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四章 江東迎親 (四)
船隊啓航後,劉瑞立在孫尚香房門外,方欲叩門,卻聽到裡面隱約有女子哭泣,故找來陪同孫尚香多年的侍女,問道:“郡主怎麼了?”
侍女一臉疑惑的看著劉瑞。
劉瑞指了指裡面,道:“郡主在房中偷偷哭泣,不知怎麼了!”
侍女聞之,趕忙走到門外,果然聽聞有人在哭泣。侍女道:“郡主怎麼了?劉公子在外面欲問候郡主。”
孫尚香聞劉瑞立在外面,道:“請公子稍後!”
不時,孫尚香緩緩走出,道:“公子有什麼事麼?”
那侍女很自覺得離開。
劉瑞拉住孫尚香的手,問道:“郡主還在爲離別江東而傷心?”
孫尚香掙脫開劉瑞的大手,道:“沒有!”
劉瑞笑道:“郡主不要在逞強了,離別親人遠嫁他方,任誰也都會傷感!”
劉瑞邊說邊拉著孫尚香走到甲板上,道:“剛剛吳侯與郡主拜別,郡主爲何如此冷淡?難道是因爲我?”
孫尚香白了他一眼,道:“臭美!”
劉瑞哈哈大笑,道:“那是爲何?吾聞郡主向來與吳侯關係甚好!”
孫尚香回首看了一眼江東,眼睛溼潤了不少。
劉瑞道:“想哭就哭出來吧!”
孫尚香沉默一會兒,伏在劉瑞懷中痛哭起來。劉瑞一邊安慰她,一邊撫摸著她的頭髮。
有人說撫摸是一種很令人陶醉的動作,就連動物也會喜歡主人對他的撫摸。
在劉瑞的安慰下,孫尚香哭了一陣後在他懷裡熟睡過去。
劉瑞看著懷裡的佳人,不禁想到年少時的薇兒。那時的她常常吵著要自己哄她睡覺,那時的牟平如此繁盛,那時跟隨劉瑞徵戰沙場的狼軍大多年過五旬。如今呢,無數的人漸漸淡出了記憶,淡出了這個亂世!
許久過後,孫尚香醒來,劉瑞感覺到懷中的佳人在動,故用一種充滿愛與溫柔的眼神看著她,問道:“睡夠了?”
孫尚香雙頰通紅,掙扎著就要起來。
劉瑞死死攬住她,道:“爲何你的眼睛中充滿著憂傷?”
孫尚香一直躲避劉瑞的眼睛,搖搖頭,道:“吾並沒有憂傷,公子多慮了!”
劉瑞道:“不久你將是我的妻,能將心中的一切吐露出來麼?”
孫尚香沉默許久後,問道:“若有一天孫劉交兵,汝會如何待我?”
劉瑞道:“以夫妻之禮相待!”
孫尚香冷笑一聲。
劉瑞道:“郡主不信?”
孫尚香道:“到那時,吾處於嫌疑之地,難道你就不怕?”
劉瑞道:“寧汝負我,勿我負汝!”
此言一出,二人只是相互凝視,孫尚香眼角處不經意間流下兩行清淚。
劉瑞笑著爲她擦拭了淚珠,道:“郡主向來剛烈,爲何來到此船上竟會連連哭泣?難道不怕吾笑話你?”
孫尚香起身笑道:“此處不比母親府中的小池塘!”劉瑞看著湍急的江面,不禁嚥了口唾沫。
數日後,船隊途徑彭澤,文聘率領水軍來到江上迎接。雙方靠近後,文聘登上劉瑞所在的大船,道:“恭喜公子啊!”
劉瑞笑道:“仲業好不吝嗇!僅僅一句恭喜欲打發吾?難道不打算隨點份子?”
文聘大笑,道:“臣可是在彭澤爲公子做足了聲勢,難道還不夠份子錢?”言畢令人將關平、張苞請來。
劉瑞許久不見兩位弟弟,故親切的上前擁抱,道:“讓賢弟久候了!”
