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42章 毀家起義

刑紅娘見李信要改名立誓,覺得自已是不是逼他太過了,忙道:“改名則不必了,大哥只要堅定了決心,我相信你一定能帶大家走出一條道來。”

李信搖了搖頭:“不,這名非改不可,改名之後,以前忠於朝庭的李信已死,活著的李巖則是一心推翻朝庭的反賊。”

刑紅娘還想再勸,轉念又一想,只要他肯隨著造反,改不改名就由著他吧。

第二天,李巖和刑紅娘的人馬趕到了李家寨,整個李家寨頓時人喊馬嘶,李家寨只有數百戶人家,這上萬人馬只能紮在外圍,自己埋窩造飯,刑紅娘自己只帶著數十騎人馬和李家寨出來的數百人一起進入寨中。

湯氏聽到丈夫回來,雖然還有滿腹的憂慮,但到底是歡喜要多一些,親自迎到了大門口,見到了刑紅娘也是滿臉喜歡:“妹妹,幾年不見你越發出落的標緻了,快請進吧。”

湯氏是個標準的官宦小姐,長得眉清目秀,一身的書卷氣,只是身子卻不太好,經常藥不離身。

刑紅娘欠了一下身:“妹妹拜見嫂嫂。”

湯氏拉了刑紅娘就往屋裡去:“自己人多什麼禮,這次若不是你相救,你大哥就要死在牢裡了。”

刑紅娘重新走進這座五年未到的府中,大爲感嘆,爲了不連累李家,刑紅娘上山後就從來沒有再踏進李家的大門。沒想到,沒有了她,李家還是免不了要受災。

在李家地大廳內。

李氏一族的人圍了一大圈,見到李巖進來,紛紛七嘴八舌。這個道:“賢侄。你受苦了。”那個道:“賢侄。聽說宋縣令已經死了,是不是真的……,“大哥,官府會不會把我們李家寨圍剿了。”

李家寨已興旺了上百年,尤其到了李巖父親一代,李精白官至山東巡撫,李家寨中人無不沾光。聽到李巖被人陷害關到了牢裡,李家寨上下紛紛揪心不已,李巖地夫人湯氏本想變賣家財,讓李仵帶著銀子上下打點。哪知這次李巖竟是犯了杞縣豪紳的衆怒,由侯正宗牽頭,杞縣的壕紳紛紛出錢,一定要致李巖於死地。

李巖一家地財力又如何能與杞縣衆多富戶相鬥,李仵在開封奔波了數天,銀子花掉了一大半,才發現不對頭,他只好尋找紅娘子幫忙,剛好刑紅娘也得到消息,兩人才合夥殺進了杞縣。

只是此舉卻讓湯氏和李家寨地人嚇壞了,這無異於殺官造反,只是他們沒有能力能攔住李仵,只能聽天由命,見李巖回來,紛紛上來打聽消息。

湯氏見大廳亂糟糟地,拉著刑紅娘的手道:“妹妹,這是他們男人之間的事,你到我房裡坐坐,我幫你梳洗梳洗。”

刑紅娘這幾天急著救李巖,雖然知道杞縣有內應,排兵佈陣卻絲毫不感大意,一方面要防著杞縣的官兵將李巖送到開封,一方面又要防著開封的官兵會對杞縣增援,事事都得她親歷親爲,也是數天沒有梳洗,身上正癢的難受,此時聽到湯氏地話,也就隨著湯氏朝女眷的房中走去。

廳中李巖的話傳來:“各位叔叔,伯伯,李家的長輩在上,李信不肖,此次遭人陷害,被迫起義,致使李氏全族受我連累,不得安居樂業,心中十分難過。區區苦衷,萬懇鑑諒,不加深責爲幸。”

廳中地衆人聽到李巖親耳說出起義的話,有人悵然若失,有人乾脆就灘在了地上,也有人欣喜萬分。

若是李巖起義,官兵無疑會派人來剿,官兵軍紀敗壞,一旦來到,必是奸擄燒殺,無惡不作,那時李家寨上下不論親疏遠近,都難逃玉石俱焚,一些上了年紀的人無不感到大禍臨頭。

一些年輕人卻剛好相反,他們平時見多了那些壕門大戶對普通百姓的欺壓,早就心中不平,此時聽說要造反,無不熱血沸騰。

李巖家中作爲李氏最大的一支,平時對那些子侄多有照顧,有條件的人李巖還教他們讀書識字,因此許多李氏的子侄都眼光不淺,知道現在大明已經是日薄西山,盼著能夠跟著李巖打出去,說不定以後能博個封妻廕子。

