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123章 奮短兵元復渡河背水戰子義破敵

123章奮短兵元復渡河 背水戰子義破敵

太史慈率衆強渡洛水,爲秦朗伏兵所敗,太史慈無奈,只得引衆而還。

秦朗立於岸邊哈哈大笑,其自以爲太史慈已然年老,不堪一戰。遂整頓軍馬,立營與崤山,卻別遣偏將於洛水岸邊安營。

太史慈率衆歸來後,太史亨在岸邊等候,道:“詐敗之事,何須父親出馬!”

太史慈笑道:“吾乃一軍統帥,秦朗若擊敗吾,必然輕視此處軍馬!到時亨兒便可從中成事矣!”

太史亨道:“只恐有損父親名聲!”

太史慈看著長安方向,道:“得遇明主,死且無憾,何況名聲乎?”

太史亨辭別了父親,率領著太史慈麾下千名的敢死勇士登上竹筏,向對岸殺去。

太史亨走後,太史慈下令所有軍士皆登船,準備渡河。

太史亨引軍來勁北岸,時北岸守將韓綜、桓嘉奉命駐軍河邊,忽聞蜀軍三千人乘竹筏強渡而來。

韓綜笑道:“剛剛太史慈以全部軍力強渡,秦將軍略施小計,蜀軍竟退!今其三千衆至,又能如何?”

桓嘉道:“韓兄所言極是!”遂不以其爲意,僅令小校率軍探查,欲放蜀軍登岸後以大軍圍殲之。

太史亨見魏軍無有動作,不禁大喜,對部下道:“諸位追隨家父久矣,每戰先登,未嘗懼死!今日隨我登岸與魏人一戰,共取富貴!”言畢令士卒除去衣甲,僅持短刃衝向岸邊。

魏兵見之大笑,更不準備。

太史亨衝在最前面,只見其跳上岸邊,一連斬殺數名魏軍。

其麾下敢死勇士皆爲精銳中的精銳,今見太史亨如此英勇,甚有乃父之風,遂皆奮死一戰。

不時,蜀軍便衝進魏寨。韓綜與桓嘉正在寨中飲酒,忽見蜀軍破寨而入,二將大驚。急忙掉軍來援。

然遠水救不了近火,太史亨已然殺到中軍大帳。

韓綜大怒,拔出佩劍刺向太史亨。

太史亨急轉身,韓綜見其躲避,揮動手中寶劍隨著太史亨刺去,然其出招太急,腳下失去平衡,被晃倒於地。

太史亨轉身,就地一刺,挽出其心臟。韓綜睜大眼睛,滿臉不甘的死去。

桓嘉見韓綜兩合之中竟死於太史亨之手,當下拔出帳邊的長槍。

太史亨左手按住槍柄,右手向前突刺,匕首早刺穿桓嘉喉嚨。

一股鮮血從其脖頸間噴流而出,著實濺了太史亨一臉。

岸邊大寨中的魏兵見太史亨瞬間斬殺二將,不禁駭的面如土色。

太史亨登高大喝一聲,魏軍紛紛跪地。

不時,太史慈率衆從後趕來,見大寨之中的魏軍皆伏地請降,太史慈笑道:“吾兒竟有如此威勢!”

太史亨見父親趕來,匆匆迎上前。

太史慈見其一臉血紅,不禁大驚,道:“元復可曾受傷?”

太史亨擦了擦臉上的血跡,道:“量此庸夫,傷不到孩兒。”

太史慈會心一笑,令士卒收繳了降兵器械。

太史亨道:“父親,如今大軍悉數渡河,是否進兵攻崤山?”

太史慈道:“崤山地勢險要,若強攻之,恐不易!”

太史亨道:“若不攻崤山,如何進兵洛陽!”

