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8章 殺雞駭猴

隨著參加典禮的唐軍官員紛紛返回駐地,整個唐地象一臺機器,全力運轉了起來,無數的軍隊在向西安集聚,川蜀大地上到處是運糧的騾馬,整個長江也是浩浩蕩蕩的運糧船隊。

從商洛到西安的路上,更是排著長長的馬車,這些馬車上,運載的全是剛生產出來的嶄新火槍,大炮,子彈,弓箭,軍刀。

唐軍的這番動作根本沒有瞞人,也沒有打算瞞人,集中如此多的軍隊糧草根本不可能瞞過朝庭的錦衣衛,乾脆大大方方,讓朝庭自己風聲鶴嚦。

宋應星一家正月二十日起程前往商洛,爲了避讓運軍械的馬車,宋應星一行走得緩慢無比,這些馬車上面只是用一快麻布遮蓋,風一吹來,將麻布掀開,就露出了壘成小山一樣的槍枝,大炮更是隻在下面裝上了兩個輪子直接讓馬拉著,黝黑的炮口露出一絲絲殺機。

宋應星看得暗暗驚心,看來唐軍就要對朝庭動手,他爲自己欣幸時,卻不得不爲留在朝庭的許多親朋好友擔心,從北京到西安,宋應星一路行下來,兩相一比較,就知道朝庭與唐軍的差距巨大,不過,他縱然擔心,也無濟於事,只能保佑這場大戰儘快結束,到時他們受傷害的可能性就越小。

出了西安,第一站就是藍田縣,本來從西安到商洛只需要一天時間就夠,可是爲避讓車隊,到了藍田已花了二個多時辰,護送宋應星一家的唐軍就安排在藍田住了下來,第二天繼續趕路,儘管花了兩天時間,還是等到第二天天黑時分,宋應星一家纔到了商洛。

孫元化得知宋應星來到。親自下來迎接,兩人分別十年未見,重新在唐軍中相聚,不由感慨萬分,兩人相見最後一面還是在崇禎元年。當時宋應星第六次參加科舉,前面已經有五次名落孫山,而孫元化已是朝庭的五品高官,身份的差距並沒有妨礙兩人的友情,宋應星對徐光啓執弟子禮,和孫元化就完全是兄弟相稱了。

宋應星的《天工開物》一送到商洛,孫元化就將其中的《五金篇》全部研究過,他從中得到許多啓發,單是練鋅一篇就讓唐軍在冶練技術上進了一大步。鋅是一種藍白色金屬,在常溫下地空氣中,表面會生成一層薄而緻密的鹼式碳酸鋅膜,可阻止金屬進一步氧化,因此在各種金屬表面鍍鋅是防止生繡的最好辦法。

鋅還易溶於酸,也易從溶液中置換金、銀、銅等金屬,在採金銀礦中用途巨大,中國是最早發現鋅和鋅用途的國家,首次記載是在嘉靖年間。而西方,直到宋應星《天工開物》出版一百年後,才首次得到了鋅這種物質,僅此一項,就可知中國的治練技術在明朝末期遠甚於西方,李鴻基受後世宣傳地影響,認爲各種科技西方在明朝末時已超過了中國,花大力氣讓葡萄牙人翻譯西方的各種科技圖書,卻沒有在國內尋找,真是捨近求遠。

鋅在唐軍中的用途廣泛。爲了使槍炮,鐵軌不生繡,唐軍中花在練鋅上的精力甚至達到了練鋼的一半,這也是李鴻基得到祟應星的《天工開物》會如此欣喜,命令情報部不惜代價把宋應星請來的原因,要知道《天工開物》上記載的許多技術在一百年後還是最先進的。

可惜這樣一本書卻在無恥吹噓自己爲十全老人地乾隆時代徹底毀去,乾隆在修四庫全書時發現宋應星哥哥宋應升的詩集裡有反清思想時。將這本純技術的全也列爲禁書,直到民國時期有人在法國的圖書館裡找到這本書明朝的印本時。才重新引入中國,被後人認識。

唐軍以前練鋅都是要先用碳和鋅礦。銅礦共熱,取得鋅和銅的合金一黃銅,然後才從黃銅中取得鋅,鋅在九百二十三度就會沸騰,變成蒸汽狀態,隨煙散失,碳和鋅礦共熱時,溫度往往很快高達一千度以上,這也是西方遲遲不能得到鋅的原因,這種方法練鋅,不但煩鎖,而且效率極差,可這是唐軍以前唯一能練出鋅的方法。

而宋應星提到的練鋅方法卻方便易行,將爐甘石(即菱鋅礦石)裝滿在陶罐內密封,堆成錐形,罐與罐之間地空隙用木碳填充,木碳充分燃燒後,待罐冷卻下來,將罐打破,就可以得到提取出來的金屬鋅錠。

