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44章 唐王賜宴

巳時整,唐軍的榜單準時貼了出來,上面密密麻麻的寫滿了名字,足有四五百人之多,每個人都在竭力搜尋著自己的名字,找到的人都興高彩烈,找不到的人不死心,又重新一遍一遍的尋找,找過數遍才完全失望,垂頭喪氣的離開。

陳貞慧看到方密之的名字排在一甲第三名時,心中也不知是喜是憂,方以智果然得中,進士第三名,就是探花郎,很快這個名字就會傳遍天下,知道方密之就是方以智的人不在少數,那時恐怕方以智會遭到許多南方士子的唾罵,而且他的父親方孔炤也會受到責難,一怒之下,不知會不會把他逐出家門。

陳貞慧突然一呆,他竟然在三甲第十一名上看到了陳定生的名字,這怎麼可能,自己三道題雖然都答了,但裡面錯字連篇,連他自己都不忍讀下去,而且最後一首詩詞他根本沒寫,這樣的試卷也會中,他拼命的揉著自己的眼睛,希望這是錯覺。

他見顧媚在旁邊,對顧媚道:“你看看,那個名字是不是陳定生。”

顧媚卻雙眼含淚,差點要哭出來,進士一科,唐軍只取了六十四名,怎麼也找不到她的名字,而兩個在她認爲不想中的人卻赫然在目,方以智更是高中一甲第三,怎不讓她大受委屈,見陳貞慧問她,還以爲是故意嘲笑她,一甩衣袖道:“我不知道。”轉身朝後面擠去。出了人羣,快步朝客棧走去。

柳如是看到參謀一科沒有她的名字,唐軍這科只取了五人,讓她心裡好受一點,不由暗怪自己要強,若是當時多報考一門,參謀一科沒考上,能考中其它科也好啊,這其中就有許多士子報考了數科,自己本要考的科目未中,卻被其它科取中了,這也是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陳貞慧又轉向方以智道:“密之,你幫我看看,那上面是不是有我的名字.”

方以智看到自己名字後,就放下了心,自己總算完成了第一步,成事在人,謀事在天,能不能順利得到唐軍火器全部製法的秘密,就看老天幫不幫忙了,聽到陳貞慧的話,連忙朝下面看去,果然看到陳定生赫然在目.

兩人對望了一眼,都明白不妙,這樣一來,陳貞慧中了唐軍的科舉,必定不能輕易返回,若兩人都留在唐軍境內,那誰來接應.

見陳貞慧一臉沮喪,方以智忙道:“回去再說.”

陳貞慧點了點頭,兩人回到客棧,這時柳如是和顧媚兩人都已回來,兩人沒有考中,大受打擊,虧以前自己看不起那些落榜的舉子,原來自己也不行,坐著發呆,見陳貞慧和方以智回來,四人對望了一眼,都有點被捉弄了的感覺,一心想考中的人榜上無名,不想中的人卻偏偏都中了,柳如是還以爲陳,方兩人都沒有心思參考,對他們拱了拱手,苦笑道:“恭喜兩位高中了。”

陳貞慧也是苦笑:“有何喜可言,我本以爲不中,我現在也百思不得其解,唐軍何以會選中我,現在都不知該如何自處。”

柳如是見方以智不答,不由問道:“方兄高中進士一甲,是想留下來做官麼。”

方以智望著柳如是的眼光,不敢對視,低下頭道:“嗯,我看唐軍蒸蒸日上,大有可爲,我會留下來的。”

柳如是聽得一驚,方以智是不是吃錯藥了,平時連他父親半句話也不敢違背,這時說要留下來做朝庭的叛逆,以爲他是爲自己才如此,忙道:“公子還是回去吧,在朝庭公子會有遠大前程,如是不值公子如此付出。”

方以智見柳如是會錯了意,忙道:“姑娘誤會了,我願意留下來是確定是因爲唐軍值得我爲之效力。”

柳如是心中一喜,還是問道:“那公子如何與令尊相處。”

方以智道:“從今往後,家父是家父,我是我,我們雖是父子,但只能各爲其主。”

柳如是心中涌起一股喜悅,若方以智真象他所說和父親各爲其主的話,兩人就可以名正言順的結爲夫妻,但柳如是並沒有昏頭,她在青樓接觸過形形色色的人,對方以智突然如此轉變頗爲懷疑,並不敢真心相信。

柳如是又問陳貞慧道:“那陳兄作何打算。”