不管是歡喜的也好,憂愁的也好,聽到宋縣令死在救李巖的一羣饑民手裡時,都知道李家寨已經沒有了退路,許多心急的人已悄悄趕回家裡收拾細軟,金銀等值錢之物,不想跟著造反的就想躲到臨近的親戚家中,暫避過一陣風頭再說,無牽無掛的就等著李公子下令,馬上也就要毀家起義。

湯氏帶著刑紅娘回到了內宅,突然握著刑紅娘的手道:“妹子,你要救救你大哥。”說完就要跪下。

刑紅娘忙拉住湯氏的手道:“嫂嫂不必如此,有何事儘管吩咐就是。”

湯氏道:“我知道妹子爲了你大哥去攻縣城,已冒了極大的風險,我不該怪你,只是你大哥家中世受國恩,萬不能做出那種背叛朝廷,身陷不義之事,還請妹妹能勸勸你大哥,千萬別一時衝動,做出終生後悔之事。”

刑紅娘正色的道:“嫂嫂,你糊塗啊,現在大哥哪還有退路,你難道要大哥引頸就死不成。”

湯氏回道:“當然不能引頸就死,他們兄弟若能隱名埋姓,茫茫天涯,到處都可以藏身。等過了三年五載,是非水落石出,沉冤昭雪,也就可以重新回家了。”

刑紅娘道:“除非大哥能逃到唐軍的領地,否則天下之大,朝庭一發出海捕公文,自然可以憑圖捉拿,又如何能逃?”

湯氏半響不能作聲,在她看來,唐軍同樣是反賊,她雖然聽到一些唐軍纔是真命天子地傳言。卻全然不信,她大門不出,雖然看過許多書。到底不瞭解民情,在她看來,大明三百年的江山還穩固的很。若是讓丈夫投到唐軍哪裡。即使只是暫時躲避。那也已造反無異。

“妹妹,那該如何是好,難道非反不成。”

“反,若不反大哥和嫂嫂都只有死路一條,若反,則能死中求生。說不定朱家王朝馬上就要亡了,到時大哥和嫂嫂身上地一切污名就不會再有。”

湯氏哽咽的道:“我從小體弱多病,嫁與你大哥已經八年,不曾爲他生下一男半女。在家中也只能描龍繡鳳,卻幫不了你大哥多少忙,還要時時拖累於他,到今想來,仍對你大哥有愧於心。如果你大哥真要起事,我更是成了累贅。”

刑紅娘安慰她道:“嫂嫂放心,日後你隨著大軍,用不著你臨陣殺敵,我們也不會讓官兵到衝出你跟前,你讀書識字,幫大哥管一管糧草賬目也很好。經過幾次陣仗,你的膽子就會大了起來。你身子弱那是因爲你整天在閨房裡,以後露天野地,騎騎馬,坐坐轎,風吹日曬,不要多久,你地身體就會好起來地。”

湯氏沒有半點開顏:“賢妹,五年前我就有意撮合你們兩人,只是你不願鎖在這深宅大院,纔沒有答應,如今你大哥也要走上這條路,日後兵荒馬亂之中,刀光劍影之場,生死存亡決於呼吸之間,賢妹如今還是雲英未嫁之身,我今日就重提此事,望你能嫁給你大哥,日後你們兩人能夠相影相隨,互相扶持,我在九泉之下也可以放心了。”

刑紅娘畢竟是黃花閨女,一聽此事,馬上漲紅了臉,連湯氏話中有決死之意也沒有聽到,正色地道:“嫂嫂不要胡思亂想,我與大哥之間清清白白,日後大哥身邊只會有嫂嫂。”說完就趕忙找藉口退了出去,連要進來梳洗都忘了,臉上一直火燒火辣地。

當晚,整個李家寨都忙忙碌碌,大家都在收拾東西,要投親的投親,要造反的造反,李巖這些天在牢中一直休息不好,洗刷過後,和夫人湯氏說了幾句話就早早睡下了,並沒有發現湯氏的異常,李巖開頭是百般不願造反,只是定下來後,反而安下心來,睡得分外香甜。

湯氏本來還想勸勸李巖,看他能不能懸崖勒馬,歧路回途,只是聽了刑紅娘一番言語,也知丈夫若不走這條路實在是難予活命,幾次話到嘴邊又忍了下來,見丈夫睡得香甜,她悄悄解下一段白凌,寫好遺書,就在廳中懸樑自盡。

