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63章 北行

李巖雖然被封爲五品的將軍,但具體去哪裡卻沒有指派,李巖尋思在西安可能要長住,正想在西安買座宅子,聽到唐王賜宅,他不喜反驚:“這位兄弟,李巖無功無德,如何能接受殿下的厚賜,待我去向殿下說明,讓殿下收回此命。”

侍衛大訝,哪有人有賞不領,不過看李巖神情不象有假,還是勸道:“李將軍,殿下是君,你是臣,君有所賜,若是拒絕,恐怕不好吧。”

李仵也在勸他:“大哥,你就別固執了,殿下的賞賜怎能隨便收回。”

李巖纔打消了念頭,三人帶上親兵,跟著那名侍衛去查看唐王給他們新賜的府第。

邢紅娘和姐姐分別八年,上次也只不過呆了二三天就又匆匆離開,她以前一個人在外面,心中的苦楚無人訴說,此時再與老父,姐姐團聚,心中說不出的高興,尤其是邢秀孃的孩子已快兩歲,正是活潑可愛,對她姨娘,姨娘不停的叫著,讓邢紅娘幾乎忘記了時間。

直到天黑邢紅娘才醒悟過來,記起自己和李巖他們同來,不由驚叫道:“糟了。”

兩人談談說說,正值高興時,邢紅娘的一叫,讓邢秀娘也駭了一跳:“什麼事糟了?”

邢紅娘忙道:“我與李公子他們同來,現在他們不知等了多久?”

邢秀娘笑了起來:“你放心,他們早回去了。你姐夫給李公子賜了一座宅子,現在他們可能正在搬家呢。”

邢紅娘才放下心來,提出要先回去驛站。邢秀娘如何肯放,叫來幾名王府地侍衛,讓他們去驛站把邢紅娘的親兵和東西都帶到王府。就安排邢紅娘在王府住下。

唐王府戒備森嚴。進出頗不方便,邢紅娘本無意住在王府,要不然昨天也不會住在驛站,只是拗不過姐姐,只得同意。

唐王賜給李巖的院子很大,這座大院原是西安地一名富商所有。那名富商被髮配到草原後,本來賜給了李雙喜,李雙喜任湖南總督後就空置了下來,整個院子佔地數十畝。亭臺樓閣,假山水池,應有盡有。

這座宅子遠勝杞縣的李家宅,李仵、李俊都興高采烈,指揮下人搬這搬那,李巖卻更感到不安,幾次想上表歸還宅院,都被李仵和李俊兩人勸住。

幾天後,對李仵,李俊他們的封賞也下來了,李仵爲六品地驍騎上校,李俊則爲從七品地雲騎上尉,李巖其他地部下也有十多人封爲八品,九品的宣節中尉,宣節少尉,懷化執戟長,歸德執戟長等職,他們所去的部隊也定了下來,都被安排到唐王的近衛軍。

可這中間卻獨缺了一個邢紅娘,李巖以爲邢紅娘是自己不要,她一名女子在軍中總是不便,何況她和姐姐,老父團聚後,不想從軍也不一定,邢紅娘住在唐王府,李巖等人也不能輕易找到她,也就並沒有在意。

沒過幾天,邢紅娘卻突然從唐王府中搬了出來,回到了李巖所賜的宅院,李仵,李俊等人大喜,圍著邢紅娘問長問短,詢問在唐王府的見聞。

邢紅娘卻顯得鬱鬱寡歡,勉強顯出幾分笑容,應付李仵等人地詢問,李巖看出了邢紅娘的心思,找了個藉口將兩人打發,才道:“發生了何事,爲何賢妹突然搬出王府,還一副心事重重的樣子。”

邢紅娘搖了搖頭,不答反問:“大哥,聽說各人的封賞都已下來,獨缺了我是麼?”

李巖道:“不錯,賢妹畢竟是女流,如今又貴爲唐王殿下地妻妹,軍中畢竟不是久待之地,不要軍職也是應當。”

邢紅娘臉上現出一片失望之色:“大哥認爲是我自己不想在軍中待了麼?”

李巖心中一動:“難道還另有內情不成?”

