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4章 故縱

在李鴻基對大唐最重要的三個重臣解釋人的需求是什麼的時候,張獻忠也正在想自己這一生到底需求的是什麼,當初若是在江西時,自己不稱帝,倘可以左右逢源,一旦稱帝,不但大明急於消滅他,就是唐軍對他的態度也急轉直下,以前能夠輕易得到的武器再也買不到。

這些在自己稱帝前就知道了,但自己明知如此還是做了皇帝,難道做皇帝就是自己的畢生追求嗎,如果現在向唐軍投降,未嘗不能榮華富貴的過完下半生,但要自己向李自成低頭卻絕不可能。

眼前的情景卻不容張獻忠樂觀了,從江西殺入廣西以來,先是和大明在廣西的殘餘勢力作戰,廣西、雲南、貴州三省雖然和弘光朝斷了聯繫,但在丁楚魁、呂大器、陳子壯等人的擁立下,桂王朱由榔號稱監國,全盤指揮三省的明軍對張獻忠進行圍剿。

大昌軍到底是客軍,初入廣西時,由於不熟悉地形,頗吃了不少暗虧,等到已經可以和明軍分庭抗禮時,唐軍在湖南總督李雙喜和大明前山海關總後吳三桂的率領下,揮師近十萬又殺進了廣西。

這下無論是張獻忠的大昌軍還是朱由榔的明軍,都吃不住勁,雙方頗有默契的停止了爭鬥,共同對付唐軍,可惜就是如此也不可能抵住唐軍猛攻,大昌軍和明軍一敗再敗,而唐軍勢如猛虎,根本不肯給他們喘息地機會。

明軍見勢不妙。丟下了大昌軍獨立逃向了雲南,大昌軍不熟悉地理,被明軍甩開。只得在廣西獨抗唐軍的進攻,兩軍短暫的合作就算結束。

雲南有周若軍,雖然力量比廣西大大不如。但明軍已無多大戰力。發現明軍逃往雲南後。李雙喜也不著急,命令吳三桂獨領一軍追擊下去,他地主力則繼續對張獻忠猛攻,一月之內,兩軍大小數十戰,將大昌軍打得哭爹喊娘。丟盔棄甲,如今張獻忠身邊的大昌軍由十幾萬人減少到不到一萬五千人。

現在張獻忠就率著這一次殘軍駐紮在南寧城外六十里地的武鳴小縣,張獻忠和唐軍作戰數次,發現不敵後。果斷棄守大城,重新做起以前流寇地生涯,並讓義子李定國,孫可望分領一路人馬迷惑唐軍,唐軍佔領了城池,反而處處要分兵防守。

開始這種策略很有效果,唐軍地兵力分薄後,張獻忠又殺了幾個回馬槍,攻下了數座被唐軍戰領地城池,但唐軍援兵源源不斷的從湖南、福建兩省調入,對大昌軍進行四面圍困,在絕對的實力面前,大昌軍很快就處處碰壁,幾次落入唐軍的陷井,差一點被唐軍分別圍剿。

張獻忠無奈,只是重將三路大軍合在一起,可是大軍一旦匯合,被唐軍咬死了位置,只要接戰,唐軍很快會從四面合圍而來,如果不打破唐軍的封鎖,不出十天,大昌軍就會全面陷入絕境。

最後張獻忠最終選擇了向南突圍,只要繞過南寧城,就可以出廣西,直接躲到安南,在他們心中,只要躲到安南就安全了,中原王朝對那些屬國向來的是很少動刀兵,想來大唐也是如此。

南寧是廣西地省府,城高牆厚,城中的駐軍有一萬多人,他們要繞過南寧城,一旦消息走漏,南寧的守軍只要拖住他們一天時間,這支大昌最後的軍隊絕對死無葬身之地。

只是大昌軍卻別無選擇,不繞過南寧,他們就不可能進入安南,如果換其他地方,需要多走數百里,被發現地機率更大,他們只能冒險一試。

武鳴縣地處廣西中南部,縣境四周爲低山丘陵,唯有東北部的大明山海拔高達一千七百多米,居民主要以僮家人爲主,人口只不過三萬多人,象這樣的地方,大明一直沒有派官員治理,而是以僮家的頭領自治,這數月來,廣西風雲變幻,大明、大昌、大唐走馬觀燈的統治著廣西。

如今除了這支大昌軍還在廣西躲西藏外,廣西已經全境歸於唐軍治下,不過這個地方唐軍並沒有派守軍,大昌軍一到,僮家頭領頗爲知趣,馬上就向張獻忠投降,張獻忠不費一兵一卒就拿下了這個小縣。

