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38章 麻煩

皇帝御駕親征,得勝而還,將赫赫有名的關寧鐵騎逼降,京城中最頑固的人也知明朝已徹底沒有希望,人心紛紛倒向了新朝,宋獻策率著唐軍京師中所有的文武官員在得勝門迎接皇帝的凱旋。

這次入城,唐軍舉行了盛大的入城儀式,京師數十萬人一齊觀看,許多年後還有人津津樂道,數十萬人歡呼萬歲的聲音響徹雲霄。

這次關寧鐵騎的投降對江南各省的震憾性頗大,唐軍派出的投降使者終於有了收穫,山東,河南,山西,直隸等地紛紛易幟,接受唐軍的統治。

楊嗣昌失敗後,山東,河南,直隸派出去的軍隊不是被殺就是投誠,這些地方其實早已空虛,若沒有關寧鐵騎投降在前,他們早晚也得降,無兵無卒拿什麼抵擋唐軍進攻,關寧鐵騎的投降更是讓他們徹底看清了形勢,才形成了連鎖反應。

至於山西,雖然一直是明朝重兵雲集的地方,太原城中也還有數萬精兵,無奈統兵的艾萬年,李卑兩人數次敗於唐軍手中,早已驚破了膽,加上河南一投降,山西已處於唐軍的包圍圈中,形勢極爲不利,艾萬年和李卑商量了一下,只得投降。

李鴻基回到京城的第一件事,就連連發布命令,讓唐軍的各個將領帶兵去接收投降的各地,其中山西由前線的拓養坤,黑虎星等人接收,山東由劉體純。李巖帶人接收,直隸由湖南地李雙喜派人接收,河南由湖北的劉芳亮派人接收。基本採用了就近原則。

吳三桂的關寧鐵騎也派了出去,他地任務是協助劉芳亮接收河南,河南情況特殊。

這些年。河南一直災害頻頻。導致全省起義此伏彼起,官兵剿不勝剿,各地紛紛結寨自保,這讓河南的壕強勢力大爲增強,加上又有左良玉割據一方,河南巡撫李仙鳳的威信大爲受損。

此次李仙鳳雖然宣佈接受唐軍地統治。實際上李仙鳳能控制地地方有限,河南最大地兩城開封和洛陽分別有明庭的番王周王和福王,這兩地就公開反對李仙鳳的投降,福王是崇禎的親叔叔。有人還提議要擁戴福王登極,和大唐勢不兩立。

最重要的是河南還有外援,福建和廣東兩省的兵馬已來到河南,他們本來是要上京勤王,只是沒等他們進入河北,就傳來了京師被破地消息,他們進退兩難,兩家的軍隊本來就互不統屬,而且結下了恩怨,根本不能協調一致,而且鄭家還和唐軍有接觸,彼此更是疑神疑神,只得暫駐在河南,河北兩省交界處。

李仙鳳在河南宣佈投降唐軍的消息,讓兩省的軍隊都找到了藉口,他們一起聯合向李仙鳳進攻,李仙鳳只有不到一萬地兵力,還以老弱居多,他匆忙丟下鄭州,逃到了許昌一帶。

這樣一來,事實上河南還有一大半在明軍餘部手裡,李鴻基派吳三桂協助接收河南,對他即有考驗之意。也是爲了讓他和劉芳亮能夠一東一西,相互呼應。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就在唐軍準備接收各地投誠時,張獻忠看到了便宜,他不甘寂莫,盡起全部大軍,號稱五十萬人,攻向已宣佈向唐軍投降的直隸的各地,直隸的官員,軍隊都翹首等著唐軍來接收,措不及防下,整個直隸被張獻忠的大昌軍佔去了一小半。

唐軍上下對張獻忠的行爲惱火萬分,尤其是李雙喜更是火冒三丈,直隸是由他來接收,張獻忠此舉擺明和他作對,李雙喜盡起湖南的二萬野戰軍,加上三萬守備軍,三萬民夫,號稱十萬大軍,迅速進入直隸,纔將張獻忠的兵鋒擋住,雙方分了直隸的一大半。

只是李雙喜的軍隊畢竟太少,張獻忠雖然只佔了一個省,但他將江西的青壯抽調一空,雖然沒有他宣稱的五十萬,但至少也有三十多萬人,李雙喜卻不能象張獻忠那樣做,唐軍兵精不在多,充其量才五萬人,能在直隸和張獻忠分庭抗禮已是不錯,要把張獻忠趕出去卻不可能。何況直隸還有一個前明的朝庭在。

