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61章 任卿選官

若說唐軍接手河南,就能避免遷移中死去的百分之九五災民活下來,那太高看當時唐軍的能力了,湖北遷到遼寧,死去的人口如此少,固然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唐軍上下高度重視,準備周到的原故,另一部分原因則是唐軍絕對不願承認的,唐軍可能有意借遷移之機,淘汰一部分老弱,確保遷入東北的移民以青壯爲主。

這種淘汰當然不能在唐軍境內進行,漫說唐軍此時出兵河南不合時宜,就是衝著這一條唐軍恐怕也不會出兵,畢竟如果把太多老弱遷到東北去的話,唐軍的移民成本花費遠比現在要多。

這樣一來,能夠到達湖北的人,大多經過了河南一段路程的嚴禁考驗,在那種半飢不飽,缺衣少藥的狀態下,能夠堅持過來的人身體素質都不會太差,數千裡遷移,才能讓唐軍創下傷亡率如此低的原因。

隨著大隊的饑民來到,整個湖北與河南交界之地,填滿了河南過來的饑民,不過,整個湖北水利便利,災民們被唐軍派出的軍醫檢查過身體後,馬上被輸送出去,從湖北到陝西,以前用來運送物質的丹江水道全部塞滿了運送移民的船隻。

到了商南,移民們纔要下來走路,等到了潼關,又可以重新利用水路行走,沿著黃河北上,其他走陸路的移民也大多有馬車趕路,陝西的這一段路移民們毫不費力。真正需要考驗他們地是出了陝西,正式踏上大草原的歷程,這裡沒有水道。唐軍也不可能提供那麼多的馬車,除了婦孺,青壯年一律要靠兩腳來走路。

唐軍在大草原上地第一座城是得勝城。這些移民。多數人都是第一次來到大草原。開頭看到大草原的風光滿心高興,他們在陝西的這段時間,雖然都有舟,車代步,但每天趕路也不超過百里,從河南走過來地疲累都得到了一定地恢復。精力也充分地很。

唐軍對遼寧的宣傳充滿了誘惑,許多人對在北方紮根下來都充滿了信心,黝黑肥沃的土地,免費的種子。免費的耕牛,五年的免租,甚至有唐軍還語焉不詳地提到有金礦,等到移民們再追問,唐軍又不肯說了,搞得一些移民心裡癢癢的。

唐軍若讓災民自願前去,多數人是不願意,對唐軍的宣傳也不願意聽,認爲肯定是假的,可是一旦唐軍下了強制命令,他們沒有選擇,對唐軍地宣傳馬上深信不疑,巴不得唐軍對北方的描述越詳細越好。

只是草原千篇一律的風光,很快讓移民們厭倦起來,數十里纔有一處的補給,而且,糧食也換成以粗糧爲主,許多人再也沒有剛看到草原時的歡喜,只是默不作聲的趕路。

這次移民,稱爲百萬大移民,但究竟移了多少人,後世一直沒有一個結論,有人說是五十萬,有人說是一百萬,更有人說是達到了一百五十萬。

之所以相差這麼多,是因爲唐軍在這次大移民之後,一直沒有停止過向北方的移民,說五十萬人的是根據唐軍的記錄,李巖部率五十萬人來歸,推測這五十萬人被唐軍全部移到東北,可是唐軍在李巖來歸之前已開始了移民,李巖來歸之後,還有不少河南的饑民向唐軍領地涌來,也一併移民到東北。

這次大移民,持續了兩個多月時間,勝利城作爲歸化城前面的最後一站,城主林子卿對移民的數量和狀況有簡略的記錄,他寫道:“從八月初開始,城中的移民每天要接待三千人,到了八月中旬,移民猛增到每天四萬人有餘,直到九月初移民才重新降爲三四千人,到了十月中旬,移民才正式結束。

他還記道移民們的精神很好,他們大多是青壯,老小和小孩較少,他們都是以村爲單位,整村整村的行走,路上許多單身男女在長輩的主持下,重新組建了家庭,有些失去父母的孩子也有人搶著認養。

搶著認養孩子很正常,唐軍在東北給移民劃分土地是以人口計算的,多一個人,就能多分三十畝地,事實上,等到了東北,分給他們的土地遠遠不止三十畝,東北太大了,又都是平原,戰火一起,原來的九成居民都已喪生,一百萬人散下去,一點影都沒有,負責移民的官員通常量也不量,指著一大塊地就讓移民們自己圈起來,這地的面積通常是規定的二倍,三倍。

