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章奮短兵元復渡河 背水戰子義破敵
太史慈率衆強渡洛水,爲秦朗伏兵所敗,太史慈無奈,只得引衆而還。
秦朗立於岸邊哈哈大笑,其自以爲太史慈已然年老,不堪一戰。遂整頓軍馬,立營與崤山,卻別遣偏將於洛水岸邊安營。
太史慈率衆歸來後,太史亨在岸邊等候,道:“詐敗之事,何須父親出馬!”
太史慈笑道:“吾乃一軍統帥,秦朗若擊敗吾,必然輕視此處軍馬!到時亨兒便可從中成事矣!”
太史亨道:“只恐有損父親名聲!”
太史慈看著長安方向,道:“得遇明主,死且無憾,何況名聲乎?”
太史亨辭別了父親,率領著太史慈麾下千名的敢死勇士登上竹筏,向對岸殺去。
太史亨走後,太史慈下令所有軍士皆登船,準備渡河。
太史亨引軍來勁北岸,時北岸守將韓綜、桓嘉奉命駐軍河邊,忽聞蜀軍三千人乘竹筏強渡而來。
韓綜笑道:“剛剛太史慈以全部軍力強渡,秦將軍略施小計,蜀軍竟退!今其三千衆至,又能如何?”
桓嘉道:“韓兄所言極是!”遂不以其爲意,僅令小校率軍探查,欲放蜀軍登岸後以大軍圍殲之。
太史亨見魏軍無有動作,不禁大喜,對部下道:“諸位追隨家父久矣,每戰先登,未嘗懼死!今日隨我登岸與魏人一戰,共取富貴!”言畢令士卒除去衣甲,僅持短刃衝向岸邊。
魏兵見之大笑,更不準備。
太史亨衝在最前面,只見其跳上岸邊,一連斬殺數名魏軍。
其麾下敢死勇士皆爲精銳中的精銳,今見太史亨如此英勇,甚有乃父之風,遂皆奮死一戰。
不時,蜀軍便衝進魏寨。韓綜與桓嘉正在寨中飲酒,忽見蜀軍破寨而入,二將大驚。急忙掉軍來援。
然遠水救不了近火,太史亨已然殺到中軍大帳。
韓綜大怒,拔出佩劍刺向太史亨。
太史亨急轉身,韓綜見其躲避,揮動手中寶劍隨著太史亨刺去,然其出招太急,腳下失去平衡,被晃倒於地。
太史亨轉身,就地一刺,挽出其心臟。韓綜睜大眼睛,滿臉不甘的死去。
桓嘉見韓綜兩合之中竟死於太史亨之手,當下拔出帳邊的長槍。
太史亨左手按住槍柄,右手向前突刺,匕首早刺穿桓嘉喉嚨。
一股鮮血從其脖頸間噴流而出,著實濺了太史亨一臉。
岸邊大寨中的魏兵見太史亨瞬間斬殺二將,不禁駭的面如土色。
太史亨登高大喝一聲,魏軍紛紛跪地。
不時,太史慈率衆從後趕來,見大寨之中的魏軍皆伏地請降,太史慈笑道:“吾兒竟有如此威勢!”
太史亨見父親趕來,匆匆迎上前。
太史慈見其一臉血紅,不禁大驚,道:“元復可曾受傷?”
太史亨擦了擦臉上的血跡,道:“量此庸夫,傷不到孩兒。”
太史慈會心一笑,令士卒收繳了降兵器械。
太史亨道:“父親,如今大軍悉數渡河,是否進兵攻崤山?”
太史慈道:“崤山地勢險要,若強攻之,恐不易!”
太史亨道:“若不攻崤山,如何進兵洛陽!”
太史慈笑道:“吾可將秦朗引下山,以伏兵擊之,到時卻另遣軍馬繞過其軍,襲取崤山!”隨後喚來安西將軍李嚴,對其耳語一番,令其離去。
太史慈令字亨率軍萬人駐守河邊大寨,其率領所餘兵馬進取崤山。
秦朗收軍回崤山後,忽聞蜀軍渡河向北,襲破岸邊大寨。
秦朗大驚,道:“蜀人方纔被吾擊敗,如何敢再次強渡!”
正當其欲分兵下山,重奪大寨之時,忽聞太史慈領著大軍殺奔而來。
秦朗冷笑一聲,道:“量此老卒,能成何事!”
遂領軍佈陣,靜待蜀軍。
未及一刻,蜀軍結陣而來。
秦朗立於山上,見蜀軍陣形不齊、且行伍之間竟有人交頭接耳。
秦朗大笑,對左右道:“空有廉頗之老然卻無有其能!今見其治下之軍,足知太史慈本領!諸位看吾今日擒殺太史慈,折卻其數十年身價!”
太史慈立於陣前,喝到:“秦朗小兒,敢下山與吾一戰否!”
