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43章 三道試題

方以智輕輕鬆鬆的將題答完,他清楚的知道這句詩裡所包涵的意思,當初西蒙與他爭辨地球是否是圓形時,西蒙就是用航海時觀察到遠近船隻的部位來說服他,不過,若不是李鴻基和他說起過地圓學說,他也不能如此清楚的知道出題者的用意,敢如此輕鬆的答題,只用了半天不到的時間就做完。

方以智又檢查了一下是否有錯字後纔敢交卷,這一點方以智不敢麻糊,有許多才華橫溢的舉子就栽在錯字上,據說萬曆年間,有一位舉子本來被點爲頭名狀元,後來考官發現他有一個字下面本來是一橫,卻寫成了四點,就這一筆之差,不但頭名狀元丟了,而且還落第,雖然唐軍不一定會這麼嚴,但謹慎一點也是應該的。

方以智交卷後不久,陳貞慧也交了卷,他來考試只是裝個樣子而已,根本沒打算讓唐軍取中,他雖知詩中所涵的意思,也照此寫了,卻在卷中故意錯字連遍,這是源於他文人的傲氣,若要參考,必定不能隨隨便便作答,但又不能讓唐軍把他取上,只好在錯別字上下功夫,無論哪個考官,看到滿卷的錯別字,即使他答得最好,也不敢取他吧。

回到客棧後,陳貞慧發現方以智已先回來,柳如是今天沒有考試,只是送他們進試院而已,見他們早早回來,也不在意,柳如是還不知道方以智已改變了主意,只是認爲他們無意唐軍的功名,三人在一起閒聊,等待顧媚回來。

顧媚卻直到最後交卷時纔出場,以顧媚的才智,作一遍八股文有二三個時辰綽綽有餘,之所有擔擱了這麼長的時間,卻是在作到一半時才發現了詩中所涵地是圓形這個定理,她頓時不知所措。

顧媚和柳如是一樣,把唐軍的科考看得很重,一心想一舉奪魁,爲女子揚眉吐氣,她以前只認爲四書五經和詩詞纔是通往科舉的正途,但這些天,李鴻基和方以智等人的談論她也聽到了一些,尤其是聽到方以智說地是圓形,更是興趣大增,她並不同意方以智的說法,只是找不到東西來反駁方以智提出的證據而已。

偏偏此時寫到半途纔想起與方以智的爭論,又回想起李鴻基的意思,也是同意方以智的觀點,李鴻基是唐軍高官,這句詩好死不死的正包涵了方以智證明大地是圓形的證據,她推想唐軍的題目恐怕沒有表面這麼簡單,唐軍中人肯定也是認爲地是圓形,纔會出如此簡易的詩句。

她此時雖然看出了題目的含意,但要重新作答卻不可能,她已直接答在了試卷上,若是把前面全部放棄,光一個試卷塗改,考官就會把她刷下來,她只得硬著頭皮答下去,但心中的想法卻越來越堅定,恐怕只有那些知道此題所涵真實意思的人才會被選中,以致她後來下筆如有千鈞,越寫越慢,直到時間已過,才勉強寫完。

衆人看著顧媚回來,一臉疲憊的樣子,知道她答得不輕鬆,柳如是大爲驚訝,方以智早已把試題告訴了她,按理這個問題幾人剛剛還辨論過,應當不難,怎麼顧媚考完後卻是這個樣子。

柳如是忍不住開口問道:“顧妹妹,你考試到底怎樣了。”

顧媚奧惱的道:“別提了,這句詩我做了一半纔想起還有另一層用意,這次多半是不成了,早知道那幾天我仔細聽你們的談論好了。”

柳如是大訝,安慰她道:“別急,不是還有二天的考試嗎。”又忍不住問道:“到底是那層意思你沒看出來。”

顧媚道:“當然是那個該死的地圓說,我答到一半纔想了起來,考官多半有這個用意。”

方以智在旁道:“顧姑娘放心,即使考官有這個用意,諒其他考生也沒幾人能答出,還有另外二場,只要姑娘安心答題,機會還是很大。”

顧媚恢復了一點信心:“當真?”