太史慈笑道:“吾可將秦朗引下山,以伏兵擊之,到時卻另遣軍馬繞過其軍,襲取崤山!”隨後喚來安西將軍李嚴,對其耳語一番,令其離去。

太史慈令字亨率軍萬人駐守河邊大寨,其率領所餘兵馬進取崤山。

秦朗收軍回崤山後,忽聞蜀軍渡河向北,襲破岸邊大寨。

秦朗大驚,道:“蜀人方纔被吾擊敗,如何敢再次強渡!”

正當其欲分兵下山,重奪大寨之時,忽聞太史慈領著大軍殺奔而來。

秦朗冷笑一聲,道:“量此老卒,能成何事!”

遂領軍佈陣,靜待蜀軍。

未及一刻,蜀軍結陣而來。

秦朗立於山上,見蜀軍陣形不齊、且行伍之間竟有人交頭接耳。

秦朗大笑,對左右道:“空有廉頗之老然卻無有其能!今見其治下之軍,足知太史慈本領!諸位看吾今日擒殺太史慈,折卻其數十年身價!”

太史慈立於陣前,喝到:“秦朗小兒,敢下山與吾一戰否!”

秦朗笑而不答,欲羞辱太史慈。

太史慈部將李進道:“諸位可知秦朗爲何才能平庸卻官居高位?且聽我一言!秦朗之父名喚秦宜祿,乃是漢臣!然袁術爲拉攏其父,令其別妻以漢家女。後曹操襲殺呂布,聞秦朗之母甚有顏色,遂納之爲妾!後秦宜祿歸降,曹操另封其官。秦朗不從父卻隨其母,乃是欲改換門庭,傍上曹氏這棵大樹,好憑其母與曹操行奸,登上高位!”

秦朗從山頭聽到此言,不禁大怒,喝到:“賊將竟辱我!”言畢喝令大軍衝下山去。

魏將眭元進見太史慈立於陣前,欺其年邁,遂率領本部士卒當先衝鋒,欲斬殺太史慈,提升威名。

太史慈冷笑一聲,揮軍衝鋒。

魏軍藉著從山上飛奔而下的氣勢,瞬間突破了蜀軍陣形。

太史慈見陣腳大亂,匆忙引軍撤退。

眭元進於亂軍之中見到太史慈大旗,立即拍馬衝過去。

太史慈親自斷後,手持鐵戟迎戰眭元進。

二將鬥了約有十合,太史慈見士卒大多撤出,遂撥馬向後逃去。

眭元進不捨,緊緊追擊。

秦朗見一個衝鋒便將蜀軍擊破,心中大喜,遂喝令士卒追擊,其意欲趁勢奪下河岸大寨。

太史亨於岸邊立好大寨後,令士卒鑿沉了船隻,道:“此番渡河向北看,若不能成功,吾等皆不得過河矣!”

正當此時,忽見太史慈引著敗軍向此處逃來。

太史亨令人打開寨門,將敗卒引進大寨。

一時間數萬敗卒紛紛涌進寨中,其場面混亂不堪。

不時,太史慈率領親衛從後趕來,太史亨見父親身後緊追一將,不禁大怒,當即便欲殺出斬之。

太史慈見目的達到,突然調撥碼頭,轉過身來迎戰眭元進。

眭元進大喜,舉槍便刺。

太史慈不躲避,冷冷看著其鐵槍此來,只聽到其一聲大喝,太史慈左臂揮動單戟砍斷眭元進手中鐵槍,另一隻手於背後甩出一支小戟,正中眭元進眉心。

太史慈策馬喝到:“今後退無路,衆兒郎何不死戰退敵,以求生存!”

言畢當先衝鋒,殺入魏軍之中。

寨中蜀軍見洛水岸上的船隻皆被鑿沉,知自己退路被斷,俄而看到太史慈率衆殺入數萬魏軍之中,蜀軍士氣大振,衝出大寨與魏人鏖戰。

太史亨恐父親有失,領著親衛衝入亂軍之中,正看到太史慈大肆砍殺魏軍。

太史亨衝到其身旁,道:“父親速退,孩兒引衆破敵!”