如此簡單的方法在得到宋應星書之前,唐軍中卻沒有一個人提出來,當然,得到了書中的提示,唐軍的研究人員思路大開,將練鋅的大爐全部密封,又不需要在當中加入銅礦,速度效率一下子提升了數十倍。

宋應星第六次科考落第後,絕了仕途之念,回到家鄉江西奉新,孫元化再也沒有和宋應星見過面,孫元化在商洛看到好友邗印的新書時,即爲好友的成就欣慰,又怕好友會陷於戰火中,當得到宋應星請到了唐軍領地後,孫元化才放下心來,記起了自己那次被請的經過,想起恐怕宋應星也是如此,不由面露笑意。

第二天,孫元化就親自領著宋應星參觀商洛的工廠,天一亮,整個商洛山中新安裝上去蒸汽機就發出轟鳴,在這春寒陡峭地天氣,工人們卻全都脫光了膀子,用大鐵鍬將煤塊鏟進火紅的爐子中,全身冒著熱汗。

那邊的鋼水在巨大的絞架驅動下,一爐爐倒了出來,流到鑄好的模具中,很快變成了一狠狠鐵軌,一技技槍管,一門門炮筒,整個過程流暢無比,何止比人工快上十倍,百倍。

宋應星看著這些,幾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孫初陽,這些都是你在這幾年中造出來的。”

孫元化臉上全是得意:“不,準確地說這些東西都有我的參與。”

孫元化帶著宋應星整整花了半個月時間,纔將商洛山地各種礦井和工廠參觀完畢,宋應星看得目不暇接,唐軍許多先進的方法讓宋應星看得目瞪口呆,當然也有許多不如宋應星書中所提到之處。

宋應星一發現比他記載地要好就用筆記下來。發現不如的地方,就一一指出,有了這個全才的全面改進,唐軍的生產能力至少提升了二成。

還沒等楊嗣昌出征,唐軍大舉調動軍隊的情報已經由朝庭地錦衣衛傳回。崇禎對楊嗣昌的信任又加了幾分,在楊嗣昌出發之前,崇禎專門爲楊嗣昌擺宴,酒席之間,崇禎親自把盞,倒滿三杯御酒,賞賜給楊嗣昌,這是君王對臣子少見的禮遇,楊嗣昌感恩戴德。跪地謝恩。

第二天楊嗣昌出征,崇禎再次賜宴,百官齊到南郊爲楊嗣昌送行,崇禎親自作詩一首贈給楊嗣昌:

鹽梅今暫作於城,

上將成嚴細柳營。

一掃寇氛從此靖,

還期教養遂民生。

唸完詩,崇禎執楊嗣昌的手道:“待卿凱旋之日,朕再陪卿飲。”

文武百官見皇帝對楊嗣昌如此厚待,暗生妒意。明朝制度規定,六部尚書侍郎一類官員,都是內閣推舉,皇帝再行任命,楊麗昌卻是崇禎親自簡撥出來的,沒有經過閣臣這一關,這讓楊嗣昌在百官面前的形象已是不好,每次稍有失誤,就有多人攻擊。

崇禎爲維護自己的權威,每當有人攻擊楊嗣昌時。都認爲是對自己不滿,不論有理無理,先將攻擊之人斥責一頓,嚴重的甚至罷官去職,這讓楊麗昌在百官的觀感中更差,此時楊嗣昌還沒有出京,已有人打定主意。若是楊嗣昌進展不順,立馬就要參倒他。

楊嗣昌深知此行艱難。朝庭現在最精銳地大軍除了數萬關寧鐵騎外,就是山西與唐軍長期交鋅的近十萬人。可是山西的大軍歷任了曹文詔,陳奇榆,孫傳庭這樣的勇將智將,都奈唐軍不何,他督師就有作用嗎。

楊麗昌只能寄希望於去年編練的七十萬大軍,他還沒有出京,就命令各省將去年編練大軍的數目派到山西,河南前線,京城三大營不能動,若是其餘各省之人能到齊,還有五十萬大軍,加上山西前線的十萬大軍,河南左良玉的人馬,明軍可以集中七十萬龐大的軍隊。

從京城出發地信使拿著楊嗣昌的親筆令箭一批批的奔赴各地,他自己出了京城就將隊伍放慢,朝庭各省的相距太遠,最遠的雲南,貴州。廠西三地更是偏遠,他們的兵馬至少要二個月才能調到河南,而稍近的廣東,福建等地調兵也至少要一個月,他去前線快了也無兵無將,只能將行和一路放慢。

