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64章 功用

孫元化解說完這臺蒸汽機,命人重新把機器擡了起來,這臺機器造的皮粗肉厚,將牆壁碰了一個大洞之後,只是前面的鋼鐵有點稍爲凹陷,各個地方絲毫沒有損壞。

雖然在西方,蒸汽機再過半個世紀左右就會發明出來,但開頭的蒸汽機極爲簡陋,只能用在礦井抽水,汲水深度不能超過六米,但因爲使用的是煤炭,礦井多是用來採煤,最不缺少的就是煤,所以也迅速推廣開來。

直到一百多年後,英國的儀器修理工瓦特對蒸汽機進行了一系列發明,比如分離式冷凝器、汽缸外設置絕熱層、用油潤滑潤滑活塞、行星式齒輪、平行運動連桿機構、離心式調速器、節氣閥、壓力計等等,使蒸汽機的效率提高到原來紐科門機的三倍多,最終發明出了現代意義上的蒸汽機。

至於火車那更是到了一八一四年,放牛娃出身的英國工程師斯蒂芬森造纔出了在鐵軌上行走的蒸汽機車,正式發明了火車。而孫元化由於有了李鴻基留下來的圖紙指點,一下子跳躍了上百年,第一次發明的就是可以提供動力的火車頭。

李鴻基拍了拍孫元化的肩膀,道:“初陽先生,相信我,你以後必定會因爲這臺機器名揚千古。”

身後的洪承疇等人有點不以爲然,不就是一點奇巧淫技嗎,值得唐王對他如此誇耀,早在三國時期。蜀相諸葛亮做出地木牛流馬比這個也不稍多讓纔對。

洪承疇對孫元化,徐光啓代表的那幫西學集團有著根本性的矛盾,以前在大明時。許多大儒對他們沒少指責,可是孫元化,徐光啓他們也是鑽了孔子“六合之外。存而不論“地空子。對至聖先師的話。

大儒們不能從根本上反對,加上又需要用西方的火炮來對付滿人,徐光啓等人才能高居廟堂,

孫元化咧了咧嘴,花白地鬍子揪了起來,道:“這都是殿下地指點之功。可惜殿下沒能把以前所學都留著,否則,又何須讓老夫走如此多地彎路。”

身後的衆人都以爲這是孫元化的謙虛,把功式勞歸於唐王。其實孫,元化說得全是真心話,沒有李鴻基對蒸汽機的大至描述,孫元化如何能造出來。

李鴻基道:“前人能造,我相信初陽先生以後也能造出來。”李鴻基給他描述的可不只是蒸汽機,內燃機,飛機都有描術,若說以前孫元化還是半信半疑,自從他造出蒸汽機,就完全相信了。

洪承疇在身後突然道:“殿下,臣有一言不知當講不當講?”

李鴻基帶他們來到商洛,一方面是想看看商洛的工作進展,一方面也是想讓自己身邊地大臣對工部有個重新的認識,以後也不會老認爲自己對工部有偏心,一聽洪承疇有話要講,高興的道:“洪愛卿有何話,不妨直言。”

孫元化冷笑一聲,他和洪承疇早就不對路,料想洪承疇不說出什麼好話來,不過,他卻一點不擔心,這東西可是說是唐王一力推行的,他再也不用和那幫文人去辨論什麼奇巧淫技。

洪承疇道:“殿下雄姿英發,當此時應內修民政,外利兵革,早日一統江山纔是,似乎不該沉迷此等奇巧之物,當年天啓帝沉迷於木匠之中,將國事荒嬉,才導致大明國事一日不如一日,殿下不可重蹈覆轍。”

李鴻基還以爲洪承疇對這個蒸汽機有什麼高論,沒想到根本是想歪了,不由問道:“難道愛卿認爲孤王治國無術,或者是兵革不興?”

洪承疇連忙跪下,道:“臣不敢,殿下將昔日陝西處處災荒之地治理地安居樂業,起兵以來,一直是,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殿下的文治武功,自然不是臣可以妄議,只是治國也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殿下不可因以前的成績就有所倦怠纔是。”

李鴻基沒想到洪承疇會說出這番話來,望了望身後的人道:“你們也如此認爲。”

馬世耀道:“殿下是那個天縱什麼,對,天縱之才,這洪大人就象夏天的蟲子,不可以對他說出冰塊,殿下可以不用理他。”

