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70章 三年之約

馬繼先身體一側,避過了畬人攻來的長槍,舉刀向他的長槍砍乒甲鋒利的鋼刀象削泥一樣,將畬人的長槍削成了兩截。 那名畬人頓時一呆。

他手中長槍的槍柄仍是用林中極堅固的鐵木製成,這種木頭近百年才能長到手臂粗細適合做槍桿,還是溼木時,斧頭砍在上面就是火星四濺,砍伐一根手臂粗細的木頭,斧頭就要弄出好幾個大口,經過畬人一系列加工,製成槍柄後,其堅固程度實在不亞於普通的凡鐵,被馬繼先一刀砍斷,如何不驚異。

趁著那名畬人發呆的功夫,馬繼先倒轉了刀背,在他背上重重一砍,那名畬人一個蹌步,差點栽倒在地,畬人武士大怒,狂吼一聲,將手中只乘下的半根短棍向馬繼先砸去,空著雙手向馬繼先撲來。

正在爲族中勇士加油的畬人見到這種情況,歡呼聲一下子啞然,望著馬繼先手中寒光閃閃的鋼刀,都露出不可思議的神色。

那名畬人看似兇惡的一撲,其實早已亂了方寸,馬繼先向右一閃,已讓過了他扔出來的木棍,他的一樸也成了空,還順勢在他屁股上踢了一腳,那名畬人撲空已是重心不穩,加上馬繼先的一腳,哪還能穩定身形,撲通一聲,跌了個狗啃屎。

唐軍鬨然大笑起來,那邊畬人卻是啞雀無聲,那名跌在地上的畬人皮粗肉厚,他馬上爬了起來。臉上青一陣,紅一陣,惱怒異常。狠狠地盯著馬繼先,如果目光能殺人的話,馬繼先已被他殺了數遍。

馬繼先聽到唐軍的歡呼。臉上笑容燦爛。衝著自己地隊伍連連招手。

那名畬人看著馬繼先在場中得意洋洋的樣子。衝進自己的隊伍中,從另一個畬人手中接過一把鐵槍,哇哇叫著又衝了上來。舉槍向馬繼先刺去,馬繼先此時背對著畬人部落,他此舉卻是十足十地偷襲了。

唐軍都驚叫出聲,畬人卻一個個默不作聲。馬繼先早已發現了畬人地偷襲,他只是故作不知,等那名畬人地長槍刺到了身後,馬繼先一個側身已讓過了鐵槍。手中的刀閃電般的下劈,“咔嚓“一聲,那名畬人的長槍又段爲兩截,他手裡只留下了一段木棍。

這次畬人武士沒有發呆,丟掉了手中的木棍,又衝進自己的隊列中,想拿到一柄長槍再來比試,可惜其他畬人卻再也不給他機會,紛紛避開,他衝到畬人地中央也沒有再拿到一件兵器。

畬人的長槍製作費時,鉛山縣顧名思義,就是盛產鉛,不但產鉛,還盛產銅、鐵、鋅、金、銀等金屬,因此要做一個槍頭倒不是特別困難,只是那槍柄卻屢實費時費力,近百年的鐵木不是沒有,只是經過畬人數百年的開採,再多地資源也會採光,畬族也知道不能將鐵木全採光了,畬族人已將這種鐵木資源保護起來,每年只是限量砍伐,由族長統一安排給族中的勇士使用,這種鐵木砍下來後,還要經過浸,涼,曬,纏等多道工序,費時數月,才能製成一根合用的槍柄。

許多人一生都得不到一根鐵木做的槍柄,每個得到的人都會無比珍惜,眼前這名唐軍手中的手器砍起槍柄來毫不費力,自己的兵器又怎能讓別人遭踏,就是這個人是族中最有名的勇士也不行。

那名畬人得不到兵器,他只能空著雙手出來,指著馬繼先哇哇的說了一通,馬繼先一句也聽不懂,見他滿臉不服氣,馬繼先猜想他肯定認爲自己靠著兵器佔先,馬繼先笑了笑,將自己的刀鞘解了下來,將刀插入刀鞘中,向自己的一名親兵丟了過去,雙手向畬人一攤,示意自己空著手。

那名畬人見馬繼先丟掉了寶刀,頓時大喜,向馬繼先衝來,一腿掃向了馬繼先,使用的正是每一個畬人都要學的畬拳,畬拳雖說是拳法,其實也包括了腿法中的踢、掃、跳等勢,畬人見族中的勇士使出了畬拳,恢復了對勇士的信心,又開始喝起彩來。

