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4章 不期而遇

清清的女兒河潺潺的流過錦州,河兩邊的大樹綠色成蔭,微風一陣陣吹來,帶給了行軍的唐軍一絲絲諒意,可惜河裡偶爾露出來的白骨卻將如此美好的畫面完全破壞,這清清的河水也彷彿在訴說當日滿人的殘暴。

“的得,的得”的馬蹄聲打破了女兒河的寧靜,河邊上不時出現了黑衣黑甲的唐軍,唐軍的斥候隊十人一組,沿著河流開始了上下左右的搜索。

雖然高傑和劉宗敏都認爲滿人和朝庭的交戰沒有那麼快結束,但還是不敢大意,這裡已是敵後,隨時有可能碰到敵人,無論是明軍還是滿人,雙方一旦遇上免不了一場大戰,唐軍一改在草原行軍時的漫不驚心,一路都是小心翼翼,就是打獵也只準用弓箭,嚴禁使用火槍。

二萬唐軍行進在女兒河的邊沿,周圍是一排排的農田,那都是遼東居民開墾出來的,農田裡的莊稼已毀得面目全非,大部分是馬啃過的痕跡,偶爾還可以看到一些倖免的莊稼,只是田中已雜草衆生,不過,田中還是有些成熟的瓜果,疏菜可以採摘,它們的真正主人早已躺在錦州城或者女兒河,成了一堆累累的白骨,卻便宜了路過的唐軍。

唐軍沿河走了二天,到了一個已經廢棄了的村莊,這個村莊不大,只有一百來間茅草屋,不過樹木很多,綠樹蔭蔭,很是涼爽,眼看已是中午。太陽越來越熱,高傑傳令:“全體紮營休息。”

接到命令地士兵都興高采烈的停了下來,尋找蔭涼處紮營。唐軍已到了滿人的後面,更是不用急著趕路,之所以一路向前。只是爲了找到一個適合伏擊滿人地地方而已。因此雖然提高了警惕。一天卻走不了半天的時間,而是儘量讓士兵多保持體力。

州紮下營不久,前面的斥候打馬飛奔過來,一路大喊:“報,緊急軍情!報,緊急軍情!”

聽到馬上騎士地喊聲。前面地唐軍紛紛讓路,讓騎士能夠快速接近主帥,高傑和劉宗敏老遠就聽到了喊聲,兩人對望一眼。大爲驚訝,怎麼現在會有緊急軍情。

馬上地騎士直衝到兩人身邊才翻身下馬,急喘了幾口氣才道:“報武衛大將軍,有緊急軍情,前面發現了一隊人馬。”

“可知是什麼人,他們有多少人馬,距離這裡還有多遠。”劉宗敏一聽發現了人,馬上冒出了一連串的問題。

斥候回道:“稟宣威將軍,雙方距離較遠,還看不清什麼人,只知不下數萬人馬,距這裡不足二十里。”

高傑和劉宗敏心裡都格登一下,二十里,騎兵不過十數分鐘的路程,高傑馬上下令:“傳令下去,準備戰鬥。”

隨著一隊隊傳令兵下去,唐軍全體亂了起來,趕忙將剛剛建好的營帳收好,又是一個斥候打馬遠遠飛奔過來:“報,緊急軍情,前面發現了滿人,數萬名滿人。”

劉宗敏問道:“他們離這裡有多遠,肯定都是滿人?”

斥候忙道:“是滿人,離此不足十七裡了。”

十七裡,來得好快,高傑望著旁邊的河流,四周開闊的農田,縱橫地溪流,這裡太不適合做戰場了,唐軍又全是騎兵,在這樣的地勢展開,根本沒有辦法運動。

高傑馬上下令:“傳令,丟掉彈藥之外的所有東西,搶佔前面的兩座山頭。”

前面有一座隘口,這個隘口比較寬,可以同時容數百名騎兵通過,不過現在兩軍相遇,卻什麼也顧不得了,有隘口防守總比沒有地好。

接到主將的命令,正在手忙腳亂收拾營帳的唐軍馬上丟下了所有的東西,翻身上馬,所有的人都朝隘口急馳而去,這兩個山頭看著挺近,離唐軍其實更遠,足有十里的路程,而滿人已離隘口不足五里了,誰能搶佔隘口,誰就能獲得主動權。

阿巴泰心頭喜悅,此行雖然都硬仗,但在錦州,寧遠兩城也獲得了不少物質,可惜的是那十萬奴隸不能帶回來,否則收穫更大。不過也好,用十萬奴隸保證了自己的大軍回轍,算算還是沒有虧本。

前面的士兵突然一陣慌亂,他的親兵也提醒他道:“大汗,快看,前面有煙塵。”