陳貞慧道:“我只想馬上回江南,可如今只怕唐軍不肯放人,只好走一步算一步了。”陳貞慧知道兩人沒有考中時,和方以智兩人都鬆了一口氣,見柳如是問到自己的打算,不由反問道:“兩位姑娘又何去何從。”

柳如是和顧媚對望了一眼,道:“這次是我們大意了,我打算在西安呆上一年,明年再考。”

陳貞慧和方以智都嚇了一大跳,這兩個女人還要留在這裡再考,這太危險了,就是她們不出事,一旦方以智事敗,也會連累到兩人,一起道:“不可,兩位姑娘還是儘早回去爲好。”

顧媚大爲生氣,道:“有何不可,是不是擔心我們會連累到你?”

方以智頓時支支唔唔,他的事又怎能說給她們兩人聽,陳貞慧忙道:“兩位姑娘要留下來也無不可,只是我們怕日子久了,兩位的身份暴露,等到明年再來,豈不更好。”

柳如是和顧媚兩人卻都不想回去,她們若是回到南京,只能重操舊業,如此還不如留在西安,落個自由之身,陳貞慧和方以智見兩人勸不動,也無可奈何,他們有更爲難的事,還有三天時間,陳貞慧也得參加唐王給中舉的士子舉辦的瓊林宴,宴會後就會給各人分派去處,如今兩人都被困住了,如果陳貞慧悄悄出走,恐怕又會牽連到方以智,那時他們的大計如何完成。

李鴻基正在翻看唐軍此次取中的士子名單以及他們的資料,此次科舉唐軍共錄取了四百五十八人,唐軍共考了七科,一下子就有了七位狀元,其中明法一科取士最多,共一百三十名,明算次之,取士一百一十五名,明史第三,取士九十八名,進士一科排在第四,共取士六十四名,明字排在第五,取士三十六名,明經取士十名,參謀一科最少,只有區區五名。

明算科狀元爲陳宇,讓李鴻基大爲驚訝,本以爲明算一科前三名都會被唐軍學院培養的士子奪得,事實上也是如此,在明算一科中,前十名有九個出身於唐軍自己學院中的士子,偏偏狀元讓別人搶去。

李鴻基看到過陳宇的考卷,不但上面所有的算學答案全對,一篇財富論更是寫的發人深思,對明朝的財政分折切中時弊,而且可以找出相應的解決辦法,讓李鴻基驚呼發現了寶。

陳宇本是江西九江府所屬縣下的一個小史,平時管著一縣的錢糧,九江本身富裕,下面的縣也不差,按理這個錢糧油水很足,陳宇卻不甘心在一個小縣埋沒才華,數次參加科考不中,這次偶然見到了唐軍的招賢榜,不惜辭工,千里來投,沒想到一舉中了狀元,這恐怕出乎他自己意料之外。

進士一科的狀元也是江南的一名士子,叫李淮庸,本來,周鳳梧認爲方以智纔是狀元,李鴻基對方以智的用心有所懷疑,不願把他拔的太高,只給了一個探花,讓第二名的李淮庸遞了上去。

明法一科的狀元叫江浩,是唐軍自己培養出來的人才,這些年,唐軍雖然頒佈了很多法令,卻沒有形成一個有機的系統,所以這次唐軍取士,明法一科爲最多,李鴻基想用他們能完善唐軍的法令。

明史一科的狀元也是江南人士,叫桂仲明,他報考了數科,本來進士一科也錄取了他,李鴻基看中了他在史料上面的造詣,把他從進士一科劃去,特意提他作了明史一科的狀元。

明字一科的狀元叫黃宗明,是南京人士,一手字寫的又快又好,他在明史一科中的考試也不差,但還是讓他做了明字一科的狀元,其實在這些考生中,黃宗明的字並不是最好,但其他人考中了其餘科目的前幾名,才取了黃宗明作狀元。

明經一科十人都是從朝庭境內過來的士子,狀元叫張盛,這些人對經學方面非常狂熱,李鴻基取他們也沒想過有什麼大用,只是作作樣子罷了,下一科就會取消明經一科,他們十人將會是唐軍中第一批明經中的士子,也會是最後一批。

相反參謀一科中舉的五人全都是唐軍自己培養的士子,柳如是雖然報考了,但她若是報考其它科,李鴻基還要猶豫一下,是不是考官錄用了她,自己要不要再刷下來,但參謀一科,柳如是的眼光不可能比唐軍特意培養的人才長遠,省了李鴻基的一道手術。

