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5章 兵器

十幾天後,張獻忠率著大昌軍來到了憑祥,那天從武鳴南門衝出來後,顯得異常順利,前面一個攔路的唐軍也沒有,只是身後的追兵卻一直緊跟不捨,讓他們得不到一天的休息,隊伍也從一萬五千餘人減到一萬人。

憑祥是邊陲要地,對面便是安南的涼山省,憑祥在元屬思明路轄地,明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憑祥改設鎮,隸屬太平府。永樂二年(公元1404年)五月,憑祥鎮升爲憑祥土縣,改隸思明府。成化十八年(公元1432年),因鎮夷關爲左江流域要害之地,故被提格爲土州,直隸廣西布政司。

WWW▲ Tтkǎ n▲ CO

張獻忠還以爲在鎮夷關會有一場惡戰,沒想到唐軍彷彿完全不設防,鎮夷關只有一百名唐軍不到,看到張獻忠的大軍來到,馬上主動棄關逃走。

大昌軍毫不費力的進了鎮夷關,望著身邊大軍疲憊的身影,張獻忠詢問道:“唐軍離我們還有多遠?”

“稟皇上,唐軍離我們還有三十里,還需一個半時辰的路程。”徐以顯連忙問答道。

“全軍下馬休整一個時辰,尋找糧食,在鎮夷關生火吃飯。”

“是。”聽到可以休息進食,大昌軍的士兵都興奮起來,只是憑祥地處偏僻,整個鎮上不過數百戶人家,要想找到一萬人食用的糧食何其困難。

一個親兵匆匆趕了過來:“皇上。大喜,大喜。”

張獻忠差點就要將手上地鞭子抽向這個親兵,大昌軍曾經坐擁數省。數十萬大軍,如今自己無一處容身之地,只剩下一萬殘軍。還要何喜之有。他唬著臉道:“講。”

那名親兵見皇帝的臉色不好。急忙回道:“我軍在武夷關發出了大量糧食,足夠我軍半月所需。”

這確實是一個好消息,大昌軍一路逃竄,只在武鳴縣中補充過軍糧,如今大軍已是數日每天只能吃上一頓,如果在憑祥找不到糧食。大軍只能餓著肚子進入安南。

“這確實是一個好消息。”張獻忠緊皺著的眉頭不由鬆開,露出了笑容,有了糧食,大軍不但可以飽食。對於穩定軍心也有很大作用,否則大軍進入了陌生之地,又斷了糧,只要敗上一場,再精銳地士兵也會受不了。

見自己的皇帝笑出了笑容,那名親兵鬆了一口氣:“皇上,還不止,裡面還有好多兵器。”

“兵器?”張獻忠、李定國、孫可望他們都驚訝起來,鎮夷關有那麼多糧食已是不可思議之事,再加上兵器更是不同尋常。

李定國建議道:“父皇、不如我們過去看看吧。”

張獻忠點頭:“走,朕要看看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武夷關並不大,張獻忠一行人很快就來到了庫房,望著庫房裡堆著的兵器,所有人都目瞪口呆,一眼望去,整個庫房塞滿了密密麻麻地兵器,大刀,長槍,弓箭應有盡有,每一把兵器都寒光閃閃,發出刺眼地光芒。

李定國來到一個兵器架前,將上面地長刀取了下來,長刀在他手裡發出冰冷的光芒,他撥了一根長髮,往刀刃上一丟,頭髮毫無阻礙的繼續往下飄去,落到地上已斷爲兩截。

放下大刀,李定國又來到弓箭區,取下一張長弓,搭上長箭,用力一拉,將弓弦張開,向遠處的一根柱子瞄準,手一鬆,遠處穿來卟的一聲,大半箭身已穿過木柱,只有箭尾在輕輕的顫動,這弓也竟然是鐵胎弓。

放下長弓,李定國又抽出一根長槍舞動起來,頓時場內激起了無數地槍花,將李定國的身影掩住:“好兵器,好兵器。”李定國將槍一收,忍不住大讚。

孫可望忍不住吞了一口口水,掩不住一臉興奮,疑道:“唐軍爲何要在此放如此多的兵器?”

徐以顯道:“或許這裡是唐軍的一個重要倉庫?”

徐以顯馬上又搖頭:“不可能,這裡已是邊錘,哪有拿這裡當倉庫地道理。”

孫可望遲疑的道:“說不定是唐軍哪個將軍想向安南走私兵器,剛好被我們碰上?”