雙方只能大打口水戰,李雙喜指責張獻忠破壞雙方之間的友好關係,蓄意挑起戰爭,要求張獻忠帶兵退出直隸,否則一切后里由他自負。

到嘴裡的肉怎麼會退出來,張獻忠深知唐強已弱,搶佔直隸也是迫不得已,以前唐軍對他是不錯,但那是在大明還在的時候,如果大明被滅亡了,唐軍絕不會允許他在江西稱王稱帝,下一個目標必定是他,還不如現在抓緊時間擴充實力,直隸無疑是最好的目標。

只是他現在還不想與唐軍徹底撕破臉,若是讓唐軍把主攻方向對準他,他現在可吃不了兜著走,面對李雙喜的使者,張獻忠都是親自接待,好言好語,只是提出退出直隸,卻是顧左而言他,李雙喜無奈,只得和張獻忠在直隸對持。

李鴻基卻正在爲數萬宮女,太監,還有數十萬投降的官軍發愁,從楊嗣昌那裡收降了二十多萬軍隊,加上京城三大營的人馬,唐軍的降軍竟然有四十萬之多,這些人每天巨大的消耗讓富裕的唐軍也受不了,一個月下來,支出至少要增加一百萬銀元。

其實最簡單的辦法當能是以這些人爲前驅,攻打江南,唐軍跟在後面撿果子就可以,另一個時空的滿清就是如此做,只是這些人的軍紀李鴻基可領教過,他不想讓江南變成一片廢墟,那麼就只有學應對關寧鐵騎的辦法,抽取精銳,其餘人讓他們復員。

只是這樣一來,唐軍要付出的代價太大,四十多萬人,唐軍最多能留下四萬人,其餘還有近四十萬要解散。按關寧鐵騎地標準給他們解散費,李鴻基一算,天哪。至少需要二千多萬銀元。

李鴻基頓感頭痛,把這次唐軍準備的全部軍費砸下去也不夠,若是補償的金額減少。李鴻基又怕這些人回到地方不能謀生。到時造成動亂更是得不嘗失。

還有宮中地數萬太監和宮女也不能一直養著。這些太監肩不能挑,手不能提,若是將他們趕出宮,只有餓死,那些宮女許多選進宮中多年,家中都失去了聯繫。也不可能直接放她們回家。

李鴻基雖然想盡快提兵平定江南,無奈若是沒有將那數十萬軍隊,和數萬宮女太監的事情解決好,他根本不能離開京城。

李鴻基只好找來宋獻策。陳貞慧,李萬成等親近之人商議,李萬成大大咧咧的道:“皇上,宮女好辦,你看我軍中這麼多兄弟沒成家,一人發一個不就成了嗎,還遠遠不夠呢。”

宋獻策馬上斥道:“荒唐,宮中之人怎能如此處理,成何體統,傳出去豈不讓人對我軍笑話。”

李鴻基倒是心中一動,如此處理也不失爲一種辦法,宮中將近上萬名宮女,至少九成要清理出去,留下一成人打掃宮殿,侍候花草即可。

“此事亦無不可,不過,不能分發,要讓宮女們自行挑選,立有功那地士兵有優先進入宮女挑選地視線,再有就是馬上在軍中舉行一次軍中大比武,成績排前面地人優先,各位看如何?”

李萬成馬上同意:“皇上英明,傳了出去,那幫兔崽子們非得樂壞了不可,不過,皇上,不知讓他們比什麼?”

李鴻基想了想:“比什麼嗎,當能槍法是重中之重,還有投雷的距離和準度,馬術,跑步,都可以比,這就要你們和軍中的參謀商議,哪些東西對我軍作戰的能力有提高,就可以列入。”

李萬成喜道:“好,好,我回去後,馬上讓他們列出來給萬歲過目。”

宋獻策見皇帝決定了下來,此舉又能讓唐軍提高戰力,也不再說話。

李萬成期期艾艾的道:“皇上,不知將軍們能……能不能也參加?”

李鴻基大笑:“你有幾位夫人,還不夠嗎?”

