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9章 算盤落空

崇禎躺在寢宮中,幾天不理朝,這事把他氣的夠嗆,但幾天過後,又不安起來,他畢竟還是一個想做事的皇帝,忙讓悅妃把這幾天的奏章拿給他看。

悅妃叫柳眉兒,本是一個普通的小宮女,有一天,崇禎批閱奏章心煩,想到後花園走動,突然聽一陣女子的嘻鬧聲,崇禎大爲好奇,向身邊的太監李順成詢問道:"什麼人敢在聯的後花園嘻鬧."

李順成大驚,宮中是最講規矩的地方,若是惹惱了皇上,所有人都沒有好果子吃,連忙跪下回道:“皇上,她們都是剛剛進宮的秀女,還不懂宮中規矩,奴才這就去把她們轟走。”

崇禎嘆道:“如今國事多艱,宮中還進什麼秀女,把她們都打發走吧,讓她們回家。”

李順成遲疑著不敢起身,崇禎不悅地道:“怎麼,沒聽到朕的話,還不滾下去辦。”

李順成咚咚的磕了數個響頭:“回凜萬歲,不是奴才不願辦,實在這事沒法辦,這宮中秀女是每年的慣例,這些女子都是小戶人家出身,每家已收了朝庭給的五十兩銀錢,如今有些已尋不到人家,有些有人家的也都不願回去。”

崇禎“哦。”了一聲:“那帶朕過去看看。”

這一羣小宮女都是剛進宮不滿一個月,以前在家中很多人都是貧無立錐之地,陡然進了宮裡,自然樣樣新奇,儘管有嬤嬤教導時不敢無理,但嬤嬤一離開,少女的天性又流露出來,一起嘰嘰喳喳鬧個不停,正在這時響起了一個大監聲音:“皇上駕到。”所有人都嚇蒙了,跪在地上一個個都膽戰心驚。

崇禎和言悅色地問道:“朕想放你們回家,你們可願意?”

這些女孩大的不過十五六歲,小的才十二三歲,一時無人敢回話,只有一個人回道:“回萬歲爺的話,奴婢不願回去。”

崇禎尋聲望去,見一個十四五歲的小宮女在說話,長得眉清目秀,雙眼大大的,擡著頭看著自己,好象一點也不畏懼,雙目中閃著好奇的神色,崇禎驚訝的問道:“爲什麼不願回去,和家人團聚難道不好嗎。”

那小宮女道:“萬歲,小女子家中貧寒,已被父兄賣給宮裡,若是回去,過不了多久,說不定又會被父兄賣了,所有都不願意回去。”其她少女也一陣心酸,見有人帶頭,膽子都大了起來,紛紛表示不願回去,這些女人都是出身於平民之家,許多人在家中都捱餓受窮,到了宮中至少衣食無憂,她們此時哪能體會到日後在宮中數十年如一日的苦處,在她們心中,捱餓恐怕纔是最痛苦的事情,自然一個個都不願回去.

崇禎聽了一陣難過,哽咽道:“是朕沒有治理好天下,才讓百姓流離失所,賣兒賣女?”

那名宮女大膽地說:“回萬歲,這不是您的錯,皇上繼位以來,宵衣肝食,日夜操勞,只是近些年天災不斷,又有貪官橫行,才讓百姓困苦,國事日壞,皇上只要勵精圖治,找到有用的人才,終能把大明中興。”

崇禎聽得一陣暖意,沒想到一個小宮女能這麼理解自己,不由問道:“你真是這麼看待朕?”

那名宮女回道:“這是奴婢的心裡話,反正奴婢認爲皇上是一個好人,是一個好皇上,奴婢也聽人說過,以前的皇帝都沒有皇上勤政,才能皇上接手時基業已壞,奴婢相信,日後大明的江山會在皇上手中重新穩固。”

崇禎心情大慰,自已多年的辛苦總算有人肯定,而且這還是來自民間的聲音,當夜,崇禎就讓這名宮女伴寢,一連數天,都讓她留宿,幾個月後,就封她爲悅妃,悅妃一直能體察他的心意,崇禎有什麼煩惱也願意跟她訴說.

悅妃很快來了,她到乾清宮捧回許多奏章,崇禎一一翻看著,這些奏章有盧象升重新練兵二萬重挫張獻忠的捷報,有江南稻穀豐收的喜訊,還有好幾處地方出現祥瑞。

崇禎將這些奏章拔到了地上,對悅妃道:“這些奏章都是你拿來的嗎?”

