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4章 詐降

楊嗣昌心中對左良玉恨之入骨,自己對他寄以厚望,從他奉命到洛陽後,行軍打仗多有倚重,剿滅張妙手,白九兒,左良玉所部不過出一萬人,其他幾個總兵都是全軍參加,但所獲的戰利品卻沒有因左良玉出兵少而少給半分。這當然是和左良玉部在河南南陽有關係,楊嗣昌正要從河南進攻唐軍,對他的人馬就少調動。

左良玉所報南陽有十五萬兵馬,楊嗣昌給他的軍餉也是足額發放,其實楊嗣昌心知肚明,左良玉有十二萬人就不錯了。平賊將軍印也是特意爲他所設,沒想到左良玉是喂不熟的狼崽子,才被圍十一天,第一個叛亂的人竟然就是他。

正所謂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楊嗣昌怒火中燒之餘,也顧不得和左部有可能拼個兩敗皆傷,讓唐軍白撿便宜,此時兩邊點燃的火把彷彿天空都在燃燒,兩軍相接的那部分卻是忽暗忽明,一支火把燃起,又有一支火把熄滅,只有喊殺聲震耳欲聾。

儘管火把明滅不清,楊嗣昌還是看清了中間的大部分官兵都是在虛應故事,他頓時大怒,親自指揮親兵對左良玉的後軍衝殺,見到楊嗣昌來到近前,明軍再也不敢虛應故事,在各自的軍官帶領下,惡狠狠的朝左良玉部撲了過去。

雙方的戰鬥立馬激烈起來,左良玉失去了且戰且走的方便,被纏的絲毫不能動彈,左良玉暗暗叫苦。後悔自己沒有當機立斷,先行逃走,此時他想逃也逃不了。一旦全線崩潰,他自己也得沒於亂軍之中。只得拼命指揮部下阻檔,只要到天亮。楊嗣昌部就不得不退去。否則馬上會面臨唐軍火炮地精確打擊。

萬元吉在旁勸道:“督帥。此時拿下左良玉也絲毫無用,不如讓他離去,我軍再回頭緊守。”

楊嗣昌臉色喪白,彷彿大病一場,他出京二個月來,已是心力交粹。驟聞大變,心神激盪,本來半白的頭髮已是全白了下來,聽到萬元吉的話。楊嗣昌心如死灰:“退回去,能守住嗎?”

萬元吉一呆,經歷過左良玉地一場變故,大軍的心思已變,若不斷然處置,守個幾天,士兵恐怕就要逃個精光。

楊嗣昌隨即對身邊的親兵道:“傳我命令,擒下左良玉,天亮後,全軍可以飽餐一頓馬肉。”

此時士兵們每餐連半飽都不得,隨著楊嗣昌地命令傳下去,戰場上到處響起了大帥有令,擒下左良玉,全軍可飽食一餐馬肉地聲音,明軍地勇氣頓時倍增,左良玉部死傷慘重。

左良玉大怒,自己好心好意沒有偷襲楊嗣昌已對他夠意思了,他還不依不饒,自己一個堂堂的總兵就只值全軍一餐馬肉,他帶著自己的親信猛然反衝:“弟兄們,唐軍就在我們身後,殺過去我們就得救了。”

左部的官兵在左良玉的帶動下,轉身大喊:“殺!”

朝楊嗣昌反衝過去,雙方在黑暗中交戰,火把只是勉強分清人的輪廓,又都是穿著同樣地衣服,遠一點的距離還好,可以分清敵我,到了近處交戰,除了相熟的人卻是誰也分不清誰了,大軍其實都是亂殺一通,身邊的每一個人都象是敵人,又都象是友軍。

這種情況最容易引起混亂,也是最慘酷,爲了保護自己,只要發現身邊地人可能有敵意,就先下手爲強,身邊的同伴突然發瘋似的向自己攻擊。許多人都糊里糊塗的死在自己人刀下。

這種混亂先從兩軍交戰的地方出現,然後迅速朝兩軍深處漫延,楊嗣昌也發現了這種情況,這樣打下去,不到天亮,所有人都會被自己人砍死,他急忙傳令:“退後,所有大明的將士退後。”

左良玉樂得如此,聽到對面傳來退後的聲音,他也命令左部的官兵向後,兩軍慢慢的脫離了接觸,雙方的混亂才停了下來,開始用弓箭對射。

雙方的箭支在空中飛舞,不時有人被射中,慘叫著倒了下去,左軍一步步的後退,楊嗣昌命令士兵慢慢壓上,保持一箭距離,但楊嗣昌明白,再過一會兒,左軍就要完全退入唐軍的火炮射程之內,他不可能再指揮大軍壓上去,白送給唐軍炮擊。