洪承疇心中聽得怒火連連,這個馬世耀不學無術,竟然說自己是夏蟲不可理冰,他正時伏在地上不好反駁,哪知李鴻基心理卻正在對馬世耀劍目相看,這句話正說到了點上。

李鴻基把目光轉向了盧象升,道:“盧愛卿,那你認爲呢。”

盧象升道:“殿下,臣還不知此物有何用途,不能至評,請殿下見諒,不過,如今我軍兵器犀利,錢糧豐足,殿下還是應該把精力放到治國之上,早日一統江山。”盧象升既然投降了唐軍,自然是巴不得唐軍早日推翻大明,那時他作爲開國功臣,以前的名聲都可以洗刷,不願意李鴻基把精力浪費在這個所謂的機器身上。

李鴻基又把目光轉著了田見秀,道:“田愛卿,你又怎樣認爲?”

田見秀臉垂了下去,道:“殿下,臣以爲,殿下帶我等來此必有深意,還請殿下爲我等解惑。”

李鴻基將洪承疇扶了起來,道:“你不知此物的用途,好心勸諫,孤王不會怪你。”

洪承疇才起身,道:“謝殿下不罪。”

李鴻基的語氣嚴厲起來:“你們以爲這個東西只是奇巧淫技這麼簡單,有了此物,用在開礦上,挖礦的效率可以提高五倍,十倍,甚至更多,礦工的勞動強度也可以下降一大半,再也不會有人累死在礦道里,用在紡織上,紡織的速度同樣可以提高五倍,十倍,甚至更多,棉衣,絲綢,布衣價格都可下降。以後普能地百姓也能夠穿上綢衣,用在運輸上,可以日行千里。百姓從此不再識出行爲畏途,各個地方的物質可以快速交通有無,用在軍事上。我軍可以數日在一個地方集起數萬大軍。從此將再無人是我唐軍的敵手。”

衆人聽得目瞪口呆。馬世耀伸手朝機器摸去:“這東西這麼有用?”

見馬世耀地手要向剛纔的燒煤口伸去,孫元化忙制止了他:“這裡太熱,碰不得。”

馬世耀的手上已感到了一股熱氣,連忙縮手,感激地看了孫元化一眼,洪承疇等人聽李鴻基如此講。

也重新打量起這機器來,腦裡想象它地用途,是否真是有如此神奇。

李鴻基又查看了一下孫元化鋪地鐵軌,發現孫元化鋪的鐵軌已是接近於後世的那種工字型。這種形狀的軌道既穩定又可靠,鐵軌的發展在歐洲也經歷來一段歷史,開始人們只是在鐵條上行車,後來發現在鐵條上行車畢竟不是很方便的,於是,鐵條得到了改進,做成凹槽形地鐵軌。

這種軌道可以防止車輪滑出,但容易在凹槽中積上石子、煤屑,鐵軌很容易損壞。於是,人們把鐵軌做成了上下一樣寬,中間略窄的形狀,這樣垃圾不易積起,鐵軌也不容易損壞。可是這種軌道不是很穩的,鐵軌受到衝擊容易翻倒而導致車輛出軌翻車。後來又把鐵軌的下面加寬,造成像漢字地“工“字形,這種形狀的軌道既穩定又可靠,一直沿用到今天。

李鴻基雖然不明白鐵軌中間有那麼多的曲折,但他了解現在的鐵軌是什麼樣子,向孫元化描繪的也就是如此,孫元化雖然對鐵軌做成如此很好奇,但第一次做當然是原樣做了出來,李鴻基看著這段短短的鐵軌,吩咐袁宗第道:“袁愛卿,你馬上安排鋼鐵廠優先生產出能夠鋪設至少十里的這種鐵軌,給初陽先生做試驗之用。”

袁宗第吃了一驚,十里,還只是做試驗用,要知道這鐵軌用的都是好鋼材,要是用來打刀劍,十里的鐵軌足可以打造數萬把,不由道:“殿下,十里太長了吧,不如先做個一里試試。”

李鴻基搖了搖頭:“十里的道路還太短,以後馬上會有百里,千里,甚至上萬裡的道路出來,我要在全國每一個省都鋪上鐵軌。”

袁宗第赫了一跳,那得需要多少鋼材,現在商洛的鋼材產量並沒有比以前增加多少,每年大概維持在數萬噸,孫元化這段數十米的鐵軌就用去了鋼材十幾噸,十里鐵軌用鋼就起碼也要上千噸,那百里,千里用鋼又要多少。

