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67章 強行封官

唐軍將領心中都有數,攻下福建後,恐怕不管弘光朝有沒有參與進來,接下來唐軍都會發動對弘光朝的攻擊。

福建一下,唐軍等於將弘光朝攔腰砍成兩段,恐怕弘光帝再無能也不會再象對張獻忠一樣保持中立吧,何況就算弘光帝真得如此無能,他手下的有識之士也不會坐看福建被滅,只要唐軍稍一挑撥,雙方不打起來都難,宋獻策說滅福建再和弘光朝商議和約的事,恐怕根本不需要了。

因此暫時沒有任務的唐軍將領都開始老老實實的等待大軍全部過江,爲馬上要來到的大戰作準備。

反而是吳三桂雖然搶到了攻擊張獻忠的任務,卻註定是要與滅弘光朝的行動無緣了,而李萬成生怕沒有自己的份,軍議結束後,馬上率軍出發,從水路繞道攻擊南康府的後方。

大明的南康府位於今日九江的星子縣城南康鎮,始建於宋代,其九江府下的德安、德化兩縣也還在大昌軍手中,九江府下轄德安、德化、瑞昌、湖口、彭澤五縣,其實只有府城和瑞昌、湖口、彭澤三縣被唐軍攻下。

南康府依靠德安、德化、永修,武寧等地的支持,成爲一個整體,加上北面有廬山作爲屏障,使唐軍一直強攻不下,李鴻基在運力緊張之餘,還撥給了李萬成數十艘船,一次可以載千人,李萬成纔有能力從後方對大昌軍發起攻擊。

大昌軍應付唐軍在九江正面地攻擊已是吃力。被唐軍繞到側後一擊,大昌軍的防守馬上崩潰,德安。永修等縣都被唐軍輕易攻下,而一直和唐軍對持了一個多月的南康府沒有了後方地支援,陷入了孤軍作戰的境地。在支撐了二天後。得知唐軍已攻破了南昌。知道大事已去,舉城投降。

李萬成對這位在南康能應付自己一個多月攻擊的大昌軍將領也很是好奇,畢竟大昌軍地武器和兵力和自己相差太遠,換了一個能力一般地將領,南康府恐怕早就就被唐軍拿下了,因此李萬成不因南康府地城守投降自己而輕視。將他引見給了李鴻基。

“你說你叫什麼名字,柳敬亭?”李鴻基望著這個年過半百,依然是身體健壯,身板過硬的老頭。不由重複了一遍他的名字。

“罪人正是柳敬亭,莫非皇上聽過罪人的賤名?!绷赐Υ筇苹实勐牭竭^自己的名字很是奇怪,他一直在江南遊歷,名聲也是在市井中間流傳,可是皇帝好象認識自己。他心中不由有一種不好的感覺。

李鴻基不由在心裡說了一句,太熟悉了,我小時候還學過一遍誇你說書技藝非凡地文章呢,不過,他不能確認此柳敬亭,就是彼柳敬亭:“你是不是喜歡說書?”

聽到這句話,柳敬亭就知道眼前的這位大唐皇帝真是認識他:“正是,罪人以前正是以說書餬口,沒想到罪人不成器的技藝能讓皇上知道,罪人率軍在南康抗拒皇上的天軍,罪人該死之極,該死之極。”說完,柳敬亭咚咚地磕起頭來,幾下之後額頭上就滲出血來。

李鴻基忙道:“不必如此,不必如此,你身爲大昌軍的將領,守城本就應該,能及時放下武器,投降我軍,有功無罪,朕一定會論功行賞。

李鴻基聽到他是柳敬亭,心中大喜過望,已想到無數的用法,情報部,讓他培養專門說書的人作爲情報人員,又隱蔽,得到的信息又多,真是做間諜的不二人選。

還有宣傳部,唐軍的宣傳部畢竟還弱了些,王長順忠厚老實,本是優點,但作爲宣傳部的最高長官,這個優點也變成了缺點,自己以前還有時間關心宣傳部的事,稱王后就很少有時間過部了。到現在唐軍的宣傳部門也沒有多少長進,如果有柳敬亭加入,必定會大大加強宣傳部的力量。

沒有電燈,沒有各種娛樂設施,無論是高官,還是平民百姓,生活都感覺太單調,如果能讓柳敬亭劍練出一批說書的人才,分散到各地,那不論是唐軍的各種政策,還是對唐軍的各種正面宣傳,都能通過說書人很快的傳到全國各地。