關平道:“看到兄長能安然歸來,我等即便再苦再累,也值了!”
張苞道:“兄長爲何讓俺沒在這裡虛設疑兵,直接把狼軍調來不就得了!”
劉瑞道:“狼軍疲憊,正是休養生息之時,不到萬不得已,決不可隨意調動!”
孫尚香立在門中看了看彭澤,發現迎接劉瑞的人並不算太多,也就說明彭澤並沒有狼軍,也沒有關羽調動的大軍。劉瑞跟文聘等人寒暄一番話,帶著關平、張苞一起向成都而去。
孫尚香令侍女找來劉瑞,道:“今日之事,倒地怎麼回事?”
劉瑞笑道:“吾恐此去被吳侯所害,故讓二叔在彭澤虛設疑兵,豎起衆將將旗以迷惑吳侯,如此吳侯斷不敢輕易害我!”
孫尚香看著面前儒雅的劉瑞,道:“心計如此深,怪不得能將我騙來呢!”言畢轉身回到自己房中。
翌日,船隊抵達南郡附近,關羽早早令人在江面等候,看到劉瑞安然歸來,叔侄二人寒暄一番話,劉瑞接著清荷、薇兒一併離開。
劉瑞令人將孫尚香請來,與其二位夫人見了面。孫尚香性格豁達,跟薇兒、清荷很是談得來。三女聯手將劉瑞趕出去,坐在一起談論著什麼。劉瑞無奈,只得來到甲板上跟管亥、孫觀飲酒。
五日後,船隊抵達成都,劉備令人算過日期,正巧今日便是吉日,故索性大擺宴席,讓劉瑞跟孫尚香成親。
當然,劉瑞跟孫尚香的婚宴雖說豪華,但也比不過當日跟清荷、薇兒的婚宴。
待劉瑞牽著孫尚香一一敬過酒後,張飛抱著個酒罈子找到劉瑞,非要跟他對飲。本來劉瑞跟關平、張苞商議好,讓他二人給自己擋酒,且事先跟張飛打好招呼,不可來灌自己,張飛滿口答應。奈何他這腦袋不記事,喝上幾斤馬尿後什麼都忘了。愣是拉著劉瑞狠狠的喝了一場,關平、張苞也不敢擋張飛的酒,躲在在一旁傻笑。
半個時辰後,劉瑞終於擺脫了賓客,偷偷溜回洞房,打開房門,正看到孫尚香靜靜地坐在牀邊,劉瑞搖搖晃晃的走過去,掀開她的蓋頭,笑道:“如此打扮,果然不失爲美人!”說著摸了孫尚香的臉頰一下。
孫尚香被劉瑞如此調戲,不禁大怒,攥起拳頭揮將過去。一番打鬥後,房中歸於平靜。
翌日,劉瑞早早醒來,穿戴整齊後在院中打了一套拳。
不時孫尚香也走出房門,看到劉瑞練拳,道:“難得夫君如此勤快啊!”
劉瑞笑道:“吾每日早上皆出來練拳!怎麼,你也想來試試?”
孫尚香面色有異,頓了頓,尷尬的冷哼一聲離開。
不時清荷、薇兒走來,孫尚香看到後連忙跟她二人打招呼,三姐妹見面後,聊得非常開心,完全忽視了一旁的劉瑞。
劉瑞走到她們三人中間,道:“夫人且先安靜!吾不得不要重申一下,這夫綱的問題....”
不待劉瑞說完,薇兒笑道:“夫君,國太府中池塘的水甜麼?”
劉瑞頓了頓看著孫尚香,清咳一聲,道:“當日其實是爲夫不小心掉下去的!”
三女聽後,皆捧腹大笑。
劉瑞長嘆一聲,匆匆跑出去,臨行前道:“父王害我啊!”三女聽後,又是一陣大笑。
不時,劉瑞來到漢王府,劉備正與衆人商議政事,看到劉瑞匆匆跑來,笑道:“炎興如此惦念國家大事?”
