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6章 稅制改革下

邢秀娘馬上反對:“不行,闖軍的糧食不能動,如今修路的民夫每月消耗的糧食多達五十餘萬石,加上軍隊的消耗,每月足足需要近七十萬石,如今存糧只夠四五個月所用,剛好可以維持到今年收糧時,不能動用。”

衆人雖不願一個女子加入如此重要的議事場所,但邢秀娘掌管著糧草軍需,最清楚闖軍的錢糧,衆人也不能不讓她參加。見邢秀娘如此說,等於否定了這條提議。

李鴻基道:“其實拋出一部分存糧也不是不可以,等到糧食價格下降,再買回也可,只是怕地主壕強連手,將我軍拋出的糧食一口吞下,那是糧食價格還是居高不小,若連軍糧也沒有,那更是遭糕。”

顧君恩道:“若真是如此,我軍可以動用手段逼他們把糧食拿出來。”說完作了一個砍人的動作,衆人都看得一凜。

李鴻基道:“此法雖然簡單,但若逼急了,他們來個同歸於盡,把糧草一把火燒了,我軍再上哪兒找糧。”

周鳳梧站了起來,道:“江南糧價如今遠低於陝西,不知能不能買糧。”

李鴻基苦笑道:“已經讓賀珍去辦了,不過官軍封鎖的緊,每月運到的糧草不到三萬石,根本就杯水車薪。”

宋獻策道:“闖王,我有一計,可暫解眼前困境,只是長久之計還得另想辦法。”

李鴻基大喜:“能解暫時困境地已是不錯,快快道來。”

宋獻策一拱手,道:“如今糧價上漲,影響最深的是我軍士兵,所以才更加難辦,我軍軍餉都是按銀兩發放,闖王可改爲糧食直接發放,這樣士兵不會受到影響,糧食也不會落到壕紳手裡。”

李鴻基點了點頭:“不錯,這是一個好辦法,我軍三十萬大軍,以後每人每月可發二石糧食,這樣我軍糧食還可用三月之久,三月之後應當早解決了這個問題。”

衆人都點頭稱是,顧君恩又道:“闖王,下官還有一策,或許可以分化壕紳的連盟。”

李鴻基大感興趣;“哦,那快講講。”

顧君恩道:“我聽說與蒙古人的生意都是闖王直接派人負責,我軍可以放開蒙古邊境,所有商人均可向我軍申請進入蒙古貿易,那時必有許多人心動,連盟就不攻自破。”

李鴻基想了一想,雖然闖軍獨佔與蒙古的生意,每年獲利數百萬兩之巨,若是放開,單論稅收,肯定達不到這個高度,但若能瓦解這次壕紳的連盟,順利在闖軍境內收稅,每年又會遠遠大於這個數,想到這,道:“好,就按顧先生的方法,開放蒙古邊境,只有提出申請皆可進入草原,但必須是按章納稅的商家。

隨著闖軍的軍餉改爲糧食,加上幾乎陝西每戶都有人在修路大隊裡做工,所發的都是糧食,買糧的大爲減少,陝西的糧價應聲而落,各種其它物質也紛紛下跌,加上闖軍讓出蒙古的線路,許多商人意動,紛紛動搖。

延安府褚家,現在已是半夜了,褚家的議事大廳亮如白晝,褚家家主褚民坐在大堂,黑著臉,對衆人道:“諸位再想想看,還有什麼辦法,不能以後每次交易就得付十分一的稅了。”

有人小聲的嘀咕道:“其實以十抽之一的稅也沒什麼,闖軍在各地大修道路,路修好了生意自然更好做。”

褚民眼一瞪;“什麼叫沒什麼,今天闖軍能十抽一,以後得了這個好處,說不定就來一個十抽二,抽三,那時再叫苦就來不及了。”

褚家從大明太祖時就開始做布匹生意,明朝初年,朝廷實行賦稅徵實和布馬交易政策,爲陝西商人大規模販運江南標布和鄂豫土布創造了非常有利的經營條件.因此,從明初至現在的二百多年時間裡,整個南北棉布的流通領域都被陝西商人所壟斷。

