡萄牙人大炮和火槍的厲害,連數百名葡萄牙人都打不過,哪還敢對付數萬地唐軍。沒有全部逃走已算不錯,唐軍上岸後,他們連碼頭也不敢呆下去。只能一步步退後。倒好象是在爲唐軍警戒。其中一些人已拿定了主意,只要對面的軍隊一進攻,馬上就丟下武器逃跑。

穆赫塔迪到達碼頭時,唐軍已有數十艘戰船靠岸,數千名水師整整齊齊的排列在碼頭上,他們每人都端著烏黑髮亮地火槍。整個碼頭上一片殺氣騰騰。見到本國地城防軍不知所措,穆赫塔迪怕引起誤會,連忙將城防軍全部喝退。

城防軍本來就快要支持不下去,聽到穆赫塔迪傳達蘇丹地命令。頓時如蒙大赦,轉眼兩千城防軍就走的乾乾淨淨,碼頭上到處是全幅武裝的天朝大軍,穆赫塔迪心中也沒底,他戰戰兢兢的穿過己方城防軍的隊伍,壯著膽子朝唐軍走去。

離大軍數十步,前面的數名唐軍已用黑洞洞地槍口指著穆赫塔迪的胸口,穆赫塔迪清楚的知道這種武器的威力,葡萄牙人就是靠著火槍征服了渤泥國,還曾經進山對付達亞克族人,即使是最勇猛地達亞克族人也抵擋不了子彈的攻擊。 Wωω⊙тTk Λn⊙c ○

他連忙高聲叫道:“不要誤會,不要誤會,我是渤泥國的大臣,前來求見你們的最高長官。”他的漢語倒也流利。

穆赫塔迪的漢語還是他父親傳給他的,主要是用來看懂從中原帶過來的書籍,沒想到現在倒有更重要的用途。

聽到穆赫塔迪的話語,幾個士兵垂下了槍口,穆赫塔迪鬆了一口氣,他心裡七上八下,渤泥曾在數百年接待過兩次大明的艦隊,當時大明的實力並不比現在的這支艦隊弱,卻對渤泥秋毫無犯,穆赫塔迪暗暗祈禱,保佑這支艦隊也會和二百多年前的大明艦隊一樣。

“你等著!”一名士兵說完,轉身向碼頭走去,看樣子是答應給穆赫塔迪通報。

馬守應還在後面的戰艦上,碼頭上的最高指揮官是李劬,聽到渤泥人的官員求見,李劬馬上讓人將他帶過來。

三人還在西貢的時候就已商量好如何對待渤泥國,對付渤泥國,這次艦隊連十分之一的力量也不用動用,如果渤泥人敢反抗,大炮一轟,再派數千人登岸,拿下渤泥是輕而易舉,當然,渤泥不反抗最好,婆羅洲地多人少,唐軍還想以這裡作爲基地,少不了要從渤泥抽調勞力,萬一死傷太多,並不符合唐軍的利益。

穆赫塔迪很快被帶到了李劬的面前,看到李劬年輕的面容,穆赫塔迪不免懷疑他能否作主,只是望了望兩邊虎視眈眈的唐軍,卻不敢發問,只得撲通一聲跪了下來:“渤泥小臣穆赫塔迪叩見天朝將軍。”

見到渤泥派來的使臣如此恭敬,李劬倒是不好太過失禮:“唔,你叫穆赫塔迪是吧,不必如此多禮,起來吧。”

穆赫塔迪趕忙起身,心裡暗呼天朝到底是禮議之邦,或許情況真如蘇丹料想的那樣,天朝大軍只是路過。

“你們的蘇丹呢,天朝大軍到來,怎麼不過來迎接?”

穆赫塔迪陪著笑容,小心翼翼的道:“回將軍大人,蘇丹陛下正在王宮中準備酒宴,準備歡迎天朝大軍的到來,實在脫不開身,還請將軍大人原諒。”

渤泥人全無防備之心,李劬心中大喜,卻是不動聲色:“即如此,那你可以前頭帶路,我去拜見一下你們的蘇丹。”

穆赫塔迪掃了一下岸上的唐軍,此時唐軍還在源源不斷的登岸,他心中有幾分不安,問了出來:“不知天朝大軍到此有何貴幹?如需要小國協助,小國一定盡力。”

“你們真會盡力?”

