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4章 真定府

在田見秀擊敗孫傳庭對壽陽的援軍時,李鴻基的七萬大軍和十萬民夫已沿著渡沱河,兵鋒直指京師外圍的真定府。

每到夏天霍雨時期,渡沱河常常洪水滔天,一路摧枯拉朽,毀壞堤岸,將周圍全變成一片澡澤,明朝明文記載渡沱河的大水災就不下十次,此時渡沱河卻異常溫順,正適合唐軍的民夫運送各種物質。

真定衛是明成祖所設,朱棣建都北京以後,真定府直隸於京師,成爲拱衛京師的主要城鎮,不僅是五州十一縣的政治中心,而且是控制燕晉咽喉的交通中心,成爲溝通京師與西北、西南地區的交通要道,同時還肩負著從西部太行山砍伐木材供應京師柴炭的任務。

真定府的重要,從一首詩中可以看出來“起伏沙岡一郡環,唐藩成德漢常山,西抱恆嶽千峰峭,南載渡沱百道灣。中國咽喉通九省,神京鎖鑰控三關。地當河朔稱雄鎮,虎踞龍踏燕趙間。”

正因如此,真定府政治的安定、經濟和文化的發展,直接關係到京師安定,終明一朝,對於真定城的地位十分重視,在政治、軍事方面,真定府的地位與順天府(北京)十分接近。不但直設巡撫,而且在各處創建許多關城、寨堡、營所、倉儲、墩臺、鋪站等軍事和通信設施。

真定府第一道關卡就是井陘縣西緣的娘子關,這個關卡守將爲千總馬繼臣。關內有二千士兵鎮守,仍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地險要所在。只是看到唐軍的威勢,明軍早已嚇破了膽,戰戰魏兢的抵擋了一天。馬繼臣開關投降。這個險要地娘子關。就此落入了唐軍手裡。

娘子關一下,其餘的關卡更是不如,加上有馬繼臣的引導,明軍各個關城,寨堡紛紛被唐軍拿下,不到五天地時間。真定府周邊地關卡全被唐軍拿下,除去分守各地地守軍外,還有六萬唐軍將真定府團團包圍,

望著城下無邊無際的唐軍。真定府的巡撫徐標面無土色,站在城頭差點攤倒,他身邊的總兵周遇吉趕忙將他扶住,徐標纔沒有出醜,他哆哆嗦嗦的道:“這……這如何是好?”

此時真定府有兵馬二萬,城高牆厚,徐標卻完全沒有一戰的勇氣,早在唐軍攻擊娘子關時,徐標已快馬派人向京師救援,而且是一天一封急信,只是沒想到短短五天時間,唐軍已兵臨城下,而明庭還沒有作出反應。他現在再派人去求救也出不去了。

周遇吉鎮定地道:“大人放心,本府人馬有二萬,兵精糧足,抵擋唐賊十天半月絲毫沒有問題,到時援軍早就到了,唐賊自然只有解圍。”

徐標的臉色稍爲好轉:“周總兵,那守城之事就拜託你了,本撫要下去了。”

看到徐標下去,周遇吉臉色並沒有變化,早知道巡撫靠不住,他能將守城全權委託給自己,不搗亂就好了:“那大人走好。”

崇禎接到真定府被圍攻的奏報,猶如捱了當頭一捧,他剛不久還誇獎楊嗣昌剿滅了河南的匪患,沒想到轉眼唐軍就攻到了京師地外圍。

楊嗣昌在河南,唐軍是從山西攻過來的,似乎怪不到楊嗣昌,可是楊嗣昌本來就是要統領天下兵馬剿滅唐軍,你到河南剿張妙手,白九兒幹什麼,真定府的求救一送來,衆人不是想著如何救真定,而是對楊嗣昌羣起而攻,

崇禎本來對楊嗣昌有怪罪之意,羣臣一攻擊,崇禎反而一意維護起楊嗣昌來了,除了命令楊嗣昌趕快對唐軍發起進攻外,還賜給他白金百兩,大紅纖絲表裡四套,鬥牛衣一件,功銀一萬兩,讓衆臣更是又忌又妒。

只是楊嗣昌遠在洛陽,若要調楊嗣昌回來救真定府、,那這次對唐賊的進剿就無果而終了,崇禎此時還不相信朝庭對唐軍已完全屬於下風,能將江山保住就不錯,或者他是不願相信,自己繼位十餘年,每天霄衣懺食,局事還會敗壞如此,他念念不忘一年將唐賊剿滅,不願意調楊嗣昌的兵馬回救,免得剿賊大業毀於一旦。

