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34章 進退無路

聽到朝庭派欽差前來,其他等消息心焦的參將,都司,遊擊將軍也都到了帥帳拜見欽差,一時之間,整個帥帳擠了數十人,門外還排了長長的長伍。

杜鄖站在帥帳的中央,展開聖旨,祖大壽,吳三桂等人急忙跪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杜鄖望著跪了一地的將軍,心中突然有一種惡作劇的快感,等下他們聽到聖旨不知會有什麼反應,是目瞪口呆,還是號啕大哭,或是怒火沖天,想到怒火沖天時,杜鄖打了一個寒顫,回頭看了看身後的兩個唐軍護衛,才穩住了神:“怕什麼,有唐軍作靠山,這些人上不著天,下不著地,還敢對自己無理不成。”

衆人見杜鄖拿著聖旨遲遲不念,不由感到奇怪,祖大壽擡起頭來,看到杜鄖臉上變幻不定,不由催道:“杜公公,聖旨上怎麼說?”

杜鄖清了清嗓子,唸了起來:“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爲免生靈塗炭,以減朕的罪孽,著令遼東統帥祖大壽,山海關總兵吳三桂等人,接旨後即向新朝投誠,欽此。”

杜鄖將聖旨唸完,帥帳內一片寂靜,許多人面如死灰,杜鄖將聖旨重新捲起,正要交給祖大壽時,吳三桂一把搶過,拿著聖旨快速看了一遍,嘴裡大叫:“這不可能,這不可能。”

吳三桂當然見過皇帝的筆跡,看著上面一個個熟悉地筆體。吳三桂心中一口逆血噴出,將手中的聖旨染紅,他大叫一聲。往後便倒。

衆人連忙七手八腳的將吳三桂扶住,祖大壽從吳三桂手中接過聖旨,一邊看一邊流淚:“皇上。皇上。”喊個不停。

只有胡守亮最冷靜。他從容地站起身。從祖大壽手上接過聖旨,又從帥帳裡翻出了崇禎以前給關寧鐵騎下的旨意,一一比對,心中再無疑慮,京城陷落,皇帝落入唐軍手中。已是板上釘釘。

杜鄖看著帥帳內一衆人哭的哭,呆地呆,吳三桂暈了過去,祖大壽又正在老淚縱橫。心中納悶,不就是京師被破嗎,除了吳三桂,他們地家眷大部分不在京師,再說唐軍對京師算得上秋毫無犯,值得如此嗎?

只是沒有一個人理他,他見衆人反應如此激烈,生怕會觸怒帳內衆人,倒也不敢摧促,胡守亮瞥見杜鄖和兩個唐軍還站在帥帳中央,叫來一隊士兵,吩咐帶他們出去。

杜鄖知道他們要商議,不敢逞強,乖乖地跟著這隊明軍走出了帥帳。

吳三桂悠悠醒轉,胡守亮急忙道:“大人,京師即失,我軍已無進路,退路也被唐軍所堵,進不能進,退不能退,還請大人振作起來,拿個主意纔是。”

吳三桂道:“我心已亂,你找督帥吧。”

胡守亮又將話對祖大壽說一遍,祖大壽卻只是搖頭,胡守亮大急:“京師即失,皇上也落入賊手,我等不思爲君父報仇,何必效女兒一般嘀哭。”

吳三桂稍爲振作一點:“胡參軍有理,只是皇上在唐賊手中,我們又如何替君父報仇。”

方獻廷突然道:“皇上在唐賊手中不錯,只是三位皇子卻不一定也在唐賊手中,只要有一人逃出來,我等可擁立新主,打回京師。”

“打回京師,打回京師!”一時衆人好象找到了目標,羣情洶涌。

關寧鐵騎一向被視爲大明的擎天支柱,對唐軍也沒有大規模交過手,認爲唐軍和一般的亂臣賊子,只不過戰力稍爲強一點,若以前還對唐軍有顧慮,在大陵河畔消滅數萬滿洲鐵騎後,關寧鐵騎已將這種顧慮丟之腦後,唐軍攻佔了滿人的老巢,他們也只是認爲唐軍撿了自己的便宜,如今要自己去投降唐軍,又如何低得下頭。

“可是皇上下令讓我等投誠,我等若不遵從,豈不是無君無父。”劉良臣的話讓大家狂熱地腦子清醒了下來。

劉良臣可是深知唐軍厲害,當年在歸化城下,滿蒙聯軍正是最盛之時,總共十萬大軍在唐軍的炮火下狼狽而逃,那驚天動地的炮火彷彿就在眼前,現在的唐軍只會比以前更強大,對方還佔有堅城,關寧鐵騎雖然有八萬之衆,可新兵佔了一半,又如何會是唐軍對手。