正在楊嗣昌想放棄追殺時,他的左軍突然脫離陣線,冒著箭雨向左良玉部衝去,楊嗣昌大訝,左邊是劉澤清的部隊,劉澤清什麼時候變得如此勇敢,想獨自與左良玉接戰不成,難道他拼著全軍盡沒也要殺了左良玉,楊嗣昌心中頓時興奮,能用一部換取左良玉的全軍,絕對劃算。

左良玉見又有一部明軍上來,心中也是大駭,剛纔的混戰說明越是人多在黑夜中就越吃虧,因爲死在自己人手上的機率會越大,他拼命讓己方的士兵放箭,阻止對方接近。

那部明軍的聲音傳來:“別放箭,別放箭,我們是你們一樣是來投降唐軍的。”

聽到喊聲,見這部明軍一直沒有放箭,左良玉才命令停止了射擊,讓士兵詢問:“你們是哪一部?”

劉澤清自己高聲答話:“我是山東劉澤清,還請崑山兄答話。”

聽到是劉澤清,左良玉放下了心,劉澤清絕沒有膽量獨自來追自己,他也現出了身:“原來是鶴洲兄,不知鶴洲兄來追兄弟有什麼事,不會也是來攔阻兄弟的吧。”

劉澤清催馬向前,直到左良玉身邊幾米處才停了下來:“崑山兄說笑了,不知崑山兄幾時和唐軍搭上了線,也不和兄弟說說,兄弟願隨在崑山兄身後,共投唐軍如何?”

左良玉滿口答應,自己引薦劉澤清投降,也算立了一功。劉澤清對自己也只有感激地份,何樂而不爲,兩軍合成一軍。向唐軍陣前移去。

楊嗣昌止住了自己的兵馬,滿以爲左,劉倆人會殺起來。

沒想到是攜手向唐軍投降。他縱然不甘心也無法。這裡已進入唐軍火炮的射程,若是唐軍開炮,明軍地火把是個明顯的目標,必定會死傷慘重,只能傳令:“撤!”

明軍迅速向後移去,楊嗣昌的右軍卻沒有隨著移動。反而又朝左良玉部後面追去,右軍是來自直隸地劉良佐部。

楊嗣昌發現後,他已沒有劉良佐是去追殺左良玉地錯覺,必定也是要投降。果然,左部發現有人追來後,問了幾句,劉良佐也和左良玉合二爲一,向唐軍陣地而去。

楊嗣昌部下五個總兵已去其三,近三十萬大軍只留下不到六七萬殘軍,楊嗣昌一口鮮血涌出,就要向馬下栽去。

幸虧他地親兵手快,才避免了楊嗣昌從馬上栽下來的命令,手忙腳亂的將楊嗣昌扶住,向後撤去。

唐軍這邊也是手忙腳亂,本來只是左良玉一部投降,這下來了三部,共十七萬多人馬,唐軍只有十來萬人,分守三邊,高邑這邊受降的唐軍只有五萬人,萬一這十幾萬人是詐降,到了身邊突然發難,唐軍非要搞個狼狽不堪不可。

唐軍上下都是如臨大敵,根本沒有時間也沒有心情去管楊嗣昌的部隊,好在唐軍高估了明軍的士氣,到了唐軍陣前地明軍士兵都老老實實的放下了兵器,然後討要食物,唐軍把他們一隊隊分開,發給糧食,牛肉,豬肉,就在大壩上讓他們架起大鍋煮飯。

一時間,整個高邑縣前數十里的壕溝上,處處升起了煙火,柴禾在底下發出闢哩叭啦的響聲,食物地香氣引得幾天沒有吃飽飯的明軍口水直流,許多人沒等肉和米飯完全熟透,就迫不及待的抓起來大嚼。

許多人焰得滿嘴是泡,依然不肯停下來,這種香味傳到數裡外黃得功和鄭崇儉的部下那裡,許多士兵禁不住引誘,偷偷摸摸的向唐軍投誠,此刻楊嗣昌昏迷不醒,黃得功和鄭崇儉知道大勢已去,也懶得阻止。

天亮後,唐軍才放下心來,此刻包圍圈內只有六萬不到的人馬,一夜功夫,楊嗣昌的人馬又逃走了近萬人。

楊嗣昌直到清晨才悠悠醒來,他此時象老了十歲,楊嗣昌的兒子楊山鬆給他端來了一碗馬肉,楊嗣昌聞著那股腥味,張嘴欲吐,楊山鬆連忙將馬肉端了下去,弄了一點還剩下的蜜汁,小半碗稀飯,楊嗣昌只喝了一口,就吃不下,示意兒子端走。