這很好理解,大明也好,大唐也好,大昌也罷,反正誰勢大,他們就靠誰,只要不損害土司的利益就行。

大昌軍經過數月的逃竄,已是極爲疲憊,好久沒有吃過一頓飽飯,拿下武鳴後,張獻忠就宣佈全軍休整三天,將武鳴百姓家的糧食都蒐集起來,供大軍應用,總算蒐集到了十餘日所用的軍糧。

能不能繞過南寧,關係到大昌軍的生死存亡,張獻忠不敢怠慢,在武鳴住下之後,就派出斥候四處查探可以繞過南寧的路線,如今已確認有二條小路可以繞過南寧。張獻忠決定再過一夜就馬上出發。

他的身邊現在只剩下孫可望、李定國、劉國能、徐以顯等廖廖幾人了,其餘劉文秀、艾能奇兩人戰死,張文江、李世榮、謝鳳洲、汪齡、潘獨螯等人不知是掉隊還是隱匿逃離,張文江、李世榮等人也就罷了,他們本來就是前明之臣,大局不妙之下逃走,也是無可厚非。

而汪齡、潘獨螯兩人卻一直得到張獻忠的信任,他們的逃離,讓張獻忠懷疑起自己的眼光來,對身邊之人不再是信任有加。

此時南寧城內的巡撫衙門內,李雙喜、馬世耀、谷英、左光先等高級將領都圍坐在一起,每個人都緊皺著眉頭,和大昌軍作戰數月來,張獻忠總是滑不溜手,好幾次差點將他困住,最後又被他施展壁虎斷尾的招數逃脫了,雖然大昌軍越剿越少,但正是如此。卻越難抓住,這幾天除了抓住零星落單地大昌軍外,整個張獻忠的大軍乾脆連影都不見。

李雙喜眼前放著一幅廣西的全圖。不住地在圖上搜尋,考慮大昌軍到底會藏在何處,谷英在旁邊懷疑道:“總督大人。大昌軍不會是散夥了吧。”

不等李雙喜回答。馬世耀搶先道:“不可能。剩下的大昌軍都是追隨張獻忠作戰多年的精銳,一個個悍不畏死,哪能說散就散。”

谷英想起十幾天前和大昌軍交戰地情景,馬上丟掉了剛纔地念頭,十幾天前,大昌軍被唐軍四面包圍在一座小山上。唐軍佈下層層埋伏,大昌軍靠血肉之軀硬闖唐軍設下地地雷,火炮,火槍組成的火力網。最終打開一條通路逃了出來,不過,這一次也使大昌軍元氣大喪,張獻忠原先三萬多的精銳部下只剩下一半,義子艾能奇也死在這次戰役裡,他手下的文臣多人投降。

大昌軍悍不畏死的情景也深深映在唐軍各個將領腦中,他們更是急於將大昌軍除去,否則曠日持久的交戰下去,整個廣西就要完全靡爛,這是皇帝不允許地,他們自己也不能接受。

只是找不到大昌軍的主力,唐軍再著急也沒用,正當衆人一籌莫展的時候,門外傳來一聲:“報,斥候傳來緊急情況。”

李雙喜忙道:“快傳。”

常小加邁進了巡撫衙門的大門,他已升爲從九品地陪戎武慰,算是邁入了朝庭品級軍官的行列,一進來他就向李雙喜跪下稟道:“總督大人,斥候探報,大昌軍就在六十里外的武鳴縣。”

“武鳴縣。”李雙喜急忙查看地圖,“好傢伙,躲到我們眼皮底下了,難怪找不到。”

谷英、馬世耀、左光先也急忙圍到地圖前,看到武鳴縣所在的位置,左光先恨恨的罵道:“那些該死的僮族人,大昌軍躲到他們的地方,竟然不向我們報告。”

谷英遲疑的道:“估計是被大昌軍封鎖了消息吧。”

左光先道:“那些僮族人住得分散,山上山下全都有,大昌軍如何封鎖得住,必是受到了他們頭人的警告纔不跟我們報告。”

谷英一聽也是大怒,向李雙喜道:“總督大人,既然僮族人不識好呆,乾脆將他們一起剿滅。”

李雙喜搖搖頭:“剿滅,你知道僮族在廣西有多少人,他們分爲布土、布農、布泰、布班、布越等十餘個部族,每個部族少則上萬人,多至十數萬,加起來整個廣西不下五六十萬,許多又都住在深山老林,要整個剿滅談何容易。”

谷英忿忿不平的道:“那就這麼放過他們不成?”