方以智道:“當然,你到外面聽一聽,可有一人能得到這個結論嗎。”

這個客棧裡住的大部分是士子,此時大家都考完回來,一定會爭論試題所含的意思,顧媚飯也顧不得吃,連忙跑到外去聽聽其他士子怎麼議論,過了一會兒,顧媚沮喪的回來了,道:“外面爭論的很利害,已有許多士子同意只有大地是圓形,才能在遠處只見到孤帆。”

三人對望一眼,大吃一驚,他們住在獨立的後院,爲了不暴露柳如是和顧媚兩人女子的身份,一般很少外出,有人進來向他們攀談,也只是由陳貞慧,方以智出去擋擋,兩人開始並無功名之心,自然不會出去交際,對其他士子的動向都漠不關心,這時聽到外面有許多士子答了出來,大爲驚訝。

他們卻不知道,能答對此題之人,多是唐軍開辦學院中的士子,李鴻基通過安尼、安多兩人,早已和澳門的葡萄牙人搭上了線,西方大量的自然科學書籍翻譯了過來,又讓孫元化的小兒子孫和京負責整理中國古代在自然科學方面的知識,結合起來教給學生。

現在許多自然科學知識已在唐軍的書院裡得到了普及,加上李鴻基不時心血來潮想起了一些,然後再交給孫和京這些人驗證,可以說,現在唐軍在自然科學知識方面有些地方已超過了歐洲,從唐軍學院出來的學生,得到這個結論當然是再正常不過。

李鴻基之所有能看重方以智,是在大多數人都對那些自然科學不屑一顧時,他還能堅持自己的研究,而且能箸書立說,取得成就,比之在唐軍學院中培養出來的人才更要勝上一籌。

方以智頓時收起了小覷他人的心思,自己靠與西洋人交往,纔得到這條結論,沒想到參加唐軍考試的人卻許多人知道,當是他拿到卷子看到題目時,還以爲那個李本就是出題的主考,否則何以能和他談起地圓說,沒想到唐軍中的士子也是人人盡知。

柳如是隻好百般安慰顧媚,準備好下場考試才爲要緊,顧媚平靜了下來,她並不服氣這次考試的失利,暗暗下決心要在後兩場考試中板回來。

第二天,顧媚強撐著眼皮起身,她昨晚並沒有睡好,相反,方以智,陳貞慧兩人卻睡得踏實,顧媚沒考好,對他們來說是福不是禍,若是考完試,顧媚和柳如是兩人都不中,自然不用擔心她們會暴露身份,也省了爲她們擔驚受怕。

有了第一天考試的經驗,大家都按號碼整整齊齊排隊進入了考場,等待考官發下試卷,就在大家以爲唐軍的考題又會標新立異時,考卷上面的這句話卻是正正經經的四書五經內容“盡信書,不如無書。”

殷商末年,周武王繼位後四年,得知商紂王的商軍主力遠征東夷,朝歌空虛,即率兵伐商。周武王率本部及八個方國部落軍隊,進至牧野。爆發了歷史上著名的牧野之戰。

商紂王驚聞周軍來襲,倉促調動少量的防衛兵士和戰俘,開赴牧野迎戰。商軍的兵力和周軍相比懸殊很大,但忠於紂王的將士們都決心擊退來犯之敵,展開了一場異常激烈的殊死搏鬥。

後來,《尚書.武成》一篇上說:“受(紂王)率其旅如林,會於牧野。罔有敵於我師,前徒倒戈,攻於後以北,血流漂杵。”

孟子在讀到《尚書.武成》這一篇時,頗有感慨,說道:“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吾於《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無敵於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孟子認爲像周武王這樣講仁道的人,討伐商紂王這樣極爲不仁的人,怎麼會使血流成河呢?孟子不相信《尚書》中的這個記載,才說了這段話。意思是提醒人們,讀書時應該加以分析,不能盲目地迷信書本。

儘管所有讀書人都讀過此句,但在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年代,誰又真正能夠把這句話用到實處,不要說懷疑書中所說了,許多腐儒更是把復古當成至禮,事事要依古禮而行,若有改變,便擡出祖宗家法,這種事到了清朝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國家要亡了尚對變革推三阻四。

許多士子見唐軍總算沒有完全離經叛道,進士一科到底用上了四書五經內容,心裡都鬆了一口氣,答題速度比昨天明顯加快,大多數考生都提前交卷,顧媚也鬆了一口氣,用了半天時間將文章做完。