阿巴泰向前一看,呆了起來,前面出現了一股巨大的煙塵,此時天氣熱得似火,根本沒有大風,那煙塵只有出現了大隊騎兵才能解釋,而且還是在全力奔馳的騎兵才能激起如此大的煙塵。

隘口兩旁的小山包不過數十米高,唐軍全力趕路激起的煙塵已越過了小山包,進入了滿人的視線,若是皇太極,不管前面來的是何人,必定會命人快速越過隘口,搶佔有利位置,可是阿巴泰卻下了一下極其錯誤的命令:“全隊停止前進,派出斥候隊搜索,看前面來的是什麼人。”

此時唐軍纔剛剛趕路,滿人完全有機會先佔據山頭,事實也確是如此,滿人的斥候隊接到命令後,馬上趕到了兩座山頭,此時唐軍離隘口已不足二里了,鋪天蓋地的唐軍騎兵朝隘口衝來,只是數十人的滿人斥候嚇得屁滾尿流,撥馬便走。

“大汗,是唐軍,數萬唐軍。”

當斥候告訴阿巴泰這個不幸的消息時,阿巴泰已經不需要他們的彙報了,唐軍的旗幟已在山頭上升了起來,那高高飄揚的黑色金龍旗將阿巴泰安然回去的夢想擊得粉碎,他吶吶自語:“怎麼可能,唐軍怎麼會在這裡出現?”

高傑和劉宗敏已站在山頭,暗暗慶幸自己搶的及時,他舉起了手中的高倍望遠鏡,向滿人看去,正是藉助望遠鏡。唐軍才能比滿人地斥候先一步發現對方,滿人擺脫了明軍的追擊,心情已放鬆。斥候也派得不遠,纔會直到發現對方騎兵的煙塵還不清楚來人是誰。

在高倍地鏡頭下,五里外滿人的面目有點模糊。但一舉一動卻清晰可見。見滿人全部停了下去。高傑大喜,道:“快,讓後隊人馬全部砍伐樹木,堵住隘口。”

這個隘口有數百米寬,若滿人拼命衝擊,唐軍雖然有山頭的支援。死傷也必定慘重,若能趁著滿人遲疑地功夫,將隘口用樹木堵住,滿人就是想拼命也不成了。

在滿人地中軍內。正發生一場激烈地爭執,擔任前鋒的濟爾哈朗正在怒氣衝衝的責問阿巴泰:“大汗,爲什麼要停軍?”

濟爾哈朗走在最前面,他首先發現了唐軍騎兵衝擊的煙塵,正要下令加速前進,搶佔隘口時,阿巴泰的命令傳了過來“全軍停止前進。”

濟爾哈朗幾乎要吐血,無奈給皇太極發過喪後,全體滿人已知道了阿巴泰是新任大汗,他就是有心不聽,衆目睽睽無不能違反新大汗的命令。

阿巴泰看到山上地唐軍,心中已經後悔,不過濟爾哈朗的責問他不能接受,否則他的威信馬上就要受損,強辨道:“前方情況不明,自然要停軍弄清楚情況。

這句話放在開闊地帶纔有道理,若是放在這麼重要的隘口,不搶佔要地實在說不過去,阿巴泰也是一員宿將,不可能不知道,濟爾哈朗壓住怒火,此時說什麼也無濟於事,唯有打開道路纔是重點,忙道:“那還請大汗趕快下令向唐軍進攻,否則若等他們築好了隘口就不及了。”

阿巴泰自然知道濟爾哈朗說得是正理,只是濟爾哈朗地口氣讓他受不了,濟爾哈朗雖然只是努爾哈赤的侄兒,但在努爾哈赤生前就比阿巴泰受寵,皇太極爲汗後,皇太極對濟爾哈朗更是親近,濟爾哈朗的權柄還在阿巴泰之上,如今阿巴泰貴爲大汗,濟爾哈朗對阿巴泰的口氣沒有半點尊重,阿巴泰心裡不由涌起了一股怒氣,你要我這樣做,我偏不做,開口道:“莫急,等譚泰他們上來再說不遲。”

滿人的主力加上僕從,如今還有四萬餘人,加上從寧遠搶回來的財物,隊伍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綿延有五六里路,要等所有人到齊,又要擔擱一段不短的時間,濟爾哈朗大急:“大汗,不能等他們了,趕下下令進攻吧。”

阿巴泰不語,濟爾哈朗還要再說,寧完我在旁邊勸道:“貝勒爺,大汗已經下了命令,就不用再勸了。”並連連使眼色。

濟爾哈朗一呆,看著阿巴泰陰沉著的臉,終於不再說話,不久,譚泰,楊古利,豪格,多爾袞等人都已來到了中軍。

替皇太極發完喪後,豪格就已放了出來,阿巴泰恢復了豪格和碩貝勒之職,豪格見大汗之位木已成舟,也就死了這條心,阿巴泰用多爾袞分他兵權,他也忍了下去,不過,以前打仗,皇太極都是用多爾袞爲主,豪格爲副,這次多爾袞成了他的部下,豪格總算找到了一條安慰自己的理由。

