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9章 大戰來臨上

如此遼闊的草原,要想建立有效的管理,除非有了快速的交通工具,或者能夠在各地都建立城鎮,通過城鎮來管理,可惜漢人很少願意離家來到草原,而把城鎮交給蒙古人,照樣會分裂出去。

俄羅斯卻能通過幾萬名哥薩克騎兵打下數百萬平方公里的領土,後來還又從清朝手中割讓了一百多平方公里領土,他們是靠火槍和城堡一步一步推進,可漢人卻沒有這種冒險精神,看來要解決草原的問題,還是要重新恢復起百姓的冒險精神才行,而冒險精神只有依靠利益才能激起,草原能有什麼東西吸引漢人呢。

李鴻基渡著步走來走去,終於想了起來,草原最多的就是土地,最適合種植的就是棉花,後世最有名的就是新疆生產兵團,大部分作物都是棉花,即如此,在內蒙又怎麼不能招聚農民墾荒,現在的棉布貴比絲綢,若能在草原移民,修築城堡,在城堡周圍種植棉花,所得之利遠大於種植糧食,那麼這塊土地以後就能被漢人牢牢撐握。想通了這個問題,李鴻基鬆了一口氣,和洪承疇,宋獻策,顧君恩一商議,衆人都倒吸了一口冷氣,沒想到闖王的胃口這麼大,竟想把草原牢牢撐握,這可是歷代王朝從未有過的事。

宋獻策道:“闖王,若是移民到草原,漢人和蒙古人引起衝突如何是好,漢人的百姓可不是蒙古人的對手。”

李鴻基微笑的說:“這好辦,每個進入草原的漢人都要經過三個月的軍事訓練,併發給槍支,而且有城堡依託,我軍的火炮威力大家也看到了,每個城堡放上三五十門火炮,蒙古人絕對攻不破。”

衆人想了想,闖軍數百門火炮發射的威力大家都已見識,若是遊牧民族敢入侵,必會碰得頭破血流,沒有大炮,他們是不可能攻破城池,都點了點頭。

顧君恩興奮的站了起來:“闖王,此舉若成,仍千古未有之盛事,一舉解決遊牧民族對我漢人的搶掠問題,必將千古流傳,臣願竭盡全力幫闖王完成此事。”

李鴻基大喜:“好,好,此事有顧愛卿負責,我可以放下心來,不過,爲了防止蒙古各族對奪去他們土地的怨恨,還得想法爲他們找一條更好的出路才行。”

洪承疇也笑著站起身來,道:“闖王,蒙古人善征戰,闖王只有把蒙古的青壯全部抽入軍隊,發給優厚軍餉,就不愁他們不給闖王買命,還可以保證遷入草原的漢人安全。”

李鴻基想了想,道:“這也是一條路,不過,若用蒙古人對滿人還可以,若用來對付漢人我怕會引起百姓的反感,我有意重開當年的絲綢之路,正可以藉助蒙古騎兵強大的機動力,那就讓蒙古人來開疆拓土吧。”

顧君恩道:“如此,無憂唉,現在大軍在此,正可以開始築城,請闖王選址。”

李鴻基望著空空白白的地圖,除了標有幾條大的河流,什麼都沒有,哪知道何處適合築城,對顧君恩道:“既然此事由顧愛卿全權負責,自然還是由顧愛卿作主,我會先拔給愛卿一千名士兵,三千民夫,五萬兩白銀,五千石糧草,還有其它需求顧愛卿儘可提出,本王一定會滿足愛卿要求。”李鴻基畢竟有現代人的思想,他雖然已稱王,但很少用孤王,本王的稱呼,一般都是直接用我,慎重其事纔會用到本王,孤王自稱,可見是對此事很重視了。

顧君恩大聲道:“闖王已經考慮得很詳細了,微臣一定鞠躬盡瘁,將此事做好,必不負闖王重託。”

宋獻策和洪承疇都有點羨慕顧君恩能夠得到這個差事,此事真能成功,等於一舉解決了漢人的邊患問題,必將流芳千古,不過他們的心事更多放在輔助一代明君身上,闖軍和朝庭想比,雖然地盤人口都小得多,但正處於蒸蒸日上,而朝庭已是日薄西山,他們很可能成爲開國功臣,到時一切污點都可以洗刷,亦可流芳千古。

顧君恩馬上行動起來,帶領一千騎兵在草原選址,尋找適合築城的地方,開始他不想深入草原,在離歸化數百里的地方選中了一塊有水,適合築城之地,便開始了闖軍在草原的第一次築城。

和布石圖,額仁沁濟農和集合起來的蒙古各部會合後已有三萬多鐵騎,除了對付林丹汗一次集起十萬人馬外,蒙古再也沒有過如此多的大軍一起出戰,衆人氣勢洶洶的朝歸化撲來。

闖軍的斥候一拔一拔的將信息傳來,蒙古聯軍很是託大,仗著是在自己領地,行軍甚是急促,一路上偶爾接到倖存族人的報告, 所有的蒙古人更恨不得將敵人撕裂,太卑鄙了,有本事就和自己真刀真槍的打,仗著別人的戰士在外,偷襲婦孺算什麼本事,卻忘了他們自己也是在每次大明聚起大軍時,都是躲在草原深處,不敢接戰。

蒙古人只有三萬多人,就敢氣勢洶洶的過來找死,所有的闖軍都磨拳擦掌,想給蒙古人一個下馬威,將軍們更是數次請戰,卻都被李鴻基駁回,闖王只有一句話,好好守住自己的大營就是勝利。

洪承疇和宋獻策兩人對李鴻基不先出戰也有點不理解,闖軍的力量遠遠強於單獨的蒙古聯軍,按理正是各個擊破的時候,爲什麼要坐等蒙吉人來進攻,固然讓蒙古人進攻闖軍的大營,闖軍的損失會比和蒙古人對攻要小,但如果等滿人也匯合了過來,那不是更難打嗎。

這天,洪承疇忍不住問了出來,道:“闖王,何不先給蒙古人一個下馬威,若能將蒙古人殲滅,那對付滿人豈不更有把握。”

李鴻基反問道:“我軍來此的目的是什麼?”

