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闖王是真命天子,有人向闖王進獻圖讖的事在大營不脛而走,闖軍士兵都歡欣鼓舞,議論紛紛,當晚,闖軍通霄達旦,設宴歡慶,許多人都喝得醉惺惺的,一直以來,闖軍雖然戰(zhàn)無不勝,但到底是對抗朝庭,許多人心裡都沒有底,畢竟名不正言不順,頭上還頂著一個賊名,若是敗了,家人朋友都得受自己牽連,心中時常隱有懼意。
但大部分加入闖軍中人都是些一貧如洗的佃戶,以前每餐都生活不繼,現(xiàn)在不但每月都有軍餉可拿,家裡還都分牛分地,受了闖軍如此大恩,對闖王當然擁戴,心裡的隱隱不安只是稍現(xiàn)即散,現(xiàn)在聽了傳言,大家都認爲闖王是真命天子,去了這一層顧慮,大夥都高高興興,對獻圖讖的軍師也好奇起來,宋獻策的名聲在闖軍中越傳越廣,許多人能把他當成上天特於派來輔助真命天子的人。
李鴻基得到宋獻策,對他很是重視,第二天就招他來議事,宋獻策趕到李鴻基的府地,見只有他一人,連忙拜見闖王。
李鴻基忙將他扶起,道:“軍師,不必多禮,鴻基正有一件大事要請教軍師。”
宋獻策見闖王對他如此重視,大爲興奮,道:“闖王有事,儘管吩咐。”
李鴻基道:“我有一事正屢決不下,正有請教先生,目前我軍擴張?zhí)伲鶕?jù)不牢,我想向朝庭請和,擬了三個條件,不知是否可行?”
宋獻策道:“不知闖王是何條件。”
李鴻基將條件給了宋獻策,宋獻策一看,道:“朝庭必不會答應,不過藉此拖延時間卻可以。”
李鴻基大喜,道:“這麼說可行。”
宋獻策道:“不錯,朝庭雖然不會答應,但現(xiàn)在朝庭在山西的兵力不足,要從其它地方抽調(diào),我軍提出談判必正中朝庭之意,不過不會有結(jié)果。”
李鴻基道:“反正雙方都不需要結(jié)果,能談就行。”
李鴻基馬上召開會議,商議談判的人選,沒想到大部分將領(lǐng)一聽要與朝庭講和,都羣起反對,堅決不同意。
李鴻基看著在生悶氣的李萬成,拓養(yǎng)坤等人,道:“各位,我軍和朝庭議和和投靠朝庭是兩碼事,朝庭如果答應了我們的條件,我們和現(xiàn)在也不會有什麼區(qū)別。”
李萬成道:“那我軍怎麼還要和朝庭議什麼和,就現(xiàn)在這樣不就挺好的嗎。”
李鴻基只好解釋:“這不一樣,我們提出和朝庭議和,朝庭就會以爲我們暫時沒有進取心,他就不會馬上調(diào)兵來攻打,他會慢慢準備好了時再打我們,這樣我們就有時間鞏固現(xiàn)有的地盤,等到朝庭準備好了時,我們比他準備的更周詳,那樣我們又何以和朝庭大打了。”
李萬成等人恍然大悟:“哦,闖王的意思是要先騙朝庭,然後再打。”
李鴻基點了點頭:“嗯,差不多就是這個意思。”
闖軍的這些反對的人頓時都不說話,闖王既然是這個意思那就無所謂了,聽闖王的就是了,李鴻基見衆(zhòng)人不再反對,遂道:“如今我們要議和,就先要派一名使者,必須能言善辨才行,不過有晉王在我們手裡,安全問題是不用擔心。”
衆(zhòng)人都面面相覷,要說打仗,衆(zhòng)人都二話不說,要說談判嗎,這可不是什麼人都能幹得了。衆(zhòng)人的目光不由轉(zhuǎn)向一班降將。
宋獻策倒是有點躍躍於試,但因是剛來,也不好表現(xiàn)太過,也就沒有說話。
許鼎臣,趙建極,牛勇,朱孔,王水奎,毛文炳,商剛中等人剛聽到闖軍想和朝庭議和時也大爲吃驚,生怕闖軍把他們當成獻給朝庭的禮物,聽了闖王議和的本意才放了心,這時見闖王和衆(zhòng)將望向自己這幫人,每人都心情複雜,沒人願意剛投降就又去原來的地方當使者。
李鴻基見自己的一幫部下實在沒有合適的人選,而降將又不願去,也大感頭痛,只好點將,道:“趙先生代表我軍走趟如何。”
趙建極大感爲難,但自己初入闖軍,闖王的命令又不能不聽,只好道:“遵令。”
李鴻基見趙良極願意去,大爲高興:“好,這樣以趙先生爲正使,拓養(yǎng)坤爲副使,明天就出發(fā),帶著咱們的議和條件去官軍陣營。
拓養(yǎng)坤見闖王要自己去,大感意外,剛想反對,見闖王瞪了自己一眼,頓時不敢再說。
第二天,趙良極和拓養(yǎng)坤兩人帶了幾名隨衆(zhòng),拿著李鴻基的書信,議和的條件,前往太原見陳奇榆。
陳奇榆聽說山西的佈政史趙良極求見,還以爲他是逃回來的,太原的官員逃走了不少,後來陸續(xù)有人返回,陳奇榆連忙接見。
此時陳奇愉是五省總督,他接任曹文詔的職務本是山陝兩省總督,後來崇禎見闖軍勢大,單靠二省無以制服,又給他加了河南,湖廣,甘肅三省的總督,成了五省總督,一時之間炙手可熱,
趙良極見了陳奇榆末免有些尷尬,兩人本來都是巡撫,如今一個是五省總督,而自己已是賊軍身份,但還是向陳奇榆行了一個禮道:“闖王特使拜見總督大人。”
陳奇榆一驚:“你投降了闖賊。”
趙良極大爲不悅道:“我家主公起兵是爲父報仇,如今手握兩省之地,帶甲之士三十餘萬,轄下民衆(zhòng)更是數(shù)以百萬,陳總督何以稱賊。”
陳奇榆大怒:“賊就是賊,休想巧言脫詞,來人,把他們拿下。”
趙良極大聲道:“豈慢,難道你敢不顧晉王死活嗎。”
陳奇榆頓時軟了下去,他雖是五省總督,但事關(guān)番王,還是小心謹慎爲上,道:“好吧,你們有什麼條件可以放了晉王。”
趙良極將闖王議好的條件承了上去,陳奇榆接過一看,上面寫了三條,
第一條:朝庭承認李自成闖王的封號,並不得干涉闖軍在控制區(qū)施行的各項政策。
第二條:官兵不得進入目前闖軍的區(qū)域內(nèi),雙方以現(xiàn)在的實際控制線爲界。
第三條;晉王全家落入闖王手裡,要求朝庭出一百萬兩白銀作爲贖王費。
後面依然是對朝庭的誘惑,只要答應了這三條,闖軍不但停止與官軍的衝突,可以派兵幫朝庭對付蒙古和後金的入侵,甚至可以考慮幫助官府清剿流寇,最後還提出若朝庭需要武器,闖軍也可出售給朝庭。
----
本週的推薦比上週時下降了好多,寫書肯定有高潮與低潮,需要大家一直的支持,低潮時更需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