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51章 狐假虎威

看到弘光帝如此驚慌,杜鄖不由有點得意,安慰道:“皇上放心,吾皇知道襲擊我軍必不是皇上之意,只是鄭軍的私下行動罷了,如果皇上能答應吾皇的幾個小小要求,那麼兩朝的和約依舊有效。”

朱由崧大喜:“杜公公,此話當真?”

杜鄖搖頭晃腦的道:“當然,我軍被鄭家艦隊偷襲,全軍上下都義憤填膺,勸吾皇馬上提大軍來攻應天府,唯有吾皇力排衆議,說陛下也是一國之君,必不會出爾反爾,恐怕是手下之人瞞著陛下所爲。”

朱由崧如雞啄米般的點頭:“唐皇英明,確實是鄭家瞞著朕所爲,朕根本沒有以允許過鄭軍的水師襲擊貴軍。”

杜鄖嘆了一口氣:“吾皇雖然知道不是陛下所爲,但造成我軍的損失也是事實,此事極爲惡劣,一不小心就會引起兩朝大戰,非是吾皇所願,只是若對陛下不聞不問,不但有失吾皇的威信,就是手下將士也會不服,所以此事還要陛下給吾皇一個交代才行。”

朱由崧連忙道:“如何交待?”

杜鄖心頭竊喜:“第一,陛下需將長江水道封鎖,不準水師船隻進入長江,以防再次發生類似事件。”

朱由崧心想這也不是什麼大的問題:“可以,可以,朕一定嚴令片板不許過江,如何?”

馬士英聽得大吃一驚,這位爺還以爲是禁海。

片板不許過江,那應天府地糧食從哪裡來,銀餉從哪裡來。應天府和浙江,福建怎麼聯繫,正要反對。杜鄖已經先開口:“陛下也不必如此。如替朝庭運送錢糧的商船儘可以過。應天府的百姓和各地來往也儘可以隨便,只是無論是周家地水師,還是鄭家的水師,陛下需嚴令他們不許進入長江,如果要進入,需把大炮全部御掉。現在還在長江內的水師,陛下需下令讓他們全部撤出。”

朱由崧才知自己吹牛吹地過火,片板不許過江只是衝口而出,真要如此。那應天府就成了一個死城了,見杜鄖沒有計較才鬆了一口氣,怕著胸脯道:“請杜公公放心,回去轉告唐皇,長江再也不會有我朝水師地一兵一卒。”

朱由崧說完,又轉過頭來對馬士英道:“馬愛卿,此事就交給你了,讓鄭家將他們地水師全部撤出來?”

馬士英頓時愁眉苦臉,應道:“是。”

他當上了首輔,皇帝又不理事,還以爲能盡撐朝中大權,哪知最有實力的周,鄭兩家卻是把朝庭當成了擺設,對朝庭的許多命令都陽奉陰違,遭糕的是兩家要兵有兵,要錢有錢,朝庭除了有一個大義的名號,根本不能制約他們,反而多有仰仗,否則兩省若是停了賦稅,整個朝庭的稅收就要少近一半。

此時聽到皇帝要自己下令不讓鄭軍進入長江,馬士英不由頭痛,鄭軍比起周家更是跋扈,只是此時有杜鄖在場,卻不便和皇帝分說,只能先應了下來。

朱由崧又轉過頭,對杜鄖可憐巴巴地問:“唐皇還有何事要朕做?”

杜鄖道:“這次我軍遭到鄭家突然襲擊,雖然不是陛下之令,但鄭家畢竟是陛下的臣子,這個損失應該由陛下來承擔,這是我軍的一份損失清單,請陛下過目,只要陛下辦妥了此事,我朝與陛下所籤的和約依然有效。”

朱由崧鬆了一口氣,賠償一點損失倒也沒什麼了不起,將清單接過來一看,僥是朱由崧對銀子沒有什麼概念,也嚇了一大跳,失色叫道:“二百萬兩銀子?”

馬士英連忙從弘光帝手上接過清單,上面實際列了二百零二萬五千三百一十六兩銀子,唐軍願意將零頭抹去,讓弘光朝只賠二百萬兩。

馬士英抖了抖這份要弘光朝賠款地清單:“杜公公,這銀子是不是有點太多了,我朝新立不久,實在是拿不出如此多的銀兩”

杜鄖頭擡得老高:“馬大人,這份清單可是依據我軍的損失詳細算出來的,一點水份也沒有加,你若不信,自己算一算。”

馬士英忙道:“信,本官當然信,只是杜公公,安慶城牆需要五十萬兩銀子維修,不是不太高了,即本官估算,有十萬兩銀子就差不多了。”

杜鄖哼了一聲:“十萬兩銀子如何夠,你知道什麼是水泥吧,一包就要一兩銀子,安慶城牆至少要用到十萬包水泥,那就是十萬兩銀子,你算算看,五十萬兩銀子夠不夠?”