“一定,一定。”天朝的將軍好象語氣不善,穆赫塔迪已經開始流冷汗了。

“告訴你也無妨,如今葡萄牙已是天朝的屬國,今有番邦正在進攻馬六甲的葡萄牙人,天朝絕不允許別人侵犯屬國,我們來到此,就是要給那些敢在太歲頭上動土的番邦一個教訓。”

李劬的話穆赫塔迪毫無懷疑,反而爲聽到這個消息高興起來:“將軍大人,如今渤泥是葡萄牙的屬國,既然葡萄牙是天朝的屬國,渤泥自然也是大唐的屬國,渤泥願意派兵協助天朝將攻打馬六甲的番邦趕走。”

“出兵就不必了,天朝的大軍就可以完成,只是大軍遠離後方,還需要渤泥提供補給才行。”

穆赫塔迪爲難起來,看了看彷彿天朝無窮無盡的大軍,嚥了一口口水,艱難的道:“將軍大人,渤泥國小地貧,恐負擔不起大軍數日消耗。”

李劬一下子變了臉色,寒著臉道:“怎麼,剛纔還說全力協助,轉眼就推三阻四起來,莫非你們有了異心不成。”

穆赫塔迪大驚,撲通一聲又重新跪下:“將軍大人息怒!將軍大人息怒!渤泥自然會全力協助天朝大軍,只恐到時拿不出太多糧草擔擱了戰事,還請大人給一個具體的數額,小使才能做到心中有底。”

“這樣吧,你們就拿出二萬大軍一月所需糧草,如何?”

穆赫塔迪吸了一個涼氣,渤泥全部民衆加起來也不過十多萬人,雖然物產豐富,但這樣一筆錢糧掏出來,足可以把渤泥的國庫全部掏空,而且還有搭上多年積蓄才行,一時之間,頓時愁眉不展起來,答應吧,唐軍一走,面對空空的國庫,惜財如命的蘇丹定會將他碎屍萬段,不答應眼前這一關就過不了。

見到穆赫塔迪臉上青紅皁白,李劬知道他爲難,笑了起來:“這些糧草天朝自會出錢購買,你又何需爲難?”

穆赫塔迪頓時大喜,怎麼沒想到這一層,天朝又不是西方的蠻夷,最講究禮尚往來,以前去天朝進貢時往往能獲得數倍的回賜,說不定這筆糧草還可以提高一點價格,豈不是老天要讓渤泥發財,他頓時一拍胸膛:“將軍大人放心,渤泥一定會竭盡所能爲大軍籌措糧草。”

李劬滿意的點頭:“那就請貴使前面帶路吧。”