李萬成紅著臉:“回皇上,只有五個,可是宮女我可一個也沒有。”

李鴻基拍了拍他肩膀:“五個還不夠嗎,行了,別丟人了,回頭朕再賞你五個就是,嗯,你回去統計一下,凡是校級以上軍官,朕都賞他們一人,將軍以上的朕賞二名,四品官員賞三名,三品以上賞四名。”

李萬成大喜:“多謝皇上。”

宮女是香餑餑,好解決,那數萬名太監和數十萬軍隊如何是好。李鴻基不由又發起愁來。

宋獻策道:“萬歲,上次不是說那個鐵路就要造出來,需要好多人力嗎,不如讓他們去修路好了。”

李鴻基心中一亮:“鐵道兵,把他們都轉爲鐵道兵,我怎麼沒想到,莫說四十萬人,如果真到了大修鐵路時,就是一百萬人也不夠。”

李鴻基遲疑了一下:“只是不知工部地火車頭又有沒有造出來,如果沒有火車,造鐵路又有何用?”

宋獻策道:“回萬歲,二個月前,工部已上報說商洛山已經用蒸汽機運煤了。”

不管了,蒸汽機已經造出一年半了,加上自己的指點,就是現在還沒有造出可以長途運輸的機車頭,也應當快了,鐵路可以先造出來,李鴻基點頭;“此事就如此處理,以後明軍的降軍也可照此處理。”

宋獻策道:“萬歲,此事有一個弊端,若是其餘地明軍見到我軍將降軍如此安排,他們可能不肯投降。”

李鴻基點了點頭:“宋愛卿說得有理,他們不能全部轉爲修路,還是要從中選出一批精銳成爲正規軍,這次借大比武之際剛好挑選出來,選不中就讓他們轉爲修路,左良玉,劉澤清他們還是要讓他們統軍,或在朝中安排一個文職。”

又解決了一個問題,只是這些太監真是棘手,陳貞慧道:“萬歲,微臣有一個辦法不知可不可行?”

“愛卿有何策?儘管講來。”

“是,萬歲,這些太監學得都是侍候人的功夫,其實有許多富人還是願意有幾個太監作爲僕人,只是非皇族或皇上賞賜,常人用太監是僭越,有些人用也是偷偷的使用,皇上只要將僭越這條罪廢除,太監還是有人要的。”

若李鴻基不是皇帝,沒有體分到那種萬萬人之上的孤寂,對什麼僭越之罪肯定會斥之以鼻,只是他登上了金鑾殿的那一剎那間,就體會到皇帝的無奈,這個位置誘惑力太大了,所以必須定下許多規章對皇權的敬畏,才能減少別人的偷窺。

只是他終究還是一個有現代思想的人,考慮了一下馬上道:“可以,你幫朕擬好旨意,朕明發天下就是。”

陳貞慧抹了一下冷汗,若是皇帝不同意,他剛纔的那條提議就等於冒犯皇帝:“臣遵旨。”

李鴻基還是皺起了眉頭:“這樣還是太慢,數萬大監,要多久纔可以清退完。”

宋獻策勸道:“萬歲不用著急,萬歲爲天下之主,不可太過寒酸,還是該多留下點人手侍候。”

李鴻基苦笑:“數萬人,朕就是面也見不全,如何讓他們侍候。”

宋獻策道:“萬歲不如派人到西安將幾位娘娘接過來,宮中也可以熱鬧一些。”

李鴻基搖了搖頭:“算了,朕安排好這裡的事務,就要重新出徵,沒得讓她們白跑一場。”

宋獻策還想再勸,李鴻基已止住了他:“此事就如此定了,各位愛卿就全力安排此次大比武,務要辦得圓滿。”

宋獻策滿腹疑慮,皇帝不把皇后和幾位娘娘接過來,難道不想把都城放在京師,只是此時不好問出來:“臣遵旨。”

第二天,皇帝要在軍中舉行大比武,優勝者可以得到宮女的消息就傳開,唐軍上下頓時一片沸騰,許多自認本領非凡的人開始磨拳擦掌,本領稍差一點的就臨陣磨槍,誰都想能抱得美人歸,軍營裡到處是自發訓練的身影。