邢紅娘嘆息了一聲:“是我姐姐自作主張,讓吏部將我的封賞撤了下來。”

李巖脫口而出:“你姐姐也是爲了你好,戰場刀槍無眼,你一個女孩子確實不能一直在軍中待著。”

邢紅娘苦笑一聲,爲了我好,不知你要是知道了姐姐的意思,還會不會認爲姐姐是爲了我好,口中卻道:“原來大哥也一直如此小瞧女流,我從十四歲開始闖蕩江湖,莫非大哥認爲我也是弱不禁風的女人麼。”

李巖道:“賢妹當然不是弱不禁風,只是……只是”,只是後面什麼,李巖到底是沒有說出來。

邢紅娘道:“如今大哥高官得做,還請大哥請奏唐王,將我的封賞也討下來纔是。”

聽到邢紅娘要重回軍中,李巖心中到底有幾分歡喜,本想拒絕,沉吟了一下,還是答應:“既如此,我明天上奏殿下就是。”

邢紅娘一直住在唐王府,李巖也沒有想到邢紅娘這麼快就會從唐王府中搬出來,但在李巖的宅院中,還是替邢紅娘留下了一個最好的獨院,足夠邢紅娘和她身後十多個女兵住下,李巖又和邢紅娘了聊了幾句,見邢紅娘心情不佳,就讓人引她到留好的房中。

邢紅娘一進門就被李巖所買的那塊大鏡子吸引住了,她本身才二十二歲,正是最美麗的年齡,邢紅娘以前忙於軍務,加上週邊都是一些粗鄙的漢子,邢紅娘從來沒有認真打扮過自己。

這些天住在唐王府,對於姐姐每日花那麼多時間梳妝打扮覺得不可思議,自己卻也不免受到影響,加上姐姐的叢恿,對容貌纔在意起來,唐王府中的鏡子比這個還大,邢紅娘見到鏡中自己的容貌也不由自負,此時重新見到如此明亮的鏡子,和姐姐大吵過後的心情不由轉好起來,暗暗感激李巖的細心。

李巖爲邢紅娘地請封第二天就有了迴音。唐王親自下令,命邢紅娘爲遊騎將軍,爲從五品銜。只比李巖低一級,同在近衛軍中效力。邢紅娘才真正放下心來,只要不是唐王的意思就好辦。

在西安倘是驕陽似火時。北方卻已感到一絲絲涼意。高傑和劉宗敏兩人剿滅當地人的反抗後。就駐紮了下來,與高立功沒有封賞不同,他們地職務都各提了一級,財物,良田的賞賜更是豐厚,下面的衆人也各有封賞。

移民到達後。他們作爲當地地主官,在沒有文官地配合下,一切都實行軍管,爲了讓移民能在這裡寒冷地冬季紮下根來。各種方方面面都要他們考慮周全,讓兩人感覺比打仗還要累。

從河南過來的第一批移民已經在瀋陽安家下來,瀋陽並沒有被滿人破壞,城中的房屋足可以容納二十萬人口,唐軍運送糧草彈藥的民夫已經返回,原來遼寧的居民全部聚在瀋陽也不到八萬人,先到的十多萬移民都有現成地房屋可以居住。

只是他們不能停下來休整,在留守瀋陽的唐軍監督下,他們得爲後來的人搭建房屋,砍伐木柴,以便迎接即將到來的嚴寒,還有地人卻要繼續向北而去,不過,再向北的都是單身健壯的男性,在那裡,雖然更加寒冷,但有現成的房屋可以居住,每人還可以分到一名當地的女子作爲配偶。

李健和李達都是李巖的族人,他們本可以留在瀋陽,可是父母雙亡的他們無牽無掛,拒絕了和其他族人一起住在瀋陽的建議,繼續向北走去,他們同行的尚有四千多人,由數百名唐軍的軍士領著。

他們是九月份到達瀋陽的,在瀋陽稍爲休整了兩天之後,就繼續向北走去,移民到達瀋陽後,絕大數的人安頓了下來,剩下的馬匹有了多餘,再向北前行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馬匹,不過,這些人除了坐過馬車外,大多數人還是頭一次騎馬,許多人看著分配給自己的馬匹,心中都有點發怵。

這些馬都是從軍中淘汰出來的軍馬,大多數都已老了,不能適應軍隊的長途奔襲,可是性情溫順,走路穩妥,用來給這些菜鳥移民來乘坐,是最合適不過。

不過,性情溫順,走路穩妥,那只是對唐軍的軍士而言,這些馬都是老而成精,面對一羣手足無措的菜鳥,它們毫不客氣,撂蹄子,故意顛簸,急速停下,讓這些初丁吃盡了苦頭,軍馬的高傲,讓它們不能充許隨便給人騎坐。

最初幾天的行軍,這些初丁吃盡了苦頭,每天只能行進二三十里,比走路還要慢,摔傷胳膊,摔傷大腿的人比比皆是,那數百名唐軍早已料到,大顯身手,摔傷的人只要被推拿幾下,當場就沒事,只是身上的紫青卻不是那麼容易消失。