等到衆人都決定要馬上拿下兩個山頭,奪取隘口時,已過去了半個時辰,唐軍在隘口的佈置已經象模象樣,數百米的道路全部被樹木堵死,許多樹木的葉子根本沒有去掉,就這麼整棵樹砍倒後拖了過來,還有一些樹木稍微加工了一下,已有一頭被削尖,對準了滿人的一面。

濟爾哈朗是前鋒,被阿巴泰命令第一個發起攻擊,他一心想衝破唐軍的堵截,倒是沒有意見,只是到前面一看,發現整個道路已被唐軍遠全封死,滿人要想過去,只有仰攻這數十米高的山頭,他幾乎要氣得吐血,只得咬牙帶著手下的精銳親兵,首先向山頭衝去,滿人在身後齊聲呼喝:“攻!攻!攻!”

這兩個山坡都不算陡,平時騎兵不到一二分鐘就可以從山腳衝到山頂,不過,一仰攻騎兵的速度就提不上來,有這段時間,足夠一般唐軍的熟練槍手放上數十槍,就是一頭大象也能射殺。

看著濟爾哈朗帶兵向山上衝來,高傑冷笑一聲:“找死。”馬上下令:“開火。”

一聲令下,唐軍的火槍手開火了,“砰,砰“的槍聲充滿了整個陣地,唐軍利用這寶貴的半個時辰時間,不但將道路堵死,山上也挖了簡易的壕溝,唐軍的騎兵全部轉爲了步兵,躲在壕溝裡向滿人射擊。

濟爾哈朗剛開始雖然衝在了前頭,但接近唐軍時他的馬速已放慢了下來,無數的滿人躍過濟爾哈朗的馬頭,向山頭衝去,在唐軍火槍的打擊下,紛紛倒地,最遠的連半山坡都衝不上去,丟下一百多具屍體後,濟爾哈朗放棄了用騎兵衝擊的打算,命令士兵停止了攻擊。

剛纔還一心前進的滿人退了下去,唯有在山頭橫七豎八的留下了一具具屍體,數十名唐軍士兵走出了戰壕,檢查滿人留下來的屍體,若還有活的馬上射殺,有的馬匹雖然已經倒在山坡上卻還沒有死去,在不停的嘶吟,有的唐軍士兵不忍,給受傷的馬匹也補上一槍,結束了它們的痛苦,

後面的唐軍還幹得熱火朝天,唐軍搶佔山頭時許多人只帶了身邊的火槍,有來得及的還搶了幾枚手雷帶在身上,其它補給火炮,彈藥,糧食大部分還丟在剛纔紮營的地方,後隊的唐軍只好充當搬運工,把東西朝山頭運去。

濟爾哈朗一停止攻擊,阿巴泰馬上派人來詢問:“爲什麼停止攻擊?”

濟爾哈朗只好回覆道:“敵人火器太猛,我們的騎兵衝不上去,必須換成步兵持盾參戰。”

滿人所謂的步兵就是跟在軍中的僕役了,他們是士兵的私人奴隸,平時要負責兵器,盔甲的養護,馬匹的飼養,士兵的生活碎事,這僕役的來源非常複雜,有的是被滿人消滅的部族被充當僕役,有的是因爲犯錯的被打成奴隸的滿人,裡面滿人,蒙古人,漢人都有,他們統統是士兵的包衣奴隸,這其中也不泛有勇猛善戰者。

阿巴泰馬上拒絕:“不行,傳我命令,讓濟爾哈朗持續不斷的攻擊,否則敵人的工事會越來越完備,等我們造好了盾牌,他們的工事修得更牢。”