秦朗笑而不答,欲羞辱太史慈。
太史慈部將李進道:“諸位可知秦朗爲何才能平庸卻官居高位?且聽我一言!秦朗之父名喚秦宜祿,乃是漢臣!然袁術爲拉攏其父,令其別妻以漢家女。後曹操襲殺呂布,聞秦朗之母甚有顏色,遂納之爲妾!後秦宜祿歸降,曹操另封其官。秦朗不從父卻隨其母,乃是欲改換門庭,傍上曹氏這棵大樹,好憑其母與曹操行奸,登上高位!”
秦朗從山頭聽到此言,不禁大怒,喝到:“賊將竟辱我!”言畢喝令大軍衝下山去。
魏將眭元進見太史慈立於陣前,欺其年邁,遂率領本部士卒當先衝鋒,欲斬殺太史慈,提升威名。
太史慈冷笑一聲,揮軍衝鋒。
魏軍藉著從山上飛奔而下的氣勢,瞬間突破了蜀軍陣形。
太史慈見陣腳大亂,匆忙引軍撤退。
眭元進於亂軍之中見到太史慈大旗,立即拍馬衝過去。
太史慈親自斷後,手持鐵戟迎戰眭元進。
二將鬥了約有十合,太史慈見士卒大多撤出,遂撥馬向後逃去。
眭元進不捨,緊緊追擊。
秦朗見一個衝鋒便將蜀軍擊破,心中大喜,遂喝令士卒追擊,其意欲趁勢奪下河岸大寨。
太史亨於岸邊立好大寨後,令士卒鑿沉了船隻,道:“此番渡河向北看,若不能成功,吾等皆不得過河矣!”
正當此時,忽見太史慈引著敗軍向此處逃來。
太史亨令人打開寨門,將敗卒引進大寨。
一時間數萬敗卒紛紛涌進寨中,其場面混亂不堪。
不時,太史慈率領親衛從後趕來,太史亨見父親身後緊追一將,不禁大怒,當即便欲殺出斬之。
太史慈見目的達到,突然調撥碼頭,轉過身來迎戰眭元進。
眭元進大喜,舉槍便刺。
太史慈不躲避,冷冷看著其鐵槍此來,只聽到其一聲大喝,太史慈左臂揮動單戟砍斷眭元進手中鐵槍,另一隻手於背後甩出一支小戟,正中眭元進眉心。
太史慈策馬喝到:“今後退無路,衆兒郎何不死戰退敵,以求生存!”
言畢當先衝鋒,殺入魏軍之中。
寨中蜀軍見洛水岸上的船隻皆被鑿沉,知自己退路被斷,俄而看到太史慈率衆殺入數萬魏軍之中,蜀軍士氣大振,衝出大寨與魏人鏖戰。
太史亨恐父親有失,領著親衛衝入亂軍之中,正看到太史慈大肆砍殺魏軍。
太史亨衝到其身旁,道:“父親速退,孩兒引衆破敵!”
太史慈笑道:“亨兒亦認爲吾老矣?昔者漢升七旬尚衝鋒陷陣,子龍雖老,亦能斬將立威!爲父七旬未到,豈可退於陣後!”言畢衝向秦朗大旗。
太史亨大驚,趕忙追上,肅清周圍魏軍。
秦朗率衆追殺太史慈之時,李嚴早已率軍五千埋伏在崤山之西。
其見魏軍皆衝下山,李嚴大笑,道:“無謀之輩,竟能統御一軍!可見魏國無人矣!”言畢領軍衝西山突然殺出,衝向崤山的魏寨。
寨中魏軍猝不及防,爲蜀軍一連衝破數座大寨。
崤山守將楊明大驚,親自引軍阻截李嚴。
然秦朗下山時,幾乎帶走了所有軍馬,留守大寨的僅有三千弱卒。李嚴部下皆爲精銳,且於山下蓄勢已久,當真是銳不可當。
楊明率衆殺到李嚴身前,李嚴大怒,舉刀向其砍去。
楊明與之大戰十餘合,突然發現自己所帶部卒皆被殺散。楊明不敢戀戰,撥馬便逃。
李嚴收住兵刃,擡弓一箭射去。楊明反身落馬而死。
士卒見主將被殺,皆放棄抵抗,逃的逃,降的降。
李嚴見大寨已得,遂令人在山頭放火。
時秦朗率衆鏖戰太史慈,忽見崤山大寨起火,秦朗大驚,道:“大寨起火,莫非有失?”
魏軍家根本不保,士氣登時泄去。
太史慈亦看到崤山之火,喊道:“吾軍已然取了崤山大寨,汝等再無立足之地!”
蜀軍知曉秦朗中計,士氣大振,奮死殺敵。
秦朗根本有失,軍心不穩,故不敢再戰,只得引軍撤退。
太史慈縱橫沙場之上,河道:“魏人潰敗,衆兒郎隨我殺敵立功!”言畢一馬當先衝去。
魏軍見蜀軍氣勢洶洶,多有棄甲拋戈,逃離軍陣者。
及秦朗領著敗軍來到崤山之下,正看到山寨之中高高立著蜀軍大旗。
秦朗臉色大變,罵道:“蜀人狡詐,竟用韓信之謀,詐我出山!”