第三天,顧媚已恢復了信心,今天是最後一篇了,萬萬不可大意,她展開試題一看,這次的題目是“天圓地方。”另外還要求就此題作詩一首,顧媚大喜,這次她可不會錯答了。

天圓地方來自於古代中國對宇宙模式的三種認識:一是蓋天說,二是宣夜說,三是渾天說。

蓋天說最先認爲:“天是圓形的,像一把張開的大傘覆蓋在地上;地是方形的,像一個棋盤,日月星辰則像爬蟲一樣過往天空,因此這一學說又被稱爲天圓地方說”。

後來雖然大家否認了天與地相連,認爲天地之間爲八萬裡,爲此還有一套很有趣的天高地遠的數字和一張說明太陽運行規律的示意圖──七衡六間圖。古代許多圭表都是高八尺,這和新蓋天說中的天地相距八萬裡有直接關係。

到了唐時,蓋天說已經破產,但天圓地方中的圓符合中國道家通變、趨時的學問,方,是中國儒家人格修養的理想境界:“智欲其圓道,行欲其方正”。圓方互容,儒道互補,構成了中國傳統文化的主體精神,因此天圓地方的說法還是被人接受,而渾天說中的地是圓形反而沒有人相信。

其實地是圓的,早可以在《張衡渾儀註》找到,張衡渾儀註說:“渾天如雞子。天體圓如彈丸,地如雞子中黃,孤居於天內,天大而地小。天表裡有水,天之包地,猶殼之裹黃。天地各乘氣而立,載水而浮。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又四分度之一,又中分之,則半一百八十二度八分度之五覆地上,半繞地下,故二十八宿半見半隱。其兩端謂之南北極。北極乃天之中也,在正北,出地上三十六度。然則北極上規徑七十二度,常見不隱。南極天地之中也,在正南,入地三十六度。南規七十二度常伏不見。兩極相去一百八十二度強半。天轉如車轂之運也,周旋無端,其形渾渾,故曰渾天。”

顧媚相信唐軍出此題的意思就是要否認天圓地方,認爲地也是圓的,她很快答完,用了半天時間就交了卷,出來後輕輕鬆鬆,無論如何,都已考完了,現在要做的就是等待。

唐軍的這次大考一共用了十天,除了進士一科用了三天外,其它每科用時最長不超過二天,而且每科的時間都錯開,其中明字一科最爲簡單,只需考生照書抄字就行,不過規定了時間,到時自然比的是抄字的速度和齊整。

唐軍並沒有限定考生報考的門數,有的考生爲了增大自己錄用的機率,竟然七科全參加,這樣的人到最後只能累個半死,連考十天,有幾個人能受得了。

柳如是參加的是最後一天的參謀一科考試,這科太難,而且一不小心有觸怒唐軍的危險,又是分在最後,所以只有區區數百人報考,也只有一天的時間,考生只要交一篇時事的策論即可。

考試完畢後,士子們都輕鬆了下來,無論考得的如何,考試已經過去了,中與不中,要等放榜的時候才知道,不如趁機給自己放鬆,因此,西安境內這段時間的青樓,酒樓生意特別火爆。

唐軍放榜的時間定在二十天後,各科統一放榜,考生經歷二十天輕鬆的時間後,這天終於到來,所有的士子一大早都擠到了張榜的牆壁前,要在第一時間知道自己是否得中的消息,方以智等人也不倒外,四人一大早就擠到了榜前,柳如是和顧媚都緊張萬分。

李鴻基生怕大家太過擁擠,會發生踩踏事件,特意令人抄寫了數十份榜單,在西安士子最爲集中的地方張貼,但大多數人還是擠到了試院門外觀看,這個地方對士子們來說自然有特殊的意義。