穆赫塔迪被李劬弄得悲一陣,喜一陣,再無原先的精明,喜滋滋的在前頭領路,數千名唐軍迅速跟在後面,向渤泥的王宮而去。

大家新年好,不知道還有多少兄弟沒有睡覺,老茅祝大家新年發財,年年有餘了。

第18章 亮牌下第14章 漁翁第100章 江山一統第3章 投軍第11章 忠臣孤子第28章 三方迥異第22章 鳳與鴨第48章 機會第73章 光澤縣第10章 實驗室的危險第4章 軍營比武第68章 射殺第12章 聲東擊西第10章 盧象升下第37章 家事難斷第6章 周鳳梧第31章 慘烈攻城上第22章 鳳與鴨第41章 遼陽之夜第48章 爭功第12章 初攻達縣第22章 奢侈之風第62章 派別第15章 勸降第45章 獵物第12章 蒙古各部上第39章 來意第8章 火槍第20章 九死一生的行程第19章 意外連連第15章 滿人隱憂第22章 誤會第23章 出遊第35章 雲聚西安第28章 兵變鬧劇第83章 馬尼拉城破第22章 奢侈之風第17章 改革第17章 埋伏第54章 聯牀夜話第10章 賺錢上第24章 不期而遇第22章 金兵來臨第57章 遼陽大火第9章 大炮下第40章 大比武(上)第1章 助餉第64章 狼性難改第28章 僵持不下(上)第7章 軍火第45章 獵物第80章 鼓動第4章 同赴黃泉(上)第38章 麻煩第43章 三道試題第17章 風暴前夕上第14章 歸化城(上)第91章 條件第1章 心動第17章 後金宮爭下第5章 錢糧問題上第33章 黯然收場(上)第18章 鑄幣第13章 死守八十一章 兩全其美第13章 毒手佛心第27章 進入山西上第24章 佈網第64章 任務第80章 優厚條件第24章 不期而遇第47章 各佔半城第96章 臺灣迴歸第1章 歸來第43章 三道試題第5章 遷移第70章 三年之約第45章 獵物第22章 斷後第49章 身份轉變第18章 鑄幣第14章 故縱第51章 炮灰比拼第16章 纏戰不休下第16章 法不責衆上第11章 挺進大別山第34章 兵與賊下第63章 反應第40章 大比武(上)第63章 北行第79章 天才加白癡的計劃第85章 淮安城中第42章 改弦易轍第15章 再次交易下第97章 水師新任務第23章 西安城破上第27章 捨身渡河第29章 算盤落空第28章 窮途未路第4章 好事成雙
第18章 亮牌下第14章 漁翁第100章 江山一統第3章 投軍第11章 忠臣孤子第28章 三方迥異第22章 鳳與鴨第48章 機會第73章 光澤縣第10章 實驗室的危險第4章 軍營比武第68章 射殺第12章 聲東擊西第10章 盧象升下第37章 家事難斷第6章 周鳳梧第31章 慘烈攻城上第22章 鳳與鴨第41章 遼陽之夜第48章 爭功第12章 初攻達縣第22章 奢侈之風第62章 派別第15章 勸降第45章 獵物第12章 蒙古各部上第39章 來意第8章 火槍第20章 九死一生的行程第19章 意外連連第15章 滿人隱憂第22章 誤會第23章 出遊第35章 雲聚西安第28章 兵變鬧劇第83章 馬尼拉城破第22章 奢侈之風第17章 改革第17章 埋伏第54章 聯牀夜話第10章 賺錢上第24章 不期而遇第22章 金兵來臨第57章 遼陽大火第9章 大炮下第40章 大比武(上)第1章 助餉第64章 狼性難改第28章 僵持不下(上)第7章 軍火第45章 獵物第80章 鼓動第4章 同赴黃泉(上)第38章 麻煩第43章 三道試題第17章 風暴前夕上第14章 歸化城(上)第91章 條件第1章 心動第17章 後金宮爭下第5章 錢糧問題上第33章 黯然收場(上)第18章 鑄幣第13章 死守八十一章 兩全其美第13章 毒手佛心第27章 進入山西上第24章 佈網第64章 任務第80章 優厚條件第24章 不期而遇第47章 各佔半城第96章 臺灣迴歸第1章 歸來第43章 三道試題第5章 遷移第70章 三年之約第45章 獵物第22章 斷後第49章 身份轉變第18章 鑄幣第14章 故縱第51章 炮灰比拼第16章 纏戰不休下第16章 法不責衆上第11章 挺進大別山第34章 兵與賊下第63章 反應第40章 大比武(上)第63章 北行第79章 天才加白癡的計劃第85章 淮安城中第42章 改弦易轍第15章 再次交易下第97章 水師新任務第23章 西安城破上第27章 捨身渡河第29章 算盤落空第28章 窮途未路第4章 好事成雙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乐东| 长春市| 资源县| 明溪县| 海兴县| 保定市| 平山县| 当雄县| 天全县| 诸暨市| 蒲城县| 长子县| 太保市| 阆中市| 伽师县| 城口县| 盐城市| 永安市| 汪清县| 故城县| 明水县| 巨鹿县| 慈利县| 苏尼特右旗| 商洛市| 通道| 理塘县| 云南省| 靖西县| 通化县| 青川县| 宁夏| 余庆县| 浮山县| 康定县| 靖边县| 进贤县| 宣汉县| 墨玉县| 蓝田县| 馆陶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