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6章 封王大典

隨著離李鴻基大典的時間越來越近,西安也熱鬧起來,闖軍的各個重要人物都從外地趕來參加,還有一些西安城外的人也進入西安觀禮。

江南的商人更是趕上了這場機會,闖軍大把大把的銀子甩出,購買大典所需的各種物品,西安城內各客棧,飯館也正天笑嘻嘻的,賺了個盆滿鉢滿。

張獻忠和高迎祥的使者都早已來到,張獻忠派的是他的軍師徐以顯和義子孫可望,高迎祥派的是軍師牛金星和多次和闖軍打過交道的郝搖旗,李鴻基派出宋獻策去迎接,將他們安排在剛建好的國賓館,這個國賓館原先是一個叫李庭志的退休官員居所,後捲入到延安褚家的謀反中,被剝奪了家產,全家都發配到草原開荒去了。以前一直空著,這次稍微改造了一下,就用來招待前來觀禮的國賓。

郝搖旗見到了徐以顯和孫可望兩人卻沒有好感,若不是在闖軍的地頭,郝搖旗馬上就要和孫可望打起來,兩人本都是義軍中的勇將,原來也是惺惺相惜,但張獻忠在義軍最困難時,臨陣脫逃,跑到鄖陽自立門戶,還捲走了不少好的兵器和財物,高迎祥的手下對張獻忠自然都恨之入骨。

孫可望對郝搖旗也沒有好感,當初張獻忠落魄去投,高迎祥不但收納了他們,還拔給武器兵源,允許張獻忠的部下單獨給一營,按理說張獻忠該感激纔對,但高迎祥不可能是完人,十指尚有長短,高迎祥對自己的嫡系和這些自立門戶的雜牌待遇自然會有差別,真是人心爲足蛇吞象,當初高迎祥收留他們時還感激過一陣子,後發現有差別時立馬就產生了怨恨,走起來時還理直氣壯。

此時兩邊都離不開闖軍的支持,張獻忠背靠闖軍,自然不敢得罪,加上盧象升的攻勢越來越猛,獻軍的地盤已丟失了三分之一,若不是闖軍援援不斷的兵器支持,張獻忠早跨了,而高迎祥正在承受朝庭的全力打擊,更離不了闖軍的支持,所以儘管兩人見面互不對眼,卻只是淡淡的哼了一聲,各自回房。

這次觀禮的人員還有科爾沁的使者,科爾沁大汗奧巴落入了闖軍手中,闖軍本要把他處死,但奧巴苦苦哀求,表示願與闖軍永結盟好,並助闖軍對付後金,此時闖軍的勢力還伸不到科爾沁去,李鴻基對蒙古人的什麼永結盟好一點也不感興趣,蒙古人一切靠實力說話,你強時當然聽話,一旦你衰弱了,他們翻臉比誰都快,李鴻基本待不答應,但想起科爾沁是實力減少最小的一個,殺了一個奧巴,說不定他們會推選出更英明的領導人,那時成了闖軍的死敵,他們必然和後金的殘部聯合起來,又是一股龐大的力量,不如還讓奧巴繼續做他的可汗。

不過,闖軍卻沒有便宜奧巴,按草原的規矩,奧巴做了闖軍的俘虜,要想獲得自由自然要付贖金,科爾沁連大汗在內,一共有二千五百餘名俘虜,闖軍一共要求科爾沁付出二萬匹戰馬,五萬頭牛,十萬只羊的龐大贖金,僥是科爾沁富有,這筆財富也拿得肉痛,奧巴爲了自己的活命,只得咬牙付了,回去後自然得向其它部落把損失找回來。

前幾天,科爾沁才把這筆財富送到了闖軍手裡,奧巴已急不可耐的返回去了,但爲了表示對闖軍的友好,還是留下了使者觀禮。

現在正是陽春三月,草長鷹飛,萬物更新的季節,闖軍在西安城中築起了一座高達十餘丈的封王臺,闖軍第一軍,第二軍作爲闖王的近衛軍共二萬人整整齊齊的站在封王臺下,闖軍的各個高官和三方觀禮的人員都圍在臺邊,李鴻基身穿王服,高據王臺,俯看在下面如嘍蟻般的人羣,一股豪氣由內而生,這天下就掌握在自己手中,所有的人物都要鋪伏在自己腳下,闖軍中數萬人一起跪下:“參見唐王,唐王殿下千歲,千歲,千千歲!”聲動振天。