李巖第二天早上起來纔看到湯氏掛在樑上的屍體,他頓時大哭,想起這些年夫妻恩愛,沒想到她卻會如此想不開,都怪自已昨夜睡的太死,以至於連動靜也聽不到。

衆人聽到李巖房中地哭聲,急忙過來查看,才發現湯氏已死,一時李府上下悲聲一片。

刑紅娘聽到哭聲,也急忙來到李巖房中,看到房中的情形,她纔回想起昨天與湯氏的談話,可恨自己一時害羞,竟沒有聽到最後一句話中的絕死之意,她心中內疚萬分,幫湯氏整理衣裳,在桌上發現了湯氏留下地一封信,上面卻是讓她和李巖一起親啓,刑紅娘隱約猜到信中的內容,她不敢看,交給了李巖。

李巖哭的肝腸寸斷,看到了信連忙撕開,湯氏在信中表示自己纖纖弱質,實在無法追隨丈夫過那戎馬生涯,同時也不願留一個賊婦的名聲,讓他與刑紅娘結成連理,今後互相扶持,她在九泉下也能安心。

李巖看完信,口中連連大嘆:“糊塗啊,糊塗,她怎麼爲了一個名聲就甘願這麼尋死了事呢?”

李仵也瞧見了信的內容,在旁勸道“大哥,嫂子本是大明開國功臣之後,出身於世代簪纓之旅,遇到這樣毀家造反的大事,心中糊塗起來,不足爲奇,如今錯已鑄成,還是要儘快給嫂子安排後事纔是,官兵隨時可能來,我們實在沒時間擔擱了。”

李巖才重新站起來,擦乾了眼淚:“不錯,我們沒有時間擔擱,通知全府,今天上午就給大奶奶發喪,下午撥營出發。”

李仵應了一聲,又忍不住道:“大哥,上午發喪,連象樣的棺材也沒有,是不是太急了一點。”

李巖看了他一眼:“如今還有時間嗎,到全寨看看,總能找到一副棺材,只能把你嫂嫂草草收斂,若是因爲她的喪事擔擱了時間,你嫂嫂在九泉之下也不能瞑目。”

當天上午,李巖替夫人剛剛辦完了喪事,正要撥營時,刑紅娘派出的斥候來報:“紅帥,有兩路官兵朝杞縣而來。”

刑紅娘忙問:“有多少人,可知是誰統領。”

“回紅帥,一路是河南巡撫李仙風親自帶隊,足有五千官兵。”

衆人倒吸了一口涼氣,竟然是巡撫親來,儘管他們已有預料,若是官府得知縣城被攻佔,縣令被殺,肯定會重視,但沒想到會重視到這個地步,此時刑紅娘的人馬和在杞縣新招的災民加上李家寨的人已有上萬人,但良莠不齊,純粹是一羣烏合之衆,恐怕比起刑紅娘原先的戰力也不如,漫說五千人,就是來個一千官兵也不一定能敵。

“另一路呢?”

“回稟紅帥,另一路人馬是從商丘而來,大約有一千五百人。”

衆人一聽,另一路總算沒有那麼多人,否則,被官兵二路夾擊,這上萬的人馬恐怕馬上就要大禍臨頭了。

杞縣正處於開封和商丘之間,顯然是兩邊的官兵得到情報後馬上派兵出來,想搶先將這股義軍圍剿,免得對開封有威脅,他們之間現在肯定都沒有聯繫,若是此時義軍要走,雖然兩邊都還有一定距離,可是官軍發現後肯定會銜尾追擊,義軍中多有老弱,雖然有許多青壯,但也是災民,身體並不好,若讓官兵毫無顧忌的追擊,肯定擺脫不了覆滅的命運。

李巖和刑紅娘對望了一眼,都看到了對方眼中的戰意:“打。”

若要打,當然得先擇從商丘來的一路,若是打得好,將這路官兵殲滅,商丘已空虛,說不定還可以奪得商丘,那時李仙風的這一路官軍也肯定會有顧忌,到時義軍聲勢大振,是走是留,都可以選擇了。

一旦定了下來,李信馬上命令將李家寨毀去,他親手點燃了家中的房屋,眼看著昔日的亭臺樓閣化成了一片墟無,李巖忍不住心酸,其他人看到家中燃起的大火,雖知此時不燒,官兵來了早晚也會被燒,許多人還是忍不住放聲大哭。