第73章 收穫第4章 軍營比武第90章 暴露第16章 法不責衆上第1章 分封第50章 兩難選擇第24章 不期而遇第18章 亮牌上第79章 天才加白癡的計劃第64章 任務第16章 纏戰不休下第57章 緊追不捨第18章 強攻第55章 亂夜第8章 火槍第33章 蠻人阿奴第33章 黯然收場(上)第42章 判決第54章 夜闖王府第22章 投效第20章 噩耗第16章 纏戰不休下第56章 惹火上身第41章 成都攻防第97章 大敗第3章 張家寨上第20章 馬科上第12章 禍天之物第38章 蠢蠢欲動第2章 巧遇第22章 鳳與鴨第37章 包圍成都第17章 風暴前夕上第6章 稅制改革上第10章 一網成擒第22章 鳳與鴨第26章 亂局第27章 殺,放?第43章 三道試題第5章 錢糧問題下第20章 九死一生的行程第70章 狩獵第11章 虛驚一場第88章 使節(上)第9章 遇襲第56章 退避第18章 亮牌上第3章 一鼓而下第49章 身份轉變第16章 疲敵第43章 禮尚往來第3章 召見第46章 六大高手第31章 權力之顛第14章 火炮試射上第10章 一網成擒第3章 大明郡主下第35章 雲聚西安第12章 蒙古各部下第29章 發現第47章 相逢不識第51章 狐假虎威第27章 絕境求生第58章 戲正酣第20章 下馬威第6章 稅制改革下第85章 淮安城中第9章 大炮上第61章 任卿選官第29章 闖王門生(下)第23章 數路攻擊第8章 折服下第36章 黃金之爭第21章 草原巨城第20章 馬科上第28章 林丹遺孀第35章 意外之喜第43章 男人拋繡球第35章 吳府第31章 流血衝突第14章 對射第30章 崇禎被俘第64章 任務第24章 設宴勸降上第13章 毒手佛心第41章 大比武中第7章 暗流洶涌下第10章 兵器買賣上第29章 闖王門生上第78章 神仙難爲第13章 烽火連天上第73章 收穫第11章 後金出兵下第29章 闖王門生(下)第65章 做媒第4章 試探第14章 對射第26章 河南大戰上第35章 雲聚西安第9章 冒犯
第73章 收穫第4章 軍營比武第90章 暴露第16章 法不責衆上第1章 分封第50章 兩難選擇第24章 不期而遇第18章 亮牌上第79章 天才加白癡的計劃第64章 任務第16章 纏戰不休下第57章 緊追不捨第18章 強攻第55章 亂夜第8章 火槍第33章 蠻人阿奴第33章 黯然收場(上)第42章 判決第54章 夜闖王府第22章 投效第20章 噩耗第16章 纏戰不休下第56章 惹火上身第41章 成都攻防第97章 大敗第3章 張家寨上第20章 馬科上第12章 禍天之物第38章 蠢蠢欲動第2章 巧遇第22章 鳳與鴨第37章 包圍成都第17章 風暴前夕上第6章 稅制改革上第10章 一網成擒第22章 鳳與鴨第26章 亂局第27章 殺,放?第43章 三道試題第5章 錢糧問題下第20章 九死一生的行程第70章 狩獵第11章 虛驚一場第88章 使節(上)第9章 遇襲第56章 退避第18章 亮牌上第3章 一鼓而下第49章 身份轉變第16章 疲敵第43章 禮尚往來第3章 召見第46章 六大高手第31章 權力之顛第14章 火炮試射上第10章 一網成擒第3章 大明郡主下第35章 雲聚西安第12章 蒙古各部下第29章 發現第47章 相逢不識第51章 狐假虎威第27章 絕境求生第58章 戲正酣第20章 下馬威第6章 稅制改革下第85章 淮安城中第9章 大炮上第61章 任卿選官第29章 闖王門生(下)第23章 數路攻擊第8章 折服下第36章 黃金之爭第21章 草原巨城第20章 馬科上第28章 林丹遺孀第35章 意外之喜第43章 男人拋繡球第35章 吳府第31章 流血衝突第14章 對射第30章 崇禎被俘第64章 任務第24章 設宴勸降上第13章 毒手佛心第41章 大比武中第7章 暗流洶涌下第10章 兵器買賣上第29章 闖王門生上第78章 神仙難爲第13章 烽火連天上第73章 收穫第11章 後金出兵下第29章 闖王門生(下)第65章 做媒第4章 試探第14章 對射第26章 河南大戰上第35章 雲聚西安第9章 冒犯
主站蜘蛛池模板: 余江县| 萍乡市| 东山县| 依兰县| 洛南县| 宁阳县| 奉节县| 桐乡市| 定日县| 肇东市| 建昌县| 邹城市| 建阳市| 苏州市| 郯城县| 稷山县| 祥云县| 易门县| 永顺县| 晋中市| 保靖县| 繁峙县| 农安县| 仁布县| 基隆市| 平阴县| 稻城县| 晋州市| 祁东县| 宾阳县| 宿松县| 安远县| 厦门市| 高台县| 克什克腾旗| 漳平市| 垣曲县| 巴东县| 广宗县| 台北市| 突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