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3章 攻城

這次官軍雖然大獲全勝,但自身的損失也不小,五千官兵,重傷死亡的加起來有一千五百多人,其餘三千多人也大多或多或少的帶傷,若是王自用的新兵晚上一點崩潰,這五千官軍可以說要全軍覆滅也不一定。

李鴻基的手下也傷亡了二百多人,讓李鴻基覺得心痛無比,官軍暫時對府谷是沒有進攻能力了,何況官軍手裡還有數千俘虜,若不解決引起譁變又是一件頭痛的事,王承恩無奈只得吩咐官軍先押著俘虜回榆林,然後再調援軍過來。

這些天官軍只是在城外紮營,並沒有進攻縣城,而且由於要分出一部分人押送俘虜,人數也只有二千人左右,但義軍卻也不敢出城,城中雖然有一萬多人,但老兵只有一千來人,其它都是新兵。

通過這次的失敗,王自用已經看清楚了,上次自己帶著那些新兵出去和官兵打yezhan決對是敗筆,如果僅率自己的四千子弟兵出戰,這會兒官軍早已敗了也不一定,趁著官兵休整之時,王自用也在城中加緊練兵,把老兵分派下去,務必儘快練出一支強兵,要讓官兵在府谷的城牆前碰個頭破血流。

一個月后王承恩從各個地方抽掉的援兵已經到了,這次王承恩絲毫不敢大意,將榆林能調的兵都調來了,整個小小的府谷會聚了二萬餘名官兵。

王自用這個月也沒閒著,這一萬多名新兵也訓練的差不多了,另外又抽調了全城的青壯二萬餘人,這些人守城是不可能的,但讓其在義軍的監視在搬運物資,打造守城工具卻沒問題,雖然大部分人都不願幫賊對抗官兵,但在義軍的刀槍下也不得不低頭。

一切準備妥當,王承恩很滿意,自己上次太小看賊兵了,只帶了五千人,差點大敗而歸,這次自己再也不會大意了。

兵馬到齊後,第二天王承恩就升帳點齊衆將,宣佈攻城,此時賬內人頭攢動,其中副將,參將數十名,李鴻基一個小小的都司只能派在最後面,李鴻基也是樂得沒人注意自己。

其實攻城戰是李鴻基最不願意打,只會令自己手下白白送命,對自己來說全無意義,但又知道自己躲不過,若是攻城順利還好,若是不順,自己帶來的一千人不知還會剩下多少。

這次攻城,由於準備充分,人員充足,王承恩倒是沒有派上次血戰下來的官兵上場,令副將楊嘉謨,左光先負責,分攻南北兩門,西門由另一副將李國奇負責,三人手下各有五千精兵,王承恩親率中軍八千人在東門,主攻也由一副將宗元率領。

王承恩望著府谷的城牆,只見上面人頭攢動,看到官兵大舉出動,義軍顯然也知道官軍今天會攻城,城頭的守衛人員立馬增加了不少,府谷的城牆不是太高,大概有四丈左右,但這樣的高度只有藉助雲梯才能上去,象一般的疊人法,甚至拋鉤攀沿的方法都用不上。

王承恩看著城頭,吩咐道:“開炮。”

這次官兵準備充分,帶來了五門大炮,可惜不是那種紅衣大炮,而是上萬斤的銅炮,不然直接就可以把城牆轟塌了。不過這五門大炮也夠那些土包子喝一壺了。

隨著傳令兵開炮的喊聲傳來,頓時炮聲隆隆,碗大的炮彈直向城頭砸去,城頭的義軍聽到官軍的大炮一響,確實嚇了一大跳,這些人從來沒有見過大炮,第一次難免被嚇壞,許多人轉身就想逃,還有一些人蹲在地上哆哆嗦噎的發抖。

這次王自用吸起了教訓,將新老士兵混雜在一起,那些想逃的新兵馬上被老兵逼了回來,而在地上哆嗦的新兵也被老兵踢起,多捱了幾炮後,新兵也發現這些大炮雖然響聲挺大,但只要不直接砸上就沒事,慢慢地也放下心來。

王承恩見城上的慌亂停止後,知道再開炮也不會有多大效果,吩咐道:“停止射擊,全軍前進。”

整個府谷四周頓時響起了官軍雄壯的彭聲,城下的官軍都踩著鼓點向府谷城前進。

王自用站在牆頭冷冷的看著不斷逼近的官兵,心理一股熱血涌了上來,上次的恥辱必定要在這裡洗刷,

吩咐道:“等官兵到五十步內再放箭。”