到了中午,楊嗣昌的精神纔好了點,招聚還剩下的幾名將領議事,衆人都低頭不語,楊嗣昌嘆了一口氣:“一將無能,害死三軍,是我楊某辜負了皇上的重託,這江山社稷眼看就要落入唐賊之手,我楊嗣昌將成爲千古罪人。”

衆人想安慰他,又有點不知如何開口,萬元吉道:“督帥大人自出京以來,沒有一天少過操勞,一時的失利也算不上什麼,只要督帥振作,帶人衝出唐賊的包圍圈,他日未必不能捲土重來。”

楊嗣昌搖了搖頭,萬元吉的話不過是自欺欺人,連他自己也未必相信,又如何安慰得了楊嗣昌,以前三十萬大軍齊整時都衝不出唐軍的包圍,何況此時,就是衝出了包圍,他丟掉了這支大軍,又有何臉面去見皇帝。

黃得功請示道:“督帥,下一步該如何行事,還請督帥指示。”

黃得功的人馬不過三萬餘人,在這幾路總兵中是人數最少的一個,以前楊嗣昌對黃得功都不太重視,沒想到此危難之時,反而是他對朝庭忠心耿耿。

楊嗣昌想了一會兒才道:“我是不行了,你自己看能否衝出去,衝不出去,你就自己看著辦吧。”

楊嗣昌的話喪氣之極,言下之意就是準許他也投降了,黃得功怒氣衝衝的道:“我黃某是個粗人,只知道食君之祿,當忠君之事,就是全軍死光,黃某決不言降!”

楊嗣昌聽得感動:“難得將軍還對朝庭忠心耿耿,只是這幾萬人,又濟得了何事?”

黃得功道:“督帥何必灰心喪氣,賊軍只不過仗著火器精良而已,如果短兵相接,未必是我軍對手,今晚不如我軍詐降,督帥親自領兵追殺,到時趁亂一衝,我軍大有可能突圍而去。”

楊嗣昌聽得心頭一振,唐軍昨夜招降了十幾萬明軍,防備必定鬆懈下來,今夜確實是最後一個機會,楊嗣昌頓時眼睛發亮,病體好象也輕了下來:“不錯,虎山,沒想到你倒是心細。”

這個計策簡單有效,放在平時,楊嗣昌和萬元吉都能想出來,只是發生了昨夜之事,衆人都心慌意亂,一片死灰,哪還會想什麼計策,聽到黃得功提醒,楊嗣昌和萬元吉都意識到這是一個機會,衝出去後,若剛和福建,廣東兩省的兵馬匯後,還可以重整旗鼓。

幾人坐下來細細相商,定好了詐降之計,楊嗣昌吩咐白天都讓士兵飽餐,又鼓舞了一番士氣,等待夜晚的到來。

唐軍招降了這十幾萬明軍,輕鬆了下來,都認爲包圍圈中的明軍只不過是垂死掙扎,早晚要投降,而明軍的關寧鐵騎離京師越來越近,唐軍不能再等下去,必須趕在關寧鐵騎到來之前攻下京師,否則又要多費手腳口

當天李鴻基就撤掉了六萬大軍,裹脅著十幾萬投降的明軍往京師而去,只留了不到五萬人守著,若是福建,廣東的援軍來得快,就先將楊嗣昌殲滅,這五萬大軍再迎戰兩省的援軍。若是兩省援軍來得慢,就將楊嗣昌困死。

留下來的近五萬唐軍,有一萬要防備東線的治河,另外兩面分到了不到二萬人,兵力已是單薄,不過,如果唐軍要發起進攻,只怕一萬人就足可以橫掃楊嗣昌的幾萬殘軍,不進攻,純粹是想將他們拖死,可以不費一兵一卒將剩下的六萬明軍擒獲。