衆人聽到如此隱語,不禁大笑。
劉瑞紅著臉,道:“父王就不要嘲笑孩兒了!”
劉備搖搖頭,問道:“瑞兒此番去江東,可發現孫權有異動否?”
劉瑞道:“那孫權野心頗大,一直惦記著荊州,此番孩兒前去險些爲其所虜!”
劉備皺著眉頭,道:“如此說了,兩家聯姻,聯盟依舊不可靠?”
孔明道:“大王勿憂!前翻孫權遣使聯姻,其意乃是欲趁機扣留公子以爲要挾,如今公子安然歸來,孫權計策破敗,臣料孫權必不敢正視荊州矣!”
建安二十五年,曹丕登上魏王十個月後,羣臣紛紛向獻帝上表,言自魏王繼位以來,天下祥瑞頻現,宜當讓位於有德之人!獻帝聞之,墜淚不止,道:“朕想高祖提三尺劍,斬蛇起義,平秦滅楚,創造基業,世統相傳,四百年矣。朕雖不才,初無過惡,安忍將祖宗大業,等閒棄了?汝百官再從公計議。”
羣臣不準,獻帝大哭離去。
翌日羣臣請獻帝上朝,獻帝託病不出,曹洪、曹休帶兵入宮,強行令獻帝上朝。
朝堂之上衆口一詞,皆言讓獻帝禪位。
曹洪見陛下不準,令人喚來符寶郎,向其索要玉璽,符寶郎手捧璽盒,大罵曹洪。曹洪拔劍斬之。獻帝驚恐不已,只得應允。
次日,獻帝令人起草禪國詔書,曹丕兩次皆推辭。獻帝第三次下詔,且令人築起受禪臺,於臺上佈告天下,親自奉上玉璽禪讓於曹丕。
曹丕打開璽盒,發現玉璽似有不對,細看不禁大驚,乃是假的!曹丕不敢在衆人面前聲張,只得暗暗隱忍,裝模作樣的奉獻帝劉辯爲山陽公。
待儀式結束後,曹丕令人暗中攔下劉辯並向其索要玉璽。
劉辯道:“臣自始至終皆以此璽下詔,豈能有假?望陛下察之!”
曹丕令人搜遍了宮中,也沒發現真璽,而後又百般質問下,劉辯道:“今陛下爲國主,臣何敢似匿玉璽而不與!”
曹丕半信半疑,令人將劉辯‘送’去山陽。
事後,賈詡走進皇宮,行了跪拜禮後問道:“陛下何故臉色如此難堪?”
曹丕將玉璽遞給賈詡,道:“卿可細觀此璽!”
賈詡不明道理,細細看了一番,見玉璽的質地皆爲上品,然一角鑲金之處似乎有做新的痕跡。
賈詡大驚,道:“此乃假璽?”
曹丕點點頭,沉思一刻後,令人翻出漢靈帝時期的聖旨,用玉璽對比之後,果然字體不能重合。
而後又抽出建安元年至建安二十五年的聖旨各一份,發現建安元年至建安七年的璽印是一樣的,建安七年之後,璽印開始變化。
曹丕暗自回憶了一下,突然一拍桌子立起,道:“玉璽被人送往他處了!”
賈詡不知何意,曹丕道:“當年劉辯令人掩護清荷公主逃往荊州,朕料必是她帶出宮了!”
賈詡道:“陛下之意,玉璽已然歸於劉備?”
曹丕冷笑一聲,道:“朕料此乃是劉辯所爲!”
說完看著賈詡,道:“如今知曉玉璽有假之人不多,卿乃二世老臣,朕信得過!然劉辯....”
賈詡在曹丕眼中看出一絲殺意,道:“陛下放心,臣知道該如何做!”
