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8章 僵持不下(下)

李鴻基馬上接到斥候報告,官軍的外圍大軍已撥營而走,向婁煩方向而去。

李鴻基找齊衆將商議,拓養坤道:“闖王,官軍既然敢撤,我軍乾脆攻下太原,到時也不用我軍動手,讓崇禎小兒直接砍了曹文詔的頭。”

拓養坤的話讓崔爾達,黃龍,白廣恩,等一班降將聽得直皺眉頭,他們剛投降闖軍不久,對崇禎還有相當敬意,見拓養坤如此稱呼皇帝,自然不喜。

崔爾達道:“闖王不可,曹文詔攻不下我軍,無可奈何才作出要攻我軍後翼的樣子,其實要繞過目前我軍的防線,官軍不但要多行數百里,何況我軍還有臨縣,離石兩地作爲屏障,等到官軍打通兩地的通路,我軍早已拿下太原,官軍如此做,必定有詐?!?

拓養坤大爲不耐:“有詐又如何,還會怕了官軍不成?!?

闖軍起兵起來,除了西安稍受挫折以外,一路上都是勢如破竹,連潼關這樣的堅城都不能守上一個月,自然人人信心十足,對李鴻基避而不戰都感到奇怪,雖然李鴻基再三解釋,但這些理由都不能令衆將信服,李鴻基總不能說出女真再過數月會在山西再次入關搶掠,自己怕便宜女真的話來吧。

只是在李鴻基的策劃下,只用數年時間闖軍便一步步壯大到如此地步,衆人實在對李鴻基有盲目的信心,才接受了按兵不動的建議,不能以老張飛,拓養坤,混天猴這些人的性子還不馬上與官兵大戰一場。

點燈子趙勝倒是有才,他本是一個秀才,因家貧,便在深山中搭建了一個茅屋,日夜苦讀詩書,想有朝一日能金榜題名,那知鄉鄰見他一個文弱書生獨自一個敢在大山居住,還每夜點燈苦讀,大爲好奇,對他的傳聞漸漸多了起來,後來越傳越邪,竟有人說他讀的是兵書,能呼風喚雨,想學黃巢,爲的是學好兵書便要造反,趙勝聽了大驚,只好拋下書本投軍。

趙勝見此道:“官軍可能正是想引我軍出動進攻太原,那時大軍再返回,到時我軍頓于堅城之下,失去防護,官軍的勝算會大增。”

李鴻基點了點頭,看來必是如此了,吩咐道:“即如此,我軍就如他所願,出動就是,等官軍回來,我軍再退?!?

趙勝道:“闖王,到時我軍大炮不便移動,恐怕要退也不能退回來。”

李鴻基一愣:“誰說要帶大炮?!?

衆人都發呆,白廣恩硬著頭皮道:“若不帶大炮,要攻太原,我軍豈不死傷慘重,而且耗廢日久。”

李鴻基解釋道:“我軍此次不是要攻太原,只是作個姿勢而已,各位莫忘了太原城中有個晉王,只有我們一包圍太原,晉王肯定會驚惶失措,要求曹文詔回來救援,曹文詔明知不妥也不敢不聽。”

衆人大笑起來,拓養坤撓了撓頭:“他奶奶的,莫不成朝庭的番王都是我軍的助力。”

衆人仔細一想,可不是嗎,西安若沒有秦王,闖軍要收降那麼多官員,肯定得費力不少,這太原有了一個晉王,曹文詔就得乖乖聽闖軍的調動。

曹文詔離太原不足百里便停了下來,同時嚴密封鎖消息,令賀人龍大張旗鼓向臨縣進發,守臨縣的闖軍只有一千人,千總叫李劬,也是李斷遷寨中人,是在商洛接受過基礎軍官培訓中升官較快的人,因這些人的培訓很多都是李鴻基親歷親爲,而且校長還是李鴻基親自擔任,後來這一批人被稱之爲闖王門生,原先培訓時這些人都是小武總,現在大多數人是百戶,副千總,升千總的不過十之一二,或許是他這麼快升千總是沾了李鴻基同鄉的光,但也經歷過數次戰鬥,在闖軍中算得上經驗豐富。