柳眉兒低著頭道:“是李公公揀出來的。”

“你去把李順成揀剩的給朕拿過來。”

“是。”柳眉兒順成的退了下去,又把剩的奏章拿回來,崇禎翻看著,心裡火氣騰騰往上冒,他勉強止住,在盧象升要求加兵餉二十萬兩的奏章上批上照準,又在幾個報旱災的地方批上:著地方官善加撫卹,不可激起民變。再看下一章時,忍不住掀翻桌子,口裡狠狠罵道:“混帳,混帳,一羣混帳!”

悅妃大吃一驚,撿起這個奏章一看,是兵部尚書張鳳翼的摺子,彈劾各個總兵驕橫不法的奏章,上面寫道:“後金來到,只搶金銀,田禾雖損,還未全毀,援兵來後,刈禾牧馬,民甚苦之……”

悅妃望著崇禎的背影,一時之間只覺無比蕭瑟,直想把他抱在自己懷裡,好好安慰他,但宮中的規矩卻不允許她這麼做,她已不是剛進宮時的那個小女孩,只能安慰道:“皇上不必如此憂心,大臣們不盡職,皇上可以慢慢撤換,我大明億萬臣民,總有能輔助皇上的英才,只是皇上還沒遇到罷了。”

崇禎稍感安慰,他一直認爲,大明的國事敗壞,都是大臣不實心辦事,若能找到能幹的臣子,國事自然會轉好,他對自己的識人之明還是很有信心,勉強笑道:“愛妃所說正是,朕總能找到能幹的臣子,想當年,朕不就在衆多的女子中找到了愛妃嗎。”

等到後金退去,崇禎心裡稍覺安慰,又聽到闖軍進入了草原,正在和滿盟聯軍作戰,把閣臣們都找來商議,朝庭應採取何種策略。

溫體仁向崇禎賀道:“皇上大喜,兩賊都是朝庭之患,現在他們打了起來,無論誰勝誰敗,實力都要削弱,此仍皇上鴻福,臣以前認爲闖賊纔是大患,要先除闖賊,臣愚頓,遠沒有皇上想的高明,若非當初皇上要陳奇榆調兵北上,闖賊怎會出關?”

崇禎點了點頭,露出了一絲得意,當初若不是先調兵擋滿人,闖軍肯定會全力對付朝庭,哪象現在一樣,兩賊相爭,朝庭可享漁人之利。

崇禎問道:“諸位愛卿,以前將領對東虜畏縮不前,現在闖賊對滿人尚且無懼,肯出關作戰,朝庭大軍是不是應該出關夾擊韃子,把東虜一舉剷除。”

溫體仁道:“皇上,萬萬不可,此時趁闖賊主力在關外,朝庭應派出大軍一舉收復山西,陝西被賊佔據之地纔是。”

王應熊卻反對:“溫大人此舉不妥,東虜兵強,若闖賊聞後路被攻,恐怕不戰自亂,闖賊未叛之前予是我朝良將,哪有幫東虜之理,朝庭現大可兩不相幫,等其分出勝負再決定不遲。”

溫體仁道:“王大人糊塗啊,東虜雖強,但不足以動搖我朝根本,闖賊公然反叛朝庭,佔據數省,若不趁此良機剷除,恐怕後患無窮啊。”

崇禎卻同意王應熊的觀點,不悅地對溫體仁道:“我觀李自成對朝庭尚有幾分忠心,此番東虜來侵,不但主動向朝庭求和,還願派兵攻擊東虜後路,他抓到的幾個番王,更是一個不殺,全部放回,若朝庭能招降於他,豈不少一敵手,多一強兵。”

溫體仁沒想到崇禎有此想法,李鴻基佔了一省多地,殺了無數朝庭官員,皇上還想招降他,溫體仁心知皇帝的想法必遭羣臣反對,就是李自成沒有殺害朝庭官員,羣臣也不會允許招降李自成,李自成在境內對商業徵稅遠高於朝庭,他還把壕強的田分給了貧農,就這兩條,羣臣也不可能支持招降他,加個兩省出身官員多數老家被抄,更是會羣起反對。

溫體仁“咚,咚。”的磕了幾個響頭,道:“皇上,闖賊雖然不象其它賊寇一樣燒殺搶掠,唯其如此,才更加可怕,其它賊寇造反只是爲了吃飽飯,闖賊在境內籠絡民心,所圖才大,此時他已成了一省多地的土皇帝,就算他對朝庭還有幾分忠心,也經不住權力的誘惑,不會真心向朝庭投降。”

崇禎大失所望,但還是說道:“朕觀李自成也不象野心勃勃之輩,溫愛卿所慮也有道理,那就兩不相幫,若此戰過後,李賊留得命在,其野心也會減小,到時再招降也不遲。”