曹丕篡位之事不久便傳到蜀中,且傳言獻帝已然被曹丕殺害。
劉備聞之,痛哭終日,令百官戴孝,遙望設祭。
清荷與獻帝雖非同母,然兄妹倆曾經一同走過無數艱難時光,故彼此間的感情甚是深厚,故當清荷聽聞皇兄被害後,甚是悲傷,數日都不曾進食。
劉瑞看在眼力,急在心裡。劉瑞知曉曹丕會篡漢,但獻帝似乎沒有被殺死。故攬著清荷,安慰道:“夫人莫要傷心,吾料陛下未被曹丕所殺!”
清荷睜著掛滿淚珠的大眼睛看著劉瑞,劉瑞道:“曹丕篡位之事,乃是令人強迫陛下禪與他!若曹丕殺之,定然失卻人望,故吾料陛下不曾遇害!然....”
清荷看著劉瑞,道:“夫君想說什麼?”
劉瑞道:“此事不可聲張,就當做是陛下遇害!”
劉瑞轉而一思,道:“如今天下之人聽聞陛下被害,皆怒罵曹丕,如此父王便可趁此起兵,此一也!二者,若陛下活著,則父王定然以解救陛下爲名出師,到時難保曹丕不弒君了!”
清荷垂下頭,道:“就依夫君!”
劉瑞安撫下清荷後,匆匆趕往漢中王府去見父王。此時議事廳中站滿了文武。
以孔明爲首的文武皆言讓劉備登基,劉備藉口推辭。百官再進,劉備大怒,道:“孤豈效逆賊所爲!”言畢離開。
劉備剛剛離開不時,劉瑞便火急火燎的趕來。
待他進來後,百官紛紛出去,拉著劉瑞走進廳中,許靖道:“今漢天子已被曹丕所弒,王上不即帝位,興師討逆,不得爲忠義也。今天下無不欲王上爲君,爲先帝雪恨。然大王卻推辭不允!若長久下去,必失人望!請公子力勸主公進位!”
劉瑞擺擺手,道:“瑞豈敢爲此事!諸位勿要再言!”而後鑽了個空子逃出。臨行前意味深長的看了孔明一眼。
孔明略思一刻,回到府中託病不出。數日後,劉備聽聞孔明重病,趕忙前去探問。
劉備來到榻前,看到孔明一臉病態,不禁大驚,問道:“孔明所感何疾?”
孔明答曰:“憂心如焚,命不久矣!”
劉備問其何疾,孔明只是不言。劉備再三詢問,孔明道:“臣自出茅廬,得遇大王,相隨至今,言聽計從;今幸大王有兩川之地,不負臣夙昔之言。目今曹丕篡位,漢祀將斬,文武官僚,鹹欲奉大王爲帝,滅魏興劉,共圖功名;不想大王堅執不肯,衆官皆有怨心,不久必盡散矣。若文武皆散,吳、魏來攻,兩川難保。臣安得不憂乎?”
劉備道:“孤若爲此,恐惹天下人議論!”
孔明曰:“聖人云:名不正則言
不順,今大王名正言順,有何可議?豈不聞天與弗取,反受其咎?”
漢中王曰:“待軍師病可,行之未遲。”
孔明聽罷,從榻上躍然而起,將屏風一擊,外面文武衆官皆入,拜伏於地曰:“王上既允,便請擇日以行大禮。”
劉備大驚,見麾下文武大多來齊。
孔明曰:“王上既允所請,便可築壇擇吉,
恭行大禮。”
即時送漢中王還宮,令博士許慈、諫議郎孟光掌禮,築壇於成都武擔之南。諸事完畢後,劉瑞及劉備諸子、百官簇擁著劉備登壇進位。
待譙周讀罷祭文後,孔明與百官奉上玉璽,劉備兩次退讓,孔明第三次獻璽,劉備方欲接璽,不料突然傳來一陣大呼,道:“且慢!”劉瑞於壇下聽聞聲音熟悉,轉身望去,不禁大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