李鴻基看出了他的擔心,道:“沒關係,只要能把這個機器投入到採礦,運輸,冶練中去,我們以後鋼材的產量一天就不是百來噸,而是成千上萬噸,商洛鐵礦多的是,何況商洛採完了,其他地方還有更多,以後鋼材的冶練會遍佈各地,不再只限於商洛一處。”

洪承疇觀看完蒸汽機,還是不能相信這臺機器能有如此大的作用,對李鴻基道:“殿下,此物真有如此大的功用。”

李鴻基道:“洪愛卿現在有所懷疑不要緊,等到十年後,你就不會再有這個疑問了。”

洪承疇半信半疑,李鴻基不去管他,轉身對袁宗第道:“袁愛卿,以後我會讓戶部每年拔銀五百萬兩,專門用於機器和鐵軌的建設,第一批可以先用於開礦和冶煉上,等效果一出來,你再也不用擔心鋼材的事了。”

身後的衆人聽得咋舌不已,每年五百萬兩的投入,相當於現在唐軍歲入的四分之一,若是衆人沒有聽到剛纔一番話,定要羣起反對,不過,唐軍除了正常的賦稅外,還有其他收入,比如這次出兵,軍費固然巨大,開始是十五萬大軍,後來增加到三十萬,每月人吃馬喂,加上軍餉,撫卹,就需將近一百萬兩銀子,總開支也一擴再擴,已花出了八百多萬兩,可是從三個番王手中得到的現銀就有了一千萬兩上下,其它珍寶也不低於此數。

後來馬應魁在成都對壕強大勢抄家,又爲唐軍增添了五百多萬兩銀子的收入,加上義軍兩次購買軍火的銀子,唐軍收入又達八百萬兩,唐軍打了一年仗,還可淨賺純銀一千五百多萬兩,快趕上賦稅的收入,何況如今多了三省人口,土地,明天的賦稅估計可以翻上一倍,唐軍財政還算富餘,只是戶部侍郎李守忠得知在他不知情的情況下,唐王一張口就每年劃走了五百萬兩,會不會急得跳腳。

觀看完了蒸汽機,袁宗第又領著衆人到了鋼材廠,槍炮廠參觀,整個鋼廠佔地上千畝,裡面的工人有數萬人,巨大的水車拉動著鐵鏈,帶動上面的木板向前移去,木板上面是成堆的鐵礦石,朝融爐裡傾去,有些水車的力道不夠,還得用數十上百的人力一起用勁,洪承疇等人才知道爲什麼有那麼多水引進來。

練鋼的鍋爐更是巨大無比,足有十數米高,這也是這片房子建得如此高大的願因,鍋爐下面燃燒著熊熊的煤炭,衆人隔著老遠就感到有一股熱浪襲來,煤炭的輸送也要完全依靠水力傳送,否則那麼高的溫度,人根本靠近不了,洪承疇疑惑的問道:“袁大人,如此大的融爐,鋼鐵就是練好了,如何取出來。”

袁宗第道:“洪大人再到前面看看就知道了。”

前面正好有一爐練好的鋼鐵出爐,只見上百個工人正在依靠長長的拉索用力使鍋爐傾倒,紅紅的鐵水從鍋爐裡流到下面的凹槽中,進入各種已做好的摸具,鑄成唐軍所需要的各種鋼鐵產品,鐵水全都倒完了,又有十幾個工人操縱著長長工具,從鍋爐裡把各種廢渣清理,清理完廢渣,鍋爐馬上重新升火,成堆的煤塊和鐵礦石重新輸入進去,這個練鋼過程當然很長,需要數日時間,只是鋼鐵廠裡有數百個鍋爐,袁宗第帶著他們參觀完各道正在進行的程序,衆人就都可始明瞭。

李鴻基含笑問道:“大家說說看,這個鋼廠歸化的如何?”

洪承疇道:“巧奪天工,下官是大開眼界。”其他人也紛紛稱讚。

李鴻基卻道:“我卻認爲他笨得很,這裡雖然有大河,可以藉助水力,許多地方還不得不用上百人甚至數百人,有什麼好。”