馬士英當然知道水泥,那是唐軍境內纔有出產,用來修房堅固無比,江南許多大戶都花大價錢購買唐軍領地內走私過來的水泥,用來給自家修圍牆,一點水泥加上石頭,造起圍院來又快又堅固。

“杜公公,可是安慶城以前沒有用水泥啊。”

“正是沒有用水泥纔會被鄭家的大炮炸燬,吾皇說過,安慶城重修,南邊一定要用上水泥和巨石徹牆,纔不會重蹈覆澤,你看,若不是鄭家將南城牆全部炸燬,我軍又何必用上水泥重新徹牆,這筆銀子當然要算進去。”

馬士英雖然覺得杜鄖這樣解釋太過勉強,只是唐強明弱,他也不能強爭,又指了指士兵的撫卹金道:“杜公公,一人三百兩銀子的喪葬,撫卹費是否太高了?”

杜鄖搖頭道:“不高,不高,你算算看,那些死去的可都是年輕小夥子,我軍的軍餉是每月二兩半銀子,一年就是三十兩,他們若是沒有死,起碼還可以爲我軍效力二十年,那就是六百兩銀子,三百兩算是打對摺了。”

馬士英再也沒有勇氣斥疑唐軍水師一艘小船也要五萬到十萬兩地價格。說不定經杜鄖一解釋,這也打了折,現在弘光朝的地盤一年稅收不會多於一千五百萬兩。這還是福建,廣東兩省承擔了一半的結果,上次和議已經花了一百萬兩。加上十萬匹絲綢。如果現在還要拿出二百萬兩。恐怕馬上就要把應天府地府庫清空。

沒有銀子,朝庭怎麼運轉,那些驕兵悍將會如何反應,馬士英想起來就感到頭大,他擡眼看著弘光帝,請他決定。

弘光帝再傻也知道現在府庫中應當沒有什麼銀子。向杜鄖哀求道:“杜公公,非是朕不相信貴軍的這份清單,實在是本朝已拿不出如此多的銀子,還請杜公公向唐皇美言。是否可以酌情減少。”

杜鄖笑道:“陛下未免太過忠厚了,這損失是鄭家造成了,自然由鄭家負擔,鄭家每年在海上收入上千萬兩白銀,富可敵國,莫說二百萬兩,就是加個一倍也拿得出,陛下一道旨意下去,鄭軍還敢抗旨不成。

朱由崧恍然大悟:“杜公公提醒地是,朕糊塗了,鄭家造成地損失,自然要鄭家承擔,馬愛卿,傳朕旨意,讓鄭家拿出二百萬兩銀子,不,四百萬兩銀子賠償唐軍地損失。”

杜鄖聽得雙眼笑瞇瞇:“陛下,四百萬兩銀子到陛下的庫中恐怕還要過一段時間,奴才要先向吾皇告之結果,還請陛下先將銀子交給奴才,吾皇看到了陛下的誠意,自然會維持兩朝的和約。”

朱由崧想反正那邊有四百萬兩銀子進來,先給唐軍二百萬兩也無妨,正要答應,馬士英大急,這四百萬兩銀子要得到要不到他可一點把握也沒有,拼命向朱由崧搖頭,朱由崧不由遲疑。

馬士英只好接口道:“不瞞杜公公,我朝就是清空了府空,現在也拿不出二百萬兩銀子,還望杜公公見諒。”

杜鄖在宮中打滾多年,宮中哪個稍有職權的太監不是富得流油,卻個個最善裝窮,他如何會相信馬士英的話,眼珠一轉道:“那可以拿出多少。”

馬士英狠了狠心:“二十萬兩。”

杜鄖面色沉了下來:“馬大人,你這不是打發要飯地吧,二十萬兩,虧你也說得出口,連我朝將士的撫卹都不夠,杜某回去怎麼能交差。”

朱由崧也看不過去:“馬愛卿,府庫裡應當不止這點銀子吧,那先給杜公公一百萬兩就是。”

馬士英身爲首輔,自然知道府庫中還有近三百萬兩銀子,只是這些銀子至少還要應付朝庭三月所需,本來就是緊巴巴的,擠出二十萬兩銀子已是困難,皇帝真能從鄭軍拿到四百萬兩銀子,二百萬兩全給唐軍也不要緊,只是馬士英將這四百萬兩銀子收入自動排除,再要拿一百萬兩銀子出來,到時朝庭揭不開鍋,他這個首輔就要臉面無光,說不定會被人趁機拱下臺,只是這樣的事卻不能和皇帝分說。

馬士英咬緊牙關:“皇上,非是臣敢隱瞞,庫中銀子已不足百萬兩了,若是將內庫也算上,說不定可以湊出一百萬兩,只是朝庭不可一日無錢,若全給了杜公公,皇上還如何給百官發餉,如何賞賜下人?”