李鴻基打開由投效闖軍的幾個大儒寫的祭文,開始宣讀起來,下面數萬人啞雀無聲,這篇祭文不但長,而且多是生闢字,好在李鴻基拿著準備了三天,否則非出笑話不可,唸完察文,李鴻基已出了一身汗,下面跪著的衆人腿已麻木起來,衆人叩頭再次三呼:“唐王殿下千歲,千歲,千千歲!”才爬了起來,有人因跪得太久,起身時差點又摔倒。

接下來,就是要加部下加封了,李鴻基首先加封高桂英爲唐王妃,邢秀娘和田玉珠爲側王妃,李慧梅爲郡主,然後再加封羣臣。

周鳳梧爲尚書省侍郎,正三品,宋獻策爲門下省侍郎,正三品,屬於審議機關,洪承疇爲尚書省尚書左丞,正四品。顧君恩爲尚書右丞,正四品。尚書省下再轄六部。許鼎臣爲吏部侍郎,李守忠爲戶部侍郎,都爲正四品,其餘郎中,員外郎等官職一一分派。

武將中高立功封爲武衛大將軍,正三品,馬維興爲驍衛大將軍正三品,高一功爲懷化中郎將,正四品,李萬成爲宣威中郎將,正四品,高傑爲明威中郎將,正四品,李雙喜爲羽林中郎將,正四品,李過爲近衛中郎將,正四品,下面就是定遠將軍,寧遠將軍等五品官,還有校尉、都尉、軍曹、軍士等職。

等一一分封完衆人,接下來就是接受張獻忠,高迎祥,科爾沁等外賓的道賀,三方依次將自己的禮物獻上,其中以高迎祥的禮物最爲貴重,他把皇陵中最好的幾件陪葬品都獻了出來,體會到闖軍火槍的強大威力後,他迫切需要更多的火槍來增強自己的實力,因此纔會在戰局如此緊張的時刻派出自己的軍師和大將來到闖軍觀禮。

而數量又以科爾沁的禮物爲最多,大部分爲草原的特產,以各種毛皮爲主,科爾沁不是拿不出更好的寶貝,只是剛賠完大筆財物,在禮物上就不免有些小氣,李鴻基笑呵呵的收下,一一回禮,給張獻忠和高迎祥的禮物都是幾把寶刀寶劍,給科爾沁的禮物卻是一些茶葉和鹽巴。正都是他們所需要之物。

最後,李鴻基接受臣下的謝恩後,再率大家向上天祭拜,大典纔算完成,此時已忙乎了整整一天,李鴻基回到王府,已是累得頭重腳輕,高桂英等人身穿盛裝,還要來一一參拜,李鴻基搖手道:“算了,這是家裡,以後就不用那些虛禮了。”說完就要把自己身上沉重的王服脫下來。

高桂英喝道:“暫慢,唐王即封妾身爲正妃,妾身就不可帶頭破壞府中規矩,而且今天是大典第一天,更不能麻糊,唐王自己也需尊守纔是,還請唐王上坐。”

李鴻基啼笑皆非,正想推脫,見高桂英滿面認真的望著自己,想起以前和她總是聚少離多,留她一人在家服侍老父,她都毫無怨言,而今她雖被封爲正妃,但以後沒有子嗣,心裡總會擔心地位不穩,田玉珠和邢秀娘恐怕也會另有想法,若是第一天自己就拒絕了她的行禮,恐怕會覺得面子盡失,只好坐回上座道:“好吧,現在開始!”

高桂英領著二女,還有李慧梅三人一起向李鴻基參拜:“妾身(孩兒)參見唐王千歲,千歲,千千歲。”

李鴻基道:“免禮”讓她們起身,高桂英又坐到了李鴻基的身邊,田玉珠和邢秀娘又來參拜正妃,受完禮,高桂英才笑語盈盈的道:“兩位妹妹請起,大家都是一家人,以後就不用如此了。”

李鴻基見她們客氣起來,頓覺有了一層隔閡,隨著李鴻基身份的變化,恐怕妻妾間的關係也會越來越複雜,以後隨著她們孩子的出生,恐怕還會有明爭暗鬥,想起來,李鴻基不覺頭痛,看來每一件事都是有得有失。

大典的第二天,牛金星就迫不急待的要求見唐王,李鴻基在書房裡接見了他,牛金星一進門,就大禮參拜:“臣牛金星參見唐王殿下,唐王千歲,千歲,千千歲!”