從林子卿的記述中,大約可以推算出此次移民至少也有七八十萬人,唐軍在北方都是按戶數來劃分土地,耕牛的,在長時間的寂寞旅行中,許多男女產生了愛幕之情,也是理所當然,更多的纔是要互相尋找依靠,許多人在大災中失去了父母,兄弟,姐妹,妻子,丈夫,唯有重新組成家庭,才能掩埋舊的悲傷,迎接新的挑戰。

等到移民到達東北時,高傑和劉宗敏的二路人馬已經橫掃了吉林和黑龍江兩省的滿人,鄂爾春人等原住民,唐軍最遠已到達庫頁島的邊沿,若不是天氣逐漸轉涼,唐軍還可以走得更遠。

這次唐軍對滿人的戰爭分外殘酷,唐軍不需要俘虜,在南方還是秋高氣爽時,北方寒冷的冬季就要到了,他們的房屋需要空出來,給唐軍的移民居住。

高立功在得知唐軍的大移民政策後,才知李鴻基爲什麼對他的奏章如此生氣,漢人打下來的土地是用來容納漢人的,絕不能消滅一個遊牧民族,又讓一個遊牧民族重新崛起來原來的土地上,實際上,唐軍從擊敗蒙古人開始就如此做了,不然草原上也不會新崛起數十座大小城池

知道了唐王的意圖,唐軍自然不會再對當地地居民留情。除了年輕的婦女,吉林,黑龍江兩省的居民被屠殺一空。近二十萬人死在唐軍地屠刀下。

李巖手下的義軍共有三萬多人,這些人在數月前也多是饑民,唐軍自然不會讓這些人加入軍隊。

更不可能給他們發放軍餉。李鴻基僅讓李巖可以挑選出三百人作爲他的親衛。其他人也全部遷到東北。

這一條,唐軍以爲李巖本來是萬難答應地,準備讓李巖討價還價,沒想到李巖一口答應,並將自己地親族一大半也遷到東北,他本人也願到東北戍邊。這條提議卻讓唐王否決了,李巖剛到湖北,李鴻基地旨意早已來到,讓他帶著手下的重要將領一起到西安接受唐王的封賞。

李巖本來還想帶人一直護著移民一直到北方。不過,接到唐王的旨意,李巖只能將這個念頭打消,帶著李仵,李俊趕到西安。

邢紅娘本來要留在湖北協助管理災民,只是見到唐軍安派的井井有條,又加上牛金星對她不停的套近乎,也就跟著李巖一直來到西安。

李巖來西安地第二天,李鴻基就在自己的書房裡接見了他。李鴻基的書房是唐軍重地,非一般的重臣不可進入,李巖並不知道這個規矩,給他引路地侍衛卻大爲驚訝,不知這個小小的流民首領爲什麼會受到唐王的重視。

李巖在歷史上曾對農民軍起義有過重大貢獻,正是有他的加入,農民軍才能攻破北京城,可是兵敗後又被自己殺了,打量著眼前的這個人,李鴻基涌上了一種莫名的情緒。

李巖只比李鴻基小一二歲,長得英俊挺拔,雖然是一臉的書卷氣,卻沒有弱不禁風的感覺,反而英武過人。

在李鴻基打量李巖時,李巖已拜倒:“參見唐王殿下,殿下千歲,千歲,千千歲!”

李鴻基連忙示意旁邊的侍衛將他扶起:“李愛卿請起,孤王等你多時了。”

李巖還以爲李鴻基說得只是客套話,卻不知李鴻基此話另有意思,忙又拜了下去,李鴻基連忙搖手:“愛卿不必如此,孤王不喜別人動不動就下拜,就坐著說話好了,來人,賜坐。”

李鴻基的話一說完,一個女子拿過來一張椅子,李巖只能斜著身子坐下,屁股卻還有一邊懸空,李巖雖然沒有做過官,但他的家教很嚴,在他父親李精白麪前,也只能如此坐著。

李巖對那名搬椅子的女子雖然只是驚鴻一瞥,心中卻涌起一股驚訝的感覺,那女子姿色再美,李巖也不會感到奇怪,唐軍已佔有全國一半之地,轄下人口數千萬,要找幾個美女服侍唐王當然容易,只是那女子身上卻有一種過人的貴氣,如此貴氣的一個女子怎麼會出現在唐王的侍女中。

李鴻基看著李巖如此坐勢,倒沒有想到他的心思到了自己的侍女身上:“李愛卿今日來歸,孤王不能薄待於你,以愛卿自己看來,適合何種位置。”

李巖大訝,把剛纔對那個侍女的懷疑馬上拋開,疑神思對起來,自己來時,已想到唐王會封自己一個官做,可唐軍此語竟好象要自己來選擇,這從來沒有想過,李巖不由試探道:“巖不才,願到北方爲殿下守衛邊匿。”

“這個孤王已駁了,你再選一個,三省,八部之內,四品之下的官職由你挑如何?”