聽馬士英如此一說,朱由崧也傻了眼,他倒沒想到馬士英敢騙自己,只好涎著臉向杜鄖道:“杜公公,你看我朝實在困難,不如先給五十萬兩如何,若是鄭家地銀子一到,朕自然派人送給貴軍。”

杜鄖聽到弘光帝如此低三下氣和自己說話,心裡大爲滿足,他要辦的兩件事,一就是要弘光朝封鎖長江,讓周,鄭兩家的水師不能進來,二就是加大弘光朝和鄭家的裂痕,如今成功的讓弘光帝打鄭家銀子的主意,可以說都做到了,至於要錢,唐軍只是附帶的條件,讓弘光朝的財政更加困難而已,二百萬兩銀子也夠全部拿到最好,拿不到也不勉強。

杜鄖故意沉吟了半響,見實在擠不出油水來,才道:“那好吧,奴才會將陛下的困難如實稟報吾皇,相信吾皇也能諒解。”

朱由崧大喜:“如此就多謝杜公公了。”他將手上的一個翡翠大板指摘了下來,送到了杜鄖手裡,這個翡翠晶瑩剔透,至少也值個二三千兩,杜鄖毫不客氣,笑瞇瞇的接過,向朱由崧告辭。

朱由崧看著杜鄖走了出去,鬆了一口氣,總算取得了唐軍的諒解,等看不見杜鄖的人影,馬士英才敢向弘光帝請罪:“皇上,臣該死,剛纔欺騙了皇上。”

朱由崧臉色頓時一變:“你何事欺瞞了朕?”

馬士英道:“國庫中的銀子實有近三百萬兩,臣剛纔說不足一百萬兩,實在是不想唐軍將銀子全部拿走,請皇上恕罪!”

朱由崧睜大了雙眼:“還有三百萬兩,你該死,還不快點請杜公公回來,讓他把銀子帶回去。”

馬士英沒想到皇帝會這樣反應,只是此事不得不稟報皇帝,否則讓皇帝知道他隱瞞了二百萬兩銀子,那還了得,他連忙攔住皇帝:“皇上,請聽微臣一言,萬不可將兩百萬兩銀子全給了唐軍,否則一月後,朝庭可就毫無分文了。”

朱由崧斥道:“怎會毫無分文,朕不是馬上要下旨讓福建再出四百萬兩銀子嗎?”

馬士英不敢說福建不會給,只得道:“皇上所言極是,只是微臣擔心這筆銀子太大,若是福建稍有拖延,那後果不堪設想,如今即然杜公公答應和唐皇解說,如果皇上突然又給了他二百萬兩,杜公公反而會認爲皇上和微臣有意欺騙他,請皇上三思。”

朱由崧聽到杜鄖有可能認爲自己有意欺騙他時,嚇了一跳,只得指著馬士英道:“你啊,你,下次不可再自作主張了。”

馬士英連道:“微臣不敢,微臣不敢。”

不提鄭芝龍聽到弘光朝不讓自己的水師進入長江,而且還要掏出四百萬兩銀子賠償唐軍損失時會有何反應,杜鄖此次又帶著五十萬兩銀子回來,頓時讓唐軍將領對這個太監刮目相看。不由感嘆,還是太監會撈錢。知道弘光朝的水師不會進入長江後,唐軍將領紛紛向皇帝上書,要求渡江作戰。

李鴻基卻不敢把希望真寄託在弘光朝身上,畢竟已吃過一次虧,他吩咐唐軍水師派出小船裝成普能的漁民往下游搜尋,只有真正確認了弘光朝的水師離開了長江,他才能率軍過江作戰。