柳敬亭說書可不是一般的好,後來黃宗義撰寫的《柳敬亭傳》有生動描繪:“每發一聲,使人聞之,或如刀劍鐵騎,颯然淨空;或如風號雨泣,烏悲暮骸。亡國之恨,檀板之聲無絕。”

他每到一處,只有一開口說書,當地就是萬人空巷,簡直是個超級明星,他的作用恐怕可以抵得上唐軍一個軍,在下層百姓中,登高一呼,馬上就是羣起響應,他有那樣的人緣,難怪能守得住南康。

想起得到柳敬亭有如此多的好處,李鴻基簡直笑瞇了眼:“柳先生,不,柳愛卿,朕知道你喜歡說書,你想不想將自己的技藝發揚光大,想不想全江南,不,全中原人的都聽到你說書的聲音,想不想你的徒弟遍佈全國?!?

柳敬亭張口結舌,這可能嗎,不過,聽到皇帝如此詢問,他心裡還是高興的多,畢竟說了幾十年書,說書已經成了他生活的全部,這次守城抗拒唐軍只是迫不得已的巧合,皇帝如此說,明顯是不會怪罪於他,還會允許他繼續說書:“皇上,罪人當然願意,只是罪人才能有限,怕達不到皇上的要求?!?

“放心,有朕幫你,你不用稱罪人了,可以直接稱臣,朕封你作宣傳部的員外郎,再兼做情報部員外郎,宣傳部員外郎的身份是公開的,情報部員外郎就算機密了,朕馬上會在軍中給你挑選出五十名能言會道的人拜你爲師,跟你學習說書,你想啊,用不了二三年。等你地徒弟出師,他們每人又可以帶五十名徒弟,過不了多少年。你的弟子不就遍佈天下了嗎,你的大名也能永遠流傳下行,成爲這一行地祖師。你看如何?”

柳敬亭目瞪口呆看著皇帝手舞足蹈。滔滔不絕的說了一大串。一時之間愣住了,李萬成忙在他屁股上踢了一腳:“還不趕快謝恩?!?

柳敬亭才反應過來:“罪人謝過皇上擡愛,只是罪人喜歡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日子,實在不願有官職在身,還請皇上收回成命?!?

李萬成大怒:“你想死啊。你不願爲官,你還率軍守城幹什麼,皇上賞識你,一下子賜你六品地高官。還同時身兼兩職,可以說是前所未有地事,你不要敬酒不吃,吃罰酒?!?

柳敬亭重重地磕頭:“皇上見諒,罪人率軍守南康仍是受人之託,忠人之事,實非本意,還請皇上能允許罪人恢復自由身,混跡於市井之中。

聽到柳敬亭不願爲官,李鴻基大爲失望:“那你說說,爲何會在張獻忠軍中,還成爲南康的主將,莫非朕還不如張獻忠,如果說不出個所以然,朕雖然欣賞你的才華,也會將你重重治罪?!闭f到最後,李鴻基已是急言厲色了。

柳敬亭回道:“皇上天縱神武,自然不是張獻忠之流可比,罪人絕不敢對皇上不敬?!?

李鴻基重重“哼“了一聲:“不用怕馬屁,你拒絕朕給你的官職,已是對朕大大有不敬,你身爲說書人,自然知道明太祖是如何對待不願爲官之人吧?!?

柳敬亭暗暗叫苦,沒想到還是逃不脫當官的命,他自然知道明太祖將不願爲官之人全家都殺了個乾乾淨淨的事,只好打起精神,將爲何在張獻忠處地原因說了出來。

柳敬亭本來是東臺曹家莊人,姓曹,名永昌,十五歲時因得罪了本地的官員,只得避仇隻身到安徽肝貽,息在柳樹下,故改姓柳,取名逢春,號敬亭。

他從十八歲開始說書,由於很有口才,表演出色,深受聽衆歡迎。爲了進一步提高技藝,他拜對說書理論深有研究的莫後光爲師。莫後光教他以“養氣”、“定詞”、“審音”、“辨物”等說書的基本原理,技藝得到了進一步地提高。

柳敬亭走遍全國各地,熟悉各階層的生活和各地方言、風俗、習慣等。以後隨師到南京秦淮河“長吟閣”說書,聲名遠揚。這也怪他名聲太過顯擺,竟然傳到了張獻忠的耳中,張獻忠對他深感興趣,派人將他從南京騙到了江西,讓他給自己說書。

柳敬亭深知張獻忠脾氣爆燥,一言不合就要殺人,不得已只能替他說書,柳敬亭所說的《水滸》、《隋唐》、《四漢》等等,不但深得張獻忠的胃口,就是大昌軍的其他將領也愛聽,尤其是一部《三國演義》,更是說得蕩氣迴腸。