皇帝不願調楊嗣昌救援真定府,而是幻想來個圍魏救趙,只是楊嗣昌儘快攻擊唐軍湖廣,陝西一帶,真定府的唐軍就會自行退去,可是真定巡撫徐標的告急文書一封比一封緊急,崇禎也坐不住,萬一唐賊一狠心,棄守老巢,全力要攻向京師,也不得不防,收到徐標第三封求救信時,崇禎召急羣臣相商。

楊嗣昌不能動,那最能戰的部隊就是數萬關寧鐵騎了,最大的兵營就是京師,只是唐軍在瀋陽還有數萬部隊,除非放棄整個遼東,否則關寧鐵騎根本脫不開身,如果放棄了遼東,瀋陽的唐軍跟蹤而來怎麼辦。

那麼只有從京城派兵營救了,只要遼東不失,真定可保,京師就沒有危險,京師三大營足有三四十萬大軍,從中抽出個十萬人馬,救援真定府似乎可行。

只是兵有了,派誰統兵卻是一個問題,京師三大營的統領全都讓崇禎換成了太監,以太監領軍,崇禎還是抹不開臉面,羣臣也反對,太監若能領軍,那還要大臣幹舍,豈不內廷內廷都變成太監的天下。

只是羣臣雖然反對太監領軍,卻沒有一個人肯主動提出來領兵禦敵,許多人心頭忐忑,懷裡都揣著一張唐軍的《討明檄文》,今天早晨一起身,京師的百姓突然之間發現北京的街頭到處貼著唐軍寫的《討明檄文》。

這把錦衣衛上下嚇壞了,唐軍在京師有多少人,這上千張《討明檄文》是誰貼的,劉應選看到《討明檄文》上的內容更是雙眼一黑。他急忙令錦衣衛上下全力收繳《討明檄文》,只是許多檄文已流到朝庭高官手裡,劉應選不可能收得完。這可是錦衣衛地嚴重失職,他不敢告訴崇禎,盼著大家也不敢在皇帝面前抖露。將此事就此揭過去。

如今都早朝半天了。皇帝卻還矇在鼓裡。得到這張檄文的人果然沒有一個向皇帝提起,有忠貞一點的,怕惹起皇帝地怒火,有兩頭首尾的內心已是動搖,衆臣議論了半天,沒有拿出一個救援真定府的主帥人選。

崇禎見大臣不願出頭。怒氣衝衝地道:“難道汝等要讓朕親率六軍與賊決一死戰呼?”

大臣見皇帝說出此話,一起拜倒:“臣不能爲皇上分憂,臣等有罪!”

崇禎更是冷笑:“有罪,有罪!說有罪有何用。你們倒是給朕拿出一個主意來。”

這時大學士李建泰出列,慷慨激昂地道:“皇上,主憂,臣辱,古有明劍,今賊犯真定,臣願領兵向西,以報皇上知遇之恩。”

崇禎見有人出頭,大喜:“卿忠心爲國,朕知矣,傳旨,大學士李建泰加封兵部尚書銜,賜尚方寶劍,即刻領兵前往真定,督師剿賊,準其節制河北各路總兵,巡撫,一切便宜行事。”

李建泰連忙謝恩,衆臣卻暗自嘀咕,李建泰爲人貪生怕死,即無奴將之才,又無統兵之策,怎麼會自高奮勇,代帝親征。

李建泰卻另有打算,他地老家在山西,山西已有一半歸於唐,他的老家就在前線,他怕唐軍打到他的老家,將他家抄了,不如趁此機會出頭,必會得到皇帝的賞識,到時掌握了權力,自然可以最後撈一把,到了真定府,如果能救則救,成就不世之功,不能救就逃,逃不了就投降,能帶著大軍投降總比兩手空空投降要好,到時也能賣個好價錢。

李建泰竟然樣樣算好,就是沒有想到爲皇帝盡忠,退散後,往日交好的官員都來向他祝賀,恭祝他此行順利,爲國立功,心中卻以爲他已發瘋。

李建泰在朝中摸爬滾打數十年,好不容易纔熬到大學士的位置,如何會不明白同僚們地眼神,他摸了摸懷中的《討明檄文》,冷笑道:“你們焉知老夫所想。”

第二天,崇禎就給李建泰擺酒餞行,文武百官全部陪同,崇禎在正陽門城樓給李建泰賜酒之後,拿出自己親筆撰寫的《欽賜督諭手敕》,鄭重其事的交給了李建泰。

李建泰展開一看,受寵若驚,敕書道:“朕仰承天命,繼祖宏圖,至今十有一年,未能修德尊賢,以致兵災連歲,民罹水火,皆朕之罪也……

其驕法逼玩之將,貪酷倡逃之吏,妖言惑衆之人,缺誤軍糧之輩,情真罪當,即以尚方從事……

願卿蕩平妖氛,旋師奏凱,封候進爵,鑄鼎銘功,朕仍親迎應賀,共享太平,預將代朕雜徵安民請命亂至意福行示諭,成使聞知,特諭。”(注1)