傳令兵一聲一聲的傳去下:“統領有令,五十步放箭,統領有令,五十步放箭。”

隨著官兵的一步步逼近,城頭上的新兵有的已是臉色發白,拉弓的手不可控制的發抖起來,王自用默默的數著,一百五十步,一百三十步,一百步,突然有一個新兵的手太緊張了,手指一鬆,一箭已經射了出去,這一箭頓時引起許多新兵的反應,箭紛紛射出。

王自用一嘆,這些新兵畢竟只訓練了一個月,第一次面對如此強大的敵人能夠不跑就不錯了,當機立斷,馬上吩咐道:“放箭。”自己一箭射出,頓時將前面一個軍官射倒。

義軍一聽吩咐,緊繃的弦一鬆,利箭紛紛向官軍射去,剎時傳來卟卟的官軍中箭的聲音,但絕大多數還是由於力道不夠,射在了官兵的前方。王自用看著想起自己的老兵,心中又是一痛,若是開始就守城,有自己的老兵在,這一陣箭雨起碼也可以射死數百名官兵,而不是象這樣只有廖廖數十人。

官兵見義軍的箭軟弱無力,士氣大振,一聲吶喊,向城頭衝了過去,城頭頓時箭如雨下,官軍進入了五十步後傷亡增多起來,而此時的官軍明白只有衝過去才能活命,都毫不遲疑,五十步的距離很短,只幾箭的功夫已衝到城下整個府谷城牆頓時架滿了密密麻麻的雲梯。

義軍早有準備,向長矛對著爬上來的士兵亂捅,滾煬的熱油往下倒去,剛往上爬的官兵發出一聲聲慘叫,更多的雲梯被推dao,往上爬的官後被壓在雲梯下,成了義軍的活靶子。

攻城戰一開始就殘酷無比,官軍的弓箭手也在盡力的往上射箭,試圖壓住守軍,讓牆下的官兵能夠順利地住上爬。義軍也開如有了傷亡,有些被官軍射中還沒死卻倒黴的載下了城牆發出的慘叫聲,衝擊著守城新兵的心靈,但剛剛敵人還沒有接近時害怕的新兵見了血也眼紅起來,身後有明晃晃的督戰隊,唯有向前堵住官兵纔有生路,雖然有人因爲第一次見血而嘔吐,但也有人變得兇狠起來,見官兵從雲梯上探出的腦袋便一刀剁去。

從開始守軍的慌亂到慢慢鎮定,官兵只覺得進攻變得越來越困難起來,畢竟守軍佔著居高臨下的便宜,而且能夠爬上城牆的官兵也有限,往往一人上去,便有四五個義軍圍了過來,很快便被砍死扔下了牆頭,又砸到正在往上爬的官兵,嚴重得打擊著官軍的士氣。

王承恩見天色已晚,再攻下去也沒有效果,便鳴金收兵,正在進攻的官軍大喜,頓時潮水般的退去,義軍又送去幾頓箭雨,此時義軍經歷過這次戰火,射出的箭頓時凌利起來,趁著官軍撤退又殺傷了不少。

當晚官軍統計傷亡時也暗暗吃驚,一個白天的攻擊了傷亡了二千餘官兵,宗元自己的手下也傷亡了五百多人,十分之一的兵力只一天就沒了。

對王承恩諫道:“總兵大人,不能如此強攻了,否則就是攻破府谷縣我軍也是慘勝,得不償失啊。”

王承恩苦笑道:“本部還有選擇麼,你看這是剛收到朝庭的旨意。”說罷拿出一副聖旨出來。

宗元忙跪地接過:“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小心翼翼得打開。

只見上面寫道:“將三邊總督楊鶴革職拿問,加延綏巡撫洪承疇兵部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賜尚方寶劍,代楊鶴總督三邊軍務,所遺延綏巡撫一缺,以僉都御史陳奇瑜補授,援剿總兵官俞忠霄,榆林總兵官王承恩,均著革職,暫留軍前效力,所有陝甘兩省及撫鎮文武,總歸洪承疇節制調遣,限期平賊,並命山西總兵曹文詔督率大軍,入陝合剿,賀人龍仍督部大兵,由西安北上,截堵高迎祥南下之路。

王承恩等宗元看完聖旨後又拿出一封公文,道:“這是新任三邊總督洪大人的公文,要求我必須在十日破城,掃除二王。”

