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6章 三線作戰

公告:老茅的新書逆隋上傳,書號183614,請大家多多捧場。

隨著馬維興的出戰,唐王府忙成了一片,所有的唐軍高官都在唐王府新開的一個軍機處辦公,軍機處是李鴻基仿清朝設立的一個臨時機構,只在打仗時才採用,周鳳梧,洪承疇,高立功,許鼎臣四人爲臨時軍機大臣。

建立這麼一個臨時機構,只是李鴻基想出來偷懶的最好辦法,沒有田玉珠幫他整理抄寫各種文書奏報,李鴻基頭痛萬分,一天要用七八個時辰埋頭在文書裡,現在大戰一起,各種事務更是多如牛毛,再不找人幫忙,他一天十二個時辰忙個不停也處理不完。

李鴻基賦予了軍機處臨時全權處理軍政的權力,除了在西安的兵馬不得擅自調動外,各地一萬人以下的兵馬調動軍機處可以先處理再上報李鴻基,一萬人以上的兵馬調動需給李鴻基用印後才能發出,其餘糧草,兵器的調動都可以由軍機處作主,軍機處意見不統一時才由李鴻基來決斷,由於這個機構只是在戰時成立,軍機處隨時可以解散,李鴻基倒不怕軍機處以後會尾大不掉。

唐軍現在是在三線作戰,成立軍機處後,李鴻基反倒有了清閒的時間,這些天,除了劉芳亮處傳來好消息外,另外兩條戰線的消息卻並不好,李鴻基還是強忍住沒有插手,他有自知之明,無論是政務還是軍事,他都不可能強過這四人,他唯一的優勢就是知道歷史的進程,以前依靠自己一個人戰戰兢兢走到了這一步,幸好沒有犯下大錯,以後自己就可以儘量少做,只要把握大方向就可以。

劉芳亮在大別山搞得紅紅火火,拿下天堂寨後,劉芳亮只穩定了一個月,就張開了血盆大口,連續攻下了十幾個山寒,將各個山寨獲取的財物作爲軍費,給山裡的百姓分糧分地,同時招兵買馬,部隊已擴充到了八千人,軍機處又已派出數批低級軍官給劉芳亮,以滿足他擴軍的要求,不過,物質卻送不出去了,官軍查的太緊,只能依靠他們自己在大別山煉製武器,除了原先的五千支火槍外,現在劉芳亮面臨著連刀劍都不足的窘境,新招的軍隊只能用從各個山寨中繳獲的武器,擴軍的速度慢了下來。

唐軍派出的技術人員已在大別山發現了多處鐵礦,但要開採出來卻還要一段時間,而且在大別山也不可能製造火器,只能打造刀劍,現在劉芳亮依靠所帶的火器將大別山的各個山寨打得毫無抵抗之力,一旦火器用完,他就沒有這舒服了。

甘肅求救的奏章經過已到了朝庭的手裡,儘管崇禎知道和唐軍終斷貿易會導致李自成的進攻,他在山西也命曹文詔作好了準備,沒想到唐軍進攻的卻是甘肅,朝庭對甘肅是鞭長莫及,只得採用圍魏救趙的辦法,令曹文詔馬上進攻山西的唐軍。

曹文詔接旨後不敢怠慢,盡起十萬大軍從太原出發,一路攻交城,祁縣前線,一路由陳奇榆統領往攻武鄉,唐軍沒料到官軍會分兵遷回,武鄉只是一個縣城,後面靠著濁漳河,無險可守,唐軍當時攻山西推進太快,武鄉的官軍害怕棄守,唐軍才接管了武鄉。

後來唐軍和朝庭進行對持,武鄉卻成了一個雞肋,唐軍的水軍太弱,就是船隻也沒有多少,隔著一條河物質人員的輸送都大大不便,但又沒有放棄的道理,若武鄉被官軍所佔,官軍可沿河直接攻擊唐軍的沁洲(今沁縣),安潞(今潞城市)兩洲。

武鄉只有三千唐軍,哪裡能擋住陳奇榆五萬大軍,本來按這種情況,唐軍並不要求部隊死守,守軍完全可以撤出來。守衛武鄉的是唐軍驍騎中校馬繼光,馬繼光是唐軍商洛軍官學校三期出身的將領,儘管那時李鴻基已不再親自教學,但所有的軍官還是把自己當成唐王的門生,馬繼光是驕傲的,他不想給唐王門生臉上摸黑,還沒接戰就撤退,他一方面派人飛馬向後方沁洲的定遠將軍劉希元彙報,一面準備在武鄉阻擊陳奇榆。

劉希元接報後大驚,這不是讓三千人白白送死嗎,一面嚴令馬繼光撤退,一面準備船隻接應,這時陳奇榆的大軍已將武鄉三面包圍了,西面是濁漳河,陳奇榆也派出水軍準備將武鄉的唐軍全部截住。