洪承疇道:“當然是收編一部分蒙古人,還有就是要打擊一下滿人。”

李鴻基道:“是啊,收編蒙古人還在進行,其實最主要的目的還是要打擊滿人,我怕滿人會是咱們以後的主要對手。”

第9章 一網打盡下第1章 歸來第5章 發財第15章 炮戰第73章 光澤縣第37章 杞縣李信第12章 聲東擊西第21章 合圍第40章 改名第19章 萬里歸途第42章 判決第82章 峰迴路轉第34章 兵與賊下第25章 反撲第8章 邢秀娘下第5章 伐明三策第27章 求賢令第19章 岌岌可危第20章 噩耗第33章 鰲拜之死第24章 衝突第87章 君前議移民(下)第1章 多爾袞爭位第18章 攻城第61章 任卿選官第8章 邢秀娘下第37章 家事難斷第85章 捷報第16章 纏戰不休下第17章 重振夫綱第97章 水師新任務第37章 包圍成都第15章 草原血淚上第43章 禮尚往來第97章 大敗第90章 暴露第83章 官逼民反第55章 佟氏毒計第21章 辭官第70章 狩獵第44章 輕取河南第4章 軍營比武第5章 登極爲帝第17章 改革第23章 曹文詔之死第34章 兵與賊下第66章 矮黑人第89章 使節(中)第49章 裂痕第6章 審案第27章 殺,放?第42章 判決第1章 蟄伏商洛第18章 強攻第14章 歸化城(下)第25章 傳國之寶第47章 金幣狂熱第33章 欽差第53章 鑑寶會(四)第9章 白桿精兵第15章 再次交易上第32章 雙皇會第20章 立功第4章 求親第57章 遼陽大火第94章 私鬥第7章 軍火第53章 人命如蟻第2章 面子問題下第35章 人才上第15章 勸降第5章 孫氏告狀第1章 心動第7章 孫元化第25章 潰敗第94章 大戰重第52章 忍辱負重第55章 初戰第51章 渤泥第26章 河南大戰下第19章 萬里歸途第10章 兵器買賣下第40章 改名第47章 相逢不識第20章 虎狼之藥第68章 射殺第63章 反應第59章 求和第18章 逃婚第7章 孫元化第43章 聰明誤第8章 褚家家主下第4章 火起第86章 君前議移民第1章 助餉第1章 歸來第38章 緬甸第45章 獵物第12章 蒙古各部下第11章 結拜下
第9章 一網打盡下第1章 歸來第5章 發財第15章 炮戰第73章 光澤縣第37章 杞縣李信第12章 聲東擊西第21章 合圍第40章 改名第19章 萬里歸途第42章 判決第82章 峰迴路轉第34章 兵與賊下第25章 反撲第8章 邢秀娘下第5章 伐明三策第27章 求賢令第19章 岌岌可危第20章 噩耗第33章 鰲拜之死第24章 衝突第87章 君前議移民(下)第1章 多爾袞爭位第18章 攻城第61章 任卿選官第8章 邢秀娘下第37章 家事難斷第85章 捷報第16章 纏戰不休下第17章 重振夫綱第97章 水師新任務第37章 包圍成都第15章 草原血淚上第43章 禮尚往來第97章 大敗第90章 暴露第83章 官逼民反第55章 佟氏毒計第21章 辭官第70章 狩獵第44章 輕取河南第4章 軍營比武第5章 登極爲帝第17章 改革第23章 曹文詔之死第34章 兵與賊下第66章 矮黑人第89章 使節(中)第49章 裂痕第6章 審案第27章 殺,放?第42章 判決第1章 蟄伏商洛第18章 強攻第14章 歸化城(下)第25章 傳國之寶第47章 金幣狂熱第33章 欽差第53章 鑑寶會(四)第9章 白桿精兵第15章 再次交易上第32章 雙皇會第20章 立功第4章 求親第57章 遼陽大火第94章 私鬥第7章 軍火第53章 人命如蟻第2章 面子問題下第35章 人才上第15章 勸降第5章 孫氏告狀第1章 心動第7章 孫元化第25章 潰敗第94章 大戰重第52章 忍辱負重第55章 初戰第51章 渤泥第26章 河南大戰下第19章 萬里歸途第10章 兵器買賣下第40章 改名第47章 相逢不識第20章 虎狼之藥第68章 射殺第63章 反應第59章 求和第18章 逃婚第7章 孫元化第43章 聰明誤第8章 褚家家主下第4章 火起第86章 君前議移民第1章 助餉第1章 歸來第38章 緬甸第45章 獵物第12章 蒙古各部下第11章 結拜下
主站蜘蛛池模板: 股票| 分宜县| 通河县| 松潘县| 东台市| 新化县| 鹿邑县| 丹巴县| 四会市| 阿克陶县| 襄汾县| 本溪市| 五大连池市| 冷水江市| 永城市| 焦作市| 全椒县| 景德镇市| 宁津县| 汝州市| 句容市| 华蓥市| 铜梁县| 闽清县| 河西区| 蓬安县| 宁波市| 古蔺县| 突泉县| 江津市| 保山市| 青田县| 沐川县| 武定县| 右玉县| 西昌市| 涿鹿县| 济宁市| 六盘水市| 新昌县| 武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