這種事倒不是沒有可能發生,以前大明的邊關將領經常這麼幹,莫說是走私給屬國,就是當時明軍的心腹大患女真人,蒙古人都有邊關將領向他們走私兵器。

張獻忠道:“不管爲什麼這裡會有兵器了,總之這批兵器從現在起就是朕的,趕快讓軍需官清點,然後補充給缺少兵器的將士。”

“是。”聽到命令的軍需官趕忙指揮士兵清點起來。

大昌軍以前在江西時還好,有自己的兵器基地,進入廣西后,連續作戰,兵器除了曾從明軍身上剿獲過一部分外,就再也沒補充過,與唐軍作戰時,更是連戰皆敗,現在的一萬大軍,兵器完好的不足四千人了,許多人的兵器早已殘破不全,不堪使用了,這批兵器就象是送給大昌軍的及時雨。

大昌軍組織的人手很快將兵器清點完,張獻忠剛剛端起碗來要吃飯,軍需官已經跑來向他報告:“稟皇上,倉庫共有長槍一千柄,大刀二千一百幅,強弓一千張,箭支三萬羽,長劍二百支,大炮……大炮六門……炮彈三百發。”

張獻忠聽到大炮時,差點跳了起來,一把揪住軍需官的衣領:“什麼,有大炮,你再說一遍。

軍需官結結巴巴的道:“回皇上,大炮……大炮六門,炮……炮彈三百發。”

張獻忠一把丟下軍需官,顧不得再吃飯,又向倉庫走去,李定國、孫可望也連忙跟隨在後面,倉庫的兵器徐以顯已組織人開始分發了。六門大炮原先放在最裡面,如今已搬到了門口,黝黑地炮口傳來一陣陣殺氣。旁邊整齊的碼放了數百發炮彈。

嚴格來說這不是大炮,而是唐軍只有二百多斤重的迫擊炮,大昌軍地大炮還是早先從唐軍處購得。都是一千斤以上的重炮。早就在轉戰中丟棄。如今這種二百多斤的迫擊炮正適合大昌軍使用。

有大炮和沒有大炮地攻城部隊完全是兩個概念,有了大炮,大昌軍進入安南,馬上就可以強攻任何一座城池,將他拿下來作爲立足之地,否則先前只能避過難攻地大城池。啃一些小城,這六門大炮對大昌軍來說,更是遠勝於前面地數千把兵器。

若是說唐軍的將領連大炮也能偷運著走私,未免太不合情理。如果唐軍管理真的如此鬆散,有再好的兵器也不可能將他們逼得如此境地。

李定國吶吶的道:“這難道是唐軍故意留給我們的。”

的確,這裡除了沒有唐軍的火槍外,其他兵器應有盡有,就好象爲大昌軍量身準備,衆人眼中抖然冒出了寒意。

徐以顯失色道:“難道這是唐軍驅狼吞虎之計,讓我們替他們打先鋒,才故意留這批兵器在這裡。”

剎時間,從武鳴交戰以來,種種不合理的情況在徐以顯腦中一一浮現,唐軍一直追在他們的尾巴後面,更象是禮送他們出境。

張獻忠馬上道:“不可能,李自成如何肯放過朕,難道他不怕朕以後再從安南殺回來?”

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歷來帝位地爭奪就是你死我活,從來沒有手下留情之說,越是自己人就爭得越兇,元朝末年時,朱元璋、陳友諒、張士城三人同出於紅巾軍,可是在大元末滅是就爭鬥起來。

若不是元庭實在太過腐朽,看著朱元璋一一將陳、張兩人剿滅而毫不插手,最後任憑朱元璋將南方所有的力量都統合起來北伐,元庭能否滅亡還是個未知數,如今唐軍已取得了一統天下的勝利,又如何會放過以前曾和他爭奪天下的大昌軍,就是暫放也不可能,張獻忠心想若是自己就絕無可能。

這實在是太過費夷所思,張獻忠出自草莽,自然不會明白後世國與國之間赤裸裸的利益關係,昨天還打生打死的兩個國家,今天馬上就可以結成聯盟和談,換了心胸稍窄一點的皇帝,也不會爲了一點國家利益放過自己的敵人。

徐以顯聽到張獻忠斬釘截鐵的否認,也不敢再堅持自己的意見,不管是不是唐軍故意留下的兵器,他們除了進入安南,再也別無出路,又何必多想。

“報,啓稟萬歲,唐軍離此只有十里了。”

張獻忠顧不得再在倉庫門口發呆:“馬上把大炮和炮彈裝上車,其餘人等抓緊時間吃飯,一刻鐘後全軍出發。”

張獻忠說完,匆匆離開倉庫,回到自己的房中,大口大口的吃著難得的熱食。

以此同時,李雙喜也接到斥候報告:“報,總督大人,前面十里就是鎮夷關,賊軍正駐紮在鎮夷關內休整。”

李雙喜一笑:“停止前進,全軍休整,生火吃飯。”

“停止前進!停止前進!”隨著傳令兵停止前進的喊聲,數萬正在行進的大軍馬上停了下來,開始各找地方生火做飯。

谷英不解的道:“大人,爲何不將賊軍驅趕出鎮夷關?”