今天週六,仍然兩章,算是補上週二的欠帳。

第53章 鑑寶會(四)第24章 設宴勸降上第2章 竹藍打水第46章 蛤蟆天子第91章 條件第15章 滿人隱憂第26章 追殺第34章 母子重逢第16章 纏戰不休下第25章 覆滅第29章 三方相爭第17章 改革第27章 殺,放?第31章 郡主情仇第39章 不懷好意第70章 狩獵第13章 攻城第9章 投降第2章 登陸苦戰第72章 奇兵第45章 貨幣發行第91章 退兵第50章 殺心第46章 名震天下第21章 草原巨城第5章 伐明三策第65章 登岸第25章 潰敗第15章 湘河炮聲第19章 生擒第31章 活擒第89章 海軍初創第70章 狩獵第3章 大明郡主上第75章 國家賠償第48章 親衛營對近衛軍第26章 河南大戰上第14章 真定府第54章 夜闖王府第43章 三道試題第17章 碧血第16章 疲敵第18章 逃婚第27章 進入山西下第3章 大明郡主上第15章 勸降第86章 君前議移民第23章 波折八十一章 兩全其美第13章 毒手佛心第5章 勸進第10章 賺錢上第44章 唐王賜宴第15章 炮戰第44章 初展才華第8章 火槍第45章 獵物第72章 奇兵第22章 金兵來臨第32章 皇陵事件第14章 鳳縣第6章 稅制改革下第22章 鳳與鴨第33章 黯然收場(上)第34章 刺殺第45章 貨幣發行第12章 禍天之物第9章 白桿精兵第6章 命運第44章 紅顏禍水第23章 出遊第13章 烽火連天上第38章 蠢蠢欲動第52章 萬事齊備第34章 兵與賊(上)第11章 虛驚一場第15章 定計第2章 偷得浮生半日閒第3章 北方之議第97章 大敗第67章 強行封官第62章 價值連城第15章 定計第16章 法不責衆上第4章 張家寨下第71章 襲擊第35章 各人歡喜各人憂第9章 大炮上第19章 南遷第16章 法不責衆下第23章 數路攻擊第18章 強攻第11章 宴無好宴第47章 各佔半城第42章 毀家起義第2章 大將歸來第23章 西安城破下第45章 刺客來臨第7章 斬新一頁第47章 金幣狂熱
第53章 鑑寶會(四)第24章 設宴勸降上第2章 竹藍打水第46章 蛤蟆天子第91章 條件第15章 滿人隱憂第26章 追殺第34章 母子重逢第16章 纏戰不休下第25章 覆滅第29章 三方相爭第17章 改革第27章 殺,放?第31章 郡主情仇第39章 不懷好意第70章 狩獵第13章 攻城第9章 投降第2章 登陸苦戰第72章 奇兵第45章 貨幣發行第91章 退兵第50章 殺心第46章 名震天下第21章 草原巨城第5章 伐明三策第65章 登岸第25章 潰敗第15章 湘河炮聲第19章 生擒第31章 活擒第89章 海軍初創第70章 狩獵第3章 大明郡主上第75章 國家賠償第48章 親衛營對近衛軍第26章 河南大戰上第14章 真定府第54章 夜闖王府第43章 三道試題第17章 碧血第16章 疲敵第18章 逃婚第27章 進入山西下第3章 大明郡主上第15章 勸降第86章 君前議移民第23章 波折八十一章 兩全其美第13章 毒手佛心第5章 勸進第10章 賺錢上第44章 唐王賜宴第15章 炮戰第44章 初展才華第8章 火槍第45章 獵物第72章 奇兵第22章 金兵來臨第32章 皇陵事件第14章 鳳縣第6章 稅制改革下第22章 鳳與鴨第33章 黯然收場(上)第34章 刺殺第45章 貨幣發行第12章 禍天之物第9章 白桿精兵第6章 命運第44章 紅顏禍水第23章 出遊第13章 烽火連天上第38章 蠢蠢欲動第52章 萬事齊備第34章 兵與賊(上)第11章 虛驚一場第15章 定計第2章 偷得浮生半日閒第3章 北方之議第97章 大敗第67章 強行封官第62章 價值連城第15章 定計第16章 法不責衆上第4章 張家寨下第71章 襲擊第35章 各人歡喜各人憂第9章 大炮上第19章 南遷第16章 法不責衆下第23章 數路攻擊第18章 強攻第11章 宴無好宴第47章 各佔半城第42章 毀家起義第2章 大將歸來第23章 西安城破下第45章 刺客來臨第7章 斬新一頁第47章 金幣狂熱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海县| 长春市| 武义县| 安多县| 离岛区| 宜兰县| 新宾| 博罗县| 新邵县| 从化市| 资中县| 钟山县| 耒阳市| 东平县| 南溪县| 英山县| 龙岩市| 乌拉特后旗| 沁水县| 马关县| 沙洋县| 同心县| 五华县| 温泉县| 昆山市| 吉隆县| 阜康市| 霍州市| 泗阳县| 喀喇沁旗| 甘孜县| 泸西县| 河北区| 霍山县| 泸溪县| 金川县| 亚东县| 九龙坡区| 云阳县| 遂宁市| 华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