太史慈笑道:“亨兒亦認爲吾老矣?昔者漢升七旬尚衝鋒陷陣,子龍雖老,亦能斬將立威!爲父七旬未到,豈可退於陣後!”言畢衝向秦朗大旗。

太史亨大驚,趕忙追上,肅清周圍魏軍。

秦朗率衆追殺太史慈之時,李嚴早已率軍五千埋伏在崤山之西。

其見魏軍皆衝下山,李嚴大笑,道:“無謀之輩,竟能統御一軍!可見魏國無人矣!”言畢領軍衝西山突然殺出,衝向崤山的魏寨。

寨中魏軍猝不及防,爲蜀軍一連衝破數座大寨。

崤山守將楊明大驚,親自引軍阻截李嚴。

然秦朗下山時,幾乎帶走了所有軍馬,留守大寨的僅有三千弱卒。李嚴部下皆爲精銳,且於山下蓄勢已久,當真是銳不可當。

楊明率衆殺到李嚴身前,李嚴大怒,舉刀向其砍去。

楊明與之大戰十餘合,突然發現自己所帶部卒皆被殺散。楊明不敢戀戰,撥馬便逃。

李嚴收住兵刃,擡弓一箭射去。楊明反身落馬而死。

士卒見主將被殺,皆放棄抵抗,逃的逃,降的降。

李嚴見大寨已得,遂令人在山頭放火。

時秦朗率衆鏖戰太史慈,忽見崤山大寨起火,秦朗大驚,道:“大寨起火,莫非有失?”

魏軍家根本不保,士氣登時泄去。

太史慈亦看到崤山之火,喊道:“吾軍已然取了崤山大寨,汝等再無立足之地!”

蜀軍知曉秦朗中計,士氣大振,奮死殺敵。

秦朗根本有失,軍心不穩,故不敢再戰,只得引軍撤退。

太史慈縱橫沙場之上,河道:“魏人潰敗,衆兒郎隨我殺敵立功!”言畢一馬當先衝去。

魏軍見蜀軍氣勢洶洶,多有棄甲拋戈,逃離軍陣者。

及秦朗領著敗軍來到崤山之下,正看到山寨之中高高立著蜀軍大旗。

秦朗臉色大變,罵道:“蜀人狡詐,竟用韓信之謀,詐我出山!”

正當此時,蜀人鋪天卷地而來。

時魏軍叛逃者多大萬人,秦朗左右所餘兩萬餘人。

其見蜀軍如此兇猛,不敢迎戰,只得率軍退守澠池,進而退至洛陽。

秦朗退軍之時,另遣小校奔至函谷關,將此間之事一一相報。

劉瑞率軍回到華山大寨後,休養數日,令龐德引軍前去挑戰。

然鄧艾自知實力寡弱,只是據寨而守。

劉瑞聞之,道:“鄧艾不戰,如之奈何?”

正當此時,太史慈捷報送至。

劉瑞覽後大笑,道:“子義巧渡洛水,奇襲崤山,秦朗不能敵,盡棄輜重逃回洛陽!”

龐統道:“臣料鄧艾囤積糧草之地比在弘農,陛下可急令子義率軍襲弘農!”

劉瑞點點頭,道:“弘農破,則函谷關只是一座孤城矣!”

田豐道:“陛下,恐子義軍力不足,難以進取!”

劉瑞聞之,道:“元龍所言即是。”

正當此時,陸遜捷報至。

劉瑞覽後,道:“伯言擊破樂進,佔領豫州!不若令伯言分兵,馳援子義!”言畢下旨,催兵。

數日後,聖旨抵達豫州。

陸遜接旨後,令張頜遣軍五萬馳援太史慈。

鄧艾於函谷關十里之地立下大寨,遏制劉瑞大軍東進。

正當雙方對峙之時,忽聞秦朗使者至。

鄧艾接過使者書信,不禁臉色大變。

對諸將道:“秦朗兵敗,今太史慈已然攻克崤山!倘若其進兵弘農,吾軍根本不保矣!”