楊嗣昌是代天出巡,其架子之大令各地官員都戰戰兢兢,一路上好吃好送,拿出全副精力,辦理迎接,唯恐招待不週,令這位東閣大學士,兵部尚書,賜尚方寶劍,代天巡狩的楊大人翻臉。也有許多鑽營投機之輩,趁勢投靠楊麗昌,楊麗昌藉著這次機會,保舉了不少官員,崇禎一一照準。

半個月後,楊嗣昌到了洛陽,河南巡撫李仙鳳率總兵王紹禹,副將劉見義,羅素,洛陽參政王胤昌等人親自出城將這位天子身邊的紅J、接進了城。

楊嗣昌宣佈洛陽爲此次督師的大本營,讓左良玉和孫饋庭都到洛陽商議對唐軍進攻地方案,左良玉見朝庭各處的兵馬都向河南開來,不敢怠慢,親帶三百牙兵和侯詢一起趕赴洛陽。

其山東,直隸的兵馬已經到達,山東本應出兵五萬,直隸本應出兵六萬,實際兩省所到不過七萬餘人,許多人明顯是臨時抓來的壯丁,左良玉本來對楊嗣昌還有敬畏,見到兩省的人馬如此膿包,心中已生輕視之心,若不是畏懼還有其他各省人馬未到,他都有可能撥腿回去。

楊嗣昌看到兩省的兵馬心中也涼了一半,若不是礙於兩省人馬最先到達,他當場就要拿下兩省帶隊的總兵黃得功和劉良佐兩人。聽到左良玉帶兵來到,楊麗昌忙命人升帳,讓左良玉拜見自己。

左良玉驕橫不法,楊嗣昌在京城早有聽說,侯詢在他軍中名爲監軍,實爲傀儡,侯詢多次寫信向朝中同僚訴苦,無奈左良玉爲人狡詐,他從沒有明顯反對朝庭地舉動,還不時剿滅一下週圍的亂匪,朝庭應付李自成和張獻忠已是焦頭爛額,又如何敢逼反左良玉,只有聽之任之,這次左良玉能聽令而來,楊嗣昌還是比較滿意,想借機敲打敲打他,以後才能使用。

左良玉進帥府時,帥府過道上站著兩排刀斧手,懷抱著鬼頭刀,殺氣騰騰地盯著他,讓左良玉有點頭皮發麻,他的親兵在進洛陽府時就被命令停在外面,此時不知道楊嗣昌地真正心意,不由有點後悔進入洛陽,只是這時要後退也不可能,他只有硬著頭皮去見楊嗣昌。

左良玉進到帥府,見到楊麗昌高據帥案,兩旁站著數十名將領,和他同級別的就有幾個,地上還跪著一員將領,左良玉不敢怠慢,一把跪了下來:“未將參見督帥。”

楊嗣昌對左良玉點了一下頭,喝道:“來人,把他推出去斬了。”

左良玉大駭,他身邊無自己的一個親兵,長嘆一聲,就要閉目待死,幾名刀手一涌而上,將前面跪在地上的一名大將拖了下去,那人口中大叫:“督帥大人饒命!督帥大人饒命!”

楊麗昌卻不爲所動,左良玉才知剛纔那聲並不是對自己喝的,抹了一把頭上的冷汗,他偷眼朝兩旁的其他大將看去,見他們面上都露出不忍之色,心知剛纔所殺之人身份可能不低,見楊麗昌沒有命令自己起身,更是不敢亂動。

不一會兒,一個血淋淋的人頭獻了起來,楊嗣昌強忍胸中嘔吐之感,故作淡然的道:“刁民忠身爲副將,不守軍令,本督命他扼守盧氏縣,竟敢帶兵返回,論罪當斬,希望各位以此爲鑑,嚴守軍令,否則休怪本督刀下無情。”

衆人心中暗懍,涌起兔死狐悲之感,嘴裡卻不得不迴應:“謹遵督帥之令。”

盧氏縣靠近唐軍的商洛,唐軍雖然沒有佔領盧氏縣的意圖,但只要朝庭一派兵駐守,唐軍的打擊馬上來臨,守將或殺或擒,幾次之後讓朝庭再也不敢派兵駐守,左良玉自然清楚其中情形,難怪刁民忠不肯赴任,要偷偷潛回,撞到楊麗昌的刀下。

