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章 兵發太原

朝庭獲得和氏璧的消息傳到了唐軍耳中時,唐軍上下正沉浸在唐王喜得貴子中,田玉珠和邢秀娘在前後一天的時間裡各產下一子,邢秀娘雖然不樂意,但相差一天也毫無辦法,只得讓田玉珠之子爲長子。李鴻基給他取名爲李傑,邢秀娘所生之子取名爲李智。

唐軍當然沒有人相信朝庭的和氏璧是真的,消息傳來,許多人都氣憤難耐,就象正是興高彩烈,張開大嘴正要笑時,一隻蒼蠅不偏不倚的飛入了口中,讓人噁心不已,將領們紛紛再次請戰,李鴻基不願再次冷了將士的心,命令李萬成部可以伺機向太原前線的官軍進攻。

接到命令的李萬成大喜過望,將寧遠將軍黑虎星,懷化郎將拓養坤,定遠將軍白廣恩,遊騎將軍劉希元。炮兵指揮驍騎上校孫和鬥,還有剛剛出使朝庭歸來的趙良極等人招聚起來議事。

曹文詔死後,崇禎怕唐軍再次攻下太原,又給陳奇榆增添了不少兵馬,此時太原還有五萬大軍,李萬成手中只有四萬人馬,還要防守山西前線近千里的地方,直接進攻太原兵力並不充足,唐王也沒讓他們大戰一場,此時選擇一下合適的進攻路線就很有必要。

李萬成將捲起來的地圖攤開,道:“各位,唐王命我軍教訓一下朝庭,在我們面前有三路可以進攻,一路是直攻太原,一路是奪回武鄉,再攻遼州府,一路是從汾州出發,沿黃河北上,直下萬山,婁煩,再一路北上,大家看看該選那條?”

拓養坤喟口奇大,道:“將軍,不如來個三路齊攻,未將願率一軍直攻太原。”拓養坤從加入闖軍以來,從未單獨領過軍,昔日的好友已有數名軍職在他之上,若不能單獨領軍,他永遠也別想追上那些人。

李萬成不由道:“胡鬧,三路進攻看似洶涌,卻將我們的力量分散,唐王一再告戒對敵不可麻痹大意,一定要用優勢兵力殲滅敵人,怎可自削力量。”

拓養坤見李萬成不同意,知道自己得不到領軍機會,垂頭喪氣的坐了下去,心中卻頗爲不服氣,拓養坤和李萬成同時投入闖軍,李萬成得到多次獨自領兵的機會,一直壓在他頭上不動,拓養坤對李萬成頗爲不服,在他看到,官軍數次摻敗於唐軍手上,早就不堪一擊,他多次請戰都被李萬成拒絕,拓養坤以爲李萬成是怕他立功之後,會追上他,才故意壓制自己。

趙良極在旁道:“將軍,我看還是直攻太原爲好。”

李萬成道:“太原城中有數萬人馬,我們急切難於攻下,爲什麼要攻太原?”

趙良極道:“唐王要我們教訓朝庭,聲勢肯定要鬧大,但現在我軍的各種物質調運都優先考慮草原,現在調到前線的物質僅夠我們消耗,又不能大打,所有無論是從武鄉出兵,還是從汾州出發,聲勢都不夠大,而且從兩地攻擊,距離都太遠,消耗的物質要大大高於中路對太原的進攻,不合算。”

黑虎星道:“可是太原的兵馬遠多於其它地方,我們哪有那麼充足的兵力和物質攻下太原,如果沒有攻下,那不是虎頭蛇尾嗎?”

趙良極道:“誰說要攻下太原,大家請看,這是汾河,汾河直達太原,我們可以派一路人馬從水路出發,多帶大炮,每日只對太原轟擊,而另一路大軍則攻晉中,只要拿下晉中,那太谷也會落入我軍手中,這裡是整個山西的精華之地,不是比拿下太原更劃算。”

山西是多山地區,但也有幾個平原,其中從太原到臨汾是最大的平原,由於有汾河水的澆灌,這裡也是山西人口最爲密聚的地區,如今這片平原四分之三掌握在唐軍手中,只有太谷,晉中,太原還在朝庭手裡。

李萬成道:“不錯,咱們整天只盯著太原,倒是忘了還有兩個富庶之地未取,若能拿下這兩個地方,我看只剩那孤凌凌的太原,他陳奇榆拿什麼去養活數萬大軍。”

衆人也都興奮起來,雖然唐王不讓大打,但能拿下一府一縣也不錯,何況這兩地都是膏腴之下,拿下後,此長彼消,陳奇榆的日了恐怕要更難過。

李萬成拿出了令箭:“命令。”