濁漳河寬度只有兩百多米,劉希元在河對岸架起了大炮,雖然只是迫擊炮,但已可以將武鄉的兩三裡範圍納入保護範圍,陳奇榆也帶有大炮,他所帶的大炮雖然有七八百斤重,便射程和唐軍的迫擊炮差不多,和唐軍的迫擊炮對戰,並不佔優勢,陳奇榆轉而放棄了將武鄉唐軍全部殲滅的打算,只是想攻下城就可以了。

馬繼光正在佈置武鄉的防禦,突然接到劉希元撤退的命令,馬繼光大爲不樂意,對傳令兵道:“告訴劉將軍,我部現已和官軍接戰,無法後撤,要讓百姓先走,百姓撤完,我軍即退。”

傳令兵無奈,只得返回向劉希元報告。

馬繼光自然有自己的想法,武鄉是與官軍的第一戰,若唐軍一開始就撤退,武鄉的百姓自然會陷入官兵之手,唐軍在這裡統治了一年多,大部分百姓已心向唐軍,唐軍怎能把他們丟下不管,何況不戰而退還會在百姓心中造成很壞的影響,讓大家懷疑起唐軍的實力來,許多勢力恐怕又要蠢蠢欲動。

而且沁洲的唐軍防守也也沒有完全準備好,他若能拖住官軍數天,自然對沁洲的防守大大有利,所以馬繼光先把武鄉的老百姓撤了出來,自己率軍和官軍接戰。

劉希元接到傳令兵的回報,對馬繼光不聽軍令的行爲大爲不滿,原本劉希元的意思並沒有要將老百姓撤出,畢竟這是和朝庭打仗,官軍來了,雖然會對百姓造成損失,但不會象韃子一樣來個殺光,搶光,馬繼光把百姓撤了出來,劉希元又不能不接,只能先把百姓運走,這等於劉希元被一個小自己二級的驍騎中校指揮了一回,讓劉希元頗感惱火。

劉希元將武鄉百姓全部接走後,馬繼光已在武鄉守了兩天,此時三千人只剩下不到八百人,馬繼光才坐上劉希元在河邊安排接應的船隻返回沁洲。

官軍在武鄉也死傷了五千多人,大大出乎了陳奇榆的意外,陳奇榆本想率軍出其不意拿下武鄉,馬上渡河攻擊沁洲,沒想到小小的武鄉就擋了他兩天,最後還讓敵軍渡河跑了,讓陳奇榆對唐軍的戰力又估高了一層,武鄉攻克後,陳奇榆大軍的銳氣已挫,而且已失去了戰術的突然性,陳奇榆乾脆在武鄉修整了數天,再準備渡河攻打沁洲。

馬繼光雖然重挫了官軍,而且又將武鄉的百姓全部掩護過河,還讓沁洲有了數天的備戰時間,可以說功不可沒,但劉希元因爲馬繼光抗命,還是將他撤職,馬繼光部下頗爲替他鳴不平,要越級上告,馬繼光倒是很清醒,戰場抗命,劉希元沒斬了他已是手下留情,若要上告,恐怕他的處罰會更重,攔住了部下,老老實實的接受了處分。

官軍在陳奇榆這路雖然傷失不小,但收復了一個縣,也算是略有進展,曹文詔在祁縣前線卻只能和唐軍大打炮戰,不能前進一步。

祁縣被唐軍佔領了近兩年,一直作爲唐軍的最前線,工事早已修築成銅牆鐵壁,兩城還配置了上百門大炮,官軍根本是攻無可攻,好在曹文詔的大炮比唐軍還多,早在曹文詔率軍在山西大敗高迎祥時,繳獲了數門唐軍的大炮,大炮的性能讓曹文詔大爲震掠,比朝庭從葡萄牙人手中購買的還要好,曹文詔深知若朝庭的火炮若不能發展,只能處於捱打的地位,他把兩門火炮千里迢迢的運回北京,供京城神機營的工匠研究,仿造。

徐光啓當時已是七十多歲了,聽到了唐軍火炮的射程,也坐不住,不顧年老體衰,親自帶領幾個徒弟和數名葡萄牙的造炮技術人員研究,發現的唐軍使用了威力更大的火yao配方,又有了唐軍大炮的參照,徐光啓又和衆人一起改進了鑄炮的技術,現在朝庭最新造出來的火炮已和唐軍相差無幾了。

雙方在祁縣都想用火炮壓住對方,每天戰場上都是炮聲隆隆,雙方的重炮一天就能發射數千發炮彈,這是人類歷史上的第一次大規模炮戰,雖然唐軍的炮廠生產規模遠比朝庭的要大,但唐軍需要火炮的地方太多,在草原上新建的各個城池,更需要許多大炮來守衛,而曹文詔幾乎集中了朝庭一年來生產的所有大炮,因此,一直依靠大炮的唐軍在祁縣,交城前線,大炮反而沒有官軍的火炮多。