唐軍分兩路對江西進攻後,張獻忠自己親領大軍來攻李雙喜,卻派柳敬亭作爲南康主帥,防守唐軍的進攻,可見張獻忠對柳敬亭的重視,實在是因爲柳敬亭書說得舌燦蓮花,各種兵法頭頭是道,張獻忠想柳敬亭竟然如此厲害,不能浪費,才委以重任。

按理柳敬亭到了南康,他又不是真心爲官,正可以得脫樊籠纔對,只是柳敬亭說了數十年書,他說到奸滑之人,衆人必定唾口而罵,說到忠貞之士,衆人都是敬仰萬分,他也不覺受到其中一些人物的影響。

張獻忠從哪一方面來看也不是良善之輩,更非什麼明主,柳敬亭覺得自己爲了活命,屈從了他,已是失了大義,如果答應爲張獻忠盡力,又半途溜走的話,連信義也失去了,他一時陷入迷茫中,只得硬著頭皮當真替張獻忠守起來城來。

他雖然沒有打過仗,但年輕時卻經常出入軍營爲大明的官兵說書,對各種戰法也瞭如指掌,加上兵書也沒少看,又能得到百姓和士兵的支持,李萬成竟然拿他無可奈何,直到南康已是不可再守,他認爲已經爲張獻忠盡到了責,才率軍投降。

李萬成跳了起來:“好啊,張獻忠會殺人,難道我軍就不會,你是吃準皇上不會殺你,你就可以拿翹是不是?”

柳敬亭苦著臉:“罪人不敢,皇上聖心仁術,罪人不敢拒絕張獻忠,正是因爲張獻忠殘暴好殺,罪人自然是想保住一副臭皮囊,而皇上決不會因爲罪人僅不願爲官就殺人,罪人才敢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這正是皇上有別於張獻忠之處,所有皇上才能成就大業,而張獻忠得知皇上到來,只能狼狽逃命?!?

李萬成被柳敬亭擠對的說不出話,他這個白臉就再也當不下去,其實柳敬亭能夠得到李鴻基的賞識,對他來說,也是一件很光彩的事,纔會對柳敬亭不願接受官職而惱火,只是柳敬亭軟硬不吃,憑李萬成的口才,卻是再也勸說不下去,只能看著皇帝,表示無可奈何。

李鴻基也是頭痛,殺柳敬亭當然不會,若是讓他白白離去,自己剛纔對情報部和宣傳部的構想豈不是全部落空:“這樣吧,既然柳愛卿不願爲官身所累,那朕就只封愛卿一個閒官,俸祿愛卿可以照領,事卻不必愛卿去做,朕也不限制愛卿的去處,只是愛卿要幫朕培訓出五十名徒弟,如何?”

有這好事,李萬成聽得眼珠都要瞪出來,柳敬亭卻是叫苦,看來是擺脫不了,徒弟豈是那麼好帶,不要說一百個,就是一個也不易,他勤學苦練十年,技藝纔算小成,現在已說書數十年,纔敢說真正大成。帶出五十個徒弟,此生就算賣給了唐軍。

柳敬亭正要開口,李鴻基已經道:“就這麼說定了,李愛卿,人就交給你了,人家既然向你投降,以後還要多照顧一下才行。”

李萬成嘿嘿一笑:“皇上放心,我對柳大人也是十分敬佩,一定會好好照顧他的。”說到好好照顧,李萬成更是加重了語氣。

柳敬亭嘆了一聲,胳膊扭不過大腿,他只能鬱悶有跟在李萬成後面出去。

李鴻基望著柳敬亭的背影,心中卻在想,這個老小子被後面的人傳得這麼神,自己什麼時候是不是也讓他專門給自己說說書呢,自己來到這個世界快七年了,還沒有參加過什麼娛樂活動呢。