李巖這才吃了一驚,唐王讓他挑官職竟然是真的,初投唐軍,不但寸功未立,反而讓唐軍接受上百萬的饑民,李巖自付唐王若能給他一個五品的官已是不錯了,沒想到竟是四品,唐王何以對自己如此重視,他還以爲是宋獻策的推薦,心中對宋獻策暗暗感激,可是自己剛來,不能鋒芒太露才好,想到這裡,李巖定了定神:“臣願爲一名遊騎將軍。”

李巖話一說口,李鴻基大爲驚訝,李巖父親是文官,他自己也是苦讀詩書,按理應當對武夫看不起纔對,怎麼會想當將軍,而且唐軍的遊騎將軍只是從五品,與四品相差了三個等級。

李鴻基略一思索,已知道了李巖的用意,他在歸唐之前,一定已經知道了唐軍中武將的地位並不比文官要低,而且此時天下尚未一統,武將更能建功立業,有四品高官不選,那是不讓別人認爲他是不勞而獲。

李鴻基微微一笑:“既然愛卿要做武將,孤王成全你,不過遊騎將軍太小,孤王就封你爲定遠將軍,如何?”

定遠將軍爲正五品,李巖思付也未嘗不可,連忙拜謝,李鴻基又留他談了一會兒,李巖還是初次見到李鴻基,涉及唐軍的一些政策,即使有意見也不敢多談,李鴻基很快就倦了,讓李巖退了下去。

李仵和李俊兩人在門口焦急的等待著,他們沒有得到李鴻基的接見,自然不能進唐王府,而邢紅娘本來也在門口等著,只是一會兒就被她的姐姐邢秀娘叫進了王府。兩人只能獨自等待,他們都知道李巖進去唐王肯定就會提出對李巖的封賞,只有李巖的官封得大,他們才能水漲船高。

李巖一出來,李仵就急不可奈的問道:“大哥,殿下封你什麼官?”

李俊卻道:“殿下爲人如何?”

看著兩人熱切的望著自己,李巖微微一笑:“殿下見解獨到,我等遠遠不及,至於官嗎,我現在已是唐軍中的定遠將軍了。”

李仵深了一口氣,他們數月後尚是一介白丁,李巖也不過是個舉人身份,如今成爲了唐軍的定遠將軍,日後唐軍取得了天下,前途更是不可限量,李仵拍了拍一些自己的胸口:“那就好,那就好!”

李巖見自己的弟弟如此在意官位,不由搖了搖頭,若是說出唐王要封他四品官,被他拒絕時,不知李仵會如何反應,不過,此事他只能埋在心裡,免得傳了出去,惹起閒言碎言,爲官之道,他父親教過他很多,雖然他不一定都認同,但初到唐軍境內,謹慎小心一點總沒有錯。

李仵高興了一會兒,又忍不住問道:“不知殿下封我爲何官職。

李巖只好道:“殿下尚未對你們冊封,不過,吏部尚書許大人昨天已將你們的名單拿了去,估計你們的冊封也會馬上下來。”

