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7章 軍火

牛金星一出去,洪承疇就問了起來:“殿下,只派一千人是否太少?”

李鴻基回道:“不少,一千人剛好每人可以用雙騎,多帶五把火槍,若人太多,除非和官軍大打一場,否則怎麼能突入包圍,把兵器送入義軍手裡。”

許鼎臣道:“殿下,我軍給義軍又是派兵,又是送火槍,會不會太明顯,若官軍吃了虧,肯定知道是我軍在幫忙,賀珍已傳來消息,朝中已有人注意到了義軍中的火槍,給崇禎上奏,要封鎖和我軍的邊境。”

李鴻基苦笑道:“朝庭早晚是要封鎖邊境的,以前是逼不得已,但如果這次我軍任由義軍被滅,那還不如趁官軍沒有封鎖之前把槍支彈藥關出去。”

宋獻策道:“即然如此,不如再派一千人,每人帶上數十枚手雷,豈不更好。”

雷是商洛剛剛生產出來的,上次在草原作戰,李雙喜差點被反撲的代善擊敗,李鴻基纔想起自己的火器部隊缺少了一樣重要的火器,若闖軍的火槍手,配上了手雷,那麼無論是遠戰還是近戰,純冷兵器的遊牧民族對上闖軍都不會是對手,所有一回西安,李鴻基馬上畫出手雷的結構式樣圖,讓袁宗第生產,在座的都是唐軍中的重臣,自然知道這個事,而且武器一出來,他們也都見識過威力了,宋獻策聽到官軍早晚也會與唐軍交惡,不如把手雷也拿出來。

李鴻基考慮了一下道:“也好,手雷正是近戰中的利器,二千人雖然多了一點,若不能找到空隙,有了手雷也可以強攻進去,帶上它,義軍衝出包圍就萬無一失了。”商洛現在總共才生產出數萬枚手雷,按李鴻基的意思,這次就要全部用光了。

洪承疇道:“雖然官軍肯定會發現是我軍幫助了義軍,但還請殿下吩咐帶隊的將軍,不準打我軍的旗號,而且儘量把與我軍的關係撇清。”

洪承疇帶兵多年,自然知道官軍最能互相推脫,若沒有真憑實據,就是明知道是唐軍乾的,他們之間也會相互扯皮,朝庭早晚會和唐軍翻臉,但能讓朝庭晚一天發現,唐軍也能和朝庭多做一天貿易。

李鴻基馬上明白了洪承疇的意思,讚許道:“不錯,此事就這麼定了,這次誰來帶隊,你們有無合適的人選。”

看著手下的人面面相覷,李鴻基反應過來,在座的都是文官,此事應該詢問兵部纔對,可現在的唐軍的兵部侍郎還是空缺,李鴻基不想讓文官統軍,可三品武官中只有高立功與馬維興兩人,高立功文武全才,但他的妹妹是自己的正妃,還有一個兄弟也是統兵大將,若高立功做了兵部侍郎,就是他能夠信任,其他人也會反對,馬維興卻只適合爲將,以至於兵部侍郎現在只能空著。

李鴻基見如此,宣佈散會,等衆人退下去,讓李過把高立功和馬維興找來。

牛金星從唐王府中出來,回到了國賓館,郝搖旗正在團團轉的找他,見到了牛金星,馬上道:“軍師,你叫我好找,剛纔到哪裡了。”

牛金星迴道:“到外面打探了一下情況。”

郝搖旗埋怨道:“軍師怎麼早不打探,晚不打探,偏偏剛纔出去了呢?”

牛金星心裡已有了底,裝作很關心的問:“怎麼,剛纔有急事?”

郝搖旗道:“剛纔馬維興將軍來探望我,我已把咱們的事告訴他了,他答應幫忙勸說闖王,哦不對,現在應該叫唐王,他答應勸唐王先給咱們運一批火槍。”

牛金星道:“那不是很好嗎,馬維興是你結拜大哥,他既然說了會幫忙,肯定就會幫忙。”

郝搖旗爲難起來:“軍師,你又不是不知道,我們才一百多人,就是唐軍答應給我們兵器,又能運多少,我是想向唐軍借兵,但馬將軍不能做主,我纔要找到軍師一起拜訪唐王,只有軍師纔有本事說服唐王借兵。”

牛金星道:“那現在去也不遲呀。”

牛金星帶著郝搖旗又回到了唐王府,親兵讓他們稍候,可過了半天,還沒有見到唐王人影,郝搖旗坐立不安,向李鴻基的親後催了數次,親兵只是告訴他們,唐王正在開會,讓他們耐心等候。