徐晃聽聞是老仇人,道:“都督勿憂,末將願領一支軍前去敵住太史慈!”

鄧艾沉思一刻,道:“爲今之計,只有如此!令明可引軍三萬前往弘農,切記,只宜堅守,不可出戰!”徐晃抱拳而去。

此時鄧艾麾下僅餘五萬軍,其恐劉瑞強攻大寨,遂撤軍至函谷關下,據城而守。

劉瑞聽聞鄧艾撤軍,當即引軍開至函谷關下安營立寨。

數日後,張頜引軍趕往崤山與太史慈合兵一處。

太史慈令子太史亨領兩萬軍駐守崤山大寨,囤積糧草。

其率領所餘近三萬人並張頜五萬軍一同開至弘農。

時徐晃已然引軍抵達弘農駐守。

太史慈在城下看到徐晃面孔,道:“手下敗將,亦敢在此阻攔吾天兵!”

徐晃聞之,雖然惱怒,然鄧艾下死令,讓自己據稱而守,不得出戰。遂強忍下心頭怒火,令士卒以弓箭驅逐。

太史慈知曉徐晃決計不會出戰,遂引軍還。

鄴城,繼合肥失守之後,不數月,曹真兵敗淮河、樂進丟失豫州之事皆傳到鄴城。

曹睿於宮中整日聽聞蜀軍進軍至何處,簡直是一日三驚。

忽一日,秦朗使者至,言太史慈進軍崤山,秦朗兵敗,士卒歸來者兩萬人。

曹睿顫抖著雙手,道:“堂堂大魏,竟無能爲朕守土安境者?”

許久之後,華歆道:“陛下,臣舉薦一人,必可遏制蜀軍!”

曹睿如同獲得救命稻草,問道:“愛卿所薦何人?”

華歆道:“此人乃是高陽鄉侯之子毌丘儉,甚有謀略!”

曹睿聞之,以手加額道:“非卿之言,朕幾忘矣!”