宗元大訝,問道:“大人,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原來高迎祥敗俞忠霄後,另兩路官軍不戰而退,高迎祥頓時軍威大振,分遣諸將連陷北山各處郡縣,延長知縣萬代芳,教諭譚恩,驛丞羅文奎等,一齊戰死,三邊險要盡被高迎祥佔據,而此時也是楊鶴倒黴,以前招撫的土寇剛好譁變,又攻陷了數縣,陝西巡撫練國事,巡按吳生飛章入奏,崇禎覽奏,勃然大怒,纔有了這道聖旨。

宗元聽聞後嘆道:“如此我軍只有不惜代價,加緊強攻才能完成任務。”

王承恩點了點頭,叫過傳令兵,道:“分傳副將楊嘉謨,左光先,李國奇三人,令其明天務必加緊攻打,不計傷亡,不拿下府谷不許停止攻擊。”

傳令兵應了一聲:“是,”重複道:“加緊攻打,不計傷亡,不拿下府谷不停止攻擊。”

這時府谷城內正是喜氣洋洋,今天的攻城戰除開始義軍有所混亂外,很快就穩住了陣腳,新兵經過一天的戰火洗禮,迅速成長,官軍要想短期拿下,幾乎是不可能的了。

王自用大爽,今天總算出了一口惡氣,吩咐士兵加緊巡查,防止官兵趁夜偷城外,在府中大擺慶功酒。王嘉胤和畢忠兩人看了今天官兵的攻城戰後,對守住縣城的信心也大大增加,不由也佩服王自用來,只有他能短短一個月將新兵訓練如此,對自已將所有新兵交給王自用訓練一點也不後悔。

第二天,天一亮,官軍攻城的鼓聲就已響起,三軍得到王承恩的死命,不敢怠慢,鼓聲一起就吶喊著向城牆衝去,殘烈的攻城戰在天亮時就開始了。

王自用大爲驚訝,昨天官兵承受了如此大的傷亡,今天還敢如此猛攻,簡直是送死,不過他現在一點一不擔心官兵今天能攻上來,府谷各種守城器具齊全。

當時自己攻下此城時是用偷襲的方法拿下此城,守城器具一點也沒有損壞,除了大炮沒人會操作外,其餘的各種投石器,滾木,擂石等一個勁得朝官軍砸去,各種滾煬的熱油也向官軍拔去,這些本來是官軍用來對抗賊寇身上的,用在官兵的身上同樣有效。

王自用就站在離城頭不遠的地方,身邊親兵如臨大敵,偶爾有一兩支越過城牆的箭支朝這邊飛來,親兵都要緊張一下,王自用卻很輕鬆,他在享受著官兵的慘叫。

李鴻基在後面看著在城下死傷累累的官兵,心裡一陣陣抽痛,那裡也有他的部下,今天王承恩完全沒有留手,全軍都參與了攻擊,李鴻基的部下也末能倖免。

李鴻基看著自己的部下衝鋒在最前頭,只是衝上一半,還沒有衝上城牆就被熱油澆了下來,隨即全身都起了大火,李鴻基彷彿聽到了部下發出的慘叫聲。

心痛得大罵:“張城這王八蛋,叫他不要賣命,一打起仗來就什麼都忘了。”

張城是李鴻基剛參軍時的一個小頭目,兩人本來同級,李鴻基升遷太速,張城便成了李鴻基的部下,現在是李鴻基這隊人馬的第二號人物,此次攻城他便親自帶隊衝鋒,在昨天李鴻基知道自己的隊伍今天要參與攻城後便對張城千叮嚀,萬囑咐,沒想到一攻城,張城便帶頭不要命的往前衝。