馬繼先開頭見輕易勝了那名畬人,本不將他放在心上,哪知越打卻是越驚心,這名畬人的拳法張馳有度,結合的絲絲緊密,加上他身強力壯,拳法越發顯得威力,馬繼先幾次和他硬拼,都沒有分出勝負,只好開始小心翼翼的周旋,否則,若是在兩軍陣前敗給了一個畬人,他的臉都不知往哪兒擱。

雙方拳來腿往,交手小半個時辰竟然不分勝負,都開始精力不濟,大喘粗氣,觀戰的人看得精精有味,不時爲自己人喝采。

畬人的喝采聲突然都停了下來,全都往兩旁分去,讓出了中間的道路,並低頭行禮,一隊整齊的畬人武士走了過來,不同於前面拿著菜刀,木棍之類兵器的畬人,這隊武士全都拿著長槍,放眼望去,整個走過來一片槍林,而他們身上穿得也是一色的藍衫,每人身上還佩有刀或者劍。

畬人武士的身後,是一羣年輕的畬人侍女,她們的上衣佈滿了各種刺繡,在衣領、大襟、服鬥甚至袖口上都有各色刺繡花紋圖案和花鳥龍鳳圖案。顯得豔麗非常。

侍女的後面,纔是一個大漢坐在八人擡著的大轎上,那個大漢全身肌肉涌起,看樣子不過三十多歲,二眼有神,身上披著一張完整的斑瀾虎皮,顯得剎是威風。

見到了那人,和馬繼先正在相鬥的畬人連忙跳了出來,彎腰向那名大漢行禮,馬繼先見半天贏不了那人,也覺無趣,回到了唐軍營中。

李鴻基恍然,能有這麼大的排場,估計是畬族的族長來了,難怪柳敬亭去了那麼久,他放眼望去,見到柳敬亭在也乘著四人擡地轎子。坐在那名大漢的後面,李鴻基才鬆了一口氣。

看到唐軍就在前面,那名畬人族長連忙命人停下轎子。向唐軍走了過來,李鴻基一身便服,但看周圍的唐軍都以李鴻基爲中心。那名畬族族長也有數。直向李鴻基走來。到了離李鴻基十步左右。唐軍已出來攔住他繼續前行。

那名大漢停下了腳步,向李鴻基彎了一下腰,才道:“山哈族族長雷虎拜見大唐皇帝陛下。”他說得卻是一口地地道道地漢語。

畬人雖然多住在大山中,卻不是不與外交往,相反,他們與漢人的交往還很密切。鉛山縣被譽爲“八省通衢”之地,異常繁華,到明朝中葉,鉛山已發展成爲江南地區五大手工業區域之一。以手工造紙業與松江的棉紡、蘇杭地絲織業、蕪湖地漿染業、景德鎮地制瓷業齊名。

紙張、茶葉的大宗集散,帶來了百業之繁盛,而成爲與景德鎮、樟樹鎮、吳城鎮齊名的江西四大名鎮之一。各路商賈,遠至山陝之晉幫,近至皖南之徽幫,紛紛涌至此間開號設莊,進行商業之競逐。

畬族在鉛縣生根,畬族族長能夠說一口地道的漢語並不奇怪,只是畬族人卻通常不讓漢人進入他們的領地,漢人雖然和他們做著各種各樣的生意,卻很少有人真正瞭解他們,普通畬人也多不會說漢語。

那些畬人見到族長來到,本來無不精神大振,以爲可以把那些漢人都驅趕出去,見到族長還對漢人行禮,傻了眼,只得一個個跪了下來。

“大膽,既然知道是大唐皇帝,爲何還不下跪。”李過在旁邊大聲向雷虎指責。

雷虎卻不著惱,望了李過幾眼,見李過站在皇帝身邊,肩上有三道金質橫線,記起了柳敬亭地話,唐軍的軍職是用金銀線來區別的,五品以上官員才繡有金線,從五品到一品,金線的數量剛好是倒過來,分爲一道到五道,這個三道金線就是三品地將軍。

他心中頓時一凜,沒想到這個人如此年輕卻已是三品大員,連忙回道:“回將軍的話,我們山哈族長除神之外,從不下跪,昔日我族族長拜見明太祖時,上了金鑾殿尚且沒有下跪,雷虎添爲本族的族長,卻不能破了祖宗的規矩,還請大唐皇帝和各位將軍見諒。”

雷虎這番話說得不卑不亢,又不至於太過得罪唐軍,李過一時語塞,李鴻基搖了搖手:“算了,各位都免禮吧。”

雷虎轉頭向後嘰哩哇啦的說了一通,剛纔那些跪著的畬人才敢起身,柳敬亭這時已回到了唐軍的隊列,向李鴻基彙報道:“皇上,他們同意爲我軍讓路,也可以給我軍提供嚮導,只是他們要求皇上下旨,仿大明例,封他們的族長爲世襲百戶,畬人世代免稅。”