第18章 鑄幣第63章 機器第10章 盧象升下第36章 談判(上)第45章 難得糊塗第3章 一鼓而下第15章 破城第65章 做媒第41章 成都攻防第28章 林丹遺孀第65章 登岸第20章 馬科上第37章 家事難斷第15章 勸降第17章 爭論第14章 歸化城(上)第6章 調兵遣將第37章 杞縣李信第8章 殺雞駭猴第11章 討明檄文第19章 洞房第27章 殺,放?第13章 逆襲丹江第11章 虛驚一場第5章 伐明三策第1章 歸來第20章 箭舞飛揚第43章 三道試題第22章 血戰西安下第6章 忠孝難全第36章 臨陣招兵第19章 南遷第20章 噩耗第32章 雙皇會第46章 援軍第84章 不可收拾第99章 南巡第51章 後患第5章 錢糧問題上第8章 邢秀娘下第5章 發財第22章 奢侈之風第9章 白桿精兵第25章 覆滅第16章 纏戰不休下第3章 張家寨上第1章 兵發太原第16章 疲敵第55章 思謀脫困第9章 投降第25章 釣魚城第11章 挺進大別山第85章 捷報第67章 海戰第8章 形勢危急第95章 行刑第55章 思謀脫困第32章 教訓第33章 鰲拜之死第41章 大比武中第51章 後患第4章 同赴黃泉(上)第45章 貨幣發行第10章 兵器買賣上第9章 大炮下第33章 黯然收場(上)第7章 廷議第56章 惹火上身第16章 法不責衆上第12章 蒙古各部下第50章 殺心第65章 劫人第4章 好事成雙第44章 輕取河南第12章 初攻達縣第11章 虛驚一場第16章 美色上第56章 惹火上身第98章 弘光被擒第57章 思凡下山第14章 對射第28章 三方迥異第20章 馬科上第21章 夜襲下第27章 兵臨城下第2章 登陸苦戰第3章 北方之議第84章 不可收拾第11章 虛驚一場第26章 蒙古俘虜第28章 林丹遺孀第88章 召見第58章 戲正酣第61章 任卿選官第96章 逃亡之路第12章 貪慾上第10章 賺錢上第20章 立功第30章 搶佔先機(上)第60章 發威
第18章 鑄幣第63章 機器第10章 盧象升下第36章 談判(上)第45章 難得糊塗第3章 一鼓而下第15章 破城第65章 做媒第41章 成都攻防第28章 林丹遺孀第65章 登岸第20章 馬科上第37章 家事難斷第15章 勸降第17章 爭論第14章 歸化城(上)第6章 調兵遣將第37章 杞縣李信第8章 殺雞駭猴第11章 討明檄文第19章 洞房第27章 殺,放?第13章 逆襲丹江第11章 虛驚一場第5章 伐明三策第1章 歸來第20章 箭舞飛揚第43章 三道試題第22章 血戰西安下第6章 忠孝難全第36章 臨陣招兵第19章 南遷第20章 噩耗第32章 雙皇會第46章 援軍第84章 不可收拾第99章 南巡第51章 後患第5章 錢糧問題上第8章 邢秀娘下第5章 發財第22章 奢侈之風第9章 白桿精兵第25章 覆滅第16章 纏戰不休下第3章 張家寨上第1章 兵發太原第16章 疲敵第55章 思謀脫困第9章 投降第25章 釣魚城第11章 挺進大別山第85章 捷報第67章 海戰第8章 形勢危急第95章 行刑第55章 思謀脫困第32章 教訓第33章 鰲拜之死第41章 大比武中第51章 後患第4章 同赴黃泉(上)第45章 貨幣發行第10章 兵器買賣上第9章 大炮下第33章 黯然收場(上)第7章 廷議第56章 惹火上身第16章 法不責衆上第12章 蒙古各部下第50章 殺心第65章 劫人第4章 好事成雙第44章 輕取河南第12章 初攻達縣第11章 虛驚一場第16章 美色上第56章 惹火上身第98章 弘光被擒第57章 思凡下山第14章 對射第28章 三方迥異第20章 馬科上第21章 夜襲下第27章 兵臨城下第2章 登陸苦戰第3章 北方之議第84章 不可收拾第11章 虛驚一場第26章 蒙古俘虜第28章 林丹遺孀第88章 召見第58章 戲正酣第61章 任卿選官第96章 逃亡之路第12章 貪慾上第10章 賺錢上第20章 立功第30章 搶佔先機(上)第60章 發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镇原县| 怀集县| 股票| 武定县| 普兰县| 雷山县| 凤台县| 景东| 荔浦县| 天镇县| 名山县| 涟源市| 南康市| 河津市| 当雄县| 阳信县| 布尔津县| 化州市| 普宁市| 潜江市| 奉化市| 双江| 饶平县| 伊川县| 正阳县| 宁夏| 盱眙县| 呼和浩特市| 乡城县| 太保市| 同仁县| 比如县| 梅州市| 长汀县| 宜都市| 南木林县| 张掖市| 沾益县| 岑溪市| 彰武县| 荔波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