一天很快就結束了,官軍除在城下丟下上千具的屍體外一無所獲,在官軍不要命的攻擊下義軍也有了傷亡,但比起官軍來損失卻要小得多,官軍舐著傷口,準備著明天的攻擊。

——————————————————————-————————————————————————————---

各位支持啊,把本書頂上去。

第55章 初戰第16章 三線作戰第13章 攻城第23章 曹文詔之死第80章 鼓動第9章 冒犯第36章 互探第44章 紅顏禍水第35章 人才上第4章 好事成雙第34章 兵與賊(上)第86章 君前議移民第17章 功敗垂成第19章 萬里歸途第12章 柔情第28章 窮途未路第14章 歸化城(上)第25章 新的一年第19章 大戰來臨下第10章 賺錢上第13章 烽火連天下第17章 風暴前夕上第8章 火槍第34章 母子重逢第43章 三道試題第90章 暴露第18章 鑄幣第60章 發威第55章 初戰第2章 竹藍打水第13章 諜戰上第6章 盛唐之地第4章 火起第28章 三方迥異第44章 新艦試水第80章 優厚條件第32章 坐困愁城第19章 初戰下第34章 遼河邊沿第5章 遷移第11章 後金出兵上第23章 數路攻擊第19章 萬里歸途第56章 惹火上身第1章 蟄伏商洛第71章 襲擊第9章 投降第60章 長沙第44章 輕取河南第83章 馬尼拉城破第16章 纏戰不休上第28章 不死不休第25章 新的一年第3章 大明郡主上第65章 做媒第54章 聯牀夜話第33章 欽差第25章 潰敗第76章 投降也難第13章 寶雞第3章 投軍第21章 夜襲上第48章 親衛營對近衛軍第21章 夜襲上第19章 心思第4章 軍營比武第51章 後患第30章 突襲第26章 亂局第56章 鮮血換來的勝利第89章 使節(中)第65章 做媒第61章 任卿選官第100章 江山一統第41章 大比武中第13章 諜戰下第98章 弘光被擒第7章 斬新一頁第10章 兵器買賣下第44章 紅顏禍水第99章 大廈已傾第44章 初展才華第85章 捷報第20章 馬科下第11章 後金出兵下第89章 使節(中)第15章 定計第21章 辭官第31章 流血衝突第9章 一網打盡下第38章 麻煩第61章 火燒王府第21章 合圍第20章 立功第19章 初戰上第66章 新的目標第14章 對射第50章 兩難選擇第63章 機器第23章 西安城破下
第55章 初戰第16章 三線作戰第13章 攻城第23章 曹文詔之死第80章 鼓動第9章 冒犯第36章 互探第44章 紅顏禍水第35章 人才上第4章 好事成雙第34章 兵與賊(上)第86章 君前議移民第17章 功敗垂成第19章 萬里歸途第12章 柔情第28章 窮途未路第14章 歸化城(上)第25章 新的一年第19章 大戰來臨下第10章 賺錢上第13章 烽火連天下第17章 風暴前夕上第8章 火槍第34章 母子重逢第43章 三道試題第90章 暴露第18章 鑄幣第60章 發威第55章 初戰第2章 竹藍打水第13章 諜戰上第6章 盛唐之地第4章 火起第28章 三方迥異第44章 新艦試水第80章 優厚條件第32章 坐困愁城第19章 初戰下第34章 遼河邊沿第5章 遷移第11章 後金出兵上第23章 數路攻擊第19章 萬里歸途第56章 惹火上身第1章 蟄伏商洛第71章 襲擊第9章 投降第60章 長沙第44章 輕取河南第83章 馬尼拉城破第16章 纏戰不休上第28章 不死不休第25章 新的一年第3章 大明郡主上第65章 做媒第54章 聯牀夜話第33章 欽差第25章 潰敗第76章 投降也難第13章 寶雞第3章 投軍第21章 夜襲上第48章 親衛營對近衛軍第21章 夜襲上第19章 心思第4章 軍營比武第51章 後患第30章 突襲第26章 亂局第56章 鮮血換來的勝利第89章 使節(中)第65章 做媒第61章 任卿選官第100章 江山一統第41章 大比武中第13章 諜戰下第98章 弘光被擒第7章 斬新一頁第10章 兵器買賣下第44章 紅顏禍水第99章 大廈已傾第44章 初展才華第85章 捷報第20章 馬科下第11章 後金出兵下第89章 使節(中)第15章 定計第21章 辭官第31章 流血衝突第9章 一網打盡下第38章 麻煩第61章 火燒王府第21章 合圍第20章 立功第19章 初戰上第66章 新的目標第14章 對射第50章 兩難選擇第63章 機器第23章 西安城破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阴县| 莫力| 北碚区| 夹江县| 贵港市| 南投市| 偏关县| 屯门区| 巫溪县| 阜新| 武宁县| 霍州市| 霍山县| 樟树市| 鱼台县| 长沙市| 台州市| 饶河县| 潜山县| 海晏县| 朝阳区| 德昌县| 甘谷县| 平邑县| 北辰区| 清苑县| 南召县| 永清县| 克山县| 岫岩| 西城区| 遂川县| 大丰市| 禹州市| 延寿县| 喀喇沁旗| 兴仁县| 富裕县| 建湖县| 万盛区| 临澧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