衆人都站了起來,李萬成道:“命令懷化郎將拓養坤,炮兵指揮驍騎上校孫和鬥,率一萬大軍,多帶火炮,從水路直抵太原,每日炮擊太原城,不出直接攻城。”

拓養坤正在生悶氣,聽到自己可以獨率一軍,心中一喜,馬上和孫和鬥一起站了起來:“遵令。”坐下後,拓養坤心裡卻想,將在外,軍令有所不授,等我到了太原城下,攻不攻城就不是你說了算。

李萬成又拿出另一支令箭道:“命令寧遠將軍黑虎星帶一萬人馬緊守祁縣,交城前線,不論多少官軍來攻,都不得出戰。”

黑虎星聽到自己要守城,頓時聳拉著腦袋,有氣無力的道:“遵令。”這唐軍一進攻,官軍自顧不暇,哪會來攻祁縣,看來又沒仗可打。

“命令定遠將軍白廣恩,遊騎將軍劉希元,隨軍參謀趙良極隨本將共二萬大軍向晉中出發,務必拿下晉中。”

三人都是一喜,齊聲道:“遵令。”

李萬成狠狠的一拳砸在桌子上:“各將回營,三天後向晉中進發。”

衆人應道:“是。”轉身向後,魚貫而出了李萬成的府衙,各去準備,整個前線頓時忙碌起來。

同時,唐軍派出大量的斥候,出城數十里,將官軍的探子遠遠驅開,同將前線雙方走私的道路全部封閉,以防官軍的探子探到唐軍的具體軍事秘密。

一時之間,兩邊的走私商人都暗暗叫苦,進退兩難,從朝庭派人剌殺唐王已來,已過了近二個月,雖然雙方劍拔弩張,但一直對商人客客氣氣,誰也不爲難,那些商人叄加完唐軍的鑑寶會後,反而加大了運量,以爲短時間雙方不會交戰。

唯有一些精明的商人在聽到朝庭宣佈得到和氏璧後,心知要遭,朝庭力量不夠,卻一而再,再而三的挑釁唐軍,唐軍肯定不能容忍,及時減少了進貨,才得已避免損失。

陳奇榆一接到唐軍將邊境封鎖,並驅趕官軍的斥候時,就知道大戰馬上要來臨,但前線太長,他也不知唐軍會先攻擊何處,只得傳令各地加強防備,一發現情況,馬上向他報告,他好隨時增援。

拓養坤的一萬人首先出發,因是走水路,方便運輸,拓養坤不但帶了三十門迫擊炮,還帶了十門重炮,一萬大軍,沿著汾河,浩浩蕩蕩,直指太原。

汾河發源於寧武縣東寨鎮管涔山脈樓山下的水母洞,出寧武后,流經六個地市,三十多個縣市、在河津市匯入黃河,全長七百多公里。流域面積近四萬平方公里,約佔全省總面積的四分之一,卻養育了山西四成多的百姓,汾河不但是山西最大的河流,也是黃河的第二大支流。汾者,大也,汾河因此而得名。

汾河最早成爲運河的記載是在公元前647年,當時晉國發生饑荒,向已結成秦晉之好的秦國求援,秦穆公發動“泛舟之役”,運送糧食的船隊經渭河、汾河直抵晉國的絳都,泛舟之役是汾河航運的最早的歷史記載。

唐軍的一萬大軍逆河而上,兩地距離不過六十多裡,只需一日即可到達太原,而騎兵更近,需數個時辰,唐軍的斥候沿途清道,沒等陳奇榆反應過來,拓養坤已兵臨城下,陳奇榆已作好了準備,唐軍來的雖然迅速,官軍並不慌亂,只是令他奇怪的是唐軍只有一萬餘人,這未免也太看不起官軍了吧。

賀人龍,李卑,艾萬年三名總兵聽到唐軍只有一萬人,紛紛請戰,他們上次兵敗後,雖然把責任都推到了曹文詔身上,但還是被朝庭申斥了一頓,此時歸於陳奇榆門下,急於雪恥,見有便宜可沾,將數次被唐軍打得抱頭鼠患的恐懼丟下,要求與唐軍一戰。

陳奇榆沉吟不語,唐軍難道有那麼自大,認爲一萬人就可以攻下太原不成,肯定是另有陰謀,衆將見總督大人不語,急了,唐軍從水路來,裝御物質肯定需要一段時間,錯過這段時間,等唐軍立好了營,再攻起來就難了。