李建泰看到此文心花怒放,著實感動了一把,這可比楊嗣昌還要恩寵,楊嗣昌對各地總督,巡撫,總兵之類地高官,如果要殺,還要先行參奏才行,而李建泰則可以直接先斬後奏,崇禎可能也看出了真定府的兇險,賦予了李建泰全權,可能是李建泰的慷慨激昂打動了他,崇禎還真以爲李建泰是忠心耿耿之輩。

李建泰領著京營的十萬大軍,慢吞吞的出了北京城,離正陽門走不到二里,他所乘的軟橋左桿突然發出吱呀一聲響,斷成兩截,將李建泰將轎中摔了出來,他臉色灰白,愣在地上半響也爬不起來。

擔任轎伕的家丁大吃一驚,以爲把家主摔壞了,跪在地上號啕大哭,李建泰才罵罵咧咧起身,轎子離地本來不高,李建泰不是摔壞了,是嚇壞了,這個轎他坐了數年,一直沒有壞過,今天帶兵出城不出兩裡就壞了,這豈不是大大的不吉。

李建泰爲人迷信,自己雖然都想到了,但刀劍無眼,萬一要是傷著自己就劃不來了,他心中頓時打起了退堂鼓,只是此時回去卻是萬萬不可能,只能拖慢行程了,從京師到保定,快馬不過幾個時辰的距離,他帶著隊伍走了三天才到。

到了保定,李建泰卻不肯再向前行了,他坐鎮在保定,命令保定知府何復,守備張大同,指揮文運昌帶人去救真定府,只是三人官職太小,李建泰乾脆給他們火線提級,何復升爲巡撫,張大同,文運昌同時升爲副將,帶兵五萬去救真定府。

何復等下官職雖小,但一腔熱血,此時得撥高位,都向李建泰表示誓死擊退唐賊,帶著大軍,連夜就向真定府出發。

李建泰喜的樂開了花,他心道爲帥者只要知人善用就可以了,也不用親自上陣,這麼看來,自己比古之名將也不稍多讓,心安理得的躲在保定府享受起來。

此時唐軍對真定已進攻三天了,巡撫徐標躲在府中根本不敢指揮明軍抵抗,這麼一來,真定的防守重任全落到總兵周遇吉身上了,周遇吉算得上是一員難得的良將。

周遇吉是錦州衛人,從小勇力過人,喜好打獵,經常從山中獵得猛獸。入伍後,積功升到京營遊擊,京營中勳戚中官子弟,見周遇吉質魯,對他都很是輕視,周遇吉道:“公等皆紈褲子,豈足當大敵。何不於無事時練膽勇,爲異日用,而徒糜唐祿爲!”

周遇吉接管了真定府的全部兵權,反而將真定府守得固若金湯,唐軍從第一天起,就架起大炮朝真定府猛攻,整個真定府都淹沒在炮聲中,明軍上下都面如士色,周遇吉將明軍從城頭上全都撤了下來,進入藏兵洞中,唐軍的炮聲一停,明軍就全部從藏兵洞中鑽了出來,牢牢的守著城牆。

真定府雖然城高牆厚,但時不時也有藏兵洞被唐軍的大炮連連擊中,塌陷下來,將裡面的兵將全部壓死,周遇吉不顧個人的安危,自己親守在藏兵洞中,待唐軍炮聲停的間隙,他就帶著親兵走進一個個藏兵洞,安慰裡面的官兵。

衆人見總兵大人如此,一個個熱血沸騰,誓死要保衛真定府,唐軍每一次的進攻都被明軍用血肉之軀擋了下去,三天來,明軍傷亡不下四五千人,唐軍也丟下了近一千具屍體,唐軍無論兵力還是武器,都佔著絕對的優勢,攻成這樣,李鴻基也覺得驚訝萬分。

(注1,此文是崇禎十七年皇帝給大學士李建泰餞行所用。當時李自成正在進攻山西,李建泰自高奮勇到山西督戰,還要散盡家財以充軍用,崇禎著實被李建泰感動了一把,允許他對前線文武有生殺大權,哪知此老出了京師就慢悠悠前行,還沒有見到義軍,就先嚇的丟盔棄甲逃跑。)