快到天黑,郝搖旗看見馬維興從裡面出來,連忙喊道:“馬大哥,怎麼樣了。”

馬維興拍了拍郝搖旗的臂膀道:“恭喜兄弟了,唐王不但答應先給你們五千枝火槍,另借兩千名騎兵給你們運送,還能一種比火槍威力更大的武器也願意先賒給你們。”

牛金星早知道了結果,但還是裝著欣喜萬分的樣子,令他宅異的是,唐王明明答應了一千,怎麼又變成了二千,還有什麼新式武器是什麼他也不知道,不過唐軍派的人越多,意味他也就越安全。

第二天,馬維興就帶著他們去領取兵器,當郝搖旗見到手雷的威力後,眼都直了,有了如此利器,還會怕官軍的圍困嗎,他心裡閃過一絲不安,唐軍如此強大,以後萬一兩軍對陣,義軍恐怕會死無葬身之地,不過,現在義軍和唐軍的關係正處於蜜月期,這種不安在郝搖旗心中只是一閃而過。

郝搖旗帶來的珠寶經唐軍估價,摺合銀兩爲一百五十萬兩,而唐軍給義軍的報價,一枝火槍是價格爲四百兩,五千枝火槍的價格就值二百萬兩,手雷三萬枚,每枚的價格爲二十兩,共六十萬兩,這樣義軍加上以前幾次的債務已有數百萬兩之多,不過,郝搖旗卻不擔心,這次有了這麼多利器,攻幾座城不在話下,把那些富戶搶了,銀子自然就會有。

點好了兵器,郝搖旗不敢擔擱,馬上就向唐軍告辭,義軍只有一百多人,夾在二千唐軍中間,不過,唐軍已脫下了他們黑色的軍服,換上了一些破破爛爛的百姓服裝,許多人習慣了唐軍整齊的服裝,重又穿上丟了數年的衣服,只覺的彆扭萬分。

但看到那高大的駿馬,閃亮的兵器,還有每人身下掛著的火槍,恐怕沒有一支官兵會真把這支部隊看成是義軍,不過,只要沒有亮出旗號,對方就是明知是唐軍,恐怕也要考慮再三才會上報,否則萬一弄錯不是又有麻煩。

此次唐軍的主官是劉芳亮,李鴻基詢問馬維興和高立功意見時,馬維興自高奮勇想前去,被李鴻基斥他爲胡鬧,大唐的三品武官豈有統領二千人馬去支援義軍的道理,高立功趁機提出讓他的部下劉芳亮前去。

劉芳亮此時是唐軍中的驍騎上校,屬武將中的正六品,唐朝軍中軍職校尉是連在一起的,比如振威校尉是從六品,致果校尉是正七品,李鴻基爲了方便,把校和尉分開,唐軍中雲騎中校爲正七品,宣節少校從七品,宣節上尉爲正八品,宣節中尉爲從八品,宣節少尉爲正九品。

劉芳亮武功高強,膽大心細,而且眼光獨到,深得高立功的器重,劉宗敏各方面也不錯,只是爲人功利一些,高立功想來想去,還是推薦了劉芳亮。

李鴻基腦裡也有劉芳亮模模糊糊的資料,知道他是一員難得的大將,但他卻不會卻特於提拔那些有名氣的將領,唐軍現在的軍功還算合理,若真有能力,自然會脫穎而出。

孫可望看著郝搖旗他們,羨慕的道:“現在高迎祥得到闖軍如此大的支援,必然實力大增,可惜唐王卻不肯把火器賣給我們。”

徐以顯嘿嘿一笑,道:“你以爲唐軍給那麼多兵器就是好意麼?”

孫可望道:“軍師此話何意?”

徐以顯道:“何意,若不是高迎祥愚蠢,去挖崇禎的祖墳,現在朝庭和唐軍早已打得不可開交,那還有閒心立國稱王,高迎祥此時也還在安徽攻城掠寨,逍遙快活,那用得著向唐軍拼命求援。”

孫可望道:“這麼說,朝庭本意是要對付唐軍,只是讓高迎祥硬搶了過去。”

徐以顯道:“那當然,論實力,唐軍最大,論聲望也是唐軍最好,朝庭沒有不對付唐軍而先對付高迎祥的道理,不過幸好如此,否則我們和唐軍連在一起,恐怕先遭殃的是我軍。”