等到第五天,大多數人雖然還很稚嫩,卻基本上不會摔下來了,熟悉的人還可以騎著馬小跑起來,李健和李達同樣是如此經歷,他們的全身上下已沒有一塊好肉,換來的卻可以騎著馬奔跑而再也不用擔心掉下去。整個隊伍行進的速度才加快起來。

只是每向前走一天,天氣就冷似一天,等他們到了昌圖廳(今四平),天氣已經很寒冷了,昌圖廳屬於今遼、吉、蒙三省交界處,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也是理想的墾荒之地,歷史上的夫餘、高句麗、契丹、女真、蒙古、滿族都在這裡生活過,留下了諸如遼代韓州、金代信州等名。

數十年前這裡卻是屬於滿人的葉赫部落,葉赫部落在萬曆年間征服了周圍的一些小部落。並在葉赫河兩岸選擇要地築起兩座城堡。這兩座城堡一東一西,隔河相望。西城爲“葉赫城”,東城爲“葉赫山城。”

葉赫部的首領那木布綠的女兒孟古格格雖然嫁給了努爾哈赤,卻是努爾哈赤的死敵,努爾哈赤後來攻克葉赫東西兩城,將東西兩城全被焚燬,葉赫部從此滅亡,兵民全被遠遷它鄉,據說當年努爾哈赤攻下葉赫部時,那木布綠髮下毒誓,即使葉赫部最後只剩下一名女人,也要與愛新覺羅爲敵。

皇太極即爲葉赫部孟古格格的兒子,迫於當時那木布綠的毒誓,他雖然當上了大汗,也沒有重新在原址修城,不過,後來的葉赫那拉氏慈禧也是葉赫人的後裔,慈禧將愛新覺羅的子孫廢黜,自己撐握權柄達數十年,將一個大清治理的每況愈下,還說出“寧贈友邦,不與家奴“的豪言,她死後不久,滿清即被推翻,也算應了那木布綠的毒誓。

這裡屬於松遼平原,後世的四平耕地面積達六十萬六千公頃,爲東北的三大糧倉之一,眼下雖然被焚燬,但各種磚瓦並不缺,稍一整理,就能蓋出上好的房子,李健和李達他們來到昌圖廳時,唐軍已先蓋好了數百幢房屋,可以供他們休整。

可他們卻不能停下來,這裡要留給後面的人居住,他們作爲先到者,只能繼續向北前行,越過寬城子(今長春),最後在哈爾濱才停了下來。

後世的哈爾濱是中國黑龍江省省會,人口近千萬,是東北北部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此時的哈爾濱雖然是金、清兩代王朝的發祥地。

爲滿族祖先女真族村落,卻只是一個土圍子,裡面生活最多的不過萬人,唐軍將這裡的滿人剿滅後,駐紮了五千人。加上從各處掠來的近萬名女人,移名還沒有來之前,這裡就比以前熱鬧了許多。

李健他們來到後,唐軍將他們領到了軍營,讓每人都挑了一個女人,從此這裡就是他們的家,剛來時,他們大多數人都低估了寒冷的程度,天氣一轉涼,不但是移民,就是許多軍士也凍病了,是當地的女人用溫暖的身軀把大多數病倒的人救了過來。

等到最後一批人到達瀋陽時,瀋陽的天空已飄起了雪花,他們全都住進了溫暖的房屋,不過,北方的寒冷還是讓他們極不適應,唐軍雖然給移民都發下了棉衣,面對凜烈的北風,大多數人還是隻能選擇在家裡呆著不動。

有了足可以過冬的糧食和柴禾,移民並不用擔心外面的暴風雪,對於飽受飢餓威脅的移民們來說,這樣的生活也是天堂,只是整天呆在房中也太過繁悶,唯一的樂趣就是在家中製造人口,第二年,移民嬰兒的出生率達到了高潮,移民的人口一下子增加了百分之二十。