褚家先祖褚華創立的“駐中間,拴兩頭”經營策略,對長途販運布業的經營尤爲有效,加上褚家英才輩出,多人在朝中做得大官,更是替其在布匹生意中保駕護航。

其中褚家現在朝中爲官的就有褚德培,先任都察院監察御史,崇視六年(1633),褚德培出任欽差巡按陝西川湖監察御史,兼任陝西茶馬,巡視川、陝、甘肅、寧夏、青海、新疆、蒙古、湖北等地,可以都督軍旅、安撫地方、糾彈貪官、查辦商貿等,代天子便宜行事。褚德堪,任禮部儒官, 褚德坦授內閣中書官, 褚德增敕贈鴻臚寺序班等等。

有此便條件,褚家在陝西雖然不能與闖軍相杭,但做起生意來卻絲毫不受影響,他家的生意在官軍境內都是長驅直入,不受盤查,其它布匹商人都得看褚家眼色行事,每年交給褚家的利潤何止百分之十,許多小商人才不願與闖軍對抗。

但褚家卻不甘心繳納這百分之十,褚家生意每年進出上千萬兩之巨,以前每年給朝庭的稅銀不過二三萬兩,連朝庭規定的六十稅一都不肯交齊,闖軍一道令下,每年的稅銀將達百萬兩之多,褚家如何甘心,這才結成同盟帶頭反對闖軍的政策。

商人同盟最利害的手段當然就是操縱物價,而糧食是重中之重,一般糧食上漲,其它各項都會水漲船高,褚家原就知道闖軍收繳了兩個番王的糧食,加上商洛本身糧食富足,估計到闖軍存糧不少,但他卻不怕闖軍拋售糧食,若闖軍膽敢拋售,僅褚家能動用的銀兩就達數百萬兩之巨,他聯絡的所有商家加起來,可動用的銀兩更達數千萬兩之多,可以說闖軍拋多少就能接下多少,到時闖軍沒了糧更是不得不屈服。

沒想到闖軍這麼快就反應過來,採用發糧爲餉的辦法,這下商家都沒轍,你有再多的錢也買不到糧,而百姓如果糧價太高的話,可以靠著給闖軍做工的每月五斗糧過活,擡高價格的結果倒是商人損失慘重,不得不降下來。照此情景下去,聯盟提升物價的方法對闖軍作用不大。