第16章 沙地行軍第25章 傳國之寶第19章 初戰下第39章 各有心思第98章 弘光被擒第19章 萬里歸途第1章 心動第34章 歸來第26章 嚴肅軍紀第15章 再次交易下第11章 賀瘋子第23章 西安城破下第44章 輕取河南第79章 以彼之道第4章 試探第9章 白桿精兵第48章 摟草打兔第7章 管理第56章 自欺欺人第48章 親衛營對近衛軍第3章 張家寨上第3章 大明郡主下第5章 發財之夢第1章 蟄伏商洛第10章 賺錢上第49章 吃癟第22章 奢侈之風第39章 不懷好意第17章 美色下第70章 狩獵第5章 錢糧問題下第2章 巧遇第10章 賺錢上第2章 竹藍打水第28章 三方迥異第37章 殿試第14章 結婚下第17章 碧血第六十九 卷脫險第61章 巴達維亞第15章 滿人隱憂第37章 殿試第35章 雲聚西安第13章 人的需求第94章 大戰重第56章 惹火上身第39章 各有心思第35章 家與君第20章 虎狼之藥第14章 真定府第59章 爾俸爾祿民脂民膏第10章 狼煙再起第5章 錢糧問題下第12章 柔情第35章 雲聚西安第58章 鬧事第10章 達縣大戰第86章 君前議移民第18章 強攻第65章 攻佔南昌第57章 吞併第27章 絕境求生第61章 任卿選官第39章 不懷好意第43章 三道試題第34章 進退無路第39章 不懷好意第98章 弘光被擒第17章 碧血第56章 鮮血換來的勝利第90章 使節(下)第58章 戲正酣第10章 伐明之策第17章 美色下第19章 心思第46章 談判籌碼第5章 勸進第8章 收買第21章 夜襲下第12章 聲東擊西第35章 意外之喜第1章 多爾袞爭位第16章 五年計劃第12章 蒙古各部下第87章 練兵第91章 條件第62章 大屠殺第49章 身份轉變第10章 達縣大戰第45章 獵物第63章 軍情第11章 虛驚一場第12章 蒙古各部下第93章 英雄第42章 改弦易轍第30章 直搗盛京第33章 欽差第4章 試探第10章 一網成擒
第16章 沙地行軍第25章 傳國之寶第19章 初戰下第39章 各有心思第98章 弘光被擒第19章 萬里歸途第1章 心動第34章 歸來第26章 嚴肅軍紀第15章 再次交易下第11章 賀瘋子第23章 西安城破下第44章 輕取河南第79章 以彼之道第4章 試探第9章 白桿精兵第48章 摟草打兔第7章 管理第56章 自欺欺人第48章 親衛營對近衛軍第3章 張家寨上第3章 大明郡主下第5章 發財之夢第1章 蟄伏商洛第10章 賺錢上第49章 吃癟第22章 奢侈之風第39章 不懷好意第17章 美色下第70章 狩獵第5章 錢糧問題下第2章 巧遇第10章 賺錢上第2章 竹藍打水第28章 三方迥異第37章 殿試第14章 結婚下第17章 碧血第六十九 卷脫險第61章 巴達維亞第15章 滿人隱憂第37章 殿試第35章 雲聚西安第13章 人的需求第94章 大戰重第56章 惹火上身第39章 各有心思第35章 家與君第20章 虎狼之藥第14章 真定府第59章 爾俸爾祿民脂民膏第10章 狼煙再起第5章 錢糧問題下第12章 柔情第35章 雲聚西安第58章 鬧事第10章 達縣大戰第86章 君前議移民第18章 強攻第65章 攻佔南昌第57章 吞併第27章 絕境求生第61章 任卿選官第39章 不懷好意第43章 三道試題第34章 進退無路第39章 不懷好意第98章 弘光被擒第17章 碧血第56章 鮮血換來的勝利第90章 使節(下)第58章 戲正酣第10章 伐明之策第17章 美色下第19章 心思第46章 談判籌碼第5章 勸進第8章 收買第21章 夜襲下第12章 聲東擊西第35章 意外之喜第1章 多爾袞爭位第16章 五年計劃第12章 蒙古各部下第87章 練兵第91章 條件第62章 大屠殺第49章 身份轉變第10章 達縣大戰第45章 獵物第63章 軍情第11章 虛驚一場第12章 蒙古各部下第93章 英雄第42章 改弦易轍第30章 直搗盛京第33章 欽差第4章 試探第10章 一網成擒
主站蜘蛛池模板: 肥西县| 承德市| 石台县| 顺义区| 平果县| 西宁市| 长宁县| 海盐县| 扬州市| 安西县| 龙南县| 礼泉县| 内乡县| 牡丹江市| 镇安县| 龙山县| 千阳县| 神池县| 张家川| 甘德县| 平原县| 章丘市| 新乡市| 泽库县| 马公市| 木兰县| 乡城县| 大厂| 赞皇县| 开远市| 平舆县| 康定县| 洛浦县| 大兴区| 北宁市| 华池县| 玛多县| 庆城县| 临城县| 讷河市| 满洲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