孫可望道:“那軍師豈不勸大王把部隊移開,省得官軍進攻唐軍時,我們受到牽連。”

徐以顯道:“不急,現我軍背靠唐軍,有了依靠,盧象升纔有顧忌,否則我們一移營,盧象升恐怕就會銜尾追擊,那時又只能狼狽逃竄。”

提起盧象升,兩人都覺得頭痛,先前張獻忠親自率軍把他擊敗,遂不把他放在眼裡,哪知只過了數個月,盧象升又練出了一支兵馬,這次朝庭和陳奇榆都把目光對準了後金,盧象升沒有制誥,採取穩打穩紮的辦法,邊打邊練兵,義軍竟然連吃了十幾次虧,地盤丟了三分之一,才勉強僵持住。

就在張獻忠軍中上下都鬆了一口氣時,徐以顯發現他們並不是真正擋住了盧象升,盧象升是在拿他們輪流練兵,與義軍接戰的都是新兵,官軍已是越打越強,若盧象升全力一擊,恐怕張獻忠馬上就得逃跑,徐以顯這才親自跑到唐軍中來求救。唐軍卻不肯賣給他們威力巨大的火槍,讓徐以顯頗感頭痛。

見郝搖旗和這隊唐軍已慢慢消失,徐以顯拉了拉孫可望咱們回去,明天再拜見一次唐王,一定要說服他也賣給咱們火槍。”

就在徐以顯苦苦思索如何說服唐軍賣給他們火槍時,唐軍也正在討論這個問題,李鴻基突發奇想,即然已把火槍交給了高迎祥,早晚會有樣品落入朝庭之手,以朝庭的實力自然能夠仿製,可是以朝庭的財力,恐怕造出來也沒錢裝備吧,若把火槍賣給張獻忠,朝庭自然得咬緊牙關多造火槍才能剿滅義軍,自己提前數百年,讓漢人把冷兵器作戰變成熱兵器作戰,自己又掌握著最強大的軍火生產能力,以後豈不是靠賣軍火就能把雙方擠跨。

衆人一聽,李鴻基要大量出售火槍,許多人都搖頭反對,如此一來,唐軍在武器上就沒有什麼優勢了,以後傷亡肯定會增加。

李鴻基問道:“各位,朝庭已然製造出各種火器,這次出售給高迎祥部的火槍,肯定會有落入官軍手中的,那時朝庭自然會做出一樣的槍支來,我們現在最大的敵人還是朝庭,不賣給義軍火槍,難道還等朝庭剿來滅義軍後再與我們交鋒麼。”

周鳳梧想到當初爲了讓義軍吸引官府,贈送給義軍一千支火槍的事,說不定現在朝庭已撐握了燧發槍的製造方法,不由有些奧惱。

宋獻策卻道:“殿下,我觀朝庭無論刀劍,質量都不如我軍,我雖不懂兵器製造,但也知朝庭要製造燧發槍很容易,但如果要做出威力和我軍一樣大的燧發槍,恐怕就不容易了,這與殿下大量賣給義軍的火槍不同,他們的火槍和我們使用的一樣,以後若是用這些火槍來對付我們,雖然我們還是會有優勢,但傷亡卻會增加很多,還請殿下慎重。”

李鴻基見衆人都不同意,說得也不無道理,只好打消了大規模出售的念頭,衆人同意可以小部分的出售,讓義軍的實力不會增到太強。

第二天,徐以顯和孫可望再次求見唐王,讓他們喜出往外的是,他們沒費什麼口舌,唐軍就同意出售火槍,雖然要價比較高,一支五百兩銀子,還只肯出售一千支,徐發顯已大感意外了,馬上同意了這筆交易,讓張獻忠派人送銀子來,從此中原的每場戰事,火槍都開始大顯身手。