正當此時,蜀人鋪天卷地而來。
時魏軍叛逃者多大萬人,秦朗左右所餘兩萬餘人。
其見蜀軍如此兇猛,不敢迎戰,只得率軍退守澠池,進而退至洛陽。
秦朗退軍之時,另遣小校奔至函谷關,將此間之事一一相報。
劉瑞率軍回到華山大寨後,休養數日,令龐德引軍前去挑戰。
然鄧艾自知實力寡弱,只是據寨而守。
劉瑞聞之,道:“鄧艾不戰,如之奈何?”
正當此時,太史慈捷報送至。
劉瑞覽後大笑,道:“子義巧渡洛水,奇襲崤山,秦朗不能敵,盡棄輜重逃回洛陽!”
龐統道:“臣料鄧艾囤積糧草之地比在弘農,陛下可急令子義率軍襲弘農!”
劉瑞點點頭,道:“弘農破,則函谷關只是一座孤城矣!”
田豐道:“陛下,恐子義軍力不足,難以進取!”
劉瑞聞之,道:“元龍所言即是。”
正當此時,陸遜捷報至。
劉瑞覽後,道:“伯言擊破樂進,佔領豫州!不若令伯言分兵,馳援子義!”言畢下旨,催兵。
數日後,聖旨抵達豫州。
陸遜接旨後,令張頜遣軍五萬馳援太史慈。
鄧艾於函谷關十里之地立下大寨,遏制劉瑞大軍東進。
正當雙方對峙之時,忽聞秦朗使者至。
鄧艾接過使者書信,不禁臉色大變。
對諸將道:“秦朗兵敗,今太史慈已然攻克崤山!倘若其進兵弘農,吾軍根本不保矣!”
徐晃聽聞是老仇人,道:“都督勿憂,末將願領一支軍前去敵住太史慈!”
鄧艾沉思一刻,道:“爲今之計,只有如此!令明可引軍三萬前往弘農,切記,只宜堅守,不可出戰!”徐晃抱拳而去。
此時鄧艾麾下僅餘五萬軍,其恐劉瑞強攻大寨,遂撤軍至函谷關下,據城而守。
劉瑞聽聞鄧艾撤軍,當即引軍開至函谷關下安營立寨。
數日後,張頜引軍趕往崤山與太史慈合兵一處。
太史慈令子太史亨領兩萬軍駐守崤山大寨,囤積糧草。
其率領所餘近三萬人並張頜五萬軍一同開至弘農。
時徐晃已然引軍抵達弘農駐守。
太史慈在城下看到徐晃面孔,道:“手下敗將,亦敢在此阻攔吾天兵!”
徐晃聞之,雖然惱怒,然鄧艾下死令,讓自己據稱而守,不得出戰。遂強忍下心頭怒火,令士卒以弓箭驅逐。
太史慈知曉徐晃決計不會出戰,遂引軍還。
鄴城,繼合肥失守之後,不數月,曹真兵敗淮河、樂進丟失豫州之事皆傳到鄴城。
曹睿於宮中整日聽聞蜀軍進軍至何處,簡直是一日三驚。
忽一日,秦朗使者至,言太史慈進軍崤山,秦朗兵敗,士卒歸來者兩萬人。
曹睿顫抖著雙手,道:“堂堂大魏,竟無能爲朕守土安境者?”
許久之後,華歆道:“陛下,臣舉薦一人,必可遏制蜀軍!”
曹睿如同獲得救命稻草,問道:“愛卿所薦何人?”
華歆道:“此人乃是高陽鄉侯之子毌丘儉,甚有謀略!”
曹睿聞之,以手加額道:“非卿之言,朕幾忘矣!”
言畢令人召毌丘儉入朝,拜其爲鎮南將軍,使其統領冀州軍十萬坐鎮許昌,並分兵五萬與樂進,令其前往洛陽鎮守。
數日後,太史慈令人造好攻城器械,與張頜率領大軍抵達弘農。
這幾日,徐晃整日令士卒加固城防、多積擂木、巨石,只待蜀軍攻城。
不時,太史慈列陣城下,下令攻城。
投石車、牀弩紛紛運作,士卒架起雲梯冒著箭矢衝向城牆。
一時間,城頭、城下遍地哀嚎。
張頜見強攻不成,遂暗中下令,讓士卒挖掘地道。
然徐晃於城頭聽聞地下有掘土之聲,遂令人在城中挖掘塹道,灌水其中。
張頜一計不成再生一計,令人架起牛皮巨車潛到城下,挖掘城牆。
徐晃卻令人找來磨盤,墜下城去,砸碎牛皮巨車,車下士卒皆喪命。
太史慈強攻一天,士卒折損四千餘,然弘農依舊安穩。
太史慈長嘆一聲,引軍撤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