但唐軍有堅固的工事可以依靠,雙方的炮戰爭竟是半斤八兩,誰也奈何不了誰,不過,進行到第五天,曹文詔就不得不停止了炮擊,撤出了唐軍大炮的射程,這五天來,官軍已損失了五十多門大炮,這還不要緊,官軍還有一百五十多門,關健是官軍的炮彈不夠了,五天時間,發射了一萬多發炮彈,朝庭每枚炮彈的造價高達三十兩銀子,一萬多發那就是四十多萬兩銀子沒了,曹文詔再也經不起這麼大的消耗。

五天來,唐軍也發射了近萬發炮彈,唐軍的大炮雖然比官軍少,炮彈卻儘管夠,兩縣總共存了五萬多發炮彈,以這樣怕強度夠打一個多月,到時唐軍的補給早到了,隨著唐軍火炮生產的加大,唐軍炮彈的造價已由原來的十兩銀子降到了只有六兩,拼消耗,朝庭哪能和唐軍比。

但在如此強大的火力面前,官軍人多的優勢根本發揮不出來,誰也不會驅著自己的士兵去送死,官軍不得不和唐軍炮戰,期望能將唐軍的大炮先打掉,沒想到受不了的是自己。

曹文詔停止了炮擊,唐軍的大炮也停了下來,官軍已在唐軍射程之外,沒有必要浪費炮彈,唐軍也不出城追擊,就這麼靜靜的對持,雙方的戰場都安靜了下來。

鳳縣城下的唐軍已整整攻城十天了,十天來除了填平了鳳縣的護城河外,唐軍沒有什麼進展,鳳縣城下唐軍已傷亡了五千多人,雖然真正死了的不過二千,但這個損失已是夠大了,遭糕的是鳳縣還沒有半點攻破的跡象,不知到底要死多少人,唐軍才能拿下這個要害,或者根本就拿不下。

唐軍第一天填平護城河的過程很是順利,官軍的火炮雖然拼命發射,但因爲藏在後面,準度不夠,又有唐軍的十門重炮干擾,唐軍的死傷並不慘重。

但第二天的進攻卻是唐軍的噩夢,由於城外的樹林全部被官軍砍掉,甚至百姓的房屋也被官軍放火燒掉,唐軍打造攻城器械的材料太少,有也是要從很遠的地方運過來,唐軍又錯誤的估計了鳳縣城牆的高度,打造的雲梯竟然比鳳縣城牆矮了數尺,這讓唐軍怎麼登城,冒著官軍的炮火衝到了城下又只能全部返回,白白捱了官軍的兩輪轟炸,死了數百人,而且這種烏龍讓唐軍的士氣大喪。

唐軍在第三天,總算把雲梯打造好了,又開始了攻城,唐軍的大炮也開始了掩護,馬維興不惜把迫擊炮拉到城下發射,迫擊炮的炮手忍著敵人的炮彈時不時在自己頭領飛過,付出巨大的犧牲掩護唐軍進攻,上百門的大炮讓官軍在城頭根本站不住腳,只能往後撤,唐軍歡呼著爬上了城牆。

但等待唐軍的卻是官軍騎兵閃亮的馬刀,上面的城牆就象個巨大的練武場,鳳縣整個城牆的厚度近九米,上面又經過加寬,足有近二十米,足夠騎兵來回馳騁了,唐軍一上城,大炮只能停止射擊,躲在後面的官軍騎兵頓時一涌而上,沒有任何阻礙物的步兵哪裡是騎兵的對手。官軍象砍瓜切菜般將上來的唐軍士兵屠殺個一乾二淨,馬上又躲到了後面的藏兵洞。

唐軍連攻了十天,迫擊炮已損失了一大半,每次唐軍在大炮的掩護下都能輕易攻下城頭,但城頭的這個寬度真是要命,上去的唐軍剛剛立足,馬上被對方的騎兵追殺,後來馬維興發了狠,只派小部分人登城,把官軍的騎兵引了出來,大炮不分敵我一起轟擊,才重挫了官軍,但這種做法第二次就被宋獻策制止了,這樣對自己人太過殘酷,而且官軍上一次當後,下回也不會輕易派出大隊騎兵,唐軍的攻擊行動只好暫時停止。