第1章 分封第14章 故縱第16章 五年計劃第34章 母子重逢第11章 結拜上第39章 來意第12章 聲東擊西第3章 張家寨上第18章 蒙古聖物上第12章 蒙古各部下第54章 夜闖王府第53章 東風第10章 兵器買賣上第45章 合流第40章 賜宴第87章 君前議移民(下)第23章 撤離第67章 海戰第20章 虎狼之藥第52章 忍辱負重第32章 皇陵事件第64章 出兵第13章 結婚上第35章 各人歡喜各人憂第62章 價值連城第59章 混亂第29章 闖王門生上第24章 衝突第3章 伏擊第21章 新立大汗第27章 兵臨城下第41章 成都攻防第20章 馬科下第10章 盧象升下第23章 出遊第32章 太原城破下第78章 神仙難爲第56章 鮮血換來的勝利第50章 兩難選擇第12章 蒙古各部上第23章 數路攻擊第9章 投降第60章 發威第2章 面子問題下第28章 僵持不下(上)第1章 蟄伏商洛第41章 當街傷人第34章 歸來第12章 貪慾下第68章 各有損失第69章 畬族第11章 宴無好宴第90章 使節(下)第57章 緊追不捨第13章 逆襲丹江第45章 刺客來臨第61章 任卿選官第2章 登陸苦戰第87章 君前議移民(下)第19章 大戰來臨上第3章 風雪來人第10章 達縣大戰第12章 聲東擊西第17章 功敗垂成第11章 賺錢下第2章 登陸苦戰第8章 形勢危急第33章 欽差第28章 林丹遺孀第40章 改名第5章 登極爲帝第54章 聯牀夜話第51章 渤泥第51章 渤泥第67章 強行封官第91章 條件第11章 後金出兵上第28章 不死不休第19章 大戰來臨下第53章 人命如蟻第4章 同赴黃泉(下)第15章 湘河炮聲第4章 火起第17章 後金宮爭(上)第53章 鑑寶會(四)第31章 流血衝突第29章 輕取京師第6章 忠孝難全第15章 炮戰第13章 毒手佛心第47章 安慶府第56章 惹火上身第18章 鑄幣第91章 條件第5章 遷移第24章 衝突第7章 管理第12章 立足之戰第11章 挺進大別山第22章 金兵來臨
第1章 分封第14章 故縱第16章 五年計劃第34章 母子重逢第11章 結拜上第39章 來意第12章 聲東擊西第3章 張家寨上第18章 蒙古聖物上第12章 蒙古各部下第54章 夜闖王府第53章 東風第10章 兵器買賣上第45章 合流第40章 賜宴第87章 君前議移民(下)第23章 撤離第67章 海戰第20章 虎狼之藥第52章 忍辱負重第32章 皇陵事件第64章 出兵第13章 結婚上第35章 各人歡喜各人憂第62章 價值連城第59章 混亂第29章 闖王門生上第24章 衝突第3章 伏擊第21章 新立大汗第27章 兵臨城下第41章 成都攻防第20章 馬科下第10章 盧象升下第23章 出遊第32章 太原城破下第78章 神仙難爲第56章 鮮血換來的勝利第50章 兩難選擇第12章 蒙古各部上第23章 數路攻擊第9章 投降第60章 發威第2章 面子問題下第28章 僵持不下(上)第1章 蟄伏商洛第41章 當街傷人第34章 歸來第12章 貪慾下第68章 各有損失第69章 畬族第11章 宴無好宴第90章 使節(下)第57章 緊追不捨第13章 逆襲丹江第45章 刺客來臨第61章 任卿選官第2章 登陸苦戰第87章 君前議移民(下)第19章 大戰來臨上第3章 風雪來人第10章 達縣大戰第12章 聲東擊西第17章 功敗垂成第11章 賺錢下第2章 登陸苦戰第8章 形勢危急第33章 欽差第28章 林丹遺孀第40章 改名第5章 登極爲帝第54章 聯牀夜話第51章 渤泥第51章 渤泥第67章 強行封官第91章 條件第11章 後金出兵上第28章 不死不休第19章 大戰來臨下第53章 人命如蟻第4章 同赴黃泉(下)第15章 湘河炮聲第4章 火起第17章 後金宮爭(上)第53章 鑑寶會(四)第31章 流血衝突第29章 輕取京師第6章 忠孝難全第15章 炮戰第13章 毒手佛心第47章 安慶府第56章 惹火上身第18章 鑄幣第91章 條件第5章 遷移第24章 衝突第7章 管理第12章 立足之戰第11章 挺進大別山第22章 金兵來臨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温泉县| 昌乐县| 平谷区| 连城县| 鄯善县| 泰来县| 时尚| 永福县| 景德镇市| 斗六市| 颍上县| 区。| 东兴市| 石嘴山市| 墨玉县| 阿拉善左旗| 米泉市| 巨鹿县| 昆山市| 龙陵县| 彭州市| 临泽县| 观塘区| 泊头市| 浦北县| 犍为县| 铜陵市| 东乡县| 博罗县| 武威市| 阿合奇县| 承德县| 博野县| 宾川县| 大邑县| 龙南县| 通河县| 英山县| 吉首市| 青阳县| 孙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