溫體仁想了想,也想到李自成和滿人對上多半要敗,此時倒也不宜進攻闖軍,否則白白便宜東虜,回道:“皇上英明,若闖賊敗了,必定人心渙散,若不投降,朝庭再滅也是易事,此時還是一動不如一靜好。”

崇禎滿臉笑容,總算有了一件開心的事,他馬上下詔,讓陳奇榆緊守邊關,打探兩軍交戰的消息,一有戰況,立馬向朝庭呈送。

陳奇榆接到旨意,不敢怠慢,馬上派出探子,進入草原,好在邊關也有蒙人投效,探子進入草原倒是沒有問題,但兩軍交戰還沒分出結果來,要打探消息卻並不容易。

雙方交戰的結果一傳來,陳奇榆都嚇了一大跳,滿人被闖軍四處追殺,他派出的探子也被闖軍抓去了好幾個,陳奇榆初次接到消息還不敢確認,探子再三回報,陳奇榆纔有把握,用八百里加急飛快向朝庭傳送。

等到闖軍將消息公開時,闖軍境內一片歡騰,這次闖軍的用勝利太大了,全殲滿蒙聯軍五萬餘人,俘虜二萬餘人,滿人的王公親貴死傷無數,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代善,代善是努爾哈赤的大兒子,又是皇太極的親哥哥,還是後金中四大輔政貝勒唯一在職之人,代善多次侵入過明境,死在他手下的大明軍民至少也有數十萬,可以說血債累累。

朝庭各邊關軍民都將信將疑,等到證實了消息時也欣喜若狂,尤其是深受滿人其害的遼人,更是對闖軍暗暗感激,崇禎已接到陳奇榆的奏章,雖然陳奇榆不知兩軍實際的損失,但滿人大敗無疑卻是實情。

崇禎接此消息也不知是喜是憂,呆呆的說不出話來。東虜已不足慮,但出了個更利害的闖軍,想起溫體仁的話,闖賊有大志,剛接到滿人大敗時的欣喜已完全不見,只剩下深深的憂慮。

闖軍攜著戰利品,浩浩蕩蕩向西安返回,一路上經過榆林,綬德,延安,受到熱烈的歡迎,漢人從未如此揚眉吐氣,王長順的宣傳隊趁機展開宣傳,讓大家去草原開荒種地,還真有不少地少人多的家庭願意過去。

一路上,闖軍爲了宣揚此次大建,李鴻基接受了宋獻策的提議,把一些滿人重要人物的頭顱割下,用特殊方法保存完好在各地來回巡閱,代善,德格類,薩哈廉等人威名顯箸,在大明邊境可止小兒夜泣,民衆紛紛觀看,對闖軍信心倍增。

崇禎把自己的內閣大臣和兵部尚書再次找來,衆人本擬定等闖軍戰敗,朝庭再行招降,事情卻出突意料,闖軍竟然大勝而還,崇禎想到以後朝庭要面對比滿人更強捍的叛軍便不寒而怵,朝庭大軍對後金尚且退縮不前,對上擊敗後金的闖軍更是可想而知。

尤其此次闖軍大勝後,各地都在熱烈哄傳,還有人說大明的氣數已盡,李自成纔是上天派下來救世主,宋獻策的那句“十八孩兒主神器。”更是傳的婦孺皆知,衆人生怕崇禎震怒,不敢上報。

闖軍和滿人大戰的各個版本更是在各個地方被說書的藝人到處傳送,許多人雖然聽到各種自相矛盾的說法,但卻樂此不疲,在這到處是天災人禍的時代,各種壞消息已讓大明的百姓聽的麻木了,猛然間聽到爲禍朝庭多年的東虜死傷慘重,猶如一股興奮劑,雖然擊敗東虜的是朝庭的叛軍,聽起來有點尷尬,但到底是漢人的大勝,絲毫不減人們的興趣。

崇禎也後悔當初沒有聽溫體仁的勸告,趁闖軍出關與後金作戰時攻擊闖軍的地盤,現在一切都已太晚,雖然闖軍還未返回,但消息已傳開,闖軍正是士氣高昂之極,此時進攻只會遭到闖軍強烈反擊。