言畢令人召毌丘儉入朝,拜其爲鎮南將軍,使其統領冀州軍十萬坐鎮許昌,並分兵五萬與樂進,令其前往洛陽鎮守。

數日後,太史慈令人造好攻城器械,與張頜率領大軍抵達弘農。

這幾日,徐晃整日令士卒加固城防、多積擂木、巨石,只待蜀軍攻城。

不時,太史慈列陣城下,下令攻城。

投石車、牀弩紛紛運作,士卒架起雲梯冒著箭矢衝向城牆。

一時間,城頭、城下遍地哀嚎。

張頜見強攻不成,遂暗中下令,讓士卒挖掘地道。

然徐晃於城頭聽聞地下有掘土之聲,遂令人在城中挖掘塹道,灌水其中。

張頜一計不成再生一計,令人架起牛皮巨車潛到城下,挖掘城牆。

徐晃卻令人找來磨盤,墜下城去,砸碎牛皮巨車,車下士卒皆喪命。

太史慈強攻一天,士卒折損四千餘,然弘農依舊安穩。

太史慈長嘆一聲,引軍撤還。

135章 調兵馬徑取彭城曹子丹退守東郡第6章 降管亥劉瑞爲說客 安黃巾牟平添新民十七章 三江口大戰錦帆賊甘興霸棄惡投明主第30章 曲阿港結交周瑜 至荊州父子相聚九十一章 北伐曹魏七十一章 顯辯才勸退曹瞞兵起風波牟平現瘟疫143章 夏侯德兵進漳水司馬懿清剿影狼117章 起三軍劉瑞伐魏誘魏軍張遼設謀六十七章 漢中之戰八130章 破陳留徐晃授首襲魏寨孫禮劃謀119章 錦囊計妙取上蔡識敵謀陸遜移兵七十五章 江陵城兄弟相聚江夏郡孫劉交兵127章 司馬懿巧渡黃河劉炎興智斬奸細八十八章 北伐曹魏四114章 平吳地班師歸國漢太子登基爲帝二十五破夏侯田豐出奇計劉皇叔兵敗奔汝南121章 斬二將趙雲立威奪魏寨蜀軍再勝111章 戰長江周泰斗勇破孫權張龐用兵一百零一章 劉炎興殺將破陣龐令明怒戰夏侯二十四陳元龍獻策襲豐沛張文遠再戰許仲康五十五章 法孝直進言取蜀劉玄德擇將出兵四十五章 赤壁風雲起一127章 司馬懿巧渡黃河劉炎興智斬奸細五十四章 漢皇叔收得鳳雛劉炎興將爲人父116章 夾石路曹休大敗用奇兵徑取合肥120章 滿伯寧兵敗葉縣樂文謙受挫汝南105章 孫仲謀江東稱帝張文遠彭澤破敵113章 取廬江吳氏修書降孫權單騎入城第8章 得將才狼軍首出征 建鹽田沮授展其才五十四章 漢皇叔收得鳳雛劉炎興將爲人父八十一章 江東迎親一127章 司馬懿巧渡黃河劉炎興智斬奸細第4章 回三國劉瑞知生父 憫病老善心換大將五十二掌荊州劉備受封感知遇張鬆獻八十九章 北伐曹魏五第30章 曲阿港結交周瑜 至荊州父子相聚二十四陳元龍獻策襲豐沛張文遠再戰許仲康第9章 田元皓妙計取黃縣 張雋義力戰破東萊129章 破虎牢利器顯威毒鄧艾驅民守城108章 領狼軍出兵伐吳破黟縣劉瑞用謀九十九章 劉炎興巡視荊州孫尚香返鄉省親106章 臧宣高力挫二將潘承明設計劫營146章 鄧士載兵敗身死滅曹氏天下一統第8章 得將才狼軍首出征 建鹽田沮授展其才一百章 司馬懿奉旨伐蜀飛狼軍四面被圍131章 襲譙郡迫降毋丘龐士元計誘蔣奇四十三章 徐元直獻策突圍劉玄德兵敗當陽七十章 守荊州劉瑞遣將謀荊州曹孫聯盟122章 鄧士載夜襲蜀寨劉炎興陣前逞威六十三章 漢中之戰四103章 陳元龍火燒魏寨司馬懿河東布謀七十四章 破襄樊曹仁棄城遇玄德于禁降漢103章 陳元龍火燒魏寨司馬懿河東布謀九十二章 北伐曹魏八146章 鄧士載兵敗身死滅曹氏天下一統第4章 回三國劉瑞知生父 憫病老善心換大將二十五破夏侯田豐出奇計劉皇叔兵敗奔汝南133章 