李卑道:“部堂大人,沒有時間再考慮了,唐軍就算有陰謀,太原城下一覽無疑,他又能怎樣,無非是仗著武器利害一點而已,若等他們修好了炮臺,我們就只能挨炸了。”

陳奇榆頓時下了決心,不管怎麼樣,決不能讓唐軍輕易在太原城下立腳,命令道:“賀人龍,李卑,艾萬年聽令,你們率帶本部人馬前往汾河渡口,阻上唐軍登陸,本部率軍隨後接應。”

賀人龍,李卑,艾萬年三人應了一聲:“是。”登、登、登的下去了,點起自己部下的所有兵力,開城出戰,三人帶著騎兵先行,只需十餘分鐘就來到了汾河邊,見唐軍已有數千人上岸,三人對望了一眼,李卑道:“衝,咱們把他們趕下河餵魚。”

因運送戰馬不便,唐軍這次來的全是步兵,見到官軍出戰,前面的士兵趕快將一箱一箱的地雷倒了出來,來不及掩埋,就這樣直接丟到了地上,同時船上的人趕忙抓緊上岸,火炮來不及搬運,孫和鬥命令炮兵乾脆在船上架起大炮,準備隨時支援已上岸的唐軍。

官兵的騎兵絲毫沒有停頓,在隆降的蹄中聲向唐軍殺來,到了離唐軍還有數百米時,已經踏上了唐軍丟下的地雷,“轟,轟”的爆炸聲響起,不時有官兵被炸得人仰馬翻,官軍以前在太原城下曾趁夜偷襲時捱過炸,當時不知是何物,引起了極大的驚慌,此時纔看清了炸自己的竟是一些黑黑的圓球,但在高速奔跑的馬上,明知下面有踩上去就會爆炸的東西也不可能避開,只能眼睜睜的看著自己的愛馬踏上了圓球,轟一聲響起,馬上的騎士也被衝上了半空,掉了下來,重重的摔在了地上,還波及到旁邊的騎士,有人當場畢命,沒死的馬上被後面的馬蹄踏過,碾成肉泥。

前面的官兵大叫:“分開,趕快分開。”

密聚的衝鋒陣形馬上被分開,爆炸聲雖然響個不停,但傷亡卻已減少了,唐軍的時間畢竟不充足,只布有數公里寬的雷區,深度也只有數十米,官軍很快衝出了雷區,但也付出了上千人的代價。

唐軍拼命從船上把拒馬運下來,丟到了前面,官兵不管不顧,前面的騎兵直接用血肉將拒馬撞開,他們離唐軍越來越近,每個人心裡都吶喊著,衝過去,衝過去,只要衝過去就成了。

船上的孫和鬥急的團團轉,口裡道:“撤回來,快撤回來。”唐軍的前頭部隊已離汾河有數裡遠,孫和鬥沒有把握開炮不會落在自己人頭上,只能忍住,重炮雖然可以打到敵軍,但在船上不能開,否則就是舟覆人亡的結果,他已派人報拓養坤,要求前面的唐軍先撤到炮兵的保護下來,可在這個混亂的時刻,也不知道親兵能不能找到拓養坤。

拓養坤自己親自帶隊站在前頭,這次是他第一次獨立領兵,他雖然知道官軍肯定會在他上岸時攻擊,拒馬和地雷都是第一批運送的物質,可惜官軍不給他時間,否則半個小時,只需要半個小時,就可以佈置好防護,讓官軍只能白白送死。

見官兵進入了自己火槍的射程,拓養坤馬上下令道:“射擊。”

雙方相距只有一百多米,彼此的面容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官兵一路上雖然倒下了不少人,但成千上萬的騎兵衝擊,那種氣勢還是銳不可擋,許多年輕的士兵已緊張的全身冒汗,唐軍的士兵少有這樣直接面對敵人的衝鋒,一般都會有豎城依靠,或早已立好了營寨,連一些老兵心裡都在發毛,不知是否能擋住敵軍這樣的衝鋒,好在唐軍一直是戰無不勝,士兵們建立了絕對的信心,在這種情況下也無人起身逃走。