李鴻基含笑道:“起來吧,你雖是第一次見本王,但已爲我大唐立有大功,愛卿的功勞孤王必定不會忘記,以後回到我唐軍,孤王會論功行賞。”

牛金星又磕了幾個響頭才喜形於色的爬了起來,又向旁邊的周鳳梧,宋獻策,洪承疇行了一禮,才道:“這都是屬下應該做的,也是義軍中人鼠目寸光,纔會被屬下煽動,否則那會如此容易。”

李鴻基唔了一聲,道:“他們怎樣是一回事,若沒有你獻策,他們也未必會想到去鳳陽,你也不必推脫,這功勞該你的就是你的,你來此可是有事要告訴我?”

牛金星道:“多謝唐王,屬於來拜見唐王,是想請求唐王讓屬下暫時留在此處,等義軍敗後,屬下也好名正言順的加入唐軍。”

李鴻基想也不想,馬上回道:“不行,你不能留下,你還得回到義軍,幫他們應付官兵的圍剿。”

牛金星頓時苦著臉,道:“屬下不是不願爲唐王在義軍中效力,只是眼看義軍就要敗亡,屬下就是留在那裡也無濟於是,只怕以後再也見不到唐王。”說完,牛金星差點要哭出來。

李鴻基愕然地問:“此話如何說起,我又不是讓你送死,只是暫時幫助一下義軍而已,難到義軍的處境已有如此險惡嗎?”

牛金星道:“唐王,義軍處境確到了險之又險的地步,現在高天王手下只剩下二萬餘人了,若不是前次周大人送的一千多支火槍太厲害,我們幾次用它仗著突圍,早已被官軍圍死了,現在火槍已有一半被損壞,官軍步步進逼,眼看可迴旋的餘地越來越少,而義軍攻城也越發困難,屬下估計,還有數月,義軍就要進入無路可逃,糧盡無援的境地。”

在座衆人都皺起了眉頭,周鳳梧道:“唐王,看來我軍要出兵了,決不能坐視這股義軍被滅。”

洪承疇心細,問道:“那你們是怎麼出來的。”

牛金星道:“我們是小隊,只有二百人,又都是騎兵,走的也是最偏僻的小路,就這樣還遇到了數股官兵,我們也傷亡了數十人才跳出了官軍的包圍。”

李鴻基道:“那高天王派你和馬維興冒如此大的風險出來,也不是專誠給我觀禮的了。”

牛金星道:“正是如此,高天王想再得到一批火槍,但不知殿下是否肯出售,而且就算殿下肯出售,義軍也不可能把銀兩運來,所以高天王讓屬下親自帶隊,好說服殿下,等衝出官軍的包圍,義軍再用銀子付帳,而且這次郝搖旗還帶來了許多珠寶,估計價值也不下百萬兩。”說到這,牛金星有點恨郝搖旗,自己看中了其中一塊羊脂玉,想向他討要,哪知郝搖旗一口回絕,還數說了他一通。

李鴻基考慮了一下,道:“那本王讓你帶三千枝火槍回去,若能衝破官軍的包圍,你們可北上山東或東進江蘇,這些地方都是官兵薄弱之處,那時義軍就如龍遊大海,官軍又得疲於奔命。”

牛金星道:“三千太少,五千還可一試,但屬下就算有如此多的火槍,也送不到義軍手中。”

李鴻基道:“這你不用考慮,我決定派出一千援軍,幫你們把兵器送到,這一千人也不會馬上歸隊,協助義軍將火槍手訓練好後纔回來,你看如何?”

牛金星見了唐軍領地內欣欣向榮,在大典上又看到了數萬唐軍的威武,早已把李鴻基當成可以緊抱的大腿,哪裡願意回去,但唐王如此說了,又不得不回,只好道:“如此,屬下就再回義軍身邊,一定完成唐王交給屬下的任務。”

李鴻基拍了拍他的臂膀道:“好,我想信你,我會叫這次帶隊的將軍好好保護你,萬一實在危急,我會讓他護送你回來。”

