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之先,帝顓頊之苗裔孫曰女修。女修織,玄鳥隕卵,女修吞之,生子大業。大業取少典之子,曰女華。女華生大費,與禹平水土。已成,帝錫玄圭。禹受曰:“非予能成,亦大費爲輔。”帝舜曰:“諮爾費,贊禹功,其賜爾皁遊。爾後嗣將大出。”
乃妻之姚姓之玉女。大費拜受,佐舜調馴鳥獸,鳥獸多馴服,是爲柏翳。舜賜姓嬴氏。
徐偃王作亂,造父爲繆王御,長驅歸周,一日千里以救亂。繆王以趙城封造父,贏姓一族由此爲趙氏。
自襄公始有封地,並列諸侯;德公徙都於雍,穆公稱霸,秦國由此大興。
孝公用商鞅變法,內修法度,外鬥諸侯,諸侯恐懼,會盟而謀弱秦。幾次扣關攻秦。秦國亦曾多次兵出函谷,有席捲天下之心。
至昭襄王,長平一戰,趙國四十五萬將士被坑,舉國縞素;昭襄王聽信應侯之言,冤殺名將白起,失滅趙良機,秦軍圍困邯鄲三年,攻而不下。
平原君趙勝求救於信陵君魏無忌。信陵君竊符救趙,大逐秦軍,亦因此獲罪於魏王,避居邯鄲十餘年。
及秦王政繼位,秦國復攻魏國。魏王請信陵君返魏,信陵君率五國之兵破秦軍於河外,秦將蒙驁戰敗而逃。信陵君率衆乘勝攻至函谷關,秦軍閉關門而不敢出。
當是時,魏公子信陵君威振天下,又修成兵書傳世,稱《魏公子兵法》。
秦國憂懼,遂以重金使間計,魏王見疑,信陵君從此謝病不朝,病酒而卒。
秦王政三年,秦國以蒙驁攻韓,取韓國一十三城;
秦王政十六年,韓王獻南陽諸地於秦;
秦王政十七年,內史騰領秦王命,再攻韓國;
秦王政十八年,秦滅韓國。
以秦之強盛,對付一個弱韓,卻打了足足十五年。韓國朝堂固然孱弱,可對秦國的抵抗,亦不可謂不頑強。
只因七國人人皆知,韓國乃天下之咽喉。韓國一滅,秦國便可直入中原腹地,秦國統一天下之勢,便是再難抵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