得不到唐王的親自封賞,兩人都有點遺憾,不過,很快就猜測起自己的官職,一副興高彩烈的樣子。

第2章 巧遇第49章 吃癟第27章 兵臨城下第7章 出使第21章 新立大汗第66章 矮黑人第17章 風暴前夕上第10章 伐明之策第17章 重振夫綱第16章 沙地行軍第58章 交惡第90章 使節(下)第13章 寶雞第24章 不期而遇第11章 虛驚一場第51章 渤泥第20章 虎狼之藥第15章 湘河炮聲第14章 火炮試射下第29章 發現第11章 後金出兵下第30章 崇禎被俘第7章 暗流洶涌下第19章 初戰下第76章 返回第60章 強權第32章 太原城破下第18章 蒙古聖物上第75章 勢如破竹第18章 落入陷井八十一章 兩全其美第36章 臨陣招兵第54章 遭遇第5章 伐明三策第31章 慘烈攻城下第8章 折服上第2章 登陸苦戰第16章 三線作戰第18章 蒙古聖物下第10章 狼煙再起第55章 思謀脫困第33章 欽差第六十 間番屬法第12章 聲東擊西第42章 同窒操戈第35章 各人歡喜各人憂第7章 斬新一頁第30章 搶佔先機(上)第29章 陣前談判第17章 碧血第49章 身份轉變第92章 俘虜進京第10章 狼煙再起第30章 突襲第28章 僵持不下(上)第74章 黃土隘第89章 海軍初創第2章 財路第52章 大軍圍城第83章 馬尼拉城破第25章 洪承疇(上)第8章 邢秀娘下第40章 大比武(上)第15章 定計第32章 教訓第36章 互探第58章 交惡第50章 形勢分折第六十 間番屬法第25章 覆滅第84章 激戰總督府第58章 進城第30章 直搗盛京第44章 新艦試水第38章 蠢蠢欲動第75章 國家賠償第44章 紅顏禍水第六十 間番屬法第12章 聲東擊西第24章 衝突第25章 洪承疇(下)第78章 聯合第17章 風暴前夕下第10章 賺錢上第14章 歸化城(下)第5章 定都之爭第57章 遼陽大火第100章 江山一統第4章 好事成雙第63章 反應第22章 誤會第10章 伐明之策第52章 姐妹相認第28章 銀彈攻事第83章 官逼民反第25章 洪承疇(上)第28章 僵持不下(上)第1章 大封功臣第62章 大屠殺第17章 功敗垂成
第2章 巧遇第49章 吃癟第27章 兵臨城下第7章 出使第21章 新立大汗第66章 矮黑人第17章 風暴前夕上第10章 伐明之策第17章 重振夫綱第16章 沙地行軍第58章 交惡第90章 使節(下)第13章 寶雞第24章 不期而遇第11章 虛驚一場第51章 渤泥第20章 虎狼之藥第15章 湘河炮聲第14章 火炮試射下第29章 發現第11章 後金出兵下第30章 崇禎被俘第7章 暗流洶涌下第19章 初戰下第76章 返回第60章 強權第32章 太原城破下第18章 蒙古聖物上第75章 勢如破竹第18章 落入陷井八十一章 兩全其美第36章 臨陣招兵第54章 遭遇第5章 伐明三策第31章 慘烈攻城下第8章 折服上第2章 登陸苦戰第16章 三線作戰第18章 蒙古聖物下第10章 狼煙再起第55章 思謀脫困第33章 欽差第六十 間番屬法第12章 聲東擊西第42章 同窒操戈第35章 各人歡喜各人憂第7章 斬新一頁第30章 搶佔先機(上)第29章 陣前談判第17章 碧血第49章 身份轉變第92章 俘虜進京第10章 狼煙再起第30章 突襲第28章 僵持不下(上)第74章 黃土隘第89章 海軍初創第2章 財路第52章 大軍圍城第83章 馬尼拉城破第25章 洪承疇(上)第8章 邢秀娘下第40章 大比武(上)第15章 定計第32章 教訓第36章 互探第58章 交惡第50章 形勢分折第六十 間番屬法第25章 覆滅第84章 激戰總督府第58章 進城第30章 直搗盛京第44章 新艦試水第38章 蠢蠢欲動第75章 國家賠償第44章 紅顏禍水第六十 間番屬法第12章 聲東擊西第24章 衝突第25章 洪承疇(下)第78章 聯合第17章 風暴前夕下第10章 賺錢上第14章 歸化城(下)第5章 定都之爭第57章 遼陽大火第100章 江山一統第4章 好事成雙第63章 反應第22章 誤會第10章 伐明之策第52章 姐妹相認第28章 銀彈攻事第83章 官逼民反第25章 洪承疇(上)第28章 僵持不下(上)第1章 大封功臣第62章 大屠殺第17章 功敗垂成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叙永县| 千阳县| 茶陵县| 雅安市| 张家港市| 昭觉县| 太保市| 沁阳市| 长顺县| 万载县| 汉川市| 普定县| 水富县| 甘南县| 朝阳市| 南丰县| 屏东市| 陆川县| 宁明县| 长沙市| 芜湖县| 安远县| 武城县| 叙永县| 运城市| 绥芬河市| 新宁县| 濮阳县| 德保县| 五莲县| 大安市| 阿拉善右旗| 麦盖提县| 甘德县| 虎林市| 莱阳市| 昔阳县| 阿克陶县| 祥云县| 乌拉特中旗| 吉木萨尔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