衆人都驚訝起來,難到還有更好的辦法,都疑惑不解的看著李鴻基。

第12章 貪慾下第83章 馬尼拉城破第99章 南巡第26章 府中激戰第58章 交惡第63章 反應第21章 新立大汗第93章 英雄第16章 纏戰不休上第17章 後金宮爭下第21章 降,不降?第26章 蒙古俘虜第47章 西貢第12章 蒙古各部下第2章 大將歸來第59章 求和第9章 投降第86章 君前議移民第10章 兵器買賣上第98章 弘光被擒第10章 兵器買賣上第38章 麻煩第80章 優厚條件第17章 爭論第70章 三年之約第52章 鑑寶會(三)第43章 死得其所第60章 長沙第55章 亂夜第35章 家與君第5章 遷移第15章 定計第2章 戰略大計第66章 矮黑人第20章 噩耗第2章 財路第34章 進退無路第90章 暴露第12章 貪慾上第48章 機會第40章 賜宴第33章 蠻人阿奴第9章 遇襲第35章 人才上第31章 惡魔傳說第61章 火燒王府第81章 不期而遇第51章 狐假虎威第35章 雲聚西安第57章 緊追不捨第13章 逆襲丹江第10章 伐明之策第7章 管理第83章 馬尼拉城破第21章 朝庭的反應第50章 情報第57章 遼陽大火第93章 江陰第21章 蒙人攻營第1章 融合第24章 衝突第77章 鄭氏屈服第3章 投軍第20章 計議第31章 流血衝突第17章 功敗垂成第9章 大炮下第12章 柔情第4章 張家寨下第22章 投效第11章 結拜下第2章 財路第34章 母子重逢第18章 蒙古聖物上第21章 草原巨城第56章 自欺欺人第85章 捷報第23章 西安城破上第22章 投效第71章 襲擊第2章 偷得浮生半日閒第19章 意外連連第86章 君前議移民第51章 後患第32章 太原城破下第30章 流言殺人第6章 審案第57章 思凡下山第22章 誤會第80章 優厚條件第34章 遼河邊沿第68章 射殺第27章 求賢令第73章 光澤縣第26章 亂局第92章 海軍檢閱第58章 進城第28章 林丹遺孀第45章 貨幣發行
第12章 貪慾下第83章 馬尼拉城破第99章 南巡第26章 府中激戰第58章 交惡第63章 反應第21章 新立大汗第93章 英雄第16章 纏戰不休上第17章 後金宮爭下第21章 降,不降?第26章 蒙古俘虜第47章 西貢第12章 蒙古各部下第2章 大將歸來第59章 求和第9章 投降第86章 君前議移民第10章 兵器買賣上第98章 弘光被擒第10章 兵器買賣上第38章 麻煩第80章 優厚條件第17章 爭論第70章 三年之約第52章 鑑寶會(三)第43章 死得其所第60章 長沙第55章 亂夜第35章 家與君第5章 遷移第15章 定計第2章 戰略大計第66章 矮黑人第20章 噩耗第2章 財路第34章 進退無路第90章 暴露第12章 貪慾上第48章 機會第40章 賜宴第33章 蠻人阿奴第9章 遇襲第35章 人才上第31章 惡魔傳說第61章 火燒王府第81章 不期而遇第51章 狐假虎威第35章 雲聚西安第57章 緊追不捨第13章 逆襲丹江第10章 伐明之策第7章 管理第83章 馬尼拉城破第21章 朝庭的反應第50章 情報第57章 遼陽大火第93章 江陰第21章 蒙人攻營第1章 融合第24章 衝突第77章 鄭氏屈服第3章 投軍第20章 計議第31章 流血衝突第17章 功敗垂成第9章 大炮下第12章 柔情第4章 張家寨下第22章 投效第11章 結拜下第2章 財路第34章 母子重逢第18章 蒙古聖物上第21章 草原巨城第56章 自欺欺人第85章 捷報第23章 西安城破上第22章 投效第71章 襲擊第2章 偷得浮生半日閒第19章 意外連連第86章 君前議移民第51章 後患第32章 太原城破下第30章 流言殺人第6章 審案第57章 思凡下山第22章 誤會第80章 優厚條件第34章 遼河邊沿第68章 射殺第27章 求賢令第73章 光澤縣第26章 亂局第92章 海軍檢閱第58章 進城第28章 林丹遺孀第45章 貨幣發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沅江市| 罗平县| 漯河市| 平阳县| 杨浦区| 万源市| 苗栗市| 张家港市| 施秉县| 光泽县| 临高县| 洪雅县| 山阳县| 潮州市| 聊城市| 望奎县| 南京市| 拜城县| 沙洋县| 鄂尔多斯市| 古交市| 嘉荫县| 盐池县| 宜都市| 昌江| 昭平县| 尤溪县| 中宁县| 东丽区| 龙川县| 休宁县| 彰武县| 正宁县| 拜泉县| 偃师市| 化州市| 七台河市| 黄冈市| 恩施市| 浦北县| 外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