“皇上已在敵人手中,下過地聖旨如何算數,各位莫非忘了當年的土木堡之變,我大明皇帝照樣被擒,若是因爲皇帝被擒就投降,大明早亡,如何又會延續到今天。”胡守亮冷靜的反駁。

“對啊,此刻正是我等力挽狂瀾之時,大家萬不可泄氣。”方獻廷馬上給衆人鼓勁。

衆人的眼神頓時亮了起來,若能挽狂瀾不倒,日後必成爲千古名臣,留名青史。

劉良臣心想這如何相同,土木堡之變,只是皇帝一時糊塗,聽信了太監的話,纔會大敗,可大明的實力遠勝韃靼人,如今大明已千瘡百孔,大勢已去,京城都已攻破,挽狂瀾不倒,無異於癡人說夢,只是此時衆人的情緒都讓胡,方兩人鼓動起來,他不敢將自己的想法再宣諸於口。

吳三桂經歷了剛纔的波動,冷靜下來,他拒絕了旁人的攙扶:“胡,方兩位參軍所言有語,目前皇上已落入唐賊手中,但三個皇子卻有可能走脫,如今我等不用操之過急,先從杜公公哪裡套出三個皇子的下落再說,若是三個皇子也全在唐賊手中,那大明休已,我等再投降不遲,若是有皇子僥倖逃了出來,我等要儘快尋獲到軍中,再立新主。”

衆人見吳三桂定了下來,不再言語,吳三桂轉向祖大壽:“督帥以爲如何?”

祖大壽嘆了一口氣:“也只有如此了。”

吳三桂馬上要各人下去安撫帳下地士兵。等有了確切消息再議。

等衆人都下去,吳三桂和胡守亮,方獻廷等人卻相對無語。形勢的險惡,他們如何會不清楚,京師被破。皇帝被擒。天下必定振動。人心思變,即使三位皇子逃出來又如何,關寧鐵騎即使齊整又如何,沒有穩定的地盤,靠著所帶地軍糧,一月後也會食盡。到時不用唐軍來攻,軍隊就會因缺糧而崩潰。

關寧鐵騎此時其實已陷入死地,只是剛纔不如此說,軍心恐怕馬上就會散去。連討價還價的餘地也沒有。

胡守亮道:“大人,我去將杜鄖帶來,詢問一下京師詳情。”

吳三桂點了點頭,不久杜鄖就重新被請到了大帳,帳內已擺滿了一桌酒菜,吳三桂笑容滿面:“杜公公,來,快請坐。”

杜鄖趕了一天路,正是飢腸露露,見到了酒菜,頓時大喜,他剛纔和兩名唐軍被押到一個小帳軟禁了起來,心中還忐忑不安,見到了吳三桂招待,以爲吳三桂已答應投降,遂毫不客氣,高據首座,用手拿起筷子,開始狼吞虎嚥。

吳三桂親自給他斟酒,杜鄖左一杯,右一杯,很快吃了個半飽,瞥見祖大壽不在桌上,才道:“吳將軍,祖帥莫非看不起杜某,爲何不見他的身影。”

吳三桂笑道:“公公見諒,祖帥身體有些不適,已去休息了。”

杜鄖抹了抹嘴:“也罷,你們這些武將就是死腦筋,前明皇帝自作自受才失去江山,如今我大唐皇帝英武,一統天下勢在必得,你們改換門庭不失富貴,又有何傷心?”

胡守亮和方獻廷聽到杜鄖說出如此露骨無恥之言,都氣得全身發抖,只是此時有事要求到杜鄖,只得暗自忍耐。

吳三桂不答:“來,杜公公,喝酒,喝酒。”

杜鄖眉開眼笑:“好,好。”舉起杯子又是一乾而盡。

看杜鄖吃得差不多,吳三桂才小心問道:“杜公公,京師堅固無比,又有衆多兵馬,不知爲何唐皇能如此迅速攻下京城。”

杜鄖不敢說是自己以爲楊嗣昌地援軍來了,纔打開了外城,只是含糊道:“皇上是真命天子,自然有上天保佑,我也是昨日才知道,皇上十幾天前其實只派了一萬兵馬就將京師困住,大軍一直在圍困楊嗣昌地隊伍,楊嗣昌被滅後,皇上只到了一天,京師三大營就一起投降,皇上沒動一兵一卒就得到了京城。”

吳三桂,胡守亮,方獻廷都聽得心中發冷,楊嗣昌也被唐軍滅了,大明還有何力量可以阻擋唐軍取得天下,他們心中對獻城地三大營統領大罵不止,否則,無論如何也可以守到關寧鐵騎的到來。

“公公從京中來,不知現在京中情形如何,我家府上又如何?”