破淮陰周邵泄恨遇周魴曹休再敗五十一章 劉皇叔暫借四郡周公瑾受封江陵四十九章 赤壁風雲起完第8章 得將才狼軍首出征 建鹽田沮授展其才十一章 顯辯才勸退曹瞞兵起風波牟平現瘟疫十六章 駕商船遠航大海上起風波袁氏平青州五十八章 圍成都劉璋投降答關羽劉瑞返荊七十二章 圍朱然文聘用計破沔陽關張鏖戰114章 平吳地班師歸國漢太子登基爲帝五十章 洞庭湖兩軍對峙諸葛亮遊說江東二十一臨淄城劉瑞拜袁譚張文遠忠義戰下邳六十章 漢中之戰一五十三章 南徐城弔唁周瑜魯子敬引薦龐統四十五章 赤壁風雲起一十九章 司馬徽坐論天下勢戰惡匪力救漢公主五十一章 劉皇叔暫借四郡周公瑾受封江陵146章 鄧士載兵敗身死滅曹氏天下一統140章 奪城牆四將逞威破下邳曹洪覆沒第64章 漢中之戰(五)八十九章 北伐曹魏五五十章 洞庭湖兩軍對峙諸葛亮遊說江東六十章 漢中之戰一四十八章 赤壁風雲起四九十九章 劉炎興巡視荊州孫尚香返鄉省親八十八章 北伐曹魏四第6章 降管亥劉瑞爲說客 安黃巾牟平添新民第5章 太史慈力戰黃巾將 難破城管亥無糧草二十三曹孟德再攻徐州城五狼軍傾巢救皇叔八十章 陳元龍下聘定期劉炎興江東迎親九十章 北伐曹魏六九十九章 劉炎興巡視荊州孫尚香返鄉省親九十二章 北伐曹魏八104章 戰黃河司馬用計狙曹仁太史設伏三十三劉炎興設計劫曹營太史慈求戰欲渡河六十章 漢中之戰一124章 徐元直聲東擊西馬孟起兵進夏陽八十七章 北伐曹魏三十四章 遠方客駕船訪牟平戰曹豹意外得俊傑十六章 駕商船遠航大海上起風波袁氏平青州六十九章 漢中之戰完七十五章 江陵城兄弟相聚江夏郡孫劉交兵第9章 田元皓妙計取黃縣 張雋義力戰破東萊104章 戰黃河司馬用計狙曹仁太史設伏
135章 調兵馬徑取彭城曹子丹退守東郡第6章 降管亥劉瑞爲說客 安黃巾牟平添新民十七章 三江口大戰錦帆賊甘興霸棄惡投明主第30章 曲阿港結交周瑜 至荊州父子相聚九十一章 北伐曹魏七十一章 顯辯才勸退曹瞞兵起風波牟平現瘟疫143章 夏侯德兵進漳水司馬懿清剿影狼117章 起三軍劉瑞伐魏誘魏軍張遼設謀六十七章 漢中之戰八130章 破陳留徐晃授首襲魏寨孫禮劃謀119章 錦囊計妙取上蔡識敵謀陸遜移兵七十五章 江陵城兄弟相聚江夏郡孫劉交兵127章 司馬懿巧渡黃河劉炎興智斬奸細八十八章 北伐曹魏四114章 平吳地班師歸國漢太子登基爲帝二十五破夏侯田豐出奇計劉皇叔兵敗奔汝南121章 斬二將趙雲立威奪魏寨蜀軍再勝111章 戰長江周泰斗勇破孫權張龐用兵一百零一章 劉炎興殺將破陣龐令明怒戰夏侯二十四陳元龍獻策襲豐沛張文遠再戰許仲康五十五章 法孝直進言取蜀劉玄德擇將出兵四十五章 赤壁風雲起一127章 司馬懿巧渡黃河劉炎興智斬奸細五十四章 漢皇叔收得鳳雛劉炎興將爲人父116章 夾石路曹休大敗用奇兵徑取合肥120章 滿伯寧兵敗葉縣樂文謙受挫汝南105章 孫仲謀江東稱帝張文遠彭澤破敵113章 取廬江吳氏修書降孫權單騎入城第8章 得將才狼軍首出征 建鹽田沮授展其才五十四章 漢皇叔收得鳳雛劉炎興將爲人父八十一章 江東迎親一127章 司馬懿巧渡黃河劉炎興智斬奸細第4章 回三國劉瑞知生父 憫病老善心換大將五十二掌荊州劉備受封感知遇張鬆獻八十九章 北伐曹魏五第30章 曲阿港結交周瑜 