第5章 孫氏告狀第98章 捱罵第23章 自討苦吃第25章 反撲第2章 巧遇第5章 伐明三策第28章 三方迥異第44章 唐王賜宴第19章 初戰上第41章 成都攻防第18章 蒙古聖物下第18章 北方來人第26章 府中激戰第8章 邢秀娘下第6章 命運第19章 初戰上第42章 毀家起義第14章 火炮試射上第1章 兵發太原第7章 軍火第39章 各有心思第3章 伏擊第13章 人的需求第6章 命運第26章 府中激戰第17章 改革第55章 佟氏毒計第16章 纏戰不休上第16章 沙地行軍第39章 香火第81章 不期而遇第5章 孫氏告狀第21章 蒙人攻營第61章 火燒王府第52章 鑑寶會(三)第48章 摟草打兔第15章 滿人隱憂第65章 劫人第55章 思謀脫困第20章 箭舞飛揚第82章 峰迴路轉第38章 緬甸第46章 名震天下第20章 虎狼之藥第12章 貪慾下第15章 再次交易下第21章 蒙人攻營第57章 緊追不捨第26章 開拓團第13章 寶雞第24章 詐降第14章 滔天陷井第30章 搶佔先機下第17章 爭論第52章 忍辱負重第82章 瘋狂的戰法第75章 國家賠償第13章 烽火連天下第9章 大炮下第29章 輕取京師第49章 逆水逃亡第54章 夜闖王府第27章 絕境求生第34章 刺殺第100章 江山一統第80章 優厚條件第19章 意外連連第32章 太原城破下第59章 求和第86章 君前議移民第34章 母子重逢第11章 宴無好宴第1章 分封第9章 投降第31章 權力之顛第2章 登陸苦戰第27章 絕境求生第21章 草原巨城第5章 錢糧問題上第41章 當街傷人第15章 湘河炮聲第59章 求和第42章 改弦易轍第28章 不死不休第30章 直搗盛京第33章 鰲拜之死第16章 援軍第13章 寶雞第35章 人才下第36章 同族相煎第6章 周鳳梧第37章 包圍成都第6章 周鳳梧第13章 寶雞第15章 勸降第28章 三方迥異第4章 張家寨下第91章 條件第15章 兵器第23章 曹文詔之死
第5章 孫氏告狀第98章 捱罵第23章 自討苦吃第25章 反撲第2章 巧遇第5章 伐明三策第28章 三方迥異第44章 唐王賜宴第19章 初戰上第41章 成都攻防第18章 蒙古聖物下第18章 北方來人第26章 府中激戰第8章 邢秀娘下第6章 命運第19章 初戰上第42章 毀家起義第14章 火炮試射上第1章 兵發太原第7章 軍火第39章 各有心思第3章 伏擊第13章 人的需求第6章 命運第26章 府中激戰第17章 改革第55章 佟氏毒計第16章 纏戰不休上第16章 沙地行軍第39章 香火第81章 不期而遇第5章 孫氏告狀第21章 蒙人攻營第61章 火燒王府第52章 鑑寶會(三)第48章 摟草打兔第15章 滿人隱憂第65章 劫人第55章 思謀脫困第20章 箭舞飛揚第82章 峰迴路轉第38章 緬甸第46章 名震天下第20章 虎狼之藥第12章 貪慾下第15章 再次交易下第21章 蒙人攻營第57章 緊追不捨第26章 開拓團第13章 寶雞第24章 詐降第14章 滔天陷井第30章 搶佔先機下第17章 爭論第52章 忍辱負重第82章 瘋狂的戰法第75章 國家賠償第13章 烽火連天下第9章 大炮下第29章 輕取京師第49章 逆水逃亡第54章 夜闖王府第27章 絕境求生第34章 刺殺第100章 江山一統第80章 優厚條件第19章 意外連連第32章 太原城破下第59章 求和第86章 君前議移民第34章 母子重逢第11章 宴無好宴第1章 分封第9章 投降第31章 權力之顛第2章 登陸苦戰第27章 絕境求生第21章 草原巨城第5章 錢糧問題上第41章 當街傷人第15章 湘河炮聲第59章 求和第42章 改弦易轍第28章 不死不休第30章 直搗盛京第33章 鰲拜之死第16章 援軍第13章 寶雞第35章 人才下第36章 同族相煎第6章 周鳳梧第37章 包圍成都第6章 周鳳梧第13章 寶雞第15章 勸降第28章 三方迥異第4章 張家寨下第91章 條件第15章 兵器第23章 曹文詔之死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尚志市| 图片| 始兴县| 阳春市| 奇台县| 外汇| 句容市| 紫阳县| 周口市| 冷水江市| 伊川县| 册亨县| 郎溪县| 和林格尔县| 抚远县| 凤冈县| 磴口县| 化德县| 宜章县| 博客| 泽普县| 大洼县| 武鸣县| 鹤壁市| 辽宁省| 荔波县| 康乐县| 台北市| 庆云县| 乌兰浩特市| 兰西县| 肇州县| 田东县| 聂拉木县| 斗六市| 鸡东县| 辉南县| 化州市| 玉林市| 武强县| 肥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