“甚好,甚好,京中百姓簞食壺漿迎接吾皇入京,吾皇也下令,進入京師,對百姓秋毫無犯,我來之前還到府中看過老太爺,他託我給將軍帶話,唐皇是天命之主,將軍萬不可抗拒。”後面的話純粹是杜鄖胡說八道,他接到皇帝的旨意,第二天一大早就騎馬趕來,哪有時間去吳府。

吳三桂卻鬆了一口氣:“杜公公,即然前明皇帝被擒,那他三個皇子可有逃脫?”

杜鄖搖了搖頭:“這咱家可就不知道了,三個皇子被李國禎帶出了皇宮,皇上已下令有收留三位皇子者,只要向唐軍獻出即可不追究,咱家從天一亮就出城,急匆匆趕來見將軍,如何會得知後面的情景,想必現在三個皇子已和前明皇帝團圓了吧?”

胡守亮,方獻廷等人都長吸了一口氣,總算聽到了一個好消息,三位皇子沒還有落到唐軍手中,可是想到楊嗣昌被擊敗,他們的心情又沉重起來,既使皇子已到了他們軍中,恐怕也迴天無力。

杜鄖見吳三桂問了這麼多,開口道:“吳將軍,新皇對你和祖帥都很是器重,誇你們抵禦韃靼人功不可沒,親口許下三品高位,日後還有封爵之日,他日飛黃騰達之時,可別忘了咱家。”

吳三桂點頭微笑:“好說,好說,來人,送杜公公去休息。”

杜鄖已喝得醉惺惺地,站了起來,拍著吳三桂的肩膀:“吳將軍,咱們很快又是同僚了。”吳三桂不動聲色的避開,使了個眼色,讓親兵扶著杜鄖下去。

祖大壽和祖可法向帳後走了出來,祖大壽臉沉如水:“三桂,如今雖說三個皇子還可能沒有落到唐軍手中,我看也是早晚之事,就算他們能逃出來,大明也沒救了,老夫已老了,早在十年前就該追隨袁督師而去,多活了十年,死不足惜,你還年輕,今上又非明主,何去何從,你自己拿主意吧。”

吳三桂清了清嗓子:“舅舅,甥兒到底年輕,所經事情太少,若是說得不對,還請舅舅爲甥兒指點一二,現在國破家亡,皇上被擒,我等關寧鐵騎猶如雨打浮萍,無所依託,退路又斷,若不投降,絕無生機,只是若憑著一紙詔書就投降,未免不甘,新朝也不會對我們重視,以後關寧鐵騎的命運堪猶,新朝必定會將我們打散,削弱,縱然甥兒因此才能得保性命,也絕不願這支鐵騎淹沒。”說到這,吳三桂地臉色潮紅,激動起來。

祖大壽望著吳三桂激動的臉色,點了點頭:“那又該如何是好?”

“打!”吳三桂說得斬釘截鐵。

祖可法愕然道:“打?三桂,你剛纔說不投降,絕無生機,爲何又要打,難道爲了意氣,就可以讓大家都陪上性命麼?”

祖大壽卻道:“說下去。”

吳三桂道:“打,卻不是不投降,這一仗我們是不得不打,唯有打一仗才能讓唐軍知道我等的實力,日後投誠,新朝也會顧忌我們的戰力,不會隨便拆散我們,也能爲大夥博得一個好的前程,當然,如果唐軍不堪一擊,又另當別論。”

胡守亮卻擔心道:“將軍,你的家人都在北京,若是唐軍用將軍的家人來威脅我等投降,又如何是好。”

吳三桂默然半響:“若真是如此,三桂只能做一個不孝之子,我身爲統帥,決不能爲了一已之私,將整個關遼鐵騎葬送,若唐軍還想招降我,必不會害我家人。”