李劬見賀人龍雖然旗號衆多,營房也扎得密密麻麻,好象有數萬人的樣子,但見攻城器具帶得不多,遂不在意,緊守城門不出,只是派人通告了一下離石府。

李鴻基很快接到官軍攻臨縣的報告,全軍馬上行動起來,四萬人馬大舉出動,將太原團團圍住,密聚的箭雨射向太原,同進火槍兵也出動,城外槍聲大作,山西巡撫許鼎臣不甘示弱,親率佈政史趙建極,副將應時盛,參將牛勇,朱孔,王水奎,兵備副史毛文炳,商剛中,按家金等人上城督戰,同時城頭炮聲大作,太原的大炮全部轟向闖軍。

闖軍沒有大炮很是吃虧,但火槍彌補了不足,弓箭的射程也比官軍要強,一時之間殺的難分難解,闖軍雖是虛攻,但架勢也拉的十足。

許鼎臣見闖軍攻勢猛烈,但登城的雲梯卻很少,知道太原暫時無恙,但晉王朱求桂聽到如此猛烈的攻城聲,卻嚇得不行,馬上派人去招曹文詔,說賊軍攻城猛烈,太原已是岌岌可危,曹文詔反覆向來人確認太原的攻城狀況,那人是晉王家將,自然知道晉王的意思,極力誇大闖軍的攻城強度,還說闖軍的火器已經全部出動,大炮聲響數十里,若曹文詔再不返回,太原守不了兩日就要被賊軍攻破。

曹文詔不驚反喜,終於引出闖軍了,馬上快馬加鞭,全軍回撤,半路上果然聽到大炮的聲音,官軍更急,丟棄了所有東西,輕裝趕路,等回到太原時,闖軍早得到消息退回祁縣和交城,曹文詔看到完好無損的太原城牆,雙眼差點要噴出火來,這就是岌岌可危,原來自己聽到的炮聲都是太原城所發,曹文詔有苦說不出,又怎能去責問晉王。

曹文詔無法,只得再招衆將商議,汪民相再次獻計道:“部堂大人,如今我軍只有改虛攻爲實攻了,在太原城下留下一萬人馬,其餘四萬大軍秘密直撲臨縣,快速拿下後,再攻離石,在賊軍沒反應過來之前,就抄了他的後路。”

曹文詔一呆:“若賊軍發現我軍離去,那城外一萬大軍豈不危險?!?

汪民相道:“大人,如今不得不冒險了,如果賊軍發現,可令大軍暫時進城死守,就看誰先攻破對方要害了,否則再僵持下去,皇上耐心一失,對部堂大人不利啊?!?