這次科考,唐軍境內的士子考試人數佔了六成,錄用的比例卻只有一半,狀元更是有五個被奪走,西北的教育畢竟落後,李鴻基拼命追趕還是比不上江南來的一小部分人,怪不得後來在取士方面都要對西北特別照顧,否則,西北官員錄用的比例比江南要少得多。

能取到二百多名朝庭境內過來的士子,李鴻基還是很滿意,這些人都是有真材實學,只要培訓數月,建立了對自己的忠心,有這數百人充實到各級官員中,唐軍下面的政務水平應當會有進一步的提高。

轉眼三天已過,到了唐王給新科進士賜宴的時候,陳貞慧和方以智兩人商量了數天,還是沒有找到安全脫身的辦法,若要兩人都走,無論是陳貞慧還是方以智都不甘心,柳如是和顧媚都沒有考中,他們就是想借此打擊唐軍也無可能,現在走,只有兩手空空,等於白來一場,而且柳如是和顧媚兩人也不肯一起走,還要把她們陷在裡面。

陳貞慧只好也跟著方以智來到唐王府,他們總算決定了,既然走不了,那就一起留下,多一個人,多一份力量,這樣或許能儘快撐握唐軍火器的製法,能更早回到江南。

整個唐王符熱鬧非凡,數百名士子濟濟一堂,他們都是天之驕子,馬上就要成爲人上人了,每個人都興高采烈,陳貞慧和方以智兩人儘量靠在牆邊,他們在江南時已名滿天下,這些士子中難免會有認識他們的人。

儘管唐王府就是原先明朝的秦王府,佔地廣闊,但還是沒有那個大廳能容下四五百人同時舉辦宴會,李鴻基吩咐在一塊空地上舉行,四周點滿了明亮的火把,照的整個唐王府亮如白晝,侍衛突然一聲大喊:“唐王駕到。”

所有的士子馬上停止了交談,跪了下來,喊道:“參見唐王,唐王千歲,千歲,千千歲。”每個人都低下了頭,不敢擡眼向李鴻基看去。

唐軍的士子大多數人都已見過李鴻基,對他是發自心中的敬意,自然不會失禮,而在朝庭境內過來的考生,對李鴻基卻有各種各樣的看法,有一些還是負面的,李鴻基開始起兵時,大家認爲他雖然孝,卻失去了忠,多次擊敗朝庭的軍隊後,尤其是李鴻基通過褚家謀反一案,將轄下大部分壕紳田地財產剝奪,送到草原啃荒時,許多人都把他當成危害朝庭最大的反賊,對他恨之入骨。

直到李鴻基擊敗滿蒙聯軍後,對李鴻基的看法才改變,甚至有人認爲李鴻基是漢人的英雄,但無論是恨他的人也罷,認爲他是英雄的人也罷,都對李鴻基的赫赫武功有所認識,這些來參加唐軍科舉的士子除了別有用心之人外,當然不會是恨他之人,但也不敢輕易向李鴻基注視。

唐王的聲音傳來:“各位免禮。”

陳貞慧和方以智心中都一震,這個聲音好熟,但只有區區數字他們又怎能分辨得出,衆人聽到唐王吩咐,又磕了三個頭道:“謝唐王千歲,千歲,千千歲。”纔敢起身,陳貞慧和方以智兩人也隨衆人站了起來。

方以智心中總覺這個聲音是那麼熟悉,他擡眼望去,卻相隔太遠,怎麼也看不清唐王的面容,他深知馬上唐王就有話要對他們講,忙堅起耳朵來聽,心中象一鍋煮開的水,正在沸騰,一個念頭不停的在方以智心中轉著,唐王的聲音我怎麼會覺得耳熟。