李雙喜笑道:“人家就要爲我們當開路先鋒,總得讓人家吃頓飽飯,休養幾個時辰。”唐軍將領都大笑起來。

可惜張獻忠卻不理解李雙喜的好意,聽到唐軍停在十里外開始埋鍋生飯時,張獻忠先是懷疑斥候有誤,得到確認後,反而認爲唐軍肯定另有詭計,生怕唐軍會有部隊趕到前面埋伏,不顧士兵疲憊,馬上下令出發。

在張獻忠的嚴令下,大昌軍迅速出了鎮夷關,望著身後漸行漸遠的鎮夷關,大昌軍將士一個個眼含熱淚,這一去不知道有生之年還能否回來。

張獻忠駐立在一個小山坡上,看著鎮夷關紋絲不動,李定國策馬來到他身邊:“父皇,前面三裡有一個安南的關隘,我們是否繞過去?”

“殺!”張獻忠撥出長中的長劍,方向卻是指著鎮夷關。

“殺!”密密麻麻的大昌軍向眼前的關隘涌去,關隘內的安南士兵目瞪口呆望著外面進攻的大昌軍。

“還擊,快還擊!”安南的軍官忍不住大吼出來,這只是一個小關,全部的守軍加起來不足千人,望著關隘外上萬人的大軍,安南人無不心驚膽戰,呆呆的望著對方迅速接近,許多人連兵器都拿不穩,咣咣的掉到了地上。

幾名士兵忍不住叫了起來:“天吶,難道是天朝要和我們開戰!”

“轟,轟。”大昌軍中的迫擊炮開始了發射,炮彈在安南士兵中炸響,無數的血肉向四面濺飛。

“媽呀,這是什麼東西?”

“雷神。雷神發怒了,快逃!”

“快逃,快逃,雷神發怒了。”

只捱了數發炮彈,安南人就亂了,大家爭先恐後的向後門涌去,再也沒有人去管大昌軍的進攻。

“殺!殺!殺!”面對無人防守的關隘,大昌軍很快登了上來,看見狼狽而逃的安南士兵,大昌軍毫不留情,高舉著長刀向無心抵抗的安南士兵砍去,大聲吼叫著,發泄自己被迫離家的鬱悶。

半個時辰後,張獻忠已站在安南人的第一個關口,安南的士兵早已殺散,大昌軍紅著眼在關內繼續搜尋著活口。直到關隘中再無活人爲止。

張獻忠並沒有阻止之意,只是輕蔑的道:“一羣土雞瓦狗。”

等唐軍吃飽喝足,慢悠悠的到了鎮夷關時,大昌軍的人影都是不見,望著空空的倉庫,李雙喜等人都微笑起來。

“總督大人,你聽,好象有炮聲。”

衆人頓時側耳聽了起來,馬世耀嚷道:“好快,可惜我們不能跟過去看看。”

李雙喜拍了拍馬世耀的肩膀:“忍耐一下,很快我們就會安南人的哀求下光明正大的進入。”

同樣的情景也出現在雲緬的邊境上,桂王率著二萬左右的殘存明軍在吳三桂的追擊下,倉皇逃進了緬甸,他們同樣在最後一個關口莫明其妙的得到了一批武器、糧食,低迷的士氣頓時大振。