胡守亮,方獻廷都看到了吳三桂眼中的狠意,難怪年紀輕輕就能成爲這支天下鐵騎的統帥。

第38章 麻煩第35章 意外之喜第70章 三年之約第12章 飽曖第68章 各有損失第7章 暗流洶涌下第40章 探訪第57章 思凡下山第51章 炮灰比拼第44章 唐王賜宴第13章 烽火連天下第2章 財路第9章 白桿精兵第88章 召見第29章 發現第55章 初戰第20章 箭舞飛揚第99章 南巡第3章 張家寨上第90章 暴露第34章 母子重逢第33章 欽差第6章 審案第35章 雲聚西安第2章 戰略大計第18章 蒙古聖物上第25章 潰敗第70章 三年之約第23章 波折第7章 暗流洶涌下第46章 名震天下第65章 做媒第33章 蠻人阿奴第15章 滿人隱憂第16章 美色上第76章 返回第69章 畬族第1章 大封功臣第10章 兵器買賣下第4章 同赴黃泉(上)第21章 降,不降?第17章 功敗垂成第13章 死守第90章 暴露第30章 直搗盛京第35章 人才下第94章 私鬥第5章 遷移第12章 禍天之物第17章 碧血第41章 當街傷人第6章 稅制改革上第88章 使節(上)第30章 搶佔先機(上)第19章 大戰來臨上第56章 自欺欺人第13章 諜戰上第64章 任務第45章 合流第7章 暗流洶涌上第32章 太原城破(上)第96章 臺灣迴歸第24章 設宴勸降下第13章 烽火連天下第63章 機器第79章 以彼之道第33章 百炮齊射第19章 生擒第17章 碧血第4章 同赴黃泉(下)第27章 捨身渡河第54章 夜闖王府第51章 狐假虎威第62章 鏡子第24章 佈網第34章 刺殺第28章 銀彈攻事第4章 試探第3章 張家寨上第40章 敲詐第98章 捱罵第11章 討明檄文第53章 人命如蟻第10章 狼煙再起第10章 兵器買賣上第27章 逃亡第59章 混亂第56章 退避第86章 大軍齊集第49章 身份轉變第21章 新立大汗第36章 臨陣招兵第13章 諜戰下第95章 行刑第44章 輕取河南第7章 管理第97章 大敗第55章 亂夜第23章 波折第32章 太原城破(上)
第38章 麻煩第35章 意外之喜第70章 三年之約第12章 飽曖第68章 各有損失第7章 暗流洶涌下第40章 探訪第57章 思凡下山第51章 炮灰比拼第44章 唐王賜宴第13章 烽火連天下第2章 財路第9章 白桿精兵第88章 召見第29章 發現第55章 初戰第20章 箭舞飛揚第99章 南巡第3章 張家寨上第90章 暴露第34章 母子重逢第33章 欽差第6章 審案第35章 雲聚西安第2章 戰略大計第18章 蒙古聖物上第25章 潰敗第70章 三年之約第23章 波折第7章 暗流洶涌下第46章 名震天下第65章 做媒第33章 蠻人阿奴第15章 滿人隱憂第16章 美色上第76章 返回第69章 畬族第1章 大封功臣第10章 兵器買賣下第4章 同赴黃泉(上)第21章 降,不降?第17章 功敗垂成第13章 死守第90章 暴露第30章 直搗盛京第35章 人才下第94章 私鬥第5章 遷移第12章 禍天之物第17章 碧血第41章 當街傷人第6章 稅制改革上第88章 使節(上)第30章 搶佔先機(上)第19章 大戰來臨上第56章 自欺欺人第13章 諜戰上第64章 任務第45章 合流第7章 暗流洶涌上第32章 太原城破(上)第96章 臺灣迴歸第24章 設宴勸降下第13章 烽火連天下第63章 機器第79章 以彼之道第33章 百炮齊射第19章 生擒第17章 碧血第4章 同赴黃泉(下)第27章 捨身渡河第54章 夜闖王府第51章 狐假虎威第62章 鏡子第24章 佈網第34章 刺殺第28章 銀彈攻事第4章 試探第3章 張家寨上第40章 敲詐第98章 捱罵第11章 討明檄文第53章 人命如蟻第10章 狼煙再起第10章 兵器買賣上第27章 逃亡第59章 混亂第56章 退避第86章 大軍齊集第49章 身份轉變第21章 新立大汗第36章 臨陣招兵第13章 諜戰下第95章 行刑第44章 輕取河南第7章 管理第97章 大敗第55章 亂夜第23章 波折第32章 太原城破(上)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十堰市| 黄山市| 二连浩特市| 阳泉市| 拉萨市| 固镇县| 增城市| 弋阳县| 濮阳市| 阳朔县| 淮阳县| 北京市| 宜昌市| 华坪县| 诏安县| 普宁市| 临潭县| 土默特右旗| 高尔夫| 巩义市| 通渭县| 本溪| 沂水县| 海丰县| 阿坝县| 额济纳旗| 东海县| 类乌齐县| 周口市| 咸丰县| 饶平县| 广饶县| 绍兴市| 龙胜| 太谷县| 黔西县| 临泉县| 博爱县| 南安市| 镇雄县| 平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