牛金星登時放了心,有一千名唐軍護著,他的安全就有保障了,向李鴻基磕完頭後,退了下去。

第15章 勸降第61章 巴達維亞第18章 逃婚第19章 初戰下第47章 各佔半城第75章 勢如破竹第11章 後金出兵上第12章 初攻達縣第41章 大比武中第6章 稅制改革上第17章 後金宮爭下第77章 鄭氏屈服第29章 闖王門生(下)第42章 改弦易轍第11章 結拜上第94章 私鬥第49章 吃癟第7章 邢秀娘上第2章 竹藍打水第16章 炮臺血戰第2章 巧遇第26章 嚴肅軍紀第30章 搶佔先機(上)第18章 北方來人第36章 臨陣招兵第4章 軍營比武第5章 發財之夢第51章 鑑寶會(二)第25章 釣魚城第24章 嘉峪關第51章 渤泥第57章 思凡下山第90章 暴露第45章 難得糊塗第43章 死得其所第42章 毀家起義第6章 周鳳梧第35章 人才下第68章 射殺第32章 坐困愁城第63章 北行第20章 箭舞飛揚第71章 襲擊第66章 新的目標第84章 激戰總督府第14章 火炮試射上第42章 大比武下第47章 金幣狂熱第2章 大將歸來第5章 遷移第1章 大封功臣第31章 魔鬼第22章 血戰西安上第5章 登極爲帝第73章 光澤縣第14章 火炮試射上第70章 三年之約第27章 進入山西下第58章 戲正酣第35章 人才上第85章 捷報第33章 鰲拜之死第70章 三年之約第17章 風暴前夕下第18章 強攻第23章 波折第64章 狼性難改第16章 五年計劃第47章 西貢第4章 火起第33章 鰲拜之死第22章 斷後第34章 刺殺第31章 慘烈攻城上第87章 君前議移民(下)第49章 裂痕第2章 戰略大計第32章 雙皇會第61章 任卿選官第33章 玉璽風波第46章 名震天下第82章 峰迴路轉第27章 逃亡第33章 玉璽風波第16章 纏戰不休下第66章 新的目標第62章 鏡子第43章 聰明誤第15章 湘河炮聲第83章 馬尼拉城破第17章 後金宮爭(上)第15章 滿人隱憂第16章 纏戰不休下第34章 兵與賊(上)第22章 誤會第23章 西安城破上第11章 討明檄文第3章 風雪來人第9章 白桿精兵
第15章 勸降第61章 巴達維亞第18章 逃婚第19章 初戰下第47章 各佔半城第75章 勢如破竹第11章 後金出兵上第12章 初攻達縣第41章 大比武中第6章 稅制改革上第17章 後金宮爭下第77章 鄭氏屈服第29章 闖王門生(下)第42章 改弦易轍第11章 結拜上第94章 私鬥第49章 吃癟第7章 邢秀娘上第2章 竹藍打水第16章 炮臺血戰第2章 巧遇第26章 嚴肅軍紀第30章 搶佔先機(上)第18章 北方來人第36章 臨陣招兵第4章 軍營比武第5章 發財之夢第51章 鑑寶會(二)第25章 釣魚城第24章 嘉峪關第51章 渤泥第57章 思凡下山第90章 暴露第45章 難得糊塗第43章 死得其所第42章 毀家起義第6章 周鳳梧第35章 人才下第68章 射殺第32章 坐困愁城第63章 北行第20章 箭舞飛揚第71章 襲擊第66章 新的目標第84章 激戰總督府第14章 火炮試射上第42章 大比武下第47章 金幣狂熱第2章 大將歸來第5章 遷移第1章 大封功臣第31章 魔鬼第22章 血戰西安上第5章 登極爲帝第73章 光澤縣第14章 火炮試射上第70章 三年之約第27章 進入山西下第58章 戲正酣第35章 人才上第85章 捷報第33章 鰲拜之死第70章 三年之約第17章 風暴前夕下第18章 強攻第23章 波折第64章 狼性難改第16章 五年計劃第47章 西貢第4章 火起第33章 鰲拜之死第22章 斷後第34章 刺殺第31章 慘烈攻城上第87章 君前議移民(下)第49章 裂痕第2章 戰略大計第32章 雙皇會第61章 任卿選官第33章 玉璽風波第46章 名震天下第82章 峰迴路轉第27章 逃亡第33章 玉璽風波第16章 纏戰不休下第66章 新的目標第62章 鏡子第43章 聰明誤第15章 湘河炮聲第83章 馬尼拉城破第17章 後金宮爭(上)第15章 滿人隱憂第16章 纏戰不休下第34章 兵與賊(上)第22章 誤會第23章 西安城破上第11章 討明檄文第3章 風雪來人第9章 白桿精兵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西县| 泸州市| 霍邱县| 河池市| 平定县| 沅陵县| 秦皇岛市| 黎平县| 镶黄旗| 乐昌市| 方正县| 金华市| 合作市| 云和县| 太和县| 龙口市| 呈贡县| 江华| 呼伦贝尔市| 乌鲁木齐市| 南漳县| 蓬安县| 墨玉县| 商南县| 乌鲁木齐县| 山阳县| 大连市| 宁安市| 金昌市| 江油市| 新邵县| 东丽区| 喜德县| 衡山县| 舞钢市| 讷河市| 泾源县| 汝南县| 徐州市| 鄯善县| 萝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