只是明軍雖然比大昌軍多,但他們的戰力卻比大昌軍要低,二萬明軍進入緬甸,而且全是文官統軍,他們的處境會遠比大昌軍來的險惡。

第34章 進退無路第19章 初戰下第12章 禍天之物第5章 錢糧問題下第16章 美色上第30章 流言殺人第17章 埋伏第20章 九死一生的行程第6章 稅制改革上第23章 西安城破上第71章 中招第7章 人爲財死第32章 太原城破下第22章 投效第40章 改名第12章 貪慾上第1章 分封第29章 闖王門生(下)第43章 男人拋繡球第43章 死得其所第21章 蒙人攻營第18章 落入陷井第26章 蒙古俘虜第7章 暗流洶涌上第14章 歸化城(上)第16章 三線作戰第六十 間番屬法第55章 思謀脫困第17章 爭論第63章 反應第46章 援軍第35章 雲聚西安第9章 商議第22章 血戰西安上第41章 遼陽之夜第22章 血戰西安下第41章 當街傷人第43章 聰明誤第79章 天才加白癡的計劃第28章 窮途未路第24章 佈網第14章 對射第14章 火炮試射上第85章 淮安城中第24章 設宴勸降下第32章 太原城破下第18章 亮牌下第54章 壕強反擊第19章 初戰下第12章 聲東擊西第84章 激戰總督府第50章 形勢分折第69章 畬族第15章 草原血淚下第72章 奇兵第31章 魔鬼第40章 敲詐第53章 東風第13章 烽火連天上第32章 雙皇會第29章 輕取京師第20章 九死一生的行程第93章 江陰第43章 聰明誤第44章 新艦試水第20章 席捲甘肅第22章 奢侈之風第14章 歸化城(下)第6章 忠孝難全第57章 吞併第7章 邢秀娘上第3章 喜事臨門第2章 財路第55章 亂夜第45章 獵物第20章 席捲甘肅第36章 同族相煎第19章 萬里歸途第58章 進城第11章 賀瘋子第29章 闖王門生(下)第55章 初戰第78章 聯合第5章 伐明三策第67章 強行封官第22章 金兵來臨第26章 亂局第25章 潰敗第28章 三方迥異第22章 誤會第96章 臺灣迴歸第5章 孫氏告狀第10章 兵器買賣上第39章 各有心思第95章 行刑第48章 贈槍第10章 一網成擒第29章 陣前談判
第34章 進退無路第19章 初戰下第12章 禍天之物第5章 錢糧問題下第16章 美色上第30章 流言殺人第17章 埋伏第20章 九死一生的行程第6章 稅制改革上第23章 西安城破上第71章 中招第7章 人爲財死第32章 太原城破下第22章 投效第40章 改名第12章 貪慾上第1章 分封第29章 闖王門生(下)第43章 男人拋繡球第43章 死得其所第21章 蒙人攻營第18章 落入陷井第26章 蒙古俘虜第7章 暗流洶涌上第14章 歸化城(上)第16章 三線作戰第六十 間番屬法第55章 思謀脫困第17章 爭論第63章 反應第46章 援軍第35章 雲聚西安第9章 商議第22章 血戰西安上第41章 遼陽之夜第22章 血戰西安下第41章 當街傷人第43章 聰明誤第79章 天才加白癡的計劃第28章 窮途未路第24章 佈網第14章 對射第14章 火炮試射上第85章 淮安城中第24章 設宴勸降下第32章 太原城破下第18章 亮牌下第54章 壕強反擊第19章 初戰下第12章 聲東擊西第84章 激戰總督府第50章 形勢分折第69章 畬族第15章 草原血淚下第72章 奇兵第31章 魔鬼第40章 敲詐第53章 東風第13章 烽火連天上第32章 雙皇會第29章 輕取京師第20章 九死一生的行程第93章 江陰第43章 聰明誤第44章 新艦試水第20章 席捲甘肅第22章 奢侈之風第14章 歸化城(下)第6章 忠孝難全第57章 吞併第7章 邢秀娘上第3章 喜事臨門第2章 財路第55章 亂夜第45章 獵物第20章 席捲甘肅第36章 同族相煎第19章 萬里歸途第58章 進城第11章 賀瘋子第29章 闖王門生(下)第55章 初戰第78章 聯合第5章 伐明三策第67章 強行封官第22章 金兵來臨第26章 亂局第25章 潰敗第28章 三方迥異第22章 誤會第96章 臺灣迴歸第5章 孫氏告狀第10章 兵器買賣上第39章 各有心思第95章 行刑第48章 贈槍第10章 一網成擒第29章 陣前談判
主站蜘蛛池模板: 邢台市| 库尔勒市| 宁津县| 崇州市| 周至县| 文化| 宁国市| 嘉荫县| 拉萨市| 安陆市| 太谷县| 金坛市| 当雄县| 黄骅市| 滦南县| 河南省| 莒南县| 广丰县| 旬邑县| 隆林| 钟山县| 河北省| 遵化市| 富锦市| 电白县| 曲水县| 故城县| 七台河市| 洛宁县| 乌兰浩特市| 胶南市| 宜阳县| 开化县| 南昌市| 广南县| 南康市| 安顺市| 集安市| 广东省| 金堂县| 新邵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