曹文詔思付了一下,也只好如此了。

第19章 岌岌可危第17章 後金宮爭下第49章 逆水逃亡第36章 黃金之爭第52章 萬事齊備第45章 獵物第16章 纏戰不休下第32章 太原城破(上)第6章 稅制改革下第30章 搶佔先機(上)第32章 皇陵事件第24章 設宴勸降下第30章 直搗盛京第48章 摟草打兔第91章 退兵第39章 不懷好意第22章 鳳與鴨第39章 香火第53章 瘋狂第6章 命運第14章 對射第44章 紅顏禍水第29章 三方相爭第19章 初戰下第32章 坐困愁城第1章 心動第15章 滿人隱憂第78章 聯合第48章 摟草打兔第28章 兵變鬧劇第54章 遭遇第10章 盧象升(上)第67章 海戰第3章 投軍第18章 落入陷井第32章 黃金河第16章 援軍第17章 後金宮爭下第22章 斷後第11章 結拜上第63章 反應第59章 爾俸爾祿民脂民膏第29章 三方相爭第50章 形勢分折第3章 大明郡主下第49章 身份轉變第10章 盧象升(上)第10章 賺錢上第14章 歸化城(下)第72章 奇兵第20章 箭舞飛揚第57章 吞併第35章 意外之喜第35章 意外之喜第35章 吳府第74章 大事件第9章 商議第57章 思凡下山第45章 貨幣發行第44章 紅顏禍水第63章 北行第53章 東風第45章 刺客來臨第6章 稅制改革下第76章 返回第20章 下馬威第24章 不期而遇第6章 稅制改革下第3章 投軍第38章 麻煩第4章 試探第33章 鰲拜之死第23章 波折第84章 不可收拾第9章 一網打盡下第51章 鑑寶會(二)第57章 吞併第50章 情報第14章 結婚下第49章 逆水逃亡第35章 吳府第16章 法不責衆上第34章 進退無路第21章 蒙人攻營第28章 林丹遺孀第19章 岌岌可危第22章 投效第19章 萬里歸途八十一章 兩全其美第7章 暗流洶涌下第25章 覆滅第14章 滔天陷井第9章 一網打盡下第66章 矮黑人第20章 馬科上第40章 大比武(上)第45章 難得糊塗第3章 風雪來人第11章 宴無好宴第50章 形勢分折
第19章 岌岌可危第17章 後金宮爭下第49章 逆水逃亡第36章 黃金之爭第52章 萬事齊備第45章 獵物第16章 纏戰不休下第32章 太原城破(上)第6章 稅制改革下第30章 搶佔先機(上)第32章 皇陵事件第24章 設宴勸降下第30章 直搗盛京第48章 摟草打兔第91章 退兵第39章 不懷好意第22章 鳳與鴨第39章 香火第53章 瘋狂第6章 命運第14章 對射第44章 紅顏禍水第29章 三方相爭第19章 初戰下第32章 坐困愁城第1章 心動第15章 滿人隱憂第78章 聯合第48章 摟草打兔第28章 兵變鬧劇第54章 遭遇第10章 盧象升(上)第67章 海戰第3章 投軍第18章 落入陷井第32章 黃金河第16章 援軍第17章 後金宮爭下第22章 斷後第11章 結拜上第63章 反應第59章 爾俸爾祿民脂民膏第29章 三方相爭第50章 形勢分折第3章 大明郡主下第49章 身份轉變第10章 盧象升(上)第10章 賺錢上第14章 歸化城(下)第72章 奇兵第20章 箭舞飛揚第57章 吞併第35章 意外之喜第35章 意外之喜第35章 吳府第74章 大事件第9章 商議第57章 思凡下山第45章 貨幣發行第44章 紅顏禍水第63章 北行第53章 東風第45章 刺客來臨第6章 稅制改革下第76章 返回第20章 下馬威第24章 不期而遇第6章 稅制改革下第3章 投軍第38章 麻煩第4章 試探第33章 鰲拜之死第23章 波折第84章 不可收拾第9章 一網打盡下第51章 鑑寶會(二)第57章 吞併第50章 情報第14章 結婚下第49章 逆水逃亡第35章 吳府第16章 法不責衆上第34章 進退無路第21章 蒙人攻營第28章 林丹遺孀第19章 岌岌可危第22章 投效第19章 萬里歸途八十一章 兩全其美第7章 暗流洶涌下第25章 覆滅第14章 滔天陷井第9章 一網打盡下第66章 矮黑人第20章 馬科上第40章 大比武(上)第45章 難得糊塗第3章 風雪來人第11章 宴無好宴第50章 形勢分折
主站蜘蛛池模板: 闸北区| 安图县| 砚山县| 都昌县| 石首市| 西乡县| 东安县| 江安县| 丹棱县| 江源县| 甘孜县| 宁国市| 延长县| 芒康县| 六安市| 泗洪县| 山东省| 肥乡县| 曲阳县| 昭苏县| 随州市| 寻乌县| 德安县| 常山县| 云阳县| 咸丰县| 双城市| 西乌珠穆沁旗| 周口市| 吴川市| 保定市| 绥德县| 周口市| 怀仁县| 重庆市| 麻城市| 曲阳县| 宁阳县| 包头市| 宜阳县| 玛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