第61章 陷落第38章 蠢蠢欲動第65章 劫人第13章 烽火連天下第42章 判決第54章 聯牀夜話第52章 大軍圍城第27章 求賢令第29章 闖王門生(下)第29章 闖王門生上第19章 大戰來臨上第38章 女將英姿第24章 設宴勸降上第22章 鳳與鴨第5章 孫氏告狀第14章 火炮試射上第16章 疲敵第89章 使節(中)第42章 同窒操戈第23章 西安城破下第38章 麻煩第82章 峰迴路轉第62章 派別第14章 漁翁第27章 進入山西上第41章 大比武中第83章 馬尼拉城破第19章 洞房第7章 管理第28章 大難臨頭第85章 捷報第28章 林丹遺孀第10章 伐明之策第3章 張家寨上第10章 一網成擒第38章 緬甸第57章 緊追不捨第58章 戲正酣第52章 鑑寶會(三)第32章 坐困愁城第2章 偷得浮生半日閒第52章 姐妹相認第74章 大事件第25章 釣魚城第8章 殺雞駭猴第1章 大封功臣第57章 思凡下山第38章 惡作劇第24章 設宴勸降上第92章 海軍檢閱第43章 禮尚往來第42章 毀家起義第9章 投降第63章 機器第1章 大封功臣第42章 判決第1章 蟄伏商洛第34章 兵與賊(上)第20章 箭舞飛揚第67章 強行封官第70章 狩獵第94章 私鬥第六十九 卷脫險第30章 流言殺人第25章 新的一年第16章 纏戰不休下第17章 埋伏第38章 惡作劇第54章 壕強反擊第21章 新立大汗第17章 埋伏第63章 機器第17章 重振夫綱第100章 江山一統第37章 家事難斷第56章 惹火上身第36章 黃金之爭第9章 一網打盡下第63章 反應第33章 欽差第24章 不期而遇第83章 官逼民反第9章 遇襲第55章 思謀脫困第6章 周鳳梧第6章 盛唐之地第41章 威攝第17章 後金宮爭下第5章 伐明三策第26章 亂局第20章 箭舞飛揚第4章 初次碰撞第48章 贈槍第1章 助餉第58章 進城第7章 出使第59章 求和第53章 人命如蟻第44章 新艦試水
第61章 陷落第38章 蠢蠢欲動第65章 劫人第13章 烽火連天下第42章 判決第54章 聯牀夜話第52章 大軍圍城第27章 求賢令第29章 闖王門生(下)第29章 闖王門生上第19章 大戰來臨上第38章 女將英姿第24章 設宴勸降上第22章 鳳與鴨第5章 孫氏告狀第14章 火炮試射上第16章 疲敵第89章 使節(中)第42章 同窒操戈第23章 西安城破下第38章 麻煩第82章 峰迴路轉第62章 派別第14章 漁翁第27章 進入山西上第41章 大比武中第83章 馬尼拉城破第19章 洞房第7章 管理第28章 大難臨頭第85章 捷報第28章 林丹遺孀第10章 伐明之策第3章 張家寨上第10章 一網成擒第38章 緬甸第57章 緊追不捨第58章 戲正酣第52章 鑑寶會(三)第32章 坐困愁城第2章 偷得浮生半日閒第52章 姐妹相認第74章 大事件第25章 釣魚城第8章 殺雞駭猴第1章 大封功臣第57章 思凡下山第38章 惡作劇第24章 設宴勸降上第92章 海軍檢閱第43章 禮尚往來第42章 毀家起義第9章 投降第63章 機器第1章 大封功臣第42章 判決第1章 蟄伏商洛第34章 兵與賊(上)第20章 箭舞飛揚第67章 強行封官第70章 狩獵第94章 私鬥第六十九 卷脫險第30章 流言殺人第25章 新的一年第16章 纏戰不休下第17章 埋伏第38章 惡作劇第54章 壕強反擊第21章 新立大汗第17章 埋伏第63章 機器第17章 重振夫綱第100章 江山一統第37章 家事難斷第56章 惹火上身第36章 黃金之爭第9章 一網打盡下第63章 反應第33章 欽差第24章 不期而遇第83章 官逼民反第9章 遇襲第55章 思謀脫困第6章 周鳳梧第6章 盛唐之地第41章 威攝第17章 後金宮爭下第5章 伐明三策第26章 亂局第20章 箭舞飛揚第4章 初次碰撞第48章 贈槍第1章 助餉第58章 進城第7章 出使第59章 求和第53章 人命如蟻第44章 新艦試水
主站蜘蛛池模板: 廊坊市| 荣成市| 东兰县| 本溪| 施甸县| 宾阳县| 郯城县| 会理县| 台前县| 濉溪县| 灵武市| 汨罗市| 霍林郭勒市| 黔西| 黑河市| 蓬溪县| 手机| 石棉县| 格尔木市| 临城县| 图们市| 会东县| 东方市| 花莲市| 前郭尔| 镇沅| 奈曼旗| 阿荣旗| 香河县| 曲麻莱县| 南木林县| 哈尔滨市| 屯昌县| 灵宝市| 张北县| 抚宁县| 鄯善县| 甘谷县| 东莞市| 胶南市| 临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