第10章 兵器買賣上第57章 緊追不捨第11章 後金出兵下第50章 兩難選擇第24章 不期而遇第14章 真定府第56章 自欺欺人第37章 包圍成都第15章 兵器第92章 俘虜進京第8章 殺雞駭猴第6章 審案第42章 改弦易轍第36章 臨陣招兵第59章 爾俸爾祿民脂民膏第31章 權力之顛第25章 洪承疇(下)第54章 遭遇第51章 鑑寶會一第47章 金幣狂熱第12章 柔情第67章 海戰第13章 結婚上第4章 張家寨下第12章 蒙古各部上第15章 炮戰第26章 蒙古俘虜第14章 滔天陷井第17章 碧血第41章 當街傷人第17章 風暴前夕下第25章 洪承疇(上)第3章 風雪來人第1章 蟄伏商洛第56章 鮮血換來的勝利第13章 死守第8章 形勢危急第17章 後金宮爭下第29章 算盤落空第35章 意外之喜第3章 投軍第59章 爾俸爾祿民脂民膏第82章 瘋狂的戰法第74章 大事件第12章 王自用第29章 算盤落空第24章 一敗塗地第14章 火炮試射下第95章 南巡之議第61章 火燒王府第31章 流血衝突第51章 炮灰比拼第15章 定計第11章 後金出兵上第13章 毒手佛心第28章 三方迥異第25章 洪承疇(下)第4章 初次碰撞第17章 後金宮爭(上)第71章 襲擊第22章 金兵來臨第98章 捱罵第27章 捨身渡河第50章 形勢分折第36章 互探第50章 殺心第17章 重振夫綱第8章 收買第2章 巧遇第18章 出賣第39章 來意第8章 唐軍入川第59章 混亂第8章 褚家家主(上)第12章 立足之戰第14章 故縱第60章 長沙第87章 練兵第4章 兵指何方第6章 審案第16章 五年計劃第18章 蒙古聖物上第50章 情報第17章 後金宮爭下第38章 緬甸第57章 遼陽大火第44章 唐王賜宴第19章 岌岌可危第15章 草原血淚下第6章 封王大典第24章 詐降第22章 斷後第6章 回家第65章 劫人第5章 登極爲帝第32章 太原城破(上)第31章 郡主情仇第62章 價值連城第90章 使節(下)第35章 雲聚西安
第10章 兵器買賣上第57章 緊追不捨第11章 後金出兵下第50章 兩難選擇第24章 不期而遇第14章 真定府第56章 自欺欺人第37章 包圍成都第15章 兵器第92章 俘虜進京第8章 殺雞駭猴第6章 審案第42章 改弦易轍第36章 臨陣招兵第59章 爾俸爾祿民脂民膏第31章 權力之顛第25章 洪承疇(下)第54章 遭遇第51章 鑑寶會一第47章 金幣狂熱第12章 柔情第67章 海戰第13章 結婚上第4章 張家寨下第12章 蒙古各部上第15章 炮戰第26章 蒙古俘虜第14章 滔天陷井第17章 碧血第41章 當街傷人第17章 風暴前夕下第25章 洪承疇(上)第3章 風雪來人第1章 蟄伏商洛第56章 鮮血換來的勝利第13章 死守第8章 形勢危急第17章 後金宮爭下第29章 算盤落空第35章 意外之喜第3章 投軍第59章 爾俸爾祿民脂民膏第82章 瘋狂的戰法第74章 大事件第12章 王自用第29章 算盤落空第24章 一敗塗地第14章 火炮試射下第95章 南巡之議第61章 火燒王府第31章 流血衝突第51章 炮灰比拼第15章 定計第11章 後金出兵上第13章 毒手佛心第28章 三方迥異第25章 洪承疇(下)第4章 初次碰撞第17章 後金宮爭(上)第71章 襲擊第22章 金兵來臨第98章 捱罵第27章 捨身渡河第50章 形勢分折第36章 互探第50章 殺心第17章 重振夫綱第8章 收買第2章 巧遇第18章 出賣第39章 來意第8章 唐軍入川第59章 混亂第8章 褚家家主(上)第12章 立足之戰第14章 故縱第60章 長沙第87章 練兵第4章 兵指何方第6章 審案第16章 五年計劃第18章 蒙古聖物上第50章 情報第17章 後金宮爭下第38章 緬甸第57章 遼陽大火第44章 唐王賜宴第19章 岌岌可危第15章 草原血淚下第6章 封王大典第24章 詐降第22章 斷後第6章 回家第65章 劫人第5章 登極爲帝第32章 太原城破(上)第31章 郡主情仇第62章 價值連城第90章 使節(下)第35章 雲聚西安
主站蜘蛛池模板: 伊吾县| 盐源县| 曲水县| 旺苍县| 元江| 依兰县| 河北省| 汤阴县| 嘉峪关市| 黄浦区| 弥渡县| 简阳市| 曲水县| 黔南| 会东县| 印江| 确山县| 额济纳旗| 越西县| 汝阳县| 嵊州市| 馆陶县| 鹿邑县| 敦煌市| 陵川县| 大港区| 甘孜县| 洞口县| 台湾省| 东阳市| 定结县| 凌源市| 宜城市| 江油市| 镇坪县| 司法| 秭归县| 东丰县| 七台河市| 扎兰屯市| 维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