阿巴泰此話也不假,滿人的許多攻城器具通常都是原地伐木所造,他們唯一所帶的火炮在最後面,一時運不上來,要等滿人將盾牌造好,至少也要一個時辰,那時必定更難攻。

濟爾哈朗聽了傳令兵的回話,只好下令再次進攻,嗚嗚的牛角吹起,以前雄壯的聲音此次聽起來卻有幾分悲涼,在濟爾哈朗的呼荷下,滿人的前鋒再次向山頭衝去。

第48章 機會第27章 逃亡第52章 鑑寶會(三)第50章 情報第18章 鑄幣第5章 發財第42章 判決第37章 收心第41章 成都攻防第11章 賺錢下第36章 談判(上)第61章 陷落第44章 新艦試水第45章 合流第15章 定計第16章 沙地行軍第21章 新立大汗第2章 財路第35章 家與君第11章 結拜下第1章 心動第六十九 卷脫險第7章 出使第46章 六大高手第9章 遇襲第17章 後金宮爭(上)第35章 人才上第67章 海戰第23章 曹文詔之死第36章 互探第2章 戰略大計第33章 黯然收場(上)第25章 釣魚城第65章 攻佔南昌第13章 烽火連天下第21章 辭官第87章 君前議移民(下)第56章 惹火上身第14章 歸化城(下)第6章 回家第3章 大明郡主下第51章 後患第38章 緬甸第28章 林丹遺孀第14章 歸化城(下)第12章 貪慾上第35章 人才上第44章 唐王賜宴第9章 投降第37章 杞縣李信第51章 渤泥第63章 機器第18章 亮牌上第25章 洪承疇(上)第55章 初戰第9章 投降第3章 伏擊第25章 新的一年第7章 軍火第3章 大明郡主下第9章 大炮上第16章 法不責衆上第84章 激戰總督府第75章 勢如破竹第3章 投軍第59章 爾俸爾祿民脂民膏第10章 訓斥第12章 飽曖第27章 進入山西下第14章 滔天陷井第32章 殺人盈野第47章 金幣狂熱第12章 貪慾下第91章 退兵第41章 大比武中第15章 草原血淚下第43章 死得其所第18章 強攻第28章 僵持不下(上)第12章 蒙古各部下第59章 混亂第8章 邢秀娘下第75章 國家賠償第32章 皇陵事件第9章 投降第73章 收穫第91章 條件第49章 長安第11章 結拜下第58章 進城第55章 佟氏毒計第81章 不期而遇第93章 江陰第32章 坐困愁城第54章 遭遇第7章 斬新一頁第57章 吞併第26章 嚴肅軍紀第14章 漁翁第14章 歸化城(下)
第48章 機會第27章 逃亡第52章 鑑寶會(三)第50章 情報第18章 鑄幣第5章 發財第42章 判決第37章 收心第41章 成都攻防第11章 賺錢下第36章 談判(上)第61章 陷落第44章 新艦試水第45章 合流第15章 定計第16章 沙地行軍第21章 新立大汗第2章 財路第35章 家與君第11章 結拜下第1章 心動第六十九 卷脫險第7章 出使第46章 六大高手第9章 遇襲第17章 後金宮爭(上)第35章 人才上第67章 海戰第23章 曹文詔之死第36章 互探第2章 戰略大計第33章 黯然收場(上)第25章 釣魚城第65章 攻佔南昌第13章 烽火連天下第21章 辭官第87章 君前議移民(下)第56章 惹火上身第14章 歸化城(下)第6章 回家第3章 大明郡主下第51章 後患第38章 緬甸第28章 林丹遺孀第14章 歸化城(下)第12章 貪慾上第35章 人才上第44章 唐王賜宴第9章 投降第37章 杞縣李信第51章 渤泥第63章 機器第18章 亮牌上第25章 洪承疇(上)第55章 初戰第9章 投降第3章 伏擊第25章 新的一年第7章 軍火第3章 大明郡主下第9章 大炮上第16章 法不責衆上第84章 激戰總督府第75章 勢如破竹第3章 投軍第59章 爾俸爾祿民脂民膏第10章 訓斥第12章 飽曖第27章 進入山西下第14章 滔天陷井第32章 殺人盈野第47章 金幣狂熱第12章 貪慾下第91章 退兵第41章 大比武中第15章 草原血淚下第43章 死得其所第18章 強攻第28章 僵持不下(上)第12章 蒙古各部下第59章 混亂第8章 邢秀娘下第75章 國家賠償第32章 皇陵事件第9章 投降第73章 收穫第91章 條件第49章 長安第11章 結拜下第58章 進城第55章 佟氏毒計第81章 不期而遇第93章 江陰第32章 坐困愁城第54章 遭遇第7章 斬新一頁第57章 吞併第26章 嚴肅軍紀第14章 漁翁第14章 歸化城(下)
主站蜘蛛池模板: 招远市| 洪江市| 高台县| 呼玛县| 庄河市| 瑞金市| 通榆县| 辽中县| 禹州市| 灌云县| 镇沅| 拉萨市| 什邡市| 通许县| 渭源县| 鹿邑县| 德保县| 阿拉善左旗| 于都县| 堆龙德庆县| 济南市| 清水县| 二连浩特市| 温宿县| 平遥县| 漳州市| 抚宁县| 惠安县| 定兴县| 浮山县| 武穴市| 浦县| 丰宁| 宁蒗| 涞源县| 凤翔县| 沙雅县| 毕节市| 凤翔县| 长沙县| 红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