第19章 生擒第8章 殺雞駭猴第99章 南巡第37章 杞縣李信第28章 銀彈攻事第16章 纏戰不休上第19章 南遷第6章 審案第8章 形勢危急第7章 出使第67章 海戰第85章 淮安城中第8章 殺雞駭猴第9章 一網打盡(上)第98章 捱罵第24章 詐降第25章 新的一年第12章 聲東擊西第7章 廷議第34章 兵與賊下第52章 忍辱負重第5章 發財第20章 噩耗第27章 進入山西下第59章 爾俸爾祿民脂民膏第24章 衝突第23章 自討苦吃第17章 風暴前夕上第28章 大難臨頭第6章 調兵遣將第99章 南巡第71章 襲擊第20章 馬科下第28章 僵持不下(上)第70章 三年之約第9章 一網打盡下第87章 君前議移民(下)第95章 行刑第57章 思凡下山第28章 窮途未路第42章 大比武下第66章 矮黑人第1章 蟄伏商洛第7章 軍火第28章 大難臨頭第79章 以彼之道第33章 黯然收場(下)第42章 大比武下第56章 惹火上身第31章 權力之顛第27章 進入山西上第15章 草原血淚上第53章 瘋狂第58章 戲正酣第20章 立功第41章 當街傷人第60章 長沙第14章 結婚下第1章 多爾袞爭位第17章 改革第99章 大廈已傾第11章 宴無好宴第19章 南遷第7章 管理第24章 佈網第46章 六大高手第5章 定都之爭第34章 遼河邊沿第49章 逆水逃亡第5章 定都之爭第39章 美女威力第12章 禍天之物第14章 故縱第30章 直搗盛京第35章 各人歡喜各人憂第63章 軍情第25章 潰敗第14章 結婚下第23章 自討苦吃第18章 逃婚第13章 諜戰下第29章 三方相爭第23章 西安城破下第2章 偷得浮生半日閒第57章 吞併第3章 風雪來人第12章 聲東擊西第88章 召見第33章 鰲拜之死第10章 實驗室的危險第4章 軍營比武第9章 投降第36章 互探第78章 神仙難爲第4章 同赴黃泉(上)第14章 滔天陷井第54章 緩攻第17章 風暴前夕下第65章 攻佔南昌
第19章 生擒第8章 殺雞駭猴第99章 南巡第37章 杞縣李信第28章 銀彈攻事第16章 纏戰不休上第19章 南遷第6章 審案第8章 形勢危急第7章 出使第67章 海戰第85章 淮安城中第8章 殺雞駭猴第9章 一網打盡(上)第98章 捱罵第24章 詐降第25章 新的一年第12章 聲東擊西第7章 廷議第34章 兵與賊下第52章 忍辱負重第5章 發財第20章 噩耗第27章 進入山西下第59章 爾俸爾祿民脂民膏第24章 衝突第23章 自討苦吃第17章 風暴前夕上第28章 大難臨頭第6章 調兵遣將第99章 南巡第71章 襲擊第20章 馬科下第28章 僵持不下(上)第70章 三年之約第9章 一網打盡下第87章 君前議移民(下)第95章 行刑第57章 思凡下山第28章 窮途未路第42章 大比武下第66章 矮黑人第1章 蟄伏商洛第7章 軍火第28章 大難臨頭第79章 以彼之道第33章 黯然收場(下)第42章 大比武下第56章 惹火上身第31章 權力之顛第27章 進入山西上第15章 草原血淚上第53章 瘋狂第58章 戲正酣第20章 立功第41章 當街傷人第60章 長沙第14章 結婚下第1章 多爾袞爭位第17章 改革第99章 大廈已傾第11章 宴無好宴第19章 南遷第7章 管理第24章 佈網第46章 六大高手第5章 定都之爭第34章 遼河邊沿第49章 逆水逃亡第5章 定都之爭第39章 美女威力第12章 禍天之物第14章 故縱第30章 直搗盛京第35章 各人歡喜各人憂第63章 軍情第25章 潰敗第14章 結婚下第23章 自討苦吃第18章 逃婚第13章 諜戰下第29章 三方相爭第23章 西安城破下第2章 偷得浮生半日閒第57章 吞併第3章 風雪來人第12章 聲東擊西第88章 召見第33章 鰲拜之死第10章 實驗室的危險第4章 軍營比武第9章 投降第36章 互探第78章 神仙難爲第4章 同赴黃泉(上)第14章 滔天陷井第54章 緩攻第17章 風暴前夕下第65章 攻佔南昌
主站蜘蛛池模板: 隆昌县| 平原县| 井研县| 青浦区| 乡宁县| 祁连县| 临海市| 德清县| 鄄城县| 吉木乃县| 通许县| 新民市| 桦南县| 光山县| 揭阳市| 平乡县| 法库县| 堆龙德庆县| 竹北市| 安宁市| 海丰县| 洛阳市| 绥中县| 金塔县| 建水县| 益阳市| 阿拉善盟| 凉山| 吕梁市| 康平县| 淄博市| 霍林郭勒市| 静海县| 平顶山市| 黑龙江省| 镇坪县| 怀来县| 通河县| 安图县| 冀州市| 洮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