第38章 蠢蠢欲動第92章 海軍檢閱第12章 聲東擊西第30章 突襲第32章 教訓第73章 光澤縣第32章 太原城破下第13章 逆襲丹江第11章 後金出兵上第23章 波折第75章 國家賠償第32章 皇陵事件第22章 血戰西安上第79章 天才加白癡的計劃第9章 出兵第18章 出賣第64章 任務第15章 湘河炮聲第87章 練兵第57章 緊追不捨第38章 緬甸第84章 不可收拾第26章 河南大戰上第21章 合圍第1章 分封第4章 同赴黃泉(下)第39章 美女威力第7章 邢秀娘上第9章 商議第7章 出使第87章 練兵第17章 爭論第7章 人爲財死第60章 發威第18章 出賣第64章 任務第21章 蒙人攻營第33章 黯然收場(下)第30章 搶佔先機(上)第24章 佈網第8章 褚家家主(上)第65章 登岸第4章 試探第5章 伐明三策第13章 諜戰下第37章 殿試第7章 暗流洶涌下第26章 開拓團第26章 河南大戰上第19章 意外連連第60章 長沙第33章 蠻人阿奴第12章 飽曖第16章 援軍第28章 三方迥異第8章 殺雞駭猴第66章 新的目標第36章 談判(下)第11章 賺錢下第23章 波折第86章 大軍齊集第43章 三道試題第78章 神仙難爲第4章 初次碰撞第16章 纏戰不休上第51章 渤泥第12章 柔情第68章 各有損失第47章 西貢第16章 五年計劃第11章 忠臣孤子第6章 審案第25章 釣魚城第13章 逆襲丹江第2章 面子問題(上)第73章 光澤縣第60章 發威第31章 郡主情仇第38章 女將英姿第9章 大炮下第30章 搶佔先機(上)第59章 混亂第33章 鰲拜之死第59章 騎兵突襲第15章 兵器第100章 江山一統第25章 新的一年第26章 開拓團第36章 臨陣招兵第47章 安慶府第9章 大炮下第49章 逆水逃亡第14章 歸化城(下)第38章 蠢蠢欲動第4章 求親第38章 緬甸第48章 贈槍第38章 女將英姿第41章 大比武中第17章 碧血
第38章 蠢蠢欲動第92章 海軍檢閱第12章 聲東擊西第30章 突襲第32章 教訓第73章 光澤縣第32章 太原城破下第13章 逆襲丹江第11章 後金出兵上第23章 波折第75章 國家賠償第32章 皇陵事件第22章 血戰西安上第79章 天才加白癡的計劃第9章 出兵第18章 出賣第64章 任務第15章 湘河炮聲第87章 練兵第57章 緊追不捨第38章 緬甸第84章 不可收拾第26章 河南大戰上第21章 合圍第1章 分封第4章 同赴黃泉(下)第39章 美女威力第7章 邢秀娘上第9章 商議第7章 出使第87章 練兵第17章 爭論第7章 人爲財死第60章 發威第18章 出賣第64章 任務第21章 蒙人攻營第33章 黯然收場(下)第30章 搶佔先機(上)第24章 佈網第8章 褚家家主(上)第65章 登岸第4章 試探第5章 伐明三策第13章 諜戰下第37章 殿試第7章 暗流洶涌下第26章 開拓團第26章 河南大戰上第19章 意外連連第60章 長沙第33章 蠻人阿奴第12章 飽曖第16章 援軍第28章 三方迥異第8章 殺雞駭猴第66章 新的目標第36章 談判(下)第11章 賺錢下第23章 波折第86章 大軍齊集第43章 三道試題第78章 神仙難爲第4章 初次碰撞第16章 纏戰不休上第51章 渤泥第12章 柔情第68章 各有損失第47章 西貢第16章 五年計劃第11章 忠臣孤子第6章 審案第25章 釣魚城第13章 逆襲丹江第2章 面子問題(上)第73章 光澤縣第60章 發威第31章 郡主情仇第38章 女將英姿第9章 大炮下第30章 搶佔先機(上)第59章 混亂第33章 鰲拜之死第59章 騎兵突襲第15章 兵器第100章 江山一統第25章 新的一年第26章 開拓團第36章 臨陣招兵第47章 安慶府第9章 大炮下第49章 逆水逃亡第14章 歸化城(下)第38章 蠢蠢欲動第4章 求親第38章 緬甸第48章 贈槍第38章 女將英姿第41章 大比武中第17章 碧血
主站蜘蛛池模板: 讷河市| 晋宁县| 鹰潭市| 孟连| 嘉定区| 绍兴县| 分宜县| 桑日县| 邻水| 和平区| 长丰县| 勐海县| 通州市| 宁晋县| 翁牛特旗| 富裕县| 上饶县| 额尔古纳市| 金秀| 洪雅县| 加查县| 海晏县| 大同市| 垣曲县| 凤阳县| 高台县| 彰化市| 洛浦县| 长白| 聂拉木县| 莎车县| 贺州市| 普陀区| 清徐县| 金秀| 新兴县| 勃利县| 珲春市| 旌德县| 西昌市| 凌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