至荊州父子相聚二十四陳元龍獻策襲豐沛張文遠再戰許仲康第9章 田元皓妙計取黃縣 張雋義力戰破東萊129章 破虎牢利器顯威毒鄧艾驅民守城108章 領狼軍出兵伐吳破黟縣劉瑞用謀九十九章 劉炎興巡視荊州孫尚香返鄉省親106章 臧宣高力挫二將潘承明設計劫營146章 鄧士載兵敗身死滅曹氏天下一統第8章 得將才狼軍首出征 建鹽田沮授展其才一百章 司馬懿奉旨伐蜀飛狼軍四面被圍131章 襲譙郡迫降毋丘龐士元計誘蔣奇四十三章 徐元直獻策突圍劉玄德兵敗當陽七十章 守荊州劉瑞遣將謀荊州曹孫聯盟122章 鄧士載夜襲蜀寨劉炎興陣前逞威六十三章 漢中之戰四103章 陳元龍火燒魏寨司馬懿河東布謀七十四章 破襄樊曹仁棄城遇玄德于禁降漢103章 陳元龍火燒魏寨司馬懿河東布謀九十二章 北伐曹魏八146章 鄧士載兵敗身死滅曹氏天下一統第4章 回三國劉瑞知生父 憫病老善心換大將二十五破夏侯田豐出奇計劉皇叔兵敗奔汝南133章 破淮陰周邵泄恨遇周魴曹休再敗五十一章 劉皇叔暫借四郡周公瑾受封江陵四十九章 赤壁風雲起完第8章 得將才狼軍首出征 建鹽田沮授展其才十一章 顯辯才勸退曹瞞兵起風波牟平現瘟疫十六章 駕商船遠航大海上起風波袁氏平青州五十八章 圍成都劉璋投降答關羽劉瑞返荊七十二章 圍朱然文聘用計破沔陽關張鏖戰114章 平吳地班師歸國漢太子登基爲帝五十章 洞庭湖兩軍對峙諸葛亮遊說江東二十一臨淄城劉瑞拜袁譚張文遠忠義戰下邳六十章 漢中之戰一五十三章 南徐城弔唁周瑜魯子敬引薦龐統四十五章 赤壁風雲起一十九章 司馬徽坐論天下勢戰惡匪力救漢公主五十一章 劉皇叔暫借四郡周公瑾受封江陵146章 鄧士載兵敗身死滅曹氏天下一統140章 奪城牆四將逞威破下邳曹洪覆沒第64章 漢中之戰(五)八十九章 北伐曹魏五五十章 洞庭湖兩軍對峙諸葛亮遊說江東六十章 漢中之戰一四十八章 赤壁風雲起四九十九章 劉炎興巡視荊州孫尚香返鄉省親八十八章 北伐曹魏四第6章 降管亥劉瑞爲說客 安黃巾牟平添新民第5章 太史慈力戰黃巾將 難破城管亥無糧草二十三曹孟德再攻徐州城五狼軍傾巢救皇叔八十章 陳元龍下聘定期劉炎興江東迎親九十章 北伐曹魏六九十九章 劉炎興巡視荊州孫尚香返鄉省親九十二章 北伐曹魏八104章 戰黃河司馬用計狙曹仁太史設伏三十三劉炎興設計劫曹營太史慈求戰欲渡河六十章 漢中之戰一124章 徐元直聲東擊西馬孟起兵進夏陽八十七章 北伐曹魏三十四章 遠方客駕船訪牟平戰曹豹意外得俊傑十六章 駕商船遠航大海上起風波袁氏平青州六十九章 漢中之戰完七十五章 江陵城兄弟相聚江夏郡孫劉交兵第9章 田元皓妙計取黃縣 張雋義力戰破東萊104章 戰黃河司馬用計狙曹仁太史設伏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清水县| 清水县| 万州区| 太保市| 保靖县| 余江县| 永吉县| 保定市| 遂溪县| 绥化市| 南木林县| 东山县| 柞水县| 上思县| 南开区| 巴彦淖尔市| 新源县| 徐州市| 胶州市| 措勤县| 新疆| 通海县| 怀远县| 湛江市| 白朗县| 林周县| 同德县| 刚察县| 门头沟区| 方山县| 都江堰市| 墨脱县| 桃江县| 屏南县| 乐安县| 抚远县| 晋中市| 荃湾区| 井研县| 汝南县| 漠河县|