李鴻基皺起了眉頭,封個官職倒是沒什麼,讓畬人世代免稅這個條件絕對不能答應,唐軍境內現在還沒有免稅的先例,若是這個口子一開,以後就會變成明朝一樣,官員,功邸人家可以免稅,然後是士紳可以免稅,朝庭的稅收就會集中在普通老百姓身上,到最後富者恆富,窮者恆窮,朝庭的財源慢慢枯竭,走上大明的老路。

只是若是斷然拒絕,眼前的這個雷虎恐怕不會輕易認輸,勢必會和畬人產生衝突,影響自己的統一大計:“好,朕可以封你爲世襲百戶,不干涉你們畬人的自治。”

雷虎鬆了一口氣,畬族不同於一般的土族民族,他們的不但有門第觀念,還有中原正統觀念,以盤、藍、雷、鍾四姓最貴,他們的族長和長老都在四姓中產生,只是自從雷姓出了個雷烏龍創造出畬拳,被畬族人全體尊爲烏龍公後,雷姓就牢牢把握了族長的位置,而其他三姓只能成爲長老。

畬族的盤、藍、雷、鍾四姓可以說相當於中原的官宦士大夫家庭,他們都以出身中原爲榮,以南蠻出身和中原之外其它地區出身爲恥,他們每一家都有編造的族譜,也總要認同於先祖出身於中原望郡,還要將先世的遷徒路線說得曲曲折折,以此證明自己祖宗乃中原望族。

因此畬人下層對身邊之事漠不關心,但上層對中原的事情卻是瞭如指掌,如今中原產生鉅變,大明朝已被改朝換代,勢必也會對畬人造成衝擊,雷虎身爲族長對之最爲不安,若是和唐軍產生了衝突,畬族就有可能落到滅族的邊沿,即使畬族倖存了下來,他這個族長也恐怕當到了頭。

若是能保住畬人目前的這個地位,他的族長之位不但可以穩固,而且至少在幾代內都會是他的後代,柳敬亭走南趟北,曾經和上任畬族族長也就是雷虎的父親認識,因此他對畬人提出是前任族人的朋友,才能輕易見到雷虎,雷虎聽到柳敬亭說唐皇親自率軍前來,他連忙跑出來迎接,想趁機提出要求,讓唐皇答應他保住畬人以前的地位。

看到雷虎輕鬆起來,李鴻基後面話又傳來:“不過,我朝尚未統一天下,稅法也未執行到此處,自然還談不到對貴部的徵稅,朕可以答應你,至少三年內不會徵稅。”不能答應,只好拖了。

雷虎對這個條件當然不滿意:“皇上,如果三年之後皇上已一統天下,可否免去我山哈族世代的稅收。”

李鴻基打了一個哈哈:“三年後的事誰又說得清,自然是三年後再協商。”

雷虎看到李鴻基身後的唐軍一個個精神飽滿,充滿殺氣,想到整個鉛縣,廣豐一帶有四十萬唐軍,比畬族的族人還多,不由打了一個寒顫,知道唐軍絕不是畬族能硬擋,沉吟了一下,才道:“既然如此,山哈族就遵從皇上之意。”

李鴻基見這個畬族族長鬆口,輕鬆了下來:“好,那還請雷族人給朕派出嚮導,朕要前往桐木關一觀。”

雷虎擡頭看了看天色:“皇上,天色已晚,不如今晚在小族作客,小族別的沒有,各種山珍卻打了不少,皇上明日再起程如何?”

唐軍在這裡擔擱了數個時辰,早已飢腸露露,聞到畬族有山珍招待,每個人的肚子都咕咕叫了起來,李鴻基見與畬族達成了交易,點了點頭:“也好,那就打擾族長了。”