黃得功的目標依然是高邑方向,到了半夜,黃得功學左良玉的樣子,撥營向唐軍陣地而來,後面的楊嗣昌和鄭崇儉帶著兵丁急忙追趕,演得和昨夜一模一樣。

第29章 闖王門生上第6章 回家第30章 陷入危機第12章 禍天之物第31章 慘烈攻城下第30章 陷入危機第7章 孫元化第8章 折服下第53章 城頭纏戰第35章 意外之喜第3章 伏擊第52章 大軍圍城第40章 改名第11章 賺錢下第50章 殺心第17章 後金宮爭下第13章 人的需求第19章 大戰來臨下第3章 一鼓而下第45章 刺客來臨第49章 長安第24章 詐降第13章 逆襲丹江第2章 戰略大計第46章 名震天下第28章 大難臨頭第2章 面子問題下第14章 歸化城(下)第12章 禍天之物第21章 蒙人攻營第27章 進入山西下第10章 伐明之策第44章 輕取河南第2章 偷得浮生半日閒第25章 新的一年第33章 鰲拜之死第43章 禮尚往來八十一章 兩全其美第89章 使節(中)第98章 捱罵第22章 誤會第7章 暗流洶涌下第78章 神仙難爲第17章 後金宮爭下第14章 滔天陷井第35章 家與君第2章 面子問題下第36章 互探第43章 三道試題第23章 西安城破下第38章 麻煩第34章 刺殺第29章 陣前談判第69章 畬族第30章 搶佔先機下第33章 蠻人阿奴第19章 生擒第29章 陣前談判第9章 大炮下第70章 狩獵第56章 惹火上身第15章 草原血淚下第27章 捨身渡河第61章 任卿選官第40章 敲詐第36章 偶像第53章 瘋狂第29章 算盤落空第6章 審案第91章 退兵第15章 破城第10章 實驗室的危險第76章 投降也難第67章 海戰第94章 私鬥第11章 結拜上第94章 大戰重第3章 喜事臨門第51章 渤泥第1章 心動第31章 權力之顛第13章 諜戰下第11章 宴無好宴第47章 相逢不識第46章 六大高手第87章 君前議移民(下)第44章 唐王賜宴第6章 調兵遣將第92章 俘虜進京第64章 狼性難改第15章 草原血淚下第15章 草原血淚上第32章 皇陵事件第36章 偶像第53章 鑑寶會(四)第43章 聰明誤第72章 慘忍第8章 形勢危急第12章 蒙古各部上第85章 淮安城中
第29章 闖王門生上第6章 回家第30章 陷入危機第12章 禍天之物第31章 慘烈攻城下第30章 陷入危機第7章 孫元化第8章 折服下第53章 城頭纏戰第35章 意外之喜第3章 伏擊第52章 大軍圍城第40章 改名第11章 賺錢下第50章 殺心第17章 後金宮爭下第13章 人的需求第19章 大戰來臨下第3章 一鼓而下第45章 刺客來臨第49章 長安第24章 詐降第13章 逆襲丹江第2章 戰略大計第46章 名震天下第28章 大難臨頭第2章 面子問題下第14章 歸化城(下)第12章 禍天之物第21章 蒙人攻營第27章 進入山西下第10章 伐明之策第44章 輕取河南第2章 偷得浮生半日閒第25章 新的一年第33章 鰲拜之死第43章 禮尚往來八十一章 兩全其美第89章 使節(中)第98章 捱罵第22章 誤會第7章 暗流洶涌下第78章 神仙難爲第17章 後金宮爭下第14章 滔天陷井第35章 家與君第2章 面子問題下第36章 互探第43章 三道試題第23章 西安城破下第38章 麻煩第34章 刺殺第29章 陣前談判第69章 畬族第30章 搶佔先機下第33章 蠻人阿奴第19章 生擒第29章 陣前談判第9章 大炮下第70章 狩獵第56章 惹火上身第15章 草原血淚下第27章 捨身渡河第61章 任卿選官第40章 敲詐第36章 偶像第53章 瘋狂第29章 算盤落空第6章 審案第91章 退兵第15章 破城第10章 實驗室的危險第76章 投降也難第67章 海戰第94章 私鬥第11章 結拜上第94章 大戰重第3章 喜事臨門第51章 渤泥第1章 心動第31章 權力之顛第13章 諜戰下第11章 宴無好宴第47章 相逢不識第46章 六大高手第87章 君前議移民(下)第44章 唐王賜宴第6章 調兵遣將第92章 俘虜進京第64章 狼性難改第15章 草原血淚下第15章 草原血淚上第32章 皇陵事件第36章 偶像第53章 鑑寶會(四)第43章 聰明誤第72章 慘忍第8章 形勢危急第12章 蒙古各部上第85章 淮安城中
主站蜘蛛池模板: 竹北市| 土默特右旗| 博客| 高清| 任丘市| 广昌县| 和平县| 镇康县| 玉树县| 新龙县| 界首市| 二连浩特市| 濉溪县| 万载县| 交口县| 青河县| 开阳县| 福安市| 定襄县| 确山县| 澜沧| 兴化市| 甘孜县| 丹凤县| 楚雄市| 沁源县| 绥芬河市| 双流县| 南漳县| 安西县| 信丰县| 安乡县| 深州市| 福贡县| 漳平市| 镇原县| 吉隆县| 阿坝县| 叙永县| 大兴区| 江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