第28章 大難臨頭第1章 心動第18章 亮牌下第80章 鼓動第13章 諜戰上第57章 思凡下山第47章 金幣狂熱第8章 邢秀娘下第10章 盧象升下第85章 捷報第13章 寶雞第44章 唐王賜宴第43章 聰明誤第84章 激戰總督府第六十 間番屬法第6章 稅制改革上第15章 草原血淚下第9章 商議第70章 三年之約第15章 炮戰第48章 贈槍第30章 直搗盛京第86章 君前議移民第72章 奇兵第51章 後患第5章 發財之夢第13章 逆襲丹江第32章 皇陵事件第73章 光澤縣第1章 蟄伏商洛第34章 兵與賊(上)第58章 戲正酣第44章 初展才華第7章 廷議第14章 故縱第18章 亮牌下第49章 裂痕第11章 結拜上第29章 三方相爭第51章 狐假虎威第23章 撤離第41章 大比武中第34章 兵與賊(上)第23章 自討苦吃第27章 捨身渡河第21章 合圍第36章 互探第89章 海軍初創第7章 管理第8章 褚家家主下第15章 勸降第14章 鳳縣第20章 噩耗第23章 西安城破下第73章 光澤縣第22章 血戰西安下第38章 女將英姿第70章 三年之約第66章 矮黑人第58章 戲正酣第3章 張家寨上第19章 洞房第3章 伏擊第4章 軍營比武第1章 蟄伏商洛第77章 餡餅第36章 臨陣招兵第15章 勸降第84章 不可收拾第52章 忍辱負重第12章 蒙古各部上第9章 大炮上第30章 崇禎被俘第97章 水師新任務第1章 多爾袞爭位第90章 使節(下)第78章 聯合第36章 互探第57章 緊追不捨第14章 火炮試射下第61章 任卿選官第22章 鳳與鴨第9章 監軍之第48章 摟草打兔第34章 兵與賊(上)第41章 當街傷人第11章 討明檄文第46章 援軍第15章 草原血淚上第41章 大比武中第72章 慘忍第35章 雲聚西安第49章 裂痕第16章 纏戰不休下第61章 陷落第14章 歸化城(下)第1章 蟄伏商洛第96章 臺灣迴歸第20章 席捲甘肅
第28章 大難臨頭第1章 心動第18章 亮牌下第80章 鼓動第13章 諜戰上第57章 思凡下山第47章 金幣狂熱第8章 邢秀娘下第10章 盧象升下第85章 捷報第13章 寶雞第44章 唐王賜宴第43章 聰明誤第84章 激戰總督府第六十 間番屬法第6章 稅制改革上第15章 草原血淚下第9章 商議第70章 三年之約第15章 炮戰第48章 贈槍第30章 直搗盛京第86章 君前議移民第72章 奇兵第51章 後患第5章 發財之夢第13章 逆襲丹江第32章 皇陵事件第73章 光澤縣第1章 蟄伏商洛第34章 兵與賊(上)第58章 戲正酣第44章 初展才華第7章 廷議第14章 故縱第18章 亮牌下第49章 裂痕第11章 結拜上第29章 三方相爭第51章 狐假虎威第23章 撤離第41章 大比武中第34章 兵與賊(上)第23章 自討苦吃第27章 捨身渡河第21章 合圍第36章 互探第89章 海軍初創第7章 管理第8章 褚家家主下第15章 勸降第14章 鳳縣第20章 噩耗第23章 西安城破下第73章 光澤縣第22章 血戰西安下第38章 女將英姿第70章 三年之約第66章 矮黑人第58章 戲正酣第3章 張家寨上第19章 洞房第3章 伏擊第4章 軍營比武第1章 蟄伏商洛第77章 餡餅第36章 臨陣招兵第15章 勸降第84章 不可收拾第52章 忍辱負重第12章 蒙古各部上第9章 大炮上第30章 崇禎被俘第97章 水師新任務第1章 多爾袞爭位第90章 使節(下)第78章 聯合第36章 互探第57章 緊追不捨第14章 火炮試射下第61章 任卿選官第22章 鳳與鴨第9章 監軍之第48章 摟草打兔第34章 兵與賊(上)第41章 當街傷人第11章 討明檄文第46章 援軍第15章 草原血淚上第41章 大比武中第72章 慘忍第35章 雲聚西安第49章 裂痕第16章 纏戰不休下第61章 陷落第14章 歸化城(下)第1章 蟄伏商洛第96章 臺灣迴歸第20章 席捲甘肅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镇远县| 浙江省| 灯塔市| 许昌市| 四会市| 淮滨县| 保康县| 建平县| 丽水市| 东辽县| 新田县| 西林县| 阳春市| 洛隆县| 马尔康县| 安岳县| 泗阳县| 六枝特区| 桂东县| 新宁县| 康平县| 桂平市| 余姚市| 津南区| 乐业县| 库尔勒市| 平顶山市| 都安| 伽师县| 桓仁| 南昌市| 屯昌县| 保定市| 榕江县| 滕州市| 石林| 郓城县| 将乐县| 兴城市| 淮滨县| 昆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