李雙喜笑道:“當然不成,下令的都是那些僮人的土司,普通的僮民並不妨事,這正好爲我軍改土歸流,全面取消土司制度找到了藉口,我們只要將那些土司都處死,將他們的土地、財產都分給普通的僮民,不愁僮民不擁護我們,又何必剿滅?”

衆人都點頭稱是,那些土司簡直是土皇帝,而普通的僮民只是他們任意打罵,欺壓的牛馬,根本無視朝庭的法律,也不用向朝庭繳稅,如今到了大唐,他們依然幻想擁有以前的權利,以前唐軍急於滅掉大明,暫時還能容忍,如今全國一統,唐軍已不能容忍那些遊離於唐軍統治下的土司了。

“命令。”

聽到李雙喜喊出命令的聲音,唐軍衆將都都站了起來。

“馬上傳我將令,命令隆安、忠州、恩稀、貴港方向的我軍向武鳴方向靠攏。”

“是。”傳令兵匆匆下去。

“命令左光先、谷英、兩位將軍各帶二千人馬,不管各個方向的援軍是否能夠到達,在今夜就從武鳴北面發起進攻,馬世耀將軍帶領四千人馬,從武鳴西面發起進攻,不得從你們方向走脫一名大昌軍。”

“是。”

回過神後,三人都是一呆,他們帶走八千人馬,整個南寧城就完全是空架子,守城還可以,如果出城根本不可能擋住大昌軍,東面可以不管,那都是高山,大昌軍沒有長翅膀,不會翻過去,那南面怎麼辦。

谷英忙道:“總督大人,南面誰來負責?”

“負責,負什麼責,南面全部放開。”李雙喜斷然下令。

谷英壓低了聲音,有點不甘心的問道:“總督大人,難道真要任由張獻忠逃出去?”

李雙喜板著臉:“這可是皇上的命令,誰敢不遵?”

看著谷英聳拉著腦袋,李雙喜拍了拍他的肩膀:“圍三缺一,這是兵家常事,皇上神機妙算,這一招只能算是驅狼吞猴,你別忘了,你我的封地還在別人手裡,讓張獻忠先給我們打下封地有什麼不好?”

谷英點了點頭,對張獻忠圍剿了數月,臨到頭來成功在即,卻要眼睜睜的放他走,唐軍將領雖然知道這是顧全大局,但多少有點不甘心。

此時正是子夜時分,整個武鳴縣靜悄悄的,大昌軍已經在此休整了三天,三天來他們難得好吃,好睡,體力已恢復了大半,明天又要重新出發,今夜所有人都抓緊最後的時間休整。

“砰,砰“的槍聲突然響起,張獻忠將身邊睡著的兩個女人一把推開,從牀上一躍而起,喝問道:“出了什麼事。”

一名親衛急忙道:“皇上,唐軍攻來了。”

張獻忠將這三天來侍候自己的兩個女人丟下不理,馬上跨到了親兵牽來的馬背上,大喝道:“敵人從哪一面進攻?”

槍聲一響起,整個武鳴就亂成了一團,不過,這些人不虧是大昌最後的精兵,武鳴縣的城牆雖然低矮,好呆還能擋住唐軍一陣子,藉著這段時間,張獻忠已收攏了隊伍,孫可望、李定國等人也到了他的身邊。

“報,皇上,唐軍來自北面和西邊,他們攻勢很猛,兄弟們最多還能支撐半個時辰。”

張獻忠不敢相信的問道:“南門沒人?”

報信的親兵搖頭:“回皇上,南門悄無一人。”

所有人都沉默下來,若是唐軍從三個方向同時發動起攻,張獻忠想也不會想,肯定直接從南門突圍,可現在南門沒有人,反倒令他不敢輕舉妄動。

李定國勸道:“父皇,當斷不斷,反受其亂,或者唐軍自持南寧兵力雄厚,斷定我們不敢走南門,才故意空了下來。”

張獻忠一咬牙,罵道:“他奶奶的,拼了,全體向南門突圍。”