-----

最近有讀者說本書情節放慢,其實是前面的章節寫的太簡,而且李闖王不想作流寇的話,必要的內政還是要寫的,不能一直打個不停。

第43章 禮尚往來第25章 潰敗第33章 鰲拜之死第47章 各佔半城第4章 求親第41章 成都攻防第33章 鰲拜之死第31章 慘烈攻城下第45章 刺客來臨第61章 陷落第2章 偷得浮生半日閒第96章 臺灣迴歸第39章 不懷好意第16章 援軍第7章 出使第29章 三方相爭第83章 官逼民反第22章 投效第六十 間番屬法第4章 求親第31章 魔鬼第8章 收買第4章 火起第7章 暗流洶涌下第83章 馬尼拉城破第85章 淮安城中第48章 親衛營對近衛軍第40章 賜宴第4章 同赴黃泉(下)第20章 噩耗第46章 名震天下第18章 蒙古聖物下第9章 大炮下第13章 死守第26章 亂局第62章 派別第68章 射殺第74章 黃土隘第81章 不期而遇第63章 軍情第35章 雲聚西安第10章 盧象升(上)第10章 狼煙再起第33章 黯然收場(上)第1章 兵發太原第20章 席捲甘肅第14章 漁翁第99章 大廈已傾第63章 軍情第21章 新立大汗第5章 伐明三策第70章 三年之約第41章 成都攻防第5章 伐明三策第33章 鰲拜之死第30章 崇禎被俘第11章 後金出兵上第37章 殿試第11章 後金出兵上第30章 崇禎被俘第11章 賺錢下第46章 蛤蟆天子第7章 斬新一頁第25章 潰敗第26章 河南大戰上第7章 斬新一頁第1章 心動第99章 南巡第51章 鑑寶會(二)第19章 初戰下第33章 蠻人阿奴第12章 飽曖第84章 激戰總督府第46章 六大高手第50章 兩難選擇第20章 下馬威第1章 蟄伏商洛第34章 母子重逢第35章 雲聚西安第41章 遼陽之夜第31章 權力之顛第33章 玉璽風波第19章 初戰下第72章 慘忍第1章 蟄伏商洛第10章 盧象升下第97章 大敗第85章 淮安城中第3章 一鼓而下第24章 不期而遇第14章 漁翁第27章 兵臨城下第59章 混亂第59章 求和第27章 絕境求生第57章 吞併第21章 草原巨城第29章 闖王門生(下)第35章 吳府第12章 禍天之物
第43章 禮尚往來第25章 潰敗第33章 鰲拜之死第47章 各佔半城第4章 求親第41章 成都攻防第33章 鰲拜之死第31章 慘烈攻城下第45章 刺客來臨第61章 陷落第2章 偷得浮生半日閒第96章 臺灣迴歸第39章 不懷好意第16章 援軍第7章 出使第29章 三方相爭第83章 官逼民反第22章 投效第六十 間番屬法第4章 求親第31章 魔鬼第8章 收買第4章 火起第7章 暗流洶涌下第83章 馬尼拉城破第85章 淮安城中第48章 親衛營對近衛軍第40章 賜宴第4章 同赴黃泉(下)第20章 噩耗第46章 名震天下第18章 蒙古聖物下第9章 大炮下第13章 死守第26章 亂局第62章 派別第68章 射殺第74章 黃土隘第81章 不期而遇第63章 軍情第35章 雲聚西安第10章 盧象升(上)第10章 狼煙再起第33章 黯然收場(上)第1章 兵發太原第20章 席捲甘肅第14章 漁翁第99章 大廈已傾第63章 軍情第21章 新立大汗第5章 伐明三策第70章 三年之約第41章 成都攻防第5章 伐明三策第33章 鰲拜之死第30章 崇禎被俘第11章 後金出兵上第37章 殿試第11章 後金出兵上第30章 崇禎被俘第11章 賺錢下第46章 蛤蟆天子第7章 斬新一頁第25章 潰敗第26章 河南大戰上第7章 斬新一頁第1章 心動第99章 南巡第51章 鑑寶會(二)第19章 初戰下第33章 蠻人阿奴第12章 飽曖第84章 激戰總督府第46章 六大高手第50章 兩難選擇第20章 下馬威第1章 蟄伏商洛第34章 母子重逢第35章 雲聚西安第41章 遼陽之夜第31章 權力之顛第33章 玉璽風波第19章 初戰下第72章 慘忍第1章 蟄伏商洛第10章 盧象升下第97章 大敗第85章 淮安城中第3章 一鼓而下第24章 不期而遇第14章 漁翁第27章 兵臨城下第59章 混亂第59章 求和第27章 絕境求生第57章 吞併第21章 草原巨城第29章 闖王門生(下)第35章 吳府第12章 禍天之物
主站蜘蛛池模板: 陵水| 通江县| 松潘县| 云霄县| 玉林市| 大姚县| 体育| 宜兰县| 沂南县| 德钦县| 加查县| 岑巩县| 元谋县| 保靖县| 会昌县| 江都市| 瑞昌市| 喀喇沁旗| 桃园市| 衢州市| 图们市| 常山县| 象山县| 白朗县| 贺州市| 上栗县| 紫金县| 繁峙县| 六枝特区| 淅川县| 邢台县| 乌拉特后旗| 迁西县| 全椒县| 百色市| 资兴市| 玉门市| 大英县| 迁安市| 鹿泉市| 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