“哪裡,哪裡,皇上能來到敝族,是敝族的榮耀,皇上請。”說完,雷虎已頭前帶路。

這周的爆發承諾已完成,明後兩天老茅要休息一下每天只會更新一章下週一再開始爆發,

第8章 形勢危急第8章 折服下第18章 落入陷井第39章 不懷好意第6章 調兵遣將第4章 好事成雙第4章 好事成雙第71章 中招第20章 馬科下第9章 大炮下第30章 突襲第12章 立足之戰第3章 北方之議第21章 夜襲下第9章 商議第28章 三方迥異第19章 生擒第56章 退避第38章 蠢蠢欲動第51章 狐假虎威第33章 百炮齊射第21章 草原巨城第30章 直搗盛京第5章 孫氏告狀第7章 管理第15章 定計第11章 忠臣孤子第28章 僵持不下(上)第94章 私鬥第45章 難得糊塗第37章 家事難斷第58章 戲正酣第23章 數路攻擊第57章 遼陽大火第20章 席捲甘肅第2章 商洛第7章 暗流洶涌下第14章 漁翁第86章 君前議移民第46章 名震天下第4章 張家寨下第86章 大軍齊集第72章 奇兵第8章 天價第52章 大軍圍城第85章 捷報第12章 貪慾下第5章 勸進第7章 管理第2章 竹藍打水第19章 萬里歸途第22章 血戰西安上第8章 褚家家主下第7章 邢秀娘上第49章 吃癟第8章 形勢危急第31章 慘烈攻城上第16章 纏戰不休下第19章 意外連連第8章 火槍第42章 毀家起義第82章 峰迴路轉第1章 多爾袞爭位第4章 試探第46章 名震天下第33章 黯然收場(下)第28章 僵持不下(上)第19章 岌岌可危第31章 權力之顛第18章 落入陷井第18章 蒙古聖物下第11章 討明檄文第43章 男人拋繡球第35章 雲聚西安第11章 挺進大別山第86章 君前議移民第41章 成都攻防第84章 激戰總督府第42章 判決第48章 親衛營對近衛軍第54章 夜闖王府第28章 三方迥異第8章 折服下第74章 黃土隘第31章 流血衝突第50章 兩難選擇第7章 廷議第6章 盛唐之地第18章 蒙古聖物上第91章 條件第100章 江山一統第9章 商議第44章 初展才華第35章 意外之喜第5章 勸進第55章 佟氏毒計第4章 軍營比武第35章 雲聚西安第77章 餡餅第12章 王自用
第8章 形勢危急第8章 折服下第18章 落入陷井第39章 不懷好意第6章 調兵遣將第4章 好事成雙第4章 好事成雙第71章 中招第20章 馬科下第9章 大炮下第30章 突襲第12章 立足之戰第3章 北方之議第21章 夜襲下第9章 商議第28章 三方迥異第19章 生擒第56章 退避第38章 蠢蠢欲動第51章 狐假虎威第33章 百炮齊射第21章 草原巨城第30章 直搗盛京第5章 孫氏告狀第7章 管理第15章 定計第11章 忠臣孤子第28章 僵持不下(上)第94章 私鬥第45章 難得糊塗第37章 家事難斷第58章 戲正酣第23章 數路攻擊第57章 遼陽大火第20章 席捲甘肅第2章 商洛第7章 暗流洶涌下第14章 漁翁第86章 君前議移民第46章 名震天下第4章 張家寨下第86章 大軍齊集第72章 奇兵第8章 天價第52章 大軍圍城第85章 捷報第12章 貪慾下第5章 勸進第7章 管理第2章 竹藍打水第19章 萬里歸途第22章 血戰西安上第8章 褚家家主下第7章 邢秀娘上第49章 吃癟第8章 形勢危急第31章 慘烈攻城上第16章 纏戰不休下第19章 意外連連第8章 火槍第42章 毀家起義第82章 峰迴路轉第1章 多爾袞爭位第4章 試探第46章 名震天下第33章 黯然收場(下)第28章 僵持不下(上)第19章 岌岌可危第31章 權力之顛第18章 落入陷井第18章 蒙古聖物下第11章 討明檄文第43章 男人拋繡球第35章 雲聚西安第11章 挺進大別山第86章 君前議移民第41章 成都攻防第84章 激戰總督府第42章 判決第48章 親衛營對近衛軍第54章 夜闖王府第28章 三方迥異第8章 折服下第74章 黃土隘第31章 流血衝突第50章 兩難選擇第7章 廷議第6章 盛唐之地第18章 蒙古聖物上第91章 條件第100章 江山一統第9章 商議第44章 初展才華第35章 意外之喜第5章 勸進第55章 佟氏毒計第4章 軍營比武第35章 雲聚西安第77章 餡餅第12章 王自用
主站蜘蛛池模板: 区。| 许昌县| 靖远县| 江西省| 阿瓦提县| 望城县| 翼城县| 文昌市| 白河县| 罗田县| 华安县| 西吉县| 保康县| 鞍山市| 定边县| 莱芜市| 宜兰市| 马关县| 商城县| 嘉黎县| 五常市| 鹤壁市| 香河县| 徐闻县| 锦州市| 靖西县| 简阳市| 获嘉县| 澄迈县| 墨竹工卡县| 荥经县| 望奎县| 轮台县| 蛟河市| 清镇市| 丰顺县| 溧阳市| 无锡市| 从化市| 武胜县| 琼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