第32章 黃金河第26章 嚴肅軍紀第20章 馬科上第11章 結拜上第34章 遼河邊沿第19章 南遷第12章 貪慾上第78章 聯合第2章 商洛第9章 白桿精兵第18章 鑄幣第49章 長安第10章 盧象升下第64章 狼性難改第29章 闖王門生上第41章 大比武中第48章 機會第45章 合流第39章 來意第40章 賜宴第39章 各有心思第46章 六大高手第31章 惡魔傳說第56章 鮮血換來的勝利第19章 洞房第18章 蒙古聖物下第46章 名震天下第40章 敲詐第36章 黃金之爭第7章 廷議第80章 鼓動第3章 大明郡主下第10章 盧象升(上)第20章 噩耗第62章 鏡子第18章 強攻第4章 兵指何方第45章 獵物第7章 邢秀娘上第52章 萬事齊備第32章 太原城破下第7章 孫元化第21章 蒙人攻營第39章 美女威力第4章 試探第55章 初戰第1章 兵發太原第22章 鳳與鴨第17章 碧血第7章 暗流洶涌上第21章 合圍第14章 對射第56章 退避第9章 冒犯第55章 刺客餘波第25章 覆滅第1章 分封第1章 助餉第48章 摟草打兔第21章 新立大汗第35章 人才下第93章 江陰第18章 亮牌上第19章 初戰上第11章 虛驚一場第4章 張家寨下第15章 滿人隱憂第99章 大廈已傾第17章 風暴前夕下第2章 商洛第48章 贈槍第1章 分封第31章 活擒第30章 流言殺人第32章 皇陵事件第22章 金兵來臨第7章 軍火第34章 歸來第22章 金兵來臨第19章 岌岌可危第47章 各佔半城第9章 大炮上第14章 對射第19章 洞房第12章 王自用第42章 同窒操戈第5章 發財第62章 價值連城第6章 回家第10章 兵器買賣下第17章 美色下第7章 人爲財死第50章 殺心第27章 逃亡第4章 火起第26章 府中激戰第14章 火炮試射上第74章 黃土隘第84章 激戰總督府第37章 家事難斷
第32章 黃金河第26章 嚴肅軍紀第20章 馬科上第11章 結拜上第34章 遼河邊沿第19章 南遷第12章 貪慾上第78章 聯合第2章 商洛第9章 白桿精兵第18章 鑄幣第49章 長安第10章 盧象升下第64章 狼性難改第29章 闖王門生上第41章 大比武中第48章 機會第45章 合流第39章 來意第40章 賜宴第39章 各有心思第46章 六大高手第31章 惡魔傳說第56章 鮮血換來的勝利第19章 洞房第18章 蒙古聖物下第46章 名震天下第40章 敲詐第36章 黃金之爭第7章 廷議第80章 鼓動第3章 大明郡主下第10章 盧象升(上)第20章 噩耗第62章 鏡子第18章 強攻第4章 兵指何方第45章 獵物第7章 邢秀娘上第52章 萬事齊備第32章 太原城破下第7章 孫元化第21章 蒙人攻營第39章 美女威力第4章 試探第55章 初戰第1章 兵發太原第22章 鳳與鴨第17章 碧血第7章 暗流洶涌上第21章 合圍第14章 對射第56章 退避第9章 冒犯第55章 刺客餘波第25章 覆滅第1章 分封第1章 助餉第48章 摟草打兔第21章 新立大汗第35章 人才下第93章 江陰第18章 亮牌上第19章 初戰上第11章 虛驚一場第4章 張家寨下第15章 滿人隱憂第99章 大廈已傾第17章 風暴前夕下第2章 商洛第48章 贈槍第1章 分封第31章 活擒第30章 流言殺人第32章 皇陵事件第22章 金兵來臨第7章 軍火第34章 歸來第22章 金兵來臨第19章 岌岌可危第47章 各佔半城第9章 大炮上第14章 對射第19章 洞房第12章 王自用第42章 同窒操戈第5章 發財第62章 價值連城第6章 回家第10章 兵器買賣下第17章 美色下第7章 人爲財死第50章 殺心第27章 逃亡第4章 火起第26章 府中激戰第14章 火炮試射上第74章 黃土隘第84章 激戰總督府第37章 家事難斷
主站蜘蛛池模板: 抚顺县| 新宾| 竹山县| 射洪县| 华亭县| 米脂县| 崇州市| 哈尔滨市| 陇南市| 临城县| 磐石市| 靖边县| 汝南县| 绍兴县| 易门县| 深圳市| 禹州市| 胶州市| 类乌齐县| 土默特右旗| 青田县| 闻喜县| 丹棱县| 五原县| 安岳县| 肇庆市| 新闻| 汾西县| 七台河市| 武山县| 宜君县| 溧阳市| 老河口市| 许昌县| 科尔| 麻江县| 久治县| 博乐市| 绥德县| 富蕴县| 平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