第80章 鼓動第20章 下馬威第6章 盛唐之地第25章 新的一年第56章 鮮血換來的勝利第9章 大炮上第79章 天才加白癡的計劃第39章 不懷好意第17章 碧血第8章 天價第7章 軍火第9章 冒犯第38章 麻煩第81章 不期而遇第65章 登岸第21章 草原巨城第11章 挺進大別山第5章 發財第37章 殿試第14章 火炮試射下第3章 伏擊第49章 長安第46章 援軍第57章 吞併第20章 下馬威第58章 交惡第32章 雙皇會第66章 新的目標第32章 坐困愁城第91章 條件第44章 紅顏禍水第92章 俘虜進京第27章 殺,放?第7章 斬新一頁第40章 賜宴第28章 窮途未路第13章 毒手佛心第26章 蒙古俘虜第51章 鑑寶會一第15章 兵器第6章 調兵遣將第22章 奢侈之風第11章 後金出兵下第79章 以彼之道第50章 兩難選擇第19章 心思第8章 火槍第47章 金幣狂熱第34章 遼河邊沿第52章 大軍圍城第15章 再次交易下第64章 出兵第29章 闖王門生上第3章 風雪來人第30章 流言殺人第46章 六大高手第51章 鑑寶會一第27章 捨身渡河第67章 強行封官第19章 大戰來臨上第11章 討明檄文第34章 兵與賊下第28章 銀彈攻事第16章 疲敵第31章 惡魔傳說第87章 練兵第47章 各佔半城第3章 喜事臨門第28章 銀彈攻事第3章 投軍第31章 魔鬼第62章 大屠殺第4章 同赴黃泉(下)第79章 天才加白癡的計劃第63章 北行第13章 諜戰上第1章 心動第46章 六大高手第11章 後金出兵下第56章 鮮血換來的勝利第8章 天價第31章 魔鬼第21章 夜襲上第56章 惹火上身第49章 身份轉變第22章 投效第48章 摟草打兔第54章 壕強反擊第12章 王自用第29章 闖王門生(下)第43章 聰明誤第24章 設宴勸降下第20章 箭舞飛揚第4章 同赴黃泉(下)第4章 同赴黃泉(下)第66章 新的目標第53章 人命如蟻第61章 火燒王府第32章 坐困愁城
第80章 鼓動第20章 下馬威第6章 盛唐之地第25章 新的一年第56章 鮮血換來的勝利第9章 大炮上第79章 天才加白癡的計劃第39章 不懷好意第17章 碧血第8章 天價第7章 軍火第9章 冒犯第38章 麻煩第81章 不期而遇第65章 登岸第21章 草原巨城第11章 挺進大別山第5章 發財第37章 殿試第14章 火炮試射下第3章 伏擊第49章 長安第46章 援軍第57章 吞併第20章 下馬威第58章 交惡第32章 雙皇會第66章 新的目標第32章 坐困愁城第91章 條件第44章 紅顏禍水第92章 俘虜進京第27章 殺,放?第7章 斬新一頁第40章 賜宴第28章 窮途未路第13章 毒手佛心第26章 蒙古俘虜第51章 鑑寶會一第15章 兵器第6章 調兵遣將第22章 奢侈之風第11章 後金出兵下第79章 以彼之道第50章 兩難選擇第19章 心思第8章 火槍第47章 金幣狂熱第34章 遼河邊沿第52章 大軍圍城第15章 再次交易下第64章 出兵第29章 闖王門生上第3章 風雪來人第30章 流言殺人第46章 六大高手第51章 鑑寶會一第27章 捨身渡河第67章 強行封官第19章 大戰來臨上第11章 討明檄文第34章 兵與賊下第28章 銀彈攻事第16章 疲敵第31章 惡魔傳說第87章 練兵第47章 各佔半城第3章 喜事臨門第28章 銀彈攻事第3章 投軍第31章 魔鬼第62章 大屠殺第4章 同赴黃泉(下)第79章 天才加白癡的計劃第63章 北行第13章 諜戰上第1章 心動第46章 六大高手第11章 後金出兵下第56章 鮮血換來的勝利第8章 天價第31章 魔鬼第21章 夜襲上第56章 惹火上身第49章 身份轉變第22章 投效第48章 摟草打兔第54章 壕強反擊第12章 王自用第29章 闖王門生(下)第43章 聰明誤第24章 設宴勸降下第20章 箭舞飛揚第4章 同赴黃泉(下)第4章 同赴黃泉(下)第66章 新的目標第53章 人命如蟻第61章 火燒王府第32章 坐困愁城
主站蜘蛛池模板: 铜陵市| 涪陵区| 花垣县| 霍山县| 嵩明县| 方城县| 隆安县| 武邑县| 隆德县| 鹤峰县| 麻城市| 平原县| 赣榆县| 马尔康县| 柏乡县| 安义县| 台北县| 台中市| 丰顺县| 夏河县| 淄博市| 巩义市| 宿州市| 普兰店市| 新余市| 宁城县| 化州市| 来宾市| 称多县| 千阳县| 眉山市| 黔西县| 苍南县| 闻喜县| 山阳县| 堆龙德庆县| 浦城县| 巴林左旗| 灌阳县| 治县。| 沂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