第1章 多爾袞爭位第30章 崇禎被俘第91章 條件第46章 談判籌碼第18章 鑄幣第59章 騎兵突襲第30章 陷入危機第43章 死得其所第31章 活擒第35章 人才下第9章 商議第54章 壕強反擊第30章 崇禎被俘第5章 登極爲帝第4章 求親第29章 闖王門生上第43章 聰明誤第5章 伐明三策第60章 強權第15章 兵器第96章 逃亡之路第66章 矮黑人第33章 欽差第6章 命運第2章 竹藍打水第19章 意外連連第78章 神仙難爲第29章 闖王門生(下)第61章 任卿選官第60章 長沙第60章 強權第34章 母子重逢第29章 闖王門生上第56章 退避第10章 兵器買賣上第28章 不死不休第16章 纏戰不休上第56章 退避第51章 鑑寶會一第5章 發財之夢第35章 家與君第17章 美色下第3章 喜事臨門第16章 炮臺血戰第65章 做媒第31章 活擒第44章 初展才華第55章 亂夜第20章 噩耗第78章 聯合第42章 同窒操戈第91章 條件第67章 海戰第60章 發威第11章 賺錢下第91章 條件第6章 命運第11章 後金出兵下第27章 絕境求生第57章 遼陽大火第10章 一網成擒第38章 惡作劇第65章 劫人第30章 流言殺人第18章 亮牌上第54章 聯牀夜話第4章 同赴黃泉(下)第47章 安慶府第28章 不死不休第16章 援軍第19章 洞房第16章 三線作戰第15章 破城第33章 鰲拜之死第93章 英雄第8章 火槍第4章 同赴黃泉(下)第19章 岌岌可危第74章 黃土隘第34章 母子重逢第2章 巧遇第12章 立足之戰第10章 盧象升下第26章 河南大戰上第25章 釣魚城第2章 大將歸來第6章 封王大典第10章 兵器買賣上第20章 虎狼之藥第60章 強權第5章 勸進第83章 馬尼拉城破第31章 魔鬼第25章 覆滅第53章 東風第72章 慘忍第33章 黯然收場(上)第59章 混亂第26章 蒙古俘虜第35章 各人歡喜各人憂
第1章 多爾袞爭位第30章 崇禎被俘第91章 條件第46章 談判籌碼第18章 鑄幣第59章 騎兵突襲第30章 陷入危機第43章 死得其所第31章 活擒第35章 人才下第9章 商議第54章 壕強反擊第30章 崇禎被俘第5章 登極爲帝第4章 求親第29章 闖王門生上第43章 聰明誤第5章 伐明三策第60章 強權第15章 兵器第96章 逃亡之路第66章 矮黑人第33章 欽差第6章 命運第2章 竹藍打水第19章 意外連連第78章 神仙難爲第29章 闖王門生(下)第61章 任卿選官第60章 長沙第60章 強權第34章 母子重逢第29章 闖王門生上第56章 退避第10章 兵器買賣上第28章 不死不休第16章 纏戰不休上第56章 退避第51章 鑑寶會一第5章 發財之夢第35章 家與君第17章 美色下第3章 喜事臨門第16章 炮臺血戰第65章 做媒第31章 活擒第44章 初展才華第55章 亂夜第20章 噩耗第78章 聯合第42章 同窒操戈第91章 條件第67章 海戰第60章 發威第11章 賺錢下第91章 條件第6章 命運第11章 後金出兵下第27章 絕境求生第57章 遼陽大火第10章 一網成擒第38章 惡作劇第65章 劫人第30章 流言殺人第18章 亮牌上第54章 聯牀夜話第4章 同赴黃泉(下)第47章 安慶府第28章 不死不休第16章 援軍第19章 洞房第16章 三線作戰第15章 破城第33章 鰲拜之死第93章 英雄第8章 火槍第4章 同赴黃泉(下)第19章 岌岌可危第74章 黃土隘第34章 母子重逢第2章 巧遇第12章 立足之戰第10章 盧象升下第26章 河南大戰上第25章 釣魚城第2章 大將歸來第6章 封王大典第10章 兵器買賣上第20章 虎狼之藥第60章 強權第5章 勸進第83章 馬尼拉城破第31章 魔鬼第25章 覆滅第53章 東風第72章 慘忍第33章 黯然收場(上)第59章 混亂第26章 蒙古俘虜第35章 各人歡喜各人憂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定兴县| 南川市| 灵台县| 千阳县| 孟州市| 邯郸县| 永城市| 望江县| 应用必备| 南华县| 噶尔县| 鄯善县| 富平县| 同仁县| 缙云县| 琼结县| 安岳县| 宽城| 南阳市| 璧山县| 武山县| 天峻县| 白沙| 福鼎市| 微山县| 泰和县| 灵丘县| 八宿县| 确山县| 额济纳旗| 咸丰县| 神池县| 白河县| 乌兰浩特市| 资源县| 日喀则市| 云和县| 仁怀市| 巴塘县| 陇西县| 武冈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